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的说课稿

时间:2020-10-03 16:17: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古井的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井的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井的说课稿(通用5篇)

  古井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古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继上一单元的训练重点:读文章,想画面,即读文章时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开成画面,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想象力,获得更真切的感受,根据大纲的要求,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继续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会本课生字。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针对以上要求,我认为教材的重点是二、三自然段,这两自然段分别是写乡亲们到古井边挑水的情景,和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却不要报酬,这些内容突出了古井在乡亲们生活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及乡亲们帮一对老人挑水而不计报酬的品质,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也是教学的重点,课文对乡亲们是怎样帮助村里的一对老人挑水有比较概括的说明,具体内容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突出训练重点,“古井像下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等有关句子的意思的理解是理解课文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特点,我准备用“变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来教学。

  采用“变序教学法”突破难点,直奔中心。这篇课文的难点就是把古井的品格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首先抓住“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比较、分析,归纳出“母亲”与“古井”的相同特点--无私奉献。再找到赞扬古井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内容。

  采用“直观演示法”,注意利用媒体教学的使用,让学生动手画出人们挑水的情景的画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轻松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程序

  遵循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规律,这篇课文教学应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字词,找出难理解的词语。第二课时,分析理解课文,第三课时,品读全文,受到教育,并背诵课文,其中第二课时是突破重难点的关键课时,本人着重谈谈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1、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关键句讨论理解。

  ⑴关键句:“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⑵理解这个句子:①“甜美的乳汁”指什么?②“哺育”是什么意思?③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⑶讨论后回答。分页标题#e#

  2、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样的古井,课文是怎样赞扬它的?

  ⑴抓中心句: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

  ⑵理解这个句子:①这个句子分几层意思?②每层意思写什么?③“陶冶”在句子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讨论后回答。

  3、自由读2-5自然段,思考:古井是怎样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

  ⑴简单画出乡亲们是怎样到古井取水的情景,并说说古井对乡们的作用。

  ⑵乡亲们是怎样帮一对老人挑水而不计报酬的?

  ⑶从乡亲们的话体现了什么民风,说明了什么?

  ⑷古井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4、总结

  课文具体写了乡亲们如何取水,又写了乡亲们如何帮助老人挑水而不计报酬的事,古井以清凉甘美的泉水养育了人们,使他们得以生存,以她博大的胸怀,默默奉献的精神影响着人们,使人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古井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好山好水好地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主题《这一方水土》中的活动一。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本活动通过介绍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从我的家乡这一范例出发,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由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发现祖国地形复杂,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美丽,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学习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与学情的分析,我这样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亲近祖国的山山水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重点:了解我国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

  活动难点:知道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使学生学习教材没有枯燥感、恐惧感。我运用地图、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我国地形的特点;找一找,说一说,赞美家乡的美景;通过课前收集、课中展示,感悟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开展自己喜欢的活动,让学生亲近祖国的山水,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学法

  品社学科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生活,反应儿童的需要,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和其他同学合作探讨问题。因此,在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主张学生通过自己去看、说、找、贴、颂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

  获得思想的升华,了解我过地形地貌的基本特点及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五、说教学程序

  依据“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源、以生活为主线”的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观,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为:

  (一)大中国:感受祖国的山河

  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人的情感波动、不同体验归根到底是客观事物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新授课时,我首先给学生观看课件,在大中国这首歌的背景音乐下,引出山、水,并板书,同时展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中国地形的特点,在欣赏各地的自然风光图片的同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地区有什么特点,在教师小结辽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江南水乡河流交织、风景秀丽,导入下一环节:我们家乡在哪里?

