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12 15:45:44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寓、矛 、盾、誉、吾。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交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成语包含的道理。

  4.以此积累词语,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聆听、想象等能力及语言创新能力,启迪智慧。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词义,弄懂寓意,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讲授、讲解、讨论、模仿、运用、回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矛与盾》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十五课内容,短小有趣,借买矛与盾的故事讽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耐人寻味。文本资源与现实联系点较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开展思维和语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沟通

  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努力听讲,踊跃发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节课。

  二、回顾、朗读、揭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古文?

  2.幻灯片出示古文《学弈》。朗读提问:古文中包含了哪个成语?学生回答后小结:希望同学们上课也要这样专心致志。

  3.体会“弗”:弗若:不如;弗许:不允许。你还能说两个带弗的词吗?(弗能:不能;弗敢:不敢……)

  4.揭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则有趣的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的古文。(板书课题:25.矛与盾)

  三、学习《矛与盾》

  1.出示幻灯片:题目、图和学习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朗读学习目标)。

  3.看图:说说图上内容,小结。

  4.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

  5.朗读课文:a、范读;b、试读、指导、幻灯划出节奏、自由读;c、齐读,小结朗读情况。

  6.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寓、矛、盾、誉、吾;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如,学习“矛”,可以提问 “课文中的那个人怎么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气吹一番呢?”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c、书写这些生字。

  7.体会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声讨论;b、幻灯逐句出示古文,讨论、理解或表演,再幻灯出示句意;c、齐读译文。

  8.拓展语文思维空间:a、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吗?b、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特别要注意两部动画片的不同之处。c、谁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呢?相信你说的比动画片上的还好,可以说整个故事,也可以说其中的一个小片断。d、自由发言,小结,幻灯出示译文朗读。

  9.运用和体会寓意:

  a、提示:读和这则寓言看了动画片后,大家会觉得好笑,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常会遇到这类似的好笑事。

  b、幻灯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呢?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

  (1) 教室内人声鼎沸。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2)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3)一直不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

  (4)一边跟人家说减肥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天天大吃大喝!

  (5)告诉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6)天天说开阔学生视野,但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7)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8)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发动战争。

  (9)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10)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1)我们班基本上一半同学达到体育锻炼标准。

  (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13)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14)他一坐下来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他哪里还睡得着呢?

  (15)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16)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17)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c、讨论上面的句子谈谈体会。

  d、幻灯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读。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告诉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古代的'两种兵器矛和盾。并作简要介绍。再出示以矛攻盾的图片,以及课文插图。

  问:这个人在干什么?(在卖矛和盾)今天我们就去现场看看,他是怎么夸他的矛和盾的。(板书:矛和盾)

  这是一篇文言文,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学习这类文章呢?(出示:学习方法)学生齐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配乐朗读,注意听清停顿、重音。

  3、生再读课文。尽量模仿范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和重音。

  4、跟读。以达到朗读效果。

  三、理解句意。

  1、生根据注释自己理解,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出示带注释的原文)让学生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3、指名说出全文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4、小结全文意思。(出示课件:原文译文)

  5、想一想,写一写:围观的人走散了,这个楚国人会怎样?(出示课件)

  四、表演这则故事。

  这则故事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自相矛盾”。

  五、归纳寓意。

  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出示课件)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现实社会中有这样的人吗?说一说。

  六、阅读课文。

  再读课文,试背课文。

  七、阅读材料。

  观看自相矛盾的视频材料。

  八、总结。

  刚才的片段好笑吧。在笑过以后,人们都能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短小故事还很多,被人们收集在《韩非子》里。(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25、矛与盾

  (锋利)矛 盾(坚固)

  自相矛盾

  (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自相矛盾》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二至三屏)

  (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大了盾和矛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的故事。

  (五)简介:

  1.作者:韩非《韩非子·难势》

  2.寓言:体裁特点

  3.过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要首次学习一种既古老又新奇的语言——文言文。大家还记得吗?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接触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大家回忆一下:那些名言警句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根据内容→_路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四屏)

  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弗”2个生字,会写“矛、盾、弗”3个生字。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五至十六屏)

  (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审题质疑,初知矛和盾的感性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为下文的顺利教学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4.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又会怎样想?又会怎样说?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展示课件第十七至十八屏)

  (1)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也”的尴尬局面?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前后要一致,不能自圆其说。)

  (3)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

  五、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楚人有()盾与矛者,()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3、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固

  矛——锋利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第二课时——《画蛇添足》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十九屏,整理问题。)

  (1)谁画蛇?为什么要画蛇?

