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1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设计策略: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活思维
1、关于我(教师)
①同学们认识我吗?(认识)
②都知道我什么?(交流)
2、关于“我”(萨沙)
①大家认识这个“我”(萨沙)吗?
②想知道些什么?(讨论)
3、学生分组交流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揭题:今天来学习一篇写萨沙的文章,题目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
[阅读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学生以后的朗读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2、想想问问
初读课题,有哪些疑问?(如:还有比我更弱小的吗?谁以为我是最弱小的?什么是最弱小的?)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3、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伊始,巧妙结合课题,以“我”入手,由表及里。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课堂距离,又自然引入语文教学的主题;既注重课堂说话的训练,又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既是师生之间情感的纽带与通道,又是实现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构建。在揭示教学课题后,学生紧紧围绕课题质疑、讨论,这同样也是语文课堂自主性的很好体现。如此,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变得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勇于表现。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亲身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6、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开展交流的基础。]
7、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8、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萨沙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设计意图: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借助读读、议议的阅读策略,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无声的对话与有声的交流。一方面凸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样的阅读新理念,一方面主张通过阅读使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萨沙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
[设计意图:教学设计中不但要重视文章中萨沙的情感世界、精神风貌,还要着重学习者(学生)通过学习内化的情感、精神。这里主要借助于说话、写作的方法实现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说话是为了积淀文本中流淌的情感因素,而习作则是倾吐学生心中积蓄的情感。]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2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
爱,是人类文明永恒的主题,在家爱父母,在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关爱别人。因为有爱,才会甘于奉献、乐于助人。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爱为主题这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5岁的萨沙一家人夏日外出郊游,在大雨突然来临时互相传递雨衣的感人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雨衣成了传递爱的一个有效载体,使处处洋溢着融融的爱意。《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在师生、生生与文本多向交叉的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指挥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二年级儿童认知水平的了解,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1、认知目标: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目标:有不甘为弱者,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二、我在教学设计中的理念
中语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内含的,在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领悟文本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史学史受到情感的熏陶和力求凸显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体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三、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读”是语文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和课文的特点,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本课教学采用图文结合、以读生情、以情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体验。
四、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1、激情导入,揭题质疑:
成功的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整节课奠定基调。在设计中,首先出示课题,“谁来度课题?”,“你重读了‘我’这个字,读出了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滋味,谁再来读?”有了这样的引导,学生有的突出“不是”读出“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气;有的突出“最”读出“我不是最弱小的”语气……通过不同的语气,读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意在尊重学生初读课文的独特体验。其次,在文:“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生发探究问题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初读释疑,整体感知:
本环节通过自读,感知课文大意;通过检查字、词扫清阅读障碍;通过释疑“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谁是最弱小的?”把握的脉络,了解故事内容。
3、咬文嚼字,品味感悟:
本篇课文通俗易懂,但学生虽然很容易读懂课文内容,却不能让自己感动,不能有所体验。在教学诗,变一种当时,让学生以文中角色的身份体验感动,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⑴图文结合,学习二、八段,感受野蔷薇的“美”与“弱”:
“簇拥”一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在教学诗,让学生从图入手,“你能从图中找到野蔷薇和铃兰花吗?”学生虽然从未见过野蔷薇和铃兰花,但却能根据文中的描写感觉出大片盛开的是铃兰花,而被这大片铃兰花所包围的正是野蔷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了“簇”一词表达的“聚集与包围”的含义。
第八段中,当学生通过“无力、垂头”等词体会到野蔷薇的美丽与弱小后,让学生回过头来再读第二段,问:“再读,你有没有读出和刚才不同的感觉?”学生回顺其自然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萨沙,生发出“这么美的花,多么可怜。”、“多么需要帮助呀!”的情怀,这种设计,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体验中还原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意向、画面,为学生体会文字意象背后的“意旨”打开一扇走向无限的窗口,是阅读具有参差性。
⑵分角色朗读,学习3~7段,体验情感移植:
通过二、八段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萨沙保护野蔷薇是因为他的'美丽与弱小后,引导学生自度3~7段,问:“萨沙这么做,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学生通过读,不难得出“他这么做,是受了家人的影响。”这一结论。此时,出示萨沙的三个问句,直到朗读,感悟萨沙的情感变化。