  (二)“家乡美”:赞扬家乡美景

  品社课学文明理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领悟的情感过程,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学生边看边思考,找出家乡的位置,然后分小组讨论并介绍自己家乡的山、水,赞美自己的家乡,明白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教师相机完成板书:好山好水好地方。

  (三)“走四方”:感悟不同的美丽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抓住学生学习的契机,更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于是我趁热打铁,来个锦上添花,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找到的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图片、

  文字资料,贴在中国地形图上。让学生从活动中真正感受并总结我国的地形特点复杂多样,整体以山地为主,地势为西高东低。各地自然环境千姿百态,既有着西部壮美的高原奇景,东部美丽富饶的平原大地,又有着南部河流交错的梦里水乡,北部千里冰封的雪域风光,不同地区、不同地形都有各自独特的美,都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如此一来,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有互动交流的机会,也可以在激烈的知识碰撞中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学习的内容。

  (四)“祖国颂”:表达心中的祝福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我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活动中的感受、体验、领悟,让其获得多元发展的机会。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活动:

  (1)读一读:描写我国各地区山山水水的诗歌、文章;

  (2)唱一唱:反映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歌曲;

  (3)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祖国山水的美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最后,分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进行评价鼓励。至此,本堂课圆满结束。

  古井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古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课文先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接着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文章的后半部分写乡亲们对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的帮助以及“古井”带给我的启发。文章感情真挚,文辞朴实,内容深刻,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课文以古井为线索,选择有关材料,表面上讲古井,实际上是赞扬具有古井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的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无私奉献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课后11个二类字,正确读写田字格中11个一类字。

  能力目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的启迪,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①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②理解课文开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和结尾“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的意思。因为这两句较难理解,所以我又把它作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创设情景教学法,以读带讲法,品读感悟法,自读自悟法,体验文章真挚的感情,优美的文字。这篇课文的难点就是如何把古井和人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谈谈古井在他们心中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句子“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谈体会,了解古井是怎样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如何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最后理解“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的含义,并与课文最后一句话联系起来合成一句话,加深对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了主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人就要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

  三、说学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相互促进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完成教学任务,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

  1.品读法 《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这篇课文写的是故乡的一口古井,是一篇回忆故乡的文章,文字优美,故事生动而感人。我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读课文,在读中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畅谈感悟与体验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重视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古井》这篇文章感情色彩浓厚。在阅读中学生肯定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语:有这样一个美丽而又古老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潺潺而流的小溪,勤劳而又朴实的村民在田里辛勤地劳作:耕田、插秧、收割。在村东头的大树下,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凉可口,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跟随作者记忆的脚步走进他的家乡,听那口古井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想想古井古井在自己心中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品读感悟古井与乡亲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1出示句子: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思考:从课文当中哪些部分可以看出古井为人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

  3自读课文指名说。

  4品读第二段,学生畅谈感受和体验。

  5过渡:古井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一无所求,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无私奉献)古井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乡亲们也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

  6学习3、4、5段,了解乡亲们是怎样帮助两位有困难的老人,感受乡亲的善良、无私奉献。

  (四)总结升华,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1过渡: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用它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着人们,使他们懂得应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所以古井被亲切的称为“一位温情的母亲”。

  2出示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

  儿女。

  3学生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把这句话与课文最后一句话合成一句话。

  古井像( ),不仅( ),还( )。

  5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6布置作业:查找借物喻人的文章。老师推荐两篇:《白杨礼赞》《荔枝蜜》,再次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古井的说课稿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0课《古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第二课时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古井》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10课,该单元以“珍贵的亲情、友情”为主题展开。《古井》是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全文课文以古井为线索,运用借物喻人写作方法,细致地描写了故乡的一口古老的水井无私的为乡亲们提供泉水,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文章语言精美 ,感情真挚,文辞朴实,内容深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不仅说明古井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还自然地把古井和人们的品格联系起来。文字里透着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赞扬了家乡人们的淳朴的民风。

  2、教育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古井得到启迪,懂得应怎样做人。

  能力目标: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内容,体会古井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阐述课文中写人是为了表现井,但作者最终的目的,还是用写井来启迪人。因此,我设计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

  (1)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古井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教学准备:

  (1)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和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为主。

  (2)准备体会重点词句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交流,而是为了更好的思考。四年级的语文学习要更加注重阅读和思维的训练,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字词句段文等语言文字训练。

