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8-07 08:53: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八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说课稿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内容是二次根式章节的复习课,是学生在学完新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下册第十六章后的一个总结复习。二次根式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与结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中考直接考查的一个重点内容。本课复习内容的教学将让学习更为系统地认识二次根式,并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得到一个升华。同时也是为了学生能够在下一张勾股定理以及九年级的解直角三角形学习中打下一些有效的基础。

  关于二次根式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2.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在本章内容新授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关注了学生对概念及运算法则的讲解,对方法、技巧、能力等各方面并没有对学生作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本身在学习新课知识时,也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对课程标准提出的第2点: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并不能很有效的完成。而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将给学生一个巩固提高的机会,让大多数学生能加深对二次根式的运算的理解,同时更是为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能力提供机会。彻底地贯彻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完成九年级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3.本课知识点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

  本课内容是综合性复习,所讲知识点学生基本都熟悉,只不过是没有真正的理解透彻,甚至有些学生可能都已经有部分渐渐淡忘。本节内容的教学其实从本质上讲就是为学生理清知识点,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与结构。把已学知识系统、全面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二次根式的理解与运算真正落实到位作出努力。

  其实,本课内容的教学不单单是为了复习巩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明确地位与作用,让学生感受本章知识的重要性,为即将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铺垫工作。

  4.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由于新课内容结束离综合性复习时间较长,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对本章的知识并不是非常熟悉,但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从理论上讲应该是完全具备的,只不过需要一个回顾的过程。同时,随着知识面的拓广以及一些章节中对二次根式的应用,逐步让学生对二次根式这一章的内容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在复习时,学生应该说还是很易于接受的。

  5.学生学习新知的障碍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其实更主要的是经历回顾、理解、巩固的过程。本节教学内容的新知并不是真正的“新的知识点、新的知识技能、新的知识能力”,而是一种对已学知识的一种重新加工处理的能力,从已学的 知识上提炼出更精粹的东西来。这也正是学生在这方面的缺憾,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与分析。这更是学生的主要障碍。

  二、说目标的设定及重难点

  1.目标的准确与完整

  知识目标:

  (1)能够有效回顾本章的重要基础知识;

  (2)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

  情感目标:

  (1)对章节内容的总体把握,全面分析;

  (2)体会对问题的`解决办法的优化处理;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善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系统的能力;

  2.重点、难点确立及依据

  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是新授时的重点,更也是复习课上的重点。前面的公式、运算法则等都是为了这些计算与化简服务的,学生真正体现所学的基础知识应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故此,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设定为:

  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

  伴随着重点内容的出现,学生的问题也得以体现。要熟练地解决二次根式的计算与化简问题,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并灵活的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继而重新回归到重点内容上。然而这些都是学生的困难之处。也就是说本课的重点内容就是难点内容。

  3.重、难点突破方法

  本课内容的重点也就是难点,突破的方法都在于如何有效地理解二次根式的模型,以及如何运用基础的知识去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而这些都在基础的回顾上让学生得以重新的认识,所以,突破的方法之一就来源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通过对比以前所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进行方法的探索以及能力的培养,这正是重难点突破的方法之二。

  三、说教法设计

  自主复习基础知识(整理知识点)、复习测评→→合作探究→→达标训练→堂清检测

  四.说学法设计

  1.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取的方法

  由于本课是复习课,更多的情况之下学生参与课堂的比例很大。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通过对比新授与复习之间的不同,在课堂上形成新的认识,教师更是注重对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能力采用的方法

  复习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升华的阶段,在本节课上应着重关注前后学习方法,问题的思考方式的对比,让学生主动的讲,主动的暴露更多的问题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技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3.学生主题作用体现的方法与手段

  合作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是解决本课内容所采取的一个必要环节,敢于质疑更是解决本课内容的关键所在。在整个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立,教师只是通过问题的形式以及组织课堂活动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联系在一起,而学生在课堂上无疑是一个真正的主宰者。

  五、说教学过程

  ①基础回顾与测评:将本章的基础知识都以一些常见的基础问题的形式展现,便于学生理解更便于学生对二次根式的模型的真正理解;

  ②整理知识点:一个问题整理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对号入座,便于掌握与分析;

  ③合作探究:对本章中典型的计算与化简进行专门的探究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④达标训练:对所复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训练,已达到进一步掌握;

