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3-23 17:19:1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滕王阁序》是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美的真谛。《滕王阁序》脍炙人口,描写了滕王阁壮美的图景,宴游的欢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慨叹。学习本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故、尽、属、且、以”等重点词和特殊句式;了解骈文的特点,理解文中运用的典故,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疏通文意,理清思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美,欣赏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欣赏滕王阁的景美,体味《滕王阁序》句美。背诵全文。

  难点:理解文中运用的典故,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据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法学法。

  1、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2、纸上得来终觉浅,圈点勾画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3、诵读法,重视诵读教学,加强对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度略读和浏览,在读中学。

  4、自主合作加探究,眼耳口脑手并用。

  5、讨论法,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思想火花的碰撞。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课堂气氛,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我设计导入如下:

  出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图片,请学生列举相关文句,明确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导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简介作者出示《滕王阁序》摹本和滕王阁的精美图片,同时简介作者和骈体特点,扩充学生的相关知识,完成教学目标(1)中对骈文特点的了解。

  (三) 整体感知,朗读全文

  通过播放课文朗诵带,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和断句规律,再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指导师诵读,这一环节是教法和学法的落实。

  (四) 小组合作,逐段疏通文意

  由学生四人小组共同合作,结合课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点拨,比如第一段中的:

  “襟三江而带五湖”应掌握以下词:襟、带:都是意动用法。

  此环节还可让学生找出难句、典故,相互讨论,推举一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教师点拨,学生参与,手脑并用。 通过此环节来突破重点难点。

  (五)小结并布置作业

  对小组合作疏通文意的情况进行总结,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把握全文框架(2)归纳文中文言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揣摩文章的妙处,为下节课鉴赏评价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 学生齐读课文,检查字词句的掌握情况。

  (二) 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由学生说出全文框架,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全篇思路,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这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再落实。

  (三)欣赏品味(引导学生探讨赏析)

  1、都督阎公闻报:“星分翼轸,地接衡芦”之句时,为什么要沉吟不语?(此问在于让学生对本文写景有个初步感知:明朗开阔)

  2、对滕王阁景物描写都在那几个自然段?赏析二三两段。

  (1)这两段都描绘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2)你最欣赏其中那些诗句?讲讲原因?

  (3)你认为那些诗句写得好?用散文式的语言改写出来。

  (训练学生的筛选信息和语言书面表达的能力,同时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读者与作者感情上达到一种共鸣,感受文章的景美。)

  3、重点赏析几个名句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师带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幅“落霞”图。加强学生的想象力训练。

  4、小结:

  第二三段都写了什么景? 体现什么特点? (运用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本文的景美特点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四)写作特点总结

  通过总结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业:(1)背诵全文(2)完成学案练习。

  六、说教学观念

  在本课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活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理解难点,育人为本,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七、说板书

  好的板书有“微型教案”之称,这节课我采用提纲式的板书设计,以简洁的文字,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蔬果变变》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蔬果变变》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做做、想一想、说一说、评一评的方法表现所见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2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蔬果造型有关知识和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通过自主探究及与人合作中寻求创作的乐趣。

  德育渗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活动,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更好的体验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蔬果造型的练习,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造型能力。

  教学难点:利用材料的特性,实现构思、设计意图。

  二、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二年级孩子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学生更爱学。

  首先,学习生活中的美术是新课标的重要精神,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联,更好的体验生活。

  其次,“在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我在这一设计中体现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在活动中游戏中学习美术,在过去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占用时间多,而现在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孩子们是多么快乐,而孩子们在尝试中会有所发现,在讨论中会明白道理,在合作中能享受成功,在质疑中发现自我。

  三、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课前做一下简单的“热身”活动。

  改变老式组织教学模式,使学生精神饱满,渲染气氛。

  二、 小品展示作品,导入新课。

  1、师通过“电话”小品表演展示用茄子制作的手机作品。

  2、师进一步展示蔬果造型作品,“金刚”、“双节棍”、“麦克风”等作品。引发学生兴趣:这么好玩的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呢?

