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1-02-21 08:31:11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风译文及赏析

风译文及赏析1

  《解语花·风销焰蜡》

  宋代:周邦彦

  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解语花·风销焰蜡》译文

  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街市上灯光交相映射。皎洁月光照着屋瓦,淡淡的云层散去,光彩照人的嫦娥飘然欲下。衣裳是多么精致素雅,南国少女个个都细腰如掐。大街小巷箫鼓喧腾,人影攒动,条条路上幽香阵阵。

  不由想起当年京城的灯夜,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门游赏,香车上不时有人丢下罗帕。有缘相逢的地方,必是打马相随尘土飞洒。今年的京城想必依旧,只是我旧日的情怀已全衰谢。钟漏轻移时间不早,赶快乘车回去吧,任凭人们去尽情歌舞玩耍。

  《解语花·风销焰蜡》注释

  解语花:词牌名。此词双调一百字,前段九句六仄韵,后段九句七仄韵。

  焰蜡:燃着的蜡烛。一作“绛蜡”。

  浥(yì):湿润,沾湿。红莲:指荷花灯。

  桂华:代指月亮、月光。传说月中有桂树,故有以桂代月。

  素娥:月中神女名嫦娥,月色白,故亦称素娥。

  参(cēn)差(cī):散乱不齐貌。

  放夜:古代京城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夜弛禁,市民可欢乐通宵,称作“放夜”。

  千门:指皇宫深沉,千家万户。

  钿(diàn)车:装饰豪华的马车。

  飞盖:华丽的车盖,此处指车子。

  《解语花·风销焰蜡》赏析

  此词上片,写作者眼前所见的元宵景色。前三句,紧扣节日,写灯火的光灿耀眼。其中第一、二句是分写,第三句是总写。谭献评的《词辨》,于周邦彦《齐天乐·秋思》起句“绿芜凋尽台城路”评为“以扫为生”,这首词的起句也是如此。元宵佳节,到处都是辉煌灯火,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而作者却偏在第一句用了一个“销”字,意谓通明的蜡炬在风中逐渐被烧残而销蚀。但由于第三句“花市光相射”骤然振起,可见元宵的灯火是愈燃愈旺,随销随点,纵有风露,不害其灿烂闪灼的。特别是第二句以“露浥红莲”夹在两句之间,得虚实相映之妙,就更见出作者得“以扫为生”了。“焰蜡”是真,“红莲”是假,“风销焰蜡”是写实,“露浥红莲”则近于虚拟,由于在灯烛的映射下莲花灯上宛如沾湿了清露。这就不仅写出节日的盛妆,而且还摹绘出新春的生意。此正如孟浩然的《春晓》,尽管他说“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却无“落红满径”的残春之意,相反,倒显得万紫千红,春色无边。那是由于诗人写到雨后初晴,晨曦满树,既然处处鸟啭莺啼,足见春光正艳。这与此词同样是“以扫为生”。当然,周词毕竟含有消极成分在内,第一句也同下片“旧情衰谢”“舞休歌罢”等句暗自呼应。因为元夜灯火纵然热闹通宵,也总有灯残人散之时的。

  “桂华流瓦”三句,是写了灯光又写月光。对“桂华”一句,人们多受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影响,认为“境界”虽“极妙”,终不免遗憾,“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特别是王氏对词中用代字的意见是十分苛刻的。他说:“词忌用替代字。……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这就使人觉得周邦彦此词此句真有美中不足之嫌了。其实《人间词话》的评语未必中肯,至少是对词用代字的意见未必适用于这首周词。诚如王氏所云,那只消把“桂”字改成“月”字,便一切妥当。然而果真改为“月华流瓦”,较之原句似反觉逊色。这首词的好处,就在于没有落入灯月交辉的俗套。作者一上来写灯火通明,已极工巧之能事;此处转而写月,则除了写出月色的光辉皎洁外,还写出它的姿容绝代,色香兼备。“桂华”一语,当然包括月中有桂树和桂子飘香(如白居易《忆江南三首》“山寺月中寻桂子”)两个典故,但更主要的却是为下面“耿耿素娥欲下”一句作铺垫。既然嫦娥翩翩欲下,她当然带着女子特有的香气,而嫦娥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香气正应如桂花一般,因此这“桂华”二字就不是陈词滥词了。这正如杜甫在《月夜》中所写的“香雾云鬟湿”,着一“香”字,则雾里的月光便如簇拥云鬟的嫦娥出现在眼前,而对月怀人之情也就不言而喻,昔曹植《洛神赋》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警句刻画出一位水上女神的绰约仙姿,杜甫和周邦彦则把朦胧或皎洁的月光比拟为呼之欲下的月中仙女,皆得异曲同工之妙。周词这写月的三句,“桂华”句宛如未见其容,先闻其香;“纤云散”则如女子搴开帷幕或揭去面纱;然后水到渠成,写出了“耿耿素娥欲下”。如依王说,不用“桂华”而迳说“月明”,则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一栩栩如生的场面。所谓美成此词设想新奇,构思巧妙,正是指的这种表现手法。

