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通用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乌鸦喝水》的故事代代相传、家喻户晓。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既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验证发现是否正确。我亲自进行了实验,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为此,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本次具有很强操作性、探索性和尝试性的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我先说一下我这节课的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和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3、学习小组合作探索,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流程:
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
活动过程:
(一)观察《乌鸦喝水》的`课件,导入活动。
“是不是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都可以喝到水呢?这个问题为实验提出了明确的操作要求,这里,我还明确了两个人一组合作做。这对幼儿的实验活动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幼儿懂得必须两两合作进行。要求不能掉在桌上,可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二)用石子和沙子进行实验,并记录。
在这二个环节里,我用了3种不同颜色的瓶子,使幼儿更方便的找到相应颜色的格子作记录。
在比较两次实验结果的不同点时,我尽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其中的秘密,因为让幼儿充分地表述活动经验能帮助幼儿建构一定的科学概念,使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问题只有一位小朋友龙龙表达的比较完整,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讲石子大、沙子小,所以水少了加石子后乌鸦是喝不到水的,加入沙子就可以了。他们已经观察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于蕴藏的科学原理还需要老师的提升。
所以我出示了纸剪的石子和沙子的堆积图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石子和沙子缝隙不同,所以水量少的瓶子里加入石子后仍然喝不到水,加入沙子后乌鸦才能喝到水。有了两张图的比较,幼儿比较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理解其中的原理就比较简单了。
我认为本次活动内容比较丰富,从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等五个环节,整个活动体现了分层第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师本着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两两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两次实验,体验与同伴合作做实验,交流实验结果的乐趣。利用了形象的图示帮助幼儿理解了为什么石子装进水量少的瓶子里乌鸦还是喝不到水,使复杂的科学原理简单化,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始终鼓励幼儿做一做、想一想,体现了幼儿科学教育中应培养“尝试”“探索”精神的要求。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吆喝》一文是已故作家、记者、翻译家萧乾老先生所著作品《北京城杂忆》中的一篇。正像《教师教学用书》中说的这样:“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用来评价萧乾老师的《吆喝》一文再恰当不过了。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的商贩的吆喝声,这在无心人听来,或许顿生厌烦,而在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优美动人的音乐。尤其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切都深深烙进心灵深处成为一种美好回忆的时候。”课文用散文的笔法,通过对老北京街头不同商贩吆喝声的描绘,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的情趣。在本单元中,本文前承第16课《云南的歌会》、第17课《端午的鸭蛋》,后领第19课《春酒》、第20课《俗世奇人》,这几篇课文或叙写各地节日风俗、或讲述民间艺人轶事,以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
学情分析
作为90后的青少年,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一些学生缺少正确的精神追求。他们要么对港台影视歌星顶礼膜拜,要么对当前非主流的坊间传闻津津乐道,要么对国外的什么愚人节呀、万圣节呀、圣诞节呀追捧有加。而对我们中华民族内涵丰富、厚重积淀、质朴永恒的传统文化,这些人却兴趣索然,对民风民俗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因此,学习本篇课文,除让学生掌握一篇文艺作品应有的知识内容外,还要通过鞭辟入里的睿智分析,方法得当的教学设置,异彩纷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思想上有所触动,眼光中有所发现,知识上有所收获。
说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特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预习课上我指导学生完成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感知并概括课文内容;识记并积累疑难字词;品味形象描写的语句,感受吆喝之美;形成待探究问题等预习任务。本节课为展示加反馈课,具体完成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文章独特的结构特点,品味本文幽默生动的语言。
2、学习领悟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及写作思路。
3、体会作者对旧时北京城吆喝的种类、内容、特点等不同方面的描述。
能力目标
以课文吆喝的类别及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体现这些特点的吆喝声。
情感目标
感受北京城有特色的民风民俗,培养热爱本土民俗文化的情感。
说教学过程
一、说导语
以传统相声《卖布头》的录音片段创设情景后,师满怀激情地引入导入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师以学生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及饱满的热情导入课文,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说问题的设置
在本节课合作交流环节,共对上节课所形成的如下六个问题进行探究并进行展示作答:
1、作者在文中表现了哪两类吆喝?并分别形象地用音乐知识中的哪两个概念来形容?