  3、出示课题。

  巧妙自然展示作品,引发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三 、新授

  1、欣赏FLASH动画“大猩猩”制作过程。

  2、师问:你曾想到过用茄子制作“黑猩猩”和“手机”了吗?

  生答:没有 。

  3、师问:那么,为什么老师制作“黑猩猩”用的是茄子而不是用黄瓜或西红柿呢?

  生答:颜色和外型不适合。

  师举例论证。

  4、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现有的材料合理构思,师出示东北大萝卜,让学生根据它的颜色、外形特征进行构思。师提示:“一个好的构思是不需要花费大力气和多的时间去制作,它应该是巧妙的 ,让人眼前一亮的,别具一格的”。

  5、师演示根据大萝卜进行创意。切两刀就变成一面小鼓。

  6、欣赏别人的作品,启发构思。(课件里的作品)。

  7、生分组讨论:因材选意或因意选材构思,做什么?单独做,还是合作。

  8、找一组同学回答讨论的结果,师指导。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学生操作 教师指导

  播放背景音乐,鼓励个性发挥。

  提示:用刀具的同学注意安全,不要伤手。

  五、展示作品 自评 互评

  1、 师指导学生利用蔬果造型作品做访谈节目及游戏。

  A:这件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B:你是怎么构思的?

  C:你回家后打算怎么办?

  2、 利用作品进行歌舞表演。

  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发挥学生个性,促使儿童产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已经成为了好朋友,简单的蔬菜造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动脑、多观察、多实践。记住,学习是快乐的。

  七、板书设计:

  蔬果变变

  构思创意

  范 画

  颜色

  特征

  形状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我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在创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协助的精神,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活动,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更好的体验生活、热爱生活。

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对写作初衷,鲁迅说:“是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回忆旧时的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寄一丝安慰。”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优美迷任,又蕴涵哲理,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根据单元要求与课文教材特点,我确定以下三大目标:

  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3、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本册、本单元的的第一篇课文。在上学期的语文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单元语课文特点,因此要把指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习惯与掌握学习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将美好的童年生活内容与情趣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由此可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利用课件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画面与针对性的探讨,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是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二、说学情

  为了符合新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顺应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教学,是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消除畏难情绪,提高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关键,将奠定整册课文学习的基调。所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引导,让学生达到思维兴奋点从而产生乐学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也要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充分预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来预习朗读课文,梳理生字词与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熟悉课文。通过课后练习一至三的问题提示自学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这个工作也是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2、联系自我,激活学习兴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用成人的眼光看来课文中的内容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通过联系学生平时生活中的游戏与娱乐,利用此处切入点,将学生生活感知迁移到课文内容这一新知上,利用平时生活的趣味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3、发挥示范、竞争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处在这个年龄段,比较好胜,通过开展:预习谁最好、资料收集谁最多、朗读谁最棒、研究谁最深、活动谁最积极等,选出学习上具有示范作用的学生,通过榜样带领全体来更好的学习。同时在示范性上,教师也可以通过示范朗读等,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学生、教师的示范,通过竞争比赛,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形成学习的动力。

  4、自主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团结互助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学生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与关键性的语句、内容理解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这也符合学生的学习的实际能力与学情,也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5、创设情境,鼓励发挥,营造气氛。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学习,更能掌握知识,通过课件、音乐、图画、影视、讨论、探究等手段学懂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一环一环的过渡与小结,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问”,既明确了学习重点,又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考、寻疑、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将学生直接引入自我感悟与学习的氛围中,达到全身心的投入,达到忘我境界。

  6、以疑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疑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散文的方法,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语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读然后寻疑,解疑,再寻疑,培养良好的探究心理。同时学习散文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抓住“神”――主旨,然后掌握“形”――内容的构成,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圈圈点点中养成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虽说教无定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是有一定的、主要教学模式或方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特点与重点,我决定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性语文教学,该方法教学时先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收集作者资料与平时趣味游戏资料――情景激趣DDDD讲究激励性,初读感悟了解DDDD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DDDD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DDDD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DDDD讲究情境性,美读品味DDDD鉴赏性,重点熟读成诵―DDDD活动感悟、积累延伸。