  2、说教法、说学法

  结合四年级学生学情、作者的构思和导学目标,我采用以读代讲,运用“读中悟知,悟中明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读入手细品悟,引发思考,懂得做人就要像古井那样无私奉献。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一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具体的品读、讨论、畅谈感悟与体验和勾画圈点几个学法,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养成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三、说教学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 激趣导入,直奔主题。 (预计用时5分钟)

  1、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大树奉献给我们清凉,小草奉献给我们绿色??自然界的万物无时无刻都在奉献着自己。我们村东头的那口古井又奉献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古井》。

  板书课题:10、古井

  2、引导学生谈古井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教师总结。

  (设计理念:自然地导入到教学环节 ,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理清文章的脉络,突出文章中心,有助于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二)细读思考,感悟无私。(预计用时5分钟)

  1、出示自读提示:

  2、学生默读思考。

  (设计理念:生自读自悟:通过学生自己的读,自己感悟文章的内涵所在,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三)、集体交流,体会无私。(预计用时20分钟)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学习以下版块:

  1、古井是怎样提供泉水哺育乡亲们的?

  (1)研读第一段:(课件展示相关语句)

  学生谈感受:古井对人们是不需报酬的——就像母亲对待她的子女一样。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母亲(那为什么要把它比做母亲呢?谈谈你的母亲)。

  (3)研读第二自然段。(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谈感受,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4)再次体会读第二自然段重点句,升华情感。

  (5)教师用语言过渡,课件出示句子,“古井象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运用个别读——男女生读——齐读的方法让学生饱含深情再体会读。

  板书:哺育乡亲们

  2、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

  (1)学生读课文中乡亲帮老两口挑水的句子,谈自己的理解。

  (2)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简要复述。

  (3)课件出示重点语句,“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让学生反复引读,加深体会。

  板书:陶冶乡亲们

  (设计理念: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古井的作用、体会村民以及老人的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再读重点段,懂得无私。(预计用时5分钟)

  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多好的古井呀,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学生齐读。

  (1)情境说话:乡亲们懂了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板书:无私奉献

  (2)改为感叹号读。把“他们”改为“我们”再读这段话。课件展示对比的两句话。

  (3)课件出示“这是一口怎样的水井?”让学生通过深入理解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感悟内化成自己语言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文章通过“人”写“井”,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进一步体会学习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内化升华,寻找无私。(预计用时5分钟)

  1、在我们生活周围也有许多像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板书:借物喻人

  (设计理念:在生活中寻找语文、运用语文,升华情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六)、作业布置。

  1、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特点,赞扬他的一种精神。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表达方法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去写类似的文章,做到学以致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我采用图解式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10.古井(借物喻人)

  哺育

  古井 ————— 乡亲们

  陶冶

  无私奉献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古井的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1.引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会人们怎样做人。)

  2.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明确: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又是怎样哺育平原上的儿女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个体事例来说明的呢?

  明确:(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

  明确: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

  明确: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

  明确: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

  明确:“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反问句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句子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不但……还……)这个句子的前半句.总结了课文哪方面的内容?后半句又.总结了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哪个内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用“哺育”?“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使用“络绎不绝”的?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最好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赞扬了那些默默地无私地为人们做着贡献的人,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这篇教学设计示例共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和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为主,在扫清文字障碍之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分段能力,为第二课时更深入地阅读课文打好基础。接着在第二课时里教师层层设疑,按照学生划分出来的段落,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适时适当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古井的说课稿(通用5篇)】相关文章:

1.古井短文阅读答案

2.古井花果高一作文2000字

3.朱自清的《春》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4.《雨巷》说课稿(通用5篇)

5.《观沧海》说课稿(通用5篇)

6.《观沧海》说课稿(通用3篇)

7.苏轼水调歌头说课稿(通用6篇)

8.老舍《猫》说课稿(通用5篇)

9.记承天寺夜游的说课稿(通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