2、请找出连接两类吆喝的语句,并指出这些语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3、课文主要表现的是哪一类吆喝?表现另一类吆喝的内容删去,不是更重点突出了吗?但作者为什么没有这样做?
4、作者通过叙写一类吆喝来表现另一类吆喝,是哪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你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还遇到过运用这种写作手法的内容吗?请举出几例。
5、表现不同吆喝声的内容涉及3——末段,作者是如何分不同方面有序表现这些内容的?
6、课文6——末段共表现了多少种不同的吆喝声?作者在第13段中把其中的两种吆喝声形象地概括为“合辙押韵”,请依此分别概括其余吆喝声的特点?
之所以设计这6个问题,是因为它们体现了如下12个特点:
1、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问题设置有的放矢。
2、紧扣文本,立足学科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问题数目与班级学习小组数目一致,便于展示作答时各小组抽签分配作答题目。
4、问题形成基于老师预设与学生发现相结合,贴近实际,尊重学生学习感受。
5、六个问题体现由对课文的整体分析到局部品评、由一般性语文知识的考查到体现题目的“吆喝”这一重点内容的研读。
6、六个问题自然衔接,并为下一环节的问题分析做了很好的铺垫。
7、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体现大语文的思想。如第1题让学生联系音乐学科中“器乐”、“声乐”两个概念认识不同种类的吆喝声。
8、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善于抓住表达内容侧重的能力。如第2题。
9、注重甄别与发现能力的培养,注重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如第3题。
10、注重前后知识的连贯,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如第4题。
11、培养学生能够提纲挈领,结合课文内容梳理要点的方法。如第5题。
12、培养学生触类旁通、把握特点,锻炼语文素养的能力。如第6题。
三、说对小组合作交流环节及展示环节的方法指导
学习本课,采用语文课堂学习三步曲的方法。即1、问题驱动式研读课文;2、承包合作式探讨问题;3、随机抽签式展示作答。在上一环节带着问题深入研读课文的前提下,指导各小组在合作交流环节按“32字方针”的流程进行学习。这一操作流程可概括为:明确问题,分配承包——独立思考,交流请教——逐题探讨,共同提高——合作共赢,全部知晓。具体理解是这样的:1、明确问题,分配承包。小组学科长把老师预设的问题首先明确,这便于小组各个成员对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能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对题目做初步的选择。然后,小组长参考要完成的问题数量与小组人数,结合小组成员的学习程度,合理灵活地把问题分配承包给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提高效率。2、独立思考,交流请教。每位小组成员分到题目后,先用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作答,由于存在各成员间的'程度差异或分配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个别小组成员分配的任务不一定能全部独立完成,可在自己有初步的见解之后,向先作答完自己分配任务的同学请教交流,最终完成自己的分配任务。3、逐题探讨,共同提高。小组长按题目的顺序逐题让每一位承包题目的同学说出自己的理解,各成员聆听思考,若有异议则共同探讨达成共识,最终确定各个问题的作答方法,并记录在各自的笔记本上,作为所在小组对预设问题的共同理解。4、合作共赢,共同知晓。曾经聆听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这样形象地说过:竞争学习可用损人利己来形容,独立思考是利己但不损人,既利人又利己的学习形式是合作探究,因此,最终在合作探讨的前提下,优化每道问题的答案,达到所有预设问题的作答内容所有小组成员全部知晓。
各小组是否对所有问题都做了彻底探讨,是否每位小组成员对每一道题目的作答都有充分的了解,第三步的随机抽签式检测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检测采用落实到组,具体到人的策略,先用标有题目序号的卡片抽取各小组要展示的题目,再随机抽取各小组成员的组内序号,确定作答该问题的同学。也可随机抽取一个数字,各小组成员组内序号为该数字的,均为本节课问题展示的作答同学,然后结合待展示同学所在的小组序号随机抽取题目序号,作为各小组作答同学要完成的问题(较之前者,这种方法更为公平)。展示作答同学作答后,允许由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作答,并最终由老师优化并明确正确的作答方法,比照各小组的作答质量,给予恰当的积分量化。
四、说穿插巩固环节的设置
学生的思维是有限的,通过这一环节,让每个学生的思想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主要管理好学生,让课堂有实效,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
五、说反馈检测环节题目的设置及设计意图
本环节让各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对以下两个问题的作答:
1、依文中不同吆喝声的特点,举出生活中体现相应特点的吆喝声。
2、课文第10段开头写道,“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现在郏县文化局拟在文化路上开发“民俗文化一条街”作为旅游发展项目。请你为此设计一句广告词来进行宣传。
第一个问题意在体现“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学习语文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理念,设计第2个问题用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说反馈检测环节任务完成的方法指导
《教师教学用书》之“教学建议”之“三、开展活动”项指出:本文内容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文之后,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加深学生对吆喝的认识和兴趣。例如,可以要求学生编写“剧本”,把各种吆喝融入到剧情当中;可以要求学生仿写相声,直接模仿各种“吆喝”,使学生在欢笑声中深切体会到吆喝的韵味;还可以引导学生记录生活中“吆喝”的种类,研究“吆喝”的规律、特点及其价值,探讨“吆喝”声中所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毕竟学生的生活体验有限,教师可在预习课上展示自己搜集的相关素材,以老师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供学生参考,启发激励学生的创作,或调动学生参与表演的激情。
说课稿 篇3
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课程性质、课程地位、课程目标等几个方面。
