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

时间:2020-11-02 17:01: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分数,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与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5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在本册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认识的数都是整数,而认识分数是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拓展。并且分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认识分数,是认识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食物、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片等图形的图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小朋友到郊外游玩引入分食物。

  (1)有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2)有2瓶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瓶?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

  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多少?学生会说每个小朋友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认识分数(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1/2 (1)课件演示,初步认识: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 1/2 )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分蛋糕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学生思考:不同的图形,只要是把它平均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判断涂色部分是不是1/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出示一个1/3的图形,让学生交流指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1/3,追问4份、5份·······又应该怎样用分数来表示?课件出示已经分好的图形,让学生试着用分数来表示。总结:把一个图形或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课件出示课本的例2,通过让学生折一折进一步感知分数的比大小。先折出圆片的1/2,1/4,直观比较大小,再猜猜看与1/8比较谁大谁小,并且通过折纸验证自己猜想的对不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把一张纸条平均分成三份,用红色线表示的那一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分成六份呢?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找出下图中生活中的分数。提供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感知并找出其中藏着的分数。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老师做简单总结,激发学生学习分数更浓厚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让学生找出多美滋广告里藏着的分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五、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利用小朋友们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同时播放背景音乐。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和沙僧找水喝,没想到,他俩找到了一个大西瓜,他们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了,就商量着和沙僧先吃掉这个西瓜,可是俩个人该如何分西瓜才公平呢?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 引入“一半”,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从整体知识到分数知识”的数学化过程。

  (1) 学具操作,理解“一半”

  先让学生说一说该如何分西瓜,怎样知道是“一半”, 然后通过折圆形纸片的一半,强调平均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明白只要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张纸的一半。为下一步理解分数的的意义打下基础。

  (2)发挥想象,创造符号,表达“一半”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通过画图、写字或者写数字等方式创造出表示一半的符号。

  学生自由活动,小组交流,展示,让学生说出理由。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着重针对画图的学生作品讲解。

  在小结中总结三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注意到了平均分;第二,都平均分成了两份;第三,都取了其中的一份。

  1),引出在数学上,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数学上把像1/2这样的数叫做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齐读分数。

  (3)进一步理解1的意义: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故事衔接,深入认识分数

  (1)就在猪八戒和沙僧准备分西瓜的时候,孙悟空从天而降,批评了他们,八戒只好求饶,说西瓜四个人一块吃,你能帮他们再分一分吗?通过故事的发展,自然引出对1/4的认识。

  (2)动手操作,创造1/4。

  通过折长方形纸片的1/4,加深对此分数的理解。

  (3)利用图形,探索其他分数

  ①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②继续创造几分之几

  我们知道猪八戒是最馋嘴的,我们帮他们把西瓜分成了四份,可是猪八戒一不留心吃掉了两份,它吃掉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考,展示交流 重点理解:里面有几个?

  五、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 基础练习:让学生辨别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用1/2表示2414吗?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 提高练习:让学生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学以致用。

  3、 拓展练习:一条长1米的绳子,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 )米,也就是( )。

  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3

  一、说教学背景

  1、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先从学生们熟悉的野餐均分食物的情境出发,联系平均分蛋糕的结果,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用不同的方法折纸,并涂出它的1/2,进一步体会意义,接着又在操作活动中教学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这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扩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使理解并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也可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反思并获取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操作、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认识分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

  3、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说教学策略

  1、突出数学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分数的概念是一个原发性概念,学生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上位或下位概念,因此必须遵循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按照实例观察、分析共性、抽象属性、符号表示、具体运用的流程充分展开教学过程,尤其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实践,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比较丰富的表象。

  2、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探”字,贯穿一个“疑”字,突出一个“动”字。

  (1)自主学习,着眼一个“探”字。

  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让他们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亲身感受探寻数学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例如:表示半个蛋糕时,让学生尝试着想办法表示它。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2)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当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能折出这张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3)实践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等实践活动,在思维活跃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外在“动”的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感悟更为深刻和完善。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出示情境图,说说准备了哪些食品?怎样分能让两人都满意?(突出平均分)

  2、学生共同平均分野餐的食品,汇报分法和结果。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2。

  (1)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小圆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初步形成1/2的表象。

  (2)老师小结揭题,规范表述分数意义的语言,并指导写法、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含义。

  (3)通过反例(没有平均分的情况)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4)折纸游戏:表示其他学具图形的1/2,体验不同折法,设问:大家看黑板上这几幅作品,他们的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来表示,那是为什么呢?并观察发现:平均分的图形大小相同,他们的1/2也相同;平均分的图形大小不同,他们的1/2也不同。教师重点指出“要讲清是谁的1/2”。

  2、认识几分之一。

  过渡: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相机板书:1/3、1/4、1/5……)让学生利用各种学具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贴上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并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

  3、在辨析中深化认识。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4、辩论验证,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谈话引出辩论问题:妈妈买了两个同样的大饼,弟弟吃了一个饼的1/2,哥哥吃了一个饼的1/4,他们谁吃得多?引发不同意见,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来加以直观验证,也允许学生进行单纯数学思考,即从平均分的份数上理解其中一份的大小。

  (2)妈妈吃了饼的1/8和兄弟俩比一比,是多还是少呢?

  (3)整理本堂课上用圆片表示的分数,进行排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秘密。(同样大小的圆片,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再出示一整个全部涂满颜色的圆,体会几分之一与“1”的关系。

  (三)巩固新知:

  1、听写分数的练习。(教师说分数的方式是多样的,如A、八分之一;B、一个分数,分母是10,分子是1;C、把一块糖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这块糖的几分之几。)

  2、从身边的事物中找一找分数,并具体说明一下,老师可以先举个实例作启发。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总结拓展。

  1、全课总结。

  2、发散练习:表示出每个小图形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2.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0册说课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 认识时间说课稿

4.人教版语文六上《林海》说课稿

5.人教版语文五上:《鲸》说课稿

6.人教版九上《白杨礼赞》说课稿

7.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5篇

8.人教版三年级上《秋天的雨》说课稿

9.人教版五上《枫桥夜泊》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