  然而作者的笔触并未停留在这里,他又从天上回到人间,写“时序风物”和“人家宴乐”之盛美。但作者把这些全放到背景中去写,突出地写只有在良辰佳节才出来看灯赏月的女子,故紧接着绘出了“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的窈窕形象。“淡雅”二字,恰与上文“素娥”相映衬。

  “萧鼓喧,人影参差”是写实,却用来烘托气氛,体现闹中有静;而以“满路飘香麝”作为上片小结,到底是因人间有衣裳淡雅而又馨香满路的“楚女”引起作者对团而明朗的皓月产生了“耿耿素娥欲下”的联想和幻觉呢,还是用月里嫦娥来衬托或拟喻人间的姝丽,仙乎,人乎,那尽可由读者自己去补充或设想,作者却不再饶舌了。此之谓耐人寻味。

  上片是作者眼前目击之景,下片则由当前的灯节一下借回忆而连接上了昔日自己在都城的灯节,由眼前景色,很自然地联想到汴京风光,用“因念”二字领起。结尾处的今昔之感,实自此油然而生。“都城放夜”是特定的时间地点。“千门如昼”写得极空灵概括,然而气派很足。“嬉笑游冶”转入写人事,即都中士女在上元节日总的活动情况,其中也包括作者在内。

  这些都是写上元应有之文,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可是着重点却在于“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这大有“晚逐香车入凤城”(张泌《浣溪沙》)的味道。柳永在一首《迎新春》的词里写汴京元宵的景况也说:“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与周词所写,意趣正复相同。不过柳词朴实坦率,直言无隐;周词委婉含蓄,比较收敛而已。柳词是客观描述,周词则由上片的眼前风物回顾当年,情绪上是由波动而克制,终于流露出年华老去,“旧情衰谢”的无可奈何之感。故两词风调仍复不同。历来注家于“自有暗尘随马”一句都引苏味道《上元》诗中五六二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词则反用其意,说是“更无一点尘随马”。而周词此处的用法似与苏味道诗略异其趣,意思是说女子坐着钿车出游,等到与所期男子在约定地点相遇之后,车尾便有个骑马的男子跟踪了。“暗”不独形容被马蹄带起的“尘”,也含有偷期密约,蹑迹潜踪的意思。这是苏味道原诗中所没有的。

  底下作者自然而然转入了自嗟身世。“年光”二句是说每年都有这样一次元宵佳节,可是自己饱历沧桑,无复昔日情怀,那种嬉笑游冶的轻狂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于是以“清漏移”三句作结。一到深夜,作者再也无心观赏灯月交辉的景象,流连追欢逐爱的风情,于是就乘着车子赶快回到官邸(“飞盖归来”有避之唯恐不及的意味),心想,任凭人们去狂欢达旦吧。

  结尾之妙,在于“从舞休歌罢”一句有两重意思。一是说任凭人们纵情歌舞,尽欢而散,自己可没有这等闲情逸致了;二是说人们纵使高兴到极点,歌舞也有了时,与其灯阑人散,扫兴归来,还不如早点离开热闹场合,留不尽之余地。作者另一首词《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的结尾也说:“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两者都是写自己无复昔时宴安于声色的情怀,却又都尽极蕴藉含蓄之能事,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到了李清照,由于感情过分悲凉伤感,便直截了当地写出“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仙》)这样万念俱灰的句子,看似衰飒,情感却反而显得奔放,不嫌其尽。有人认为李清照的《词论》中没有提周邦彦,事实上却是承认周邦彦为词道正宗的,以此看来,未必尽然。

  《解语花·风销焰蜡》创作背景

  关于此词写作的地点和年代,旧有异说。清人周济《宋四家词选》谓是“在荆南作”,“当与《齐天乐》同时”;近人陈思《清真居士年谱》则以此词为周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作,时在徽宗政和五年(1115)。

  《解语花·风销焰蜡》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风译文及赏析2

  《国风·魏风·硕鼠》

  先秦:佚名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女 通 汝)

  《国风·魏风·硕鼠》译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国风·魏风·硕鼠》注释

  硕鼠:大老鼠。一说田鼠。

  无:毋,不要。黍:黍子,也叫黄米,谷类,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三岁:多年。三,非实数。贯:借作“宦”,侍奉。

  逝:通“誓”。去:离开。女:同“汝”。

  爰:于是,在此。所:处所。

  德:恩惠。

  国:域,即地方。

  直:王引之《经义述闻》说:“当读为职,职亦所也。”一说同值。

  劳:慰劳。

  之:其,表示诘问语气。号:呼喊。

  《国风·魏风·硕鼠》赏析

  《硕鼠》全诗三章,意思相同。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诗中以“汝”、“我”对照:“我”多年养活“汝”,“汝”却不肯给“我”照顾,给予恩惠,甚至连一点安慰也没有,从中揭示了“汝”、“我”关系的对立。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

