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说课稿(通用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内容
1、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本课内容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一书中第一单元的乐理部分。
这一节课主要内容为音的高低中五线谱的学习,两个课时完成,该节内容对于初学乐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的关键。本节内容为学习乐理的第一节课,学好、学透该课才能够为下一阶段音的分组(音符的音名和唱名)的学习及以后的单元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学习乐理知识。
教学目标:本节课从实感教育入手,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明确地辨认出五线谱上各个不同的线和间,音符在五线谱上的正确位置以及高、低音谱号的书写方式,对初学键盘乐器的学生,提高识谱能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为了今后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学习应重点掌握音符在五线谱上的正确位置,准确说出音名和唱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来看,该课难点在如何把五线谱上的音符一一对应到键盘上。
二、说教学对象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大多数学生所就读的初中不重视音乐课甚至不开设音乐课。许多学生在音乐方面几乎是空白,有的学生虽能唱歌但不识谱,乐理知识和常识知之甚少。面对这种音乐教学现状,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设计出能够突出学前教育特色的音乐教学策略,从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着手,通过练习实践,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为今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快乐是学生健康情绪的主色调,让初次接触乐理课的学生们在充满情趣的活动氛围中,活泼愉快地参与学习,才能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为此,在教法的选用和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1、创设情境,直观教学。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乐器,用演示法、听辨法、对比法和小组探究法,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高音和低音,辨别高低音的不同,
2、活动体验,模仿创造。
引导学生通过用耳听、用眼看、用脑想、用心悟、用手做、用口说等方法,充分发挥音乐想象力和感悟能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全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会用一个童话故事把学生带进“森林音乐会”的学习情境中。“可爱的动物正在森林里举行一场音乐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紧接着,我分别扮演老虎和小猫在森林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分别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演奏《小星星》,学生通过对比听辨,就能很直观的感受出两次弹奏的音乐高低不同,从而引出我们的第一单元《音的高低》,这样的导入,对于初次学习乐理的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直观的感知到音的高低。
2、游戏教学,学习新知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识别五线谱,五线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如果这节内容掌握的'不好,同学们将失去对学习乐理的兴趣。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同学们玩中学,学中乐。
(一) 初识五线谱
首先我会分给同学们每人一张五线乐谱,然后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认识这上面的音符吗”?肯定有很多同学不认识,提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 巩固认识间和线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制作了一个五线谱,可深入其中的教到学生,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五线谱。
为了让同学们对五线谱的记忆更深刻,我会让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手指游戏。因为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在数线和间的同时,经常弄混从上往下数还是从下往上数,这时我就发挥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引导他们想一想,我们上楼的时候,要一层一层从下往上走,五线谱也是这样,通过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和实践来突破难点,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三) 初步认识高音谱号 低音谱号
分别出示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的图片,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形状像什么,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高音谱号像蜗牛、像小号。低音谱号像数字9、像口哨。加深同学们对高音谱号的记忆。
(四) 音名和唱名
因为同学们在学习五线谱的时候,对五线谱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含义,他们能很快领悟,但对相同的音符 所处的位置不同就要发出不同的音调,却总是理解不了,记不住音符的位置,只有顺着读他们才知道是什么音符,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在此环节,我用《白雪公主》故事中七个小矮人,老大、老二到老七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引出音名CDEFGAB和 唱名“哆来咪发嗖拉西”。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每个小矮人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我把音符染成了所对应颜色,让这些原本一样的音符变得各不相同,在通过一些游戏,让同学们很快记住这些音符,记住它们的音名和唱名,最后再把音符涂成统一的黑色,这样同学们也能够辨别了。利用游戏的方法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高音谱表。
第一步,引导同学们反复朗读七个音阶(哆来咪….),熟读于心,让大家对五线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第二步,认识哆来咪发嗖拉西,在五线谱中,分别找出哆来咪发嗖拉西,再反复诵读,使同学们对这七个音符的位置、颜色以及小蝌蚪内的字符有了印象。
第三步,找朋友,让同学们找音符相邻的音符朋友,也就是同在线上或同在间上的音符朋友,同学们对音符的位置越来越清晰了。
第四步,爬山,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对五线谱上的音符有了较深的印象,再做下面的游戏,让同学们像爬山下山一样的朗读音符,先是线上同读,然后再间上同读,同学们对音符的位置更加清晰了。
第五步,捉迷藏,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音符有了较深的印象,但是如果把音符里面的字符掩盖了,他们还能不能记住这些音符,接下来我们做的游戏,就是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掩盖字符让同学们找出那些音符,最后把音符全部涂成黑色,再让同学们找,随后再拿出其他五线谱让同学们读,直到形成条件发射,就能迅速读出音符的唱名。这样他们就会永远记住音符了。
3、实践运用,提高能力
我设计了一个“看谁反应快”的游戏,每一个横排代表一个音符,我在五线谱上随便写出一个音,代表这个音的同学迅速站起来,看看谁的反应快。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4、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进一步明确五线谱的知识点及重要性。课后读一读视唱练耳部分的音符。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在激发起初次接触乐理课的同学们的兴趣,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游戏教学法让原本枯燥的乐理课变得有意思,生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层层深入的展开学习的。体现了教师是参与者,实践者,学生是实践者,探究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玩中学,学中乐,在实践、体验、感受中潜移默化的掌握音乐新知,培养音乐兴趣,激发音乐情感。
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分析:
“神奇的海洋馆”是小学五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内容,它是基于学生对画图程序的启动方法,窗口的组成,一些简单操作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对知识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恰当、灵活运用“用颜色填充工具”、“取色工具”完成探究任务。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法是“演示法、探究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练习法”。
基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照顾全体,我利用课件,采用讲演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方法,激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设计了给“海底世界”着色和“给福娃穿衣服”教学任务,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环境下,老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操练任务、并设计扩展性练习让学生更好的去创造发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五、学法的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六、教学媒体选择:
计算机、Windows系统中自带画图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任务文件夹“我的任务”或(配套光盘)。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首先,课前播放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点明主题,然后,通过看一看,从漂亮图形,变不漂亮图形引起学生的求知渴望。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漂亮吗?为什么?(启发学生回答),现在,这幅图画,还漂亮吗?我们,可以利用画图工具把它变漂亮。
2、导入新课内容
启动画图后,利用五个圆形图形,通过认一认环节,教授“漆桶”和“吸管”的功能和注意事项,同时学会撤销命令,以及“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选择方法。
然后,布置今天探究的任务。任务一:“给海底世界填充自己喜欢的.颜色。任务二:“利用“颜色填充工具和取色工具”结合给福娃填充颜色。(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任务驱使,导学达标
1、首先,利用课件启发学生总结填色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探究 用“颜色填充”工具给海底世界填色任务。采取,引领学生查找探究任务——按方法探究——指导保存的过程,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在这一环节,指导学生填色时,提出注意事项:如,注意观察,用铅笔封闭海藻图形;填色时要认真,位置要准,尽量避免重复填色,出错要及时撤销;以及色彩搭配的要合理等。在这一环节,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就近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填色任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倡导学生使用“吸管”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结合填色,提高填色效率。完成后,鼓励学生,保存文件。
2、然后,利用福娃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认识福娃,提出问题。从颜色、形象、象征意义等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福娃的创作背景。提出“第29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获多少枚奖牌?(100枚)奥运精神是什么?(更快、更高、更强)我们在完成任务二时,怎样体现“奥运精神”?(完成任务更快、填色质量更高、综合利用“吸管”和“漆桶”结合填色的能力更强)进行完成任务前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娃,然后进行探究。因为福娃的颜色有它的特定意义,所以“给福娃穿衣服”这一环节,是学生利用取色工具和填色工具结合填色最好的素材。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态度。同时,播放悦耳的音乐。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完成比较快的学生给与鼓励,并选择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给与“小小指导员”的称号,让他们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去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布置任务“在指导的过程中,同学遇到哪些问题,你是怎样帮助解决的?有什么收获?”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发现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保存,并鼓励他继续完成更多的练习,并总结经验。在本环节中,提供了多个填色练习,让学生自主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操作能力。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发挥交流的空间,而且也赢得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时间。
