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说课稿

时间:2023-04-01 13:34: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压强》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压强》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压强》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

  《压强》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因此,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在前一章书中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半年多的物理学习过程,已经历了简单探究实验的过程,对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自然规律有一定的认识。对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操作验证,分析结论,总结评价都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通过实验现象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

  由于学生前置知识的干扰,学生以为压力一定就是重力产生的,会对压力的正确理解造成困扰。而且学生的形象思维不够,对受力面积的理解不到位。为了不分散本课重点内容的教学,我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二课时讲解。

  三、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自然规律。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

  (1)学会观察生活中有关现象,通过对比,提出问题。

  (2)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3)学会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中得出结论。

  (4)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1、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实验:学生捏鸡蛋

  (1)用两指捏;

  (2)把鸡蛋放入掌手用力捏。

  问:第2次为什么费了很大劲都很难捏破鸡蛋?

  (本问题,在新课结束前让学生讨论,以达到学以致用,前后呼应。)

  2、压力的教学

  利用教材观察与思考栏目内容,通过学生阅读,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再借助由学生固有知识引出压力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扩展,加深理解。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受压力作用呢?通过学生举例后,通过多媒体把有代表性的例子展示,并总结出共性。

  一、压力作用在两物体接触面;

  二、压力的方向与受力面垂直。

  3、压强的教学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①建立问题:提出猜想,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的质疑并提出猜想,而学生猜想应建立在已有经验上,是有所依据的。为了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我设计了二个小实验。

  实验一:书压气球,再多加几本书。

  实验二:用粉笔头、针尖分别扎气球。

  问:压力作用的效果一样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通过二个实验,让学生有所依据地提出合理猜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②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明确在多个因素影响物理量变化时,应采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提示学生如何控制物理量设计实验(把学生们的设计思路用多媒体展示)。

  因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所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给每小组准备如下的器材:海棉、压力小桌、肥皂、针子、图钉、钩码。

  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学生实验填写的表格。

  1、目的: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的关系。

  2、实验方案:应控制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看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3、选择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写实验表格

  结论:

  根据板书小结,并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实验应注重探究过程,而不能注重结果,并明确探究的五个步骤。同时对课堂中学生想法与实验设计加以肯定和表扬。

  《压强》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谈谈我队这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材进行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是学习大气压强,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是贯穿全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的重点。

  2、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

  (4)了解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试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是学生获得对压强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下基础。

  (3)经历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难点:利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教法分析:

  (1) 本节课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 实验中总结规律,并自己设计实验规律,总结结论。

  (2) 教学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三、学法分析:

  (1)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法。

  (2) 通过对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培养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善于总结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在炎热的夏天,蝉在树上叫个不停,在茫茫的沙漠中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驮着沉重的货物稳健地在松软的沙子上行走,同学们:“你们知道蝉是怎样从树上吸取汁液的吗?在松软沙子上的骆驼又是如何行走自如的呢?”

  蝉在吸吮树汁,口器捕到树皮上时,对树皮一定有压力,骆驼站在地面上,它的脚一定对地面也有压力,那么蝉的口器能刺入树皮,对树皮会造成什么影响呢?骆驼的脚又会对沙地造成什么影响呢?(洞,脚印)都是压力的作用效果。

  (二)新课导学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压强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让学生猜想上面问题的答案,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

  用海绵、小桌子、钩码等实验器材做P77 14.1-3实验

  (4)进行实验

  A、让受力面积保持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海绵被压下的深浅

  B、让压力的大小保持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海绵凹陷的深浅

  (5)讨论与分析

  让学生讨论3到5分钟,并分析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讨论和论证

  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圆珠笔或铅笔自己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结论。

  2、压强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如果受力面积和压力都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该怎样比较的呢?

  我们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那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引入的新的物理量: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2)公式:P=F/S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时N,面积的单位时M2 ,压强的'单位时N/M2,它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Pa=1N/M2

  3、课堂训练

  用投影显示P77例题,分析理顺解题思路,让学生演板,书对桌面的压强,并仔细讲解。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任何物体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那么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3到5分钟,然后总结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 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 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举例:

  (1)书包带为什么做的很宽?

