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

时间:2021-08-18 17:42:43 试题试卷 我要投稿

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古代儒家对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很多深刻的论述,孟子便对道德情感,尤其是恻隐之心做了细致的阐述。他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并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说明任何一个路遇此事的人都会对将要掉入井里的孩子产生同情,这种同情并非为了结交孩子父母,也不是为了邀誉于乡党朋友。由此看来,恻隐之心是纯然的善,是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的。

  这意味着,儒家学者不会同意卢梭的认为同情心源自爱的观点。按儒家的观点,恻隐与自爱截然不同,两者之间没有因果或源流的关系。恻隐固然也需要对自身感受的关切,因为恻隐之心是经由的痛苦而感知他人的痛苦,但用自爱却无法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一定要从自己推及他人,同情他人的痛苦,更无法解释那种自我奉献的意愿和行为。

  那么,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 概括地讲,可以这么说,但还需要做些具体分析。完整意义上的道德包括三种现象—一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对道德心理而言,恻隐之心无疑是其原始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推动着其扩展和深化;对道德行为而言,恻隐只是一种最初的动力,且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动力;对于道德知识来说,恻隐则是形成它们的最原始也最微弱的动力,必须经过理性的中介才能起作用。恻隐之心是道德最初的涓涓细流,虽不汹涌澎湃,但却源源不断。人类历史上虽不乏以所谓“原则”“主义”扼制甚至消灭恻隐之心的企图,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在一个基本的底饯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恻隐之心绝对无误。“原则”“主义”可能会出错,会忘记生命的根本,而恻隐之心对待生命的基本状态却不会出错,它是人类道德乃至全部文明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连这一防线也守不住,如果人类连起码的恻隐之心也丧失殆尽,那就很难想象人类会成为什么样子。当然,从另一方西看,作为源头,恻隐之心还有必要发展,它不能满足和停留于自身。它最主要的发展当然是和理性结合,使单鈍个人主观的恻隐之心转向普遍客观的道德理性,使人治转向法治。

  在当今的社会,理性规则、道德义务都是必要的,但规则和义务并不是道德的全部,道德并不仅仅是规则和义务的普遍履行,我们还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深厚同情。它会让规则与义务不至于硬化干枯,会提醒我们道德与生命的深刻联系。道德也会与时俱进,只要人类还有恻隐之心,我们就可以对它的变化基本放心。

  (摘编自何怀宏《道德情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恻隐之心让我们同情他人的苦难并做出超越功利、舍己为人的道德行为

  B、 儒家认为恻隐与自爱不同,两者虽都关注自身感受,但它们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C、 侧隐对道德心理、道德行为、道德知识的推动作用呈逐渐减弱的趋势。

  D、 恻隐是人类抵御不道德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守住它就守住了人之为人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以“孺子将入于井”为例,证明恻隐是纯粹的善,无条件地具有道德价值。

  B、 阐述道德这一概念,是讨论“恻隐是人类道德的源头吗”这一问题的重要前提。

  C、 恻隐之心绝对无误是基于它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而言的,否则就不一定能成立。

  D、 文章主要按照提出论題、辨析概念、分析作用意义这一基本逻辑对恻隐之心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恻隐会推己及人,同情他人的痛苫,因此从人类生存的角度看,侧隐比自爱更重要。

  B、 仅有恻隐之心是不够的,如果它不能朝向道德理性发展,其意义就会打折扣。

  C、 如果社会的治理者只是从恻隐之心出发施政,那么这种治理方式只能算是人治。

  D、 只有保持恻隐之心,道德规范才会具有人性的温度,道德的演化才不会违背人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底的微光

  任紫钰

  他试了试水,温的。

  一群孩子聚集在浅水区,水汽笼着他们,只能听见他们说笑的声音,像哗哗的流水。这个游泳馆有些年头儿了,暗沉的池水映着斑驳的墙壁,到处都雾蒙蒙的。来这里的多是周边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工人,像他和他的工友们。这是个星期二,深水区空无一人,他对自己说:“很好,很完美。”此时在他的心里,游泳就是一种神圣的仪式,只有在无人之处,安静时分才显出意义。

  只几秒的时间,水便淹没了他,从脚趾到头顶。在润滑的温暖里,他想起了四面环山的故乡,想起了大海。现在,他北上打工,离海更远了。他只能偶尔来这池水里想象大海,想象自己抓住了海的一片衣角。