(一)课程性质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和电子商务类各专业职业素质必修课,旨在培养高职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运用C语言编程来解决岗位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为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空间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本课程主要针对培养这类人才基本程序设计能力的目的而设置的课程。
(二)课程地位
1、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主要有计算机管理员、单片机应用设计员、网络应用等,在计算机控制、单片机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行业中都将使用C语言作为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语言
2、C语言也是其它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前导课程,也是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水平资格考试(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等)考试中要求的主要程序设计语言。
图1 C语言程序设计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三)课程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及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分析,教学目标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来分析。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 ②掌握数组和函数的运用; ③掌握指针和位运算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
①掌握初步编程思想,熟悉基本算法,能根据问题正确选择、组合算法并绘制程序流程图;
②能独立编写代码,编写测试数据,并能独立调试程序,获得正确结果; ③良好的编程思路和风格。
3、素质目标
①具备基本的阅读程序和程序的编写的素质; ②培养严谨踏实的作风,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③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总体规划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总学时为80学时,以“理论够用、注重实操”为原则,按照程序设计的能力模块,系统的讲解C语言基本概念、三种基本程序设计结构、数组和函数,并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相应实训,最终完成一个综合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旨在培养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建立程序设计概念、确立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初步积累编程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能初步用C语言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应用问题,并为学习其它的计算机课程奠定基础。
(五)教学的课时安排
(六)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设计思想。
(六)课程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资源
(一)教材的选用
遵循“面向应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浅显易懂,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任务驱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材选用原则,本课程选用我院教师自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任务驱动教程》作为教材。
此教材的特点是: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示例程序,而示例程序尽量将主要的知识点演示出来,使读者对解决同类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满足初学者以及对程序要求不是很高的读者的需求,正好适合高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案例导入、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如下:
1. 案例导入
以项目“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为主线,贯穿顺序、选择、循环结构和数组、指针等所有章节中,课程教学具有连贯性。同时结合现场提供实际项目案例(子项目)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项目目标,然后通过知识讲解、方法演示、实践演练、复习归纳,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软件开发。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兴趣。应用案例有竞赛平分、红绿灯控制、学生成绩管理等项目。
2. 任务驱动
每次课都提出一个明确的任务,通过一个任务掌握某个章节的知识点,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教学目的明确。如讲授选择结构时模拟银行ATM机的菜单选择;讲授顺序程序设计“模拟交通信号灯”中红绿灯显示过程设计程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大; “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解决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无关的问题,方便实现“学为所用”和“学以致用”。
3. 讲练结合
授课地点为以多媒体教室及机房为主,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互动形式,导入贴近实际的程序设计实例。在内容上,将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引进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合格的程序设计员。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程序设计,通过运行调试自己设计的程序,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程序设计的成功感受,加深知识的理解。
4. 分组讨论教学