第一句:“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抓住“不解”一词,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呢”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作风的心理。第二句:“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通过与上句的对比“如果刚才是因为不理解妈妈的做法而提问,现在又问,表达了萨沙的什么想法呢?”引导学生体会萨沙不相信、不甘心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在处理上个问句是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去读,读出不同语气,使萨沙与家人的情感在学生的读中发生共振,然后移植于萨沙心中,使萨沙对野蔷薇的保护成为自然中的和谐。
⑶变换句式,回归主题:
首先,出示萨沙的第三个问句:“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先指名读,问:“这时萨沙还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吗?”学生答“他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然后师生分别扮演妈妈和萨沙,让萨沙用肯定的语气告诉妈妈:“妈妈,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通过句式的变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萨沙在保护弱小者后的自豪与喜悦。最后,江本环节回归本课的课题中,“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当你再读课题时,能不能读出刚才没读过的滋味?”这一次的读课题,已不是原来意义的读,而是渗入了学生情感想象、关爱等心智活动,表达了自豪之情。哪个词最有滋味,学生的理解和上课之初是不同的。使读课题与读书结合在一起,完成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攀升。
4、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萨沙带着骄傲的语气告诉妈妈,他不是最弱小的,因为他保护了比他弱小的野蔷薇,那么,野蔷薇有了萨沙的保护,将来还是最弱小的吗?”课文最后,以这一话题对学生展开思维拓展。相信学生能从野蔷薇的第二个花苞中坚信,它会开得更美,活得更顽强。使学生懂得在野蔷薇的美丽中,包含着别人的关爱,意旨“爱给别人,别人也得到力量,从而凸显勇敢、保护的价值和意义,提升文本的价值取向。
五、说突破难点的途径
文中二、把两段对野蔷薇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第二段描写了野蔷薇的美;第八段写出了雨中野蔷薇的娇嫩与弱小。课文通过前后描写的对比,让学生来理解萨沙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关爱保护的童心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一难点的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先抓住重点词“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感受野蔷薇的美,在抓住野蔷薇“无理的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感受野蔷薇的弱小。再重新回到第二段。
在对比读中问:“你若是萨沙,看到这么美的花渐渐凋零,你会怎么做?”让学生有一种发乎内心的“舍不得”、“可惜”、“不忍心”之情,长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强化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实现生命体验。我这样处理教学的难点,为有助于学生更好、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但决不是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以篇盖全,而是从整体把握入手,由整体到部分,将整体看作局部意义的整合,将部分看作整体把握下的结构,做到整体与部分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你中有我、互为所用,这便是整体与部分的平衡。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3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记叙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熏陶中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小”一词为文眼,抓住文章的明线——“谁是最弱小的”;以“保护”一词为情眼,抓住文章的情感暗线——“保护比自己弱小的”,通过“对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对话状态中,让学生产生领悟,激起语言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向萨沙一家人学习,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真正含义。
文章中语言是外在的,情感是内含的,在教学中,我本着让学生领悟课文精炼的语言、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凸显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体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阅读这样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
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学案教学对于我来说是个新生的事物,从学案的设计到课堂的实际运用,都有种盲人探路的感觉,只能是跟着自己浮浅的感觉走。课堂教学中操作不得力的地方,肯请在坐的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本课的情节简单,文字生动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文章。课文讲述萨沙一家外出郊游,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哥哥自然的把雨衣让给了最小的,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被风雨打掉花瓣的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即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价值观念,又包含着“保护弱者”的人文情感信念,更体现了生命的高度意义。
围绕训练重点,依据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自觉保护弱小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要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1、对于本课的生字,主要以检查学生自学为主。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指导。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以及组成的新词语。要求认识的生字放在课文中,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熟了,那认识生字也就不成问题了。
2、对于解决本课教学重点,我将在教学中注意兼顾各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感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雨前和雨后的野蔷薇花,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并适时创设情境,如果你是萨沙,看到这样的蔷薇花,你会怎么做?这样亲身让学生体验着朗读,奠定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
3、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的畅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把读,议、说,写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流程:
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来进行。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样的人强大,什么样的人弱小?你愿意做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教学这篇文章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弱小”的含义,因为“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最后就落脚在这句话上,因此,我采取设疑导入的方法,让学生读了课题后质疑:“我”是谁?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字。
1、范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有哪些人和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初读课文,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生汇报自读情况。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生各种方式读。
4、生用自己的话归纳课文内容,讲了一件什么事?。
随机板书:
让雨衣:爸爸→妈妈→托利亚→萨沙→蔷薇花
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然后通过自渎,感知课文大意,通过检查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边读课文边思考,找出文中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考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2、通过读句子,对比描写雨前雨后的蔷薇花,体会“弱小”。
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经被滂沱大雨折磨的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3、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三次对话。
妈妈和萨沙的三次对话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反复读萨沙的话,理解体会萨沙从带有疑问到不服气,最后到自豪地反问这一心路历程。并分角色朗读来加深理解人物情感的变化。
四、联系生活,升华感情
学了课文,我想每个孩子对弱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让他们说自己的理解。在最后一环节中,学生讨论通过课文学习有什么感想,并分组交流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情。让学生心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和“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感想进一步升华。
五、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妈妈→萨沙
↘↓↙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蔷薇花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课的内容。本文叙述了夏日里,萨沙一家到郊外去度假。恰逢暴雨,年仅四岁的小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把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虽然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里行间,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渗透了“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文本价值观,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发人深省,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
围绕小学中段教学的训练重点,并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同时以句型转换、比较、标点符号的使用为训练手段,进一步理解句子所饱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的强者”,并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教法:
在这一课的教学上,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由于本文是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篇章,在教学中,我主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近乎文本的真实情景,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体验文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第一,我通过创设情景对话,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在暴雨来临危急之时,自己是甘当弱小者,欣欣然去接受雨衣,还是勇当强者,把雨衣让给别人?从而懂得“不甘当弱小者,要争当生活强者”的人生价值观。第二,我通过创设实际生活画面,把学生由文本引入生活,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保护弱小者”,使学生真正受到思想的启迪。
2、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文中的重点句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入情的诵读中,学生不仅深入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强了语感,丰富了语言积累,在情感体验中受到美的熏陶,把三维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3、基础技能训练法:教学时,我主要抓住萨沙和妈妈的对话,特别是萨沙的三句话。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基础上,以句型的判断、转换、比较和标点符号的运用为训练重点,使学生体会到萨沙的不解、不甘与自豪;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引发心灵的碰撞。
三、说学法:
让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着重进行基础技能训练,交流思想,把读、练、说、写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主要在于:形象生动逼真、声色直观感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情景教学更加逼真,更能煽动学生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思想、人物情感的体悟。同时也为教师节约时间,留下更多的教学空间。当然,多媒体并不是利用得越多越好,而是适时、恰到好处地运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于事无补。】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弱小”引入新课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紧扣文眼“弱小”,首先通过展示街头乞丐的画面,来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为学习课文设下感情基调。接着过渡,引出课题。然后点燃学生的学习望:“我”是谁?“弱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堂创设的感情基调与文本基调一致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其次,以质疑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1、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自读雨前部分,了解事情的开端。
雨前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由于雨前部分比较浅显,在教学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来完成。
【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由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到了解事情开端的自我体验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同时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三)品析雨中部分,体悟感情,渗透思想教育。
1、多媒体播放电闪雷鸣,大雨如注的`场面。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此时此刻,如果只有一件雨衣,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由于当代孩子受庇护太多,依赖性强,自我为中心较重,不懂得感恩,更别说是关爱他人。所以我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再现自己的思想,为与下文萨沙的对比埋下伏笔,引发思想碰撞,震撼心灵。】
2、过渡,多媒体展示萨沙与妈妈的对话。(去掉标点的,并要求学生合上课本)
①自由朗读,试着给它加上标点。
【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对句意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判断的。凭着学生的自读自悟,放手让学生完成,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落实“双基”的训练。】
②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加深感受。
主要是从语感上帮助学生对句型的判断,促进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③着重抓住萨沙的三句话,判断其句型,训练句型的转换,并通过句型的对比,体会句子饱含的思想感情。
④练习巩固。
⑤反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从句型的分辨、句型转换对比,标点符号的运用,从而真正落实“双基”训练。凭借读中感悟,引导学生交流与判别,从中体会句子饱含的思想感情,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3、联系生活,拓展思维,升华感情
①讨论:在雨衣传递的过程中,跳过了托利亚。你猜猜,托利亚是怎么想的?