  他将头深埋进水里。水淹没了他的五官,阻断了他与世界那细若游丝的联系。拍拍耳廓,能听见孤独的声音。在这回声里,他不断下沉。终于,他的脊梁接触到池底,他的身体微微发颤。他竟然想起了社区的图书室。图书室不大,十几平方米的样子,里面逼仄地挤着几排书架。闲时,他总爱去那里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阳光透过窗棂,照着空气中悠闲翻飞的尘埃,他竟觉得很美,美得如他的梦境。在那无数次出现的梦境里。他是一个手捧诗集的白衣少年。把他从梦境中惊醒的总是他那些粗鲁的工友、整日骂骂咧咧的食堂师傅、颐指气使的工头儿。就是在那间图书室里,他遇见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才翻上两页,他就觉得像腿上刚结痂的伤口瘙痒难耐。他边读边想,所谓的字字珠玑,说的就是这样的文字吧。读到一半,他用袖子遮住了满脸的泪水,在人们诧异的眼神中匆匆离开。他开始攒钱,两个月后,他买下了《人间失格》。他用干净的细白棉布把书包好,珍重地放好。

  过了几个月,工头儿开始拖欠工资。他和工友急了,追着讨要。又怕因此丢了饭碗。他和几个人商量,要告,联名书签了好几页,到了站街那天,却只剩了他。他挥舞着名单,想抓住最后一根稻草。他说:“你们一起来啊!这是我们应得的!”工友们纷纷别过脸去,不看他。他感到有口气憋在嗓子里,憋得他胸口闷疼。他跑出了工棚,陪着他的只有身后的风。

  他终归是无处可去。天黑了。他回到工棚。屋里人头攒动,地上一片狼藉。包书的细白棉布躺在地上,一片污浊。工头儿扭头看着他,半笑不笑地说:“还知道回来,能耐了啊?!”说着,他从一个工友手里拿过那本《人间失格》一撕两半,扔在地上。工头儿又环视工友们,吆喝着:“都愣着干嘛 ”工友们互相看看,又看看他,看看工头儿。终于,有几个工友对他动手了。拳头落在他的背上,手掌推搡在他的臂上。说实话,并不重。可他,承受不了。他再次转身跑了,跑进了这个游泳池。

  水继续淹没着他。他的胸膛感受到了压力,他体验到了一种生命的快感。他的耳边想起了太宰治的话:“幸福感,就是沉入悲哀之河的河底的那些闪着微光的金砂。就是那种感觉吧,经历过悲伤的极限,心情不可思议地,朦胧地明亮起来。”

  他的胸腔撕裂般疼痛,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他口鼻全张,水一股脑灌下去,顺过气管刀枪一样呛入。他的身子开始抽搐,水恣意地从四面八方挤进毛孔……黑暗应该如约而至了。就在黑暗来临前的瞬间,他看到了水底的微光。在水底的微光中,他看见了工友们的脸孔,那些他再也不想见到的脸孔。他能感到工友们粗糙的手,一双一双锤在他的背上,按在他的胸前。说实话,这力道比在工棚打他的时候重多了。他甚至还听见他们透着痛惜的骂声:“这个闷憨书生,就知道他心里不痛快了会来这里,万没想到他会寻死!”“这个憨货要真见阎王了,我们这些人这辈子也别想安生了。”

  他努力睁开眼,透过工友们的肩膀,看到了浅水区的孩子们。那些孩子都惊讶地站立在水中,他们明亮的面孔犹如开在晨雾中的新鲜花朵。

  (选自《金山》20xx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既再现了这个“有些年头儿”的游泳馆陈旧破败、水汽迷蒙的特点,也烘托了主人公沉重黯淡的心情。

  B、 读书读到满脸泪水、用干净的细白棉布包书、受了委屈选择轻生,这些情节都体现了小说主人公性格敏感脆弱的一面。

  C、 虽然工友打得“并不重”,但“他”还是“承受不了”,说明“他”无法忍受的不是工友们的打击和推搡,而是他们的出卖和背叛。

  D、 小说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第四段中梦境与惊醒后的情景形成对比,表现主人公人生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其不幸遭遇。

  2、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3、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标题“水底的`微光”的丰富意蕴。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会周祖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募居帐下。广顺初,拜滑州剐指挥。世宗即位,典禁兵。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显德四年春,从征寿春,拔连珠砦,遂下寿州。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间于世宗,遣使遗太祖书,馈白金三千两,太祖悉输之内府,间乃不行。六年,世宗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恭帝即位,改检校太尉。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视日下复有一日。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副都指挥使韩通谋御之,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服衮冕,即皇帝位。

  (节选自《宋史·太祖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B、 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C、 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D、 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于开国帝王的庙号。开国之君,功劳甚大,故而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 五鼓,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鼓,又叫五更或五夜;亦指第五更,即丑时,零点。

  C、 黄衣即黄袍,古代帝王的袍服,“黄袍”往往被看作皇权的象征。

  D、 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一般是指翰林学士。唐宋时期,皇帝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骁勇矫健,敢于挑战。他曾试骑烈马,不用马嚼口和笼头,马跑上城墙斜坡道,致使他额头触碰门框,摔到地上,但他起来后追上马腾跃而上。

