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风家训征文范文(通用14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征文吧,征文一般都具有精彩的开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家风家训征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1
在中国,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训家风,当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训就只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
从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顺,要懂得尊老爱幼,在这同时他们自己也在用实际行动给我做榜样:
有一回,我家因为入保险起了一点小小的争执。大家的意见也都不同。就在这时,爸爸决定听爷爷奶奶的。为什么呢?用爸爸的话来说,这就是百孝顺为先,意思就是要适当的顺着老人,让他们顺心。如果没有顺,又哪来的孝呢?
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难免有时会有些小矛盾,一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总是耐心的劝说,从不顶撞爷爷奶奶。尽管他们有时说的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丝毫没有要责怪他们的意思。
爸爸妈妈常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就是说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记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气,忽然来了一个电话,爸爸接完之后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还有什么事比修暖气还重要呢?”爸爸一回来,我就问他:“爸,你刚才干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机坏了,我帮忙修了一下。”我当时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机难道比修暖气还重要吗?要知道,冬天没暖气妹妹会很冷的。后来妈妈告诉了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
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是我家家训,同时我也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亲所好,力为具。’视为我的家训。从今天开始,我一定把这几句话牢牢记住。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这就是我家家风,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诉我的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一起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2
俗话说,“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一个没有规则的社会是一个自由和无纪律的社会。没有规则的家庭就像一团乱麻,混乱而腐朽。我家的规矩是孩子必须孝顺,这也成了我家的`家庭传统,代代相传。
我父亲从小就教导我,做人是最重要的。为了报答父母的恩情,一个人必须尽力而为,永远孝顺父母。虽然这两个词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很难记住。
我会记住我父亲的话,并以他为榜样。因为我的祖父很早就去世了,而我的祖母独自抚养三个孩子,所以我的祖母很早就起床,努力工作,让孩子们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中过上最好的生活。所以每当我听父亲回忆往事时,我都会看到他眼里的泪水。爸爸很少哭,但是这种深厚的母爱总是让他两眼通红。我父亲不仅用语言教育我,而且用行动诠释孝道。他坚持每天给奶奶打电话,并经常去看望她。因为奶奶牙齿不好,他总是给奶奶买柿子和香蕉。吃螃蟹的时候,为了奶奶方便,爸爸会提前把蟹肉从碗里拿出来。爸爸也会带奶奶去很多地方让她开心。我父亲的行为让我钦佩和陶冶。
慢慢长大,很多话都不好意思说,很多事情也变得微妙,不好意思再做一遍。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喜欢在放学回家后扑进妈妈的怀里撒娇,向奶奶要冬瓜糖。那时,我经常告诉我的长辈我爱你,我一点也不害羞。当老师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来纪念我的父母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拍拍父亲的背,给母亲洗脚。这些原本可以优雅地完成的事情现在变得如此困难。难道我长大后忘记了我们家的孝顺吗?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3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规,班有班规,家也得有家规。好家规创造好家风,好家训创造好家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规。
我们的家的家规体现在“见不义之财勿取”。妈妈经常说:“别人的东西不可以随便拿,更不可以偷,你想要的要靠你自己去争取,偷或拿别人的那不算本事,要记住“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虽然听上去有点儿死板,但当你熟悉后,将其变成一种习惯,你就会觉得其实它并不死板,反而觉得这是必须的。
