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4-09-07 03:13: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信息技术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信息技术说课稿(精选11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SmasrArt图形及其类型;

  2、学会插入SmasrArt图形;

  3、掌握使用SmasrArt图形组织信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插入SmasrArt图形;

  2、掌握使用SmasrArt图形组织信息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SmasrArt图形可以条理清晰地将信息组织起来,经常被用在幻灯片页面上直观、有效地传达信息或观点。本节课我们就用SmasrArt图形完成展现过年的习俗的演示文稿。

  (二)新课教学

  (一)插入流程式SmasrArt图形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本科素材“过年”的文件;

  (2)单击【插入SmasrArt图形】淡出【选择SmasrArt图形】对话框;

  (3)选定【重点流程】选项;

  (4)单击确定【SmasrArt工具】选项卡;

  (5)在SmasrArt图形中输入“过年”“除夕”。

  (二)在SmasrArt图形中增加一项,输入正月十五的习俗

  (1)在文本窗格中的“拜年”文字后按下回车键,输入“正月十五”;

  (2)单击【SmasrArt工具】→【设计】→【创建图形】→【升级】;

  (3)单击【SmasrArt工具】→【设计】→【创建图形】→【降级】;

  (4)文本窗格中的空白文本降级为级别2;

  (5)继续在文本窗格中输入“吃元宵”“闹花灯”然后关闭文本窗格,完成SmasrArt图形。

  (三)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SmasrArt图形的优点有哪些?

  切换效果不一般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设置切换效果;

  2、掌握设置换片方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设置切换效果;

  2、掌握设置换片方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PowerPoint软件提供了多种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巧妙地应用就能制作出不一般的演示文稿。

  本节课,就来为演示文稿“中秋节”设计切换效果。体验做导演的感觉吧!

  (二)新课教学

  1、设置第一张幻灯片的出现效果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本科素材“中秋节”的文件;

  (2)打开动画选项卡,查看切换到此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单击动画→预览;

  (4)显示当前幻灯片从全黑背景中淡出的效果。

  2、设置后续幻灯片的出现效果

  (1)【幻灯片/大纲】→【动画】→【切换到此幻灯片】;

  (2)单击【擦除】中【顺时针回旋,8根轮辐】;

  (3)单击【动画】→【预览】。

  3、设置换片方式

  (1)选中从第一张开始到结束的所有幻灯片;

  (2)在动画→切换到此幻灯片,找到换片方式的设置区域;

  (3)设置动画效果前的复选框,并设置时间为00:05;

  (4)从头放映幻灯片;

  (三)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有人说切换效果过多会造成视觉疲劳,你怎么认为?

  个性设计精包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设置幻灯片主题;

  2、掌握设置幻灯片背景样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设置幻灯片主题;

  2、掌握设置幻灯片背景样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颜色、背景、字体等元素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产品的包装,不仅能够容纳、修饰产品,更具有吸引注意、传递理念、彰显品质等意义。

  本节课,就来对文件“端午文化”进行包装设计,用个性化的外观强化演示文稿表现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

  (一)、为演示文稿添加主题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本科素材“端午文化的文件”;

  (2)单击设计选项卡,显示出系统内置的主题选项;

  (3)单击暗香铺面主题选项,则演示文稿中所有幻灯片都应用这个主题;

  (二)、设计主题的细节

  (1)单击【设计】→【主题】→【颜色】→【龙腾四海】;

  (2)演示文稿的主题颜色发生了改变。

  (三)、设置背景样式

  (1)在第三张幻灯片页面上,单击设计背景样式,单击下方的【设置背景格式】;

  (2)单击插入自下的文件;

  (3)找到本科素材.JPG;

  (4)单击插入,返回设置背景格式对话框;

  (5)调整背景图片透明度为70%,背景图片淡化,前景的文字更清晰;

  (6)单击关闭,完成设置。

  (四)、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应用背景样式后,主题中的背景是否消失了?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初识“画图”窗口》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本课主要介绍了启动、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和了解“画图”窗口的组成及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通过欣赏高年级学生的优秀作品,使他们明白用计算机画图,既不用纸和笔,也不用任何颜料。从而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这一课时,除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敢于动手操作,自我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内容上讲,本课的知识点相对不难,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实施“讲练法”模式,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画图软件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窗口的操作方法及窗口特有的组成。

  难点:认识工具箱中各类工具的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配合上述教法。引导学生采用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练一练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动脑动手来学习新知。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四)归纳总结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些色彩较为简易的作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发表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喜欢这些漂亮的图画吗?打开课本,你会知道从哪可以打开画图程序。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自读教材。

  此环节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学。

  (二)任务驱动,自学讨论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的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在此我主要设计了三种学习方法:

  1、自读教材

  2、同学间互相讨论

  3、教师巡回指导。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的途径有各种各样的。

  (三)实践操作,体验成功

  学生在掌握了新的技能之后,就有一种跃跃倾欲试的欲望,这时教师应把握时机,让学生利用所学展开想象,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学生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归纳总结

  下课前五分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内容,教师可以用“这一节课,我学会了……”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总结。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我说课的内容是泰山出版社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二册第11课《巧用绘图》。分两大部分进行说课:说教材和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利用标注类图形在电脑报中的作用引入的本课,在解决自选图形叠放次序和组合的问题上又转到了卡通形象“流亡兔”的脚与身体的关系上来,感觉一堂课被分成了两个没有关系的部分,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设计。

