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1-03-09 11:16:0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初中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初中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初中5篇

说课稿初中 篇1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羽毛球的两种发球》即正手发高远球和反手发网前球。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好课的前提条件,在正是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正手发高远球和反手发网前球是羽毛球运动项目中的两种发球类型,而羽毛球项目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在水平四基础上的选修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羽毛球的技术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羽毛球运动的规律和特点,树立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主动参与和自我展示的意识能力。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理解,下面是我对学情的分析。

  学生是学习体育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而高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竞争意识明显,对体育运动十分感兴趣,并且了解羽毛球的基本技战术和比赛规则。但是却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虽了解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却不能熟练掌握运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适宜的教学方式科学的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些技能。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说出正手发高远球和反手发网前球的动作要领。

  2。通过观察、模仿、分解练习等方法,90%以上的学生能做出正手发高远球和反手发网前球的动作,80%左右的学生能把球发到指定区域。

  3。通过本课学习,巩固学习羽毛球的兴趣,培养克服困难和合作互助的品质,提高竞争意识。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正手发高远球和反手发网前球的动作要领;

  难点:正手发高远球的击球点,反手发网前球时持拍手腕的闪动发力。

  为了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实际中初中学生思活跃、求知欲强、乐于交流的特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种教法有:问答法、示范讲解法、纠正错误法。采用的学法有:分解练习法、运动竞赛法、模仿练习法。

  围绕以上目标、重难点,本着“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首先是开始部分。包括课堂常规,师生问好、检查人数、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等,此时呈四列横队,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及集体责任感。

  其次是准备部分。在这一部分,学生首先将变成2路纵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围着1、2号场地慢跑2圈后呈体操队形散开做热身操,主要活动头、肩、肘、腰、膝、踝等关节,热身活动结束后小组长帮忙发拍和球,两人一组自由站位,进行熟悉球性练习。这一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身体充分预热,在身体和心理上为本节课做好准备,防止上课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然后是基本部分。

  第一导入环节。良好的导入如同一场好戏有一个精彩的序幕,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的有效方法。针对该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采用图片导入,先展示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平时练习发球动作的照片,请同学们观察并思考“林丹的发球姿势是怎么样的?这样的发球姿势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准备发球时林丹的持球动作是怎样的?”等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顺利进入本堂课。

  第二新课教授环节。第一部分,我将把多班同学在1号场地分成左右手2路纵队,分别用正面示范、侧面示范和背面示范这三种方法讲解正手发高远球的动作技术要领,同时学生进行无球动作模仿,讲解结束后,请同学们自主无球动作练习,我进行巡视点拨,等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差不多后2人一组自由站位进行有球对练,我进行巡视指导,练习完毕后邀请动作规范的同学进行展示,学生进行评价总结,根据之前的练习请同学们2人一组,分别到1、2号场地隔网对练,第二部分,我将结合图片进行反手发网前球的讲解,注意强调发球时手腕的闪动发力,之后进行请同学们自主无球动作练习,我进行巡视点拨,等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差不多后2人一组自由站位进行有球对练,我进行巡视指导,练习完毕后邀请动作规范的同学进行展示,学生进行评价总结,根据之前的练习请同学们2人一组,分别到1、2号场地隔网对练,之所以这样进行设计,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及练习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互助练习培养克服困难和合作互助的品质。

  第三游戏巩固环节,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小组发球换场地接力的方法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小组发的球多,发球最少的小组男生5个俯卧撑,女生5个抱头蹲起。这样设计既巩固了学生的发球技术,又锻炼了学生反应奔跑速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最后是结束部分。为了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恢复平静,在这一部分,我将采用音乐放松法,将多班同学围成一个大圈,在舒缓的音乐中进行放松练习,练习结束后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并进行自我点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总结能力,最后请值日生归还器材。

  本节课预计练习密度为40%,平均心率为125次/分,练习强度为中等,场地为羽毛球场地2块,器材为与学生同等人数羽毛球拍及羽毛球若干,挂图9张。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考官!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说教材

  《雨说》就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活泼欢快,充满情趣。在教学这首拟人化的诗时,我们应该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注释,用心体味,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达到背诵这首情诗的目的。

  (一)《雨说》的叙述主脚就是“雨”,它象征着为大地带来春天,为儿童带来欢笑的爱的使者。注意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征意味。