借助文本插图,引导学生从人物表情上揣摩人物的心理。进而从侧面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②交流:萨沙的身上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③拓展:多媒体展示真乞丐和伪乞丐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要对他们说吗?
【马丁曾说:“没有引发任何行动的思想都不是思想而是梦想。”所以说思想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认识与触动层面上的话,那只是瞬间的、没有效应的;只有引导学生由思想触动到指导行动这个层面上的教育才真正是思想教育。】
(四)复述巩固,结束课堂
【复述是对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一种形式,同时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一定的概括能力是为他们升上高段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说板书:
板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浓缩,应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我的板书力求达到这样的效果:语言简洁,条理清晰,把握重点,表明中心,便于学生理解。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让雨衣:爸爸
妈妈→萨沙→野蔷薇
争当强者,保护弱小者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6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4、加强词语积累运用的习惯。
二、学习重点。
1、生字认读,课文的朗读。
2、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三、学习难点。
从平实的对话中,感悟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一道理。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积累词语的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一、激趣揭题。
可萨沙才五岁,他却自豪的说出“我不是最弱小的”。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指导“弱”的书写:两个“弓”字的头短身长,注意点、提的穿插。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 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 再读课文,读通课文,争取不添字不漏字。
3 在课文中还藏着好多生字伙伴,你能找出来介绍给大家吗?
(孩子们教读生字,随着孩子的教读出示生字词卡片)
你还能向大家更仔细地介绍这位生字朋友吗?
(鼓励孩子为生字组词,解释字义、词义,提醒读音,记忆字形等等)
4 在识字中穿插写字指导
(1)如孩子提出“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在正音时指导后鼻音“铃”的书写:左窄右宽,撇穿插在金字旁第二横下,令不要少写一点。
(2)如孩子提出“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在识记后可指导书写“芬、芳”二字的书写: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可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突出这两个字的主笔,以“支撑”整个字方正平稳。
(3)如果孩子八“末”“末”二字进行比较,也可由学生在此进行“末”字的书写指导
(以上的书写指导,不益每个字都进行,本课时只着重指导好几个,练习好几个)
5 请几位勇敢的同学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注意听他们读得怎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和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打星评价。
2 听读后思考回答:为什么萨沙自豪地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
3 提出自己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朗读体悟,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够给小伙伴们说一说?
二、体会课文,引导积累。
1 这个故事中有哪些角色?(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花)
这个故事中有一件联系所有角色的东西,是什么?(雨衣)
2 雨衣是什么天气才用呢?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天气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打雷、下雨得词句,或者描写其它天气的词句。
3 下雨了,雨衣对每个人都需要,而这件雨衣却在怎样传递呢?找到三自然段中写传雨衣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妈妈――托利亚――萨莎
4 老师范读三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体会,你觉得妈妈、托利亚在传递雨衣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5 当雨衣传给萨莎后,他和妈妈有一段对话(4-7自然段),你和同桌分角色,相互交换读一读。
指名几组读,评议谁读得好,为什么?相机指导问句的读法。
(第一个问句要引导学生读好两个语气词“呀”和“呢”,重音突出“为什么”。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理解妈妈和哥哥的做法而发问的心理。第二个问句语调先降后升。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萨沙不相信自己是最弱小的心理。)
6 听了妈妈的话,萨莎怎么做的,读8、9自然段。它把雨衣传给了谁,为什么?
板书:蔷薇
你觉得萨莎在传递雨衣给蔷薇的同时,还传递着什么?