  结合奥运会话题引入卡通形象“流亡兔”的运动动画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把重难点都设计成动画中的内容,让学生有一种学完之后自己也能够完成“流亡兔”的感觉。因为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插入文本框和文字输入与格式设置,所以在前两个部分插入自选图形和修饰自选图形上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技能进行引导,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由于设置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与组合图形两个部分是全新的内容,可以适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可以让学生感觉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如何把自选图形设置的美观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所以本课培养了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于鼠标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不自信怕出错、遇困难不深究等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自信的学生不断的鼓励其大胆尝试,针对遇困难不深究的学生采用“仔细地再来一次”的方法疏导其产生的.不良情绪。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自选图形的插入、修饰、叠放次序和组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师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重点部分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难点部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使其肯学、学会、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时间、要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和注意美术作品的颜色搭配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自选图形的插入、修饰自选图形

  教学难点: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自选图形的组合

  (四)设计理念

  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的小问题,让学生利用技能迁移的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在获取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作欲。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具准备

  微机室 网络教室控制系统 word文字处理软件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授、创作和总结,下面说一说这四个环节的具体设计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

  生动的课堂从引入开始。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的开始部分播放一段用自选图形做成的动画,然后揭示动画的制作方法并询问学生有没有兴趣学习。

  设计意图:结合奥运会话题引入卡通形象“奥运兔”的运动动画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授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新授部分又设计成四个小环节:

  1)插入自选图形;

  2)修饰自选图形;

  3)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

  4)组合图形

  1)插入自选图形

  这一环节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是并没有难度,因为在之前的教学中已经接触过文本框的插入,并且二者都处在绘图工具栏中,当教师介绍完自选图形所在的位置,学生会自觉使用拖拽的方式在编辑区插入自己选择的自选图形,所以插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去体验完成。

  因为文字的输入并不是本课重点,并且插入文字的方法也没有研究的价值,所以在学生插入图形之后,标注类图形用一句“标注类图形与文本框一样可以直接输入文字”一语带过,对于非标注类图形直接介绍插入文字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一下,就此结束此环节。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让学生明确自选图形的插入方法和文字的输入,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2)修饰自选图形

  与上一环节类似,自选图形的修饰与文本框的修饰方法完全一样,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插入自选图形,而且更要注意如何让自选图形更美观。”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再用一句“可不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内容呢?”来引导学生的思考。

  设计意图:虽然是新授内容,但相同的操作在以前的学习中出现过了,所以可以大胆放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在学习内容之间是有联系的。

  3)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自选图形叠放次序的设置会使学生产生“为什么要设置叠放次序”的疑问。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两张图片找不同的环节,学生会发现“奥运兔”的脚一幅图在身体的前面,另一幅在身体的后面,紧接着设计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两幅变得一样呢?”引出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一举两得。

  4)组合图形

  在学生演示完叠放次序的方法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句话用来引出这个环节,“奥运兔说在一个地方站的太久了,想换个地方,请同学们帮一下他吧!”这样学生在操作中会发现兔子的身体分家了,这时再把问题抛出来,“怎样才能让腿和身体合在一起啊?”引起学生的共鸣,再介绍方法,使学生有迎刃而解的感觉。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又一难点,学生到这里注意力会有些疲劳,如果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会影响课堂进度。所以,教师直接公布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使得整个课堂的学习方式不会太单调。

  (三)创作

  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这个环节里,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思,然后让学生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又可以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总结

  让学生梳理这堂课的内容,并明确自己哪些地方学的好,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设计意图:只有总结才能够发现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偏离方向。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一、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辽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七册的第四单元第一课。下面我把自己在实施本课时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进行简单的阐述。

  二,教材分析:

  1、本课针对中学生先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对WORD文档的修饰和排版的各种实用功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

  我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WORD的启动、退出及其文档的打开、存储与关闭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信息加工与信息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创建WORD文稿,并能进行简单的编辑操作。

  确定依据: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是掌握计算机的工作特点,并能够正确使用。

  难点:根据需要灵活编辑文稿

  确定依据:

  当今的社会是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应用每天都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编辑文稿,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法阐述:

  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用“自学法、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快的氛围中展开。

  四、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是操作性比较强,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课,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些操作,某几种软件的使用,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投影仪。

  六、教学过程:

  1、由实例导入新课

  放映幻灯片,让学生欣赏WORD报刊样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将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2、新授知识

  (1)组织分组

  将学生分成小组。学生选择创作报刊的主题。

  (2)搜集资料

  教师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向学生推荐网址和文字资料

  (3)创建报刊

  借助小组力量熟悉WORD窗口界面,之后将报刊的基本内容输入计算机,形成报刊的初始文稿。学生在教师执行操作步骤或提出操作效果时,积极实践,探索答案。

  (4)巩固练习,应用所学知识编辑本组的电子报刊。

  (5)作品展评,展示评价学生的作品,总结学习情况,并引导学生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大家好:很荣幸能通过说课平台与大家交流共享,我说课的题目是《进入LOGO乐园》。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就其内容来说虽然不是很重要,但我认,非常有必要去认真对待,因为成功的第一节课,将会使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下面就本节课的内容我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信息技术第七册教材中第一课《进入LOGO乐园》这一课选自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七册教材中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信息量不大,涉及的操作点不多。主要是使学生初识Logo系统的操作界面和使用环境,使同学们对Logo语言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铺垫和准备。更重要的是,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探究的欲望,并建立起融洽、亲和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2、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和与人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到Logo语言中融合了编程的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浅显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给学生渗透这一理念。所以本节课我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作了大胆调整,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加入了:“让学生根据教师引导,编写LOGO小程序”的任务,在学生熟悉LOGO操作界面的'基础上小试牛刀,对LOGO系统有进一步的认识,初识探究的乐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logo的启动和退出。认识logo的操作界面。能够指挥小海龟绘制简单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游戏、交流、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 logo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学重、难点:熟悉logo操作界面,建立logo语言的编写意识。

