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时间:2022-04-23 12:34: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精选10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九义教材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美文。课文以生动、有趣、准确、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美丽的海底世界。文章虽没有 华丽的词藻,也不见雕琢的痕迹,但却以自然流畅的语言为基调,给人以亲切、热情的感受。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对生命、对整个大自然的热爱。

  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地貌、植物和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深刻的印象。

  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通过多样化表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对课文的精读品味,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因此,教学重点为: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三. 教学对象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校生活,已初步形成了主动识字的意识和习惯,逐步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积极地搜集、整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同时,三年级学生接触计算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们也不再仅仅满足于这些静止的资料,而是渴望自己去Inter网上探寻。因此,我将尊重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海底世界展览会”、“小小解说家”等环节,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实践创新意识。

  四. 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法

  古希腊学者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

  《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显得很苍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将运用一套制作精美生动的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直观、和谐的学习情境。湛蓝的海水、美丽的珊瑚、五彩缤纷的植物……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是多么令人神往!当这些美妙神奇的东西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一定会引起他们在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强烈地感受着海底世界的神奇美丽,一定会加深对具体情境的体验和领悟,使认知和情感更加协调地发展。

  因此,情景创设法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2. 自主探究学习法

  在语文教学中,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主动地融入到阅读情境中去,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四肢五官,要在课堂与生活之间架起一道彩虹。要让他们“走出”课堂,“跳出”文本内容,愉悦地进入自我学习中,丰富自身感受,从而自觉地运用语言,积累语言。因此,我设计了自由分组、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驰骋想象,极大地满足了学生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有迎合了学生之间精神交往的需要;既使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得到了结合,又实现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不断超越。因此,自主探究学习法是这节课的另一个主要教学方法。

  3. 突破重点

  本课教学重点之一就是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但这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海底动中有静、黑中有亮、静中有声的奇异景色,学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我创设了和谐生动的教学情境,即通过动画课件让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1)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课件先后演示海面的波涛澎湃和海底的悄然无声,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的词意,还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2)感受黑暗深海中的点点星光。利用动画课件假想一名小潜水员,随着潜水深度的增加光线越来越暗,最后是一片黑暗。鼠标点击光点会变成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这样,学生对海底黑中有亮的体会一目了然。抽象乏味的科学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富有童趣,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3)倾听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利用动画课件演示一个插入海底的水中听音器,并配有各种声音,同时提问: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呢?谁能模仿课文的说法运用排比的方法把同学们说的这些声音连起来。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仅亲耳倾听了海底奇妙的声音,还在表达的过程中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模仿课文的说法理解了比喻、排比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真可谓一石三鸟。这种实践性练习,使学生觉得亲切自然,很好地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4. 突破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比较枯燥乏味。因此,我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具体设计了读、看、说、演四步教学法来突破难点。旨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一读:这段文字浅显易懂,不需过多讲解、分析,因此,我重在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让学生熟读成诵,在读背中领悟语言,积累语言。二看:通过动画演示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直观感受活动方式多、有趣,为下一步的说做铺垫。三说: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交流,谈出自己对海底动物种类繁多、活动方法有趣的体会,从而领悟到课文采用的是列数据、做比较、打比方等写法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四演:让学生自己上台表演是激发学生读、看、说兴趣的引子,又是对学生练读、练观察、练说效果的检验。这四步学生动了口、动了眼、动了脑、又动了手,循序渐进,步步落实,使语言文字训练落到了实处。

  五.教学过程

  (一) 旧知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回忆课文写了海底世界的哪两个特点?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去体会海底世界的神奇,进一步去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

  (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自主学习二、三自然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读,感受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划出相关语句。

  (2) 全班交流,播放课件帮助理解。

  a.“海面”与“海底”理解“动中有静”。

  b.黑暗深海中的星光闪烁理解“黑中有亮”。

  c.海底听音器理解“静中有声”。

  2.合作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1) 看看作者从几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物产的丰富?(动物、植物、矿物)

