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1 11:37:45 志升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琥珀》教学设计(通用2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琥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琥珀》教学设计(通用20篇)

  《琥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了解琥珀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它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一组有关琥珀的图片和装饰品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解释课题

  1 读课题之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2 老师补充介绍琥珀的资料。

  3 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样子的琥珀图片。

  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透明、光滑的,而且里面都有物体;不同的是里面物体不一样。)

  在学生交流之后,老师过渡到新课:我们今天文中介绍的是哪一块琥珀呢?(学生找准图片后,再一起欣赏文中琥珀的样子。)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指多名学生进行描述,建议能够抓住物体的特点来说,老师及时给予点评)那文中具体写样子的是哪个自然段?

  二 理解课文内容

  1 打开课本,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描写样子的段落自由朗读,并做上记号。(最后一个自然段)

  2 请学生一起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里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有其它描写吗?(价值)

  老师过渡语:琥珀有这么大的价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具体描写它形成过程有哪些段落。(2到12自然段)

  3 分析琥珀形成过程

  (1)琥珀形成必须经历哪两个阶段?(松脂球与化石的形成)

  (2)仔细读课文,松脂球的形成应有哪些条件?化石形成又要哪些条件?

  (3)比较琥珀与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有哪些不同?

  ( 4 )作者假想是什么依据?还有其他的故事发生吗?(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说出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4 学习琥珀的发现:学生朗读相关段落(13到17自然段),思考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动词。

  三 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 对照板书,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

  2 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有关化石的两篇说明文,想一想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倒叙、顺叙)

  3 优美句段的品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简要的'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 拓展:1 欣赏由琥珀做成的各种装饰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 建议学生在课外多读这类型的书籍,去了解认识大自然的另一面。

  五 板书设计

  琥珀

  松脂球

  形 成:

  化石

  发 现:卷---踩---挖---识别

  特点与价值:透明 光滑 内有物 ;装饰品 药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假想琥珀其它可能形成的过程。但在实际引导中没有原设计的流畅,当我的问题抛出以后学生们的思维不很活跃,连平时爱发言的陈洁、汪芯羽等都久久不见举手。大约十分钟之后,邓淞说:蜘蛛与苍蝇的巧遇有可能是苍蝇遇难在先,蜘蛛误会在后。紧接着张鑫说:也有可能是蜘蛛去营救啊。黄昊说:也许是在打架……这下可热闹了,有许多同学都假想了它们的巧遇。此时此刻我赶紧抓住学生们的思维,引导认真分析能成立的是哪些环节。然后通过再次对琥珀样子的朗读,学生们恍然大悟,假想不是空想。原来自己的假想没有建立在最原始的基础之上。文中作者的假想才是科学的,合乎情理之中的。

  《琥珀》教学设计 2

  一、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觉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进展都必需具备肯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展合抱负象的。

  3、完成“思索·练习”的其次题。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根据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

  4、指导学生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觉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依据这块琥珀进展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通过课后“思索·练习”中其次题解决重点。

  三、教学过程

  课前一说。

  揭题、引读

  1.揭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化石?(学生可能答复在博物馆中见过恐龙化石、海龟蛋化石、类人猿头骨化石等。)你们见过松柏树脂的化石吗?松柏树脂的化石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琥珀”。随之板书课题。指导学生依据拼音读准课题。

  2.引读。课文中讲的是一块什么样的琥珀?请快速扫瞄课文找出来读一读。(课文最终一段的前三句话)录像机出示琥珀的投影,让学生认真观看,特殊留意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发挥想象,练习表述

  这是一块与众不同的琥珀,两个小东西是怎样被关到里面的,你能发挥想象叙述一个小故事吗?指1-2名同学试说。

  (三)看看是怎样想象的,把想象的局部找出来做上记号,再指名读出来

  (四)理解脉络,争论分段

  1.认真分析一下的想象分哪两局部内容(一是琥珀的形成过程,一是琥珀的发觉过程)指名分别读出这两局部。

  2.这两局部内容描写较细致的是哪一局部?(琥珀形成的过程。)边读边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两个阶段?(①松脂球的形成;②松脂球变成化石。)

  3.争论分段。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

  其次段(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讲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三段(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的发觉过程。

  第四段(最终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五)学习重点内容,教师点拨

  完成“思索·练习”的第2题。

  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根据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可同位互说,后集体沟通,教师适时点拨。)

  1.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约摸”也许估量。由于这个时间是推想、估算的。总有一万年了的意思是:至少有一万年了,不会少于一万年。这个推算、估量是有依据的,由于松脂球变成化石,需地壳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沉没在泥沙下变成化石至少也得一万年之久。)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耀着整个树林。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需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要有松树、柏树,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光有松树还不够,还要松树渗出树脂来。所以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酷热的夏天。松树渗出的一滴松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树脂肯定是很大的,只有在特别热的时候松树才能渗出这样一大滴树脂,所以科学家想象这是在“太阳光热辣辣地照耀着整个森林”的晌午。)

  3.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这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沉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发生地壳变动“陆地慢慢沉下去,海水慢慢漫上来,靠近那古老的森林”最终森林被海水沉没,松脂球沉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变成了化石。)

  4.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树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

  (这块琥珀与一般的琥珀不同,它里面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因此,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需具备特别的条件,那就是事情特别凑巧,苍蝇和蜘蛛正好在一起,而且挨得特别近,一大滴松脂正好滴下来,而且正好把它们一起包在里面。从“刚”、“刚好”、“一起”等词语看出事情真是巧极了。假如不是凑巧,就不行能形成这样一块琥珀。)

  (六)根据上面的学习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觉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

  参考以下提纲:

  1.风吹浪涌,卷到岸边。

  2.孩子赤足踏着,挖出。

  3.渔民认出琥珀。

  (首先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滩上,这才有了被发觉的可能。发觉琥珀的是渔民父子俩:孩子奇怪心强,踏着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父亲阅历丰富,认出是块少见的琥珀。)

  (七)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八)质疑问难

  (九)总结全文

  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运用有关这方面的科学学问,绽开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好玩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想出来的,但有科学的依据,因此是符合情理,令人信服的。文章先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接着写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觉的,最终写这块琥珀的特征以及它的价值。说明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苍蝇和蜘蛛了,点明文章中心。