  (2)蛇有足吗?为什么要给蛇添上足?

  (3)课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4)教师小结:课文写了楚国有个人在祭祀后赏赐给下人一壶酒,下人商量通过画蛇比赛决定怎么喝酒,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的故事。

  (5)简介:《战国策·齐策》

  (6)过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从中我们明白了寓言这种体裁一般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那么,《画蛇添足》这个寓言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根据内容→_路

  1.学生示范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点纠正,2.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二十屏)

  3.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自然段):楚国有个人在祭祀的时候,赐给他手下的人一壶酒。

  第二层(第2自然段):几个人商量怎么喝这壶酒。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1)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卮、遂”2个生字,会写“祠、遂”2个生字。

  (2)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二十一至三十一屏)

  (3)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故事的起因有几句话?

  2.他们为什么要画蛇?

  3.“蛇先成”的那个人为什么要给蛇画上足?他那时的表情怎样?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能把它换个说法,且意思不改变吗?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

  (展示课件第三十二至三十三屏)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蛇先成”的那个人会“终亡其酒”?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人和事吗?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1)誉之曰()

  (2)吾盾之坚()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4)数人饮之不足()

  (5)为之足()

  (6)一人之蛇成()

  2.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吾能为之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比喻有人自作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

  教学反思:整堂课的教学,就在师生的读读,说说,演演中轻松有趣地进行着,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将文中没有具体阐述的内容也生动丰富地表现出来了。让学生深深地明白了一个人说话处事应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结束前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体会,大多谈得比较到位。可见,学生不仅读懂了“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而且真正明白了这个成语中蕴含的道理,而这些收获都是学生在自读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悟得的,一定会真正地深入其内心世界。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相互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寓言没有作者的任何评论,而用对话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给读者留出思考的余地。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文教学应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强,我确定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确定下“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这一基调,让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其一,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中体悟寓意。其二,把写引入课堂,进行写字练习,说感受,写感受,写体会等。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写中内化语言。其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看文字、读课文、诵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寓”、“矛”、“盾”、“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初步领悟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

  2、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古乐伴奏带。

  2、隶书竖排抄写全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认识矛与盾

  (1)根据插图,认识“矛”与“盾”。

  (2)识记生字“矛”与“盾”,引导观察,指导识记书写。

  (3)根据课题质疑,梳理问题,便于进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及时归纳和小结。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教师提示方法,巡回检查。

  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2)初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浅谈对古文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3)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问题。

  提出合作任务,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的三个句子,相机点拨。

  2、品读课文,检查读的效果,配乐朗诵。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四、联系实际,畅谈感受

  1、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觉得文章作者韩非子已经来到我们中间。他微笑着,想说些什么,又什么也没说。你能帮他说出来吗?

  2、漫谈体会,写体会。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必做题:1、书写生字。

  2、背诵课文。

  选做题:1、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2、把故事复述给亲朋好友听。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矛与盾》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06-05

矛与盾_教学设计06-12

矛与盾教学设计06-05

矛与盾教学设计12-06

矛与盾教学设计12-06

《矛与盾》教学设计范本05-30

矛与盾教学活动设计06-04

矛和盾的教学设计01-31

《矛和盾》教学设计06-1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寓、矛 、盾、誉、吾。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交背诵。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成语包含的道理。

  4.以此积累词语,进行拓展练习,培养学生观察、聆听、想象等能力及语言创新能力,启迪智慧。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词义,弄懂寓意,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达。

  教学手段及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讲授、讲解、讨论、模仿、运用、回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矛与盾》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十五课内容,短小有趣,借买矛与盾的故事讽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现象,耐人寻味。文本资源与现实联系点较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开展思维和语言训练。

  教学过程

  一、沟通

  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努力听讲,踊跃发言,展示才能,共同上好本节课。

  二、回顾、朗读、揭题

  1.上学期我们学过哪些古文?

