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放飞蜻蜓》的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飞蜻蜓》的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飞蜻蜓》的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放飞蜻蜓》。这是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采用的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放飞蜻蜓》是三下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放飞蜻蜓》是一篇精读课文,放在了本单元的第一课,引领着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这是一篇写人的精读文章。课文讲述了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层次清楚、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体会到老一辈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对下一代的谆谆教导。
根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我班孩子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本课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出句子的语气,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品悟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陶行知先生对孩子的谆谆教导,对其产生敬佩之情。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主要采用启发式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法:
1、迁移法。
2、发现法,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这篇课文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激趣导入,引题质疑,整体感知,理清文脉,指导写字,设置悬念。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复习导入,回顾文本;品读语言,感悟品质;朗读悟情,聚焦“放飞”。
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
1、我首先出示一段话来检查学生上节课认字情况:陶行知看见孩子们在池塘边捉蜻蜓,他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头,跟他们讲蜻蜓吃苍蝇、蚊子和孑孓,是我们的好朋友。蜻蜓用尾巴掌握方向,调整飞行方向,眼睛结
构很复杂,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最后,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对孩子说:“把它放了,好不好?”
这段话涵盖了本课要学的所有生字,运用词语重组语境,通过学生大声朗读巩固生字词;同时也回顾了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领悟课文奠定基础。
2、谁能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简单地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课文主要讲了谁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引导他们认识了什么?最后孩子们怎么做的?
品读语言,感悟品质
《新课标》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教学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这一环节我主要以一个大问题进行引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喜欢叶圣陶爷爷吗?为什么呢?”然后我让学生默读课文,品读语言,感知人物的品质。在品读课文时,我交给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方法: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出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汇报。通过课前我对文本的钻研,我觉得孩子之所会喜欢叶圣陶爷爷,主要是因为叶圣陶和蔼可亲、知识丰富。课文中的五次对话最能体现。我从学生的交流汇报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三句话来体会叶圣陶的和蔼可亲。
①“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说:“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在这句话紧扣“慈爱、抚摸”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虽然知道孩子们做错了,但 陶 先生却能够“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头”,体会 陶 先生这样一个大教育家是多么的爱孩子,对孩子的态度是多么的和蔼可亲。然后我让学生想想 陶 先生的神态、动作,读好这一句话。学生汇报完了这一句后,接着我让学生围绕“和蔼可亲”,你还会想到书上哪些句子呢?学生找到句子后,我追问: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陶行知 先生对孩子们的态度是“和蔼可亲”的呢?由此找到二三句,
② 陶 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③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从“拉、坐、商量的口吻”这几个词中去体会,特别是体会“商量”一词时候,我让同学们设想,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要你放飞蜻蜓,可能用哪些语气说?(生气、严肃、命令……)我让学生学着爸爸妈妈平时教育你们的样子用生气、严肃、命令……等语气进行对比读,在读中感悟:一个教育家现在却用商量的口吻与小朋友们说话,这就是——尊重、宽容,这就是对孩子的谆谆教导!然后我指导学生把这三句话加上动作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在感悟文意的同时,紧接着让学生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就会发现这几句都是以问句的形式出现的,为什么要用问句的形式呢?在这里我出示了两个不同的句子让学生体会: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和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同样是劝说,你更喜欢哪种方式?为什么?最后我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同句式的训练、动作演示和运用朗读指导让感受陶行知对孩子的尊重与循循善诱。这样一来,这篇课文的重点也就轻松突破了。接着我回到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喜欢陶行知是因为他知识丰富,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用刚才学到找找画画写写的方法迁移学习,孩子们会说知道蜻蜓的很多知识我指导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通过陶行知的介绍你都知道了什么?然后小组轮读,组织交流,抓住“眼睛一闪一闪、尾巴一撅一撅“关键词体会蜻蜓的可爱、有趣,让学生明白蜻蜓是益虫,是我们的朋友,然后顺势引导,陶行知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就会明白陶行知的介绍会让孩子们喜欢蜻蜓从而去保护蜻蜓。正所谓是“知之深,爱之切!”,这就是陶行知的教育精妙所在,对孩子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此时课文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以读为本,以悟为魂,指导学生在读中悟,训练学生“自读自悟” 、“抓重点句”、“边读边圈点画”、“品词析句”“多种形式朗读”等方法感悟体会 陶行知 先生对孩子的循循善诱,养成一边读一边悟的良好阅读习惯,学会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重点词句是怎么表现文中人物的品质,把阅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悟情。在语文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达到学会学习,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朗读悟情,聚焦“放飞”
有了前面一个环节的情感铺垫,在这里我将和学生和着音乐配合动作朗读最后一段。感受放飞蜻蜓的快乐。从而在情感上达到高潮。
作业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结合本校班级读书会的课题和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第一个作业:
(一)读《陶行知的的故事 》这本书,要求:
认真阅读《陶行知的的故事 》,以书友队为小组,在阅读课上交流从具体事情或关键文字中品出的陶行知的美好品格和育人艺术。
新课标还指出:学生应该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这也是实践能力的一部分。结合本册书第二单元的“制作动物小档案“,我设计了第二个作业:
(二)查找有关蜻蜓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蜻蜓的特点,制作蜻蜓小档案。
《放飞蜻蜓》的说课稿2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渐次深入探究。
2、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集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学中尽量注意陶先生关爱儿童、循循善诱、民主作风等等闪光点,让学生对其自然产生敬佩情绪,在心中树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特点、习性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展示画面,激趣引出课题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一个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对色彩鲜艳夺目、活动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片段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蜻蜓飞舞的画面导入课题,不仅激起学生对美丽蜻蜓的喜欢,而且由此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感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将对后面的教学产生了铺路搭桥的效用。
