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城市化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市化的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城市化是城市篇中的最后一个专题,也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城市的概念及构成有一定的了解。不过过多的关注书本的知识,与现实联系的比较少,而城市化是现代社会非常突出的社会现象,教材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以及城市问题。所以关于这些内容的学习还是要更多的联系实际,避免学生掌握上出现难度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概括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标志。
2、能够说出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3、能够理解逆郊区化和城市化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表格数据让学生分析概括出城市化的概念和主要指标。
2、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掌握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城市问题的探究来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通过对上海城市问题具体案例的探究,使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化与城市化引起的问题,树立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中对于图表阅读能力、并从中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地理思维,树立地理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具备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2.生活在上海这样一座大城市中,对于身边城市的变化感受较深。用上海作为一个案例来讲解,体现了课程理念强调的关注身边的地理这一理念。
[教学重点]
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的标志
2、城市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1、城市化的标志
2、郊区化、逆城市化
[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流程:
▲情境创设(新课导入)
播放世博视频宣传片
提问: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打出问题: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呢?我们将在这节课中了解到。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着手,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中,引起学生兴趣。)
▲“城市化的含义及主要标志”这部分的教学设计
一、城市化及其标志
1.城市化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上海这座即将举办世博会的城市,我们从不同年份上海城市的基本情况变化来了解。
我们就先来看一下城市中的主体----人口,我是80年代的人,我们就来看看那时候开始的上海人口状况随时间是如何改变的吧?
打出图片:1980-20003年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曲线图。
提问:请大家来总结一下从1980-2003年的上海人口构成变化的特点?
教师启发:从图中我们发现人口总数在不断的增加,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讨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增加
提问:城市的人口在不断增多了,城市居民所居住地、活动着的土地变化如何呢?
打出表格: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表格
教师启发:表格中的三种各利用类型变化如何呢?
学生讨论: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展示图片:展示上海中心城区的用地变化的图片。
教师总结:上海的城市用地也发生着变化。
这样一个由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由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城市化。
(设计意图:根据图表数据的分析,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以及学生的思考讨论,从而得出城市化应该包含人口城市化、地域城市化这两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从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教师讲解:因此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上海的例子,城市化的概念应该包括两方面: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由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2.城市化的标志
教师讲解:所以城市化的标志就是
教师提问:如果要衡量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应该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呢?
教师启发:大家还记不记得前两个专题我们讲过的衡量人口增长的指标是什么?(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又是什么?(人口密度)。
学生讨论:根据城市化的含义,可以得出其2个主要标准即主要标志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以及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指标。
▲“世界城市化过程”这部分的教学设计
二、世界城市化过程
1.世界城市化特征
教师讲解: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实例,这是上海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观察一下上海城市化水平的变化?
学生回答:上海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
教师讲解:我们看过了上海的城市化水平,把眼光放向世界,世界的城市化水平变化如何呢?看书上51页图6.21,图中蓝色色块代表的是城市人口的比重也就是城市化水平,红色折线代表的是世界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个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城市化的过程有些什么特征呢?
学生讨论: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教师讲解:从1800的4个比分点到1900的14个百分点,100年才增加了10%;而在以后的时间里城市化水平增加10%,从1900年以来才花了50年不到的时间,说明城市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同样的城市规模也是这样一个变化情况。
教师提问:我们再来看一下下列这个表格,是1850年、1900年与2005年世界十大城市排序,比较三个年份中十大城市的人口以及这些城所处的地区有什么变化?同时做一下练习册19页第二题。
学生讨论: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图表的阅读,提高学生基本的地理图表阅读能力,并加强学生从图表获取地理数据的能力。)
▲“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这部分的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集中,同时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产生巨大影响。
1、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城市集中了区域的人口、交通、技术、信息、资金和产业活动。
2、城市是区域服务中心:城市中先进的技术、良好的服务、完善的商业体系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可以为居民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由此可见,城市能使其中的居民生活的美好。
教师讲解:但随着城市人口、经济的高度集中,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
打出逆城市化图片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这部分的教学设计
三、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1.郊区化
教师讲解:一部分城市居民开始从城市往郊区甚至更远的乡村或者小城市搬迁,出现了图中的郊区的别墅群。
教师提问: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呢?
