《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11 12:21: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荒岛余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

  2、着重把握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鲁滨逊的精神品质鲁滨逊的精神品质

  3、学习鲁滨孙的优秀品质,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从中体现人物性格;难点是使学生能从主人公身上吸取可贵的精神品质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

  (目标设计用意:既体现知识性,使学生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懂得如何去重点品味一部小说;又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结合自身,有所收获,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接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小说也为作者本人赢得了近500个头衔,时至今日,它仍是西方青少年最喜爱的一部小说,你知道这部小说吗?(《鲁滨孙漂流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呢?请同学讲讲有关鲁滨孙的故事。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来了解这部小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分析文本〗

  一、看一组鲁滨孙在海上遇险的图片,听老师讲述这一情景。学生可以看着画面,也可以闭上眼睛,边听边体会,慢慢地融入到这个情境中去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鲁滨孙和他的十位同伴驾着他们的航船,在海上静静地航行着,一切是那么地安详,一切又是那么地静谧。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海上刮起了一阵猛烈的飓风,掀起了小山似的巨浪。巨浪恶狠狠地扑了过来,一下就把他们的航船翻了个底朝天。他们立刻转移到准备好的小艇上,谁知又一个巨浪打来,马上把小艇也吞没了。鲁滨孙的十位同伴还没来得及喊一声“上帝啊”,就见上帝去了。鲁滨孙几经拼搏,终于抓住了一块木板,顺流而下,漂到了一个荒岛上。

  (这一环节旨在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激起他们与鲁滨孙心理上的共鸣)

  鲁滨孙流落荒岛之后,可以说处于生死系于一线的绝境中,那么这个绝境的“绝”体现在哪里呢?(多媒体列出文中“坏处”一栏)面临如此绝境,他又是怎么想的呢?(请学生根据课文说一说,多媒体列出“好处”一栏)这其实是鲁滨孙的自我安慰,他及时地调整了心态,轻松卸掉了思想包袱。我们把它来读一读,女同学声音细一点,来读坏处,男同学声音粗一点,自信一点,来读好处。

  (这里之所以要直接列出课文最后的一张表格,主要是找一个进入文本的切入点,避免上课过程的程式化,按部就班。并且能直奔主题,让学生在进入前面的情境的基础上能马上了解到鲁滨孙所面临的困难,与鲁滨孙共呼吸。)

  二、调整了心态后,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请学生快速阅读,在文中找找)

  (计算日期、搬东西、找食物、记日记)

  (课文比较长,在全文范围内寻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写得相当细,属于小说中的细节描写:

  1、全体朗读“计算日期”这一段,然后回答:作者这样详细地描写计算日期的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详细写了每天、每七天、每一个月的斫刻方法。这样写体现了鲁滨孙积极的生活态度,知道自己活着,而且知道怎样活着,对活下去充满了信心。

  2、请同学再来自己读一读搬东西这一细节。他搬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

  明确:文中提到的主要有笔、纸、罗盘、数学仪器、日规、望远镜、地图、航海书籍、三本圣经、葡萄牙文书籍、两只猫、一条狗。这些都不是生活必需品,更多的还是为满足精神上的.需要。这说明鲁滨孙打算“细细地”活下去,追求生活的充实,也能体现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3、“打木桩”这一细节,侧重于写出它的艰难,好好读一读,细细品味,为什么要这样写?

  “很重”、“很不容易”、“费了很长久的时间”、“辛苦”、“麻烦”等词体现出了这件事的艰难。事情越难,越能体现他意志坚强,务实肯干。

  (其他还写到的一些事情属于略写)

  小结:从他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意志坚强、务实肯干、积极进取的人,他是生活的强者,是真正的英雄。

  (这一环节是本堂课的重点,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既能体会到用语的妙处,感受作者语言的精练,无一语无用处。同时能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去寻找、概括自己所要的东西,而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机械地听老师填鸭式的灌输,能自主合作地学习,获得的感悟也就较深)

  三、结合课文,谈体会

  鲁滨孙似乎是在借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经验教训,这就是:在最不幸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安慰的事情。

  我们的生活其实也并非一帆风顺的,磕磕绊绊也在所难免,时常会有自己认为不幸的事情发生。当发生这些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自我安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再积极地付诸行动)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做个游戏,把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的不幸的事或不如意的事摆出来,然后换一个角度来看,把这些不幸都枪毙掉。(做一个游戏)

  (这个游戏的目的主要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来切身感受一下鲁滨孙所用的方法,体会对自己心灵有否帮助。有些在他们看来似乎很大的事情其实根本不算什么,这样就会是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

  在这个游戏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还可以用歌声来振奋人心。

  送大家一首歌《真心英雄》

  几句经典性的歌词: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结束前的赠言:希望今天的你是快乐的,任何的风雨都摧折不了你飞翔的翅膀:

  祝愿明天的你是灿烂的,再厚的乌云也遮挡不了你耀眼的光芒。

  作业:假如你被陷荒岛,你最希望得到些什么?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试着与同学讨论一下,写成一篇小短文。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爱劳动的作风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辨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导入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那么,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这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一部分,鲁滨孙落难荒岛是怎样活下去的.,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鲁滨孙在荒岛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

  4、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

  教师小结

  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鲁滨孙在逆境中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研读探究

  教师导学:鲁滨孙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

  思考题:

  1、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2、怎样看待鲁滨孙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学生朗读第1~3段,体会鲁滨孙的心理变化

  学生朗读4~9段,考虑鲁滨孙为了生存作了哪些事?

  学生朗读10~12段,鲁滨孙怎样进一步调整自己的生存的心态?

  学生讨论,教师参与

  教师小结

  人没有精神寄托是不行的,鲁滨孙说服自己要顽强地活下去,这需要很的的勇气,他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url=][/url]热爱生活的人.

  体验反思

  联系自己的生活,把你在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造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3

  创意说明:丰富的说话活动,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生活的积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激活学生创造的机智。本设计力求有目的、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读与说,让多形式与内容的说话活动,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思维的舞台。

  教学步骤 :

  一、变换角度说课文中的话

  本文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一读,变文中第一人称为第三人称,变描述性语言为概括性语言,然后说话。这既能迅速整体把握全文,又可在对比中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筛选文中语句,用第三人称说鲁滨孙所想。

  2.用概括性的话说鲁滨孙所为。

  二、走进人物说理解性的话 鲁滨孙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优秀品质的精华,从不同角度解读,可全面、深入地感知人物。二读,可结合课文,说说你眼中的鲁滨孙。如:

  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可用差不多一整年的功夫仅仅做完小小的木栅栏围墙。一个不怕失败的人,为找到合适的工具,他先用重木头,失败了,又用起货用的铁棒。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活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信心,而热情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一个爱劳动的人,他为解决衣食住行,寻找食物、打造围墙、制造工具等。一个不断探索的人,他凭着开辟新天地的热情,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一个开拓创新的人,他创造性地用刀刻痕计时,寻找工具打木桩

  三、摹拟情境说想象性的话 课文展现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所做所想,三读,可设身处地理解。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自由想象:假如你与父母出外旅游,在茫茫人海中走失了,你会怎么想?你将怎样做?

  四、体验感悟说创造性的话 从想象的情境回到现实,如何看待学习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是理性的思考。四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段,要求用一句哲理性的话说出对你的启示。可抄录发言中一些精彩美句,课余细细品味。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这个设计旨在充分利用课文资源,指导学生仿写。一篇好文章,精美的语言、精巧的`构思、精致的手法等,都能取之用之。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仿写的目的便是出书。让我们记住:面对语言材料的宝库而熟视无睹,是资源的损失;只知利用语言材料而不去学会创造,是智力的浪费。

  教学步骤 :

  熟读课文,指导仿写:

  1.集中大量表心理活动的动词描写心情。

  2.巧设一连串提问展示复杂的内心。

  3.用具体行动揭示人物性格。

  4.借助独白反映内心。

  5.列表排列进行对比。

  6.层进中展现人物心理历程。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比较式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有比较才有鉴别,熟读本文后与《伟大的悲剧》对比阅读,可加深对两文的理解。

  教学步骤 :

  1.粗略感知用一句话概括两文人物共同的优秀品质。

  2.深入探究比较两文内容、主题、写作特色等方面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讲述探险故事;②都颂扬人类某些优秀品质;③都用真实的细节刻画人物;④都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不同点:①体裁不同;②人称不同;③表现英雄角度不同:群体英雄与个体英雄、失败的英雄与成功的英雄;④描写方式不同;⑤渲染氛围不同;⑥主题的侧重点不同。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①笛福是大器晚成的作家,直到50岁才创作《鲁滨孙漂流记》,待到此作问世,已是60岁的老翁。作为英国小说之5L',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素材,用朴素的文笔描写主人公的奇遇,使之逼真可信。其作品,不仅把当时流行的航海冒险小说提高到了真正艺术的高度,而且为欧洲现实主义小说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②与课文有关的前后情节:之前,写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故事。他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由于船翻其他人都遇难了,只有他漂流到一个荒岛上得生。之后,写鲁滨孙落入荒岛28年,如何历经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在岛上他与自然作斗争,收留了星期五,救了一位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

  2.课文扩读材料

  一个值得回忆的夜晚

  [美]戴维·莫泽尔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迷失方向,并不是一件很令人难为情的事情。在经历了最初的惊愕与迷惘之后,它可以成为一次有趣而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奇遇。

