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13 10:11: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内容。这章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第8章、10章、11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本章内容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复习课就是针对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必须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也知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五)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话题创设情景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知识,从而解决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达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的目的。

  三、学法引领

  学生已具有了一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用的学法指导是分析法、迁移法。

  四、教学流程

  (一)课的导入

  多媒体展示并讲述:“最近万州的天气变化得特别快,一会儿艳阳高照天气热得不得了,过了几天又下起大雨来,温度又随之降低。你瞧,这一不小心小明生病了,痛苦的小明又是咳嗽又是流鼻涕,更要命的是让小明英俊的形象都没有了,没有办法的小明只有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再了解了小明的情况后,先让小明去做个血液化验,看看小明的血液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

  学生在听到这件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和看到这些有趣的图片时,个个脸上露出想知道小明血液化

  验的结果,这时我适时提出质疑:“那大家知道,在进行血液化验的时候要化验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吗?还能回忆起血液的组成吗?”学生略加思考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样的设计,开端引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上来,为他们创设教学情景。

  (1)知识重现,合作复习

  复习一:血液的组成

  1、小明生病看医生,医生要其做血液化验的事情引入血液组成的复习。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生活中的病例引起学生的关注,进一步唤起学生对血液成分的记忆(注重生物学源于生活,生物学教学要贴近生活)。

  2、对血液的成分及其功能与学生进行合作复习。

  3、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复习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1、课件展示小明的血液化验单并出示男士血液成分的正常值范围,同时讲述:“这是小明的血液化验单,看看小明的各项指标和正常值比较起来哪一项不符合标准?你来做做医生小明可能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学生通过数值的比较后快速做出回答:“白细胞数量大于正常值,小明身体可能出现炎症。”此时我继续讲述:“这个时候护士小姐就出来,对小明说你有炎症需要进行输液治疗。一般的输液采用的是静脉输液,那同学们知道输液时针头是插在哪里的吗?”同学们积极做答:“手臂的青筋。”“手臂的青筋是静脉血管,血管其实除了静脉之外还有…..”“还有动脉和毛细血管”“那现在我们就来对血管进行一下复习。”

  在这里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加深科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1、对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管壁、管腔及其血流速度和功能与学生合作复习。

  2、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复习三:心脏与血液循环

  1、教师设问:输液时,药物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被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学生会通过已学知识作出通过血液循环,我继续追问那血液循环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血管和心脏构成的管道系统和在其中流动的血液三个部分组成)。血液、心脏和血管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设计就可以把三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让学生对血液循环有个清楚的认识。

  2、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进行复习。

  3、通过列举相关习题巩固知识,达到复习的目的。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信任》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第2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故事形式呈现,写“我”和丈夫靠着一块简单的告示牌指路来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动手采摘桃子、自觉付钱的故事,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抒发了被人信任的喜悦之情。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课分两教时进行教学。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其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从而感悟信任的含义,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回忆课文内容,质疑问难,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说的方法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对的字、词、句的理解。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讲了“我”和丈夫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的故事,并从中得到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知道本文的线索是路边的一块醒目的告示板,是它把我们引向了桃园。并通过对告示板、留言、钱箱、狗和猫的描写突出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了解文章中侧面描写的写作特点。

  第2课时

  我的课堂结构是:回忆课文内容——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从回忆课文入手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从而提出问题“文中那些地方写出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汇报时学生说到哪段就引到哪段,教师适时进行引到。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然后根据板书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接下来用课件展示出有关信任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信任的理解,或讲述自己遇到过的有关信任的事或交流一些有关信任的材料。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说课内容。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傅雷家书》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二篇名著,通过精彩片段的欣赏作为了解《傅雷家书》的窗口。导读课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一条非常切实、有效的道路,其目标是揭示名著的力量,激起学生对所推荐名著的急切的读书欲望,并利用课余时间将整本书读完。名著导读课其实就解决两大任务,一是激趣,是根本的任务,二是导法。

  说学情:

  现今有许多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或者仅对一些幽默搞笑的漫画书感兴趣。九年级学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了一定的理解感悟表述和思维判断的能力,此时适当的教育与引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说目标:

  1、学习书信体第一人称对表达真实情感的优点。

  2、学习用相关资料理解作品的读书方法。

  3、通过作品分析概括作者思想品格。

  4、结合书信谈自己的人事感受的读书方法,

  说重点难点:

  1、书信体及第一人称对表达真情实感的优点。

  2、结合作品内容和自己人事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3、结合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品格的读书方法。

  设计理念:名著导读重在导,因此围绕着激趣,学法,品人,促思作为设计观念。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歌曲入境法,人物成就引思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联系实际法,促进思考法,来激趣、学法、品人、促思。

  学法:搜集资料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说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精彩节选、PPT课件、预设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准备。

  学生准备:读好精彩片段、画出喜欢的句子、结合经历谈感悟。

  说过程:

  导课: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书》导出《傅雷家书》传达出来的那份浓浓的舐犊之情。

  设计理念: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感受从歌曲中传达出的平凡而真挚的亲情,激发情感共鸣,融入课文(时长5分钟)

  一、走近(傅雷家书)(5分钟)

  1、关于《傅雷家书》

  是傅雷及其夫人从1954-1966年写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的186封家信。(1分钟)

  2、关于傅雷:生先谈,师再补充。(1分钟)

  设计理念:从前生学过《傅雷家书两则》一方面,复习巩固,另一方面,锻炼学习搜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关于傅聪:傅聪的成就展示(2分钟)

  设计理念:将傅聪的优异成绩引入《傅雷家书》,为后文《傅雷家书》的教育意义做好铺垫。

  傅雷十几岁出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和自身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但也同傅雷十几年的潜心教育息息相关,走进《傅雷家书》。

  二、走进《傅雷家书》

  1、关于《傅雷家书》评价

  苦心孤诣的教子篇。看资料,从资料中整体感知内容。从做人和生活两方面进行教育。设计理念:学习结合现有的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读书方法。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精彩片段,在大声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设计理念:诵读法,读精彩片段作为了解作品的突破口。(14分钟)3、合作探究:议一议

  关于书信体与第一人称

  a、书信体写作的好处。

  b、读出文中对孩子的称呼,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情。

  c、为何多次写到我的经历或发生在我身边的事例?

  设计理念:深刻体会书信体和第一人称表达真情实意的特点。(3分

  4、说一说

  ?文如其人,在字里行间,我们发现傅雷是怎样的一个人

  设计理念:锻炼学生从作品感悟人格魅力的读书方法。(3分钟)

  ?师说《傅雷家书》对自己作为家长的启发

  作为一位母亲,一位家长,我认为傅雷是一个耐心的人,他对儿子的关注,呵护,深深地触动了我,还记得儿子第一次玩电动飞机,兴奋的他把飞机放得很高,因操作不当,飞在高空的飞机重重的摔在地上,看着他惊讶的眼神,我不但没有给他安慰反而把他怒骂了一顿。今年过年,我又给孩子买了一个更大的电动飞机,但至今他从未动过,我知道,其实孩子在做错事时,最担心的是孩子自己,我作为母亲,对孩子的责骂,在孩子心中已经形成阴影,感谢《傅雷家书》,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信以后再遇到此事时,我一定会有更耐心,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设计理念:作为家长,结合自身经历,谈出了一个作品对家长的教育意义,激发阅读兴趣。(2分钟)

  ?生说,作为学生,傅雷对儿子的忠告,有没有触动你,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

  设计理念:将文章的内容与对个人的指导意义结合,体现文章的实用性以及学习文章的重要性,再次激发阅读此书的兴趣。(6分钟)

  2、《傅雷家书》的指导意义

  此书再印次数之多可看出大家对这本书的认可和欢迎,很多人他对都有影响和教育意义。

  设计理念:从此书的需求量之大再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1分钟)

  三、走进生活

  傅雷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佩服,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是如何教育我们的呢?