  ⑤堂清检测: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检测,以确定其对本章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实现面向全体教学的目标;

  五、说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目标

  根据不同学生掌握新知的程度不同,对作业的完成也有不同的要求。为此,对于A类学生应能运用新知解决相关程度的问题(巩固提高第1、2、3、4、5题);而B类学生要求解决相关的基础性问题(巩固提高第1、2题),对与新知相关程度的问题应积极尝试;

  2.难易梯度和针对性

  学生学习新知掌握的程度不同,对新知进行训练的要求就不同。但是,作业的目的都应针对本课内容的教学,故本课作业应完成课后第1~5题。第1、2题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学生大体上应能解决。而第3~5题是与本课教学相对应的相关程度的问题,A类的学生应能较好的解决,B类学生则要求积极的尝试。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第32—33页比例的意义及练习十二的1、2、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及教材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中各部分名称,能指出内项和外项。

  (2)掌握组成比例的必要条件和方法。

  (3)会运用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检验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能用两种形式写比例。

  (4)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归纳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是理解比例;

  教学难点是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能正确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是会运用比例的意义检验两个是否能组成比例。

  5、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二、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中心,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与“和谐教学法”为主,并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 ,让学生在观察— 讨论—归纳 —猜想的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 的过程,使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从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义和性质,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

  1、激情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用激趣法引入新课,用学生感兴趣的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联系起来组成比例,用形象直观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许多有趣的比,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他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也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呢?比如:你到商店里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底在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身高。这里,实际上是用这些比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比例去计算的。你想知道什么是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样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跃跃试试的情况下进入新课的学习,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参与本课知识的学习。

  2、知识准备

  引入新课后,一口答的形式,求出六个比的比值,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可以用等号连接。

  (1)求比值的口算训练

  2:3= 0.5:0.1 = 4:20 = 0.4:0.6 =

  (2)观察以上几个比中有没有比值相等的比?如果有请找出来。

  (3)说出一个和18:9比值它相等的比。

  通过这样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比例与比有关,渗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找出知识的连接点,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为理解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同时进行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二)导学阶段

  3、教学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后,学生读题,教师提问:

  同学们看图看表,想一想:第一组测量的影子长和竹竿长的比是:() :()比值是( ) 第二组测量的影子长和竹竿长的比是:() :() ,比值是( );

  象3:2=9:6,2:3=6:9等,这样的式子都叫做比例。同学们观察,到底什么是比例?小组讨论,将比例的意义归纳出来。

  教学比例的意义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这里我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从而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渗透了学法的指导。

  由于本节课知识块多,因此我采用了讲讲练练的形式,使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接受。讲完比例意义后,设计了基本练习,发散性练习和一道比与比例概念的对比练习。这四道题都紧扣比例意义,面向全体,使学生在思考、讨论中进一步加强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1)比例特征练习

  a. 比例由几个比组成?

  b. 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c. 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根据比例的意义做几个练习

  a. 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1:5和3:12 10:20和30:60

  b. 判断下面每个式子是不是比例,为什么?

  10:11 () 8:10=0.8 ()

  7:14 >28:14 ()

  (3)写出两个比值是3的比,并组成比例。

  (4)练习四第一题,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4.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的双边关系亦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

  5.看书质疑

  为了让学生挖掘挖偷书本,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设计了看书质疑的环节。因为让学生提问是二十一世纪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大胆提问的好习惯。

  (三)应用评价阶段

  6.练习设计

  a. 能否把3 40=8 15改成比例?

  b. 如果5a=3b,那么 = ; b:a=( ) :( )

  从小学生心理角度考虑,学生持续较长时间后,他们的注意力有集中到分散,因此我设计了猜数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注意力,又让学生初步知道性质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学习解比例做一些渗透,后面两道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

  了学生的智力。

  7.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什么叫比例?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8.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1、2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5、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6、教学准备:小黑板、同桌每组 10张扑克牌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㈠游戏导入