(三)合作交流,德育渗透。
在学生完成任务,保存文件的情况下。教师进行广播,播放学生作品,让学生辨认。当学生,认出自己的作品后,让他说一说,自己在操作时遇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有什么收获?当学生,简单回答之后,给与评价“这个同学完成任务快、质量高、能力强”反问同学们:“如果你是评委,你给他打几分?”。当学生打100分的时候,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这时,让完成同样任务的学生举手,进行交流,然后评价。这样,可以让有共同爱好的学生,进行表达,从而实现学生经验的交流。交流几组后,让“小小指导员”总结自己在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教师,给与争取的评价。然后,结合福娃的创意来自于生活特点,进行小结:“福娃的创做灵感来自生活,在老艺术家韩美林及其创作组,共同的努力下,综合中华民族文化多个元素,创作出这么可爱的福娃。我们也要热爱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灵感,用我们的智慧去发现、去创造。将来,我们也为奥运会设计吉祥物。”激发学生热情,鼓励他们对理想的追求,从而达到德育的渗透的目的。
最后,布置作业,退出程序。
说课稿 篇3
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八年级下册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下面我从教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目标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会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和运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确定以上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1、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经历图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究,掌握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几何图形基本证明方法和作图技巧;本章目标要求: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探究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行探究的;它既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知识的一个延续,也是后面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相关知识的基础。
3、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图形性质的能力,已经接触过逆否命题的证明,具备探究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基础,但在演绎推理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说教法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教法;本节课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教学片段,每个片段的教法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我采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进行教学;定理教学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办法进行教学;定理的运用我采用“学生独立作业、合作交流”的办法进行教学;小结我采用“回顾总结”的办法进行教学。整堂课中,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 两大理念贯穿始终。
三、说学法
有什么样的教法就培养什么样的学法。通过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定理运用教学培养学生概念运用、独立作业、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结教学培养学生回顾总结的能力、归纳梳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
1、课堂导入。我是这样进行的“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反过来,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定理教学:
①探究指导:学生按照提纲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进行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了解学情为后续的展示归纳做准备;
②展示归纳:逐题抽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生说师写,在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完善。教师画龙点睛加以强调。
3、定理运用。此处安排两道练习题,第一题:定理的简单运用,口答。第二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再进行汇报展示。
4、课堂小结。通过设计两个问题:
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②还有什么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引导让学生回顾、总结,教师画龙点睛。
5、为进一步巩固概念,我设计了两个作业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4
一、设计意图:
各位老师好,我是12级学前8班的xx,今天我带来的说课内容是大班幼儿的一个以眼睛为主题的活动,题目叫《我会保护眼睛》。先说说我的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孩子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眼睛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窗口。然而,许多幼儿都没有深刻意识到眼睛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如今由于各种原因戴眼镜的幼儿越来越多。为了让幼儿能了解眼睛,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保护眼睛的意识和方法,我设计了此次《我会保护眼睛》活动。
二、活动目标
再说说我的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了解眼睛的作用以及眼睛各部分的名称。(认知)
2、创编“眼保健操”,体验大胆表达的成功感。(技能)
3、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掌握更多保护眼睛(视力)的知识。(情感)活动重点:指导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活动难点:创编眼保健操。
三、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带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
2.物质准备:每人一面小镜子、一副自制的`太阳镜,眼睛的结构图、对视力有益的食物图片、挂图《眼睛生病了》,上面贴满胶带:幼儿自制的小老鼠指偶人手一个。
四、教法
下面说教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①谈话法②操作法③游戏法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动静相结合。
五、学法
再来说学法,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发展为本,幼儿采用的学法主要有:①观察法、②游戏法、③讨论评议法、④感知体验法
六、活动过程本次活动五个环节:
(1)黑暗体验,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眼睛的功能
(3)了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称
(4)讨论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5)创编“眼保健操”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苏珊安东尼》为八年级语文教科书第二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是一篇记叙性散文。它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是主题探究性学习妇女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文的思路和结构。
(2)理解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象的意识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社会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苏珊为争取女权而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面对自己应有的权利,要进行勇敢的、坚持不懈的斗争。
(2)培养学生树立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健康平等的现代性别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
难点:理解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男人的一片天:我说我有理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孔子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认为他说得有理吗?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在组成教学的各动因中,教学气氛的`营造很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与个体的认识有密切联系。高涨的情绪有助于个体认知能力的增强,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唤起学生的高昂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设计这一个环节作为导入,目的之一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各说各的理,把气氛调动起来;目的之二是让学生认识到古代妇女地位之卑微低下,到了与小人相提并论的地步,那时是“男人的一片天”;目的之三是让学生明白妇女解放是社会的进步,妇女不再拘束在一室之内,走向社会,自食其力,男人负担减轻三分之一,只需养老人和小孩,三分之二的负担又有人分担一半,何乐而不为呢?可以说是皆大欢喜;目的之四引出那些女权运动先驱者们,从而引出课题《苏珊安东尼》。
(二)女人的一线天
1、人物简介:
苏珊。安东尼出生在马萨诸塞州。曾经教过小学。她强烈意识到妇女需要个人和经济上的独立。她致力于妇女权利的斗争,与伙伴伊丽莎白终身都为女权运动做贡献。推动美国女权运动的进程。被称为“美国女权运动第一人”
通过人物简介让学生对主人公苏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感知探究:
(1)、出示目标,速读课文(带着目的去读书,目标教学)
(2)、网络互动:
①五人小组为单位围绕目标设计两到三个问题,并发布在网络论坛上;
②选择网络论坛上感兴趣的题目,小组讨论解决;
③把小组意见发布在网络论坛上。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语文学习也理应如此。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下学习,让学生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天才GOGOGO——今日表演之星
请同学上台表演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谁表演得最好,谁就是今日表演之星。
在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中,最后的胜利都是苏珊安东尼,两次斗争中,苏珊取胜的方式有何异同?从中你觉得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
投票斗争和法庭斗争是全文的重点所在,也是全文的难点。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
4、课内课外——生活剧场:
张三同学上课不停讲小话,李四同学劝他保持安静,张三说:“我讲我的话,关你啥事?”李四该怎么办?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服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道题把课内课外巧妙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象苏珊一样,面对自己就有的权利,进行勇敢的斗争。
(三)女人的半边天——畅所欲言:
女人的天空真的有半边吗?请大家谈谈你身边或是网上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女人的半边天之我见”。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文明进步的妇女观、健康平等的现代性别意识。
三、教法分析
教法分析:启发式(要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教师要循循善诱,善于启发)。
情境设置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想产生共鸣)
讨论法(“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这是篇回忆录,写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脉络清楚,以“梅花”为本文的线索。我回忆与外祖父的四件事,分别是读诗落泪、爱惜墨梅图,谈梅花的品格,赠送梅花手绢。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详写了我回国之际,外祖父把墨梅图赠送给我以及教育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这段内容的叙述隐含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读全文,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了解梅花的品格,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相连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过程
一、 回忆主要事件
教师语言导入:梅花向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赞颂的对象,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诗局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围绕梅花作者回忆了哪几件往事呢?(师板书:珍爱墨梅图,赞梅花的品行,赠送梅花图和手绢)其中哪几件事情是融合在一个事情背景下阐述的?