  现场调查:

  1、父母给你写过信吗?

  2、十四五岁的你,父母跟你谈论过婚姻、爱情吗?

  3、你不小心摔碎了家里珍贵的饰品,你的父母会

  呵斥你 安慰你

  4、你被被人冤枉偷了别人的东西,不知实情的父母的第一反应是:

  骂你 平心静气的问原因

  5、你认为你的父母爱你吗?

  设计理念:通过调查明确家庭教育中的很多缺陷,体会读《傅雷家书》的实用性,激发阅读的兴趣。

  孩子们,可能我们的父母没有那么高深的文化,可能从来没有给我们写过信,可能从未与我们有过内心的交流,甚至在我们犯了错误时给我们的是过多的呵责甚或是棍棒教育,但是,我们永远无法否认的是父母那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孩子请怀着理解与包容之心,多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我们困惑时也可以走进《傅雷家书》向傅雷请教,相信他一定如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行的路。

  设计理念:学会体谅父母与父母进行书信或其他形式的沟通,激发读书的兴趣。

  四、作业

  1、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内心的困惑或向父母提建议。

  2、每天看《傅雷家书》中的两封家信,并写好读书笔记。

  设计理念:给父母写信加强了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用书信体和第一人称体现了表达真情实意的优点,学以致用。每周看信并写读书笔记引起思考,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说板书:一页信纸架起了傅雷和傅聪之间的沟通教育的桥梁,信纸写明学习、生活、做人,点名书信的内容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说教学反思:

  得:在教学设计中处处体现激趣与导法,将文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指导意义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名著导读导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失:学生读文章时普通话不标准,声音太小,学生放不开。学生的参与度不是特别的高,上课的气氛比较为沉闷。

说课稿 篇4

  一、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体育与健康》篮球课中的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二、教学指导思想

  本课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新课标要求体育课应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性、让学生在欢乐中精神得到陶冶,身体得到锻炼,技能得到发展。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趣味性、集体性、竞争性,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这项运动不受年龄、性别、人数和技术的限制,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本课师生共同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开放的教学环境,改变过去单纯技术性教学向趣味性教学的转变。

  三、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单手肩上投篮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投篮技术和以后学生篮球水平的提高,但对于初中女生来说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主要针对九年级男生教学,但动作要做到准确、熟练,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要解决学生投篮动作,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学情分析与教法运用: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九年级男生,共四十人。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因为体育的运动技能有差异,加上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等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单手肩手投篮的动作概念。初步学会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动作。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投篮的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提高命中率。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在协作中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锻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增强个人的自信心,充分展现自我的能力。

  六、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扣腕、手指拨球

  难点: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右臂抬肘向上伸直,最后出手时手指手腕的连贯协调用力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二)激发兴趣阶段;

  热身熟悉球性,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目的是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三)技能学习展示自我阶段;

  1、示范讲解持球手型与投篮的预备姿势

  2、教师示范动作方法:如以右手投篮时,两手持球于胸前,两脚前后(或左右)自然站立,两膝微屈,重心落在两脚上,然后迅速用力蹬地向上跳起。同时,两手持球至肩上,右手持(托)球,左手扶球的侧方,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右臂抬肘向上伸直,最后用手腕、手指的力量将球投出。

  3、口诀 “单手持球在头上,屈肘内收体后仰,蹬腿伸臂捅鼻尖,扣腕拨指球后旋。”

  (四)、模仿及尝试性练习

  1、两人一组,徒手练习投篮出手时手腕动作及手指动作

  2、两人一组持球做抄手——举球——在篮板上投

  3、原地模仿投篮动作

  4、评价练习,动作的纠错及指导

  5、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注意跳起后身体的平衡)