  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学习”,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激励法、设疑探究法等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自主探究性”的学,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设疑能力、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学习散文的基本方法是读――抓关键,学习散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抓关键,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重点语段,让学生通过初读、细读、精读、品读等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寻疑、品味、成诵等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在分析课文与语段时,学会在读的基础上,自我先思考抓关键性的语句,采用划一划、圈一圈、点一点等方法,理解内容,在与他人合作探讨研究,突破重点。

  五、说教学过程

  1、预习铺垫、打好基础

  本层次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前奏,通过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来预习课文,梳理生字词与重点字词的音、形、义,熟悉课文。通过课后练习一至三的问题提示自学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为课堂的学习打好基础,做好铺垫。这个工作也是为了更好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2、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景和联系生活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活泼的音乐、背景动画中说说自己以前与现在平时喜欢的活动与游戏的趣闻,在看看课文作者童年的生活,将生活与新知学习内容相结合,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3、初读,整体感悟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初读自悟交流法。让学生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感受教师或录音的范读,在自己初步读,从而了解课文内容,提出初步疑问,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探究奠定基础。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破重点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下位寻找伙伴,自由组合,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对重点语段,在老师的引导下,先提出问题,在握思考,再合作探究,在汇报合作成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交流辩论、达成一致,既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说、辨、析等能力,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

  5、创设情境,品读成诵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创设情境法,对重点语段,如:百草园趣味景物的描写与捕鸟段落,进行品读。通过抓关键性的语句、字词,如百草园趣味景物的描写段落,先抓过渡句,再抓动物与静物,依照一定的顺序,再读一读、品一品语言。而捕鸟一段可以抓抓动词,来读一读、品一品,最后能够品读成诵。在读的过程中配上音乐与画面,营造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诵读的空间与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身临其境,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促进了品读效果,积累了语言。

  6、活动感悟、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活动反和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重点。同时,通过到学校的墙根处或操场等地,也找一找趣味;通过再玩玩丢手帕、跳皮筋等忆一忆趣味等,更加体味文章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与成长,感悟童年生活的趣味。推荐鲁迅相关的文章,如《朝花夕拾》其他的文章,或鲁迅经典性的文章阅读。同时推荐关于童年趣味的文章书籍,让学生去阅读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六、说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对比

  乐园――――――无味

  向往自由快乐生活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惜缘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抠图及图像的合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的《Photoshop CS5图像处理与平面设计案例教程》第二章。Photoshop可以对图片进行切分、合成、着色、校正颜色、增加清晰度等处理,与多数软件兼容,利用它可以制作出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图像,因此,Photoshop已经成为摄影师、设计师、艺术家、印刷商和出版商的首选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S2图像处理与平面设计案例教程》是我校针对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为学生将来就业步入社会提供了一项专业技能。

  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大多数操作只是针对整个图像的某一部分,而不是针对整个图像。因此,必须首先通过“建立选区”将这些部分从图像中分离出来,这个过程实际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抠图。图像的合成,就是将从多个不同文件中抠出的多个对象,合成在一个文件中,达到一种最佳效果。其中,抠图是学习和使用Photoshop这门课的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抠图的方法有多种,需要根据实际内容而定。我们现在学习的是基本的、常用的抠图的方法。同学们在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技能后,为进一步利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工具箱中的选择工具(规则选择工具和不规则选择工具)。

  2、理解建立选区时用到的“羽化”和“容差”两个参数的含义。

  3、熟练掌握在快速蒙版模式中编辑选区。

  4、熟练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环境中图像的选择,使同学们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准确地辨别使用哪种抠图方法更合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接近生活的实例(艺术照和广告设计),使同学们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欣赏、品味和制作作品的过程中熏陶、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艺术素养,在完成作品后,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成就感。

  3、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教学重点是“抠图”。只有掌握了常用的几种抠图方法,才能达到图像合成的最终效果。本节的教学难点在于,第一,分析各抠图方法的适应范围,使学生能够综合这几种抠图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准确地选择抠图方法。第二,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熟练操作,从而实现图像的合成。