  让学生根据所写的比和老师找及同桌找朋友的游戏引入,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了比和求比值的知识,学生感到非常有意思,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心情愉快,感到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东西。学生在找朋友的过程中,观察到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作为朋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鼓励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㈡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找出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接,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直接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判断几组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让学生说理巩固概念。接着,指导学生看书学习例1,让学生观察得出,表中竹竿长与影子长的4个数可以组成很多组比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从而思维得以发展,再次巩固比例的意义。比例各部分名称我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看书学习,设计意图是通过重视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理解,采用自学的方式,通过两个问题检验,培养学生会看书的习惯。检查时重点检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学生对两内项与两外项的认识情况,这点应该是一个重难点问题之一。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学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告诉学生,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也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来判断,为巩固练习一作一个铺垫提示。书上第50页上分数形式的比例作为同桌议论解决,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容易题解。

  ㈢课堂活动

  书上第50页,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改变了书中“任意抽出4张”的要求为“任意选出4张组成比例”,选一人记录,看哪一组在规定时间写出的比例最多。

  设计意图:巩固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㈣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基本训练

  ⑴练习中的第1题,可用不同的方法来判断,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⑵练习中的第2题,我觉得“画一画”在这儿既耽误时间,就让学生回顾一下圆的周长的求法,让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选出其中的几对数组成比例,各个圆半径(周长)与周长(半径)的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圆半径(周长)的比等于周长(半径)的比,为后面正比例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⑶练习中的第3题,这儿的设计意图应该是:让学生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为下节课

  “解比例”作准备。

  2、发展性练习

  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 ):3=4:( )

  [设计意图: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指导自己更好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使用技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分析:

  《喇叭花电话》这个童话故事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把住在很高很高的一棵树上和树下的两个很想在一起玩耍的邻居塑造的活灵活现。此活动故事情节简单,充满童趣和幻想,形象鲜明、突出,容易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和现有经验。

  2、幼儿现状分析:

  听故事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爱幻想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特性,次活动正是满足了孩子这些方面的需求。且中班孩子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故事中小鸟和小田鼠的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还有,中班的孩子直觉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活动中以声像逼真的多媒体课件和活泼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活动目标定位: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者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喜欢欣赏文学作品,理解作品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能理解并复述简短的句子。”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及我班幼儿思维活跃、善说爱动的实际情况,将目标定为:1、感受朋友间的友好相处带来的快乐,产生与同伴亲密交流的愿望。2、能大胆地讲述和表演,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3、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童话故事优美的意境。

  4、重点、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以语言领域中的故事为主,主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鸟和小田鼠渴望交流的愿望,并能够模仿表演故事情节。难点在于体验朋友之间亲密友好的情感。活动重点突破方法:根据目标,制作课件,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突破难点的方法:利用创设情境模仿和表演的多次重复,使幼儿反复感受、反复体验,来体验朋友之间友好的情感。

  5、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特作以下准备:

  教师准备:小田鼠和小鸟头饰,电话听筒,大树模型,flash课件

  二、说教法:

  新《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幼儿想说、敢说、愿说。"在活动中,我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主体的原则,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视听讲结合法:

  我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可以让静态的、呆板的画面变成动态的、生动的情景,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启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根据画面推理故事的进展;“讲”就是幼儿的讲,包括分组讲,自由结伴讲,讨论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幼儿想说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与一中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2、分角色对话法:

  在幼儿自由探索获取经验的同时,进行分角色对话的方法,由于这篇童话故事描写了两个邻居渴望亲密交流的美好愿望,通过分角色语言的模仿进一步增加感性经验,使幼儿熟悉理解童话中的语句。

  3、模仿表演法:

  幼儿在表演中体验,在表演中学习,因此我设计了电话道具和动物头饰,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扮演小鸟和小田鼠,边看课件边模仿表演,幼儿在模仿表演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故事情节,体验好朋友之间的关爱和友好以及亲密交流的美好情感,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以上三种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使语言与艺术极和谐的融为一体。

  三、说学法:

  遵循“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了给今后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奠定基础,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本次活动结合目标采用的方法有:

  1、多种感官参与法:

  在活动中通过眼看(观察)耳听(倾听)脑想(想象)学一学、说一说(尝试)做一做(模仿表演)等多种方法来获得知识体验,并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在欣赏故事中借助于想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画面,极富感染力的配乐以及我声情并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唐诗《早发白帝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北师大教材的编排特点为单元主题式,本诗是单元主题为“远行”的一篇主体课文。全诗运用夸张手法,以轻快的笔调抓住极具特色的回荡在耳畔的猿声和早已越过万重高山的轻舟,竭力描述了长江水流之急,轻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达了诗人无比喜悦的心情。该诗气势豪放,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韵畅达。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更是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极好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及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本课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