  (2)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自由组成小组,合作学习。

  (3) 小组汇报。

  按照读:朗读感悟———看:欣赏课件——说:品读体验——演:美读感悟的阅读主线来学习。

  (三)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畅游了神奇的海底世界,你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究办个海底世界展览会,请你来当小小解说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浅显的知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景致奇怪,物产富厚”的海底天下,文章以流通自然语言为基调,没有富丽的词采,不见雕琢的陈迹,但是给人密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天下的刻画,可以感觉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教学中若只让学生知道讲义上的点滴动物、植物,在学生脑海中要形成广而深,并景致奇怪、物产富厚的海底天下是有难度的,因此必须给学生计划了一个“研究”的时机,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博识的海底天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通过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2、通过多样化的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1、过程开放,体现探究性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它突破传统的限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探究的背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⑴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在广阔的海洋里生活繁衍着无数的生物,神秘而又美丽的海底世界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学生乐于亲近海底世界,因此创设“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他们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着无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⑵角色的转换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⑶资源的拓展

  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等。

  二、挖掘内涵,注重人文性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学生生命价值、尊重学生文化及其多样性,是小学语文课程的应有之义。语文教学必须实现学科顺应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生命的本性,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保持和加强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过放录像,把蓝色的海水、凶猛怪诞的大鱼、美丽的珊瑚……这些奇妙的东西尽情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优美音乐的解说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神奇、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画出一幅幅美丽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等的重点研读。

  ⑵体现课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⑶渗透课堂作业中的人文性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如: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

  “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你自己来写写《海底世界》。”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三、感悟运用,突出个性化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个性化地体味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对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理解;又如对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这个词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研读,强化个性体验。

  2、多样化地语言表达

  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地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开阔学生的视野。

  例如学生对“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用图片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三、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读说写评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兴趣

  1、假期里,有些同学跟着爸爸妈妈游览过大海,欣赏了美丽的海水,海滩,不过,你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现在,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乘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看看那儿的奇异景色。(出示录像,并配乐朗读)

  2、你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主要特征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录像展示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

  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

  (二)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特点

  1、自由读课文第2~6自然段,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3、呈现探究成果。(出示一份中等学生的填写表格)

  体味句子。(随机出示句子)

  ①“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②“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依然”是什么意思?用一个近义词表示,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③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光点”的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④“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a、什么是“窃窃私语”?

  b、听录音,听一听海底世界动物的窃窃私语。

  c、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d、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说一说。

  e、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f、“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⑤“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a、“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b、出示填空练习。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c、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⑥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⑦“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设计意图:以问题引导探究,让学生在信息重组、比较分析、多向开放、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提问和情境中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开阔的、更活跃的探究平台。问题的解决,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深入阅读、不断钻研,在良性循环中,最终形成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

  随机点评:

  你是怎么理解的?能说一说吗?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真能干!

  你和作者一样会观察、会分析!

  他是读中有所发现的,你也能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你认为奇异在哪里?他提供的材料有什么不足?

  鼓励多种表达:

  还有与这份不一样的吗?再交流。

  疏理学法:

  引导学生归纳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设计意图: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三、引导表达

  1、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2、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写话。

  (1)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或“有……有……还有”来说一说吗?

  (2)仿写一段话: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我们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发挥你的想像,请你写一写。

  (3)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四、拓展整合

  关于海底的奇异景色,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课外查寻、搜集相关的资料,请你来写一写《海底世界》。

  (设计意图:联合学生从探究学习中得到的情绪体验的水平,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绪体验延伸整合,引领其向更远更辽阔的地步提拔,为学生打开更多实际生存天下的窗户,拓宽学生发挥各自才气的天地。课外阅读、社会观察、民间采风,便是对社会、对人生举行深入的体验感悟,从而建构起良好的语文配景。)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全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紧扣课题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至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具体、生动、有序的描述了海底的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鲜艳、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指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深刻印象。

  【说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

  《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们精心制作了一套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突破重点

  《海底世界》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之处,但这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海底那静中有声,动静结合的奇异景色。为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我创设了和谐情境,即通过CAI让每位学生亲自去领略一番。