  五、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带点字的正确解释条。(只填数码)

  (1)海水慢慢漫上来。

  (2)这儿,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仔细,决不能漫不经心。

  漫:①处处都是,遍。

  ②不受拘束,任凭。

  ③水过满,向外流。

  (1)老松树渗出很多松脂。

  (2)这些教科书渗透着烈士的.血。

  渗:①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通过。

  ②比方一种事物或努力渐渐地进入到其他方面。

  2.填空。

  (1)约摸算来,总有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地照耀着整个树林。

  (3)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扑过去,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

  教学反思

  一、电教手段的运用所设计的配音、影片奇妙。随着生动的讲解词与逼真动化影像的呈现,将每个小读者引入古老的森林进展游览,小小课堂布满了生气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字有形、五彩鲜亮、形象详细的情景,寓教于乐,充分表达了观看表达的教学要求。能遵循儿童心理学规律,运用熟悉论进展教学,通过幻灯投影,使学生初步感知,继而默读全文,赐予材料的复现,加深感性熟悉,再通过表达上升到理性熟悉。这样的课教学设计,即使学生学懂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个重点,而且也突破了琥珀的科学价值这个难点。

  二、创设情境活动为学生供应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加强语文信息刺激,使学生眼、耳、口、手协调识记,加深对所学学问的印象理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制造良好的情境,培育了学生的规律思维力量,并激发了学生爱自然、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

  三、缺乏之处本节课中学生的朗读训练不够,真对局部学生朗读根底差的状况,教师应多指导,范读,就一个自然段的朗读训练,不应茫目的多读,也会受到训练的效果。

  《琥珀》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课前准备:

  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自古以来,小草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是啊,小草不仅装点大地,它那顽强的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

  2、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杂文《野草》,看看他的笔下的野草又是怎样的?。

  3、简介作者夏衍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有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3)、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10分)

  出示自学内容: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口述)。

  2、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展示:作者向我们从“琥珀的____________”——“琥珀____________”——“琥珀的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教师巡视、

  三、合作学习(10分钟)

  出示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通过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的想象,进行了科学的推测,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可分成下列三个阶段:形成松脂——( )——( )

  完成思考题:

  小组展示,评价。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与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五、小结检测(10分钟)

  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琥珀,知道了琥珀的珍藏价值。

  检测:

  一、给下列字注音

  琥()珀() 掸( )翅膀 晌()午 渗( )出 淹没() 包裹( )

  挣()扎 腐()烂 澎( )湃( ) 黏()稠() 松脂( )

  二、多音字组词

  没挣 扎 重

  三、形近字组词

  莫( )沾( )渗( )晌( )淹( )腐( )

  摸( )粘( )掺( )响( )掩( )俯( )

  仰( )刷( )决( )绸( )

  抑( )涮( )绝( )稠(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热()() 前( )后( ) 详细( )( ) ( )( )时代

  五、回答问题.

  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课文哪些部分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

  3、“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运用了( )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松树和琥珀中的蜘蛛、苍蝇谁的生命更有价值?

  5、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6、为什么说他们曾经挣扎过?

  《琥珀》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4、了解本课叙述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可能提出的问题: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2、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课文讲的这一块琥珀跟一般的琥珀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块琥珀的样子的语句。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透明)

  过渡:你们想知道这么漂亮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吗?课文哪些内容讲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请找出来。(第2至12自然段)

  三、学习琥珀化石形成部分。

  过渡:琥珀的形成也就是由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两部分组成。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松脂球的形成条件?(2至9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2至9自然段。思考: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1)松树林。(琥珀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须在松树林里。)

  (2)天气炎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炎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射,才能流出松脂。)

  (3)蜘蛛正扑过去准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琥珀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才能积成球。

  3、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感情朗读好句或好段

  (二)学习化石的形成的部分

  自由读第10至12自然段。

  (1)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黄河象》,还记得古生物要变成化石必需有几个条件吗?

  (a陷入淤泥里被河水淹没。b尸体腐烂了被埋在地底下。c岁月漫长。d地壳发生过变化。)

  (2)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画出有关的句子。

  1、讨论交流。

  2、师小结。

  变成化石的条件:a、时间长。b、陆沉水漫。

  c、松树腐烂。d、泥沙掩埋。

  3、指导朗读这部分的内容。

  四、延伸并总结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这块琥珀是谁发现的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按一定的顺序,简要复述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琥珀》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习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蝇脂掸拭辣渗澎湃黏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琥珀》教学设计 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熟悉琥珀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力量。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展合抱负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索争论:

  1.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亮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展科学讨论供应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通过认真观看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知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觉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争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也许估量。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沉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确定超过一万年了。)

  3.教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想和估算是有依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索: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需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耀着整个森林?”(由于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教师小结:因此,酷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需具备的其次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沉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消失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教师小结: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敏捷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教师小结: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当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非常传神。

  四、连续学习课文

  1.思索争论:科学家是依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肯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定要挨得特别近。这样就消失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依据的,非常的合理。)

  2.教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连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索争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沉没,松脂球沉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索争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觉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行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终一段

  七、教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供应了讨论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肯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讨论上的价值。

  《琥珀》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沉没、澎湃、黏稠、推想、松脂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需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体会科学家合抱负象的依据。

  课前预备:

  琥珀的图片、动画显示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自古以来,小草就受到人们的宠爱,文人墨客写了许多诗文来赞美野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是啊,小草不仅装饰大地,它那坚韧的精神更让人敬佩不已。

  2、今日我们将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杂文《野草》,看看他的笔下的野草又是怎样的?。

  3、简介夏衍及写作背景。

  4、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沉没、澎湃、黏稠、推想、松脂等词语。

  (2)、有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挨次。

  (3)、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觉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10分)

  出示自学内容:

  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口述)。

  2、课文写了哪几局部内容?(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展现:向我们从“琥珀的____________”——“琥珀____________”——“琥珀的____________”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教师巡察、

  三、合作学习(10分钟)