  (二)这首诗清新明朗,节奏欢快,融典雅的诗句与活泼的口语于一体,特别适合于朗诵。要引导学生加强朗读,理解诗意,体会诗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议配乐朗读。

  (三)指导学生朗读,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这首诗长句比较多既要读的连贯,也要在恰当的地方停顿,并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二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诗歌,整体感知;品味诗歌,理解感情;展开想象与联想,与诗人进行感情沟通。

  情感、态度价值观: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

  (3)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听完歌曲,师总结:这首歌就是儿女对母爱的高度深情赞颂,同时我认为这首歌也就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所作的真情告白。可就是,同学们仔细品味过雨的诉说吗? (大多同学回答没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诗人郑愁予就送给了我们一首《雨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生用喜悦、轻快地语调朗读这首诗三遍;

  2生交流朗读效果,以四人小组互读互查,推选优胜者;

  3各组优胜者全班交流朗读,其他组可点评优劣(评时可对节奏语调点评)

  4推选班内最优胜者,领读全诗;

  5师生齐读全诗(可选喜悦轻快的曲子,生自选)

  (3)、细读全诗,理解品味

  1、雨“说”了什么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2、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体会诗言志)

  对于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能够回答出来。

  老师明确1、这首诗通篇都就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就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对于第二个问题,同学们要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而出,教师要点拨背景引导得出答案。

  介绍背景资料、欣赏《雨说》,解读《雨说》(王景山)

  老师明确2、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就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就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就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3、品味诗歌语言,探究诗歌语言特色

  1、诗歌就是作者用丰富的感情、鲜明的节奏、和谐精练的语言以描绘象,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对于语言的品位,就是把握诗歌内蕴,与诗人感情进行沟通的基础。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学生通过找拟人化的语言,会总结出大多好处,师诱导学生理解。这种手法不就是拟人手法,点击二者的区别就是:前者用于整体艺术形象的塑造,后者仅仅用于语句的修饰。

  明确: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对诗中对诗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拟人化的生动描写;俯拾皆就是。这首诗就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2、拟人手法就是文学作品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学生可继续合作讨论并互相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全班交流,生之间谈体验。师生共同明确:(点击)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就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诗人还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

  (4)、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学生在自由背诵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背,推荐有感情同学领背、齐背,达到共同背诵下来的目的。

  (5)、作业 以“‘雨’的自述”为题

  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三五百字的小散文,体会这两种题裁在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的理解来完成这道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发挥。

说课稿初中 篇3

  一、教材地位

  1、教材剖析:

  《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所收录的5篇文章虽然体裁不同,但它们的内容却都是战争题材。无论是正义一方还是非正义一方,在你死我活的战斗中,真善美与假恶丑得到充分的表现。在单元中,题材的选取涉及中外,触碰近代与现代;人物有上至政治领袖、文豪作家,下有老妇人、老头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他们不仅仅是自己,而是代表了一类人在战争中的勇为、凄苦与对争议的弘扬、对和平的呼唤。《芦花荡》是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作品,文章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描写了在抗日战争期间的白洋淀上,一个抗日老英雄护送两个女孩子寻找队伍的故事。这个故事具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是一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文章。

  2、课时安排:

  《芦花荡》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将教学时间安排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从白洋淀优美的风光入手,引出抗日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识记重点词语。第二课时则引导学生探究人物性格和人物刻画的`方法,揣摩景物描写的作用。为了顺利完成两课时的教学任务,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采取紧扣课文主题,通过设计主问题,创设发散思维的情境的策略,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

  是准确把握“老头子”的人物形象,体会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并在赏析同时了解老头子是怎样刻画的。同时,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语言作用。

  本课的难点:

  理解他“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特点,以及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已有知识和经验:

  八年级的学生对小说已不陌生,对小说的阅读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分析能力。因此,先让学生通过小说三要素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接受。

  2、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通过设计主问题“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调动学生发散思维,人人有话说。尤其是关注那些平时不爱讲话的孩子,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发言。通过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那些阅读书评较好的同学参与到互评环节中,促其养成敢于争鸣,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让各类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提升。

  三、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2、把握老头子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3、揣摩景物描写的语言。

  (知识和能力目标确定的依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过程和方法目标的确定依据:新课标要求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感受“老头子”的英雄色彩,培养捍卫民族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定的依据:新课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圆满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以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原则确定出本课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辅助,通过多媒体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篇,增强生活的体验。