  ①进行海面和海底的对比:利用动画先后演示海面上波涛澎湃(伴有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和海底悄然无声的对比情境,并分别提问: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它?学生不仅理解了“波涛澎湃”和“宁静”这两个词的意思,更体会到了大海动中有静的奇异之处。

  ②整体感知,加深印象:通过CAI欣赏海底美丽的景色,再次整体感受“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

  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创设和谐情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外显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强化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我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是这样进行训练的:

  (1)观察训练。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CAI课件,把文字介绍转化成动态画面。要求学生在观看画面时,用一个词来概括其内容,这促使学生在观察时抓住事物特点,积极进行思考。

  (2)说话训练。观察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而说话应该是培养学生表现事物的能力。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我是这样做的:

  ①看画面,说图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第2自然段的语言描述用对比的动态情境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用学过的观察方法仔细地看了画面以后,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意思。由于说话训练是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生在表达观察时都能做到有条有理。

  ②看画面,练复述。在学完课文后,出示总起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通过电脑把海底美丽奇异的景象呈现于学生面前,要求学生看着画面,用上总起句和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说一说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同时又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通过CAI创设和谐情境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自我参与中兴趣盎然,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海底世界》这一课,你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海底是怎样的世界?那么,海底景色的奇异表现在哪里?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里?这一节课,我们再一次去探索一下。

  二、创设情境,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细读交流

  ①讲读第一、二句(板书:宁静)(出示课件)

  ②讲读第三句(板书:有声音)(出示课件)

  ③讲读第四句(出示课件)

  ④讲读第五句(出示课件)

  ⑤引读第六句

  3.齐读第二自然段。

  小结:海底的景象就是这么光怪陆离,这么千奇百怪。

  (三)讲读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第三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读,看看你对哪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说说它的活动特点。(出示课件)

  3.选择读。

  小结过渡:为了写动物活动方式的多种多样,作者选取了五种动物来具体说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由于这些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也使海底世界奇异无比。海底植物的风采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四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学生再自由读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色彩多样,形态各异)

  3.欣赏美丽的海藻。

  小结过渡:海底植物真是千姿百态,奇观异彩,不仅丰富了海底的物产,使海底的景色也如此奇异。海底除了我们所看到的动植物,还有什么?

  (五)讲读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矿物、丰富)

  2.齐读。

  (六)总结课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是一个生气勃勃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

  1.欣赏海底的美丽和富饶。

  2.齐读课文,出示练习。

  3.已经有不少探险家、研究海洋的科学家到过海洋,还把奇异的景色拍成电影、电视,但是,人类对海底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还要想办法打开这座神秘的宝库,这就需要科学知识,需要勇气。

  (七)作业。

  1.继续阅读有关海洋的书,准备交流。

  2.运用本课已学过的先总后分的写法,写一片断: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首先遵循整体性教学原则,无论是全文的教材处理,还是一个自然段读的训练,都采取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其次,遵循了实践性与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和谐情境中去理解与体会,从而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再次,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发展。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海底世界,紧扣本单元的主题。本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讲述的是海底世界的环境、动物、植物和矿产资源。课文结构严谨,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海底世界,让学生对海底世界的面貌有了大致的了解。课文总体难度不大,运用列数字,比喻的手法进行介绍,语言生动活泼。

  (二)教学目标。

  1.自习生字,掌握10个会认的字,12个会写的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3.了解说明文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章主旨。

  难点:总结作者把海底世界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诵读法

  这篇文章难度不大,要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对海底世界的环境、动物、植物和矿产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生动地描述,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同时结合课堂上展示的图像等资料,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2.练习法

  练习能够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课文运用列数字,作对比等手法来介绍海底世界,句子生动活泼。通过课堂仿写句子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教学内容,展示海底世界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三、说学法。

