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03 18:30: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说课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说课稿汇总六篇

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充气雨衣》位于本册教材的第四组,专题是培养学生的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充气雨衣>是一篇科普文,同时又是本单元中的略读课文。这类课文相对童话故事,情感性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弱,如果课堂上科学知识讲得多,就走进了常识课的误区。如何让学生在感受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的同时抓住课文中的语言训练点,突显语文味,是我不断思考的。

  略读课文该怎么把握教学目标?一特级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略读课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学,自悟自得,按照讲读课文来组织教学。关键是要能联系整单元内容,学法在这节课上有所体现。那我想<充气雨衣>放在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作为略读课,把握整单元观察生活,勤于动脑动手的主旨,把前面几课的学法上在这课上得到体现并延伸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我以小林看、想、做,为学习课文的主线,感受小林爱思考、勤动脑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会认11个生字。

  2.通过读文,学习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好品质。

  3.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养,培养合作能力与交流的意识。

  【教法学法】

  1、朗读训练法 :以“看”“读”“思”“说”“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2、合作学习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说教学过程】

  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时共分5个板块: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上课伊始,我首先创设情景与学生谈话:同学们,下雨时,你们需要带什么雨具?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什么感受?让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个性回答。容易激发起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并设立悬念,引起学生读书的欲望,一读为快。

  接着图片导入课题:你们想过这样解决这个问题吗?出示充气雨衣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这种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会淋湿裤腿了,你知道他是怎样发明的吗?这样从生活中常见的小事切入,创设了情境,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探究方法、自主识字。

  《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而且识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所以,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通过课件出示生字,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的字隐去,再把剩下的较为难记的字交给学生识记,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最后针对本课生字字形复杂、音难记的特点,通过用趣味游戏或开火车游戏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有生字的识记情况。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竞赛争胜中识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抓住重点,读懂课文。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林遇到了几次难题?是怎样解决的?”然后小组交流充气雨衣发明

  过程中的难题及如何解决。最后交流汇报。

  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品读下面几方面:

  1、读好小林发明充气雨衣原因的句子。

  2、读好小林想解决难题的句子。

  A、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B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

  C、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3、读好小林做充气雨衣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感悟和快乐。

  A、回到家里,小林剪……,买了……,又请……

  B、充气雨衣做好了。充起气来往身上一穿,嘿!别提多棒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以默读解决课文重点问题,以品味朗读强化了发明过程中看、想、做的内容,从中通过文本语言让学生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勤实践的好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复述课文,转换语言。

  1、话:学生按照“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复述:采取多种形式复述:自主联系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3、想像:读课文最后一段:“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你是学生,会怎样称赞小林?

  4、转换:做一次小小介绍一下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的过程及充气雨衣的好处。

  在默读基础是,让学生尽享多[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 ]种动态语言实践,说话、复述、想像、转换等,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语感。

  (五)联系生活,拓展实践。

  1、启示: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发?

  2、联系: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那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3、实践: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课外做个小制作。

  4、激励: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是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16充气雨衣

  想拖起来的裙子想塑料救生圈

  称赞

  做雨衣做充气雨衣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文本多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是根据学生回答随机生成,使整个教学重点清楚地呈现出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反馈课文。

说课稿 篇2

  一、设计意图:

  在孩子的眼里,成人是多么的了不起。每个孩子都希望快快长大,尽快进入成人世界:他们是谁?在做些什么?我能像他们那样做一做吗?模仿成人劳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所以顺应孩子的需要,让他们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显示自己的潜能,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创造了良机。

  打击乐《做面包》是从中班"小鬼显身手"这个主题中生成的一节音乐课。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已有了解制作面包主要工序的经验,加之《做面包》这首节奏儿歌简单、明快,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又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所以打击乐就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幼儿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拍打,敲击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自由选择节奏乐器,产生不同节奏的声音,从而有兴趣地创造性地来表现音乐。

  二、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如下:

  1、认知目标:幼儿自编相应节奏动作,自选乐器伴奏,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

  2、情感目标:能够注意并努力追求集体合奏活动中的声音和谐与情感默契。

  3、能力目标:学习创编节奏词,体验创编的乐趣。

  三、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难点,离不开活动目标的具体要求,这是相辅相成的。此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分别如下:

  活动重点:

  1、幼儿自编相应节奏动作,自选乐器伴奏,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

  2、能够注意并努力追求集体合奏活动中的声音和谐与情感默契。

  活动难点:学习创编节奏词,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我从以下三方面来谈我的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幼儿已了解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和工序。

  2、教具、学具的准备:

  (1)打击乐器若干:幼儿自选乐器伴奏,充分给了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能力。

  (2)《做面包》多媒体课件:为了让幼儿更专注地理解儿歌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儿歌的韵律之美。

  3、心理的准备:幼儿希望走进成人的世界,模仿他们的劳动过程,在"小鬼显身手"这个主题中,幼儿模仿的愿望已得以实现。

  四、说学情:

  中班幼儿年龄在4-5岁左右,这个年龄的幼儿有意行为开始发展,注意力较以前更集中了,规则意识萌芽,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喜欢唱歌、念儿歌,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因此,针对这一学情,我会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教学。

  五、说教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启发联想法和直观演示法。

  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节活动主要是奥尔夫音乐活动里的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中班幼儿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而《做面包》让幼儿自选乐器伴奏和自由创编节奏词,充分给了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

  2、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 而采用的。运用在引导幼儿学习掌握节奏型的环节。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自编相应节奏动作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保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3、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断地感受乐曲及其节奏。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儿歌的节奏与性质。首先我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听觉,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节奏儿歌的性质。其次,引导幼儿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

  4、启发联想法: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5、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首儿歌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儿歌的韵律之美。

  这五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节奏儿歌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六、说学法:本次活动,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主要采用的学法有:

  1、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操作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自编相应节奏动作进行节奏练习。

  4、欣赏法:通过欣赏《做面包》多媒体课件,使幼儿更专注地理解儿歌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儿歌的韵律之美。

  七、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以新《纲要》为指导,从"理解--感受--体验"三大块,由浅入深,从想象到理解,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学流程:激发兴趣--念儿歌自编相应动作--自选乐器为儿歌伴奏--创编儿歌节奏词。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环节:音乐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让我们一起来玩《小手伸伸》的游戏吧!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陈鹤琴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不能为了教而教,而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的特点。此环节需要3分钟。

  第二环节:念儿歌,幼儿配上自编的动作。

  1、你们见过面包师傅做面包吗?面包是怎样做出来的?(和面团、做面包、烤面包、吃面包)。

  2、老师把做面包的过程编成了一首儿歌,想听听吗?

  和 面团|和 面团|和 和|和 -|

  做 面包|做 面包|做 做|做 -|

  烤 面包|烤 面包|烤 烤|烤 -|

  吃 面包|吃 面包|吃 吃|吃 -|

  3、欣赏课件,直观感受做面包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儿歌的韵律之美。

  4、请幼儿自编相应的节奏动作,然后大家一起念儿歌。

  5、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是"和面团、做面包、烤面包"最后大家一起说"吃面包",边说边做相应动作。

  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奥尔夫音乐活动里的节奏教学,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中班幼儿会拍打较容易的节奏,而《做面包》让幼儿自选乐器伴奏和自由创编节奏词,充分给了幼儿自由表现音乐的机会。

  此环节中,我还运用了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断地感受乐曲及其节奏。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儿歌的节奏与性质。比如说把幼儿分成三组,分别是"和面团、做面包、烤面包"最后大家一起说"吃面包",边说边做相应动作。在学法中,我运用了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演一演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个环节中我还运用了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首儿歌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儿歌的韵律之美。在学法中运用了欣赏法:通过欣赏《做面包》多媒体课件,使幼儿更专注地理解儿歌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儿歌的韵律之美。此环节是重点,需8分钟左右。

  第三环节:自选打击乐器为儿歌伴奏。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分成三组,看指挥,边说儿歌,边按节奏齐奏。

  2、幼儿互换乐器进行演奏。

  此环节中,我运用了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而采用的。运用在引导幼儿学习掌握节奏型的环节。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自编相应节奏动作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保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比如说: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分成三组,看指挥,边说儿歌,边按节奏齐奏。在学法中我运用了操作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自编相应节奏动作进行节奏练习。

  在这个环节中,我还运用了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断地感受乐曲及其节奏。学法中,我运用了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们会对活动的感觉和内容的印象更为深刻。此环节是重点,需8分钟左右。

  3、幼儿创编儿歌节奏词,并配上乐器伴奏。

  (1)请小朋友想一想还可以编哪些有节奏又有趣的儿歌?