  二年级儿童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本堂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识字,注重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李白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学生已经读过了很多他的诗歌,对诗人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学中以学生积累的知识入手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同时,学生已经学会了查字典的方法,在本诗的教学中,我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字词,理解字义,根据儿童认知水平来理解诗意,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同时边读边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情况,围绕《课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精神,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发”“朝”“重”“还”的读音;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其中,教学重点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教学难点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四、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课标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网上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

  五、说课前准备:

  1、收集李白资料、诗歌。

  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图书、网络、社会等资源查找有关李白生平简介、诗歌等资料,以便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情感的投入;同时也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网络课件。

  作为教师,我除了在课前读懂文本、读懂作者,根据教学情况预设教学流程外,我还利用网络资源 下载《早发白帝城》课件,以突破教学难点,带领学生更好的走进文本,领悟诗人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六、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便引导孩子直奔主题: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他就是李白,随即出示CAI课件——李白的画像。(意在让孩子知诗人。)紧接着让孩子汇报通过课外收集的资料,说说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在学生交流之后课件出示李白简介,学生阅读整体感知。顺势我又说: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于是利用CAI课件配上优美的古筝曲,学生自由背诵李白诗。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孩子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课内外联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进而产生学习的欲望。不是有一句话“读生活的书也叫学习”。

  随后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李白写这诗的背景故事,一边讲一边出示CAI课件,展示江陵和白帝城地理位置的地图、山峡风光。最后齐读课题,初步解读课题。

  这个环节主要利用CAI课件创设情景,点燃学生的情感思维,在阅读过程中更好的解读文本,了解诗人情感,达到心与心的交流,突破难点。

  (二):出示课文,读准字音。

  在学生有一个情感储备后,我带领学生走进课文静静的欣赏这首诗(CAI课件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听清字音,自由读认清字形,而后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通过抢读、开火车等活动)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在指导识字中,重点强调“还、朝、重”这几个多音字,并让学生记住“啼、猿、辞”的.结构。

  这样,在反复阅读中学生了解了生字的字音、字形,并在其后的随文教学中反复巩固,达到掌握的程度。注重了学生识字的情感、态度、习惯的培养,为课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深读课文,感悟意境。

  这一流程分为五步完成:

  1、在学生已经克服了生字难关,也能流利地诵读古诗以后,我这样说:同学们,学习古诗,不仅会读,还应该走进诗句,了解诗意,这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把不能理解的字词标示出来,尝试自己解决。于是引导学生边读边议,同时运用字典查找字义,同桌互助。(师巡视,随机点拨)

  在课堂上,当学生对一些字词不理解时,老师的引导解决办法是很多的,这个环节,我结合农村状况,结合我班学生情况,让学生和附近几个同学讨论,通过查字典解决。因为,字典是学生的终生伴侣,二年级学生刚学完查字典,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应该重视,我们的课堂在追求时尚、追求完美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最为淳朴的东西,特别是农村学生。

  2、师生释疑,扫除字词障碍:

  江陵,是现在的湖北省江陵县,在白帝城的下游,距离白帝城有上千里路。边介绍边点击地图课件,让学生体会路途的遥远。

  这个环节是我没有事先预设的,因为在巡视中我发现虽然在导入时我提过,但仍然还有几个学生不知道这是地名,于是我结合课件再次点击地图,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路途的遥远,在解决这一没有预设的生成问题时,也奠定了情感基础。

  3、学生汇报,引导图文结合自主说诗意,顺序由学生汇报顺序变动。

  (1)“朝辞白帝彩云间”:了解 “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高耸入云的白帝城。CAI课件出示白帝城图,感悟诗人心情。

  感情读。

  (2)“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两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CAI课件出示山峡风景,猿猴图,听猿猴凄惨的叫声,感悟诗人高兴,欣喜、愉悦的心情,无暇欣赏美景,耳边只听到猿猴叫声,连听到猿猴凄惨的叫声也没能受影响他的心情。

  (3)紧接上句出示 “轻舟已过万重山”:

  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②感悟夸张的手法。学生列举诗例,知道这里的“万重山”“千里”都不是实指。了解李白诗歌特色。