  出示合作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琥珀形成的过程,通过____________而又____________的想象,进展了科学的推想,描绘了一个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故事。根据时间挨次,可分成以下三个阶段:形成松脂——()——()

  完成思索题:

  小组展现,评价。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与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五、小结检测(10分钟)

  小结:本节课我们熟悉了琥珀,知道了琥珀的珍藏价值。

  检测:

  一、给以下字注音

  琥()珀()掸()翅膀晌()午渗()出沉没()包裹()

  挣()扎腐()烂澎()湃()黏()稠()松脂()

  二、多音字组词

  没挣扎重

  三、形近字组词

  莫()沾()渗()晌()淹()腐()

  摸()粘()掺()响()掩()俯()

  仰()刷()决()绸()

  抑()涮()绝()稠()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热()()前()后()具体()()()()时代

  五、回答下列问题。

  1、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课文哪些局部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

  3、“两只小虫都沉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运用了()的写法,其作用是什么?

  4、你认为松树和琥珀中的蜘蛛、苍蝇谁的生命更有价值?

  5、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6、为什么说他们曾经挣扎过?

  《琥珀》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者

  钱素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质疑。

  1.想一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写了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3.默读第四段,用直线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用曲线画出写它价值的句子。

  4.老师分别指名读描写琥珀样子及价值的句子。

  5.老师随后出示这个琥珀的幻灯片,提问:看了图片,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蜘蛛和苍蝇为什么会被包在里面?它们是怎么被包在一起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进行思考。

  (三)学习课文,了解松脂球的`形成。

  1.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2.默读第二段,想想苍蝇和蜘蛛怎么会同时被包在一个松脂球里?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追问:

  (1)这到底是一只什么样的苍蝇,什么样的蜘蛛?

  (2)为什么科学家推测苍蝇快乐,蜘蛛小心翼翼呢?这和后面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呢?

  3、它们是怎样被包在松脂球里的呢?

  (1)老师引导学生自己读读第7自然段。

  (2)然后让学生一只手当苍蝇,一只手当蜘蛛,另一个同学双手在上当松脂,表演体会那一瞬间的情景。

  (3)随后老师出示幻灯片,边讲解边演示松脂包住这两个小虫的活动片

  (4)后来的情形又怎样呢?

  4.默读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这个奇特的松脂球必须具备什5.组织讨论

  6.讨论小结

  7.指导朗读第二段。

  (1)明确要求:第一要处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轻松、有趣的声调,给人以有趣的感觉,不能使人有紧张的恐怖的感觉。

  (2)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老师点评。

  (四)了解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1.一对敌对的小虫包进了松脂球以后,小虫的活动停止了,但自然环境还在继续变化。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呢?

  2.默读第三段,思考松脂球变成化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在学生默读思考后,老师指导他们讨论,然后再指名说说。老师随机板书松脂球变为化石的必备条件:

  地壳变动埋在海底时间漫长

  3.学生自由有感情地读这部分内容。

  (五)总结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

  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它形成必备的条件,同学们根据板书,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六)了解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1.科学家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推测出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况,科学家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呢?

  2.出示思考、练习第2题,按照这题下面的提纲,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3.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4.老师小结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发现

  样子、价值

  《琥珀》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珍贵的价值,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2.把真实的情景与想象的情景联系着读,发现文章“严谨的推测”;通过推想想象情景中“划”等词句的内涵及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生动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学,自主质疑。

  1.了解琥珀。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生读课题:琥珀。

  师:见过琥珀吗?它的样子可以从琥、珀两个字的偏旁看出,什么旁?(王字旁)

  师:课前我们找了带“王”字旁的词语,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略。

  师:读读这些带“王字旁”的字,你有什么发现?(珊瑚、玻璃、玲珑)

  生:两个字都是“王”字旁的词语,大多表示光泽、较珍贵的玉石。

  师:结合资料袋,你会发现琥珀就是珍贵而有精美、透明的化石。

  (生读资料)

  2.自主质疑。

  师:学贵有疑,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问题?

  (出示预学单)我的问题。

  (我希望每个同学有独到的视角,提出你自己心里的真问题)

  预设:琥珀中的蜘蛛会腐烂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呢?琥珀还能保存多久?

  所有的琥珀里面都有小虫子吗?琥珀里面有猫、狗吗?这篇课文算不算童话?

  师:太有意思了,通过读课文,很多同学对琥珀的科学知识产生了这么多的好奇心,这大概就是作者写这篇科学小品文的一个目的。作者到底为什么写《琥珀》呢?(ppt:为什么写?)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琥珀》怎么形成的。

  生:《琥珀》的价值。

  生(高层次):那么多偶然的条件合在一起,让琥珀形成变成了必然。

  二、展开共学,发现文本属性。

  (一)借助质疑,理清形成条件

  师:就像你们说的那样,作者在文中告诉了我们琥珀形成的条件,我们来交流,都有什么条件?

  (出示预学单)

  琥珀形成的条件有。

  (高温、松脂、小虫子、长时间、地壳变化)

  生:高温。

  师:从哪读到的?

  生:太阳暖暖地照着

  生: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师:就像他这样,师:这些条件少一个行不行?

  这些条件,是琥珀形成不可改变的必要条件,是具有科学性的。

  (一)前后联系,体会“严谨的推测”

  1.换词理解。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1)齐读。“推测”是什么意思?找个近义词。(推想、猜测、猜想)

  (2)再读句子。由什么推测什么?

  (由那块琥珀推测到一万年以前的详细情形)

  师:那块琥珀是真实的描写(板书:真实),“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是作者想象的故事(板书:想象)。

  2.聚焦“真实”

  师:那块琥珀,到底有什么和其他琥珀不一样的地方?

  预设:可以看见苍蝇的翅膀、蜘蛛的长腿、黑色的圆环。琥珀是透明的。

  师:看到这样的琥珀,你想知道什么?

  生:苍蝇和蜘蛛是天敌,它们怎么关在一起?