  (2)幼儿自编节奏词如:

  坐 火车|坐 火车|坐 坐|坐 -|

  玩 沙子|玩 沙子|玩 玩|玩 -|

  3、幼儿齐说并配上乐器伴奏。

  此环节中,我运用了启发联想法: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在学法中,我运用了操作法:通过想想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节奏词进行节奏练习。此环节是难点,需6分钟左右。

  说活动延伸:

  1、在表演区放置一些打击乐器,供幼儿平时念节奏儿歌用,鼓励幼儿创编出更多更有趣的儿歌。

  2、提供给幼儿一个新节奏,请幼儿自己创编节奏词。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下午好!

  1. 说课内容:

  《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是北京市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第22课。

  2.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寓言。写的是鸟王国要评选劳动模范,鸟儿纷纷推荐猫头鹰,凤凰国王派了乌鸦和麻雀去调查。他们调查的很不深入,乌鸦认为猫头鹰白天睡大觉,麻雀认为猫头鹰相貌又凶又丑,叫声吓人,不能当劳动模范。凤凰批评了他们,命令再去调查。在寓言的结尾处点出,调查研究要深入,要全面,不能以貌取人。语文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小学阶段要加强朗读教学及其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因此“正确、流利、有感情”就成了贯穿于三个学段的总要求。而这个要求将渗透落实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之中。本课教学任务我将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3.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的朗读课文,体会4个有问号句子的语气

  2)通过学习课文,明白两个道理:调查要深入,全面,不以貌取人

  4.教学重难点:

  读一读本篇文章你会发现:本课有4个问句,人物的不同,感情基调的.不一样决定他的语气也不同,尤其是第一句: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这样的反问句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据此,我将重点确定为:体会4个有问号句子的语气。

  孩子爱听故事,所以会很爱读。但是这则寓言故事里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调查研究要深入,要全面,不以貌取人。基于二年级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匮乏,会很难明白这个道理,我将明白两个道理:调查要深入,全面,不以貌取人。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5.学情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年龄又小,他们的取得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很窄,我对孩子对于猫头鹰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

  二、说教法

  我将以情境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范读、转换角色、师生表演等形式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快乐的事情。我会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想象你就是乌鸦(麻雀),怎样向凤凰汇报呢?在角色扮演中,使学生体会麻雀和乌鸦对于猫头鹰当劳动模范的不满,进而读出语气。

  三、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采用、“读”(读课文)、“想”(展开联想)“看”(看视频)、“说”(说想法,表达情感)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在阅读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四、说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一、抛出问题,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基于孩子年龄小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上课伊始,我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五一劳动节快到了,鸟王国的劳动模范还没评选好呢,看,小鸟们正在激烈的争论着一个问题,(出示小鸟开会的图片)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由于已经初读过这篇文章,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如果答不出来,我会安排学生打开书快速读一遍。学生回答后,顺势板书:这节课我们就和小鸟们一起讨论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出示课题: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如此情境,将学生拉进角色之中,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位参与到讨论之中,则会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细读精思,体会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二年级孩子有这样的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因此我安排了默读课文这一环节,并要求学生边默读边找出有问号的句子,再有语气的读一读,想一想是谁说的,并以此为突破口进入下一环节:细读精思,体会情感。这4个问句很明显,随着学生答案的揭示,我用大屏幕打出:这4个句子: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乌鸦,猫头鹰在夜晚干什么,你调查了吗?麻雀,你怎么能以貌取人呢?小朋友,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我将以一、二、三个问句为支点,让学生在读读、议议、想想中明白,乌鸦和麻雀之所以不同意猫头鹰当劳动模范是因为他们的调查不够全面,是在以貌取人的道理。

  通过第一个问句: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

  引出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乌鸦说它是一个懒汉呢?读读乌鸦的话。出示第二自然段,谁来读读乌鸦说的话?指名回答。

  板书:白天睡觉

  这样一个懒汉,怎么能当劳动模范呢?是一句反问句,使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我将采用换一种说法(这样一个懒汉,不能当劳动模范。)的意思让学生明白中国的汉语在很多时候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将“不能”换成“怎么能”语气更强。