  6、以组为单位进行投篮比赛(在发球线前后投篮距离自己定),

  (五)恢复身心整理阶段

  1、音乐伴奏下放松

  让学生听音乐意念,模仿吹气球的动作。

  2、对本课进行小结,布置收回器材 。

  八、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场2个;器材:篮球22只,球筐4只,录音机一台。

  九、预计教学效果:

  运动密度约为38%,预计心率:135

  学生对篮球本身兴趣也比较大,性格争强好胜,教师只要语言激励好,学生练习积极性强.参与程度高,就能达到预计效果。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第四课介绍了“生产与经济制度”,指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我国社会财富的生产提供了制度保障。而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理解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公司与企业的相关知识,为学生今后以劳动者和经营者的身份参与经济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

  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

  确定依据: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公司经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利润的多少与公司的命运。如何使公司发展壮大?这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同时,由于学生目前还没有进入生产劳动实践,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它又是教学难点。

  处理方法:案例教学法

  2、教学难点: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确立依据:确立为难点是因为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难以接受的经济现象,因此学生理解上会有一定困难。

  处理方法:实例分析

  三、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刚刚接触《经济生活》不久,对经济学的理解和有关经济学的知识储备还很有限,尤其是企业与公司的相关知识,既觉得陌生,又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情境创设既要联系学生生活生活实际,又要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相统一成了本期重要任务。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全面认识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理解企业兼并、破产与 联合;

  2. 能力目标:在案例分析与合作探究中提高创业能力与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国家观念;增强依法经营意识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理念

  1.从学生生活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生态课程观

  2.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

  六、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实例分析、讲授法

  七、教学过程

  新课程主张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因此,本课内容以学生的自主讨论为导入。

  活动一:学生讨论

  方法: 讨论法

  适当的课堂讨论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对应内容:完成新课内容的导入

  过程:

  提问:联系身边实例,一家公司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低廉的价格

  2)领先的产品

  3)优质的服务

  4)绚丽的广告

  5)知名品牌

  6)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讨论过程中,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引入到理性的思考,将视角由个人维度引入到企业的维度。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联系身边实例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明确此次的主要内容。

  活动二:分组学习教材内容

  方法:自主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对当代教学提出的要求。在新教材中,有很多部分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自主地去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应内容: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与必要性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归纳总结要点。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没有难度,再加之这部分知识是上一课所提到,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并通过讨论,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强化,而且这也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

  活动三:阅读材料,分组讨论

  方法:案例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员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对应内容:

  公司成功经营的主要因素:

  1)正确的经营战略—航标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本方法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重要因素

  活动过程:

  学生边阅读相关材料,边分析总结,回答以下问题,教师作引导

  1)你觉得它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取决于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什么最终促成了海尔集团的成长与发展,并且以美国安然公司为例对这一因素加以强化,最终让学生明白公司的发展需要正确的经营战略,同样自己的人生也一样。

  2)由此可以看出海尔通过什么战术获得成功?

  通过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教学,从而得出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应当树立创新意识,使学生有所得。

  3)张瑞敏为什么要砸毁这些不合格的冰箱,从这里还可以看出海尔成功的因素还有什么?

  通过分享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诚信就是一笔无形的、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

  从身边成功家电企业入手,透过海尔的发展与成功,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鲜活的社会现实,体现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层层启发,让学生认识公司经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达到教学目标。

  活动四:材料拓展、分享

  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

  讲授法与实例分析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明、阐述掌握一

  定的系统的知识,学习教师分析思路、分析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对应内容:企业兼并、破产、联合

  1)企业兼并的含义、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

  2)企业破产的含义、正面意义及负面意义

  3)企业联合的含义、意义

  活动过程:

  材料一:茅台兼并习酒

  材料二:南方证券破产,建立中国投资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材料三:TCL集团与河南美乐彩电实现强强联合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企业与身边实例出发,通过材料拓展与分享让学生切身体会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三种经济现象,体现新课程改革回归学生生活的教学理念;再由教师归纳,使学生认识到三种经济现象存在的意义,突破教学难点。

  八、教师总结:

  三靠:一靠策略 二靠创新 三靠诚信

  三选:选择优并劣 不破产 要联合

  结尾部分的设计既是对整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同时又是对学生情感的召唤。一方面加深对整堂课脉络的理解,另一方面突出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为本堂课的教学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说课稿 篇6

  大班的孩子对动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他们对动物的知识和经验是零散的,需要教师给予孩子们归整和梳理,帮助孩子们形成一个有关动物的比较完整的概念。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讨论、判断、推理等等大胆表述对动物世界的认识,发现动物之间的不同,探讨动物的独特之处。结合幼儿学习,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幼儿最近发展区,与孩子共同感知动物的自我保护,从它们的生存环境和它们各自的外形特征有着很大的关联这一线索入手激发幼儿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美好情感。增强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自主探究,观察,分析,讨论帮助孩子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内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到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说活动目标:

  《纲要》指出“让幼儿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学习能力、兴趣、特点、需要既考虑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又注重新经验的获得,综合认知、能力和情感方面制定了以下目标:

  一、鼓励幼儿通过调查、分析、讨论等,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知道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与生存环境、外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幼儿的观察调查、分析能力。

  二、通过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动物世界奥秘的兴趣,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说活动重点

  《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只有让孩子感觉到他们的新发现,是自己得到的结果和找到的答案,他们才会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因此,鼓励幼儿通过调查、分析、讨论等,了解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调查,分析能力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说活动难点

  在幼儿 调查、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确立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与生存环境、动物外形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对动物的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它们形成的原因,这是更高层次的。

  说活动准备

  1、首先知识经验准备:课前认识各种动物,对各种动物感兴趣,进行调查问卷,鼓励幼儿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2、其次环境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自我保护的录像、各种动物卡片、标记、白纸、水彩笔。

  说教法 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立求“形成合作探究式”师幼互动。因此本次活动采用了直观法、分享体验法、游戏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自主探究,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观察力和乐与探索的精神。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引导---观察实践---讨论评价---活动延伸的学习过程来进行。

  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一

  由多媒体课件“鲨鱼来了”引题:“在宁静的大海里一条大鲨鱼出来想攻击一只乌贼,乌贼利用喷墨来隐蔽自己,使自己脱离危险……”

  (我运用多媒体教课件生动、具体、形象、富于吸引力且声像并茂,动静结优点,导入活动同时调动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才你看到了什么?

  2、乌贼使用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

  3、乌贼有没有被鲨鱼吃掉?

  活动环节二

  共享调查问卷(动物的自我保护调查表)教师简短小结

  (这一环节中我运用参与法与分享体验法)“请你拿出调查表和好朋友说说,你都看到了那些资料。”鼓励幼儿展示并大胆表述自己的调查分析,和同伴资源共享。初步解决重点目标。“原来小动物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想办法来保护自己”

  (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幼儿运用调查、分析、讨论和统计的方法获得各种动物保护自己的知识。同时在活动中注重幼儿和同伴之间的资源共享,注重同伴之间的互相引领、互相学习、互相获得。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发挥。)。

  活动环节三

  集中探讨分类:通过游戏法对有相同自我保护方法的动物进行分类。

  第一类

  有保护色的动物:青蛙、蚱蜢、变色龙等运用环境色来隐藏保护自己,然后引导幼儿分析它们的生活环境。

  第二类

  有盔甲的动物:乌龟、蜗牛、田螺、河蚌、穿x甲等引导幼儿分析它们共同的外形特征。

  第三类

  有其他自卫方法:海胆、刺猬用硬刺、斑马、鹿兔用快跑、小壁虎用自切、黄鼠狼用臭气,在这一分类环节中,教师出示标记和幼儿共同记录。

  (教师和幼儿对各自的调查分析表进行讨论与分享,同时集体归纳它们的相同。在环节三中,通过表述、操作分类、分析探讨、记录等方法,使重点目标得以突破,难点目标进一步解决。)(“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方式”在与小组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法,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又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

  活动环节四

  观看录像“动物的自我保护”,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看并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调查分析。

  (从而使重、难点目标得以突破提升。)(情境教学法)

  活动环节五

  经验的提升

  师:“小朋友知道了不同的动物遇到危险的时候都有保护自己的方法,我们小朋友遇到危险用什么办法保护自己呢?””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自我保护方法?”