  学生在充分预习、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了解课文内容,对不认识的生字学会自己查字典,对不熟悉的词语自己标记出来,在课堂上提出来集体讨论。对课后习题在预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诵读品味法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是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要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收集海底世界相关的图片。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课堂学习做准备。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出示海底世界的一些图片,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并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电视里或是海洋馆见到过的关于海洋的景象,让学生回答自己关于海底世界的印象,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上来。

  第二部分:整体诵读,梳理结构。让学生根据录音范文诵读,把课文读流利顺畅。在朗读过程中找出课文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并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海底世界的。

  第二课时:

  第三部分: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文段。

  1.要求学生回答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再提问:说说课文是怎样介绍海里的动物和植物的,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2.让学生读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句子中词语运用的妙处。

  “海底世界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些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海底世界动物的活动描写得十分生动,学生要学会将这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本课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课外所见和所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感知海底世界的精彩。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回归整体,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再次体会课文的主旨,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了解。

  五、说课小结

  本课是一篇十分生动地说明文,向我们展示了海底世界的精彩。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海底世界和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本课难度不大,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环境、动物、植物,简要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矿产。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旨,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结构,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课文的主旨。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5

  一、教给同学“整”的方法,实现“合”的优化

  教材说明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教学的目的,一是让同学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二是让同学在美的享受中,发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学习目标据此,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和目标定位在:

  1、利用网络互动优势,引导同学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因材施教,建构新的知识点。

  2、利用网络资源优势,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3、利用网络开放优势,想象文章描绘的情景,熟读成诵,分层发散,实现同学个性化发展,引导同学自主探究,使其学会高效率的合作学习。

  优秀教案根据目标定位,我把分为短期、长期两个层面。

  短期:在网络教室集中教学,时间为两课时。首先,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围绕“你认为海底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让同学自主提出问题:例如:我认为海底世界是个奇妙的世界(或美丽的世界,物产丰富的世界,神秘的世界……),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同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叙述顺序。然后,借助网络资源引导他们合作学习,理解重难点,在文中或利用网络找出你想象的海底情景,想象文章描绘的“神奇”情景,并做到熟读成诵。最后,通过分层扩展,启发形成新一轮探究兴趣。

  长期:为利用主题网页分散教学,活动时间设计为一个月。同学围绕“潜水剧乐部”、“海洋生物研究所”“小小潜水员”等主题活动,师生一起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以短期教学促发长期探究,以长期探究引向生活积累,让语文学习真正做到为生活服务。

  整合的课堂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之清冽源自活水,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网络资源这一源源不时的活水,才使同学发生孜孜不倦的探究欲望。对《海底世界》一课,我就是这样利用资源导新的。

  活水要留入渠中,还少不得教师有价值的引导。

  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这正是同学个性化发展的壮阔景象。

  在《海底世界》的重难点教学中,我借助网络的互动优势,实现同学个性化的学习,为其构件了自主探究的平台。

  正所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里,我用李白的千古绝句作比,是想说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妙,当然,合作的学习少了太白先生的孤寂,多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快慰。

  三.“春城无处不飞花,万紫千红总是春”

  我为同学展开多维度评价和发散性的扩展,让小朋友的心中对语文的热爱、对知识的探究始终“总是春”般的感觉。

  我的反思

  整合是大势所驱,作为网络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多考虑些什么?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六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一个“美”字来写的,赞美了大自然的景物美和人物的心灵美。《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分别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美人更美,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这是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荷花》一课时已学过了用生动语言进行描述,想象画面,这一课要继续渗透这一训练重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本单元训练重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读懂课文,从中了解大自然的神秘与美丽,受到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2.基本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3.认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4.语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重点有:

  1、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2、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这一重点的目的是通

  过对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发展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大海的资料。

  教具准备: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标本。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十六个字。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本文的教学我主要选用“自学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参加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再辅之议论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语文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重视朗读,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划、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四、说教学程序

  本文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交流关于大海的资料,完成认识目标和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完成情感目标、基本技能目标。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

  1、听写本课13个生字、新词。

  2、回顾大屏幕出示问题:

  (1)课文围绕第几自然段来写的?

