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山东省博兴县八校20xx-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g)亢奋(kàng) 家眷(juàn) 幽悄(qiao)
B. 怠慢(dài)行辈(xíng) 燎原(liáo)慨叹(kǎi)
C. 皎洁(jiǎo) 斡旋(wò)桕树(jiù) 羁绊(jī)
D. 冗杂(rǒng) 晦暗(huì) 屹立(yì) 戛然(gá)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船蒿闭塞?? 叹为观止包票
B. 踊跃渺远人情世故 怅惘
C. 弥散元霄味同嚼蜡 束缚
D. 震憾 赃物眼花缭乱 烧灼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浑浊的污流,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________。
①沃野千里 ②繁花似锦 ③碧波荡漾 ④星光灿烂
A. ①③②④ B. ③②①④C. ②③④①D. ②④①③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B. 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C. 多么美丽的年华,在此地邂逅人生中第一场大雪,情不自禁地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
D. 从靶场回来的路上,大伙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打靶比赛的情况。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 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世界闽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C.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D.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二、句子默写
默写
(1)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君子好逑。
(4)蒹葭萋萋, 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
(5)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8)《关雎》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姑娘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信修睦。
三、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 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问/今是何世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后遂无问/津者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仿佛若有光 B.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和描写;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_______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5.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二月惊蛰抱蚕子
李彦荣
惊蛰之后不久,几声春雷如约而至,震醒了有些睡眼惺忪的春天,一场细雨过后,春,浓了起来,深了起来:树儿绿得更透更亮,花儿开得更多更艳,春风也更加温暖和煦。惊蛰里的雷声,又像是冬眠的虫儿定的闹钟,轰隆隆几声,便叫醒了蛰伏的虫儿,而同样被叫醒的,还有那沉睡的记忆。
民谚有“二月惊蛰抱蚕子”的说法,是说惊蛰开始,便可以准备孵化蚕卵了,而待到春风时节,树叶新绿渐成浓荫时,蚕儿刚好孵出。记忆中,每年惊蛰过后,村里的孩童总会弄到一些蚕种——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蚕子,小心翼翼地将其撕成碎片,装在巴掌大铁盒子里,再用棉花布片包起来,概念中认为孵化蚕子也是需要增加温度的——像母鸡孵小鸡需要保暖一样。而最令人惊喜的事情,莫过于某天清晨被大人唤醒后,说,蚕出来了。
于是也顾不得穿衣服,急忙钻出被窝去察看。但等接近铁盒时,却又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轻轻拿起铁盒,慢慢打开盒盖,只见盒子里,一团小如针尖,黑黝黝如蚂蚁的小东西在蠕动。那一刻,满怀激动却又屏息静气,生怕粗重的呼吸将这些小东西吹得不见了踪影。那端详的神情,那静穆的气氛,也许比叩拜神灵、拜祭祖先时还要圣洁得多。而大人早已弄来了榆树叶子,撒在铁盒中,只见它们已经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
是的,那时养蚕不都是喂桑叶的。在村里,只有一户人家有棵桑树,而且树高攀摘艰难。即便如此,蚕的食材却从来不成问题,随处可见的榆钱树叶子可摘,满地蔓延的苜蓿新芽也可采。于是,养蚕的时节里,经常都会看到有小孩子拉低一枝榆树,挑拣鲜嫩的树叶摘,也能看见放学后的两三孩童蹲坐在苜蓿地里,掐采苜蓿芽儿。他们挑得仔细,采得认真,那种神情,那份耐心,俨然一个个最合格的劳动者。
可不正是这样?就像大人们尽心尽力地打理农事一样,孩子们全心全意地打理蚕事。