  为了突出重点,师生互动共同分析抠图方法,并归纳总结各抠图方法的特点与适应范围。为了突破难点,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亲自创意,亲自动手操作,从而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学生情况分析:

  职业中学的学生,一般来说,文化课基础比较弱,但是,他们对专业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作为职业中专二年级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学习了Windows操作、Word等专业基础课,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Photoshop CS2的窗口界面,充分应用了Photoshop CS2的新增功能——图像变形,而且在前面章节的实例中已经简单了解了Photoshop中关于图层的基本概念。这样,在这节课中,学习了抠图的方法后,学生能够将抠出的图像进行适当变形,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从而完成图像的合成。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三、教法设计:

  根据计算机学科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这节课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直观演示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教师课前先准备好相关素材,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屏幕广播”功能,创设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设计一份打印机广告),从而使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的具体案例基础上,这样,从实际应用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接着师生共同“分析任务”,采用层层设疑、学生实际操作并发现问题,教师指导并解决问题等方式分析完成任务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并加以归纳总结。然后学生个人创意、进行实际动手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最后,根据所学内容给出类似的课后作业题,使学生能够完成类似的设计任务,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不断提高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演示教学,能够把复杂抽象的操作步骤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们感到学习这门专业技能并不因难,而是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实例教学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四、学法指导:

  结合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和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并亲自动手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操作技能。因为,操作技能的熟练与否,是别人替代不了的,也是别人给予不了的。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承担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微机室。

  六、教学过程分析:

  下面以“教学环节及师生活动安排表”的形式来体现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时间分配

  (分钟)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提出任务)

  展示本节任务,给出效果图(打印机广告)和原始素材图(六个文件)

  观察效果图,明确本节任务

  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分析任务)

  1、背景的制作:

  [提问]背景素材图和效果图中背景的关系:完全一致,是规则的圆、矩形,还是不规则的一部分?

  [解决问题]引出 “羽化”的概念。

  [演示]实现羽化效果的两种方法:

  [指导]降低这一图层的不透明度

  [观察结果]不规则的一部分

  [实践]利用套索工具建立背景选区,并利用移动工具拖移到新文件中。

  [发现问题]为什么拖移过来的背景图片不出现逐渐变淡的过渡效果呢?

  [发现问题]效果图中的背景比直接选出的背景颜色要淡化朦胧,这是怎样实现的呢?

  2、打印机的选取:

  [指导]在打印机有弧度的地方单击,加按Alt键可变成套索工具,松开又可恢复为多边形套索工具。从而可以实现比较精确地选择打印机的效果。

  [讨论]:打印机形状的特点。

  [结论]:(直边较多)确定选择工具

  [实践]选择多边形套索工具,选取打印机。

  3、蝴蝶1的选取:

  [演示]利用魔棒工具,首先选中白色部分,然后反选,取得蝴蝶。

  解释“容差”的作用与用法。

  [讨论]图像的特点

  [结论]背景单一,而且蝴蝶与背景区别明显。

  [思考]平时照学籍照或给小孩拍照,为什么一般选择白墙做背景或拉一块单一色的布做背景?

  [探索]改变“容差”参数,观察效果。

  4、蝴蝶2、3、4选取:

  [演示指导]利用快速蒙版精确选择蝴蝶的操作过程

  [实践]利用套索工具选取蝴蝶

  [发现问题]为什么建立的选区不精确?

  归纳总结

  系统知识结构

  (突出重点)

  师生共同总结各抠图方法的特点与适应范围,并明确图像合成的基本操作。

  学生实践

  提高操作技能

  (完成任务)

  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动手实际操作

  作品展示与评价

  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作业的提交,从中选出创意新颖、精确优美的作品几幅,给予较高的评价,让学生们欣赏与交流。

  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际动手操作,使同学们熟练掌握了photoshop选取对象的基本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课后作业