  师:作者头脑中也有这些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想象了一万年以前的故事,那就让我们把“真实”和“想象”联系起来读。

  3.体会联系。

  出示共学提示:

  1.把“想象”(1-11段) 和“真实”(第20段)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

  2.小组用“根据,想象”的句式说一说。

  (2)交流,体会“真实”与“想象”的关系。

  预设一:根据“两个小东西”想象“蜘蛛吃苍蝇”的情节。

  预设二:根据“苍蝇的翅膀”想象“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 师:仅这一句吗?(继续找和汇报)你们会发现,所以写小苍蝇的情节,都忘不了写苍蝇的翅膀。

  根据苍蝇的翅膀,想象——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她伸起腿来掸掸翅膀,刷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预设三:根据“蜘蛛的长腿”想象“蜘蛛划动长腿”

  根据蜘蛛的长腿,想象——

  忽然,有个蜘蛛划着长长的腿慢慢地爬过来,想把苍蝇当做一顿美餐。

  他小心地划动长腿,沿着树干爬不来,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预设四:根据“黑色的圆环”想象“挣扎”

  根据黑色的圆环,想象——

  他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3)小结,体悟“严谨推测”的科学性

  师:有了这些发现,再读这句话,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师:之前,有同学说推测就是猜测、猜想的意思,现在你们认为可以换成“猜想”吗?

  预设:不行。推测是有依据的,是根据琥珀现在的样子,来推理、想象一万年前的情形。

  师:这“想象”从“真实”中来,与真实相吻合,符合琥珀形成的条件,这才叫——

  生:推测。

  师:这样严谨的推测,就是科学小品文的一个特点——科学性。所以翻译学家顾均正就曾这么总结科学小品文的写法—— 生:(ppt)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师:科学小品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

  生:艺术。

  师:就是生动、有趣、有意思。课文哪儿最有意思?

  生:蜘蛛吃苍蝇。

  (二)走进故事,体会“生动的语言”

  师:那就听你们的,让我们走进故事,你觉得哪儿写得生动有趣,与大家分享。

  1.自由交流。

  预设:心理活动,把蜘蛛的那点小心思、小算盘,惟妙惟肖地写出来了。

  拟人的写法,小苍蝇是“她”,爱美的女士,年龄不大,是个爱美的小姑娘;蜘蛛是“他”,一位善谋划的男士;真是太形象了。

  动作描写,典型的就是苍蝇“掸掸翅膀”,这个“掸”,苍蝇的腿就像鸡毛掸子,轻轻地扫去尘土,动作多轻盈、多可爱。

  2.对比阅读。

  比较“划”和“搬”。“搬”把蜘蛛多条腿行进不易的样子突出了出来,“划”字更符合故事的情节,把蜘蛛悄无声息去捉苍蝇,怕被苍蝇发现的样子写了出来。

  小结:不同的翻译文本,运用不同的动词,但是,都把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3.演读再现。

  师:真的是太有趣了,你们说用什么形式才能把这个故事再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生:加动作读。

  师:那不就是演读吗?好啊,四人一组,分工分角色演读。为了演好,我们先讨论一下,第一是角色,苍蝇是——(小姑娘,)爱美、天真噢;蜘蛛是——(男士),鬼主意思多多呀。

  第二,是情节。蜘蛛越来越近时,很——(紧张);松脂滴下来时,很——(可怕)。开始吧。(各小组分工练习)

  一组演读汇报。

  师: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文学多么美好,让所有的生灵有了故事,有了情节的波折,有了无穷的回味。所以,顾均正说——

  (ppt)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三)自主推测,激发探究的兴趣

  师:学到这,我想问,一万年以前的故事真的是这样发生的吗?真的就是蜘蛛吃苍蝇吗?

  生:不是。

  师:如果让你进行推测,展开想象,那会是怎样的故事?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

  师:一万年之前的详细情形可能是文中想象的那样,也可能是你们想象中的一种情形,还有可能都不是,因为这个故事原本就是"推测"出来的。

  (出示“推测”的篆书)

  就如大家理解得,“推”的本义是用力推移,引申为从已知到未知;“测”的本义是量长度,引申为推想。既有“推”,又有“测”;既有“科学知识”,又写得生动有趣,让《琥珀》熠熠生辉。

  延学, 研究“为什么写”。

  再读课题,还有什么问题吗?

  1.为什么写“那块琥珀”?

  稀有、独特而珍贵;研究的价值;瞬间生命成为永恒。(审美的价值)

  2.为什么写“科学小品文”?

  生:让孩子们爱上科学。

  师:知道《琥珀》的原题是什么吗?

  生:两只史前虫子的美丽坟墓

  生:奇异的琥珀

  师:《琥珀》的作者柏吉尔是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原题叫《玻璃棺材》,出自《乌拉波拉故事集》,里面有《风暴四兄弟》《金刚石和他的兄弟》等15个这样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许多科学家就是在这本书的吸引下,从小立志投身于科学研究。例如法拉第自己就说,读了《乌拉波拉故事集》,爱上科学,成为化学家的。

  爱因斯坦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爱上了科学,走上了科学家的道路。

  可惜,一百个科学家也出不了一个科普作家。科学小品多么美好,阅读多么美好,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琥珀》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抄写自己喜爱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知道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想象的依据,激发学生喜爱自然科学的兴趣,培育想象力量。

  4、了解本课表达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琥珀的形成过程以及形成的条件。

  教学预备:

  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提醒课题,质疑

  1、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可能提出的问题: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觉的?)

  2、熟悉琥珀。沟通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课文讲的这一块琥珀跟一般的琥珀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描写这块琥珀的样子的语句。

  (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透亮)

  过渡:你们想知道这么美丽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吗?课文哪些内容讲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请找出来。(第2至12自然段)

  三、学习琥珀化石形成局部。

  过渡:琥珀的形成也就是由松脂球的.形成和化石的形成两局部组成。那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松脂球的形成条件?(2至9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2至9自然段。思索: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1、小组沟通。

  2、全班沟通。

  (1)松树林。(琥珀是松脂化石,要具有松脂这个条件,必需在松树林里。)

  (2)天气酷热。(松树要渗出厚厚的松脂,还要不断地往下滴,没有火辣辣的太阳是不行的。只有在酷热的夏天才会有高温照耀,才能流出松脂。)

  (3)蜘蛛正扑过去预备吃掉苍蝇。(这个珍奇的琥珀就在于它里面恰恰有两个小昆虫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才能积成球。

  3、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对它们的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好玩。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这局部内容,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4、感情朗读好句或好段

  (二)学习化石的形成的局部

  自由读第10至12自然段。

  (1)问:我们已经学习了《黄河象》,还记得古生物要变成化石必需有几个条件吗?