  以 “我的自我保护”为题,通过回忆与同伴间的自我保护方法教师激发幼儿为自己想像创造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采取小组讨论和个别述说的方法,在讨论后鼓励幼儿在纸上画下来。

  (此环节运用绘画这一表现方式,鼓励幼儿想像创造自我保护的方法,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最终使活动目标得以深化,并回归生活。)

  延伸活动:引导幼儿调查更多弱小的动物们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帮助幼儿明白弱小并不一定会失败的道理。

  本次说活动特色

  特色:注重与幼儿生活学习经验相结合,同时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又注重幼儿新经验的获得,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有关的知识:如书籍、网络、成人那里等等,逐步发展幼儿自己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基础。

  结束:整个教学过程孩子都是处在积极的,自主的,合作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感知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通过与同伴协作观察交流中得出结论。老师始终是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

说课稿 篇7

  九江市港城学校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创新拓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内容,是一节平面图形识别课。在此之前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加之本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学习,这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并且本节课为今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以及圆等知识也起着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

  3、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及扇形的面积。

  4、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和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三、学生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多边形、圆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是对多边形、圆的概念缺乏较为系统的、深刻的、抽象化的理解。而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思维对象和思维结果的能力还未达到一定的水平,事实上,这些也是我们希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得到发展的方面。因此我们选择的教学素材是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和小学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而设计的学习活动则指

  向促进学生在相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并动手操作,以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归纳、猜想为主,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数学又来源于生活,首先以各种实际生活中的精美平面图形为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三角形,长方形这些熟悉的图形,向学生介绍了多边形的定义及特征。而由多边形可分割为三角形这一内容,了解三角形的特殊地位,为以后的三角形学习埋下伏笔。通过学生对图形构成的分析,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的一个感性认识过程。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创设情境

  ②动手操作

  ③应用新知

  ④创新拓展

  ⑤回顾思考

  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一、创设情境

  师生活动:请学生观看图片(窗格、北京奥运场馆鸟巢、蜂巢、车轮、硬币、光碟、扇子等),思考这些有趣的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在学生得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等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从而得出多边形的概念;接着就图中的圆,逐步得出弧、扇形和圆心角的概念。

  设计目的: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手动脑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这也说明数学学习的内容都是现实的、有趣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此外,将“扇形的认识”内容前置,与其它图形的识别合为一体,再进行计数问题的研究,这样层次可能更分明,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先感性后理性的认知规律。

  活动预期:在学生说出图中隐含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等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从图片中抽取出这些图形的动画过程,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得出相应图形后,可以提问请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或图片中蕴含这些图形,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寻找新的概念的现实背景,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动手操作

  师生活动:1、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

  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2、观察下图中的多边形,它们的边、角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

  设计目的: 学生参与动手活动,观察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在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做任何事情都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规律。活动2让学生在通过测量、比较的前提下,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

  活动预期:图形的分解,应该说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这部分内容在后续学习中具有很多运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等,因此,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会这种归纳的思维方法。

  三、应用新知

  师生活动:1、将一个圆分割成三个扇形,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比为1:2:3,求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2、画一个半径是2㎝的圆,并在其中画一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你会计算这个扇形的面积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设计目的: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

  四、创新拓展

  幻灯片显示――我能行:以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出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如:小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教师活动:①限制条件必须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

  ②巡视、观察学生做的情况;

  ③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④点评学生作品,和学生一道把解说词设计的更贴切、更诙谐。

  学生活动:①学生自己自由设计创作图案;②欣赏同伴作品。

  五、回顾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说课稿 篇8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紧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科学知识,语言生动活泼,意思表达得深入浅出,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我将从以下四方面来说说我教授这节课的过程。