学生以组为单位(2~3人),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经典案例,先提出问题,探讨各种解法,加深理解;要求学生讨论和解决与经典案例相关的新任务;最后检查总结新任务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加强实践动手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学情与学法指导
(一)学情分析
我院招生对象锁定为普通高中毕业生,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需要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学生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等5大专业类学生,并且由于招生大环境的影响,以上专业均文、理兼招。学生入学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参差不齐,并且在高中学习阶段接触到的计算机知识较少,而程序设计能力几乎是零。
(二)学法指导
高职学生智力不差,但自控能力相比较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基本特征,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要从非智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名称是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壳壳》,活动意图是从幼儿生活中产生的,一次大雨过后,我带幼儿户外游戏时,一名幼儿忽然大叫:“老师,看,蜗牛”。我寻声望去,只见几名幼儿正围着墙角的一只蜗牛壳指指点点、唧唧喳喳的说个不停。看来孩子们对蜗牛壳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纲要》中指出: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以幼儿熟悉的事物现象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于是我结合《纲要》从幼儿兴趣出发设计了本次活动。
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分析,年龄平均五岁,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从幼儿认知水平来看,对壳类动物了解少,缺乏已有的认知经验。
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我把本次活动定为三个目标:1 引导幼儿探索各种动物壳的特点、用途,发展幼儿的想像力、观察力。2 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像壳一样的物品,鼓励幼儿用恰当语言表达。3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美好情感。本次活动,我融入了先进的电教手段,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故事《狐狸和乌龟》制成flash动画,使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乌龟壳的特点用途。还搜集许多带壳的小动物和植物,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如何让幼儿真切体验小动物爬行,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此,我仔细研究各种带壳小动物的动作,并加以模仿,还利用大纸箱制成像小动物壳一样的大壳壳,让幼儿更形象的学习小动物爬行。
活动分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 探索动物壳的特点、用途
首先,我背着自制的大乌龟壳以小乌龟的角色出现,让大家才猜猜我是谁,我的背上有什么,这种导入形式,使我以朋友的身份与小朋友活动,深受幼儿欢迎,并把幼儿的注意力直接引入到乌龟壳上,激起幼儿对壳壳的探索兴趣。接着,我出示各种带壳的小动物,引导幼儿去看、摸、想。并围绕“这些动物都是谁?它们的壳壳长的什么样子,会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引导幼儿尝试用丰富语言进行描绘。然后,结合课件《狐狸和乌龟》激发幼儿深入探讨壳壳作用的兴趣,并归纳出壳壳的各种作用。最后,大家一同小结:壳硬硬的、有各种形状、花纹及很多作用。这一环节,幼儿通过丰富的观察、触摸、分析、理解、讨论。充分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力等多种能力。
二 游戏《小动物爬行》
为使幼儿充分体验小动物爬行的感觉,我首先提问:小动物天天背着壳壳生活会有什么感觉呢?,接着让幼儿带着自己去爬行去感受。最后,大家总结:壳壳动物天天很累很辛苦但是壳壳对动物本身有很大作用。然后我顺势启发幼儿要爱护壳壳小动物、保护小动物。整个环节幼儿通过爬、体验、充分发展了肢体运动能力,情感体验能力。
三 认识有壳食物
除了小动物以外,还有那些食品有壳呢?带者问题,我引导幼儿猜想,观察、触摸,发现食品壳和小动物壳一样都是硬硬的,具有保护作用。此环节,很好扩散了幼儿思维,丰富了幼儿的学习经验。
四 启发幼儿发现生活中像壳一样的物品
首先,我拿一个像壳一样的物品,启发幼儿联想到壳,接着,让幼儿寻找身边还有那些物品像壳一样,通过探索、提问最后幼儿发现生活中许多物品像壳一样。比如:暖瓶、花盆房子等。这个环节很好的锻炼了幼儿的联想能力和思维的发散与灵活性。
说课稿 篇5
《天马》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四个方面介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天马”。可以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来说课。
一、 说教材
《天马》一文生动地描绘了天马的健美、奔放,进一步让人领悟到天马的艺术价值和蕴含的象征意义。文字简短精炼,表现了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独具匠心,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
1读课文,展开想象,从天马的外形特征体会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 放。(知识目标)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解决问题开展阅读进行学习。(能力目标)
3理解天马的象征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感悟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我们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切合学生实际。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孩子大多是生活在南方,而马和北方的草原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们见到马的机会很少,孩子们大多只是听过马,但是还没有见过马。课文的生动描写,会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同时,孩子们会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重点:
体会“马踏飞燕”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欣赏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小学高段的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们心理上需要获得更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原因)
难点:理解天马所显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以及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的象征意义。(学生们往往会从字面上去理解,很难想到象征意义,我们要培养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次的意思。)
二、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16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学习方法,采用多媒体、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这样可以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图片、多媒体课件。(四者可以有机的结合)
三、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议议、想想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课划分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天马图片,学生欣赏,用话语引导。2板书课题“天马“,学生齐读。3提起马,有什么话想说(将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在一起)
二、检查预习,交流效果
1互读课文,检查字音,课文是否读通顺了。2小组内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3请学生自己说出哪些地方不明白(让同桌小组交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画批,质疑,自主学习
1请大家默读课文,在书上写出你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2师生交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提问题,检查学生会不会读书。)
四、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1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呢?
2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天马的样子?特别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展开想象,从天马的外形特征体会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马的健美、奔放。(想象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方法,反复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使文字转变成图画)
3读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我们不敢肯定“在句中的作用,(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语言的严谨)
4小组讨论,集体归纳交流。课文介绍天马时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使人一目了然,在表达上语言不但生动的而且严谨(本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悟说明的顺序和文章的层次。)
五、总结拓展
1在深入了解了这一古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后,你最想说什么?
2创设情境,以导游的身份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旅游图形标志。(这一环节的设计,创设旅游情境,达到学以致用目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
总起—图形标记
代表杰作
神形兼备 天马行空
天马 分述—马踏龙雀——形神兼备 中国腾飞
璎珞飘动
飞行极速
总结—象征意义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教材讲述我国的行政区划,内容比较简单。重点要求学生认识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和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对感兴趣的事情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本节课关于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的内容比较单一,而且记忆量大,学生可能会感觉枯燥,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对此感兴趣,所以在此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能够在行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3、通过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分,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在行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他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难点: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五、说教学方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地图法、小组合作法、情境创设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谈话法导入。我们国家疆域辽阔,陆地面积比25个日本还大,如此广阔的地区,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谈话法导入,能够很好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之前学过日本,对于日本的位置和范围有所了解,因此这样的比较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知识的联结。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在这一部分我会先用讲解法,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清楚行政区划的概念。结合生活举例,学校中将学生分为年级、班级、小组是为了方便学校的管理。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划。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能够让学生联系实际明确行政区划的概念,比直接从课本上阅读概念,更加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接下来,我会进行一个情境创设,大屏幕展示材料三个购物地址。
