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二)》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二)》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二)》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印度(二)》,下面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说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印度(二)是星球地图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九课,整个第九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不同类型的国家,印度是我国的邻国,与中国有同样的国情,人口多,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快速,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本节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印度的气候,进一步分析印度的工农业分布、发展等情况,对学生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接着说一下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理念,制定如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风向和气候特点
2.会分析印度水旱灾害贫发的成因
3.说明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4.了解印度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图和资料,以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为题,组织一场辩论赛,进一步探讨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2.展示地图,学生在图中讨论说出农作物的分布与当地降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3.运用地图,组织学生自学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然后分组讨论探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
4.组织学生自学,用实例说明印度高兴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的辩论,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2.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关系以及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我这样确定教学重难点是由于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侧重分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此阶段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务缺乏全面性,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故把它们既作为教学重点又作为教学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
以上是本人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来分析一下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大家知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制定教学方法之前,还必须进行学情分析,该阶段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印度自然地理知识,为本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以及学情分析,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采用以下方法:
1.分组讨论、辩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组织辩论赛,激发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
2.组织学生自学,适时进行辅导。
充分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对于教学程序的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分为导入新课、学习过程、课堂小结三步。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复习上节课内容,观看反映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压力巨大的图片,然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印度是如何解决本国的温饱问题的呢?②其工业发展又是如何的呢?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进入新课学习。
一.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尽量想办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教学设计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通过学生读图自学课文完成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风向和气候特点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板图,在板图中师生再次共同探究。
第二步。组织学生以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为题,展开辩论,探究印度的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通过辩论突破教学难点(相信印度的绿色革命内容学生辩论中也应有所涉及)
第三步。对印度农业与季风气候、地形关系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组织学生看自学课文,教师提问以下两个问题:
①印度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②印度农作物分布与当地降水、地形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能收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其中第二个问题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归纳出本组答案,然后师生共同点评,以突破教学难点。
二.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组织学生自学,看图和阅读课文,完成课本中的第1、2题,其中第三题涉及到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另一教学重点,教师可采用先让学生看图9.31农作物分布图和图9.32矿场资源与工业的分布图,然后组织学生探讨,采用师生互动探讨的办法,由学生解决这一重点问题。
三.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掌握,然后学生举例说明其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我是这样小结的。
小结:
让学生分组小结,然后每组以书面形式呈现总结内容,与其他小组共享。
以上就是本人在匆忙之中准备的说课设计,我想可能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教师批评指正!谢谢!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二)》说课稿2
说教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人地关系。
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为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教学过程
首先是前提测评: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
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也是季风气候,我国也同样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师生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转承:印度的农业
1.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在20世纪上半叶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由不能自足到自给有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粮食生产有这么大变化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板书)
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通过启发式提问,安排了如下一系列小组讨论活动。
1.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它对我们的家乡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
2.通过对比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通过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3.接着通过讨论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在此,我把全班分成五组,请每一组同学讨论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果。
4.看资料剪辑“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
课堂总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请大家预习“发展中的工业”。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二)》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说课稿《印度》10-05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10-25
印度说课稿09-03
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07-10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说课稿07-15
七年级地理下册《中东》说课稿06-26
地理课件《印度》01-12
印度的地理位置07-10
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说课稿10-30
高中下册地理说课稿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