  用数码相机为自己的弟弟、妹妹或亲属、邻居的小孩拍几张照片,从Internet上搜索一些优美的背景图片,完成一幅简单的艺术照。

  板书

  一、 抠图的方法: 二、图像的合成

  1、 套索 1、移动工具

  2、 多边形套索

  3、 磁性套索 2、利用剪贴板

  4、 快速蒙板

  5、 魔棒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世界多美呀》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它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出现,借一只刚出生的小鸡的口吻,叙述了她认识世界的全过程,从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第一自然段写小鸡在蛋壳中看到的世界是黄色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写小鸡所看到的美丽多彩的世界。课文以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小鸡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另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这个童话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熏陶的好教材。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正确书写本课的9个生字,准确认读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认识“田字头”、“羊字头”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表演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以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中目标1和目标2是课文的重点,目标3是课文的重点更是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播放小鸡的叫声)同学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你们想知道她们在说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世界多美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老师板书,学生同时书空,教师强调“世”第二、三笔的两竖第二竖长一些,第三竖短一些,第四笔的横与它们连接。板书:“美”同时,学习偏旁羊字头。比较羊字做偏旁和“羊”这个字的不同这处。板书:“界”同时,学习偏旁田字头。请学生自己说说识字的办法,有的会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字,分析到“界”是田字头加上一个“介”字,比较“介”界的不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题目中就有这三个字。这个课题也是一句话。大家看一看可以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什么样的标点?学生尝试加上了感叹号,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这个世界究竟有多么美丽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篇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不会读的字,难读的字圈出来反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第一步:出示要求带有拼音的生词,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准字音即可。第二步:出示黄乎乎、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这几个表示颜色的ABB式的叠词。第三步:去掉拼音读一读词语。出示要求正确书写和认读的生字,学生领读。随机指导学生掌握识识字的方法,如“乎”和“平”进行比较识记。

  (三)理解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 动画导入:(播放动画)教师引读,“母鸡蹲着孵小鸡,一蹲蹲了许多天。蛋壳里的小鸡先是睡着的,后来它醒了看见四周黄乎乎的。” 小鸡想-----蛋壳里的世界是黄色的呀!(出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指导朗读,体会小鸡的内心活动,读出小鸡的可爱。

  2、它怎么会认为世界是黄色的呢?

  那蛋壳外面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呢?它多想知道啊!

  二、学习第二小节

  1、 这不,你听!(播放啄蛋壳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小鸡啄蛋壳)教师配旁白:小鸡啄蛋壳,啄了好久,蛋壳上出现了裂缝,好不容易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

  2、小鸡是怎样啄蛋壳的?你能找出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谁来告诉大家?(出示: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3、你觉得小鸡啄蛋壳容易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通过“用小尖嘴” “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体会是小鸡才醒来不久,力气是那么小,啄起来十分吃力,啄了很久。体会想象小鸡啄蛋壳的情景和不易。在指导孩子朗读时,恰到时机的补充了一些我查阅的一些资料“你知道多久吗?老师课前查了资料,小鸡啄蛋壳整整啄了两天呢,花的时间可长了,多不容易呀!”对指导孩子的朗读起到了指导帮助的作用。

  4、 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引导孩子划出小鸡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通过出示两幅天空的图片让孩子进行对比,理解蓝湛湛的天空就是指一望无际的,深蓝深蓝的。

  通过让孩子们想象你还见过哪些景物是绿茵茵的?如:草坪、刚发芽的小草……,理解绿茵茵就像这草坪一样一大片一大片的,绿绿的、嫩嫩的颜色。

  引导学生看小河的图片,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啊?(碧澄澄)的,还有呢?什么样的小河?(清澈见底的,碧清的,干净的、清清的……)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5、 小朋友,小鸡从小小的洞眼里只看到了蓝天、绿树、碧河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小鸡还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试着用像“蓝湛湛”、“绿茵茵”这样的词来形容小鸡还会从洞眼里看到的景色。

  6、小鸡奋力啄开洞眼,总算从洞眼里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为它感到高兴!让我们试着背诵第二小节,一起欣赏这美丽的世界。

  三、学习第三节

  1、 以前小鸡在黄乎乎的蛋壳儿里,以为整个世界都是(引说)——黄色的,现在小鸡从啄开的小洞眼里看到了(指黑板,引说)——天空是 蓝湛湛的、树木是 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它会怎么想呢?引导学生看课题《世界多美呀》。

  小鸡从小小的洞眼里看到的世界这么美丽,情不自禁地说——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它多希望——迫不及待走出蛋壳尽情欣赏啊!让孩子通过朗读体会小鸡心中高兴又迫切的心情。

  2、 那么它是怎么做的呢?