地址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3606号。
地址二:山东省历下区13606号。
地址三:济南市历下区13606号。
然后提问学生:结合平时自己的购物经历,说一说,哪个地址能快速而准确的找到收件人?学生可以很容易回答出,第一个地址能够快速而准确的找到收件人。
接下来引导学生从地址中发现我国采用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行政区划,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和民族乡是在民族自治地区实行。除此之外,国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设计意图】从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快递引出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三级区划的必要性。
2、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行政中心在这一部分,我会想让学生结合中国行政区划图,找一找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学生结合课本,可以快速找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接下来引导学生,为了使用上的方便,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都有简称。有的场合使用全称很不方便,比如汽车牌照。这样一来就可以引发学生记忆省份简称及行政中心的兴趣,也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之后我会让学生利用中国行政区图,借助表格,熟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和简称,结合课本内容,找一找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记住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行政中心和简称?学生小组讨论后各小组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一般能够概括以下几种记忆的方式。
(1)根据名称记简称,因为大部分简称都是名称中的一个字,例如北京的"京"、黑龙江的"黑"。
(2)"三字经"记忆法,把各个省份简称编成三字经记忆。
(3)联系生活实际来记忆,例如河南的豫剧、湖南的湘绣、广东的粤语等。
(4)利用成语帮助记忆,比如黔驴技穷、得陇望蜀、秦晋之好等。
(5)记忆行政中心名称可以结合地图和表格来记。
对于学生的这些方法进行肯定和鼓励,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刚才的方法,10分钟时间,快速记忆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并且在记忆之前先告诉学生记忆之后会进行游戏比赛。
我设计的拓展游戏有两个,第一个是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记忆。第二个是在巩固记忆的同时,加强小组的团结与合作。
拓展游戏一:每小组随机点三名同学上台表演,甲同学说出行政区区域单位名称,乙同学说出简称,丙同学找出行政中心,看看哪个小组记得又快又准。
拓展游戏二:开展"找门"游戏,全班同学分为三个小组,一组负责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全称,一组负责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第三组负责行政区域单位的行政中心。每次从每组抽取一名同学,由一名同学先说,另外两名同学要将相应的内容迅速说出了,说对了加1分,说错了不给分,最终以分数高低来决定胜负。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游戏,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能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分享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设计意图】总结式的结课方式,让学生在总结中思考本节课所学知识,自我归纳,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
(1)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搜集省级之最,下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有助于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搜集作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7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绘画、剪纸等美术方法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强调在创作的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彩泥、绘画、剪纸等美术方法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
2、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各类菜的图片和一些精美的菜肴及菜名标签图片的教学课件及学生创作过程中的音乐。彩泥、绘画纸、油画棒、剪刀、彩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师:孩子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班最活泼,最可爱的是谁呢?(生:……)对呀!()是我们班最活泼,最可爱的?可是今天早上我看到她的时侯却发现她好象有点心事。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天是她的生日,平时是与爸爸,妈妈和朋友在家里过的,可是今天还得上学,怎么办那?说道这儿,巧了,我们今天的美术课刚好讲到《今日的菜单》[板书课题:14、今日的菜单]何不就让我们一起为()过一个有趣的生日呢?大家说可不可以呢?[板书:一个大的问号“?”](生:可以。)呵呵,真是我的好学生。那下面老师就先带大家到菜市场去逛逛吧。
二、发展阶段
1、用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兴趣更浓。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买些什么样的菜?(师逐步出示主食类.蔬菜类、水果类和肉蛋类的给学生观察各种菜的特点。)
2、学生建议,初步设计菜单。
师:刚才到菜市场看到了那么多的菜,我们大家一起来选择几种菜,看看我们刚选择的这些菜可以做出什么菜式来。(生:……)
师:说着说着好象都能闻到菜的香味了,但是我们在美术课堂中不能真刀切,真锅炒,你们想想我们能用什么办法将菜先设计并展现出来呢?