我们家的家规也体现在“尊老爱幼”。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李密也说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母二人,相依为命。”还有……可见尊老爱幼的重要,尊老爱幼不仅是我家的家规,更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传统。
我们家的家规还体现在“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这条家规很有意思,因为它不是谁定的`,而是在下无意间看到的《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故其意为“枯萎了的树木到了春天还能再发芽,人生却不会有两次少年时光。”看到这句话,我辗转反侧睡不着,我想:少年时光既然只有一次,怎能辜负呢?想做的就去做吧,这一生又有多长呢?那这短暂的一生,就不要留遗憾了吧!趁现在快去做吧,不然到了以后又该后悔了。于是我猛地坐起叫醒已熟睡的父母,对他们说了我的想法,没想到她们同意了,而且我还看见他们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我们家的家规还有很多,但总的意思都是告诉我们:一家人要团结互助,为人正直,内心善良等。它们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到的人不多,不过我相信有朝一日,我和我的家人一定会“超标”做到!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我们体会着父母言传身教,老一辈的谆谆教导在生活中学到了很多。我的家庭是幸福而又温暖的,在这家庭中成长,从牙牙学语的小婴儿,到现在的亭亭玉立的.小姑娘,伴随我的是父母的教诲。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就因为这个“孝”字,还发生过一件事呢。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正在做手工制作,我先从书上把东西剪下来,再把它们一一按照上面的对折,粘贴。过了25分钟,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完毕,我乐呵呵的,心想:只差楼梯没有折了,我的灰姑娘剧场马上完工。于是,我便先把背景打开,再把人物、建筑和植物依次用双面胶固定在背景上。眼看作品就要完了,就差楼梯了。
我开始制作楼梯,我一个一个地折,一层一层地折。结果,我反反复复不知对折了多少次,都支撑不起来。这时,奶奶走过来亲切地说:“我来帮你吧!”奶奶接过东西,开始折。过了一会,奶奶快折好了,我一把抢了过来,结果越折越不像,又递给奶奶,我看奶奶弄不好了,心里又火,便冲奶奶吼道:“都怪你,把我的东西弄坏了!”奶奶听了,不出声。这里的一切都被妈妈尽收眼底,严肃地对我说:“悠悠,这是你不对,你怎么能对奶奶大声吼呢?我平时是怎么和你说的,快道歉!”我听了,脸红得低下了头,吞吞吐吐地对奶奶说:“对不……起,奶奶。”奶奶听了,笑着说:“没关系。”怎么样,这就是我家的家风之一“孝”,我时时刻刻都牢记在心,除了这个,还有“诚实守信”、“勒劳节约”、“知足常乐”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5
书房的檀木匣打开时,父亲手抄的《朱子家训》宣纸微微泛黄,蝇头小楷工整如刻。作为乡村教师的他,总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刻进骨子里的生活准则。
记得读小学时,我把吃剩的半碗米饭倒进泔水桶,父亲默默捞起米粒洗净,掺着野菜煮成粥。那晚,他指着墙上的家训,讲起祖父在饥荒年用粉笔头在木板上写字教学,靠野菜充饥也要守护学生课本的故事。从那以后,我的.饭碗里再没剩过一粒米,作业本用完后,背面总会被父亲画上田字格,变成弟弟妹妹的练字本。
如今站上讲台,我延续着父亲的习惯:用红笔批改作业时,总要在空白处写下鼓励的话语;看到学生浪费纸张,就带着他们用废纸折成笔筒。去年教师节,收到学生送的再生纸贺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老师教我们,旧物也有新生命”,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家风的传承不仅是言传身教,更是让美德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6
祖父的老杆秤至今挂在堂屋,铜星镶嵌的秤杆磨得发亮,那是他做了四十年菜贩的见证。小时候我总好奇,为什么祖父宁可少称些,也不愿让秤杆低半分?他摸着我的头说:“秤星是良心,缺斤少两,称的不是菜,是自己的人品。”
高考前,我偷偷把同桌的复习资料藏进书包,想独占这份“秘密武器”。父亲发现后,带着我冒雨走到同桌家道歉,又让我在堂屋罚站三小时。老杆秤在风雨中轻轻摇晃,仿佛也在无声地谴责。从那以后,“人无信不立”成了我的.座右铭,无论是教学中批改试卷,还是处理学生矛盾,我都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去年班里竞选班干部,有家长悄悄塞来购物卡,希望我能“关照”孩子。我婉拒后,特意在班会课上讲述祖父的故事,带着学生制作“诚信树”,让每个孩子把承诺写在树叶上。当满树的“诚信叶”在教室飘扬,我知道,这份沉甸甸的家风,正在滋养新一代的心灵。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7
老宅的窗棂上,至今留着祖母用桐油修补的痕迹。在那个煤油灯都要限量供应的年代,她每晚都坐在油灯下,就着微弱的光为孩子们缝补衣物,同时督促他们背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你们要像老黄牛耕地一样,把知识嚼碎吃透。”这句话,成了我们姐弟三人的成长箴言。
作为教师,我把这种勤学精神带进课堂。备课时,总要查阅十几本资料,把晦涩的知识点转化成生动的'故事;遇到教学难题,就像当年祖母钻研织补技巧一样,反复打磨教案。去年指导学生参加作文比赛,我和孩子们一起修改稿件,常常熬到深夜。当学生捧着奖杯对我说“老师,您点灯改作文的样子,就像我奶奶缝衣服时一样认真”,我忽然明白,家风里的执着与坚持,早已化作照亮学生前行的明灯。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8
外婆的藤椅总是摆在堂屋最显眼的位置,逢年过节,全家老小都要围坐在她身边。记得读初中时,我因琐事和表弟争吵,父亲二话不说,罚我给外婆捶背两小时。捶背时,听着外婆讲述她如何照顾瘫痪在床的曾祖母十年如一日,我的.眼眶渐渐湿润。