二、朗读、交流、感悟
自读全文。以引导学生认识陶先生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感悟。这是整个教学的重点,围绕放飞依次展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关爱学生、循循善诱、讲究民主的精神作风,在教学中突出了慈爱小心商量等词语,同时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词语,体现了孩子们天真活泼、乐于受教、富有爱心的美好品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中注意由果溯因,导入情境,就会使学生学得如临其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由于在一开始我就注意让学生进入角色,边读文,边体悟。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因此学生有的放矢,独立思考、体悟得较深,讨论时也是有话可讲,有情可抒。这样的语文课堂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文本、作者、教师、学生均是参与者。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至于了解关于蜻蜓的知识,我以为并不难,学生只要读读课文就能说出来,但仅限于了解还远远不够,学会整合书本资源和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用自己的话来介绍蜻蜓才是重难点。在课上,我跟孩子们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亲切的态度,启发引导的巧妙。学生们喜欢上了这位离他们原先较遥远的先生。可亲可敬的陶先生就这样走进了学生们心间。我也在努力学习着先生,当他们在读课文准备介绍蜻蜓时,我在学生的座位间穿梭着,倾听着,启发着,点拨着。课上,学生们眉飞色舞地介绍着蜻蜓,那些数字,那些小故事在他们的唇间动情地倾吐着,我知道,课文的重难点他们已经大多掌握了。
三、拓展、延伸
在学完整篇课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组图片欣赏,目的是引导学生想象:重回蓝天的小蜻蜓会说什么呢?并自由表达:你们有什么想对小蜻蜓说的吗?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辨正统一。入境始与亲,让学生转换角色,自己深入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而配乐的集体分角色朗读课文,更将本课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学生在朗读中再次体会到了陶先生的慈爱和善和谆谆教导。
四、演一演这个故事
让学生想象说话能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语文的情感。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学生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争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学生会津津有味的听,全神贯注地辩,又兴致勃勃地说,能培养学生专心听、仔细辩、大胆说的习惯和能力。
临下课时,我问孩子们学完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谈了许多,有说关于蜻蜓的,有说关于先生的,有说要保护动物的等等,看来他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我建议他们课后再去找一找关于陶先生的资料,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好地了解先生,从先生教育学生的一个个小故事中得到启发。而我,则从这节课中更好地明白了: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他们关于蜻蜓的知识其实并不比我们做老师的少!走进新课程,我们为师者首先应是一个善于学习者,向书本学习,更新理念;向学生学习,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与诱导!
《放飞蜻蜓》的说课稿3
《放飞蜻蜓》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报告了教育家陶行知老师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课文条理明白语言简便通过人物详细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生长,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了解有关科学知识,受到教育,并领会到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老师对下一代的谆谆辅导。是教育学生要敬服有益动物,引发学生探求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的好课本。
凭据新课标对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现实环境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的:1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他们的寄义。2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课文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明白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造就学生掩护有益动物的意识。此中目的1、2是教学的重点,目的3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课前部署学生网络有关蜻蜓的资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我预设用2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
首先我直接板题,让学生读完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完成1、标好自然段2、画出文中到生字的词语3、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们自己评价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读准确这些字的读音:前鼻音“贞、蚊”后鼻音“舌、蝇、抢”,调整的tiao,露水的lu。
在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后,用质疑讨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知道课文讲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简单介绍陶行知)见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放飞蜻蜓的事。
第三个环节,最后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的习字册
2、读课文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将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安排复习回顾、探究自悟、拓展延伸三个环节以期达到让学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的目标。
第一个环节复习回顾
1、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2、请学生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探究自悟
课文的2-10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我以“在陶行知和小朋友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相机板书陶行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进入文本的学习,我将用充足的时间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圈圈画画,找出相关语句进行交流。我这样预设教学过程
第一步、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相关内容.
第二步、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第三步、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指名交流
第四步、评议,补充完善
第五步、请学生完整地,有条理地叙述蜻蜓的相关知识:相机板书:食物、尾巴、眼睛
第六步、教师总结
第七步、感悟朗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3、学生互相评议(人物的不同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4、学生在评议的基础上练读
5、感情朗读(读出人物不同的的语气)
第八、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写在陶行知的开导下,孩子们放飞蜻蜓。我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这部分,我这样预设教学过程。
1、让学生自读这一段,对文本有更深的了解。
2、自读,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孩子们放飞蜻蜓时的迫切心情)
4、引导学生用欣喜、赞叹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5、自读感悟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在书上找出有关的文句)
6、讨论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
7、老师归纳总结:陶行知是一个慈祥,有学问,恭敬学生,明白教育要领的大教育家
第九步、学生再读全文,加深感悟。
第十步、部署作业:1、誊录词语。
第三个关键拓展延伸
陶行知老师说:蜻蜓饿极时会吃本身的尾巴,这个说法对吗?找找有关资料验证一下。(构造学生联合题目查找资料,睁开交换。)
板书放飞蜻蜓(陶行知)
(人类的朋友)食物尾巴眼睛
【最新《放飞蜻蜓》的说课稿(精选3篇)】相关文章:
1.放飞蜻蜓原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