  一、说教材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介绍现代高科技的说明文。课文通过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与人们关系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也将越来越来多。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人们密切的关系。

  2>感悟、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

  3>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构造和作用,体会起奇妙之处。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选择了目标教学法,谈话教学法。用运多媒体课件。

  语文课,重在通过对语文文字的接触、揣摩,培养学生的语感,积淀语言。如何在说明性文体课上上出语文味,是一大难点。但本设计应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第一特性。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以读代讲,以合作探究代讲以图引文,图文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抓住文中重点句子体会互联网的奇妙。通过课前预习、读、疑、想、议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到课文中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表达。

  三、说教学程序

  1)复习上节课所学词语。(开火车读)

  2)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上节课学了生字词,读了课文,这节我们做什么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出示课题齐读

  4)精读课文感受奇妙

  A、点击学习要求,按要求先自学,后小组合作学。(认真读每一句话从中能看出什么奇妙之处?可在句子边写简单的批注,如:大、快、多等)意在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

  B、全班交流朗读感悟。

  依次出示板书三个特点;大、快、多,学生很快找出相关句段。课件出示这些段落,通过读、想、议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互联网的奇妙,同时了解了互联网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C、拓展延伸

  互联网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娱乐、交往购物提供了种种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除此之外,能不能说说你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写文章,通缉犯罪分子,捐款,看病等)意在丰富知识。

  5)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我总结说: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们有什么关系这几方面说明了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但这只是网络知识的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还有许多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习、探索。

  6)课外作业巧布置,你把你的作业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这应该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方式。

  四、说这节课的得失

  这节课有以下两个优点:

  1、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2、教学中,注意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足之处:没能很好利用网络,让学生亲自感受作用之大、之奇妙。由于时间关系,没能点明沉溺网络的危害。

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第三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上节课学习的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今后学习乘除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它在本册教材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选择了为班级购买保温桶和垃圾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试着写成一个算式。在交流算式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如何将三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明确运算顺序。最后,在“想一想”中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知识,把两个加减法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以及上节课学习的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知识,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做了有力的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情境和事物,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三 、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及三年级学生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解答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两级三步或带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简单的三步四则运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是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四、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将依托情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经历感知,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本课教学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情境引入,提出问题。(2)自主探究,全班交流。(3)多层练习,深化认识。(4)反思回顾,交流总结。

  下面,我将对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全班交流”进行详细的说明。这一环节是新知的形成过程,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将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独立尝试。

  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获取 “一个保温桶6*元、一个垃圾桶17元,学校为每个班各配置一套,6个班一共要用多少钱”这个信息后,放手让学生独立试做,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易于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并体会学习的乐趣。此时要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第二步:全班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大部分学生做完后,老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肯定学生的做法,并板书出教材中的方法。交流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先交流分步解答,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化解题方法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方法:

  ●6*×6=390(元) ●6*+17=82(元)

  17×6=102(元) 82×6=492(元)

  390+102=492(元)

  教师接着指出,“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用一个算式来解答的,非常好,其它同学能不能把自己的分步计算也改写成一个算式呢”,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步骤,鼓励学生将三个算式或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教师提示:只改写算式,不进行计算。在改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改写情况,并请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

  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做法:

  ●6*×6+17×6 ●(6*+17)×6 ●6*+17×6

  让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并说出它的运算顺序。特别针对第三个算式问问学生,你的运算顺序和解题思路是否一致,通过说运算顺序,学生会发现自己是想要先算6*与17的和,但列出的算式却是先算17与6的乘积,追问学生:怎么做才能先算6*与17的和,让学生明白括号是用来改变运算顺序的。所以,我们的算式应该在这里加上括号。在这个环节中把学生的错误算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错误资源的交流与反思中,准确把握运算顺序与解题思路的一致性。

  第三步:让学生自主计算改写后的算式。

  学生对第一个综合算式可能会有两种解法:

  ●6*×6+17×6

  =390+17×6

  =390+102

  =492(元)

  ●6*×6+17×6

  =390+102

  =492(元)

  学生通过观察及比较,发现第二种解决方法更简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两步乘法运算可以同时进行,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四步:拓展练习。

  提出“想一想”的问题,如果把问题改为“买6个保温桶比买6个垃圾桶多花多少钱”,该怎样计算?鼓励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让学生说一说列出的算式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多种方式:

  分步解答:

  (1)6*×6=390(元) (2)6*-17=48(元)

  17×6=102(元) 48×6=288(元)

  390-102=288(元)

  综合算式:

  (3)(6*-17)×6

  =48×6

  =288(元)

  (4)6*×6-17×6

  =390-102

  =288(元)

  全班交流时,重点交流三步混合运算6*×6-17×6 的计算顺序。

  最后再一次总结、归纳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整个教学过程我努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相信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掌握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并且能够实际运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知识、情感、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达到预期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10

  老师:同学们,生活中你遇到过让你害怕的危险的事情吗(请学生说)

  老师:遇到危险害怕,这是正常的心理反映,但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这是英国作家笛福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句名言。我们来读一读这句含义深刻的话。(出示齐读: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老师:《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历险小说,读过这本书吗(请学生说)

  老师:我想小说的情节大家一定记忆犹新吧。在一次航海中,船在南美洲海岸一个荒岛附过触礁,只有鲁滨逊活了下来,那时孤立无援的他面临什么样的危险(请学生说)

  老师:面对这意外的灾难,鲁滨逊又是怎么样克服重重困难,在危险的境地中,在那座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活了28年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由日记改编的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齐读课题《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老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七至第十二节,看看鲁滨逊在荒岛上是怎么样克服困难的大家可以用笔画出有关句子,也可以在句子旁边写下你读后的感受。(学生自由读)

  老师:鲁滨逊是怎么样克服困难的(请学生说)

  1,做木筏,把食物等一一送到岛上,搭帐篷,靠剩下的食物生存。

  2,种植大麦和水稻,制作粗糙的面包,捕捉并驯养山羊作为肉食来源,养鹦鹉作伴,做家具。

  老师:从课文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个怎么样的人(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

  老师:鲁滨逊凭着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消除了重重危险,学会了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由此可见,危险本身有时并不可怕,但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名言。(齐读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老师: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我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学生说)

  1,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

  2,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

  3,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

  老师:课文中的我,也就是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这句名言,他是怎么样理解的呢(请学生说,出示: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品质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

  老师:课文学到这儿,你又是怎么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读过的书来说说你的理解。(再次出示名言,请学生说)

  老师:读书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还要通过文字发挥丰富的想象,想象书中的情境和人物形象。吴缅在读书过程中就慢慢地在心目中勾画出了鲁滨逊的样子,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第十四小节。(请学生读)

  老师:鲁滨逊的坚强毅力,鲁滨逊的冒险进取精神品质吸引并鼓励着吴缅,因此他在日记中郑重地写下这句话:(引读: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像鲁滨逊那样的人,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老师:正因为鲁滨逊在遇到危险,遇到困难时坚强,机智,所以才得以生存下来。由此我们知道危险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面对危险的勇气。带着自己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名言。(齐读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老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什么说《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女孩子要不要读这么一本很旧很旧,封面已看不出颜色,还用透明胶带粘补过的书什么魅力吸引着祖孙三代请大家轻声读或默读课文第一至第六自然段,然后说说你们的理解。

【【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相关文章:

1.散步说课稿(合集15篇)

2.《水调歌头》说课稿(合集7篇)

3.《奇妙的克隆》说课稿精选

4.《荔枝》说课稿精选2篇

5.《节日》说课稿(精选5篇)

6.《草原》说课稿(精选7篇)

7.《离骚》说课稿(精选3篇)

8.木兰诗说课稿(合集9篇)

9.生命生命说课稿(精选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