  第二方面:说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文化熏陶法、赏识教学法、指导法等方法,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探究与引导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2、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的学法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文件的知识更新快,分支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采用观察实践、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不但利用集体的智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尊重他人,相互欣赏的素质。

  第三方面: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营造氛围

  这一环节我首先以在计算机里领养一只可爱的小海龟宠物为话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指挥小海龟绘制的杰作,学生领略小海龟的本领同时,引出小海龟的功能及生活环境。

  第二环节:形成任务,自主探究

  本环节以分三个任务,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1:让学生启动LOGO系统,进入小海龟的活动舞台。并引导学生尝试输入logo命令,学生输入后观察屏幕变化,体会LOGO语言的主要功能。

  任务2:根据教师示范,规定只使用前进、后退、向左转和向右转四个口令,由一个学生说口令,指挥另一名学生到达指定地点。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与此同时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了如何正确下达口令。

  任务3:要求学生将刚才下达的口令中的汉字,替换为对应的LOGO命令,并将替换结果在LOGO程序中运行。

  第三环节:各显神通,指挥成功

  本环节学生间合通过合作探究写出语句,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初步体验到了做“指挥家”的成就感。教师还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学生与教师一同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锻炼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四环节:梳理技巧,文化熏陶

  这一环节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并介绍几个有利于logo语言学习的网站,让学生建立成对LOGO语言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计算机的文化熏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方面:说小结

  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力求切合学生兴趣点,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整节课充满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以上是我的说课,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一个学习和挑战自我的机会,为了学生的一切,更为了一切学生,我将不懈努力,谢谢大家!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本课是华中师大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WORD基本操作工具后,对绘画工具和图片工具的进一步学习。本节内容掌握得好,将为后面的修饰电子板报,制作小名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的发展目标。基本目标要求学生能利用WORD设计一张贺卡,学会正确使用图片工具和绘画工具,初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我的发展目标是能启发学生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美好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图片工具和绘图工具的运用,而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在贺卡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贺卡中各内容之间色彩的搭配。

  说教学策略

  为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使用了范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范例教学中,通过对典型范例的分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尝试操作等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贺卡设计的一般步骤。在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模仿创作自己的作品。达到掌握绘图工具以及图片工具使用方法的目的。

  说教学准备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上课前,我做好如下的教学准备:

  1、检查并启动教师机与学生机,保证每台计算机都能正常登录教师机,且相互通信正常。

  2、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将课堂中学生所需素材,学习课件等文件传至学生机的学习目录中。

  说教学环节

  为了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策略,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二)范例分析点拨技巧

  (三)尝试设计交流成果

  (四)归纳总结深化提高

  下面我将对这四个环节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个环节就是"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我通过电子教室运用多媒体辅助课伴乐、出示精美的贺卡,通过欣赏提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看P 18页的书本,时间特点揭示课题,今年的中秋节就快到了,爸爸妈妈对我们这么好。他们这么辛苦,我们是不是也来做一张贺卡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祝福,给爸爸妈个惊喜呢!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最重要的我是这样做的,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向所有学生(学)展示一张贺卡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这张贺卡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背景、图片、文字,三部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贺卡制作步骤,同步简单。

  第一步,设置贺卡的背景:打开WORD软件,找到绘图工具栏,并出示自学任务:你能用哪个工具做出背景(矩形工具)?你会设置(矩形)环绕方式吗?提示学生阅读课本P19页的内容。

  第二步,插入图片:背景有了,接下来应该插入图片。教师演示插入图片的几种方式;并提问:"怎样才能把图片上白色背景去掉,如果想随意地改变图片的位置,该怎么做呢?你会改变图片的大小吗? "(要去掉图片上白色的背景,利用"图片"工具条中的设置透明色就可以了:要随意地移动图片,只需将图片的环绕方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而调整图片的大小可以选中图片,然后调节图片四周的控制块就OK了)

  第三步,插入文字:想不想给爸爸写上祝福的话呀?那快来"写"上文字吧。

  小组讨论:文字如何"写"上去呢?我提示:试试"绘图"工具条中的"文本框"工具。学生讨论尝试"设置文本框格式"。

  最后调整好图片与周围文字的位置,图形与周围文字之间的位置。可设置多种环绕方式等。并提示学生阅读P19-P20页的内容。

  在第三个环节,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以及提供的`素材,尝试设计一张送给爸爸的贺卡,要求图文并茂,并在学生创作同时,通过教师机时刻观注学生的进度,并随时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即时表扬,对出现问题且不能解决的组给予及时的指导,确保每组学生都能及时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后,通过教师机收集学生作品,并将所有作品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评出其中较好的作品,在这个环节中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团体协作和自我创新。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对好的作品的点评,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创作方法,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如何在贺卡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使知识得到升华。

  说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首先,范例教学的策略运用无疑是成功的,所有的学生通过分析范例作品和操作演示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巧,对绘图工具中,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都能熟练操作,对图片工具中,图片翻转,大小的调整,对比度......的设置都能成功操作。

  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知识点的掌握中,我常常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讨论,来探究,来协作觖决,从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处,我也让先完成任务,掌握得好的学生主动成为小老师,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充分体现他们的能力和价值。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7

  宏观指与本节无关的内容,如个人素质,总体印象,对课程理念的把握。中观指本节的总体情况,大的方面,如重难点的把握,实施效果,总体设计,本节课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所用的手段等。微观指上课中具体的环节,步骤的点评,上下段的因果分析。

  第一节:

  一、宏观:

  对停电的突发事件,有充分准备,能妥善处理,效果较好。教学语言少数地方有不规范现象,如把任务1的要求做起来(应讲“请完成任务1”或“按要求完成任务1”);又如:把它完成掉等。语调非常平缓,语音力度较弱且几乎没有变化。对于哪些地方需要变化和需要怎样的语气和语速,力度方面能力弱,基本功能不佳。以坐式讲解为主,缺点略。应以站式为主。