  ③谈体会。感悟诗人高兴、急切的心情。

  ④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抽读、赛读这两句诗,师生互动评价。

  (4)“千里江陵一日还”:CAI 课件出示白帝城到江陵的地势图。引导学生比较“千里江陵”和“一日还”的意思,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但用的时间却很短,让学生体会小船顺流直下,速度飞快,作者遇赦返乡的高兴心情,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

  (抽生读、小组读)

  (5)你们已经走进课文,和诗人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这也是学习古诗,读好古诗的好方法。下面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含义。

  (生自由说,抽生说)

  对于古诗的感悟,我没有按照传统串讲串问教法,而是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哪怕只是选择一句。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互动评价。同时,在感悟中有效利用CAI课件,创设情景,带领学生入情入境,发挥想象,感知诗人。

  (6)读背古诗。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步。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而后在学生自由诵读,个别读,小组赛读过程中达到能背下来的程度。其实,反复朗诵的过程不仅是一种巩固,也是学生感悟的再创造。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生:,背诵。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到此,学生已掌握诗歌,也了解了意境。但语文学习不仅要走进文本去感悟、体会,还应该走出文本去审视,运用。这才是有效学语文。因此,课毕,我还让学生课内外联系课后收集有关李白的诗,或者唐诗,准备开个“唐诗交流会”。让他们带着要求走出课堂,扩大阅读视野,培养学习古诗兴趣,感悟我国唐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第 单元第 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5、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教师:×××中学 ×××

  这个模板我用过两次,还不错,和大家分享下,以上环节我们都可以照搬。需要注意的是,说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不能照搬这个模板的,一定要结合给定的教材,将每个教学步骤说清楚。每次说课教学过程要占到至少一半的时间!

  万能说课稿模板(三)

  《 》说课稿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 》的第 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想、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 》是省编 年级语文第 册第 单元中的第 篇课文。它是 作家 的一篇 什么文章 .根据 该单元教学目标 ;以及 本篇课文特点 ,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德育目标

  3、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据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美读散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提出的疑问,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归纳、小结中赏析课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三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课时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的比较,理解散文的特点及作用。本说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教学程序

  教学要点:

  教学方法: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诵读法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步骤: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课(30分钟)——反馈练习(10分钟)——归纳总结(2分钟)"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对布置的预习作业进行抽查并明确生字词答案;然后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用课件对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经历进行介绍。

  2、讲授新课:

  3、反馈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朗读课文后用自己的话语解答 课后练习题或练习册 ,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感情。

  4、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的基础上, 针对课文标题讨论,理解中心意思,进行最后的 .

  5、布置作业:依据课文练习或练习册来确定 2—3点

  六、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4册19课<我喜欢的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进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3、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教学重点:

  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 示范

  教具准备:

  课件, 图片, 有关鸟的录像,课件,图片等。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播放鸟的课件,稳定学生情绪,美术与自然学科综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丰富鸟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欣赏自然界中鸟的图片,感受鸟的美感,了解鸟的共性,个性特点,通过观察总结鸟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说出如何抓住鸟的特点来表现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巩固创新:

  学生自由发表,介绍自己喜欢的鸟,说明其外形特点,教师范画演示如何画出鸟的特点,布置研究作业,集体完成一幅百鸟园的作品,训练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造型能力。

  四、课后拓展:

  让学生课后试着用纸造型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代数式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知识,它既是有理数的概括与抽象,又是整式运算的基础,也是学习方程应用题,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等的基础。列代数式,即用字母把数和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思维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数学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转换。它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说目标:

  2.1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出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发展符号感,掌握代数式的有关书写格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代数式概念的产生过程,分析归纳得出代数式的概念,从而学会用代数式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并通过合作,比较总结出列代数式的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多个实际生活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交流中享受广阔的思维空间,通

  过列代数式表示生活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使学生体验列代数式的实际意义与建模思想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2.2 重难点

  代数式的概念是代数学的最基本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各类代数式的基础。列代数式是学习列方程的基础,因此代数式概念与列代数式是本节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是本节难点。

  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本质,弄清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然后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使学生能够正确列出代数式。

  三、说教法:

  3.1 教法分析

  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情境的设置,过程的体验,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便课堂气氛活泼,有新鲜感。

  3.2 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如何学习是教师的职责。因此在“代数式”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交流,使学生的手、脑、嘴充分调动起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3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能充分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投影仪进行集体交流,及时反馈信息。

  四、说设计:

  4.1 导入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

  ①搭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②每根火柴棒的长为个正方形的面积为,则一个正方形的周长为,两③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个正方形面积的

  ④一个正方形面积为则它的边长为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四人小组),目的:①把不规范的写法列举出来;②写出正确结果。

  通过上面四题,还有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六种运算,再通过一题多变为代数式概念的得出作铺垫。

  2、展示新知:

  问: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特征?