  这首诗纯用比体,《诗经》中此类诗连同此篇只有三首,另外两首是《周南·螽斯》、《豳风·鸱鸮》。这三首的共同特点就是以物拟人,但此篇稍有不同。另两篇可以看作寓言诗,通篇比喻,寓意全在咏物中。此篇以硕鼠喻剥削者虽与以鸱鸮喻恶人相同,但《鸱鸮》中后半仍以鸟控诉鸱鸮展开,寓意包含在整体形象中,理解易生分歧;而此篇后半则是人控诉鼠,寓意较直,喻体与喻指基本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诗序》认为老鼠“贪而畏人”,重敛者“蚕食于民……若大鼠也”,对寓意的理解与两千年后的今人非常相近,其理就在此。

  《国风·魏风·硕鼠》创作背景

  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风译文及赏析3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去年人在凤凰池,银烛夜弹丝。沉水香消,梨云梦暖,深院绣帘垂。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杨柳风柔,海棠月淡,独自倚阑时。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注释

  1、凤凰池:中书省所在地。

  2、弹丝:弹奏丝弦乐器。

  3、沉水香消:沉香已经燃尽,香气飘洒了。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即沉香。

  4、梨云梦暖:王建《梦梨花》诗:“落落漠漠路不分,梦中唤作梨花云”。

  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赏析

  今昔对比,愈见而今心事。凤池银烛之夜,坐听伎人弹丝弄乐,香温梦暖,这是去年的旖旎。而今流落江南,身居异乡,再无温柔为伴,只有在杨柳风前、海棠月下,追忆前尘,不胜凄婉。此词大似北宋人语,天然佳处,不减《珠玉》。

风译文及赏析4

  《风》原文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译文及赏析5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唐代:李白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

  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绿池。

  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

  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

  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译文

  潮水涨落有一定周期,比较可信,而大风的起止却难以预料了。

  清晨还是西北风,黄昏就成为东南风。

  所以很难依靠风向挂帆,佳期眼看要过去,所以特别想念你。

  海月被风吹破明洁的圆影,茭白也已经生满了绿水塘池。

  昨日去北湖看看那里的梅花,刚刚开放还没有开满枝头。

  今天早上来看东门的杨柳,满是夹道下垂的青丝。

  草木感知季节,我来的时候却难以确定。

  思绪纷纷如江上的飘雪,客旅的我愁绪如岸边青草离离。

  明天一早就从新林浦出发,一路高吟谢脁描写新林浦的诗。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注释

  新林浦:又名新林港,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源出牛头山,西流入长江。

  期:约定。

  挂席:行舟扬帆。

  佳期:指与友人相会的日期。

  破圆景:指圆月又快了。

  菰(弧gū)蒋:植物名。名“蒋”,或作“菰”,俗称“茭白”,多年生宿根草本。

  绿池:清澈的池水。

  昨日:指前些日子。

  北湖:即玄武湖,在今南京市。

  白门:指金陵(今南京市)城的西门。古人称西方为白,故称金陵为白门。

  岁物:指岁时风物。

  忽:迅速。

  如此:指前面对时光易逝,景物变化迅速的描写。

  定几时:定在什么时候?

  草草:忧愁的样子。

  客中:羁旅之中。这里指李白自己在作客.

  明发:天将晓时光明始发。

  谢脁:南齐著名谤人。

  谢脁诗:指谢脁《之宜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浦》一诗。谢脁到宣城郡去任太守时,从建康(即金陵,今南京)新林浦出发,曾作此诗。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创作背景

  天宝十三载(754)初春,李白游金陵新林浦为风浪所阻,怀念友人有感而作此诗。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赏析

  此诗交代其现阻风遇雪,只能等待明晨逆流行船,且追忆昨日玄武湖、今朝白门之游。“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两句不仅从大处落笔,描写了潮水涨落和风云的变幻莫测,而且也暗示了诗人难以继续前行的无奈和失落。“难”,“转,“相思””,诗人将真实的感情蕴于其中。追忆昨日玄武湖、今朝白门之游,表面上描写诗人游玩之尽兴,以反衬诗人不能与友人相会而思念友人。表达了诗人飘零孤苦的情怀和思念友人之情。全诗景情交融,意蕴深厚。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风浪太大,难于扬帆行舟,与友人相会的时间恐怕难以确定了,暗示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中六句借景物变化迅速,喻时光易逝。诗中的“北湖”、“白门”、都是南京地名,并且强调了玄武湖的梅花的盛开姿态,高洁秀雅,花色浓淡相宜。诗人描写海月被风吹破明洁的圆影,茭白也已经生满了绿水塘池;想像刚刚开放的梅花清幽而淡雅;还有东门的杨柳,满是夹道下垂的青丝。从“昨日”到“今朝”,暗示了诗人充实的行程和美好的游历,“梅花”和“杨柳”,则渲染出了玄武湖优美的景色和金陵的独特杨柳。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玄武湖和金陵的景色的喜悦、悠闲之情。