  二、中观:

  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尽管使用很普通的流程和手段),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能有意识地利用课本。小组合作的体现不强。

  三、微观:

  讲如何改变修饰标题时,是提出一系列问题的开端,应使用强调的语气,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在讲如何改变背景框内部的颜色时,因工具栏上有三个工具和颜色有关,不管前几节课是否讲到,应让学生联系并辨别三个按钮的区别,如前面几讲过多次,这里可以是以复习为目的的提问,学生可能多数能回答,如前面讲得不多,则提醒学生注意,这个问题提到几次了,如没讲过,则要引导学生观察三个按键,并尝试功能,要求回答它们的不点。

  讲图片环绕一段时,先是提问,后是教师边讲边做,后来全是教师在做,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是明显缺乏设计,也是基本功能不扎实,但相当多数教师存在这种情况,要通过积累经验来克服。教师对提问,由于记忆或掌握不好原因,学生答不出的有两处:

  一是句柄,

  二是用CTRL键选择进行复制。

  可能前面一些课在这些方面的知识点落实上做得不理想。信息技术教师应向中考学科教师学习落实知识点的技巧。学生在保存文件时,出现几种困难,或费时较多,一类是保存的要点未掌握的;一类是因要求不明确,保存文件名反复修改,地址反复改变,犹豫不决的。

  学生在这一段进度较慢(费时较多),教师未能意识到,应有时间的把握,发现问题后收集反馈信息,了解是学生的进度,了解学生的困难,及时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巡视。 关于收集反馈信息,如什么时候要做,有哪些方法,注意问题,是所有教师要详细、重点学习的基本功。

  最后一阶段,因已下课,教师在课堂气氛较乱,吵地情况下讲解,有讲知识点和学生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虽然这些本来是重要的,但由于时间关系,不应多讲,因比较乱,几乎没有效果。这种出现较多,是一厢情愿。正确处理方法是:用最快速度整顿纪律,选取重点(通过巡视和收集反馈),精讲,少讲,以短时间,有效为目标。

  第二节:

  一、宏观:

  教学语言比较规范,普通话准确。在语气的变化上还要更上一层楼,使出现抑扬顿挫。能以站式为主,有这种意识。

  有把握教学环节的意识,主要体现在多处对时间的把握,有设计,有落实。口头语“呢”,有,但不是很严重,还要进一步有意识地纠正。对问题的提出,针对学生某一问题讲解时,能让学生感受工厂较强的针对性,有清楚地表达意识和表现。

  二、中观:

  有较弱地体现小组合作,但未能深入到和编辑部发生联系。对一开始停电,能正常处理,但前半节课有因内心紧张,稍有些乱和其它表现。重点能把握,难点解决不佳。

  三、微观:

  用广播请学生看材料,然后讲解要求,讲得比较详细,清楚,并最后讲:现在同学们清楚这节课的要求没有?清楚是从内容上评价,但由于语速较快(可能是紧张),学生收受效果没有很好,有些可能没反应过来,再者,这种情况(讲解加上要求语言较多)下,可用一两句,或一两个短语(不一定是完整的语句)重复一下刚才要求之前的讲解要求,或要求。并在学生动手期间,不断重复,也可加以解释。因为有些学生可能原来不理解前面的讲解,或可能因某种原因没听清楚。多处出现“明白吗?”这是好的,是在简单收集学生对刚才讲解或要求和理解程度的信息。但要使这句话不成无目的的、随口说的话,要注意:

  1、有时候可用征求式语气或说“明白的同学请举手”,了解具体有多少学生表现已听懂。

  2、有时可说“明白的同学……,不明白的同学……”。

  在巡视时发现问题,于是开始讲解,不知意图是针对全班的还是针对部分学生的。只少部分学生在听。若对全班,则应提醒一下全班先停下来,请注意听,讲哪几个问题,若对部分学生,则提醒现在请哪些同学听一下,或有些些情况的同学请注意,现在讲什么问题,这种做法要点是:必须做到“短平快”,简单扼要。因为总体还是在练习。

  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提问,并讲解。此处讲解效果较好,和其它地方综合来看,教师的讲解清楚度较好,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层次性把握强,而且能使用较恰当的语速,小重复(短句、关键词重复)。让学生讨论,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后半节,某段时间,也发生了讲地太多,不放松,紧张的情况,且学生参预少。在第一次让学生练习时,讲解问题层次性也强,一环接一环,师生有融洽在互动,有明确提出学生操作时间(一分钟完成保存)。课堂最后,同样有较强地时间设计和把握。讲到“剩余多少时间,一个步骤多少时间”

  第三节:

  一、宏观:

  个人素质,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生动、活泼),亲和力,教师形象等方面比较好,也能恰当运用。上课情绪激昂,投入,总体是好的。感觉有些地方激昂程度可稍降低一点,这样能更突出重要处的效果,否则有点“刺激过大而致情绪麻木”,后半节课,因各种原因趋于正常。

  再者更重要的是要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和教师相符合,不能只是教师本人激昂而学生沉闷,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调控能力应该是比较好,但也有美中不足,表现为顺时更好,逆时缺应变,或学生配合不好,难度较大时,调控相对较弱。能有意识地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希望以后更积极有意有探索。口头语“就是说”仍然相当明显。有必要针对、强化训练。

  二、中观:

  有针对性的有特色的教学设计,但这个任务综合性不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平淡,和前者相比,教学环节的设计更重要,不应比激励性任务的设计低一个层次。对学生估计不足,而在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调整,以致学生配合不好,有几处收放不太及时。教学设计、实践中各环节,都有很好地时间观念,但实践中感觉有点刻意或欠火候,或缺教练的经验。