  (a陷入淤泥里被河水沉没。b尸体腐烂了被埋在地底下。c岁月漫长。d地壳发生过变化。)

  (2)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画出有关的句子。

  1、争论沟通。

  2、师小结。

  变成化石的条件:

  a、时间长。

  b、陆沉水漫。

  c、松树腐烂。

  d、泥沙掩埋。

  3、指导朗读这局部的内容。

  四、延长并总结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这块琥珀是谁发觉的呢?下一节课我们连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按肯定的挨次,简要复述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琥珀》教学设计 1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1、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化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总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琥珀》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准备]

  老师:相应的课件。

  学生:

  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设计]

  一、预习反馈,学习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

  1、读词语,读准字音:

  约摸 飒飒 澎湃 粘稠

  掸掸翅膀 拂拭 渗出 前俯后仰 埋没

  2、出示:琥珀(图片)

  板书:琥珀

  回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

  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

  板书:松脂化石 上万年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 奇异的(补全课题)读题

  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近距离描写的。

  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象出了什么?可以推测出什么?并且可以知道什么?

  板书:看见 想象 推测 知道

  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近,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同桌两个人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这块琥珀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总结点题:这多年,保存得那样完好无损,通过它还可以来推测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并且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了苍蝇和蜘蛛这些物种,这块琥珀可真是奇异呀!

  板书:保存完好

  (4)根据提示的四个词语,试着来背背这个小节的内容。(学生自己背,全班齐背)

  5、这块奇异的琥珀让我们可以推测——生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师引:并且可以知道——生读: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

  师:这是这块琥珀在科研价值方面的奇异之处。

  板书:科研价值

  理解推测:

  (出示解释: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是什么?——再回读上文——(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根据这些已知的事实,作者推测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推测出一万年前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吧。

  二、学习1——11小节,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1、自读课文的1——11小节,完成课后练习中的按课文内容填空。

  出示:

  ( )太阳照射着整个森林,老松树渗出( )松脂,松脂滴下来把两只小虫( )包裹在里面。几千年过去了,陆地( )下沉,海水( )漫上来,树( )腐烂了,剩下那只松脂球。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成了化石。

  2、琥珀是松脂形成的化石,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松脂发生了什么变化?认真默读1——11节,找到描写松脂的语句用“——”划下来,并且认真自己读读。

  (1)、交流、出示: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散发出金黄的光彩。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头。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地包裹在里面。

  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2)轻声读读这几句话,想想这块琥珀形成经过哪几个阶段?

  (3)琥珀是松脂的化石,所以首先是松脂怎么样?板书:松脂滴下

  (4)交流,出示。

  板书:松脂滴下 重重包裹 埋没地下

  (5)随机:文中讲松脂怎样包裹住两只小虫?读句,正音(重重 读chóng)

  再读1——11小节,你认为在琥珀的形成过程中还必须要哪些条件?请你用小标题把他们列出来。

  交流板书:天气炎热 蝇蛛巧遇 海陆变迁

  根据板书简要复述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体会琥珀形成的奇异之处。

  板书:形成

  三、了解课文写作特点和琥珀的作用:

  1、出示简述,读:一万年前的一个晌午,热辣辣的 太阳使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松脂滴下,正好把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包裹起来,结成了松脂球。几千年后,海陆发生变迁,松脂球被埋在地下。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

  (1)师:这就是作者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测出的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非常形象地把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小朋友爱读这样的科学文章。

  2、课文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许多生动的情景。如: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内容,(第8节)读一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1)读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有关句子。

  (2)师:你觉得作者想象它们在松脂里挣扎的情节是否合理?请联系文中描写这块琥珀的有关内容谈谈。

  引读:作者之所以这样想象,因为——琥珀中有黑色的圆环。还因为松脂又具有黏稠性。所以,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

  小结:可见由于作者科学推测、合理联想,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种特点。

  2、琥珀除了科研价值以外,它还有其他的用处:

  出示:

  琥珀: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

  指名读。

  师小结:老师出示的是字典上琥珀的解释词条,如果你以后想知道某些物品的用途,也可以通过查字典这种方式来解决。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像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像,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如果自己觉得想像得不错,可以写下来。

  附板书:

  奇 异 的 琥 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 科研价值) 上

  万

  年

  天气炎热 蛛蝇巧遇 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 重重包裹 埋没地下

  奇异的琥珀

  关于课后反思

  品词读句,关注阅读和写作的整合:

  在日常的阅读中,关注日后的写作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做到读写结合的重要方式。归根到底,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以我口,表我意;以我笔,写我心;是为了表达和交流。表达和交流又可以分为书面和口头两种。学生有序、生动的写作能力的习得,光靠几堂作文指导课,是远远不够的。其实,在日常的文本阅读中,学生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着文本作者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比如本课,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句生动优美,作者用词准确精当。这些特点,需要老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比如,我让学生静心读文,学会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体会想象和推测的区别,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就在这一天天的耳濡目染中,学生在以后自己写作中,就会自然学习、运用。

  在课后,我安排了学生对课文的场景进行补充描写。在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式和用词准确后,再让学生自己来写一个片段。现学现用,既起到了练笔的目的,又巩固了课堂上习得的知识。

  《琥珀》教学设计 13

  一、激情,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提示学生注意课题中两个字的“王”字旁与“琥珀”的价值有什么联系,再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琥珀”。以激起学生学习这课的热情。

  二、入境,从感性正认识“琥珀”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观察其颜色、形状、包裹物等。

  2、根据所看到的图象让学生想象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结合预习要求,画出文中有关写琥珀形成、发现及其科学价值的句段。

  3、细读课文,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四、点拨,深入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与别的琥珀主要区别在于:它不仅有一个苍蝇和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说明苍蝇和蜘蛛曾经在里面进行过挣扎。这样的一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根据这块琥珀的特点,想象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1、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①这一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松脂的香味”与琥珀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有感情地朗读第4—8自然段,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实在的事物还是联想?②苍蝇和蜘蛛被裹在松脂球里以及它们起初的挣扎是根据什么想象出来的?