  后两句意为:我通夕不寐,新林浦天已黎明,但风浪太大,未能平息,只好空吟着谢眺的诗句。“空”字用得恰到妙处,表达了诗人对难以预料的风雨的无可奈何,增添了全诗的思念之情,使主题更加鲜明。且追忆昨日玄武湖、今朝白门之游,诗人对如此美丽的景色已是无心观赏了,只想与友人相会。抒发了作者飘零孤苦的情怀和思念友人之情。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风译文及赏析6

  《风》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注释】

  ①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②解:分解。

  ③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④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⑤过:经过。

  ⑥斜:倾斜。

  【译文】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穹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规自己为一列戓车,而丐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译文及赏析7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原文: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译文及注释

  译文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

  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

  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

  注释(1)扶风:即今陕西扶风县。

  (2)匝路亭亭艳:匝(zā)路,围绕着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样子。

  (3)非时裛裛香:非时,不合时宜,农历十,一月不是开花的时节,梅花却开了,所以说“非时”;裛裛(yìyì),气味郁盛的样子。

  (4)素娥惟与月:素娥,嫦娥;惟与,只给。

  (5)青女:霜神。

  (6)赠远虚盈手:赠远,折梅寄赠远方的亲朋;虚,空;盈手,满手。

  (7)伤离适断肠:伤离,因为离别而感伤;适,正。

  (8)早秀:早开花。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9)不待作年芳:待,等待。作年芳,为迎接新年而开花芬芳。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赏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一开头就奇峰突起,呈现异彩。裛裛,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气沁人,可是梅花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便显得很不适时宜。这正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作者的品格才华,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以及长期在过漂泊的游幕生活,也正是处非其地。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二句清怨凄楚,别开意境。同是月下赏梅,作者没有发出“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赞叹,把梅花比作风姿姣好的美人;也没有抒写“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一类的颂词,赞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独出,先是埋怨“素娥”的“惟与月”,继而又指责“青女”的“不饶霜”。原来在作者眼里,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嫦娥只是赞助月亮,并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显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冻来摧折梅花,所以她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宽恕一点,少下些霜。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写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饱和。突然笔锋一转,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来了:“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满把的梅花也没有什么用。连寄一枝梅花都办不到,更觉得和朋友离别的可悲,所以就哀伤欲绝,愁肠寸断了。“伤离”句一语双关,既含和朋友离别而断肠,又含跟梅花离别而断肠,这就更加蕴蓄隽永。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联系到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所以受到王茂元的赏识,请他到幕府里去,把女儿嫁给他。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这就触怒了牛僧孺党。在牛党得势时,他就受到排斥,不能够进入朝廷,贡献他的才学,这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一样。这一结,就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加强了全篇的感情力量。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来描绘,委婉地再现其形象;同时,也曲折地传达出内心的感情。这首诗正是这样。梅花是一定时空中盛开的梅花,移用别处不得。与之同时,又将诗人的身世从侧面描绘出来。两者融合得纹丝合缝,看不出一点拼凑的痕迹,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现。

风译文及赏析8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原文: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译文及注释

  译文风雨萧萧,落叶片片。秋夜里,数着长更,更长愁更长。这时候,斜靠在枕头上,仰望星空。月亮已经经过了上弦,慢慢趋于圆满。秋风秋雨,寒凉惊心。

  罗衾不耐,孤枕难忍。号角催晓,漏滴花阴。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没有一个地方不让人伤心。瑶琴知我意,也早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注释①“萧萧”二句:萧萧,风雨声。秦观《满江红》:“风雨萧萧,长途上、春泥没足。”

  ②长更:长夜,南唐李煜《三台令》:“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③“欹枕”二句:欹(qī)枕,斜靠着枕头。蟾蜍,代指月亮。早弦,即上弦。二句亦布景,展示秋夜的上弦月。

  ④“夜寒”二句: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戎昱《桂州腊月》:”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仲胤妻《伊川令(寄外)》:”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二句意谓寒夜被薄,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

  ⑤玉琴:琴之美称。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赏析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通篇用白描的写法,从多个方面去描写和渲染,写思妇的苦情。“风兼雨”“长更”是耳闻,“蟾蜍下早弦”是眼见,“夜寒”是身体感受,“无处不伤心”是心理感受。容若将离人苦夜长,相思难解,无处不伤心的苦况写得精细到位,末一句雅而伤,词中女子显然是淑女,风格姿态不同于《古诗十九首》里的“荡子妇”。“轻尘”两字更将闺阁寂寥的氛围摹写得深细。凄婉之情溢于词表。上片展现自然景象,秋天的风雨和秋天的月。下片是社会事相,泪花和灯花。