7 小结:大雨中的野蔷薇娇嫩弱小,小萨沙用雨衣保护野蔷薇固然有妈妈的启发和鼓励,但更多的是出自他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和保护的童心。正是这美丽而弱小的野蔷薇,真切地表现小萨沙那颗纯真的童心。
三、积累运用,指导书写。
1 本文中除了刚才我们提过的好词佳句外还有不少,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评一评谁读得好。(相机指导一、二自然段的朗读)
词语积累。
森林 景色 露珠 清新 盛开
应该 保护 娇嫩 弱小 勇敢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2 咱们也像课后的学习伙伴那样,制作一些词语卡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吧。
在做卡片时指导上课时没有完成的生字书写指导。
3 试写问句和感叹句。
四、实践活动
讲讲勇敢者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7我不是最弱小的
雨衣
妈妈――托利亚――――萨莎――蔷薇
关爱
[我不是最弱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7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虽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可老师今天却提前给你们带来了夏天的问候,想听吗?好,那就让我们到夏天的一个森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音乐)
师:伴着音乐,我们美美地读读这样几句话,(随机出示句子)看看夏天的森林带给我们怎样的享受。
师: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语言,你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师:是呀,就在这美好的森林里,就在这甜蜜的一家人当中,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它的题目叫《我不是最弱小的》,仔细看老师写课题。
师板书课题,随机学习“弱”,师提醒字的写法。
二、释题问难,感知文本。
1、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师小结每个人的看法、理解不一样)
2、那究竟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咱们还得好好读读课文。
3、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读准词语:闷热掀起倾盆大雨娇嫩纤弱
5、那通过初读课文,知道“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吗?
过渡:那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还是先看看事情的起因吧!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师:嗯,一场大雨破坏了先前森林里那美好的画面。你从哪儿知道这场雨很大呢?
②指导朗读。
师:这时在来得这样快,下得这样急的大雨面前,什么显得尤其重要。
板书:雨衣
③可一家四口仅有一件雨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到这一段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板书:爸爸--妈妈--萨沙
2、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当你们
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爸爸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而不直接给萨沙;妈妈为什么把雨衣给萨沙,而不给托利亚……)
3、萨沙跟你们一样也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你们和萨沙的疑惑归结到一点就是这件雨衣究竟应该给谁?那就赶快读读3--6自然段,来弄明白吧。
4、出示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齐读。
5、再看他们让雨衣的行为,那你对刚才的疑问怎么看?(小组交流。)
6、师小结:看来爸爸认为妈妈比自己弱小,妈妈和托利亚认为萨沙比自己弱小,萨沙成了大家眼中最弱小的人。
7、到底什么样的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人,再读对话部分(分角色读)
8、萨沙在妈妈的眼里谁也保护不了,是最弱小的人,那他为什么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谁能找到课文有关段落读一读。
9、指名读第七自然段。指名回答。
板书:蔷薇花
师:你怎么看出来蔷薇花比萨沙更弱小?(指名回答)现在妈妈眼中最弱小的萨沙也能保护蔷薇花了,难怪他会对妈妈说-(指导朗读萨沙的话)
10、见到这雨中感人的一幕,你们最想为他们当中哪个人的行为而鼓掌,你们的掌声最想送给谁?(生交流)他们让雨衣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传递。老师的掌声想送给他们这一家可爱的人。同时,这掌声也应该送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因为你们也明白了--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你又是如何保护弱小者的?
2、那你是否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保护呢?
3、师总结:所以,没有绝对最弱小的人,当你竭尽所能去帮助比你更弱小的人,你就已经骄傲地证明了--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8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出示词语:弱小
2. 师:谁认识这个词,请他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你们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力气小,势力小)“弱”是个生字,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记住它,举手跟大家介绍一下。
3. 师:记住了这个字,我们来给他找一个反义词。小对……弱对……那么,它的反义词是……
4. 师: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课文中的小主人公萨沙只有五岁,妈妈却夸他是个勇敢的孩子。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认为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小朋友拿出金手指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句话。)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
2、自读课文(读两遍),思考课文中提到了那些人,那些花?课文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3、理清文章脉络,识记生字。
(萨沙,托利亚,父母)(拉萨)(托,ppt动作演示)
(铃兰花,蔷薇花。)(蔷薇花簇拥着铃兰花,簇拥,ppt图片辨析)(铃后鼻音)
(花朵芬芳扑鼻)(“芬”“芳”形声字,识记,指导书写)(造句,田野里开满了芬芳扑鼻油菜花。)
(夏天的一个周末)(末指导书写)
夏天的一个周末,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玩,看到了美丽的铃兰花和芬芳扑鼻的蔷薇花,一家人坐在蔷薇花旁边聊起天来。突然,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倾后鼻音)。只有一件雨衣,大家最终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为什么呢?
(应该)(应该是什么意思?(生答)齐读,用什么词可以代替它?)