  3、默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文中为什么要写“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及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读第13自然段,思考:“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与琥珀的发现有什么关系?

  上述教学过程体现了情境教学法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琥珀》教学设计 14

  【教材分析】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琥珀比较陌生,通过出示图片令学生有直观印象,教学时让学生朗读、讨论理解琥珀的形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教师要继续巩固培养学生静心默读的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并且能够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1.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注重体验过程。

  2.课外延伸,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发展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体会“珍贵”

  同学们,在这一单元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

  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

  (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

  (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

  特点?

  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 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

  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理解“推测”)

  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 请同学们齐读琥珀的样子。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小组研读,合作共学。科学家就是根据看见的这些真实的'事物,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据那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请同学们小组研读。

  研读要求:

  (1)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

  (2)用“根据____,推测____”或者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等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2、交流。

  3、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的想象,作者写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推测。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科学性)

  4、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请同学们再默读故事,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随机指导朗读。

  这样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学色彩。(文学性)

  (四)情感迁移

  1.《琥珀》一文为什么会被放在“生命”这一单元里,请同学们阅读“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快乐的……,获得了永恒”。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比较一下,在时间的长河里,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都成了过眼烟云,而这两只小虫却留了下来,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所以这块琥珀很珍贵,很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经济效益……是的,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一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

  2.那么由这块琥珀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名言或是事例) 这说明,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比如说: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的雷锋;5.12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谭千秋老师等等,虽然他们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那一瞬间获得了永恒。

  3.老师这里有几句名言想送给大家。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蒙田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五)课外延伸

  1、同学们,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优美的语言,按一定顺序,结合你对生命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2、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有十五个有趣的故事,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集。柏吉尔以拟人、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描述了天体运行的关键、,揭示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奥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他的著作。

  板书:

  琥 珀

  科学小品文 科学性 文学性

  《琥珀》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

  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课件出示琥珀图片)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透明或半透明,常常包裹有植物碎屑和各种小动物。在蜜汁般的色泽内,常常能发现一只苍蝇,或者一个小小的甲虫,一丝一缕,清晰可见。琥珀,以其浑然天成的古朴庄重之美,温润中透出的典雅之气,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蕴藏古史之宝”。琥珀可用来做装饰品,如首饰,还可入药。)

  3.(出示琥珀图片)大家来看这块琥珀,谁能说说它的样子?(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在它们的腿周围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那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琥珀》这篇课文来了解一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柏吉尔: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作品集有《乌拉·波拉故事集》《活动》《爱的代价》。而著名的《琥珀》一文,则是根据德国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本课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来较为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2.认读生字词语。

  着重指导读音:热辣(là)辣 晌(shǎng)午

  3.理解词语意思。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拭、餐、晌、辣”,在田字格中示范。(“拭”字不要多撇。“餐”是上下结构,左上方是五笔写成。)

  5.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预设:(1)那只苍蝇和蜘蛛当时在干什么?(2)它们是怎样被包在琥珀里的?(3)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的是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的,同时讲述了这块琥珀的价值。)

  2.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12):写这块奇异琥珀形成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7):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18):写这块琥珀的形态和价值。

  四、布置作业。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2.搜集关于琥珀的资料。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请同桌互相交流琥珀形成的过程。

  3.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形成松脂球、变成化石)

  二、学习课文,体会文中推测的合理性。

  1.这块琥珀的形成始于几千万年前,作者是怎样知道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

  出示句子: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推测,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作者根据这块琥珀作了哪些推测呢?你觉得这些推测科学合理吗?说出自己的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太阳的句子。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你体会出了什么?(天气非常炎热,气温越来越高。)

  请你读出气温的不同。

  作者为什么推测天气很热?(因为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渗出大滴的松脂并不断滴下。)

  (2)松脂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请大家朗读第3~8自然段的内容,推测作者描写的小苍蝇和蜘蛛是什么样子的。

  ①小苍蝇很快乐。(从“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可以想象到小苍蝇很快乐。)

  出示句子: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读出小苍蝇的快乐。

  ②小苍蝇停在松树上很放松。(从“伸”“掸”“拂拭”这几个词,可以体会到小苍蝇很放松。)

  出示句子: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读出小苍蝇的放松。

  ③蜘蛛小心翼翼,很谨慎。(“小心”一词,写出蜘蛛偷偷摸摸的样子。)

  出示句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读出蜘蛛的偷偷摸摸和小苍蝇面临的危险。

  小苍蝇想好好地歇歇,蜘蛛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这个大祸就是——落下的一大滴松脂!它“刚好”落在树干上,把小苍蝇和蜘蛛包在里头,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大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小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即使形成球,如果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4)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出示句子: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说明时间长)

  出示句子: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说明时间漫长,沧海桑田,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三、拓展延伸。

  1.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到科学合理地推测的?(观察仔细,推测有据。)

  2.请你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因为这块琥珀是在海滩上发现的,而松脂只能在树林里产生,所以这里经历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因为要形成琥珀必须要有松树或柏树,所以在作者想象中,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松树林里。因为琥珀要有松树渗出的松脂,所以作者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因为琥珀里有苍蝇和蜘蛛,所以证明远古时候就有苍蝇和蜘蛛了。)

  3.如果让你来推测,你会怎样描写小苍蝇和蜘蛛被松脂包裹住的过程?(在一片长满了松树的森林里,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风吹来,蜘蛛被风吹了下来,被树枝上的松脂粘住了脚。松脂特有的香味引来了一只苍蝇,它好奇地飞到松脂旁,想尝尝松脂的味道。一大滴松脂突然掉了下来,正好把蜘蛛和苍蝇包在一起,形成一个松脂球。经过地质变化,几千万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就形成了琥珀。)

  板书设计

  琥珀

  形成松脂球:阳光、松脂、苍蝇、蜘蛛

  变为化石:时间漫长、地壳变化

  教学反思

  1.抓住重点。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通过梳理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琥珀》教学设计 16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琥、珀、脂、黏、稠”五个会认字;

  会写“琥、珀、脂、渗、裹、澎、湃、黏、稠、详”10个会写字;掌握“琥珀、松脂、包裹、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推测琥珀形成过程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具:

  挂图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诱导试学

  1、什么是琥珀?