  这个安排的理论依据是课标中说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

  乌鸦,猫头鹰在夜晚干什么,你调查了吗?这是凤凰问乌鸦的话,这里我安排学生结合课前的调查议一议,凤凰为什么这样说?使学生明白乌鸦的调查不深入,不全面。副板书:不全面。

  通过麻雀,你怎么能以貌取人呢?引出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知道麻雀不同意的原因是嫌弃猫头鹰又凶又丑。板书:又凶又丑

  麻雀看猫头鹰的相貌又凶又丑,所以就不喜欢它,讨厌它,用国王的话说这叫什么?对!这就叫“以貌取人”。(副板:以貌取人)

  于永正老师说:“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又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在这一环节我将指导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思考乌鸦和麻雀之所以认为猫头鹰不能当劳动模范是因为它:白天睡大觉,又凶又丑。然后指导这里我不打算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纯技的指导,“轻、重、停、连”,对于他们已经经历了将近两年的课文学习,读过几十篇篇的文章了,古人也说:“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才能“形于言”,由此,我知道,朗读指导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技术问题,实则在其“神”,它首先应该是一种精神与情感的导航。所以,我力求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如果你是乌鸦,看到猫头鹰,别人在辛勤的工作,而他却在呼呼睡大觉,还要评选他当劳动模范,会怎样向凤凰汇报呢?”“如果你是麻雀,看到一个这么丑的被推举为劳动模范,你怎样说呢?”同桌进行角色朗读练习加上动作表演,如果学生还不能读出语气来,我将进行范读,以此调起学生情感。

  最后请问:小朋友,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发表意见。无论学生说能还是不能,我都将及时追问:“为什么”。这里我会尊重孩子的观点。

  接着我再补充补充材料: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天能捕捉1000只田鼠,一只田鼠吃掉两斤粮食,一个夏天一只猫头鹰就能抢救下2千多斤的粮食,我们一个人一天大约吃1斤粮食,这样一只猫头鹰抢救下的粮食就够我们一个人吃五年多呢!

  进一步提高认识: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我估计学生会说:

  猫头鹰你真能干!

  猫头鹰谢谢你!……

  这里我竟引导学生依据资料说出你为什么这样说?

  我会及时评价:你能给它送个美称吗?板书(捕鼠能手田园卫士)追问为什么?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我会提醒学生:你能用书上的词语吗?在第一自然段找找。当你想不出什么来的时候,书上会给你准确的答案。

  三、延伸课文,说话训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乌鸦和麻雀第二次调查回来了,它们会说对国王说些什么呢?国王听了它俩的汇报又会说什么呢?的小表演

  四、课外延伸

  课本所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我们教给学生的也太少了,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激起学生自己读书学习的欲望,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鸟王国里还会有谁能当劳动模范,请你也去进行调查,可以查阅书籍,也可上网。将你的调查结果写下来,写清你推荐它的原因。

  教育大师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至此,教学任务全部完成。

  板书设计: 猫头鹰能当劳动模范吗

  不能能

  白天睡觉捕鼠能手

  又凶又丑田园卫士

说课稿 篇4

  教材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这首诗讲的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好朋友孟浩然去扬州的事,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纯真友情。本单元以“人间真情”为专题组材,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要相互关爱。这首诗的作者是有着“诗仙”美称的唐代大诗人李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借景抒情。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之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中,情景交融,含吐不露,余味无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诗中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古诗。

  2、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语言表达、自主学习及创新想象等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算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在读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在读中体会诗人的心情、在读中升华学生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诗情。

  让学生背一背自己平时积累的古诗,让他们比赛背,看谁背得多背得好;然后加大难度,让他们听《送别》的音乐,背抒发离别之情的古诗,学生应该能联想到学过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诗句;接着,就导入新课。

  二、品词析句,感悟诗情。

  1、从题入手,初读古诗。

  首先,我让学生读诗题,在理解“之”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从这个题目当中能读懂什么。我想学生应该能读懂“在黄鹤楼送朋友”,“朋友是孟浩然”,“孟浩然要去广陵”等这些内容。并相机和学生一起交流黄鹤楼、广陵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理解下文的“西辞”。然后我问学生:除此之外,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他们是什么时候分别的、送别时的情景如何、他们之间的友情怎样?”等等。并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初读古诗,要求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2、学法引路,再读古诗。