走上教师岗位后,我把“孝悌”融入班级管理。重阳节组织学生为长辈洗脚,感恩节开展“给家人写封信”活动。去年冬天,有个留守儿童在作文里写道:“老师教我们的‘首孝悌,次见闻’,让我懂得,虽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但我可以照顾好爷爷奶奶。”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好的家风不仅能温暖一个家庭,更能照亮无数孩子的成长之路。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9
老家后院的锄头挂在枣树下,木柄被几代人的手掌磨得光滑。祖父常说:“锄头能种出粮食,书本能种出智慧。”农忙时节,他带着全家下地劳作,烈日下挥汗如雨;农闲时,又点起油灯,教孩子们读书识字。这种“晴耕雨读”的生活方式,成了我们家最珍贵的财富。
如今在学校,我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带着他们在校园开辟“责任田”,播种、浇水、收获。课堂上,我用作物生长的过程讲解自然规律,用丰收的喜悦诠释付出与收获的关系。看着孩子们捧着亲手种植的'蔬菜,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我知道,“耕读传家”的家风,正在以新的形式滋养着年轻的生命。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10
母亲的针线筐里,永远备着各色丝线。邻居张奶奶的老花镜腿断了,她帮忙修好;对门李阿姨出差,她主动照顾留守的孩子。“远亲不如近邻,举手之劳能帮就帮。”这句话,我从小听到大。
成为教师后,我把这份友善带到校园。组织学生成立“小雷锋”志愿队,帮低年级同学打扫教室,为生病的'同学补课。去年暴雨冲垮了学校围墙,家长们自发带着工具前来修缮,孩子们也主动帮忙递砖块。看着家校齐心共建校园的场景,我感慨万千:家风里的睦邻之道,早已化作团结友爱的力量,温暖着整个校园。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11
祖母的樟木箱里,叠着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衫。她常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小时候,我羡慕同学的名牌球鞋,哭闹着要买。父亲沉默良久,带我去参观他任教的乡村小学。教室里,孩子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却认真地朗读课文。那一刻,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现在,我在班级开展“旧物改造”活动,教学生用饮料瓶做花盆,用废纸做手工。有个学生把旧校服改成书包,在班会上骄傲地展示:“这是奶奶和我一起做的,比买的还结实!”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我知道,节俭的家风正在新一代心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12
祖父书房的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已微微褪色,却始终激励着我们。作为抗美援朝老兵,他常给我们讲述战场上的故事,教导我们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开展“我为祖国献首诗”活动。去年国庆,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挥舞国旗,齐声高唱国歌,我热泪盈眶。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讲的.英雄故事,让我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保卫祖国。”这一刻,我深知,家风里的爱国精神,正在薪火相传。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13
父亲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教学心得,每一条后面都标注着实践效果。他常说:“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就要践行。”记得大学实习时,我写了份完美的教案,却在课堂上屡屡碰壁。父亲没有批评我,而是带着我去旁听老教师的课,手把手教我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现在,我把“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教学。在物理课上,带着学生做实验验证理论;在语文课上,组织辩论赛锻炼思辨能力。看着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与成长,我更加坚信:好的.家风,不仅是口口相传的道理,更是躬身践行的行动。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 14
家里的书架上,珍藏着祖父手抄的`《唐诗三百首》,泛黄的纸页间夹着干枯的桂花。每个周末,全家都会围坐在一起,诵读经典,分享感悟。“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家训,塑造了我们温润如玉的品格。
在学校,我积极推广传统文化教育。开设诗词鉴赏课,组织学生参加诗词大会。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自信地吟诵,用诗词表达情感,我满心欢喜。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老师教我们的诗词,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照亮了我的心灵。”这一刻,我知道,诗书传家的家风,正在滋养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师家风家训征文】相关文章:
[经典]家风家训征文08-31
家风家训征文06-01
家风家训的征文06-04
家风家训征文07-05
家风家训征文06-01
家风家训征文11-04
家风家训征文03-07
家风家训家规征文06-18
家风家规家训征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