(设计意图:这是篇回忆路,选取了外祖父几件关于梅花的往事,回顾课文,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文本打下铺垫。)
二、品梅花之秉性,悟爱国之深情
第一步:了解我第一次受训,学习第三自然段
在我的'印象中,外祖父一向和蔼可亲,可是有一次他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为什么而奇怪?学生读课文谈体会,生交流中谈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训斥妈妈。老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外祖父爱惜这幅墨梅图?生抓住:惟独、分外、碰不得、训罢……抹净。这些词句体会。当交流到奇怪的原因是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第二步:品味爷孙俩难忘的一课,学习4-13自然段
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回国的消息,当我询问外祖父是否回去时,外祖父竟呜呜地哭了,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书房里,给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出示插图)他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外祖父说得话有几层含义,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梅花秉性的理解。生交流分层情况:三层、四层都可以,只要说得有依据。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这里指导扣关键词:4个愈和3个最。由梅花而联想到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物,老师追问:你联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和梅花有什么联系?接着让学生在对这两点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到外祖父5,他不仅仅是说给我听,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迹,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谈梅花这一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先从内容入手,理清条理,再抓梅花与民族魂之间的关系,梅花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最后再回到外祖父的品质上来。这样始终围绕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情感主线。)
第三步:体会外祖父深情地流泪:学习2-15自然段,抓爱国主线
外祖父赞誉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牵挂着他的情素,每当想起就不禁潸然泪下,读全文,找找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流泪?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生交流共有三处,第一次叫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流泪。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指导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回国的消息时,呜呜大声哭了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联想此时的我会想些什么?第三处在送别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生会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愿望了,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爱花之情,更是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我紧紧扣住了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到海外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几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每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
三、 推敲课题,学习写法
1、设疑: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换成其他题目可以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外祖父爱梅花,更把这种爱梅花之情寄托在爱国之情中,所以它是文眼所在。
2、读读开头和结尾,想想他们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教师小结:开头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了外祖父饿几件具体的事情,结尾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爱国之情,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结束语: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
作业:搜集并讲述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故事。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经过写五个手指的不一样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一样特点,最终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一样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异常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本事”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一样特点,了解作者描述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并且语言也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经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资料,体会文章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十分简单又十分趣味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之后,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学生叫后,我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自我的手指,说说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学生说后,我再导出课题:“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也把自我对手指的认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手指》。”(板书:手指)这样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以下的学习。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资料
紧之后,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课件出示以下自读要求:
1、边读边划出带拼音的`生词,读正确。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心理学证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于这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明确学习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学生自学完后,再检查自学情景,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及容易读错的词让学生读一读,重点指导:“搔”、“憎”、“窈窕”的读音。读后完成以下填空:这篇文章主要经过写五个手指的......,告诉我们......。这个填空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是对自学课文的第三个要求的检查。学生在说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可能会说出很多不一样的答案,我就用:“如果这个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会用哪一句呢,赶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句,明白五个手指有强弱、美丑之分,过渡到第三步的教学。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这一步我又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先指名学生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这几个词来重点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除了课文中写的,还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那里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拇指的优点,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加深刻。之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我当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换成“我”再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拇指的优缺点。最终,引导他们总结出大拇指有所长,也有所短的。(板书:所长所短)
之后,我用:“大拇指有自我的优点,又有自我的缺点,那其他几个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样呢”这句话过渡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自学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最肯吃苦
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仅有一个关节。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叫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划出来,说说剩下四个手指的优点及缺点,在说的过程中,结合理解:“窈窕”、“堂皇”、“养尊处优”、“附庸”的意思,并指导感情朗读,引导他们总结出每个手指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板书:各有各有)再引导他们联系到我们人是不是也各自有优缺点,谈谈假如自我就是这五个手指中的一个,你觉得自我是属于哪一个手指呢那里让学生联系自我的实际说说,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道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是文本中的道理与实践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为下头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之后再分主角读一读2—5自然段,体会各个手指的不一样特点。
第三环节,找出总起句,读一读,我先说:“同学们,其实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写出了五个手指的特点,赶快找到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读后再引导他们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第四环节,理解中心句。“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为了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能学到书上的资料,并且还能积累到课外的知识,丰富、深化他们的理性认识,我又出示两句课外的关于团结的名言以及一篇写文具争功的童话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阅读《文具争功》这篇文章也是为学生完成作业题中的第三题作铺垫的。
第六环节,课外作业布置(课件出示以下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关于团结的名言警句。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并演一演。
一二两题作业是学生积累课内外词句的练习。语文新课标中十分重视学生的积累,提到有“厚积”才能“薄发”。确实,语文学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步,多阅读,多积累。而第三题则是对学生想象本事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写作本事、口头表达本事、创造本事的培养。
四、说板书设计
