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化学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化学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化学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下朱庄中学的化学教师,我叫杜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方程式》专题复习。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体会四个部分来阐述对本节课的构想。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化学方程式》的一节专题复习课。化学方程式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内容,贯穿于化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是中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2、学习目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类。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事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归纳分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复习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3、重点:化学方程式的分类书写
4、难点: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不同的学习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在应用知识、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多次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小组互助学习的和谐氛围中,快乐学习、享受学习。
三、教学过程:
包括创设情境导入;合作互助,分类复习;综合运用、直击中考;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提升五个环节。
【课堂导入】
利用11、12、13年中考试题中化学方程式所占比例的统计图引入本节课。
目的:说明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合作互助,分类复习】
1.化合反应
利用常见的`化合反应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化合反应的特点,并完成学案上练习。
2.分解反应
利用化合反应引出分解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分解反应的特点,并能够熟练应用。
3.置换反应
利用实验室制氢气的反应原理,引导学生分析置换反应的特点,并完成学案上的练习,同时总结置换反应的类型。
4.复分解反应
利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引导学生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并且能够完成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进而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四、综合运用,适应中考
1.要求学生分组完成三年中考20题的方程式书写。
2.小组合作学习模拟完成20xx年中考20题的出题任务。
3.完成给信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方程式有了那些认识?
书写方程式你还有哪些问题?
【作业】
【板书设计】
化学方程式一、化合反应
符号表达式:二、分解反应
符号表达式:三、置换反应:
符号表达式:四、复分解反应
符号表达式: 四、教学体会:
化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今天我们来认识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分组 ①观察存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
②把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观察其物理性质、表面的氧化膜。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
白色固体
金属钠放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那么对金属钠进行加热又将如何?
钠的燃烧。
描述实验现象
生成物是氧化钠吗?
不是,生成物呈浅黄色,而氧化钠是白色固体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2Na + O2 Δ Na2O2
淡黄色固体
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潜水艇供氧剂。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CO2 == 4Na2CO3 + O2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要求学生写出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氧化剂、还原剂)
初中我们学习过铝在氧气中的燃烧,若铝在空气中加热,又有什么现象呢?
2、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 2Al2O3
纯氧中:
空气中:
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铝的熔点为665℃,氧化铝的熔点为20xx℃,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如果我们去掉氧化膜再加热,有什么现象呢?
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图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能否看出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有什么关系?
可以看出: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的保存及其物理性质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 加热 2Na + O2 Δ Na2O2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 2Al2O3
纯氧中:
空气中:
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钠、铝、铁、铜与氧气的反应
化学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空气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二和课题三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初三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
(2)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学法指导目标:
在学习概念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时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在探究活动中,指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中学生需要重点掌握和理解的内容,那么本课的重点是:
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难点是一节课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易混易错的知识,所以我认为本课难点是: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学情分析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三、教学方法、手段
1.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法,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与讨论。
2.说学法
我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法、合作探究法、阅读法、实验法等。
3.教学手段
我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
四、教学设计
在这一部分呢,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实验导入,引出新知---科学探究,学习新知---实践操作,运用新知---联系实际,拓展新知。
(一)、实验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出示:(1、小实验:尽可能长时间的屏住呼吸,之后谈谈自己憋气的感受。
2、说说你对空气的认识。)
以一个小实验导入,让学生尽可能长时间的屏住呼吸,之后谈谈自己憋气的感受,从而引出课题,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空气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小学自然等学科的学习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说说对空气的认识。
设计意图: 以有关空气的趣味实验导入,迅速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
(二)、科学探究,学习新知
在这个大环节中我设置了两个探究活动。
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讨空气成分
课件出示:1、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有哪些办法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呢?
2、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列举实例和叙述实验, 证明空气的存在。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自主学习空气的成分与含量,之后教师小结并引出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让学生以具体的例子为感知对象,形成对混合物、纯净物的认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从而也突出了重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搜集证据的能力。
探究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在认识空气成分的基础上,我将问题引向深入:
课件出示:
1、空气的成分是怎样发现的?
2、如何测定空气的中氧气的含量呢?
让学生阅读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并思考如何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这部分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在教师的点拨下,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共同总结实验思路,从而攻克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件出示:
((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出示实验装置,药品。(4)注意事项。
(5)实验步骤,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6)现象描述;
(7)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重点讲解:
(2)实验原理,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路:
a.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消耗掉而又不产生新的气体?
b.如何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 c. 水为何会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取决于谁的体积?
(4)在强调注意事项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实验要求,小组分析确保实验成功应注意的问题,在讨论如何检查气密性时,学生出现了困难,我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到必要时进行示范。
(7)重点讨论:同学们实验结果差别较大,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各抒己见,我则适时引导补充。
课件出示:
反思:做这个实验时如果进入的水达不到1/5,是什么原因呢?红磷的量为什么要过量?
师生共同反思、讨论,总结原因。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觉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科学探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三)实践操作,运用新知
课件出示:练习题
在本环节我利用课件出示这样的习题。在做题之后,我与学生共同进行信息反馈,对于学生出现有争论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进行辩论,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知识的碰撞中产生结论。我根据学生思维方式、答题方式、解题方式进行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设计意图: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了重、难点;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情况,及对实验现象的判断和记忆。
(四)联系实际,拓展新知
课件出示:
1、思考题: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有什么要求?
2、家庭小实验:自己设计一个可行的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并动手做一做。
3、课后查阅和整理关于空气中各种成分的用途及保护空气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系统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扩大知识面,进一步促使他们将知识转为能力。
【板书设计】
一幅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这节课的板书我主要以蝴蝶寓意以情,鼓励学生要像蝴蝶的蛹一样不畏漆黑,敢于展翼飞向光明。
五、教学感悟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科学史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实用性、创造性三元思维,并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设计、动手操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学间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学生动手实验时间不好控制,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在以后的实验课中,我会对学生进行实验的时间进行明确的要求,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指正!
【化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化学电源说课稿08-26
化学说课稿10-30
化学说课稿10-18
化学说课稿06-13
化学说课稿01-02
《化学键》化学说课稿10-03
化学元素说课稿08-11
高中化学经典说课稿06-26
化学键说课稿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