  三、微观:

  上课一开始,提出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我是谁,来自哪里,本来自我介绍,可是到这节课结束时看能否认识我……,引起学生兴奋。这种设计是很好的,但要有充分的认识:不一定都能凑效,也不一定对所有学生有效,关键应根据当时的学生反映,恰当、切合时机的推出,这里似乎有点在机械地表演,为完成这段设计而说这些话,而部分学生未能响应,最重要的是在接下去的教学却没有和这一悬念直接联系,而是等到课堂最后时,才说到“完成这一步就能知道我是谁了”,可惜那时间有点仓促,有些学生没有及时明白要求,因为学习内容和为知道“我是谁”而写的纸条任务没有直接相关,学生之前又没经验,所以任务完成不好也就情理之中。

  前半节:任务一和二(要指出这个任务即不是和开始提出的任务相关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任务,只是普通的教学要求)讲解清楚,问答效率较高,提出要求明确,并设置时间,学生做到一定程度,请学生举手示意完成程度,并且经常地、恰当地、有效地又是不同形式地给学生鼓励,充分显示良好的个人素质,值得大家学习。

  虽大家提到这种素质一般很难学习,但只要有决心、花时间,多听优秀教师的课是完全可以学习的。任务二后到后半节课,教师讲解的时间太多,延续时间长,虽然其中也穿插让学生动手,但时间很短,这种形式只适用于理论性较强,操作难度大,层次多的情况。显然这里不是,所以学生有时跟不上,仅有几次短时间的操作效果也不太好。

  这种情况估计当时教师意识不强,所以后面也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再到最后一个任务(任务四)出来时,就导致第一点所讲的情况。但值得肯定的是在讲解过程中,能插入短问,要求操作等,达到一定的交互性质。最后一个任务是设计中的关键和高潮,就教师本身而言,是讲清楚的,时间也规定了,也要求了小组合作。但

  1、小组合作是表面上的,对合作中的难度估计不足。

  2、重要的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学生从前一段学习中未完全转变过来,注意程度不够。导致完成情况很不理想。

  3、前面已提到:总的学习任务和这个让学生揭开“我是谁”的谜底的任务相关程度不大,所以这里非常象刻意为完成任务而上课,不能融合,有浪费时间之感。

  第四节:

  一、宏观:

  普通话相当准确,经了解是上中师时努力学习纠正的。但语速过慢,缓,且无变化,语气也变化不大,经了解是对小学生上课习惯所致。对小学生应该慢,缓,但语速、语气不应没有变化,相反,应比对初中生的语言更有变化和激情。教学经验不足,缺理论认识。

  出现的问题是多数新教师共同的问题,如把时间用在手段和过程上,打个很大很大的圈,对目的反而快速带过。双如教学的总体方法上,也接近对小学的方法,对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学习心理把握不好。有关问题详细描述请见本人《当前信息技术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文。希望积极学习各方面教学理论,创造条件多听优秀的课。个人素质较好,思维开阔,思路条理清晰,引导恰当。

  二、中观:

  设计新颖,吸引力强。出现术语错误,虽然不多,但表现出在这方面意识不强。设计的任务较少,难点突破不好,细节处抓落实不够。

  三、微观:

  本节为认识求伯君为背景,主要学习对图片的各种设置,虽然学习求伯君是一个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但这是背景,是任务驱动的手段,教师为引起学习的兴趣,设计了先让看熟悉的明星,再看IT精英,这种思路很好,有创意。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手段,是过程,不是目标,在时间上,内容上,要做到恰当。这里

  1、教师做较好的是:

  没有局限于课本只认识求伯君一人,而是出示多位IT精英的照片,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人。有这样的认识,很好,但增加难度,需更强的能力去把握后续的教学。显然教师后面的表现说明这种高水平的能力尚不具备,甚至这种意识也很弱,这是新教师的特点所致。

  2、实际上教师由于理论认识不足:

  这段日本身未能把握时间和内容,相反在这个之前还增加了长长的一段对话“我是谁,我每天和大家一样来学校……”这段话离开本课具体任务,也是很有创意的,引起较高的兴趣,但它成为了本课主要学习内容的前置引导的前置引导,到切入正题用了近10分钟,有浪费时间之嫌。

  让学生用google找自己喜欢的精英,找到后,让学生说说这个人的情况。教师未能认识到初一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不理想的,没有任何框架下,初一学生只能是照片文字读,不会概括,教师也意识不到要想办法缩短这段时间,相反,还让第二位,第三位学生再说,可能是想更广泛一点,这种读时间用了不说,对本节的主要学习内容作用很小,也就说明了教师对如何把握重点,时间主要用在哪里等一系列基本认识不到位。

  希望要努力学习。正确的做法也不一定要去掉这部分,而是为学生准备好几个框架的问题,要求学生简明回答,学生一能清楚要求,二能做得到。教师再短评,完成这部分情感教学的目标。我们认为情感目标一般是不另外战用时间的,是在知识和技能目标教学过程中顺带完成的,此外不能顺带完成,则要注意手段的选用和时间的安排,不能喧宾夺主。前面第一点也如此。

  凡是新教师都要注意这个问题。讲保存时有“现在是不是保存在WORD下面了”这是术语错误。虽然它本身是一个小错误,但代表了一类常见的错误,有较多的教师犯这类错误,原因是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特点和教师思维的不严谨造成的。类似的还有“对字体下拉列表框说:是不是点这个宋体呀?”“在这个文件夹的旁边再建一个新的文件夹”。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8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下午好,通过这最后一天的说课,将会发现我的说课是最精采的,因为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

  一、教什么?