  (2)哪些自然段写景色奇异,哪些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请同学欣赏《海底世界》录相。看完后交流留下的印象。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

  指名朗读2、3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海底景色奇异的?这个问题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是从黑暗中的发光鱼和海底的各种声音两方面来介绍的。我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归纳板书,再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描述的.景象予以想象,然后播放发光鱼录相,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海底景色奇异。了解海底声音时让学生齐读文中的原句,再听听海底各种声音的录音,最后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

  2.自学4、5、6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自然段,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大屏幕上的问题。

  ①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方面来介绍海底物产丰富的?

  ②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多少种?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动物?是怎样描写它们的活动方法的?(从文中划出来,多读读)③介绍了哪些植物,文中是怎样描述它们的?

  ④介绍了哪些矿物?

  这四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植物种类多、活动形式多来了解海底物产丰富。

  (2)自学完后全班交流。

  交流海里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三万种时体会作者语言的准确性。用“已经知道”和“大约”来表明动物远不止这么多种,激发学生热爱大海,探索自然的兴趣。交流到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让学生完成大屏幕上的连线题。感情朗读体会海底动物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学生回答完后屏幕出示每种动物的图片,展示一部分实物标本。(画面和实物展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理解课文的难度。)学生对海底植物描写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屏幕出示画面增强直观感就可以了。在交流矿产时我会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应爱护海洋,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四)结写作方法

  作者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作者先总的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了解海底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的兴趣,最后又用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使文章的结构非常紧密。

  (五)反馈练习

  学生根据自学的内容及师的提示总结全文,完成板书。设计此练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

  写一个片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某处景物进行描写。

  (七)板书

  黑暗中光点闪烁

  景色奇异

  宁静中窃窃私语

  海底世界动物知道三万多种

  物产丰富植物多种多样

  矿物蕴藏丰富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7

  主题:注重语言实践性,提高课堂实效性

  背景:

  《海底世界》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第4自然段介绍了5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它们有的向前进,有的向后退;有的自己活动,有的自己不动;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极快。就在这进与退,动与不动,快与慢的鲜明对比中,突出了他们的活动方法不同,充分说明是“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教学时,采取哪些活动方式,使学生既能了解海底动物的不同活动方式,又能促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活动中还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请看下面一则片断:

  细节:

  师:大海里的动物很多很多,每种动物的活动方式都很有趣,同学们想知道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吗?

  生:(齐声回答)想。

  师:下面请大家欣赏CAI课件,看后说一说影片中有哪些动物是你熟悉的,它是怎样活动的,好吗?

  (学生看到海底神秘、奇异的景色惊叹不已,被各种动物不同的活动方式所吸引。看完后,进行交流。)

  生:我知道那种黑黑的动物叫海参,它是爬行着活动的,而且爬得很慢。

  生:海参不是爬行,是身体伸缩蠕动,像蚯蚓一样。

  师:你们的观察真细致,知道得也真多。

  生:那种身子细长的鱼叫梭子鱼,它游得很快,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呢。

  生:乌贼和章鱼是一边向前方喷水,一边向后面倒退着游动的。

  生:贝类动物最懒惰,自己不肯出力,光依靠别人四处活动。

  师: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海底世界真是有趣极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上是怎样介绍这些动物活动方式的,找出来读一读,你喜欢哪一种就读哪一种,好吗?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个个读得绘声绘色)

  生:我想读写海参活动方式的句子。(生读得慢条斯理。)

  师:听你这么一读,我仿佛看到海参正在懒洋洋地蠕动,爬得可真慢呀!