4、出示词语,指导朗读。
拉萨簇拥聊天随风舞动芬芳扑鼻倾盆大雨
蔷薇娇嫩铃兰掀起递给
三、朗读感悟
只有一件雨衣,大家最终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为什么呢?
1、分角色朗读对话。
萨沙的'不解
妈妈的回答
妈妈笑着说
总结,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2、朗读课文
大家认为萨沙是最弱小的,把雨衣给了他。萨沙认为自己是不是最弱小的啊?所以,萨沙怎么做了?(萨沙在大雨中掀起了自己的雨衣轻轻的遮在了蔷薇花上,保护了蔷薇花面授大雨的拍打。)妈妈夸奖萨沙是因为(萨沙做了什么事)?(萨沙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蔷薇花)
3、完成“我会填”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9
一、教学目标: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知识面正在不断拓宽,处在不断上升发展的学龄段,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己查阅资料,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基于以上这些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看交通事故的录像以及自己查阅的资料,感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感受生命的幸福所在,珍爱生命。尊敬交警,服从交警的指挥。
2、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交通秩序的现状,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掌握一些交通法规。通过自己搜集整理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的交通常识法规,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交通秩序现状,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了解一些交通法规。能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难点:感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尊敬交警,服从交警的指挥。体验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
二、教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突破重点难点,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以我当小交警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不再是监督、控制学生活动的人,而是学生可信赖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参与法:《品德与社会》课程与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倡导动态性、建构性、过程性的知识观。因此这节课我以全身心活动为载体,以我当小交警为主线,设计闯关游戏的环节,学习有关的交通常识和法规,并在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培养自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2、情境感悟法:学生的品德形成来源于生活,所以播放现实中的交通事故引起学生的争论与思考,让学生体会到这些事情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交通秩序要靠大家的共同维护从而感悟到生命的价值所在,珍爱生命。
3、多媒体展示法:
通过直观的.视频图片资料使整个课堂更直观,使学生与生活紧密相连,让他成为一个能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了解安全的重要性,感悟生命的价值所在的有效途径。
4、评价激励法:在授课的过程中,分四个小组进行比赛,回答对的奖励绿点,回答错的给出红点。看最后谁的绿点多,评选出最佳小交警。以此评价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法:
再来谈谈学法:
1、自主探究法:以我当小交警为主线,进行闯关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学生在课前查阅搜集整理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筛选补充,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实践体验法:为了使学生能更直接的学习有关交通方面的知识,并且落实运用到生活中,我还特意邀请了我校的校外辅导员--香港中路中队的李警官亲自到现场进行指导,并请他教给同学们指挥交通的手势。使学生与交警叔叔亲密接触,切实体验到交警叔叔的辛劳。从而能尊敬交警,服从交警的指挥。
3、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我们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更好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大家畅所欲言,互通有无,使优等生帮助暂差生进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教学程序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40分钟的课堂中,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大家介绍今天来到我们课堂上的交警叔叔,并播放他在马路上指挥交通的照片,问大家看到交警叔叔的感受,问学生你们感觉他穿上这身衣服在指挥交通,神奇吗?你们想跟他一样吗?如果想跟交警叔叔一样,就要完成下面的闯关活动,当上小交警。
(设计意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是学生崇拜交警,激发学生想当小交警的愿望。)
活动二:多维互动,探求新知15分
以我当小交警为主线,设计闯关游戏的环节
识识看:让学生识别有关的交通标志。学习基本的交通常识
判判看:让学生判断交通法规的说法是否正确。学习有关的交通法规
辨辨看:让学生辨认图片中的.人们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让学生通过掌握的知识法规进行辨别。
(设计意图:通过识识看、判判看、辨辨看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知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通过所学的知识进行辨别,运用到生活中,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上闯关过程中让学生随时补充自己查阅的资料,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从多方面去查找资料,搜集整理资料,并运用到课堂中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活动三:体验生活,珍爱生命10分
1、让学生说说青岛近期发生的交通事故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观察、访问,查阅等方法去了解本地的交通秩序现状,进行讨论交流,培养他们观察社会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2、教师用视频课件播放交通事故的录像,录像中出现了很多因为违章而出现的交通事故,还有人们为在交通事故中去世的人们痛苦流涕。播放完以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看了录像以后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既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又让学生感受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到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交通秩序要靠我们大家共同维护。惨痛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悲伤,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我们要珍爱生命。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问题所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更好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大家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活动四:主动参与,指导行为:5分