(生:绘画、剪纸、彩泥……)
师:对呀,大家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就可以先用我们美术表现的形式将菜肴设计出来啊。
3、提出活动要求,做好活动的准备。
(1)、明了比赛要求。
师:接下来我们将要进行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那我们现在的三个大组分别为我们的三个智囊团。我们三个智囊团之间将展开争夺,看今天哪个组想出的菜式,做出来的菜最丰盛、最有营养。那这组将被评为“表现智囊团”。同时我们已经分好了每三个人组成一组的合作小组,我们每个合作小组之间也将进行比赛,在每个智囊团中评选出各合作小组中表现最突出的菜式为“金点子菜”,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奖品将送给被评为“金点子菜”的设计者。大家有没有胜利的信心呢?(生:有——)
(2)、课件出示大师作品及一些菜名标签。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完成任务,取得最后的胜利。老师特意准备了一些有名的厨师的作品给大家做做参考。请大家注意看各种菜式、盛菜用的碗叠和每样菜旁边的菜名标签。
师生互动观看大师作品。
(3)、活动前讨论。
师:看了大师的作品我想大家可能心里更有把握了吧。接下来的两分钟时间将让大家讨论:a、自己这个合作小组准备用什么材料设计什么样的菜式,用怎样的碗碟盛放,并请将菜式的名称标签也放在你们的设计当中。b、注意合作小组中三个人的合理分工:一个人负责菜式设计,一个人负责碗碟的设计,另一个人则负责菜名标签的设计。
(4)、交流讨论结果。
4、动手做做看。
(1)、学生开始设计时,老师放轻音乐调剂课堂气氛。
(2)、学生制作,第一大组用彩泥捏出菜式;第二大组用绘画的办法表现菜式;第三大组的同学用剪纸的方法来创作。在学生制作的时候老师下去巡视指导。
5、作业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将菜肴摆在前面,请今天的小公主到台前来,大家一起为他唱起生日歌,许下心愿,请今天的小公主选出她今天最爱吃的`菜,被定为今天的”金盘菜”
(1)、师:比赛时间到了,我们来看看三个智囊团的比赛结果怎样?恩…我能看到每个智囊团的孩子都是非常尽力地去做的,真是一群热心的孩子,看看你们设计的菜肴,真是色香味齐全,非常的不错。[老师将黑板上的问号换成感叹号“!”]
老师选取学生设计的任意的菜肴让学生欣赏,并问孩子设计的意图:说说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个菜肴?
(2)、请学生代表来评选出自己这一组的“金点子菜式”。
(3)、评选出“表现智囊团”。
三、课后拓展
师:今天大家设计的这些菜肴,我看到了是非常的喜欢。我想肯定会非常满意并感谢大家帮了她的忙,今天老师就希望放学回家后,你们也能将今天课堂上的设计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同时帮助他们按照你们的设计,也做出可口又有营养的菜肴来。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案
《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我教授本课时训练重点确定为: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疑难字词,能根椐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熟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言论)。
3.思考课后练习题。
三、说教法
本堂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接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从而解决出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五、说过程
(一)引导释题,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说“辩”字导入课题,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学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指导学法
由于学生学古文,较难理解,在此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初学古文的感受,从而总结出古文不好读,不好懂,明确了学习古文的方向和目标,紧接着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学生通过倾听总结读法。学生自由练读,并由此解决了古文不好读这一难点,就是让我们多读,反复读,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牵出古文不好懂的这一难点,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老师再一次强调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依照学法逐步解文
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质疑:这篇文章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概述的过程中,交流孔子这一人物,为后面学习文章,揭示人文内涵,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概述故事内容的同时,又紧接着质疑:孔子在什么情况下遇见两小儿的?无形中对文章第一节内容就在老师质疑,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并在此强调“斗”的含义,过渡到第二节的学习,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观点,通过分析“也”字,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由此以“辩”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三四节的学习,通过抓重点字词、分析句式、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斗时各持的理由是那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以理解促读,读出味道,读懂意思,老师在这则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把握住了文本的内容,体现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最后,我重点抓住孔子“不能决”,让学生体会人文内涵,让学生交流孔子的言论并结合搜集孔子的资料,明白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两小儿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精神,并将两小儿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解决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五)总结拓展,延伸课外
学古文不能只学不积累,积累什么?积累的就是我们的学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让学生感受古文与现代文不同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对学生今后学习古文打下基础,这样从开始学生讨论学法,到教师最后总结学法,无时不体现出,我们学的主动不仅在学内容,还在学方法。也正体现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最后布置学生回去讲故事,排课本剧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整堂课最终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读,以读明理的办法,一步步扎扎实实学好古文。
六、说板书
从字数上看板书有些繁琐,但我认为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我从题眼“辩”字为主线到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理由最后结果,让学生观其则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内容。
我的这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据课堂反馈定论),但是,我最终能较好地体现了我此次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学生要学的有收获,而我教的要扎实,也希望各位老师能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春风说课稿说课稿《春》11-18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