清晨起床,急匆匆洗漱完毕,来不及吃饭,便开始清理蚕粪、残叶,摘新叶喂蚕。晚饭饭桌上,会一边看着蚕儿咀嚼叶片,一边也有滋有味地嚼着饭。甚至于有些时候因为蚕的事而忘了看书,但相比逮蛐蛐斗蚂蚱的贪玩,父母对养蚕的事儿从不真正生恼,顶多笑骂几句。晚上睡觉前,还得再添点新叶,生怕饿着了蚕。养蚕的时间里,侍奉蚕儿几乎成为了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也成了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情。
课堂间,趁着老师板书的时间,偷偷掏出藏在书包里的铁盒,轻轻打开,悄悄瞄两眼蚕儿,那情状,仿佛一个母亲惦念孩子一般,要时刻关注着才行。待蚕儿大些的时候,铁盒子就光荣地退居二线,交由文具盒接班了。虽然这时可以光明正大地将其放在课桌上,但马总有失蹄时,终于有一天,被老师“人蚕并获”,“一盒端”掉了。结果心怀惴惴,念念不安,再无心思听讲。待到放学时,踌躇一阵,便硬着头皮去找老师讨要。令人心安的是,老师不仅没有将蚕丢掉,而且还新添了榆树叶子。也正因如此,对老师愈发恭敬起来。
小伙伴之间,也经常会聚起一堆儿,各自拿出自己的蚕,相互展示,品头论足。当然,可以用自己的两条小蚕换人家一条大的,关系好的兴许还会送你一两条。不知不觉中,因着蚕这个纽带,友谊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田开出花,酿出了香甜的花蜜。
那时候,农村物质还不富足,小孩子没有几人能有像样的玩具,养蚕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童年的生活。此外,要说还能从养蚕中得到什么的话,想来一定是蜕变与成长。蚕的一生,要蜕皮,要成蛹,还要化蛹成蛾。这对蚕来说是蜕变,而对孩童来说,应该是成长,是由粗野到细腻的升华,是由顽劣到温柔的纯化,小小的蚕儿,能让那个撵过狗,捕过鸟,逐过鸡,逮过青蛙的顽童,变得谨慎、温柔、细腻,变得充满爱心和仁慈。
甚而在今天想来,那一种生命之于另一生命的问候和启发,远是冷硬的工业玩具无法替代的,因为它能让你叩开天堂之门,沐浴到上帝的光芒。
1.文章围绕“小小的蚕儿”,写了哪些童年往事?
2.分别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课堂间,趁着老师板书的时间,偷偷掏出藏在书包里的铁盒,轻轻打开,悄悄瞄两眼蚕儿,那情状,仿佛一个母亲惦念孩子一般,要时刻关注着才行。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不知不觉中,因着蚕这个纽带,友谊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田开出花,酿出了香甜的花蜜。
4.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节对春天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引出下文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B. 第③节通过对孩子察看蚕子时动作和神情的描写,逼真地写出了孩子们对蚕的呵护与喜爱。
C. 第⑥节写到“父母对养蚕的事儿从不真正生恼”,是因为大人们也十分喜欢蚕,并呼应前文。
D. 第⑨节提到儿时其他的一些游戏活动,主要目的是强调孩提时有趣活动远远不止养蚕这一项。
5.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
综合性学习
“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以扶持特色带动普及。对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中小学重点扶持,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5000多所基础上,20xx年达到2万所,20xx年达到5万所,其中开展女子足球的学校占一定比例……”?
——摘自20xx年3月16日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
(1)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州市某中学将举行以“足球梦,梦起航”为主题的校园足球文化节,请你为校 园足球文化节设计三项活动。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是班级足球队的一员。在为期一个月的校园足球文化节里,小明参加了不下 10场比赛,慢慢地,妈妈不支持小明踢足球了,说每天弄得脏兮兮的,像个野孩子,还影响了学习。假如你是小明,怎么说服妈妈支持你继续踢足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就是由“一粒沙”“半瓣花”这样的微小事物构成的。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给你启迪,助你成长的,往往是那人、那物、那情……
请以“与 相处的日子”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
(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字数600字以上。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06-14
【荐】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01-06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06-17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期中模拟测试语文试卷06-24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