手指人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力量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既体现文章的重点资料,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我这样将手指和人比较起来设计板书,力求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及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看一看板书就能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及中心,简洁又富有意义。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线描画: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也是我国传统绘画的方式之一。线描画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能够用勾线笔、铅笔、油画棒、钢笔等,利用点、线、面来进行绘画,既能够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也能够对物象进行简单地艺术处理;既能够进行造型训练,亦可作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班幼儿在经过简笔画的训练基础上,再进行线描画的练习,会使其绘画的精细方面和手眼协调方面,有很大发展。不仅仅提高幼儿的绘画本事。同时能提高幼儿专心做事的本事。更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并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大班开展线描画,能引导幼儿经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所以,我把线描画作为这学期我班美术特长训练的主要资料。由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二、说目标
1、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2、鼓励幼儿按自我的想象大胆创作,发展幼儿的初步的创新本事。
3、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活动重点:学习用线条的形状变化和疏密排列来装饰鱼。
活动难点: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三、说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
2、画好的`线描画作品、其他小朋友画的线描画鱼
3、欣赏教师的作品
4、白纸,铅笔
四、说教学方法: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经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幼儿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经过观察,幼儿既构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不一样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一样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一样特点的作品进行比较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终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幼儿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幼儿用语言将自我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到达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幼儿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五、说活动程序:
共有5个环节:
1、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海底世界各种各样的鱼的花纹,引导幼儿说出鱼儿身上花纹的特点。
(导入活动,观看《海底世界》,初步感知欣赏各种各样的鱼。)
教师语:在美丽的大海里,生活着许多欢乐的鱼宝宝,他们和鱼妈妈自由自在的在海洋里嬉戏玩耍,一会儿在珊瑚里捉迷藏,一会儿在比赛游戏,一会儿又凑在一齐说着悄悄话,可幸福了。然后请幼儿讲讲自我最喜欢哪条鱼,它是什么形状的?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以及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异常是对形状怪异的鱼,启发幼儿尽可能讲详细一点。
2、欣赏课件:欣赏小朋友的作品,引导幼儿说说他们的画用了那些线条装饰的,并进行比较。
再欣赏教师的作品,让幼儿学习装饰鱼宝宝的基本方法。我同时逐个展示各种点、线、面(即根据幼儿回答展示各种线形和点形装饰),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有效地发挥了教育的功效。
(欣赏幼儿绘画作品,请幼儿互相说一说,这些鱼的形状及装饰的线条,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花纹。)
示范讲解几种鱼的画法:(欣赏教师的作品)
(1)请幼儿说说教师画的画都用了什么线条来画各种各样的鱼。
(2)教师在幼儿最喜欢的鱼身上示范画出各种形状的线条,并重点讲解如何处理线条的疏密关系。
(3)请幼儿来装饰几条鱼宝宝。
(4)引导幼儿讨论,你准备画一条什么样的鱼?
3、经过比较,了解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为了帮忙幼儿理解线描画抽象的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我选择了三副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图一: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图二: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图三:疏密变化恰当、有必须规律),幼儿经过观察比较,在教师的追问:“这两个鱼宝宝美吗?为什么”的过程中交流、探索、发现,从而掌握线描画的基本规律,为接下来的创作供给支撑。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出各种奇形怪状的鱼,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
(2)启发幼儿用不一样的花纹装饰鱼,并注意线条的疏密变化。
(3)帮忙本事差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5、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自由互相讲述自我所画的鱼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我喜欢哪一条鱼,为什么?
(3)教师小结:
今日,小朋友帮忙鱼妈妈找回了鱼宝宝,并且鱼宝宝身上的花纹都十分漂亮,线条的疏密也很好,鱼妈妈多谢你们了,此刻我来当鱼妈妈,小朋友来当鱼宝宝,我们一齐游到大海里去做游戏吧。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我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在活动设计中,我既给予孩子技法上的帮忙,又给予孩子充分的创造空间。活动中我始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异常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美、表现美。根据对本次活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教学程序的设计,估计活动的重难点将会得到突破。可是由于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在活动中还将根据孩子的基础和本事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提高。
说课稿 篇9
【教材分析】
《马说》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文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于大约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作的。其时,作者25岁即已高中进士,初登仕途,却一向不得重用,心境郁郁,所以常有“伯乐不常有”之叹。本文正是以良马喻人才,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愤懑不平之情和穷困潦倒之感充溢其中。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教材编排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本事,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用文字来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同时引发学生对当代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思考。
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来表述自我的观点,生动形象而寓意不言自明,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学情分析】
1、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形式、学习资料及学习方法都有了必须的了解和掌握,但还缺乏字词分类归纳掌握的本事。所以在这方面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因本文所写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学生受自身的知识和阅历所限,对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寓意的理解必然存在必须的难度。但托物寓意的写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认识和了解。所以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加深理解认识。
3、作为生本教育的初始阶段,学生在自主学习,勇于表现等方面可能还有所欠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环节,安排问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勇于表现。
【目标定位】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本事。(新课标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资料,并适当积累文言文词句知识。”)
2、理解作者思想,领会文章寓意。(新课标提出“学习语文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我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3、情感渗透,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这是根据“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特点所决定)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前置性学习。
印发“前置性学习指导”,每个学生1份。
1、收集与马有关的成语谚语,诗句,故事图片等。(能利用书籍、网络、周围亲朋好友等有效资源)
2、诵读课文
(1)读通。即正确朗读,读音、停顿正确。能归纳重点生字难词的读音和语句停顿在课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2)读懂。即读懂大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读译结合。能归纳重点生字难词的意义和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在课堂交流中投影展示。
(3)读有感情。运用吟读法,读出文言文语气语调,读出感情:或悲痛,或愤怒,或嘲讽,或鞭挞。并能配合说明朗读处理的理由。重点语句能在课堂上投影展示、示范朗读。
3、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及写作手法、文章寓意及作者思想。能据此设计板书如文章思想资料、主旨意蕴结构示意图投影展示并讲解。
4、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收集古今历史上“伯乐”与“千里马”的人物事迹。
5、说说你的经历感受: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马”一样不被理解和赏识吗你曾有被肯定的欢乐经历吗请让我们来倾听你的心声,和你一齐分担或分享。
6、有了伯乐才有了千里马,难道伯乐是千里马的唯一出路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的看法。如果你是“伯乐”,你应具有怎样的才能,你会怎样做。如果你是还未被发现的“千里马”,你应当怎样做。
〖学情预设〗对于前置性学习,学生尚未熟练掌握,所以需对自学任务、方法及交流环节等给予较详细的指导。尤其是引导学生充分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本事和习惯。相信随着生本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会表现出让我们惊讶的学习本事,自我去发现问题,生成问题,探究答案。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设计理念〗设计前置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教师要充分相信他们的本事,给他们展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课前预习的进取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习惯。让我们的教育从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
【教法运用】