  根据教材,明解教学目的,指出本节内容在本章及本册书的位置,1.1和1.2小节是本章的起始内容,也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始,如何上好这节课,对高中的整个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将如下安排教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信息的处理过程,难点内容是信息的`概念。

  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是高中信息课的开始,目前的学生(相对于我市),在初中学过信息,尽管是非零起点的学生,但对信息的概念还是比较模湖的,信息处理能力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将是一个长期的重点内容。

  二、如何教?

  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

  1、观察引入、承前启后先问问学生,在初中学过信息课,谈谈一些初中信息课的内容及有什么感受。

  再指出,在整个高中的信息教学过程要进行一次长达二年的“长跑”比赛。在后继课中,要经常分配课外任务,小到作品或大到课题,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奖励机制,学生好的作品,要奖励,发表在校园网上,还要送去参加电脑作品制作比赛(比如说“讯飞杯”)。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说说一些事物的属性,引出信息的概念。

  2、设置情境,分配任务(无处不在的信息)。指导学生从理性角度了解信息的概念,教师认真讲解分析。

  给出学生第一个问题:按现行座位分组,说出你身边的信息。哪组说出的信息的内容越多越好。

  完成之后给第二问题:什么时候没有“信息”?根据第二问题引出信息载体的概念,并说清两者的区别。

  3、重点内容的探索、破解、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的处理过程)。这是重点内容,重点处理:

  第一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考得分数较高?

  第二问题:为什么有的学生善于“诡辩”?指导: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想法说说,再指导学生看看“信息的处理过程”(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再来说说,鼓励各组学生多发言。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完成任务,及时评价。

  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部分,也是本节内容的一个重点内容,但在这里,把仅这部分内容基本完成,余下部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本章的最后一章《深入了解电脑》来比较详细地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化解学生的神秘感。

  仅出一个问题:说说你所见过的有关计算机的一些东西。

  5、知识小结,讲解巩固练习再次回到课本,从理性角度,把新学知识组成一环,梳理出节课的知识点,讲解教材第13页练习的第一题,起着现场巩固作用。

  6、知识拓展,提出新问题。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让我的小名片更美》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7课的内容。课文由三个活动板块组成:插入日期、感受“艺术字”、为名片配图。学生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会了幻灯片文字效果的处理,学会在Word中使用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的功能。而PowerPoint与Word的插入图片、艺术字的功能相似。可见,《让我的小名片更美》这一课是综合运用已学的这三种知识,并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合理安排画面,凸现幻灯片的主题,是学生在熟练Word的操作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学习任务,即教会学生制作简单幻灯片方法以及提高文字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又将为后续幻灯片的学习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学生。这样的学习对象都具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和较强的操作能力。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大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掌握技能。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差异,重视学习兴趣及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学生情况和新课程理念,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插入日期、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功能装饰幻灯片,灵活运用操作技能,个性化创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与价值:通过多元化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陶冶审美情操。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插入日期、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功能装饰幻灯片。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操作方法,个性化装饰幻灯片。

  教学关键:装饰幻灯片要注重整体效果,强调合理安排画面,使图文搭配合理又凸显主题。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法如下。

  1.说教法

  整个教学过程,努力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并获得价值体验,真正落实以上的教学三维目标。用简单的三句话概括就是:

  引导探究,重自主

  传授方法,重创新

  感受过程,重体验

  2.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组际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穿插进行。使学生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深入学习,自我挑战,充分体验实践过程。

  六、说资源

  多媒体教室,《让我的小名片更美》PPT课件。

  七、师生互动说流程

  根据以上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活动,采用师生互动,本节课共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导入课题→自主探索→组际交流→个性创作→全课总结。

  1.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上课开始,教师谈社会流行的服饰、发型、广告牌、家装等实例激趣。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设计出了自己的名片,经过一个星期的思考,你们有什么新想法来完善你的名片,使它更美,让人过目不忘呢?

  讨论交流,获取信息。(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加背景;插入有趣的话;插入照片或自画像;插入图案。)

  接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身边所看到的一些装饰现象,比如街上的广告牌、宣传单等。

  然后,出示课件让学生对比幻灯片(有装饰与无装饰)。请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最后小结并自然地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课伊始,从风趣的社会话题入手,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现象,然后回到课堂对比幻灯片(有装饰与无装饰),最后自然地导入课题。这样做,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装饰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还体验到有幻灯片通过装饰有画面漂亮、主题突出的效果。这样切实可行的形式导入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课题导入后,首先让学生启动PowerPoint新建一张空白演示文稿。

  接着,让学生对照书本尝试操作,自主探究操作的基本方法。有不理解的可以邻桌互相交流探讨,也可以举手示意请教老师。这时教师进行巡视,特别要留意后进生,并进行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这环节,教师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方法,充分体现自主探究过程。教师扮演组织者、指导者、旁观者的角色,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动帮助后进生,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这样,指导自主学习也更加到位。

  3.组际交流深化理解

  这个环节,我主要组织分两大块进行交流,一是分别交流书上四块内容,二是整体评价。书上四块内容均不作太细的交流,因为都曾学过类似的,只是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演示,回顾一下操作步骤。整体评价这一块要做重点交流,因为这是装饰幻灯片的关键,要注重整体效果。

  现在先分别交流书上三块的内容。这环节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三种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最有趣味?”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根据教材安排的“艺术字”-“图片”-“文本框”-“插入日期”顺序,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1)插入艺术字

  1.指名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插入艺术字“我的小名片”(大屏幕演示),边演示边介绍操作步骤。

  2.组织学生评价,并说说还有什么补充或建议。

  3.展示多位学生艺术字不同处理效果的作品。

  4.师生共同评价。评价时鼓励学生灵活使用工具栏上的各种功能。

  设计意图:PowerPoint中“插入艺术字”的功能其实与Word文字编排中“艺术字的使用”相类似。所以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解和示范,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演示操作,回顾操作方法。让学生观看到更多艺术字不同的处理效果,学会触类旁通,增加创新意识,为后面的个性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插入图片