  上阙写景。首句中,词人描写了凄风苦雨下,落叶萧萧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悲凉的氛围。“长更”一句,从李煜《三台令》词中化出,写长夜漫漫,无法入睡,词人索性抬头望天,不知不觉,月亮已在上弦处了,表明词人孤卧时间之久,寂寞难耐。词的下阙写词人好不容易入睡,却因凉夜被薄惊醒,孤凄寒冷透彻心扉,不觉泪水伴着灯花淌落。满心伤怀,更奈何,眼望去,竟是伊人昔日所弹之琴,如今古琴都蒙上了灰尘,更休提伊人如今飘然远去了。

  词人所描之景,在古琴处停止,仿佛古琴余音,婉转低回,回味无穷。

风译文及赏析9

  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原文:

  荷芰风轻帘幕香,绣衣鸂鶒泳回塘,小屏闲掩旧潇湘。

  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

  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注释

  ⑴芰(ji技)——菱科植物,生水中,叶浮水面,夏日开花,白色,果实为菱角。

  ⑵绣衣鸂鶒——鸂鶒的羽毛如绣花衣裳。

  ⑶小屏句——小屏风遮掩着空室,屏上绘着潇湘山水,已显得陈旧。潇湘:这里指屏风上的画景。沈括《梦溪笔谈》:“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山寺晚钟,渔村夕照,谓之潇湘八景,好事者传之。”

  ⑷鸾影——鸾镜中的人影。

  ⑸渚莲光——形容面如荷花,光彩诱人。

风译文及赏析10

  14.4 国风曹风.下泉

  @

  下泉

  题解:曹国人怀念东周王朝,慨叹王朝的战乱,因作这首诗。

  【原文】

  冽彼下泉①,浸彼苞稂②。忾我寤叹③,念彼周京④。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⑤。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⑥。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MM黍苗⑦,阴雨膏之⑧。四国有王⑨,郇伯劳之⑩。

  【译文】

  地下泉水冷如冰,浸得杂草难出生。夜不成寐长叹息,一心想念周王城。

  地下泉水冰样凉,浸得蒿草难生长。夜不成寐长叹息,镐京时时缠心上。

  地下泉水透骨寒,浸得蓍草生长难。夜不成寐长叹息,一心只把京师念。

  蓬勃一片黍子苗,雨水滋润生长高。天下有王谁人保,全靠郇伯来操劳。

  【注释】

  ①冽:寒冷。下泉:地下涌出的泉水。

  ②苞:丛生。稂(lán):一种莠一类的野草。毛传:"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也有人说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

  ③忾:叹息。寤:醒。

  ④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师"同。

  ⑤萧:一种蒿类野生植物,即艾蒿。

  ⑥蓍(shī):一种用于占卦的草,蒿属。

  ⑦M(pén)M:茂盛茁壮。毛传:"MM,美貌。"

  ⑧膏:滋润,润泽。

  ⑨有王:郑笺:"有王,谓朝聘于天子也。"

  ⑩郇(xún)伯:毛传:"郇伯,郇侯也。"郑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据齐诗之说以为是指晋大夫荀跞。盖郇、荀音同相通假。兹从齐诗说。劳:慰劳。

  【赏析一】

  公元前521年,周景王死,太子寿先卒,王子猛立。王子朝作乱,攻杀猛,尹氏立王子朝。王子丐居狄泉(即下泉,今洛阳东)。连年内战,人民生活痛苦。后来晋文王派大夫荀跞攻王子朝而立王子丐于成周,就是敬王。这首诗是曹国人对荀跞的赞美,大约作于敬王入成周(公元前516年)以后。

  《毛诗序》说:“《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唐孔颖达疏申其意曰:“此谓思上世明王贤伯治平之时。若有明王贤伯,则能督察诸侯,共公不敢暴虐,故思之也。上三章皆上二句疾共公侵刻下民,下二句言思古明王;卒章思古贤伯。”清姚际恒《诗经通论》亦取“思治说”,但又称:“大《序》必谓共公时,无据。”而宋朱熹《诗集传》另发挥说:“王室陵夷而小国困弊,故以寒泉下流而苞稂见伤为比,遂兴其忾然以念周京也。”其《诗序辨说》又道:“曹无他事可考,《序》因《候人》而遂以为共公。然此乃天下之大势,非共公之罪也。”