  生: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很奇特,我也想来读读。

  生:我也想来读这一句。(生读)

  师: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一个赛一个。

  生:我想读一读贝类的活动方式。(生读)

  师:其他同学喜欢不喜欢贝类这个“懒鬼”,想不想读一读?(生齐读)。

  生:我还想读一读写梭子鱼的句子。

  师:你也读得很好。同学们刚才读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代表这几种动物作一个自我介绍。刚才我们看过了录像,介绍的时候可以先把它们的样子说一说,然后把它的活动特点讲清楚。可以边说边加上动作。

  (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兴趣盎然地准备着。)

  师:老师准备了几个动物头饰,你想表演哪一种动物就挑一个戴上。(生开始表演)

  生:小朋友们,你们好。我的名字叫海参,我长得黑黑的,样子很像一条大毛毛虫,身上还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别看我长得不起眼,营养价值可丰富啦!哎,不过我从小就养成了做事慢吞吞的坏习惯,在海里,要数我游得最慢了,因为我是靠肌肉伸缩来爬行的。你们想知道我每小时能游多少米吗?告诉你,我每小时只能游4米。

  生:我叫梭子鱼,我的身体是流线型的,体积又小,所以嘛,我游得可快啦!在大海里,游泳大王一定是我。我攻击别的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你们一定想知道我每小时能游几公里吧?哈哈,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快吧?如果有人问你谁游得最快,可千万别忘了我哦!

  生:我是乌贼,和章鱼是铁哥们儿。我肚子里有一个墨囊,里面装满了墨汁。如果有敌人来攻击我的话,我就会向前方喷墨,施放“烟幕弹”,然后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乘机逃走。

  生:我是贝类,身穿美丽的外衣,大家都称我“免费旅行家”。如果我想去各地走一走,我就会紧紧地巴在轮船底下,做一次免费的长途旅行。你们说我聪明不聪明?

  师:同学们演得真不错。你们从课外读物中还知道哪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我知道大海里有一种蝴蝶鱼。蝴蝶鱼身上点缀着各种色彩斑斓的花纹。尾巴前上方长着一块黑色的斑点,斑点四周镶着黄色或黑色的边,看上去像是鱼眼。而真正的鱼眼则藏在它头部的黑斑里,蝴蝶鱼爱在水里倒退着游动,其他鱼把它的尾巴当成了头,把它的倒游看成是前进。于是,有些凶猛的鱼朝它的“头”扑去,呀,没抓到,眼看着蝴蝶鱼朝反方向飞快地逃走了。哈,上当啦!

  生:在2000米深的海底世界有一种鼎足鱼,它的身子是白色的。它靠三条“腿”支撑身子站在海底,这三条“腿”分别是一对胸鳍和一个尾鳍,看上去就像一只古代的三足鼎,鼎足鱼就靠这三条“腿”在海底爬行或跳跃。

  生:大海里有一种会飞的鱼,它伸展着一对又长又大的胸鳍,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飞翔。它可以在离开水面的空中飞行几十米,甚至二三百米,还能连续几次在水面上时飞时落,人们还称它“水上小飞机”呢!

  师:同学们,我建议黑板报就出一期介绍海底动物世界的专辑,大家说行吗?

  生:(异口同声)行。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师: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赶快写下来。

  结果:

  上述案例正是遵循这样一种教学思想,努力使《海底世界》的教学成为学生语言实践的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看影片说熟悉的动物活动”,由于影片画面绚丽、声音悦耳、形象生动,又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自然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学习情境。接着我以“课文中介绍了动物的哪些活动方式,你喜欢读哪一种就读哪一种”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朗读”活动中,把“要我读”的指令变成了“我要读”的内需。同时,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断地采取激励措施,因而学生的朗读热情高涨,一个想比一个读得更好。然后,我提出了新的要求,把语言实践活动由“读”转换成“说”——分别说说几种海底动物的特点和活动方式。为了使学生能积极投入这项活动,我让学生扮演成自己喜爱的动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介绍,并提出边说边加些动作的要求。这样,这个“说海底动物形状特点和活动方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就具备了游戏的性质,又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而积极投入活动之中。为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我又让学生说说他们从课外读物中得知的一些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这下,课堂气氛更活跃了,学生争着说,抢着讲,“有条理地说海底动物的形状特点和活动方式”的训练在积极而又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落实。最后向课外拓展提出了出一期介绍“海底动物世界的专辑”黑板报的建议,让学生把说的内容自然转化为写的训练。