学生讨论:城市问题
教师讲解:中心城区人口高度集中,导致环境恶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向郊区迁移。
教师讲解:这我们称为郊区化。即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的过程。
2.逆城市化
教师讲解:而随着居民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差距减小,大大改善了乡村居住的物质条件,提高了生活的方便性;私家车的普及,交通网络的发达。居民不满足于郊区的条件,所以才产生了逆城市化的现象。
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翻到地图册21页,看一下两者的区别。
▲“城市问题”这部分的教学设计
四、城市问题
1.主要城市问题
教师提问: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出现都是因为城市问题,上海这样一座大城市有没有城市问题呢?显然肯定是有的,我们就来找一找上海有哪些城市问题。
(问法2:虽然郊区化与逆城市化能避开或者缓解城市问题,但我们还是需要些切实行动来解决它。首先我要找出城市化中我们面临哪些城市问题,那我们以上海为例,大家找一找上海有哪些城市问题呢?)
学生讨论: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
教师提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讲解:环境问题主要由于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等等。它们都会对人体造成或大或小的危害。
交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度多的家庭拥有了私家车,城市中汽车数量逐渐增多,加之部分路段单位通过量较低,所以拥堵现象时常发生。
居住问题:城市的面积有限,人口不断的增多,地价跟着上涨,造成居民的居住出现了困难。
社会问题:城市人口的集中,使城市人的敏感度增加,容易产生矛盾。城市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弱势群体需要更好的关心。
分组讨论:对应不同的城市问题,我们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可以是媒体中看到或者听到的)
2.解决城市问题的措施
教师讲解:刚才的同学讲得不错,我们有很多方法来解决城市问题。
环境问题:保护和治理环境、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绿化建设
交通问题: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交通设施
居住问题:改善居住条件、推广政府廉租房
社会问题:提高城市居民就业率、完善社会保障
教师讲解:除了上面的这些措施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来避免城市问题的产生。
我来看一下这样一个专栏,"1966"城乡规划体系
第一层次:"1个中心城"
中心城是指外环线以内的区域,面积约660平方公里。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体现繁荣繁华。
第二层次:"9个新城"
新城是郊区各区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心城人口疏解和郊区人口向城镇集中的主要方向。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方向和郊区功能定位,规划建设松江、嘉定、临港(芦潮港)、宝山、闵行、青浦、金山、奉贤南桥和崇明城桥新城等9个现代化中等规模城市。坚持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第三层次:"60个左右新市镇"
新市镇是郊区行政管理、公共配套、社会服务等各项功能的基本载体。依托产业园区发展和各城镇历史基础,从人口产业集聚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和基础设施合理配置等角度,规划建设60个左右相对独立、各具特色、人口规模在5万人左右的新市镇。
第四层次:"600个左右中心村"
中心村是郊区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的基本单元。综合分析郊区各区县功能定位、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和农业产业布局,规划600个左右中心村,按照"分类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上下结合的工作方法,分层面推进规划落地。根据"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规划先行、政策聚焦,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规划分为保留改造、环境整治、置换搬迁和整体新建等4种类型,稳步推进行中心村建设。新郊区新农村先行区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先行、政策聚焦"的精神,为进一步聚焦郊区农村地区,促进农业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市域"1966"城乡规划体系的框架内,上海开展了新郊区新农村先行区试点工作。按照“由点到面、由单一到综合、由农业生产到农业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规划提出了9个地区作为试点先行区:金山(廊下)现代农业园区、青浦金泽镇商榻社区、崇明县陈家镇现代农业园区、嘉定(华亭)现代农业园区、奉贤庄行镇现代农业发展区、浦东新区张江合庆地区、松江区新浜镇、南汇区书院都市现代农业先行区和崇明县西部地区的绿华镇。
总结:只有解决城市问题,城市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城市化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城市化说课稿10-27
城市化的标志06-26
“城市化”教学设计10-19
什么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10-09
城市化知识点总结02-06
城市化知识点总结09-20
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调研报告07-2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07-22
县城郊村城市化发展调查报告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