  自读之前,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有哪些理解词句的好方法,教师相机小结,并通过投影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让学生用这样方法试着学习这首诗。

  3、交流汇报,精读古诗。

  在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对古诗所表达情感的整体把握。理解诗句意思对学生并不困难,因此,没有必要在这花太多的时间,而是把体会诗中包含的浓浓情谊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想象画面,触景悟情

  对“烟花三月”的理解是难点,需要借助想象。我先让学生闭眼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烟花三月”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看一组扬州春天的美景图,最后让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体会作者在与孟浩然分别时,内心除了惜别之情,还有对魅力扬州对漫游天下的向往之情。

  故事铺垫,入事悟情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我给学生讲他们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正因为他们之间感情深厚,所以在这么美的“烟花三月”,诗人的眼中没有美景,只有“孤帆、”“远影”,这时,相机和学生交流:为什么此时李白的眼中只有这些景物?他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体会到: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诗人在江边送别好友,他心里装只有好朋友,眼里只有好友乘坐的船只。望着好友的船只渐渐消失了,“尽”了,不尽的是诗人对孟浩然的情谊,想象诗人在江边站的时间之长,诗人眼中见到的只有滚滚东流的长江之水,而这滚滚东流的长江之水不正象征着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吗?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品读古诗。

  现场采访,诵读抒情

  我扮演记者,随机采访诗人即学生,问他们“分别在即,你们俩都说了些什么?”“你站在江边,望着好友的船只由近而远,你心里在想些什么?”等等。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在学生更深一层理解他们深厚的感情之后,我出示课文插图,播放委婉悠扬的音乐,用不同的提示语让学生诵读古诗。这样做体现了一个读的过程,从前面的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到现在的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使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感受诗情。

  三、设计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我设计了不同的作业。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项,也可以围绕这首诗自己给自己设计作业。

说课稿 篇5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本次教学内容为目标,200米环形跑,前后抛实心球,模仿动物跳,游戏(丢手绢)而创设出课题“满园春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共同来辅助学习,教学内容,各个环节都以愉快、轻松学习为主题,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为目标来实施教学任务。

  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课依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用游戏形式通过跑、抛、跳、玩等活动贯穿教学过程,使教学环节与游戏活动融合为一体。本课采用了音乐伴奏、模仿练习,讲解示范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活跃,欢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让他们沉浸在良性的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2、 组织结构严密,教与学融合得体

  本课力求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始至终快乐、轻松地得到学中玩,玩中学效果,特意创设了情境式教学手段,运用了一些让小孩子喜欢的学动物模样项目,以用语玩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想象,玩耍一些相关的其他动物走、跳、爬动作,这样更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人能力的空间。在“导”与“学”的双重作用下,学生能初步感受到从“感知——运用”过程的愉快情绪,也更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施。

  二、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跑、抛、跳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根据学生爱动、爱玩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与乐的融合)

  三、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抛实心球的动作

  (低年级学生初次练习,有一定难度,这对于学会今后的投掷奠定了基础)

  四、 教学难点

  前后抛实心球的正确动作

  (小孩子初次接触抛球,甚至用双手前后抛,掌握正确的动作较困难,因此重在辅导,对学生要求不必过高)

  五、 课前准备

  画好200米环形跑道一道,实心球四只,音乐带一盒,放录机一台,手帕等。

  六、 教学过程

  1、 集队、队列训练,准备运动(5分钟)

  (讲解活动内容,强调课堂纪律,活动规则,放松学生身体肌肉,以免活动中出现意外损伤)

  2、 传授新知识

  (1) 200米环形跑(5分钟)

  A、 分成3—4小组,由体育委员带头,每一小组领队接队进行跑步。

  B、 强调跑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跑的正确姿势,手臂左右摆动,双脚要抬高,脚尖着地,身体略向前倾斜,间隔距离适中,做到不讲话,不推他人等。

  (低年级学生,体能训练强度不必过大,只要热身,活跃筋骨就行)

  (2) 前后、抛实心球(15分钟)

  A、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开立,两腿略蹲,上体稍前倾,两臂伸直,两手持球,然后两腿用力蹬伸,上体抬起,两臂两力由下向前上方抛出。

  B、 向后抛球,动作跟向前抛球,动作相反。

  (着重强调安全问题,小孩子很容易向后抛时,会出现抛于过高,视力线影响而造成抛出后落于自己头部,此活动项目因学生初学,训练强度可适当大些,可要求不易过高)