  此外,影响较大的有“伤周衰说”,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诗之作,所以念周衰伤晋霸也。使周而不衰,则‘四国有王’,彼晋虽强,敢擅征伐?”刘沅《诗经恒解》云:“周衰,大国侵陵,小国日削,王纲解而方伯无人,贤者伤之而作。”另又有“美晋大夫荀跞说”,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据汉焦赣《易林蛊之归妹》繇辞“下泉苞粮,十年无王;荀伯遇时,忧念周京”,认为“《下泉》,曹人美荀跞纳周敬王也”,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谓“何氏阐明齐(诗)说,深于诗义有裨”,从其说。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高亨《诗经今注》亦从之。据《左传》记载,春秋末期的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周景王死,王子猛立,是为悼王,王子朝因未被立为王而起兵,周王室遂发生内乱。于是晋文公派大夫荀跞率军迎悼王,攻王子朝。不久悼王死,王子(括i,即丐)被拥立即位,是为敬王。何楷说:“今考诗与《春秋》事相符合。焦氏所传确矣。”(同上)诚然如此。又《春秋》记周敬王居于狄泉,又名翟泉,在今洛阳东郊,有人认为即《下泉》一诗中之“下泉”,如此说成立,又是“美晋大夫苟跞说”之一证。鉴于以上根据,并吸取《毛诗序》等说的合理成分,笔者同意高亨《诗经今注》的说法:“曹国人怀念东周王朝,慨叹王朝的战乱,因作这首诗。”

  此诗的前三章,是《诗经》中典型的重章叠句结构,各章仅第二句末字“稂”、“萧”、“蓍”不同,第四句末二字“周京”、“京周”、“京师”不同,而这又恰好在换韵的位置,易字目的只是通过韵脚的变化使反覆的咏唱不致过于单调,而三章的意思则是完全重复的,不存在递进、对比之类句法关系。第四章在最后忽然一转,这种转折不仅在语句意义上,而且在语句结构上都显得很突兀。因此古往今来,不乏对此特加注意的评论分析。有人大加赞赏,如清陈继揆《读诗臆补》说:“感时追忆,无限伤心,妙在前路绝不说出。读末章正如唐天宝乱后,说到贞观盛时,一似天上人,令人神驰,而不觉言之津津也。”牛运震《诗志》说:“末章忽说到京周盛时,正有无限忾想,笔意俯仰抑扬,甚妙。”也有人极表疑惑,如宋王柏《诗疑》说:“《下泉》四章,其末章全与上三章不类,乃与《小雅》中《黍苗》相似(按,《黍苗》首章句云:MM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疑错简也。”今人向熹《诗经语言研究》也说:“《下泉》末章与前三章句法内容不相类,却与《黍苗》首章相似。除了编简错乱,把《黍苗》诗的一章误入《下泉》,很难说出别的理由。”持怀疑论者有一定道理,但除非今后在出土文物中发现错简之前的原有文句,否则这种怀疑本身仍将受人怀疑。何况检《国风》一百六十篇,就会发现虽然三章复沓叠咏的有不少,如《周南湍尽贰《召南鹊巢》、《卫风木瓜》、《郑风缁衣》等等,但三章复沓叠咏之后再加上句式不同的一章那样的结构并非一无所见(如《邶风燕燕》即是)。语句部分重复在《国风》、《雅颂》中也可以找出一些(如“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就见于《[X》、《泉水》、《竹竿》三篇中),更不能据此径自说某句是某诗的错简。并且,此诗第四章的前两句与前三章的前两句相比较,“昔时苗黍,今则苞稂;昔时阴雨,今则冽泉”(清陈继揆《读诗臆补》),可谓“字字对照,直以神行”(清陈震《读诗识小录》),在内容上也是互有关联的。笔者以为,正是因为以寒泉浸野草喻周室内乱势衰的比兴加上慨叹缅怀周京直陈其事的赋法本身已具有很强烈的`悲剧感,而三章复沓叠咏使这种悲剧感加强到了极点,所以末章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就令人产生非常兴奋的欣慰之情,这样的艺术效果当然是独具魅力的。从这一点上说,完全有理由将《下泉》一诗置于《国风》的优秀篇章之列。

  【赏析二】

  《毛诗序》说:“《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唐孔颖达疏申其意曰:“此谓思上世明王贤伯治平之时。若有明王贤伯,则能督察诸侯,共公不敢暴虐,故思之也。上三章皆上二句疾共公侵刻下民,下二句言思古明王;卒章思古贤伯。”清姚际恒《诗经通论》亦取“思治说”,但又称:“大《序》必谓共公时,无据。”而宋朱熹《诗集传》另发挥说:“王室陵夷而小国困弊,故以寒泉下流而苞稂见伤为比,遂兴其忾然以念周京也。”其《诗序辨说》又道:“曹无他事可考,《序》因《候人》而遂以为共公。然此乃天下之大势,非共公之罪也。”