  (2)坐在沙发上为什么比坐在板凳上舒服?

  让学生回答P78想想议议。

  (三)课堂小结: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课堂练习:用幻灯展示6道题,从而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

  (五)布置作业:

  (1)P79 4

  (2) 动手做P79 5

  五、板书设计

  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的大小

  (2)受力面积的大小

  2、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P=F/S

  (3)单位:帕斯卡――帕――Pa

  1Pa=1N/M2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S一定时: F增大,P增大

  F减小,P减小

  F一定时: S增大,P减小

  S减小,P增大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和探究,从而归纳出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强的定义,以及公式和单位,并且总结出了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了使用控制变量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准确的总结出物理规律。

  《压强》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首先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1节,主要内容是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因素以及压强概念和公式的计算,本节内容既是建立在对于弹力、力的三要素等知识的基础上,更是本章中的基础内容,学好本节课可以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节课中教材还设立了探究性实验,能够推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信息总结归纳能力逐步提高。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下面谈谈我所教授学生的情况。

  八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正逐渐发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方法,而本节内容与日常实际联系较为紧密,易于理解,所以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仍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如认为压力一定等于重力或压力的作用效果仅与压力有关等,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实验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经过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整合能力。

  3、通过学习,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确定了。

  【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难点】能够根据改变压强大小的因素理解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

  教法:教法一方面将采用设置情境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将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学法:为让学生先学会,再会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物理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据此本节课我分以下环节组织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同学课本中压路机压路、跳水运动员起跳及手压图钉的图片,进而向同学提出疑问,以上三副图片中物体受力情况有什么特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进而导入本节新课《压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并激发其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图片结束后设置疑问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要研究的知识目标,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环节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本节课的内容包含四个重要知识点:首先是对于压力的理解与认识。

  我会组织学生对于导入图片中所受压力进行分析,主要从力的三要素中的方向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我此时讲解压力的产生条件,并向同学们提出疑问,压力一定等于重力吗?学生简单思考后,我举出正例,物体不受其他力放在水平面上,再举出反例,用手戳胳膊,让学生意识到压力是不一定等于重力的。

  【设计意图: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压力是属于弹力的一种,但是对其方向、产生条件并没有系统的进行学习,而本节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所以对于压力的`相关知识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接着是第二个知识点,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此时我会继续抛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作用在受力物体身上的力是压力,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仅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吗?让一名学生演示双手夹铅笔并说出其感受,引发学生的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还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

  接下来引导学生利用实验验证猜想,实验前让学生小组内讨论本次实验中由于需要讨论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使用什么实验方法进行?怎样选取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案才能明显比较出压力的作用效果等一系列问题。而我则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必要时解决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实验具体步骤。实验结束后先由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再由我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积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引发学生产生疑问后,积极地组织学生利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化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思考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节课重点知识有较为清晰的把握,也能够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接着是第三个知识点的讲解。

  此时我会适时在学生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讲解物理学中利用压强表示压力的这种作用效果,并对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进行讲解,举出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具体数值,并由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压力的作用效果影响因素之后,系统地对于压强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易于学生的理解】

  最后是对增大或减小压强这一知识点的讲解。

  我会根据课本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增大或减少压强的方法是什么,同时让学生再列举其他的方式或例子来充实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其理解。

  环节三:巩固提高

  新课讲授之后就进入到了巩固提高环节。

  在此环节中,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两人一组合作,利用网格纸中测出脚与地的接触面积,结合自己平时的体重,估算站立时自己对地面的压强的具体数值,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研究并讨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设计意图:增大和减小压强在大部分教学过程中都是以问答法的方式进行,但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以致用,本环节中让学生改变以往的听课方式,在教室中自由讨论合作,估算自己对地压强数值,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于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式中的物理量】

