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的概念》说课稿

时间:2024-08-19 09:08:40 宜欢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中职数学《集合的概念》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职数学《集合的概念》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数学《集合的概念》说课稿

  中职数学《的概念》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集合的概念》是人教版第一章的内容(中职数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集合以及集合有关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初中数学课本中已现了一些数和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等,但学生并不清楚“集合”在数学中的含义,集合是一个基础性的概念,也是也是中职数学的开篇,是我们后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的语言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上点的集合等。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让学生领会到数学语言的简洁和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语言描述客观,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以及有关概念;

  b、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

  a、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的能力;

  b、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b、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点:准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说学情)

  对于中职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有厌学情绪。

  三、说教法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首先从学生较熟悉的实例出发,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认知策略上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主动思、交流、讨论,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集合概念的形成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四、学习指导(说学法)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根据数学的特点这节课主要是教学生动脑思考、多训练、勤钻研的研讨,这样做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参与的意识,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a、创设情境,揭示本课主题,同时对集合的整体性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b、介绍集合论的创始者康托尔

  2、究竟什么是集合?(实例探究)切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以学生熟悉的事物(物体),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进行探究, 为本课教学创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接待探究过程学生积极思考、交流、作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启发,引导学生寻找实例中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观察,总结能力范围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为下面水到渠成的介绍集合概念做好铺垫。

  3、集合的概念,本课的重点。结合探究中的实例,让学生说出集合和元素各是什么?知识的呈现由抽象到具体进一步熟悉元素与集合的概念,让学生分清实际问题中的集合和元素为后面学习两者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教师在这一环节做好学习指导,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集合,如果对象不确定,就不能确定为集合(举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熟悉巩固集合的概念通过例题,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理解集合的.概念。

  5、 集合的符号记法,为本节重点做好铺垫。

  6、 从实例入行手,探索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学生能用文字语言描述,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出元素与集合关系符号表示,在这个环节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逐步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落实本课的重点,学习指导:⑴集合元素的确定。⑵理解两符号的含义。

  7、 思考交流本课的重要环节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通过自由举例,能深化概念。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8、 从所举的例子中抽象出数集的概念,并给出常见数集的记法。

  9、 学生练习:通过练习,识记常见数集的记法,同时进一步巩固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10、知识的实际应用:

  问题不难,落实课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应用集合的眼光观看世界。

  11、课堂小节

  以学生小节为主教师帮助为辅,巩固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要学会梳理所学内容,要学会总结反思,使学生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的鬼纳总结能力。

  六、评价

  教学评价的及时能有效调动课堂气氛,感染学生的情绪,对课堂教学发挥着积极作用,教学过程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应用集合的眼光看研究对象,注重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本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

  七、教学反思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特殊到一般,在具体感知基础上得出集合的描述概念,便于学生理解接受。

  2、 启发探究教学,营造学生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略)

  中职数学《的概念》说课稿 2

  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的表示法,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难点:

  1、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2、集合的表示法教学过程:

  一、 集合的概念实例

  引入:

  ⑴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⑵ 我国从1991~XX的XX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⑶ 金星汽车厂XX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⑷ XX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⑸ 所有的'正方形;

  ⑹ 黄图盛中学XX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全体。

  结论: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也简称集。

  二、 集合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一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

  练习:判断下列各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⑴ 2,3,4 ⑵ (2,3),(3,4) ⑶ 三角形 ⑷ 2,4,6,8,… ⑸ 1,2,(1,2),{1,2} ⑹我国的小河流 ⑺方程x2+4=0的所有实数解 ⑻好心的人 ⑼著名的数学家 ⑽方程x2+2x+1=0的解

  三 、 集合相等

  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四、 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五、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除0的非负整数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练习:(1)已知集合m={a,b,c}中的三个元素可构成某一三角形的三条边,那么此三角形一定不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2)说出集合{1,2}与集合{x=1,y=2}的异同点?

  六、集合的表示方式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2)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的方法.(具体方法)

  例 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

  例 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大于10小于20的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2=2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注意:

  (1)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2)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

  七、小结集合的概念、表示;

  集合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常用数集的记法。

  八、作业

  中职数学《的概念》说课稿 3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共同探讨中职数学中的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集合。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一,它不仅在数学内部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数论、代数、几何等,而且在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引入

  首先,我会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来引入集合的概念。比如,我们可以问学生:“你们班上有哪些同学喜欢打篮球?请站起来。”这时,站起来的学生就构成了一个关于“喜欢打篮球的同学”的集合。通过这样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集合的存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能够识别并判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类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集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难点: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以及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

  四、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实物、图片或多媒体等直观教具,展示集合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集合的直观印象。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直接讲解,阐述集合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

  实例分析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集合元素和集合关系。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集合概念的理解,促进思维的碰撞和融合。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集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知:

  定义集合:明确集合的定义,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个基本性质(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集合的表示方法:介绍列举法和描述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实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集合元素和集合关系,加深对集合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例,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惑。

  总结提升:总结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强调集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集合与后续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布置作业:布置几道与集合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尝试用集合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我也意识到在难点突破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如通过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三个基本性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数学《的概念》说课稿 4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中职数学中《集合的概念》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以下是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集合的概念》是中职数学基础部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后续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关键一环。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基本性质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为后续学习函数、方程、不等式等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工具。

  二、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大多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可能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相对较弱。因此,在教授《集合的概念》时,需要注重概念的直观解释和实例应用,帮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集合的本质特征,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定义,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了解集合的基本性质(如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并能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如并集、交集、补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集合的概念和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抽象性,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集合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集合概念。

  实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定义和性质。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集合),引出集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知:

  介绍集合的定义,强调集合的.三大基本性质。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和描述法,并给出实例进行说明。

  引导学生分析集合之间的关系(如包含关系、相等关系)和运算(如并集、交集、补集),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巩固。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让学生分组完成,并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集合概念和性质,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进行课堂互动。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以巩固学生对集合概念和运算的掌握情况,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直观演示和实例分析的结合,旨在帮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意识到部分学生在理解集合的抽象性和进行集合运算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因材施教和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我也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中职数学《的概念》说课稿】相关文章:

中职函数的概念的说课稿04-23

中职数学《集合的概念》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05-18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函数的概念的说课稿03-31

中职数学说课稿12-24

中职数学说课稿07-15

《函数概念》说课稿01-06

《导数的概念》说课稿12-14

高中数学说课稿《算法的概念》09-01

复数的概念优秀说课稿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