  2.幻灯片出示古文《学弈》。朗读提问:古文中包含了哪个成语?学生回答后小结:希望同学们上课也要这样专心致志。

  3.体会“弗”:弗若:不如;弗许:不允许。你还能说两个带弗的词吗?(弗能:不能;弗敢:不敢……)

  4.揭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新的古文,也是一则有趣的而且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道理的古文。(板书课题:25.矛与盾)

  三、学习《矛与盾》

  1.出示幻灯片:题目、图和学习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朗读学习目标)。

  3.看图:说说图上内容,小结。

  4.让我们来看动画片(点击“请看动画”)

  5.朗读课文:a、范读;b、试读、指导、幻灯划出节奏、自由读;c、齐读,小结朗读情况。

  6.学习生字并体会课文内容:a、本课要学的生字有:寓、矛、盾、誉、吾;b、幻灯放大生字逐字识记,并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如,学习“矛”,可以提问 “课文中的那个人怎么吹他的.矛的?你能不能模仿他的口气吹一番呢?”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c、书写这些生字。

  7.体会句子意思:a、思考每句意思,同桌小声讨论;b、幻灯逐句出示古文,讨论、理解或表演,再幻灯出示句意;c、齐读译文。

  8.拓展语文思维空间:a、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吗?b、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小结,然后再提示“请认真看和听动画片”注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及表情还有当时的环境,特别要注意两部动画片的不同之处。c、谁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呢?相信你说的比动画片上的还好,可以说整个故事,也可以说其中的一个小片断。d、自由发言,小结,幻灯出示译文朗读。

  9.运用和体会寓意:

  a、提示:读和这则寓言看了动画片后,大家会觉得好笑,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常会遇到这类似的好笑事。

  b、幻灯出示句子,提示:下面的句子哪些有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呢?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

  (1) 教室内人声鼎沸。正在演讲的班长高呼:“都不要讲话!”。

  (2)墙上写着四个字:“不准任何人在此写字。”

  (3)一直不努力,未来成为科学家。

  (4)一边跟人家说减肥要少吃点,自己胖得走不动了还天天大吃大喝!

  (5)告诉孩子要守信,可自己常说话不算数。

  (6)天天说开阔学生视野,但一年一次都没春游。

  (7)自己想成绩好但又怕上课、背书、做练习。

  (8)美国一边说要维护和平,一边又发动战争。

  (9)不想同学骂自己,可是天天骂同学。

  (10)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11)我们班基本上一半同学达到体育锻炼标准。

  (1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13)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错了。

  (14)他一坐下来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但想到农民伯伯正在雨中夺粮,他哪里还睡得着呢?

  (15)我们全班同学都参加祭扫烈士墓的活动,只有王小芳、胡新刚两个同学因为有病没有去。

  (16)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把题目从左到右反复看了好几遍。

  (17)全班所有同学基本上都制定了学习计划。

  c、讨论上面的句子谈谈体会。

  d、幻灯出示作文一篇:《自相矛盾的王叔》,指名朗读。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则寓言中的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故事内容。

  3、领悟文中所告诉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矛和盾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古代的'两种兵器矛和盾。并作简要介绍。再出示以矛攻盾的图片,以及课文插图。

  问:这个人在干什么?(在卖矛和盾)今天我们就去现场看看,他是怎么夸他的矛和盾的。(板书:矛和盾)

  这是一篇文言文,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这类文章。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学习这类文章呢?(出示:学习方法)学生齐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配乐朗读,注意听清停顿、重音。

  3、生再读课文。尽量模仿范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和重音。

  4、跟读。以达到朗读效果。

  三、理解句意。

  1、生根据注释自己理解,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出示带注释的原文)让学生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3、指名说出全文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4、小结全文意思。(出示课件:原文译文)

  5、想一想,写一写:围观的人走散了,这个楚国人会怎样?(出示课件)

  四、表演这则故事。

  这则故事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自相矛盾”。

  五、归纳寓意。

  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结:(出示课件)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现实社会中有这样的人吗?说一说。

  六、阅读课文。

  再读课文,试背课文。

  七、阅读材料。

  观看自相矛盾的视频材料。

  八、总结。

  刚才的片段好笑吧。在笑过以后,人们都能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短小故事还很多,被人们收集在《韩非子》里。(出示课件)

  板书设计:

  25、矛与盾

  (锋利)矛 盾(坚固)