  2、引导点拨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主体差异和不同学习的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让学生自读自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课文浅显易懂,且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我设计的“老头是怎样的人”阅读课文,运用批注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我给予适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方向,读出个性化的自己。

  3、对话教学法。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巴西教育家保罗认为,教育即对话,对话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这不是师生间简单的问答,而是思想的交流,我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对主人公“过于自信和自尊”这一性格进行深入挖掘。

  自主探究,对话交流,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和补充,激发并牵引基础较差的学生,从而达到一同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而且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五、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2、教学流程

  我设计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自主探究,互评人物;深入挖掘,品读景物;联系生活,布置作业这六个环节。

  第一课时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通过多媒体展示白洋淀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文中所描写的环境,进而导入新课。我的导入是这样设计的:白洋淀水波荡荡,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苇泛金光,冬季水似碧玉。然而在上个世纪30、40年代,日寇在这个美丽的地方烧杀抢掠,肆意践踏,白洋淀的每一株芦苇都见证了硝烟弥漫,白洋淀也养育了英雄的人民。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把十几个鬼子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到底有何等的本领呢?让我们走进《芦花荡》去见识一下这位神奇的老人吧。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环节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让学生简要介绍孙犁的基本情况,培养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屏幕)孙犁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形成了“荷花淀派”,《白洋淀记事》是一部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小说和散文的合集。并让学生在课下识记这些文学常识。

  (2)识记字词:接着通过教师听写和同桌互改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并讲解重点字词,把好字词关。

  (3)概括内容:根据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叙述课文的内容。

  第二课时

  环节一:提出问题,默读批注

  围绕“我眼中的老头子”展开自由阅读,指导学生边阅读边批注。批注的话不要太多,只需重点的三两个词语就行。不读书不拿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尤为重要。

  环节二:交流展示,对话人物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要部分,两个主要任务,性格及写法。交流展示架起生生、教师、文本的对话,也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的主战场。教师在学生发言基础上,适时归纳老头子的性格:“过于自信与自尊”,引导学生理解“过于”这个词的意思。 “过于”呢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有“非常”之意,老头子确实有一套了不起的“水上的能耐”,这使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而另一方面,又有过头的意思。大菱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有一定关系。同时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队伍,他是过于自尊了。老头子的刻画手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环境烘托与女孩子反衬相应和,活脱脱的让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站立眼前。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把握主人公老头子的形象。

  预设:

  1、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的明亮。说明老头子很干练。

  2、他对苇塘里的负责人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我,我什么也靠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说明老头子很自信。

  3、“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孩子呀!”说明老头子对同同志们充满了爱,可以说爱憎分明。

  4、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有女儿,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说明老头子自尊心很强,让两个女孩子受伤,他没法原谅自己。

  环节三:品读景物,赏析美点: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但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凄惨,而是感到了文章的优美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这得益于作者对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由此,设计了美句品评教学步骤。首先是美句美读,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把这些句子充满感情地读出来,感受那流泻于战火中的优美景色。然后美句美读,让学生就具体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思考描写好在哪里?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通过师生对话,最后总结出景物的描写能够渲染出战争的气氛和烘托人物的性格。

  预设: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窠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赏析:点明环境气氛,突出环境险恶,交代背景,为后文描写人的行为做铺垫。努力长高的苇子生动的展现了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白洋淀人民威武不屈,顽强生存的姿态。象征的白洋淀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狠狠"表现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钻"表现了抗日军民的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

  2、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赏析:景随情移,写出了老头子痛打鬼子后的愉快心里。

  环节四:联系生活,内化提升

  (1)升华主题:白洋淀只是当时的抗日战场的一个典型,无名无姓的老头子也是抗日人民的一分子。白洋淀如此,荷花淀亦如此,整个冀中平原上上下下抗日热情高涨,如火如荼。老头子就是一群人!