  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得出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注意教师强调: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书写代数式请注意以下几点:

  (1)

  (2)通常写为·或(乘号省略) 通常写作 (除号用分数线表示)

  不写成 (3)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如

  3、应用新知

  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概念理解,讲完概念后,教师先不忙着讲例题,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三个习题。

  (1) 判别

  ①

  ②

  ③

  ④ 不是代数式; 是代数式; 是代数式; 是代数式。

  判别的时候要紧扣定义,定义其实由两部分组成:①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②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含有“=”或“”这类符号的式子都不是代数式。

  (2)下列式子中符合代数式书写要求的是( )

  (A) (B) (C) 千米 (D)·3

  (3) 用代数式表示米与厘米的和的式子:

  ① 厘米 ② 厘米 ③ 米 ④ 厘米, 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4.4例题教学

  例1. 用代数式表示:

  (1)的3倍与3 的差; (2)的2 倍与的的和;

  (3)与的和的平方; (4)与的平方的和;

  (5)与两数平方的和; (6)的立方根.

  例1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代数式可以简明地,具有普遍意义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量,给数量关系的研究带来方便。设计由浅入深,从倍分和差到平方、立方根,从低级到高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书写规范。

  例2. 一辆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从A城到B城需小时。如果该车的行驶速度增加V千米/小时,那么从A城到B城需多少时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突破难点,我把例2分解成下面几个问题:①这是小学学过的哪类应用题?②行程问题中的三个主要量的关系如何?③一辆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从A城到B城需小时,则A城到B城总路程是多少千米?④这辆汽车原来的速度为80千米/小时,其速度增加V千米/小时后,该车的速度是多少?⑤在总路程不变的前提下,那么汽车提速后从A城到B城需多少时间?

  在层层设问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如何分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1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说说教材分析。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7单元中的一首诗歌,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水乡歌》作为本单元的开篇,歌颂了水乡秀丽风光和水乡人发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共有三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第二小节写船多;第三小节写歌多。每一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水乡歌》以优美的语言文字,以排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展现了水乡的兴旺景象,歌颂了水乡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诗人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篇末点睛之笔使人如闻劳动者的愉快歌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每小节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诗的内容、形式比较独特引领学生去感悟生活的意义。是一篇训练朗读的好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课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识字、写字和进行朗读、背诵训练,教学中应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意境,重点抓好识字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和对教材的初步分析与理解,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十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随文认识“渠、驳”。认识两个新部首。重点写好“荡”、“船”、“飘”、“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感悟水乡的“水多、船多和歌多”,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水乡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试着仿写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朗读和想象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水乡美景,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其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起学生共鸣,感受到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下面说说教法和学法:

  一、创设情境

  《新课标》对低学段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教学活动要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其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意境,去领悟,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自主学习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再说说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欣赏水乡的美景入手,根据年段特点,采用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在朗读中识字,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升华。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平实课堂,是本节课的教学思路。由此我设计了“创设情境,领略水乡情韵”、“进入课文意境,品味水乡魅力”、“创编赞歌,抒发对水乡的热爱”、“整体感知,启动思维”、“迁移运用,综合提高”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领略水乡情韵

  本环节我设计分两步进行导学:首先充分利用班班通创设水乡的情境,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水乡。上课后,教师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水乡风光图,并相机指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讨论,说说看到了什么。由此得出水乡的概念,即像这样有水,有船,有桥,还有人打鱼的地方就是水乡。随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欣赏水乡风光,激发学生对水乡的喜爱之情。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其次,引领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水乡。这里我设计分四个步骤进行阅读指导。

  第一,大屏幕出示问题:水乡歌里唱了些什么呀?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探究。在学生读书的时候,教师相机指导学生选取喜欢的方式来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第二,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欣赏,并启发学生对照自己的朗读,感受一下诗该怎样读。听完之后让学生再读,找出差距,同时布置学生边读边自学生字词。教师同时课件出示词语。

  第三,在学生通过对照录音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水乡什么多?(课件出示)

  第四,有了上面的基础,此时教师顺势过渡,带学生一起走进水乡,欣赏美景。

  二、进入课文意境,品味水乡魅力

  这一环节,教师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学习第一小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创设水多、船多、歌多的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感悟,进行交流。理解水乡水多的特点。

  具体的指导方法我想分三步,第一步,出示课件,图文结合学习课文第一小节,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合作探究,读了这一小节知道了什么?并引导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什么?