  (3) 模仿动物跳步(10分钟)

  A、仿兔跳(蹦跳步)

  正步位半蹲,两臂肩侧屈,两手握拳,拳心向前,食指、中指伸直,竖于头两侧。

  B、仿青蛙跳(蹦跳步)

  大八字步位,两臂肩侧屈,肘部抬平,小臂垂直,五指张开于头两侧,1—2,

  3—4,蹦跳一次停一拍,5—8,蹦跳三次停一拍。

  (4) 玩游戏(丢手绢)(4分钟)

  可组成一个或几个小组进行开展活动,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边拍打双手,边齐唱活动歌。

  (为了激发学生活动氛围,还配用了音乐,让他们尽情唱起来、跳起来),这样也就是本节课所预定的教育目标得到了升华)

  (5) 集队小结(1分钟)

  七、 自我评价

  优点:学生活跃、欢快、情趣浓厚,师生教学融合。

  本节课着力根据新课标要求,适应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采用了主题教学和情景教学方法,来完成了所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融合于一体,从中树立了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群体,互动意识,从而增进了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指导思想。

  不足点:教学结构过于紧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不足。

  预计平均心率135次/分,运动密度35%。

说课稿 篇6

  小学语文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__5__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母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母鸡》这篇课文是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文记述了一只母鸡关

  心爱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 四 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

  母鸡的生活习性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

  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

  体体现。

  教学难点是: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2.提问法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2.讨论法。 3.自主探究法4.朗读法,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母鸡在悠闲的啼叫,啄食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提问学生喜欢它,还是讨厌它,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板

  书:“母鸡”。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同时可提出问题:作者开始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讨厌母鸡了。”

  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 不讨厌母鸡了?

  学生读后汇报,师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

  本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对母

  鸡的情感态度

  安排学生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

  1、先要求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没结没完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找出 板书 如怨如诉等词 发了狂

  3、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听到母鸡没结没完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要求学生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厌烦、再厌烦点、十分厌烦)。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让学生明确我”一向讨厌母鸡。 然后学习第二部分

  1、安排学生齐读,思考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要求学生找到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要求学生谈谈为什么说母亲是伟大的,作者为什么称母鸡为母亲呢?为什么说母亲就是英雄???

  2、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体事例。 (1)我们先学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思考划的词或句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负责、勇敢)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的?要求学生读一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课件出示,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歪,挺。看,警告,等动词写出了母鸡的负责。 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 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怎么学习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读),在读的同时,老师还要求大家(划),接着(思考)自己划出的句子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再跟同桌(说),最后再读让y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4)请同学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 ,从5、6、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开始自学。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①品读句子: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朗读提示: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看到小鸡圆圆的肚子,母鸡欣慰地笑了,可是它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找到消廋这个词,它为什么会消廋许多呢?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让学生明确母鸡是慈爱的)

  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廋了许多。这一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去读。指名读,齐读。

  ②读一读,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鸡雏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是有了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母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它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什么情况下放声啼叫?小鸡啄,母鸡会疼吗?母鸡为什么会一声也不哼?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慈爱)夜间有了一点动静,他为什么放声啼叫,而且那么尖锐,那么凄惨?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负责、勇敢、辛苦)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了母鸡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男女生比赛读。

  3、学完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母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引导学生说说母亲为什么是英雄。

  让学生明确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让学生带着对这只母鸡的无比尊重与赞美再读这几句话。(齐读)

  (板书:母亲)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个时候,(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地尊重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亲),让学生带着无比尊重的敬意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说话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件事,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回家说给妈妈听。

  。这个作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是一份微型教案,而且要具有美感。根据本课的具体内

  容和特点,我是这样设计了板书的:

  18

  母鸡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没结没完 如怨如诉 发了狂

  负责 母亲 慈爱 (伟大) 勇敢 辛苦

  该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节课我试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力求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语。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关于说课稿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1.关于《蒸发》说课稿

2.关于《蜗牛》说课稿

3.关于《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4.关于《观沧海》说课稿

5.关于《化石吟》说课稿

6.关于《窃读记》说课稿

7.关于学会感恩说课稿范文

8.关于《赠汪伦》说课稿

9.关于《化石吟》说课稿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