  自相矛盾

  (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自相矛盾》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二至三屏)

  (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大了盾和矛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的故事。

  (五)简介:

  1.作者:韩非《韩非子·难势》

  2.寓言:体裁特点

  3.过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要首次学习一种既古老又新奇的语言——文言文。大家还记得吗?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接触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一些名言警句。大家回忆一下:那些名言警句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根据内容→_路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四屏)

  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与矛。

  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弗”2个生字,会写“矛、盾、弗”3个生字。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五至十六屏)

  (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审题质疑,初知矛和盾的感性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为下文的顺利教学和自主学习扫清障碍。)

  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4.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又会怎样想?又会怎样说?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展示课件第十七至十八屏)

  (1)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也”的尴尬局面?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办事前后要一致,不能自圆其说。)

  (3)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

  五、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楚人有()盾与矛者,()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3、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固

  矛——锋利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第二课时——《画蛇添足》

  教学过程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十九屏,整理问题。)

  (1)谁画蛇?为什么要画蛇?

  (2)蛇有足吗?为什么要给蛇添上足?

  (3)课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4)教师小结:课文写了楚国有个人在祭祀后赏赐给下人一壶酒,下人商量通过画蛇比赛决定怎么喝酒,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的故事。

  (5)简介:《战国策·齐策》

  (6)过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从中我们明白了寓言这种体裁一般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那么,《画蛇添足》这个寓言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根据内容→_路

  1.学生示范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点纠正,2.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二十屏)

  3.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自然段):楚国有个人在祭祀的时候,赐给他手下的人一壶酒。

  第二层(第2自然段):几个人商量怎么喝这壶酒。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1)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卮、遂”2个生字,会写“祠、遂”2个生字。

  (2)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二十一至三十一屏)

  (3)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故事的起因有几句话?

  2.他们为什么要画蛇?

  3.“蛇先成”的那个人为什么要给蛇画上足?他那时的表情怎样?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能把它换个说法,且意思不改变吗?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

  (展示课件第三十二至三十三屏)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蛇先成”的那个人会“终亡其酒”?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人和事吗?

  五、课堂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1)誉之曰()

  (2)吾盾之坚()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4)数人饮之不足()

  (5)为之足()

  (6)一人之蛇成()

  2.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吾能为之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比喻有人自作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

  教学反思:整堂课的教学,就在师生的读读,说说,演演中轻松有趣地进行着,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将文中没有具体阐述的内容也生动丰富地表现出来了。让学生深深地明白了一个人说话处事应实事求是的道理。教学结束前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体会,大多谈得比较到位。可见,学生不仅读懂了“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而且真正明白了这个成语中蕴含的道理,而这些收获都是学生在自读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悟得的,一定会真正地深入其内心世界。

寓言矛与盾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相互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这种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不失形象生动,托寓的道理明了深刻,而又颇能让人体味到某种含蓄和幽默。寓言没有作者的任何评论,而用对话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给读者留出思考的余地。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文教学应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会文,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较强,我确定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确定下“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这一基调,让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其一,坚持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故事内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读中体悟寓意。其二,把写引入课堂,进行写字练习,说感受,写感受,写体会等。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说写中内化语言。其三,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通过看文字、读课文、诵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1、学会四个生字:“寓”、“矛”、“盾”、“誉”。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初步领悟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

  2、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话语展开思考、讨论。

  教学难点:

  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学习方法:

  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古乐伴奏带。

  2、隶书竖排抄写全文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认识矛与盾

  (1)根据插图,认识“矛”与“盾”。

  (2)识记生字“矛”与“盾”,引导观察,指导识记书写。

  (3)根据课题质疑,梳理问题,便于进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及时归纳和小结。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教师提示方法,巡回检查。

  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

  教师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2)初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浅谈对古文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3)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问题。

  提出合作任务,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的三个句子,相机点拨。

  2、品读课文,检查读的效果,配乐朗诵。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四、联系实际,畅谈感受

  1、在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觉得文章作者韩非子已经来到我们中间。他微笑着,想说些什么,又什么也没说。你能帮他说出来吗?

  2、漫谈体会,写体会。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必做题:1、书写生字。

  2、背诵课文。

  选做题:1、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2、把故事复述给亲朋好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