把交警请到我们的讲台前,让交警叔叔教给大家指挥交通的手势并对交警叔叔进行采访。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通过与交警叔叔的近距离交流与接触,学生不仅能学到简易的交通指挥手势,而且能切实体验到交警叔叔的辛劳。从而能尊敬交警,服从交警的指挥,并且逐步提高当上小交警的责任和意识)5分
活动五:遵守规则,发出倡议5分
让学生谈谈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秩序以及如何告诉别人遵受交通秩序,将好的合理化的建议写下来,发出倡议,贴到黑板上。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让学生不仅能当一名合格的有责任意识的小交警,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平安出行,珍爱生命)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10
一、说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小露珠》一课巧妙地运用了童话所具有的特征——奇特的幻想,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扬了小露珠的美丽、可爱以及大自然的和谐、融洽。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交代小露珠形成的时间,再写小露珠形成的地点,最后写小露珠在形成时是怎样变化的。小露珠就这样巧然无声、毫不张扬地来到了世上。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小露珠受到小动物们的喜欢。小动物们见到小露珠纷纷和她打招呼,并且赞美她“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归结起来,这些赞美的是小露珠美丽的容颜和纯洁的品质,这也正是小动物们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第六自然段写小露珠装点了花草树木。小露珠不仅本身很美,而且还会用自己的美来装点别人,让植物们显得更精神更美丽。第七自然段写小露珠消失的过程,植物与她依依惜别。
课文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不仅使课文显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于艺术魅力,而且使儿童的思想得以启迪,性情得以陶冶,知识得以增长,想象力得以发展,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小露珠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品格。
3、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小动物们对小露珠的赞美和植物在小露珠的装点下发生的变化,来感受小露珠的美丽、可爱,是本课的重点;而如何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则是本课的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我在教学这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时,精心制作了四组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从感悟品味→咬文嚼字→内化积累→想象说话,使整堂课高潮迭起,妙趣横生。
(一)形象演示,感悟品味
课文的2—5小节描写了三个小动物来到小露珠面前赞美小露珠的情景,这三段话有两个显著特点:比喻形象;动词确切。为了让学生感悟第2个特点,我设计了让学生亲自表演:青蛙蹦到大荷叶上;蟋蟀爬到草秆上;蝴蝶落在花朵上。引导学生读一读,好好体会动词的'交换,把三个小动物的动作写得多么准确啊!
“蹦、爬、落”这三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三种小动物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在以上教学中,这些知识不是靠老师空洞的讲解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动画让学生心领神会,使字词训练落到实处,同时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获得美的享受。
(二)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
课文的第六自然写小露珠美化、滋润了植物。教学时,抓住“精神”“生机”和“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珠宝”等词句进行对比练习,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三)图文互补,内化积累
课文第6小节描绘了一幅小露珠反射着霞光,使得所有的植物都变得格外精神、格外生机勃勃的美景。我在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充分感知这一小节的内容后,出示与这一小节的文字描写相对应的迷人画面,露珠还在植物的.叶片上闪闪发光呢!这时老师让学生从书上找出描写画面上美丽景物的句子,并体会怎样把自己从图和文中获得的美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传达出来。在学生美美地读出相应的句子后,我带着学生指图复述,再建议他们当堂试背,学生热情高涨,很快就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这段文字了。
在以上教学中,虽然学生看图读出的句子是直接从书上找到的,但这是经过理解内化了之后的产物。当课文中抽象的文字有了具体可感的画面作为依托后,学生便积极主动地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进一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四)创设情境,想象说话
课文第7自然段,讲的是小露珠和植物分手时依依惜别的场面,教学这一段时,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大家与小露珠分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抓住这一环节,让学生想像:在分别时刻,大家还有什么话想对小露珠说,学生通过品读、想象、补白,生成了属于自己的形象和情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植物们对小露珠的恋恋不舍。
【《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05-30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反思10-26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08-26
我不是最弱小的精品教案08-25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02-28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案范文08-13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案06-22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06-30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优秀05-23
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