  此外,影响较大的有“伤周衰说”,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诗之作,所以念周衰伤晋霸也。使周而不衰,则‘四国有王’,彼晋虽强,敢擅征伐?”刘沅《诗经恒解》云:“周衰,大国侵陵,小国日削,王纲解而方伯无人,贤者伤之而作。”另又有“美晋大夫荀跞说”,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据汉焦赣《易林蛊之归妹》繇辞“下泉苞粮,十年无王;荀伯遇时,忧念周京”,认为“《下泉》,曹人美荀跞纳周敬王也”,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谓“何氏阐明齐(诗)说,深于诗义有裨”,从其说。今人程俊英《诗经译注》、高亨《诗经今注》亦从之。据《左传》记载,春秋末期的鲁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周景王死,王子猛立,是为悼王,王子朝因未被立为王而起兵,周王室遂发生内乱。于是晋文公派大夫荀跞率军迎悼王,攻王子朝。不久悼王死,王子(括i,即丐)被拥立即位,是为敬王。何楷说:“今考诗与《春秋》事相符合。焦氏所传确矣。”(同上)诚然如此。又《春秋》记周敬王居于狄泉,又名翟泉,在今洛阳东郊,有人认为即《下泉》一诗中之“下泉”,如此说成立,又是“美晋大夫苟跞说”之一证。鉴于以上根据,并吸取《毛诗序》等说的合理成分,笔者同意高亨《诗经今注》的说法:“曹国人怀念东周王朝,慨叹王朝的战乱,因作这首诗。”

  此诗的前三章,是《诗经》中典型的重章叠句结构,各章仅第二句末字“稂”、“萧”、“蓍”不同,第四句末二字“周京”、“京周”、“京师”不同,而这又恰好在换韵的位置,易字目的只是通过韵脚的变化使反覆的咏唱不致过于单调,而三章的意思则是完全重复的,不存在递进、对比之类句法关系。第四章在最后忽然一转,这种转折不仅在语句意义上,而且在语句结构上都显得很突兀。因此古往今来,不乏对此特加注意的评论分析。有人大加赞赏,如清陈继揆《读诗臆补》说:“感时追忆,无限伤心,妙在前路绝不说出。读末章正如唐天宝乱后,说到贞观盛时,一似天上人,令人神驰,而不觉言之津津也。”牛运震《诗志》说:“末章忽说到京周盛时,正有无限忾想,笔意俯仰抑扬,甚妙。”也有人极表疑惑,如宋王柏《诗疑》说:“《下泉》四章,其末章全与上三章不类,乃与《小雅》中《黍苗》相似(按,《黍苗》首章句云:MM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疑错简也。”今人向熹《诗经语言研究》也说:“《下泉》末章与前三章句法内容不相类,却与《黍苗》首章相似。除了编简错乱,把《黍苗》诗的一章误入《下泉》,很难说出别的理由。”持怀疑论者有一定道理,但除非今后在出土文物中发现错简之前的原有文句,否则这种怀疑本身仍将受人怀疑。何况检《国风》一百六十篇,就会发现虽然三章复沓叠咏的有不少,如《周南湍尽贰《召南鹊巢》、《卫风木瓜》、《郑风缁衣》等等,但三章复沓叠咏之后再加上句式不同的一章那样的结构并非一无所见(如《邶风燕燕》即是)。语句部分重复在《国风》、《雅颂》中也可以找出一些(如“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就见于《[X》、《泉水》、《竹竿》三篇中),更不能据此径自说某句是某诗的错简。并且,此诗第四章的前两句与前三章的前两句相比较,“昔时苗黍,今则苞稂;昔时阴雨,今则冽泉”(清陈继揆《读诗臆补》),可谓“字字对照,直以神行”(清陈震《读诗识小录》),在内容上也是互有关联的。笔者以为,正是因为以寒泉浸野草喻周室内乱势衰的比兴加上慨叹缅怀周京直陈其事的赋法本身已具有很强烈的悲剧感,而三章复沓叠咏使这种悲剧感加强到了极点,所以末章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就令人产生非常兴奋的欣慰之情,这样的艺术效果当然是独具魅力的。从这一点上说,完全有理由将《下泉》一诗置于《国风》的优秀篇章之列。

风译文及赏析11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原文:

  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

  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译文及注释

  译文

  认命了,很多事,喜怒哀乐,是我一个人的,终究只是一个人的。没有谁,会同你傻傻的苦饮这杯闷酒。就如同,在这凄冷无助的夜里,依旧独自凄凉,独自忧伤,独自彷徨。听,《千年古茶》,饮一世凄凉。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注释

  ①刚剩二句:意谓秋夜冷冰冰的被子刚刚多出了一半(即独自孤眠),而晓寒难耐,便拥被对着帘外的残月。 剩,与“盛”音意相通。《词综》卷十李甲《过秦楼》:“当暖风迟景,任相将永日,烂漫狂游。谁信盛狂中,有离情忽到心头。”此“盛”犹“剩”字,多频之义。秋衾,语见唐李贺《还自会稽歌》:“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②争教二句:意谓怎教清泪不长流呢?(泪流而至结成冰,可见泪流之长之多了)最好是把离别之事不放在心上。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赏析

  此篇所抒大约是与妻子乍离之后的伤感。凄厉孤单,深婉衰怨之至。

风译文及赏析12

  风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译文及注释

  译文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⑴解落:吹落,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⑵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⑶过:经过。

  ⑷斜:倾斜。

  风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译文及赏析13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注释