  “插入图片”较简单,没有太多的处理功能,所以我只是指名两位学生合作演示,一位说操作步骤,另一个学生演示。找到合适的图片插入,并进行大小和位置的调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请多组学生合作演示。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这个环节,我安排两位学生合作演示,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乐趣;二是培养合作意识;三是让更多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多的价值体验过程。

  (3)插入文本框

  1.组织欣赏几幅学生文本框的作品,并说说作品的优点。

  2.指一名学生简介操作过程,教师演示。

  3.邻桌相互欣赏文本框的作品,从中发现不同的文字处理效果。

  设计意图:因为在上一节刚学过“文字效果处理”,而且根据书上插入文本框的内容较多,所以这环节“插入文本框”就不作重点讲解,也不指名学生演示,只是展示几幅不同文字处理效果的作品,组织学生观看、评析,重要的是多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日期

  1.插入文本框:单击“插入”→“文本框”→“横排”;

  2.拉出一个文本框;

  3.在文本框中输入日期;

  4.也可以单击“插入”→“时间与日期”。

  (5)整体评价

  这环节主要是评价整体效果,画面是否漂亮?色彩搭配是否协调?主题是否突出?

  a.组织观看大屏幕,老师回放几幅学生的作品。

  b.请该生自我评价。引导评价主题是否突出,如字号大小的安排是否合理、位置的安排是否突出、色彩是否协调。

  c.学生互相评价。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老师帮助调整看看效果如何。

  d.组织学生在网上邻居中自由浏览其他同学的作品。

  e.指名说说感受。

  f.保存。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多元化评价。这环节主要针对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同时增强自信心,并且充分激发创新意识,为下一环节的个性创作做好铺垫。

  4.合作探究个性创意

  a.自由组合小组。

  b.小组合作设计。

  c.展示交流,主要展示创意点。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个性发展,信息技术重视强调创新能精神。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大胆构思,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个性发展。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当然,这环节不要太过分追求结果的完美,只要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就达到目的了。

  5.全课总结延伸课后

  首先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然后简要概括。最后说:“同学们,下节课我们要设计一套漂亮的名片集。喜欢吗?那就请同学们收集更多的素材做好准备吧!”

  设计意图:众所周知,预习是良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即将结束时,不但让学生回顾这节课的收获,还做下节课的预告。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有种想学想知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自觉预习,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相结合起来。

  八、回顾流程说亮点、谈反思

  本节课是依托教材,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将“信息技术”与“生活、科学、美术”有机地融为一体,灵活重组教材。学生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过程学会装饰幻灯片;学生亲身经历创作过程,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一句话:收获尽在过程中。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0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瑞安莘塍六小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计算机》,拿到课题,我在想,这节课有什么,我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完会觉得有价值。接下来我将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望得到在座老师的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堂课讲的是什么?《走进计算机》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它是六年级的开篇之作,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一些知识和计算机的工作流程。那么,对于我所合作的小学生而言,是不是可以跳过这些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呢?答案是“NO”,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 Enjoy,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成果和应用,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继学生各种软件学习之后,本节课的理论学习就开启了他们对计算机综合认识的大门,它不仅是知识链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在整个计算机学习中起到了一个脊梁骨的重要作用。

  面对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又要和一群怎样的学生合作呢?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上开始叛逆,不喜欢听老师长篇大论的讲授,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他们在接触了两年的软件学习后,初遇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时候,寻求创造性的叛逆与力求稳定性的枯燥开始碰撞,又会造就怎样的课堂,它将值得我们去期待!

  (一)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期待下,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争取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

  2.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体验自主探索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毋庸置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的功能。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而难于理解抽象的知识,所以我将“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支持学生?我将“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作为课堂的中心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支持者的作用,所以,我提倡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过程

  那么,怎样的课堂设计,才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化枯燥为愉悦。我将围绕一个“趣”字来展开,以闻趣、探趣、悟趣、疑趣的方式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以此来分散教学重难点,支持学生主动愉悦地去获得知识。

  基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我将结合学生的对卡通人物的喜爱,将每种硬件的特性融入卡通形象,成为各个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此来导入一个“瞧,这英雄一家子!”为主题的故事情境。课前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每组分到“CPU、风扇、内存、硬盘、主板”一组计算机硬件(cpu被风扇虚盖,不同颜色的内存条,标签贴纸,提前摆放在桌上)。

  1)闻趣

  课堂伊始,以图片自我介绍的形式,呈现这一家子的成员性格特征和能力,除了培养学生慢慢进入课堂的情绪,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引起兴趣,唤起探究欲。

  比如,我是迷糊小妹,我喜欢打扮,我的记忆力很不错,但是因为我很迷糊,记住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很努力喔!不过不怕,我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姐姐,她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记住了就不会忘喔,而且能记住很多东西,嘿嘿,自恋一下,我也是家里的好帮手!我有一个细心又负责的妈咪,我们都很喜欢和她谈心,她把我们每个人紧密的连在了一起,照顾我们的点点滴滴,承担了整个家庭的大小事务。当然,不可不提的是我们的英雄爹地,它是我们家的主心骨,睿智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力、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让我们离不了他,对他深深地崇拜着……英雄的身边总是有个得力忠心的助手,老爹也不例外,随从小风总是如影随形地跟在老爹身边,为他排忧解难。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亲朋好友,我们一起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创造奇迹。这一家子处于一个中心地位的重要作用,将各个分离的部落连成一个整体,传递消息,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得了英雄之家的美名。