  (2)布置作业: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写促读,让学生给老头子写一封信,书写自己内心的敬仰,亦可提出善意的批评。

  3、板书设计:

  自信

  芦 人物美——老头子(过于)

  花 自尊

  荡 景物美——诗情画意

说课稿初中 篇4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英语第三册第50课,本课为口语阅读课,整个说课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讲述,即教材分析、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50课以详实准确的数据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当代人类最关注的人口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深刻的人口教育,不仅在本单元占据主导地位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良好素材。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校要突出英语优势打造枫叶品牌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依据

  为了不仅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练掌握数词的表达法。

  2、能力目标:

  a.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材料的准确度

  b.能自如表达本课重点话题人口增长问题。

  c.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展开丰富地想象力流畅地表达其他相关内容。

  3、情感目标:

  通过一些有力地事实、数据和图片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使他们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人人有责!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重点为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水平。我采用英语趣味i教学法,采取图片导入、方法解析和逐步检验的方法使其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

  2、难点:口语水平的提高。我班的学生都来自公立学校,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讲授,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使许多学生不敢开口、羞于在人前表达因而口语薄弱。我通过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和师生共同讨论、记者采访专家等新颖方式,以及不断鼓励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

  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引导。本节课中我尤其侧重训练学生通过合作探索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注重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有效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寻求知识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讲解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由过去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结果向注重知识发展及知识的传授过程而转换。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在预习中就接触了大量的信息,他们必须具有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这恰恰正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教学程序

  1、课前对话:

  师生问候之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围绕数字进行自由对话。每天3-5分钟口语练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新课标指出口语是在人与人交流时即兴脱口而出的,会话双方都必须对听到的语言快速做出反应,才能使谈话继续。同时由于口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合作学习

  的成效对口语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这些都要求为学生的口语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

  两人一组是为了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去说,而数字的表达法是本单元的知识要点,我可以提示学生讨论一些世界之最,如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亚马逊河的长度、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南极冰川的后度、中国人口的总数、伊拉克战争的时间等等,这些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对数字表达法的巩固。

  给学生展示这样两幅图片:

  一个平衡的杠杆上,一些人在左,我们的地球在右;第二张图上左边新增的人使杠杆不再平衡。之后问学生:看了这两幅图,你会想到什么?又是什么引发了这个问题?学生会表达一些自己的见解,这时不论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都要给与鼓励和表扬,然后问学生:是否知道每一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钟全世界会新增加多少人口?学生会很有探究答案的欲望,这时很自然地让学生打开书去阅读50课的文章STANGDING ROOM ONLY 并找出我给出的这张表格的答案。由于本课是以大量数据为主反映人口问题的,因此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此表,那么全文的重点内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我认为采用图片导入法远比直接让学生翻书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3、拓展与巩固

  通过讲解我指导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如猜词悟意法、略读扫读法、找中心句和关键词等方法,之后要检验一下学生是否掌握此方法,于是我问学生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会引发那些严重问题呢?在学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后为,我再给学生一篇文章进行快速阅读,这也是本节课的课堂检测,我会当堂进行面批面改。然后对于这篇关于人口急速增长带来的一些后果的文章,我让学生来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4.合作与发展

  接下来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组关于由于人口太多而导致资源匮乏、污染严重、食品短缺、空间拥挤等的图片,看着这些图片问学生:你们对哪一方面感触最深?你还想到了其他那些方面?想不想了解其他同学的想法?又想不想知道在座老师们的看法?以这种方式充分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将其分成6个小组,先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然后鼓励他们去采访在场听课的英语老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1)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可以避免受教师的想法所局限没有自己的见解。(2)采访老师既可以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去实际交流,达到学以致用。有可以让学生从英语教师那里获得更多信息和掌握更多的英语表达方式(事实上,有些表达如果让他们完全国独立进行是有些难度的),有由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平时机会不多,因此会让学生感到很新鲜很有趣味性,在与老师交流时也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3)我认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有锻炼了与他人的合作,并在探索中有其个性思维发散的空间。

  5、交流与分享

  让学生推选各组代表组成专家团坐在教室前,选一名同学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专家们”,使其把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与大家交流共享,其小组成员可以作为后援团补充些观点,这样既可以使口语较好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起到拔高作用,又可以让口语较弱的学生也有参与的机会并能向他人学习。最后按事实丰富、语言准确、表述清晰程度评出最权威专家和最积极后援团,通过这种方式可让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

  6、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当学生慷慨激昂地探讨完这些现状后,我会问他们,面对这种现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布置这项作业的依据是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写作需有明确的动机和积极的态度,写作的题目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是他们具有写作的愿望这样他们才能了与写作才能重返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不是为了应付教师而做的作业。