  ①出示3、4句。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两句话,尝试配上动作、体会小鸡高兴而又迫切的心情。通过朗读或表演从 “一撑”“叽叽叽”“慢慢”体会小鸡高兴、迫不及待和勇敢

  大家一起来做急着要出壳的小鸡,一起演一演,读一读,背一背。

  四、学习第四节

  1、现在展现在小鸡面前的世界美吗?出示:第四小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出了壳的小鸡看到的美景就更多了,见到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小鸡叽叽、叽叽地叫得可欢啦!它会说些什么呢?(指课题)世界多美啊!

  (五)拓展说话

  1、 小鸡们,世界是那么美丽、那么广阔,五彩斑斓,你们想不想四处走走、和我一起去寻找大自然的美好?

  2、一边展示画面,一边指导学生练习说话:

  我们看到( )的( ),( )的( )。

  嗯,你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大自然绚丽多彩的画面。你们还想去哪儿欣赏美景呢?展示美图:大海、果园、树林、湖泊……

  你喜欢什么地方?看见了哪些美景呢?课后,你可以选择一个地方画一画你眼中的五彩世界,也可以写一写你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做了回快乐的小鸡,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以后我们也要像小鸡一样用我们的小脚走向世界,用眼睛寻找美好,我们会发现(指着课题)——世界多美呀!

  (七)指导书写

  这节课所学习的三个生字。“世”的第一笔长横在横中线上,从左上起笔稍向右倾斜,第二、三笔的两竖第二竖长一些,第三竖短一些,第四笔的横与它们连接,最后一笔是竖折,转折处有停顿。“界”书写时注意第六笔撇和第七笔捺不相连。“美”比较四横中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而且是最长的横。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羚羊木雕》。羚羊木雕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反应的都是家庭亲情方面的内容,亲情虽无处不在,但往往最能打动人,这五篇课文作者都是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学习本单元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作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羚羊木雕》是张之路的一篇有现实意义的散文,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两类人不同的内心世界,本文寓深刻的主题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中,以小见大,立意深刻。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链接生活,感悟亲情,珍视友情。

  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和要实现的学习目标我想采用二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特点是:感知文意,理清脉络,分析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并组织辩论赛研讨扩展课文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学习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2、提高朗读能力,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三)教学重点:角色朗读,理解矛盾冲突。

  (四)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二:说学生

  1、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少年过渡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是有待形成时期。本篇文章价值观念倾向明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

  2、学生在阅读中还是为读而读,缺乏阅读的技巧,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被动的接受。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悟。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说明

  本节课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我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让他们采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同时以辩论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将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播放《朋友》,上课铃响,切换到课件

  2、导入新课

  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感觉自己好像已悄悄长大,在心灵深处或许已经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然而生活并不只是风平浪静的海面。今天,我们共同欣赏《羚羊木雕》

  板书:羚羊木雕

  [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获得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让课堂与生活不再分离,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堂中。

  (一)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个别提问后齐读)

  怦怦 树杈 攥 逮 颤

  (二)初读感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概括内容。

  听读要求:

  1、按照以往阅读的习惯边听边作标记,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用不同符号画出对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句。

  2、听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引导:课文围绕羚羊木雕主要写了什么?涉及到哪些人物?