  评析: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践。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不是一张白纸,三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许多语言材料。教师反复的讲解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而且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的语言实践过程,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时间。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先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取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师应多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动脑、动手、动眼的时间和空间。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有趣”,要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因此,语言实践活动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全部热情,发展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而且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敞开,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有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听、读、说、写等能力。因此,努力使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学生“理解、积累、转化、运用”的语言实践过程,势在必行。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海底世界》是人教版美术教材第四册第六课的课题。本课题主要通过让学生欣赏海底世界图片和学生优秀作品等,使学生对色彩有了初步的视觉感知,进而认识冷色。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色彩对海底世界进行大胆的创新描绘,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逐步培养学生认识各种色彩,学会运用冷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认知水平等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领域:初步感受和认识冷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2)、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大面积的冷色表现美丽的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表现能力。

  (3)、情感领域: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已经明确,那么知识点自然就凸显出来了,那就是认识和运用冷色。因此我拟定: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冷色,运用大面积的冷色表现大自然中的美。

  但是,我们的施教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小朋友,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会相对的弱些。考虑到以上因素,我将教学难点定为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运用冷色描绘美丽的海底世界。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很感兴趣,而《海底世界》正好迎合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在这片丰富多彩、无奇不有的海洋天地里,有着他们想知道又不太了解的各种东西。因此在这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地为他们解惑,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进而激发他们表现海底世界的欲望。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小学生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一些,我们可通过引导想象和教授方法步骤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期待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五、教、学法分析:

  我认为教学本课时不能够作过多的的说教,毕竟小学生很难有耐心也不容易理解你的说教。所以我主要采用的是复习巩固和直观演示教学法。因为教学本课之前我们已学习了《温暖的阳光》这一课,该课题讲授的是暖色调的色彩知识,而本课学习的是冷色调的色彩知识,它们相互关联又各有千秋。因此,通过复习可加深理解并延伸到本课,起到一个承前起后的作用。另外,这是一种动手绘画的课题,由于年龄特点的原因,学生需要简要明了的方法进行学习,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表现,而且通过演示,学生可知道如何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表现生活中的美。因此,直观演示教学法非常适用于本课,它让学生一目了然且容易掌握。另外,学习过程中的最佳状态是眼、脑、手并用,只要做到这三者并用,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我将本课的学法归纳为:看——欣赏图片,感知冷色。想——展开想象、认识冷色。做——运用冷色、大胆表现。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教具、学具准备: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海底世界图片若干,也让学生准备油画棒、白纸、橡皮等。

  六、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本课时,巧妙成功的导入是学习的关键,而生动正确的引导更是必不可少。因此,结合本课的知识要点和对学生的大致了解,我特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首要条件,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吗?不久前我们学习了《温暖的阳光》这一课的色彩知识,那热烈的暖色令我们兴奋不已。同学们学得都很好、大家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大家还记得暖色有哪些颜色吗?(红、橙、黄等)。那么今天我们也是学习色彩知识,但是它跟《温暖的阳光》中的暖色有所不同,它是暖色的“对立”色——冷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运用冷色来表现海底风光,好吗?揭示学习课题——《海底世界》,以此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引导观察,感知冷色。

  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候,抓住时机,出示海底世界的图片进行欣赏、引导:同学们知道吗?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71%的面积是蓝色的海洋。而在这广阔无垠的海洋深处的海底世界里,还生存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它们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富丽堂皇。那么,如果让大家用色彩来表现这个美丽的海底世界,你们会选择哪些颜色呢?进一步激起学习热情。引导观察:海水——蓝色,海洋生物——绿、青等。认识冷色:蓝、绿、青等。然后启示:这些颜色给人宁静、沉寂、寒冷的感觉;像冰雪,像夜晚,像海洋一样,让学生进一步从客观上认识冷色,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3、演示方法,引导创作:

  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冷色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运用大面积的冷色来描绘海底世界,教师演示:用基本形(圆、半圆、椭圆、三角、梯形、扇形等)想象组合海底的生物形态。提出创作要求:运用冷色调进行描绘,大胆发挥想象,套用基本形表现海底世界生物。教师巡视指导。力求画面丰富饱满,体现出学生心中的海底世界。至此,教师再提出: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各种冷色,学会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解读生活中的所见,进而发现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4、作品展示与课堂总结。

  在学生创作完成以后,收集部分比较突出的优秀作品和一些相对较差的作品来展示,先让学生来自评或赏析,鼓励他们说出创作意图,然后教师再作指导总结。主要从他们对冷色的运用,画面的布置安排以及造型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指出它们好在哪里,哪些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另外,肯定和表扬优秀者,同时鼓励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创作,力争有更好的表现,让他们重获信心,或通过创作感受和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大自然。以此来拓展本课的教学目标,使目标得到进一步延伸。

  结束语:今天我感到非常愉快,因为我看到大家学习很认真,也创作出许多令我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不过大家不能因此而骄傲起来。我们应当再接再励,更多的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更多的美来,好吗?

  七、板书设计:

  科学合理的板书设计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学生的认知过程也很轻松。考虑到本课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因此,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海 底 世 界

  一、感受冷色——欣赏图片

  二、认识冷色——蓝、青、绿等

  三、运用冷色——表现海底世界

  四、表现海底生物——套用基本形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9

  《海底世界》说课稿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海底世界》。我主要从北师大版小学三年上册语文,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法五、说学法、六、说教学过程、七、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从海底的明暗度,声音,动物、植物和矿藏几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有关知识,描绘了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作者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整个自然、对生命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文结构清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课文开头先讲海底深处的情况,然后具体讲述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在具体说明时,详略分明,动物、植物说得较详细,矿藏说得简略。

  文中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见识少,再加上海底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很陌生,根本没去过,了解就更少了,要想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就更不容易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运用多媒体出示图片,为学生展现真实的动态的海底世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

  1、知识目标:探究课文第2~6自然段,凭借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认识一些海底生物,了解一些海洋知识,感受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总分总”的结构,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海底生物的特点,了解海洋知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的难点是:学会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四、说教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空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

  为此,针对本教材的特点,我从情景教学入手,先从形式到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从内容到形式,使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最终获得知识、情感和能力三丰收。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能牢牢把握和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和推进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教学收到最优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适宜于进行情境教学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通过情境教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激发出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环节:

  ①以录象导入课文,教师又以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课文,探索奥秘的兴趣。

  ②动画、声音的及时展示,再现了课文的情景,变具体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对大自然的喜爱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2、读写结合法

  这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其中第四自然段又是围绕中心句来写具体的,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对这种写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后面设计了一个一个小练笔,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这样“就文取材”的说写训练,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同时充分发挥了文本的作用,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作文教学途径。

  3、直观形象法

  这篇文章所讲的动物、植物都是活生生的东西,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动、植物的图片,声音,为学生展现真实的海底世界,让他们眼见为实,切实感受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4、朗读品析法

  语文课应注重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1、小组合作探究法

  科普类文章往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比较容易理解。我觉得在这堂课中,“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的新教学理念。

  2、朗读法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自由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培养语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有感情朗读”能够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出海底景色的奇异,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1、图片导入 2、明确任务

  3、小组交流 4、全班展示

  5、总结全文 6、读写结合

  六、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既能概括重点,又让人一目了然。

  七、课后反思:

  设计内容有点多了,总想的面面俱到,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结果没有了做练习的时间。

  (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可以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班幼儿在通过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工程部工作总结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大班开展线描画,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所以,我把线描画作为这学期我班美术特长训练的主要内容。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2012党建工作总结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能力。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欣赏老师的作品

  4、白纸,铅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海底世界》说课稿(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说课稿设计【精选】03-25

《海底世界》的说课稿范文【精选】03-25

部编版三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海底世界》04-02

中班数学活动说课稿 海底世界11-03

小学语文《称赞》说课稿【精选】03-24

《穷人》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03-25

《赶海》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03-24

《称赞》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03-24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03-07

海底世界阅读答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