1、诵读品味法。叶圣陶语“非读无以训练语感,非读无以激发美感”。教有千法,朗读为本。读品结合,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还课堂以朗朗书声,经过读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2、自主学习法。贯彻“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郭思乐教授“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3、创造性学习法。相信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创新的精神,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屏显)马的文字图片,师引导:你看出什么了(约1分钟)
〖学情预设〗有同学会说是大大的“马”字,会说是许多不一样写法的“马”字,更有会说是一匹扬蹄奋进的马。
〖设计理念〗激起学生的兴趣,活跃气氛,进入文章情境
二、小组合作学习。(约5分钟,学生读思议讲)
(屏显)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交流、探讨前置性自主学习成果,组织安排组员汇报展示的资料和顺序(各小组长抽签确定本小组汇报资料)
〖设计理念〗小组交流讨论探究,扩大学生知识面,获取深层次感悟的经验,使学生的学习天性自由释放,进入“乐知”、“好知”的学习生态。
三、班级交流展示1:走进文本(约24分钟,学生读思议讲)
〖设计理念〗围绕前置性学习1—3题的资料,先小组汇报,再班级交流讨论。在交流过程中,以读为主,展开朗读、品读、译读、赛读等各种朗读形式,并配合投影讲解,增进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本事。
〖学情预设〗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和全班交流时,由于每个组员的领悟、表达等各方面素质本事有高低之分,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独占交流平台,而其他交流较少甚至不发一言的现象。在此环节要强调小组整体性,要让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自我展示的资料和平台,或读、或讲、或议、或写、或投影图示,这就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小组长的组织领导本事。
1、(屏显)班级交流一:说说你明白的“马’的成语谚语、诗句、故事等。(约2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2、(屏显)班级交流二:读通文章(约4分钟)
①小组汇报展示(读,配以投影讲解重点字音停顿)→全班讨论,提难质疑。
②小组可领着全班同学通读一遍。
〖学情预设〗读音、停顿问题对学生来讲应能借助资料解决
3、(屏显)班级交流三:读懂文章(约10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读、译结合,投影重点字词归类解释并讲解)→全班讨论〖学情预设〗对有些词类活用可能无法解释清词性变化的具体情景,但只要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义即可。对一些一词多义,尤其是“之”一类意义、用法复杂的,学生可能一时无法归纳完整,可是在全班的交流讨论中会逐渐补充完整,即使有当堂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可让学生做下记号,下去再查找资料解决。
4、(屏显)班级交流四:读有感情(约4分钟)
①小组汇报展示(以段为单位朗读,并说明理由,投影重点语句讲解)→全班交流讨论。
②各组挑战赛读(某些语句)
〖学情预设〗此环节对某些学生来讲可能有一些困难,可特设计竞读环节,由朗读本事较强,领悟较快的同学在竞读过程中领导着大家领悟语句资料和情感,提高朗读本事。
5、(屏显)班级交流五: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约4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结合思想主旨结构示意图即板书设计讲解)→全班交流讨论。
〖学情预设〗在前面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的资料、思想情感应有较深的理解领悟,再结合前置性学习中了解的有关背景资料等,此环节应能水到渠成。
四、班级交流展示2:走进生活(12分钟)
〖设计理念〗围绕前置性学习4—6题的资料,小组汇报,班级讨论探究,进一步深化自我的情感体验。联系生活经验和感受,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不仅仅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本事。“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我的观点,有必须的说服力。”
1、(屏显)班级交流展示一:说说你所明白古今历史上“伯乐”和“千里马”式的人物事迹(3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此环节同学们经过课内外资料搜集应有资料可讲,关键在于要限制时间,力图语言表达的流畅、简炼。
2、(屏显)班级交流展示二:说说你的经历感受(4分钟)
师引导:你曾像文中的“千里马”一样不被理解和赏识吗你曾有被肯定的欢乐经历吗请让我们来倾听你的心声,和你一齐分担或分享(1分钟)
〖学情预设〗如果有同学不好意思说,教师可讲述自身一段经历引导。相信同学们一旦感受到大家的真心,必须会有倾吐的欲望。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3、(屏显)班级交流展示三:谈谈你对当今社会“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的看法。(5分钟)
小组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此环节相信同学们都很有兴趣,会进取踊跃的参与。关键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人才坚持良好心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我的宏图大志。
与时俱进,终身学习自信自知,善于表现自我
适应环境,发挥潜能学会欣赏别人,要有团队精神
五、小结:学生展示背诵文中自我最喜欢的名句、哲理句…(约2分钟)
【设计理念】
能当堂熟读成诵全文或部分语段。
六、作业:请根据文言文考点设计一份试题。在下节课交流探讨。(卷面100分,能够是你已知的,也能够是你疑惑的)(约1分钟)
〖设计理念〗巩固掌握已知知识,同时对课堂讨论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探究。
【教学反思】
1、读是教学之本。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解读到必须深度,朗读也自然到位。
2、本节课学习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尊重学生,一切依靠学生”,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仅用了3分钟左右,其他皆为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学生学习的进取性和参与的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组织学生进取有效的发言讨论,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在进取发言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发言无序、有效性不高的问题,只要教师加强组织引导,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以欣赏的眼光给以鼓励和肯定,我们必须会惊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与成长。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跳水》是人教版六年制语文第十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这组课文,要在读懂课文资料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感情,认真思考,读出自我的见解;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学习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跳水》一课讲述了发生在一艘外国帆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了解作者记叙一件事情经过的方法。
本篇课文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易于激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形象逼真的教材插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在学习字词,初步读懂课文资料的基础上,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
经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学习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3、在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4、积累用来形容情景危急或处境危险的词语。
(三)重点、难点
在经过分析、比较孩子、水手及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不一样的表现,在了解事情发展变化的基础上,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依据学生认知本事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情感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过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2、语言点拨
3、抓重点词句
4、朗读感悟等等。
三、说学法
1、抓重点词句,理解感悟:比如“哭笑不得”、“气极了”、“惊呆了”、“40分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言环境,对这些词句的未尽之意进行表象理解,体会孩子、水手们的心境。这是在巩固和运用以前的读书方法。
2、阅读要有自我的见解:这是在本组课文中学习运用的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本课教学中采用了指名读、自由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说出自我的见解。比如:“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几个不一样的主角身上去体会。
3、自觉运用和积累词语:比如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两个主角之类间发生的事发生了什么事强调用词来概括其主要资料和感受。在学习“孩子处境危险”时,用提示句“当时的情形真是呀!”引导学生用上“千钧一发、万分危急、迫在眉睫”等词语。
4、合作与交流
四、说程序
(一)情境导入整知感知
为激发学习兴趣中,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与课文资料相符的动画短片,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资料,调动其学习进取性。
(二)自主探究,感悟情理
整体感知后,引导学生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去把握课文中本质的东西。
讲读一、二段时,在弄懂段意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取乐、放肆、哭笑不得”这些重点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使学生明白水手取乐猴子是故事的起因。
三、四段是文章的重点部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去体会文中主角特点,在汇报中重点抓住孩子情绪变化和危险情境以及寻求解救办法三方面去深入理解课文。
①孩子情绪变化的探究
以孩子的'情绪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懂得孩子情绪变化原因有三方面:猴子的放肆、水手的过分、孩子的不冷静,从中告诉学生做事要冷静要研究后果,开玩笑要注意分寸。
②抓重点语句体会险境
利用幻灯出示惊险语句,先让学生自主感悟孩子的险境。然后经过指导朗读,填读形容危急情景的词语来加深对课文资料的理解,使学生入情入境,到达讲解所不能到达的效果。
③寻求挽救办法
人的创造力主要是依靠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依据这一理论,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探讨抢救孩子的妙法,让学生畅所欲言得出办法后,发现均不很得当,从而得出:船长果断命令孩子跳水是挽救儿子生命不容置疑的唯一办法。
五、六自然段集中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在教学这部分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经过体会船长心境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然后经过分析跳水的好处,为什么用枪逼孩子跳水来学习船长在危急中,冷静、机智和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总结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精读全文后,结合板书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最终以“从文中主角中获得哪些有益启示”结合教学,使学生既对本课知识有及时的整理,又感到意犹未尽,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说课稿 篇11
各位评委教师:大家好!我是6号考生。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下头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学习资料,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终阶段,是整数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阶段。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课的教学具有必须的总结性和概括性。学习这部分资料,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除法积累经验。