  板书: 羚羊木雕 我 父母 万芳 送 逼要

  教师点拨

  《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性格,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爸爸虽平静,但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举例试读。

  [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我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并指导学习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的第二节。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中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大陆其它省份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也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特点,是中国地理中重要一节。要引领学生认真学好这节课。

  (二)学习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祖国统一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指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祖国内地对港澳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主要通过学生读图分析及填图练习熟练掌握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和集体讨论交流等方法,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祖国内地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一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要求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有用地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等新理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读图分析、同桌交流、小组探究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有益的地理思想。

  三、教学准备

  教师一方面要制作好本节教学课件,同时指导学生提前上网查询关于香港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的典型事例。以利于课堂交流、丰富课程资源。

  四、教学主要环节及时间分配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习目标的确立,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3分钟

  (二)学习新课,达成目标 34分钟

  其中的两目各占16、7分钟,每目的教学按照的流程进行 :自主学习,感知教材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集体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三)巩固与拓展练习,能力提升 5分钟

  (四)汇报收获,师生共同小结 3分钟

  下面谈谈各环节的具体教学流程及其设计意图:

  (一)设计这样导入:播放多媒体课件——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视频。问:“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什么重大事件?”学生回答之后,再问:“大家对香港情况了解多少呢?”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会说出一二。然后教师紧跟一句:“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较为详细地了解香港和澳门呢?”导入新课。

  【板书 六.2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这样导入,交代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历史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9word.com提供各种免费文书文档

  (二)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第一目 人多地狭

  【板书 人多地峡】

  1. 自主学习 ,感知教材

  学生独立解决本目中一些基础性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问题,并与同桌交流意见。目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同时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通过自主学习和与同桌交流,学生会知道:

  (1)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在珠江口东西两侧,东香港,西澳门。北邻广东,深圳、珠海紧靠两个特区。京九铁路直达香港。

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 我说课的题目是选自《庄子》的《秋水》,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材第一册第六单元第四篇课文。

  一、教材分析

  1、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人教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本),新大纲中明确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提出了“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语文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秋水》选自《庄子》一书,这篇文章的写法很特别,是一篇寓言式的文言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河伯见海神的故事,从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深刻的哲理。该文被安排在第一册第六单元第四课,是继第一个文言单元的“掌握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文言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教学重难点

  4、学生情况分析

  高中学生由于社会教育的大环境影响,缺少对生活、对人生的独立思考。由于高中学生处于自身人格趋于形成的时期,又会过于盲目自大,目空一切,产生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文蕴含的哲理是该课的目标。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强化阅读,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深入体会,正确评价”是我在该课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手段。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通过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掌握文章中的特殊文言字词、句式;通过质疑、解疑,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中所蕴涵的哲理。

  1、导入

  我采用背诵之前大家熟识的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鸛鹊楼》一诗导入新课,接下来就是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向同学展示简介有关作者的一些基本资料,包括庄子和他的著作《庄子》一书。)

  2、新课程教学

  如何解决文言文中的字、词、句这一重点难点的。在此我所把握的总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的预习,以练习的形式,引导学生思维上路,经过独立思考和共同讨论,得出练习的答案,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所以我决定从以下两步着手:

  1、学生结合注释,再一次的自读课文思考屏幕上的练习。

  2、通过学生自己回答,发现其中问题,由教师归纳答案。

  接下来要解决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就是理解课文,掌握文章中蕴涵的哲理。在这里,我总的思路是:通过教师质疑,学生解疑来完成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通过学生互相讨论来完成对于文中寓意的掌握。我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①、河伯一开始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②、河伯后来的感情又是怎样的?为什么?

  ③、河伯在见到大海前是怎样一个人?在见到大海后又是怎样一个人? 最后,在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课堂讨论的问题:“你从《秋水》这篇文章中能读懂哪些道理?” 由学生讨论发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领悟到生活中的深刻的哲理。

  3、反馈

  ①、课堂反馈,②、课后反馈,延续创新(课后练习)实现创新

  五 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板书课题,中间提炼课文内容和主旨,右边是写作手法的归纳)

  六 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秋水》这篇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

说课稿 篇9

  一、 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的意义和写法,掌握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基础上学习的,也为今后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做准备。教材编排了108页~109页例3、例4的两个例题。请看:例3是把这样几个分数化成百分数,例4是把这样几个百分数化成分数,

  教材这样编写的好处是知识要点明确,思路清晰,易于教师和学生把握,但这样纯数学计算的呈现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没有提供知识产生的背景,即为什么要学习分数、百分数互化?学习互化的实际价值何在?还有,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进行学习等等,这些在教材中都没有体现。