  第二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感受水多,让学生画出相关词语,教师相机课件出示:(千、万、一个连一个、处处)

  第三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段,可以设计问题:除了水多,你还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水美)

  水乡究竟有多美,此时教师适时出示图画,并深情地课件出示的句子:是呀,湖水清澈荡漾,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真是美极了。

  第四步,指导学生练习生活实际想象,如果现在自己就站在水乡的渠边、河边、池塘边,最想去做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去游泳、坐船去游览、欣赏美景等等,教师相机给与鼓励。

  上面的四步完成后,指导学生再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点。理解水乡水美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荡”字;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感受水乡的水美。最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读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

  学习第二小节、第三小节时,可以采取同第一小节相同或相近的方法。第二小节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合作探究,理解水乡船多的特点。教学时,教师首先设疑,这么美的水,可老师觉得还缺点什么,你们说缺什么?引导学生阅读并解疑:答案是船,教师提示:有水的地方就会有船,并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图思考,这幅图让你想起课文中的哪句话。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读“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读后讨论,读了这一段 你除了读懂船多,你又能感受到什么?(湖面美)并指导学生把船多的这一小节美美地读出来,想象船上的渔民都在干什么,体会渔民的勤劳。

  第三小节主要引领学生理解水乡歌多的特点。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畅想下面的情境:水乡水多,船多,水美、船美。风光如此美丽,那里人们也很幸福,看水乡的孩子划着小船在荷花丛中穿行,听他们还唱着歌呢?然后播放预设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让学生欣赏,让学生透过歌曲所描述的美景来享受水乡之美。欣赏完歌曲后,趁着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情境之中,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最后一节读给同桌听。并指导学生随文解字“箩”,合作探究:水乡人用箩筐来装什么?联系上文,想象水乡人民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最后让学生选择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理解“歌”在文中意思,再读课题。

  三、创编赞歌,抒发对水乡的热爱

  这篇课文学到这里,已近尾声,因此,教师要通过合理过渡进入本环节教学:由问题“水乡不仅水多,船多,歌多,而且其他的也多”导入。

  第一,出示三幅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水乡还有什么多?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是啊,水乡鱼多,虾多,桥也多。

  第二,启发学生像小作家一样把它编成像课文一样的小诗,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仿佛可以划为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比比哪一组编的最美,给予肯定和鼓励。

  可出示下列句式给学生作为床边的参考:

  水乡什么多?

  ________________多。

  千_________,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学生分组讨论,编诗(师巡回指导)

  第四,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评。学生可能会以“鱼多、桥多、虾多”等为题创编,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及时给予激励和点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以鱼多为题的,教师讲评:打鱼的人叫什么?渔民们打到鱼时心情怎么样?可以用哪个词?那最后一句我们可以用“乐的渔民……

  四、整体感知,启动思维,

  本环节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负。

  首先,教师出示水乡的全景图投影,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水乡桥多、树多、花多、鸟多,水乡的水是一首歌,水乡的船是一首歌,唱也唱不完,水乡歌里还会唱什么歌呢?让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其次, 让学生完整朗读全文,获得整体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启发学生思考:你们觉得水乡美不美?水乡的水静静地流着,水乡的船轻轻地飘在水上,水乡的歌令人陶醉,启发学生一起来夸夸水乡吧。

  五 迁移运用,综合提高

  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在教学的最后,我设计利用多媒体播放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美丽的风光,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再模仿课文说说“青岛什么多?”并动手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渗透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桥梁,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六:总结

  教师小结谈话,启发学生朗读全文,出示全文课件,全班齐读。要求把对水乡的喜爱表达出来。

  这样设计与导入环节前后呼应,指导了学生感悟音乐的方法,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旋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实现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最后说板书设计:

  主要板书设计:

  水多

  水乡歌 船多 美

  歌多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紧扣主题,这既是是的精萃过程,也是学生聆听感悟表达的结果。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