  B、 太祖英勇善战,屡建军功。高平之战,后周军队危急之时,太祖指挥部队冲溃敌军,显德四年春天又随世宗出征,攻克了连珠砦、占领了寿州。

  C、 太祖不贪钱财,巧破离间。南唐主畏惧他的威名,使用离间计,派遣使臣送给太祖书信和白银,太祖把送来的白银全部送到内府,使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D、 太祖顺天应命,黄袍加身。太祖率军驻扎陈桥驿时,有人看到天空出现双日奇观,军中将士把黄袍加在他身上,在后周将士的一致拥立下,他顺利登上皇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

  (2)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午枕①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

  B、 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已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

  C、 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

  D、 “田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

  E、 “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四、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杜甫济世情怀和献身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蚯蚓的用心专一形成对比,从反面强调了专心学习的重要性。

  五、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租车司机急于赶路,没有走自己熟悉的公路,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一条林中道路,不料中途迷路,只好等特救援。

  ②总有一些人觉得一时无视规则可以给自己带来便利,他们因此沾沾自喜,而忽视了还会有另一种未知的规则惩罚他们。

  ③这个部门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其他同事平时都忙得脚不沾地,小王却能好整以暇,这源于他科学严格的时间管理。

  ④有的党员干部觉性不强,对党的纪律和规矩缺少敬畏,甚至对中央一再亮明的纪律红线熟视无睹、我行我素。所以,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⑤20xx年11月17日是路遥逝世15周年的日子,有学者评论他是新时期文学疲软状态下的斯巴达克斯,也有人赞叹路遥的精神山高水长。

  ⑥老人朋友圈谣言多,是因为老人平常接触面窄,容易听信一面之辞。所以,子女要按图索骥,给老人找到来自专业机构的权威信息。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感动中国”人物蕴藏着正能量,不仅让个人信念得以彰显,更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得以完美地再现。

  B、 《见字如面》节目中,那些家书载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重返人们身边,我们仿佛真的通过那些文字、话语与我们相隔遥远的人见面了。

  C、 诺贝尔奖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颁给了错误的研究成果,遗漏了伟大的发现,得到奖励的科研成果危害人类,因而难称完美。

  D、 大量阅读绘本故事,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引领他们跨进更宽广的生活領域,唤起他们对个体生命和广袤宇宙的追问。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因为接到临时任务,我今日无法光临贵府的宴会,对此深表歉意,同时托舍弟带去薄礼一份,还请笑纳。

  B、 朋友远在大山支教,那里风景秀美,他常常给我寄当地的风景照,一年时间我己经惠存了上百张照片。

  C、 感谢老师对学生的爱护,但如今找工作很不容易,还请老师鼎力相助,若能得一枝之栖,我就十分满足了。

  D、 朋友远道而来,主人由于没有计划好时间而没能及时出门迎接,深感抱歉,见到朋友便说:“久违,久违了。”

  六、语言应用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能够左右人的性情,其中有两个因素十分重要, ①_____。南方常年气候温和、湿润,这使南方人头脑冷静,感情细腻,对外界变化敏感,并功于心计,②_____;北方冬季寒冷而干燥,导致北方人容易急躁,行为粗犷,对外界感觉不太敏锐,历史上多有将才武士以及草莽英雄。另外,③______,例如江南一带多雨,年降水量有800毫米至1700毫米,这使江南人更加多愁善感。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xx年寒假,厦门理工大学发出10万元“亲情红包”鼓励学生回家过年。可见,物质奖励必然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由此可知,思想教育固然重要,但外在手段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德行,只要学生有了好的德行,大学教育就是完美的教育。

  ①物质奖励未必能让更多学生假期回家看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20xx年11月12日,成绩优异的湖南高三学生小罗因成绩波动被批评并要被通知家长,在办公室将班主任刺死。

  ②小罗(同上文)的成绩足以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但他只想考取一所二本学校。他的解释是:“我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

  ③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有不会教的老师。(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

  ④宁吃高考苦,不留终身憾!(某校高考励志口号)

  ⑤我是教师/我拒绝把我比作灵魂工程师……不要给我戴上神圣的光环/再用世俗的眼光把我的人格蔑视贬低……(网络流行诗《我是教师,我拒绝》)

  ⑥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

  读了上面六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在文中合理引用或适时联系,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郑州市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相关文章:

河南省郑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卷10-31

河南省高三语文调研试卷03-02

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06-25

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试卷语文问卷10-31

2014届高三两校联考语文试卷试题10-31

高三第一次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05-11

2019届高三3月份模拟质量检测英语试卷06-26

2019届高三一模英语试卷06-25

语文试卷质量详解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