东门:城东门,是郑国游人云集的地方。

  如云:形容女子众多。

  虽则:虽然。

  匪:非。思存:想念。思:语助词。存:一说在;一说念;一说慰藉。

  缟(gǎo):白色;素白绢。綦(qí)巾:暗绿色头巾。

  聊:且,愿。员(yún):同“云”,语助词。一说友,亲爱。

  闉(yīn)闍(dū):城门外的护门小城,即瓮城门。

  荼:茅花,白色。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

  思且(jū):思念,向往。且,语助词。一说慰藉。

  茹(rú)藘(lǘ):茜草,其根可制作绛红色染料,此指绛红色蔽膝。“缟衣”、“綦巾”、“茹藘”之服,均显示此女身份之贫贱。

  参考译文

  我走出了城东门,只见女子多如云。虽然女子多如云,但不是我心上人。身着白衣绿裙人,才让我乐又亲近。

  我走出了外城门,只见女子多如花。虽然女子多如花,但不是我爱的人。身着白衣红佩巾,才让我爱又欢欣。

  赏析

  《国风·郑风·出其东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位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专一不二的小诗。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此诗朴实无华,明白如话,表现了当时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也蕴含着是对那些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人的曲折婉转的批评之意。

  对于这首诗的背景,旧说颇有争议。《毛诗序》以为是“闵乱”之作,在郑之内乱中“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民人思保其室家焉”;朱熹《诗集传》则称是“人见淫奔之女而作此诗。以为此女虽美且众,而非我思之所存,不如己之室家,虽贫且陋,而聊可自乐也”。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并驳前二说,认为此诗非淫奔之诗,并断诗中“缟衣綦巾”者为主人公妻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夏小正》传谓“缟衣为未嫁女所服之”,断此诗主人公的爱恋对象为恋人。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写男子表示对爱恋对象(或其妻子)专一不二的诗。

  郑之春月,确如姚际恒所说,乃是“士女出游”、谈情说爱的美妙时令。《郑风·溱洧》一诗说,在清波映漾的溱水、洧水之畔,更有“殷且盈”的青年男女,“秉兰”相会、笑语“相谑”,互相赠送着象征爱情的“芍药”之花。这首《郑风·出其东门》所展示的,则是男女聚会于郑都东门外的一幕,那景象之动人,也决不逊色于“溱洧”水畔。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二章复叠,妙在均从男主人公眼中写来,表现着一种突见众多美女时的惊讶和赞叹。“如云”状貌众女之体态轻盈,在飞彩流丹中,愈显得衣饰鲜丽、缤纷照眼;“如荼”表现众女之青春美好,恰似菅茅之花盛开,愈见得笑靥灿然、生气蓬勃。诗中的主人公也是个有血有肉的男人,也是富有爱美之心的男人。面对着如许众多的美丽女子,纵然是枯木、顽石,恐怕也要目注神移、怦然动心的。

  在迈出城门的刹那间,此诗的主人公也被这“如云”“如荼”的美女吸引了。那毫不掩饰的赞叹之语,正表露着这份突然涌动的不自禁之情。然而,人的感情是奇特的,“爱情”则更要微妙难猜:“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虽然社会上美女如云,但我的心思真的没有在她们身上。她们都比不上我的心上人。她虽然成天穿着简陋的衣服,朴素的白娟衣裳,戴着青黑色的头巾;她虽然远不如大街上美女们花枝招展,但我爱她,我也以此生有她而足为乐矣!在众多美女前怦然心动的主人公,真要作出内心所爱的选择时,吐语竟如此出人意料。两个“虽则……匪我……”的转折句,正以无可动摇的语气,表现着主人公的情有独钟。接着就是他那幸运的恋人出场:“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二句,即带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将这位恋人推了出来。而且,“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朱熹),主人公所情有独钟的,竟是这样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之女。只要两心相知,何论贵贱贫富——这便是弥足珍惜的真挚爱情。主人公以断然的语气,否定了对“如云”“如荼”美女的选择,而以喜悦和自豪的结句,独许那“缟衣茹藘”的心上人,也足见他对伊人的相爱之深。

  由此回看诗章之开篇,那对东门外“如云”“如荼”美女的赞叹,其实都只是一种渲染和反衬。当诗情逆转时,那盛妆华服的众女,便全在“缟衣綦巾”心上人的对照下黯然失色了。这是主人公至深至真的爱情所投射于诗中的最动人的光彩,在它的照耀下,贫贱之恋获得了超越任何势利的价值和美感。

【风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诗经《国风·魏风·硕鼠》译文及注释赏析

2.李白《新林浦阻风寄友人》译文及赏析

3.李清照译文及赏析

4.黄庭坚译文及赏析

5.王昌龄译文及赏析

6.天净沙秋思译文及赏析

7.《初夏绝句》译文及赏析

8.杜甫月夜译文及赏析

9.将进酒译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