(二)说教学目标
1、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理解不够商1写0占位的意义,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过对商末尾有零的除法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分析、比较、灵活运用知识的本事,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够商1写0占位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并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类除法题
二、说教法
本节课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线,先以复习引入,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从而发现灵活的试商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根据学情我设计了“独立思考一合作探究一实践应用”的学习方法。在算法探索、分析比较环节中,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把除数看作哪个数试商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掌握灵活试商方法,从而到达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目的,并在后面的练习中进行实践应用。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600÷20=7200÷36=52÷13=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计算52÷13和600÷20时是怎样想的
2、笔算
750÷5=900÷6=
订正时,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异常要强调,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对看那一位商0
设计意图:旧知的复习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新知的预判,也是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必要的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除三位数
(1)设问
教师:经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
出示问题: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能够组成多少组
教师:你怎样理解“能够组成多少组”这个问题你认为商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新知的学习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有意义的问题能够帮忙学生在自我的知识储存中选取有用的旧知作为探求新知必备的“食粮”。
(2)探究方法
预设如下;
教师:先算18除什么数
学生:先看被除数前两位,18除61个十,商3。
之后问:这个3表示的是什么余下的是多少
学生:商3表示3个十,余下的是7个十。然后用18除72,商4
设计意图:在新知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我去探索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会产生认知的.冲突,以前学的是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看前三位,而此刻够了,怎样办呢经过学生自我去经历这一过程,探索出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的始终是穿针引线的作用。
(3)试一试
989÷43=244÷58=68÷26=
2、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末尾有0
出示:930÷31=
①学生试算930÷31,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出现的问题
②教师: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
③小组讨论,充分发表各种见解。
预设各种理解:
a、因为根据除法的计算法则,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个位上就写0
b、被除数十位上的商虽然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但个位上的0除以31仍然得0,所以商的个位应写0
c、因为930÷31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商应当是两位数,所以应当是30
d、因为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3、除到被除数的个位商0、表示商是30个一,也就是30、所以个位要写0
e、如果商的个位不写0,商是一位数3,不表示两位数30,经验算,3×31不等于930,所以商不是3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见解充分给予肯定,然后指导商写得不完整的同学把商写完整,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做除法时除到被除数十位正好没余数,而个位是0,只要在被除数个位上补0就能够了
注意:教师要强调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
设计意图:课堂上设置“大问题”,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把学习的资料留白,让学生自我去填写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的进取性,也给学生探求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3、比较练习
(1)练习
把被除数改成940,即940÷31
教师:想一想这道题与刚才那道题有什么不一样做题过程中有疑问的能够跟同桌议一议。
结合板演竖式提问:当十位上商3后,出现了余数“1”,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提问: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教师强调:商的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两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十,而只是3;同样若商的末尾不添0,根据“被除数=除数x商+余数”验算,结果也不能等于被除数。
设计意图:虽然把例题改为练习题,但却给学生指引出探求的方向、方法,留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巧妙地把学习难度降低了,也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2)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一样点
学生口述:相同点一—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不一样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师生共同小结商末尾有0的除法,有两种情景:一种是没有余数,商末尾的0必须写上。一种是有余数但不够商1时,也要用0占位。为了防止商末尾的0丢掉,可在计算前确定商的位数,计算后进行验算
(3)做一做
722÷36=901÷90=
教师:边做边想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4)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数前三位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头写商。
③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设计意图:经过比较和总结,帮忙学生梳理笔算除法的方法。
(三)新知运用
1、做一做
784÷54=649÷3l=364÷12=762÷38=
2、确定
下头的计算对吗
教师:在笔算除法时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的。
设计意图:练习做到有层次、有梯度,类型多样,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灵活。不局限于例题的学习,用错例进行举证能够帮忙学生杜绝同类错误的发生
3、解决问题
刘叔叔带700元买化肥,买了16袋同一种化肥,剩60元。每袋化肥的价钱是多少
教师: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预设:花了的钱不明白,要先求,因为剩了60元,仅有去掉这60元,剩下的钱才是用来买化肥的学生自主完成计算过程。
(四)全课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在试商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说课稿 篇1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地球上的人类和一切生物,都与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不仅仅孕育了生命,还为人类供给了物质资源和礼貌发展的基础。在本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看待水与生命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离不开水,还将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关注自我的生活环境等资料打下基础。
2、活动目标
经过深入挖掘教材后,我设定了以下几个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明白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2)本事目标:
能和同学交流自我对于水与生命关系的不一样看法。
大胆想象没有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3)情感目标:
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俭用水的生活习惯。
3、教学重点
能意识到水与动植物和人的密切关系,并能以实际行动珍惜每一滴水。
二、说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精心设计有关水与生命的探究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亲身经历、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来学习科学。并经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本事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三、说教法
根据《水与生命》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简便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究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法有别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一样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我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我的不一样意见。
四、说学法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模式
1、结构
情景导入—组织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汇报—数据显示—延伸探究
2、理论依据
《科学》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格外注重,表此刻从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人”的关注,强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和社会。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到达,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
六、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一幅优美的山水景,屏幕上美丽如画的景色配上动听的诗歌朗诵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验美的感受。然后让学生猜猜诗中赞美的是谁?之后提问为什么水使小草变得嫩绿,使鱼儿游得欢畅,使地球变得美丽。当学生畅谈感想后,教师归纳:水是生命之源。
2、交流反馈,体验汇报。
实践证明:探究本事最好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这固然能够经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来进行,但绝不能没有科学教育——因为科学教育的实践性、基础性、科学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本事方面,具有独特的也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上节课“观察水”这一资料后,我让学生经过查阅资料,收集图片和询问家长等形式做一些有关水与生命的调查,要求每人说10个动物、植物和人离不开水的事例。讨论生命离不开水,目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学生对生命的认识,而课前的准备工作在那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这部分资料,学生已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学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比较完整的体系中。在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水与生命的精美图片,使学生获得视觉体验。学生对生命与水已经有了必须的了解,明白人、动物、植物“渴”了要喝水,生物维持生命需要水。最终,师生小结:水对生命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生物体内的一切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蒸腾、光合作用等都需要水。