  那天晚上,我突然发现自己迷失在一个小广场,周围的街灯泛出五颜六色的光,人们坐在小摊后面,卖着从香水到烤饼的各色各样的东西。一个妇女想卖给我一副精制花手套。给您的夫人买一副吧?她带着恳求的语气问道。我说我没有夫人。但看到她随之而来的那副失望神情,我还是违心地买下了。

  买下一副无用的手套算是自己尽了一个良心上的义务,这举动真有点近于发疯,可心里感觉还挺不错,但直到进入地下铁道去打听我下榻的旅馆的方向时,我才意识到应当好好欣赏这次迷路的奇遇。

  我感到那些假如不迷路我永远也不会注意到的琐事,精彩极了。我看到一位卖花老妇人坐在靠地下铁道墙边的长凳上,她的篮子已快空,里面只有一朵黄玫瑰。她脱下鞋,正揉一只劳顿的脚,脸上溢着行将结束一天奔波的舒心的微笑。我买下那最后一朵黄玫瑰。转眼,我又看到站台上有一个报贩,有趣的是,在他一嘴煤块一样黑的胡须中,竟有一小撮近乎雪一样白,仿佛太阳正竭力从乌云中透出明亮的眼睛似的。我从他那儿买来一份晚报。在火车上,我看到对面坐着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一本书摊放在他腿上,他的额上刻着因一生的刻苦钻研而带来的细小皱纹。他在打盹。在我快要下车的时候,他醒来,对书露出了歉疚的微笑,仿佛为自己在生命的余光里打瞌睡向它道歉。而后他对我也微笑了一下,说:嗨,老了。

  当我走出地铁,最后朝向正确的方向时,迎接我的是一片幽暗的天空,上边只有一颗星星向我闪着眼。上帝并没有熄灭他房间里的所有灯盏。他留下了一盏,为那些孤独的灵魂指路,使人们从此不再迷失于回家的路途。

  那一夜,我的收获不多,一副手套,一朵黄玫瑰,一张晚报,一个微笑的记忆和一颗模糊的星光。但生活不就是由这样的小事组成的吗?

  使用建议:我与鲁滨孙:一个迷失方向却寻觅生活情趣,一个置身孤岛却与命运抗争;一个洒脱关注细枝末节,一个无奈解决衣食住行;一个悉数收藏有趣而难以忘怀的人生奇遇,一个让28年荒岛生活成为刻骨的冒险经历同是遭遇不幸,同样能积极面对不幸。可与课文比读,读出蕴含的情感,读出独特的感悟。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结构。

  3、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4、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课前准备】

  1、收集作者丹尼尔·笛福的有关资料。

  2、阅读原著《鲁滨逊漂流记》或课本所附《名著导读》。

  3、各学习小组就本文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将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时下兴起一种生存夏令营活动,就是把志愿者放在荒山、荒岛等地方,以此来磨炼他们的意志和生存能力。其实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笛福就写过题材类似的作品──《鲁滨逊漂流记》,请读过这部作品的同学简单介绍这部作品。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2、检查各小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的情况:

  把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实物投影。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分散、细碎,为了更好的把握本文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下一步教学之前向学生展示本文的.学习目标。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⑴ 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⑵ 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⑶ 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

  (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 三个部分

  解决生存困惑 (1~3)节 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采取具体行动 (4~9)节 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寻求精神寄托 (10~12)节 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把本文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法。

  2、学习鲁滨逊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珍视生命。

  〖教学过程

  一、探究人物

  1、四人小组就下列思考题展开讨论:

  ⑴ 鲁滨逊为什么要活下去?身陷绝境的他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他为生存做了哪些事情?

  ⑵ 你认为他这样活值不值?

  ⑶ 从文中看出鲁滨逊是怎样的一个人?

  2、全班讨论交流、明确。

  二、分析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四人小组讨论,结合课文谈谈。

  1、鲁滨逊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

  2、文中用第一人称有哪些好处?

  三、拓展延伸

  1、鲁滨逊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

  2、回忆现实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四、体验与反思

  播放一段录像,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外出旅游时,一位客人因贪恋山中美景和旅游团走散,迷失了方向,假设你就是那位客人,此时,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会怎么做?写一篇短文并相互交流。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珍视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布置作业

  结合原著,写篇读书笔记,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荒岛余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荒岛余生》03-02

《荒岛余生》教案09-28

荒岛余生教案03-07

人教版荒岛余生教案09-19

荒岛余生读书笔记03-29

看完荒岛余生的心得体会07-26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05-13

课余生活作文教学设计01-29

《我的课余生活》教学设计5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