  师:同学们见过琥珀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出示幻灯片)仔细观察,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总结: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可以做装饰品,可以入药。

  2、初读课文

  师:琥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见的一种东西,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琥珀的呢?请大家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

  二、引导探学

  1、出示试学范围(课件)

  师:这篇课文是说明文,但它只用了很少的文字介绍琥珀的特征,那么本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

  “试学范围: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同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词语:琥珀、松脂、包裹、渗出、澎湃、黏稠、详细。”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从琥珀的形成、发现、价值三个方面来总结。

  3、检查朗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抽查。

  评价要求:正确流利

  声音洪亮

  字正腔圆

  声音甜美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孩子们,你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吗?(柏吉尔)

  师:柏字的.读音为bó。柏拉图、柏林、张柏芝等,多用于人名地名。这篇文章多次入选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

  5、试学范围:“作者在讲述琥珀形成的故事时,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描写,请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6、第3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他读的好不好?

  好在哪了?怎样才能有感情呢?

  首先要正确流利,其次注意停顿,最后要身临其境,想像画面。

  我们可以想像这样的画面:一万年前的一个夏天,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空中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松脂的香味,一个小苍蝇――

  读出小苍蝇快乐自由的语气。

  7、第4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觉得这一段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巧妙?(掸拂拭)

  一边读你会想到怎样的画面?(小苍蝇可能是累了,也可能是在打扮自己呢)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了解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将具体地学习作者是怎样推测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琥珀》教学设计 17

  一、教学背景分析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发现及价值。知识性是课文的明显特点。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语言极富特色,兼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等词语。

  2、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质疑、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题目提问,明确目标

  (1) 师: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 板书:样子?、形成?、奇异?

  教学指导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 师:通过我们课前查阅资料,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琥珀呢?

  生: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

  随生板书:松脂

  化石

  (4) 师:松脂又是什么?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

  生:松树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

  师:见过松脂吗?

  生:在炎热的夏天老松树的树干上

  随生板书:炎夏松林

  师: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化石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变化?

  生:漫长、巨大

  师:也可以说沧海桑田的变化

  板书:沧海桑田

  师讲述:传说有一个叫王方平的仙人,有一次去拜访仙女麻姑。她看上去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头上盘着一个发髻,长发垂到了腰间,衣服并不是普通的'绸缎,上面绣的花纹光彩照人。他们诉说着五百年的阔别之情。王方平询问麻姑的年龄,麻姑笑着说: 自我得道以来,我已经三次亲眼看到大海变成桑田。刚才我路过蓬莱岛的时候,看到那里的海水又比以前浅了很多,也许又要变成陆地了。成语比喻,光阴似箭,世界发生了很的变化。

  (5) 师:历经沧海桑田变化的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你轻声自读课文。

  教学指导策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层层解疑

  1、轻声自读课文

  2、指名读琥珀的样子,出示一琥珀的样子图及文字

  3、师:看得清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吗?心情觉得怎么样?

  4、指导读

  5、师:这样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借助板书说一说

  6、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炎热的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松林,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一只小苍蝇飞累了落在老松树上,被一只蜘蛛看到了想要吃掉它。这时,一滴松脂落下来包住它们。松脂继续滴层层包裹住了两个小家伙,形成了松脂球。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松脂球成为了化石,也就是琥珀。

  7师:琥珀的形成是我们亲眼所见吗?

  生:不是,是想象和推测

  师:既然是想象推测,就要科学合理,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语句提到了形成琥珀的第一个条件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松脂

  深入分析:

  1、学生默读课文,并用~划一划

  2、指名读:想想炎热的夏天松林带给你什么感觉

  (1)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的照

  (2)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

  (3) 晌午的太阳光

  3、刚才划的不全的同学补充~,再读

  4、师:炎热的夏天,老松树被阳光照射渗出了松脂,松脂的香味引来了一只小苍蝇,小苍蝇又引来了蜘蛛。

  教学指导策略:这一水平的提问可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弄清他们的含义。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的知识,能比较和对照知识或事件的异同,还要求学生能把一些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

  注:快乐的小苍蝇(柔嫩 嗡 伸)

  鬼鬼祟祟的蜘蛛(慢慢的 小心的)

  5、师:就在这只蜘蛛刚要扑向这只小苍蝇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看书中插图:蜘蛛刚扑过来,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

  (1) 观察插图。

  (2) 带着观察再读。

  (3) 如果松脂落下苍蝇飞走,如果松脂落下蜘蛛未爬过来,如果松脂落下蜘蛛吃掉苍蝇

  师:说明了蜘蛛和苍蝇的相遇简直太?

  生:凑巧

  板书:蛛蝇巧遇

  (4) 师:滴落的松脂象什么呀?

  生:老松树黄色的泪珠

  6 、(1)师:就这样琥珀形成了,对吗?

  (2)生:不对,还要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

  教学指导策略: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教的目的是激励思维,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创造。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去学,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3)出示幻灯片:沧海桑田的变化图

  (4)师:你看到了什么?

  (5)小组说,指名说

  (6)师范读10段,生接读11 12段

  7、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学指导策略: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在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多角度来审视、思考和剖析同一问题。

  生:被渔民父子发现,远古时代世界上就有了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 三)情感交流、赏析疑难

  (1)这节课我们一起赏玩了琥珀的样子,推测了琥珀的形成,认识了琥珀的奇异。课上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篇文章是我小学阶段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感谢奇异的琥珀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感受!

  (2)再来欣赏一些美丽琥珀的图片吧!