3、主体参与,动手实践。
怎样利用科学教育的优势,使它成为培养学生探究本事的摇篮,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探究”呢?我的体会是:实施开放教学,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经过操作、质疑、观察、想象、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诱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
我出示课前用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栽植物。提问:“塑料袋原先是干的,此刻内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学生观察并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是从植物身上“跑”出来的,说明盆栽植物体内也有水。之后我趁热打铁:“从人出汗、排泄等生理活动中能够证明人体内有水,但我们的身体里包含多少水呢?我们吃的米饭、面条、猪肉、鱼、鸡蛋这些食物中又包含多少水呢?牛奶都是水组成的吗?”学生根据自我的猜测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讨论。最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比例图,初步了解几种食物中的含水量。让学生在比例图中了解人体、各种食物中包含很多的水,了解人们在吃食物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很多的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关注生命活动。
为了更直观的展示动、植物成长离不开水,我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实验证明并提前准备了“植物喝水”的活动。方法如下:剪下两朵月季花(茎长一些),将它们分别插入装有水和干土的试管里,观察哪一朵花先凋谢。同时将装水的试管里滴几滴油,在水面上做好记号,观察这朵花每一天喝多少水,同时做好记录。这个活动需要学生在几天甚至十几天内进行观察,围绕“生命离不开水”这一目标,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演练他们的科学技能,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丰富了教学的素材,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恒心和毅力。
4、拓展活动,反面例证。
经过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汇报并动手实验等多种科学探究方式,学生对水与生命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果没有水,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各抒己见,我在他们的讨论过程中经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缺水给大自然和生命世界带来的灾难。然后经过VCD观察小狗在缺水的情景下有什么反应。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并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珍惜每一滴水。使学生明白:滴水汇成河流,我们要从自我身边做起--节俭用水。讨论结束后,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画一幅以“没有水的世界”为题的想象画,或写一篇同样题材的短文。
5、续写小诗,活力导行。
最终,出示本课开头的优美景色。“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未写完的小诗道出了生物对水的依靠,明快的诗句展现出大自然因水才有的美丽。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用诗句来赞美水,感受水对自然的恩惠,在经历科学教育的同时,也将在孩子们心里构筑起对水的完美情感。
“因为有你,鸟儿才唱得很动听。因为有你,鲜花才开得漂亮。因为有你,天空才有美丽的白云……如果没你,鱼儿会死掉。如果没你,花儿将不再盛开。如果没你,学校将不再可爱……”用编小诗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命离不开水的知识的理解,学生乐于理解;小诗形式和资料的双重要求,使学生在回忆相关科学知识的同时,又在浓浓的诗情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自我提出“如果没你”的创新话题,进一步拓宽了思维,使讨论向纵深发展。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懂得在平常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滴水。
(三)教学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改理念作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寓教于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供给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本事,获取科学知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说课稿 篇13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寒号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说方法、说过程等六个方面呈现我的说课内容。
1、说教材
《寒号鸟》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寓言小故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读故事,明道理”,《寒号鸟》一文运用了对比手法,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旨在让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过上美好生活的道理。本课我安排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本次设计为第一课时。
2、说学情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且大部分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的识字和理解词语的能力。但对于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还是难以理解,因此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等特点,多采用视频、图片、课件演示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学习生字,练习说话。
3、说目标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既有知识水平,再结合本组教材训练点及课文内容,我拟定了以下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堵、缝、鹊、衔、枯”等五个生字;掌握“号、当”两个多音字;会写“枯”、“却”两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图,练习说话,随文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领会课文寓意(不学寒号鸟的懒惰,而是向喜鹊一样勤快,凡事提早做准备)。
重点:识字、写字;练习说话。
难点:准确领会课文寓意。
4、说方法
为突出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本课教学方法如下:
教法:引导法、演示法
教师依据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再结合希沃白板的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帮助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练习法
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分小组对课文插图内容进行交流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字-词-句练习说话,也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说过程
对于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看视频,导入新课(约3分钟)
通过播放有关寒号鸟的百科视频,让学生对于寒号鸟这种动物有个大概的认识,从而导入新课《寒号鸟》。
【设计意图】:寒号鸟这种动物容易让人误认为是一种鸟类,而播放视频既能吸引学生兴趣,又最直观有效的让孩子们认识了寒号鸟这种动物。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为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然后借着录音中错误的“当”字读音,教师讲解多音字“当”。最后以课堂活动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知道课文共有9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寒号鸟和喜鹊的故事,为后续教学环节打基础。
(3)看图说话,学习生字(约18分钟)
本环节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插图画面内容。
2、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通过课件展示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缝、堵、鹊、衔、枯”等生字,能够依据插图画面,表述相关内容,以及体会寒号鸟的懒惰和喜鹊的辛勤。
3、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让学生知道懒惰的寒号鸟最终冻死了,而喜鹊却平安无事,进而初步领会故事寓意。
4、通过课堂小活动检测学生对会认字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观察插图是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学生就看到的插图画面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自主学习,对插图有个大概印象,再结合希沃白板中蒙层工具的使用,让学生按一定顺序学习生字、练习说话、初步领会寓意,帮助课堂目标中重难点部分的达成。
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持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两小儿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品质,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案
《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课例,因此我教授本课时训练重点确定为: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疑难字词,能根椐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熟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2.搜索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言论)。
3.思考课后练习题。
三、说教法
本堂课因为是孩子们初学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四、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去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以接受变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从而解决出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五、说过程
(一)引导释题,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课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说“辩”字导入课题,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学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指导学法
由于学生学古文,较难理解,在此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初学古文的感受,从而总结出古文不好读,不好懂,明确了学习古文的方向和目标,紧接着老师配乐范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学生通过倾听总结读法。学生自由练读,并由此解决了古文不好读这一难点,就是让我们多读,反复读,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牵出古文不好懂的这一难点,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老师再一次强调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依照学法逐步解文