  环节四:小结作业

  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了。

  师生共同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我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工具,如指甲刀、火车枕木等如何利用压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七、说板书设计

  《压强》说课稿 篇4

  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突出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既要做到讲解准确,指导有力,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本节课我将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二、学情分析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

  六、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此时我会说:“同学们,咱们来看这组图片,图片中小红踩着雪橇版在雪地上轻松的行走,而小明显得较为吃力,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深深的陷阱雪地里,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的回答,我此时并不立马给予答案,交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底,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环节,我组织大家进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试验,本着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因此在试验开始之前,结合试验工具“海绵,砝码,小桌子”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说明在设计时我们要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此时安排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谈论如何进行实验操作,而后根据不同小组的回答,整理得出统一的操作流程。按照设计思路,班级以中线右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其中一个小桌上放一砝码”,班级中线左边的小组做“在同一海绵上放两个小桌,一个小桌上放砝码,另一个小桌倒置放砝码”。在此过程我会对学生操作进行指导,经过十分钟的小组探究总结,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以及受力面积。并再次展示雪地图片,从而学生很快会理解到受力面积不同,发现雪橇的作用原理。

  那么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在此突出强调这是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板书标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再次交代根据比值定义法得出公式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业名称:帕斯卡(Pa),并且1Pa=1N/M2。

  【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本着对忠于教材,回归教材的理解,此时我将结合书上例题,来使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公式进行深化理解。并且结合生活实例,比如铺铁轨要用宽大的枕木,来说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

  【小结作业】

  在小结作业环节,我会采用生生总结,师生总结的方式,来使学生重温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最后结合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去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实例我们是采用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原理,以此作为小结作业,来深化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并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介、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

  在课后我会及时对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反思。

  以上就是我今天全部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指正,感谢各位老师!

  《压强》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压强不仅是中考《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压强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这部分知识在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时也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升力等知识的基础。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压强概念的建立,为以后压强知识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可分为“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液体压强、情景再现重点实验探究”等模块。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知识的缺陷和漏洞,因此中考对该单元复习是比较重要的。复习中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学习与接受;缺乏必要的动手动脑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复习难度较大。

  三、复习目标:

  1、压力和压强概念的建立;

  2、液体压强的特点及结合图例分析;

  3、弄清学生经常出错的基本计算P=F/S和P=ρgh。

  四、复习重难点:

  1、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2、难点:应用压强知识说明生活实例

  五、教法与学法:

  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复习使学生提出问题,在讨论、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和规律。

  六、教学过程设计:

  考点一、压力的概念

  1、比较图9—1中的(a)、(b)、(c)三幅图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2、再现“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如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

  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如图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

  和受力面积有关。

  (4)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例1、如图所示,把小桌面和砝码以不同形式放在海绵上,分析与压力作用效果有关的因素.比较图___和图___,可以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压面积有关.比较图___和图___,可以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考点二、压强(P):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意义)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P=F/S

  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4、物理含义:1 Pa =1N/㎡ ,表示1㎡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5、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例2.下面所述各事例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有___,为了增大压强的有___。

  A、铲土机的宽履带B、锋利的剪刀刃C、骆驼宽大的脚掌D、很细的钉尖E、钢轨铺在枕木上F、啄木鸟尖尖的嘴

  考点三、液体的压强

  1、再现“液体压强的特点”: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的___和___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3、情景再现“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3、某中学组织学生考察当时在建的河西防洪堤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展示了防洪堤的剖面图,如图所示,请你结合所学过的知识解释防洪堤为什么要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4、再现“液体压强公式推导”:

  ⑴推导方法:建立理想模型法

  ⑵推导过程:(略)

  5、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例4、图24中平底茶壶的质量是0.4kg,

  壶底面积是4×10-3m2.内盛0.6kg的

  开水,水面高度在图中已标出,放置

  在面积为l 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1)由于水的重力而使水对茶壶底

  部产生的压力(2)茶壶对桌面的压

  强。(g=10N/kg)