  (四)运用所学

  (1)查找沧海桑田的寓言故事

  (2)查找更多琥珀的资料

  (3)读一些科学推理的小故事(积累本上,会令你更加睿智)

  板书:

  奇异的琥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 科研价值)

  上万年

  天气炎热 蛛蝇巧遇 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 松脂包裹 埋没地下

  六、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体态语言、口头激励、观察等方式激励和评价学生,促进教学。

  《琥珀》教学设计 18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3.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2.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提问:经过上学期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这一单元,我们将继续学习关于提问的迁移运用。

  2.(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琥珀吗?你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它吗?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琥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琥珀的资料。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一)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记录自己的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疑难点。

  1.如果是读音方面的问题,顺势个别指导。

  2.如果发现好的问题,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启发其他同学。

  预设:(1)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这块琥珀是什么样的?

  (2)课文按先后顺序都写了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

  (二)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同桌互相读,并互相纠正。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点拨:重点理解“推测”一词,可以让学生先查字典,找到其正确的解释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义词“猜测”进行比较。

  (三)小组讨论,交流问题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琥珀的发现过程→琥珀的形态)

  三、指导书写

  1.师出示会写字,生根据字的结构进行讨论后,全班交流。

  2.师范写:餐、辣、渗。生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回顾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部分问题,这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看看还能发现什么问题。

  (1)组内交流,整理问题。先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划去相同或相似的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或发现的新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2)汇总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清单。

  预设: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1.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2.学生交流过程中想象画面,找出相关句子。

  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

  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树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苍蝇和蜘蛛在一起,且挨得很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住。

  第四、松脂不断往下滴,最后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4.(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归纳变成化石的条件。

  (二)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根据课后提示进行推测)

  2.分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三)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1.默读思考最后一个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用“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说话。

  三、小结拓展

  今天的课上,我们做了心思敏捷、细腻的推理家,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琥珀图片,边看边想象,这些琥珀中又发生了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

  [教学板书]

  5.琥珀

  琥珀松脂球天气热

  松树老

  苍蝇、蜘蛛恰巧一起

  松脂不断滴落

  化石时间漫长

  地壳变化科学价值极大

  [教学反思]

  学了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根据文中说的条件推理出其他琥珀的形成过程,如果加上自己的想象就会产生一篇像课文一样的美文。所以我在课程的最后出示了一组琥珀图片,让学生编故事,他们对这个十分感兴趣。

  本次教学中我在小组汇总问题时把学生抓得过紧,学生自学汇报时间过短,提出的问题缺乏一定的深度,同时课堂略显沉闷,后来拓展练习时他们才兴奋起来。看来以后在此部分可以给学生提好要求再让他们充分自学讨论,相信效果会更好。

  《琥珀》教学设计 19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琥珀吗?现在我们就欣赏一组琥珀的图片。<欣赏图片>

  其实我从每一个同学的眼神中就看出你们对它的喜爱,今天老师带来的是更为奇特的琥珀,你们想看吗?

  (欣赏课文图片)

  哪位同学描述一下这块琥珀的不同。——(指名描述)

  面对这块琥珀你们想知道什么?

  1、

  2、

  3、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文将带我们走进科学世界,解开你们心中的谜团。

  二、学习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琥珀》这课文,看课文都讲了什么?

  (1)自读课文。

  (2)理清课文条理:形成、发现、样子。

  (3)请同学们拿起桌上一张带图的.纸。这上面画的就是有关琥珀的形成和发现,不过顺序有点儿问题。请同、学们把它的顺序标出来,课文怎么叙述就怎么排列,看哪位同学还能标出对应的段落?

  2、理解形成和发现的过程。<或者运用vcd光盘>

  (1) 读课文,按课文顺序给图画排序。

  (2) 讲解排序。

  (3) 简单分析发现和样子的段落。

  过渡:你愿意亲眼看一下吗?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3、看形成和发现的动画。

  (1)在看时老师有一个想法:请一位同学给动画配音,好吗?

  (2)这位同学的配音很精彩,从大家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个 动画也很形象。那么你认为形成这块琥珀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3)讨论:琥珀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a、小组合作学习。

  b、交流汇报。

  4、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形成这一部分,找找看,哪些地方最有趣?。

  (1)自渎课文。

  (2)交流。

  点拨:琥珀的形成是这样具有戏剧性,难道这个过程是某个人亲眼目睹的吗?

  5、科学家推测的依据?

  ① 海滩上发现,说明地壳变动。

  ② 圆形圈痕,说明它们挣扎过。

  6、这一过程是科学家依据琥珀内两只小动物

  挣扎时留下的圆形圈痕及发现的地理位置,经科学的分析,推测而得来的。这就是这块琥珀的价值。其实每

  块化石都有它的价值。我们看一个短片,看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观看短片《化石的价值》)

  三、拓展延伸

  看了短片,知识更丰富了,但我们还有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呢。请看大屏幕。(教学实录)我们先听听电视上同学是怎么说的,好吗?

  (1)边听边思考。

  (2)。

  (3)听电视上的。

  (4)看来我们从小就应该培养自己,认真观察,科学分析的素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探寻到地球上更多的未知。我们心中的故事课下进行交流。

  《琥珀》教学设计 20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样子及价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必备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简介琥珀

  1、PPT:琥珀之谜一:琥珀是什么?

  琥珀的简介以及图片欣赏。

  2、过渡:那么课文是怎么描述琥珀的呢?

  三、学习课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谜二:这一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

  2、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描写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在哪一个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师读20自然段,学生边听,边用横线和波浪线画出琥珀样子和价值的.句子。指名读所画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中的“一万年”还在哪里出现过。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问:“约摸算来”能不能删除?为什么?

  生答,明确答案。

  7、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快速默读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写了哪两层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过程;(2—13)

  (2)琥珀 发现 的过程。(14---19)

【《琥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琥珀》教学设计04-26

《琥珀》教学设计05-19

《琥珀》教学设计06-03

精选《琥珀》教学设计06-02

《琥珀》的教学设计05-30

琥珀-教学设计06-01

《琥珀》教学设计   06-10

《琥珀》教学设计05-31

《琥珀》教学设计范文04-21

关于《琥珀》的教学设计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