在学生读通顺的基础上,我进一步质疑:这篇文章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概述的过程中,交流孔子这一人物,为后面学习文章,揭示人文内涵,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概述故事内容的同时,又紧接着质疑:孔子在什么情况下遇见两小儿的?无形中对文章第一节内容就在老师质疑,学生解疑的过程中完成了学习。并在此强调“斗”的含义,过渡到第二节的学习,明确两小儿辩论的观点,通过分析“也”字,重点指导学生的朗读,由此以“辩”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三四节的学习,通过抓重点字词、分析句式、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斗时各持的理由是那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以理解促读,读出味道,读懂意思,老师在这则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把握住了文本的内容,体现了文本的工具性。
(四)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最后,我重点抓住孔子“不能决”,让学生体会人文内涵,让学生交流孔子的言论并结合搜集孔子的'资料,明白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两小儿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精神,并将两小儿提出的问题设计成以教师提供资料,学生课后解决的方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
(五)总结拓展,延伸课外
学古文不能只学不积累,积累什么?积累的就是我们的学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让学生感受古文与现代文不同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对学生今后学习古文打下基础,这样从开始学生讨论学法,到教师最后总结学法,无时不体现出,我们学的主动不仅在学内容,还在学方法。也正体现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理念,最后布置学生回去讲故事,排课本剧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整堂课最终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读,以读明理的办法,一步步扎扎实实学好古文。
六、说板书
从字数上看板书有些繁琐,但我认为板书总是为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能直观的理解,我从题眼“辩”字为主线到两小儿辩论的观点,理由最后结果,让学生观其则明文意,梳理出文本的内容。
我的这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据课堂反馈定论),但是,我最终能较好地体现了我此次课堂教学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学生要学的有收获,而我教的要扎实,也希望各位老师能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
说课稿 篇15
今日我说课的题目是《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下头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资料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美术世界中遨游》(出示板书),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以后的美术课程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确定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一个统领下文的铺垫作用。
2、教学资料:
本课经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遵循学生的身心特征,他们的逻辑思维仍需要很多感性经验来支持;想像力中的现实性不断发展;情绪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易动性、冲动性。经过本节课的学习给学生供给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美术世界的机会,加强对美术不一样种类的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到达以下几个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以材料的不一样来区分画种,力求使学生明白:画种的不一样,是因为画家使用的材料的不一样。使学生掌握对美术作品分析、理解、评价的本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经过很多图片欣赏,教师正确引导,对中西作品分析比较,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基础上对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正确掌握美术作品的分类,学会用新型的美术材料来体现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经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打破时空,不拘一格的在美术世界中寻找美,发现美,从而创造美。
4、根据我对教材分析和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图片,让学生对各种美术作品的造型方式、表达方式和形式美感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的分析比较。
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资料,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美术作品所用材料的不一样而带来的不一样画面效果。
二、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情景,我主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初中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采用引导教学,用幻灯片放映不一样种类的美术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分组讨论、探究“是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一样?”之后放映各种不一样种类的.美术作品作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所学的资料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法:
遵循“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做到学与思紧密结合,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片,在欣赏过程中,积极思考,及时提问,领悟到学习的要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并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课前准备—激趣导课—探究欣赏—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很多的各种不一样材质的美术图片,让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准备:收集自我喜欢的美术作品。
2、激趣导课
首先,我以问题挑战学生:
(1)你们见过哪些美术作品?
(2)他们的材质分别是什么呢?
并以展览的形式把教师和学生课前收集的图片布置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学生带着问题互相欣赏,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一种置身于美术作品之中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后,再欣赏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如图《父亲》,《人桥》“同样是画人物,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对本节课所学的资料产生好奇,感受不一样材质带来的不一样效果。
最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我会给学生准备一些不一样种类的绘画工具,像国画工具、油画工具、水彩画工具以及其他种类的绘画工具给学生看。让学生能正确的确定出美术作品是用哪些绘画工具完成的。
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资料。
3、探究欣赏
美术是运用必须的物质材料经过造型手段,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想了解它丰富多彩的资料吗?让我们一齐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我首先充当导演,让学生在游戏中,一边看作品,一边正确地找出作品使用的材料。
让学生甲指出油画《父亲》,学生乙找出油画用的材料;学生甲出示卡片——“浮雕”,学生乙找出书上图片中的浮雕;学生甲出示“水彩画”的卡片,学生乙就要从课本外找出一张水彩画的作品。让学生在游戏中分清楚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完成的。
然后,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材质的不一样,使得美术作品效果截然不一样。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
如前面所观看的《父亲》——《人桥》对照,提问:“同样是画人物,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人桥》记录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渡江,架桥部队撑起浮桥,配合主力部队向敌人进攻的场面。
画面以黑版为主,套以橘红、黄绿二色,在比较中表现出硝烟四起、火光冲天的战斗气氛,映现出士兵奋勇前进的身影。红、绿二色叠印产生的中间色和点点留白丰富了画面的色彩。而油画《父亲》画面有一种杯具性的震撼力。
这幅油画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画家借此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热爱。让学生了解两幅作品的背景以及根据所选择的不一样材质及效果。
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我又从课本之外找了一些不一样种类的图片,让他们做出比较。
最终总结出,美术的四大主要门类有:(出示板书)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绘画又包括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版画等。
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经过对图片的很多欣赏比较,自我体验美术作品由于材质的不一样所带来的不一样效果。
4、思考讨论
了解美术四大类后,我会继续让学生对刚才所观看的图片进行讨论:
《家庭组》——《马赛曲》:“同样是雕塑,表现手法不一样,效果有什么不一样?”
《出水芙蓉》——《故宫太和殿》:“中国画与中国古建筑之间有什么联系?”
在探究欣赏比较中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资料,掌握不一样材质的基本特点。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把整个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最终,找出一些图片留给学生作课外的探索,如设计领域的广告有不一样的材质构成。经过课外的探讨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地学习知识,为他们创造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资料的同时,经过课外的探索与发现,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与提高。
5、教师总结
本节课经过对图片的很多欣赏,让学生在了解美术的四大门类中,感受祖国那份几千年来沉甸甸的美术文化。
学生经过对美术作品直接的感受,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让学生看出不一样画种的不一样效果。
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中,按工具材料的不一样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在本节课最终我将给学生推荐以下相关的学习网站和书籍。
四、教学评价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遵循“教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归纳、总结几个方面深入学习。
让大部分学生到达能够自主、正确的掌握本节课的教学资料,并且让个别领悟性较好的学生到达除了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资料以外,还能够独立、创新、发挥自我的个性,经过自主学习和师生共讨,到达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
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美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五、板书设计
(略)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03-27
春风说课稿说课稿《春》11-18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