  例5、我国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拦河大坝之所以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三峡大坝的船闸是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它能让大型轮船在上下游之间顺利往返航行

  七、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本章第一课时要复习的内容,达到了课程标准及中考的教学要求。

  《压强》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本节主要介绍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及其大小和应用;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压强和压强的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压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气体压强、流体压强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通过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我适当引导即可,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说完了教学重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一些可以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现象,由此引出课题。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例举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很顺利的过渡到了接下来要讲的重点内容。

  探究液体内的压强时,我会做3组演示实验,分别是

  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2、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3、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意图: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由这个演示实验将引导学生得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这一重要结论。

  接下来在讲如何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时,通过同学们的合作学习、不断探究,再结合我的引导,突破难点,从而掌握液体压强公式推导。最后对于液体压强的公式理解我作适当的补充。

  至此,本堂课的一大重点就解决了,而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我将带领学生去探究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以此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并让他们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我会向学生们展示连通器,并引导他们得出连通器的特点,让学生举一反三的列举一些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况。

  接下来在巩固提升环节,我将让学生观察密度不同液体的压强有何不同。

  意图:这是巩固提升,关键是要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这样问题的设置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将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下部要比上部造得宽一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这一现象。

  《压强》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由“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及“连通器”三个问题组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刚学习完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后提出的,由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引出液体的压强。因此学习本节内容能巩固前内容,让学生懂得除固体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气体也会产生压强。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是物理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教学目标: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我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大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接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三峡船闸”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从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公式,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物理模型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分解问题、由浅入深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4、课时安排:本节安排1课时

  5、教具准备:

  在这节课中,我准备的器材如下:

  教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铁钉、薄膜手套、U形管压强计、盛水的大圆筒、刻度尺。

  学具:薄膜手套、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盛水的大圆筒、水、盐水(或煤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物理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不易理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记;学生长处是对知识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希望每节物理课都有实验,但不了解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思考问题。加上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对探究的`感性经验较少,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这方面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铺设悬念法通过多次设疑,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学生喜欢看实验、做实验的特点,采用教师演示实验法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采用了学生演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利用多媒体演示播放一些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图片和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四、学习方法:

  学生主要通过根据生活经验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的猜想,讨论实验方案,在课堂上对探究实验的观察思考、记录、对比分析、与其他同学交流与合作,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五、教学过程:

  1、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展示问题:“你见过活的带鱼吗?潜水艇为什么用厚钢板制成?拦河大坝为什么要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形状?”

  这样设计旨在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注意力分散的学生,能很快的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上。

  2、讲授新课

  (1)、复习上节压力和压强的知识,说明固体有压强,那么液体会流动有压强吗?以旧带新。

  (2)、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让学生戴上薄膜手套,将手伸入水中不同的深度,感受水对手的压强,明确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

  (3)、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个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再用钉子从袋子扎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做符合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

  (4)、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什么有关:

  ①首先介绍压强计的使用方法,使学生知道压强计是怎样显示压强大小的,学会使用压强计。

  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的猜想,并引导学生讨论用控制变量法制订实验方案,大家相互点评并完善。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方案成熟后,让两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同时在讲台分别演示探究活动(一组学生用水、另一组学生用盐水或煤油做实验),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

  ④指导学生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压强还与液体密度有关

  ⑤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学生实验、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一方面是对优秀同学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同学的鼓励,促进全体同学都有进步。

  (5)、液体压强的大小:

  可以从潜水员潜入海中不同深度,需要不同的装备,引出计算液体在不同深度处的压强,有助于使学生体会学习这一知识的实际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采用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公式推导出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上的压强相等,只要算出某一深度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也就知道了液体在这一深度各个方向上压强的大小。如图:设有一水平放置装有液体的圆筒,距液面深h处假设有一水平放置的平面S,要计算平面S受到液体对其竖直向下的压强,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思考:

  1、这个液柱的体积是多大?V=Sh

  2、这个液柱的质量是多少?m=ρV=ρSh

  3、这个液柱有多重?对S的压力是多大?F=G=ρgSh

  4、平面S受到的压强是多少?P=F/S=ρgh

  因此,深度为h处液体各个方向上的压强为:P=ρgh

  (6)、引导学生根据公式讨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进一步明确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

  (7)、通过课本例题的计算加强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讲解例题时强调:

  1、利用公式计算时各个物理量的单位

  2、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再次明确液体的压强与仅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与受力面积无关。

  (8)、用所学知识讨论拦河大坝设计上窄下宽的道理,理论联系实际,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课堂小结:

  小结是一节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及时巩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让学生自己来总结所学的知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课堂检测:理论联系实际,讨论以下问题:

  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使本节课前后呼应。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课后作业:p85页3 4题

  《压强》说课稿 篇8

  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中物理第九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本节内容根据教材要求是一课时。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压强概念和公式。本节课我用视频、图片和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验及分析建立相关的物理概念。本课我还注重学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思想。

  一、说教材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 知道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难点: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3、教学资源:

  1、多媒体及课件。

  2、教师演示实验器材。

  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二、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提问法、引导法、实验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讨论法、交流法、实验法等。

  下面我就详细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通过对教材很好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对于新课的引入,我是从一段视频引入:“未知的北极熊”,通过这段视频,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很快地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生必然会想北极熊大脚掌对雪地产生的影响。然后我在这个地方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进一步引导得出关键是和受力面积有关系,在这里顺势提出压力的效果还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效果可以用压强来描述,从而引入到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2、新课教学

  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脚印这张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压力也是可以产生作用效果的,以及通过后面两幅图片在雪地里行走留下的脚印,和滑雪板留下的雪橇痕迹,知道两次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一样,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继而引出一个学生实验,用两只手同时压笔的两端,体验手的感觉!引导学生猜想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两个因素:压力和受力面积,接着教师用演示实验验证猜想!

  本课的难点之二压强概念里面的物理意义以及压强计算,在介绍完压强的公式以后,紧接着介绍压强的单位Pa,同时指出压强的单位是符合单位N/m2,并解释1Pa的物理意义。另外对计算一定要强化解题格式的规范。

  而本节课对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的,由一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猜想假设,并根据自己设计的需要,自己从老师所自制的器材中,设计出探究实验方法,并相互交流实验方案,然后一起总结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并会准确运用控制变量法完整回答相关结论。

  到了这里这节课的内容就全部结束了,课堂反馈的题目里面我主要解决的是受力面的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对于课堂反馈的内容实物投影。

  五、说板书设计

  一、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

  二、压强:

  1、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公式:

  4、单位:在国际单位之中“帕斯卡”

  PFS,简称“帕”符号“Pa”

  《压强》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压强》,根据新课标理念,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过渡句)首先,我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二、说学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通过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难点】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再举出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里,蚊子口器为什么容易刺破皮肤,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板书)

  【设计意图】正如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这样的问题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时我将分别演示两组实验:(1)在同一块海绵上放两个小桌,甲的小桌上什么都不放,在乙的小桌上放一个砝码;(2)实验保持与上一次乙实验相同,丙实验把小桌反过来放在海绵上,再在小桌上放一个玛法。

  我将引导学生根据两次实验的现象总结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板书)(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并说明:上述实验中用的物理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接下来我将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称之为压强,定义为: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并提问由学生根据概念写出压强的字母表达式以及单位?根据比值定义法,P=F/S,单位N/m2。我将补充:压强单位除了N/m2外,还有专有名称:帕斯卡(Pa),并且1N/m2=1Pa。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这样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