  知识重点: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算理和方法。

  知识难点:掌握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化百分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根据教材特点,我也对学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解疑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水平,特别是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小组合作的氛围已经形成。但学生在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薄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分数百分数互化的算理,掌握互化的方法。

  2、 数学思考目标: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乃至数学建模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解决问题目标: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

  4、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探究结论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在教法上,我力图体现以下的教学理念:

  1、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知识融于情景。教师创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掌握数学方法。

  2、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组织学生开展大块的数学活动。在关键处、难点处组织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核心进行思考,使学生的活动能有序、有效。还真诚的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学生共同营造民主、热烈、和谐的学习氛围。

  3、以评价促发展。如在本节课中有多次小组互相评价、还有教师适当的点评和学生的自评。

  在学法方面,我把做数学的现代数学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数学。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互动中学习数学.具体如何体现,我将在下面说教学过程中再作说明。

  三、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一) 根据生活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 合作探究,建构模型

  (三) 解决问题,形成方法。

  (四) 及时巩固,应用拓展

  (五) 学习总结,目标评价。

说课稿 篇10

  一、 说教材

  《画家乡》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五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课文第2—6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个孩子所画的家乡。涛涛的家乡在海边,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山山的家乡是山里,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平平的家乡在平原,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青青的家乡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草绿,牛羊多。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他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真挚热爱,进而反衬出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的发展。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通俗诗和风景画。画面的图景和描写的语句,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达成契合,引起共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情况,引导学生读文感悟,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的家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在课堂中回荡。

  关于教学目标,本课时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认识“原、本、市”等3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4两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小节,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关于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难点在于用模仿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二、 说教法、学法

  1、“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3、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4、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学生,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教学时间:2课时

  三、说教具准备

  相关生字的卡片、课件

  四、说教学流程

  (一)看图激趣,提示课题

  一堂新授课,导入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与文本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学生与文本的心距离近了,正如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我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让他们欣赏自己家乡的景色,让他们感受到美,然后再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让学生大吃一惊,为自己有这样美的家乡感到自豪,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爱。观察了这么美的景色,学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看着美丽的家乡发发感叹,说说自己内心的心理话。在此同时,教师教师板书课题《家乡》。

  (二)初步理解,感知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中五位小朋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图上的五位小朋友打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文本中小朋友的距离,仿佛这些小朋友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2、他们也和你们一样也爱自己的家乡,想画画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完整课题。《画家乡》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3、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儿吗?课件出示课文的录音及动画,学生欣赏课文内容。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这五位小朋友就在他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挖掘了学生已知经验,实现学文的自然过渡)。

  4、用“——的家乡在——”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随着学生的回答相应做出板书。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学习生字“原、市”两个生字。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一节课十几个字的识字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我在这儿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方法,以便使这些学生更容易的记住生字。)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读完说说你最喜欢谁的家乡,最想去谁的家乡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

  (打破了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体现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2、以课文第四自然段为例进行教学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美了?

  (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2、3、4句话,欣赏平原的美景,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在品味中读文,促使学生经历一个深读体验的过程,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受到了家乡美的熏陶。)

  (3)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平平是怎样做的呢?学习最后一句话。同时学习生字“奔”。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5)扮演导游,练习说话

  平平的家乡是那么美,老师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瞧,有一批游客来到了平平的家乡——平原,平平正在草原上奔跑呢!谁愿意来扮演平平, 做做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呢?老师给你的词语用得越多越好。课件出示词语:又平坦又宽广、金黄的、绿油油的、雪白的、一大片一大片、成群、数也数不清、要做出色的导游,我们先得熟悉导游词,小导游们快准备一下吧。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活动指向既在课内,又在课外,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有效地开发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实用】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模板

2.《水调歌头》说课稿集合7篇

3.《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

4.《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

5.【实用】学习计划模板集合五篇

6.【实用】学习计划模板集合5篇

7.【实用】赠与合同模板集合5篇

8.【实用】赠与合同模板集合九篇

9.【实用】聘用合同模板集合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