  本节课教学效果的预测

  100%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90%的学生能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通过课下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

  一、Introduction(导言)

  英语说课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衡量一位英语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分析及教师本人对上课进程的宏观控制能力的有力手段,能从理论上指导教师贯彻教学大纲,真正做到教与学相结合,将教材、大纲、教师、学生、课堂融为有机整体,对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有着突出的作用。

  二、说课的基本原则

  1. 遵循教学大纲要求,明确说课内容。把握说课与上课的区别与联系,正确理解教材、教案说课、上课之间的层进关系,走出说课即是“说教案”的误区。

  2.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3.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体现说课的完整性。

  4. 与教案相结合,体现其可操作性。

  三、说课的基本程序

  1. 说教材:科学分析教材,明确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说学生:谈谈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明确说课内容的难易程度。

  3. 说教法:谈谈本节课要实施的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具的使用。

  4. 说学法:谈谈学习方法的运用以及将要实现的目标。

  5. 说教学程序:说为什么要设计该程序?目的、意图何在?结果如何?

  6. 说板书设计:谈谈板书设计的根据和理由,力求体现说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和艺术性。

  四、注重说课信息和反馈与总结

  说课的对象可以是专家、同行甚至是学生。向说课对象征询意见、获取信息,力求不断改进和提高。

说课稿初中 篇5

  一、教材分析

  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要求学生推导出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性质,理解和掌握性质的特点,熟练运用运算性质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改变以往单纯的模仿与记忆的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通过练习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学习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又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对其他两个性质以及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能形成正迁移.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理解同知识技能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

  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通过"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领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三),情感价值

  体味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教学手段:为了使性质的推导过程更形象和清晰,所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经历探索性质的过程,因此,在性质的推导过程,采用让学生尝试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再通过交流,讨论,发现性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对于推导出的性质及其语言叙述,则可以一种较轻松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方式指导他们理解记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讲授相结合.而在整个教学中,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学法指导

  教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多合作,大胆猜,会验证" 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及通过动手实践,理解记忆和强化训练的学法掌握本节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运用多媒体投影引例,引导学生观察由问题而得到式子特点:105×107=

  二.探索交流 发现新知

  (一),提出新任务:

  思考:an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其中a,n,an分 别叫做什么

  问题:1.25表示什么

  2.10×10×10×10×10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思考:1式子103×102的意义是什么

  2这个式子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3.a3×a2=

  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幂的意义的理解程度,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的理由.

  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各题左右两边,底数,指数 有什么关系

  103 ×102 = 10( ) 23 ×22 = 2( ) a3× a2 = a( )

  (二),提高任务难度: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前后底数和指数的关系,并鼓励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猜想:am · an= (当m,n都是正整数)

  (三),提出挑战:能否用一个比较简洁的式子概括出你所发现的规律

  (四),提出更高挑战:要求学生从幂的意义这个角度加以解释,说明,验证它的正确性.

  然后要求学生按步骤独立思考和探索:

  1.比一比:识记运算性质

  2.回想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用这个办法能否持久 你能否提出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改进措施

  猜想:am · an= (当m,n都是正整数)

  对运算性质的剖析 条件:①乘法 ②同底数幂

  结果:①底数不变 ②指数相加 (目的是为了化解难点)

  3.再识记.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性质的特点和语言 叙述,有目的地提取记忆.

  4.提问:"你认为这个性质的应用,应特别注意什么 "

  (五),应用练习 促进深化

  1.计算:(1)107 ×104; (2)(-x)2 · (-x)5 .

  2.计算:(1)23×24×25 (2)y · y2 · y3

  你能回答开始提出问题吗 105×107等于多少呢

  练习设计:

  .巩固练习:1计算:(抢答) 2计算: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 如果不对,怎样改正

  .变式训练:填空:

  .思考题 :1.计算: 2.填空:

  五、提炼小结 完善结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总结,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收获与体会,成功与失败.

  六、布置作业 延伸学习

【说课稿初中5篇】相关文章:

1.初中《乡愁》说课稿

2.《杠杆》-初中物理-说课稿

3.初中《沁园春·雪》说课稿

4.初中语文说课稿

5.初中美术 面具说课稿

6.初中《乡愁》课文说课稿

7.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8.初中美术板报设计说课稿

9.归园田居的初中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