  最后讲授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我通过出示一些生活实例的图片:推土机的宽链条、美工篆刻刀的刀头、火车上的破窗锤、火车轨道下面铺设枕木,原因是什么?学生会说出:推土机的链条和火车轨下面铺设的枕木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篆刻刀和破窗锤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我将总结: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一道练习题,应用压强公式进行解决: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会结合板书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在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一些生活中是使用什么方式来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事例。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压强》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本节共有两个段标,分别是“令人惊奇的实验”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在“令人惊奇的实验”中安排了“活动1”是模仿帕斯卡的裂桶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体会液体压强的“神奇”。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有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帕斯卡实验对于激发学习兴趣、认识液体也有压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要安排得紧凑、要有“令人惊奇”的效果。可以将活动3中的问题(1)的讨论与该实验过程结合起来,避免出现只看“热闹”不看“门道”的情况。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上,“活动2”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安排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教材中仅提供器材而没有作其他方面的陈述,对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内容都要求学生自己进行.通过该实验使学生知道,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与液体性质有关,与方向无关等。“活动3”通过对几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达到扩展视野的目的。由于《课程标准》中对液体的压强未作要求,所以没有编入有关液体压强的公式及计算的内容。教材第10页上面的方框中的内容要指导学生认真填写,但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思考。

  2、三维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经历模仿帕斯卡的实验过程,体会帕斯卡实验的意义,认识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的应用价值.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用液体压强知识解释实际的现象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归纳结论,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观察、思考、记录、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

  三、学情分析

  新课标的理念适应了学生对世界认知的构建心理,能否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研究活动,对教师来说是一场教学理念的革命。液体压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但学生对于液体压强的认识只停留在朦胧阶段,所以本节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由于初三学生已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在教学安排上,从新课引入,到教学中间的设疑、亲身体会,处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从观察、实验着手,从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说课堂教学设计:

  ㈠引入新课

  活动1令人惊奇的实验(模仿帕斯卡的实验)

  此实验可安排作为课外活动,由老师带领学生做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为什么几杯水就把饮料瓶压裂了?由此你想到哪些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

  ㈡新课讲授

  1、活动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本活动使用的仪器是简易压强计,一般不介绍它的制造原理,直接介绍使用方法即可。让学生知道U形管两液面高度差的大小表示压强计金属盒上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的大小,压强越大,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

  ②学生提出猜想

  ③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实验方法讨论。⑴假如液休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你的实验方案是什么?⑵假如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你的实验方案又是什么?实验结论为“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增加,压强增大.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④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

  a.内部是否有压强: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玻璃缸内的液体中,观察压强计两管中液面产生高度差,得出结论:液体内部有压强。

  b.各个方向,改变橡皮膜方向,得出结论,观察现象:U形管中仍有高度差。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压强随深度的关系:改变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将其固定在水面下10厘米处,变膜的方向,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同一深度,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关系:比较同一深度水和盐水的压强;记录压强计在盐水中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e.深度不变,各个方向压强关系:压强计金属盒固定在水面下5厘米处,记下两次液面高度差,任意改变膜的方向,记录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对于“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的特点,不必刻意地让学生去实验,可以在活动结束后,向学生提问,“你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还有其他新的发现?”

  让有兴趣的学生再去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或重新实验,让那些能够发现上述特点的同学,享受成功的喜悦.

  2、活动3讨论下列问题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后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讨论“帕斯卡为什么用几杯水就能把水桶撑破”这个问题时,让学生明确液体产生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质量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在讨论“潜水员进行深水作业时,为什么必须穿上特制的潜水服?为什么还要限制潜水的深度”这个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围绕水下的环境特点展开讨论。

  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时。要及时给予鼓励、赞美,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3、总结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内部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4、学以至用:

  老师读初中的时候曾经利用液体的压强知识解决过一次实际问题,现在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同学们也想一想。

  例题:在老师念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家里面的排污管道堵住了(如图),洗碗池里的水排不出去,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让学生思考、举手回答。

  讲述老师思考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与学生共享思考解决问题的乐趣。

  同学们,学完了这堂课后,请你们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或解决。送你们一句话,留心身边事,发现处处有。

【《压强》说课稿】相关文章: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液体的压强的说课稿03-06

《液体压强》说课稿06-16

《大气压强》说课稿11-25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3篇04-28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01-08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12-22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通用11篇)08-05

初二物理《压强》说课稿(精选10篇)11-0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说课稿12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