  教师引出这么有意思的一家子后,自然过渡到信息技术课堂上,也有这样不可或缺的英雄之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探趣环节。

  2)探趣

  教师提示可以根据卡通的性格能力,参考书本的讲解和网上搜索,找到桌上与人物相对应的硬件一家子。小组分工合作,组员自己确定角色,重点查找角色相对应的硬件,通过查找,能明确该硬件的名称和作用,再与角色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组员用标签记录硬件名称贴在该硬件上,并以简要的方式在记事本中记录该硬件的作用。

  这一环节,提前准备了一些颜色不一的内存,让风扇虚盖着CPU,设置小小的难度,考验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根据实物,初步感知硬件设备,明确其对应的名称和功能,带着一种兴趣和可能性去发现,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分小组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想过程经历和结果后,做一个引导解释。

  当学生认为自己都掌握而骄傲自满的时候,教师抛出问题“那他们又是怎样紧密相连,团结合作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由于场地、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先来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研究他们的展示,取得自己的真经!

  学生视频观看主机的组装,了解分离的个体是如何构成一个整体,承载了计算机的运行。

  英雄一家子中,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家庭中必不可缺的成员。这些硬件也如此,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谁生病了,找上一个替补就可以,不需要整个更换。

  3)悟趣

  当课堂推进到这里的时候,是否已经进入结束阶段了呢?不,教师马上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中,以“英雄总是要去解决问题,那这些问题他们又是如何获得,任务又是如何成功解决的?”的问题带出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帮助,完成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需要借助亲朋好友的帮忙!

  情境中,有专门收集情报小队,有专门分布信息部门,他们分工合作,以英雄之家为中心,展开任务,解决问题。请学生联想,我们内部硬件之家的亲朋好友在哪儿,他们是谁,又是进行怎样的分工合作,展开任务的?请举例说明!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去探究,尝试去发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流程:输入设备——主机(各部件的通力合作)——输出设备。

  4)疑趣

  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和基本工作流程,可以说,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力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再把学生拉回课堂,在基本知识点清楚地基础上,抛出问题“现在的电脑,越来越薄,越来越小,看看我们的笔记本、上网本、IPad,你能找着他们的情报收集和信息分布部分吗,他们的内部硬件之家在哪儿?你知道他们和台式电脑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处?”

  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环节,因为我考虑到,课堂的实物都不是社会上流行的趋势,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对学习的知识存在一个定势思维,为了拓宽相联系的知识面,引入流行元素,在变化中找到不变,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结束语:

  本节课围绕趣字,通过闻趣、探趣、悟趣、疑趣四个环节来展开教学,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形象的卡通人物,学生能通过感知、对比、联系来验证猜想,形象地理解硬件的作用,感悟基本的工作流程。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1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来自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云南普通高级中学信息技术实验教材第一册的第四章第一节“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就这节课而言,着重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我将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流程”、“课堂回顾”、“课后学习”和“教学反思”七部分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计算机

  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

  2、过程和方法:启发学生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认识计算机网络,从不同行

  业来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化中的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与

  信息化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个情感的体验,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

  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现代网络技术的知识解决

  身边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严谨的科学观,以及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重点:通过计算机网络基知识和发展速度的学习,启发学生探索计

  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进而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

  系。

  2、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教学方法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学、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

  教学流程:

  1、情景设计

  通过中国网民数量的庞大和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的ipv4地址数量

  的增长和以太网的快速发展三个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是十分迅猛的,提出“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如此快的发展速度?计算机网络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从而引出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通过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得联系。

  2、新课讲授:

  2.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网上资源的共享

  通过让同学们浏览新浪网首页的截图,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后,通过老师的总结得出计算机网络具有资源共享的功能,并且资源共享是计算机最本质的功能。

  (2)经济的构成计算环境

  当网络中某台计算机的任务负荷太重时,可以将任务分散到网络中的其它的计算机上进行,或由网络中比较空闲的计算机分担这个任务,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节约了经济。对于大型的任务需要用到大型计算机计算时,但是使用大型计算机的费用又非常的高,这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将计算任务分给多台普通计算机进行,这样就可以节约计算成本和时间。 (3)配置高可靠性的应用系统

  可以在网络上做一些备份,保证当某个设备出故障时,网络的应用仍能可靠的.运行。

  (4)更方便、更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比回答可以得出计算机网络能更方便、更快捷的实现通信,让用户不用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

  通过计算机网络的四点功能的介绍,让同学们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强大的

  功能,同时也解释了“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2.2、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

  启发同学们结合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思考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然后请同学们列举学习和生活中使用信息化的例子。

  老师从同学们的列举中总结出信息化又包括“办公自动化、生产自动化、

  广域信息查询和信息传输”三方面的内容。再从这三方面去解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联系,最后得出计算机网络是实现信息化的必要条件,没有计算机网络平台,谈论实现信息化实际是空谈,没有任何意义。

  课堂总结:

  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1)网上资源的共享

  (2)更经济的构成计算环境

  (3)配置高可靠性的应用系统

  (4)更方便、更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2、计算机网络的与信息化的联系

  课后学习:

  课后同学们应该对老师讲解的内容加强思考,对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加深记忆,认真观察学习和生活方面有关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化的案例,加深对老师所讲内容的理解,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并且适当的做一些相关习题,以帮助同学们理解知识。

  教学反思:

  虽说教无定法,但启发、互动仍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要充分让学生去思考一些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在对事例的分析中去学习,引发思考,总结归纳,最终达到好的效果,同时,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的讲解始终起到启发、点拨、纠偏、示范的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听”有所思,“学”有所获。

【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说课稿04-16

信息技术说课稿03-03

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05-24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06-08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05-17

关于信息技术说课稿03-23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01-29

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05-15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06-13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