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4 12:59:3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继续进行识字、写字、朗读、说话、写话、明理的训练。

  《苏雅的画儿》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由四篇阅读课文、一篇识字课文及语文百花园六组成。几篇课文寓诚信、勤勉于生动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本篇课文则通过一个小故事,讲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本课分2课时进行教学,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因此,我定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复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词语:端详、不由得、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故事的内容,并分角色表演课文。

  教学难点为:懂得只要开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设计教学时,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演。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以方便学生朗读,更使教学突出重点。

  四说学法

  通过在平时语文课上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以学生的读为主,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回答出来,采用学生练读、指名读、小组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并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读演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步骤温故知新,顺学而导

  首先,课件出示需要掌握的词语,采取各种方式认读词语,如:小组读、男女生读、同桌读。然后直接说本节课继续学习25课苏雅的画。指名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和听读课文,比较有针对性。读完让学生汇报。学生自然说出苏雅画画这件事情。围绕这件事,学生可能说出许多种答案。不用学生回答地多么准确,只要能说出大概即可。然后教师问:那么苏雅的画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什么样?最后有变成什么样?小组讨论:(同学回报,老师板书:漂亮----弄脏------更漂亮)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这个位置我设置小组讨论,使全体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第二个步骤理清脉络直奔重点

  明白苏雅的画是怎么由漂亮到弄脏又到更漂亮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在这个问题的教学上,我按照苏雅的画很漂亮——苏雅的画不漂亮了——苏雅的画更漂亮了,——苏雅的画怎么变得更漂亮了,这样环环相扣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1.抓住重点词语学习

  布置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从哪些词语和句子可以看出她的画很漂亮?重点理解词语:满意、端详、参加比赛。在这里满意是最能体现她的画漂亮的词语。所以在引导学生朗读的时候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学生对端详较难理解,可以采取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体会。可以追问,她的画是用来做什么的?这样就在回答的同时体会到画的重要性。

  2.抓住人物的语言变化

  问:那么你又从哪看出她的画后来变得更漂亮呢?学生会很容易直接回答出苏雅同学的话。(汇报1这一张最妙!2.瞧,这小花狗多逗!3.你怎么会想到画小狗呢?)可以问他们是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表情,怎么说出来的,学一学他们的语气。指导学生带着惊讶、可爱、赞美、羡慕的语气练读同学们的话。学生也可能回答出(一…..就…)的、句式。(苏雅的画一拿出来,全班就嚷开了)这一句。可以指导学生用这个句式造句。同时理解“嚷”的说话方式。

  第三个步骤以疑引读,抓变释疑。

  布置比较苏雅两幅画的不同。(重点说出多了一个小花狗)观察不同点,旨在使学生把握文章重点。学生可能说出各种各样的不同来,只要是图上出现的都要给予肯定。根据我这几年的经验,学生喜欢这样找不同地方的活动。他们喜欢类似于游戏的教学方式。然后过渡:关于这个小花狗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自由读文2---10自然段,了解故事的内容。

  带领学生先来看看故事的起因,这幅画是怎么弄脏的?(重点理解爸爸对他的关心和苏雅焦急的心情);然后看看画弄脏后两人会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苏雅哭(你能理解他的心情吗?)最后说说爸爸是怎样做的?这时边回答边板书:仔细看动脑想(猜一猜:爸爸想什么呢?)小提示:从颜色形状时间方面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重点指导朗读(多种形式)。

  此时再问问:你觉得爸爸怎么样?(能说出爸爸遇到事情肯动脑筋)

  第四个步骤梳理知识加深印象

  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之后,苏雅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她一定会怎样做呢?你是从哪知道的?再回到课文的最后一段。反复朗读加深体会最后一句话。理解两个高兴的内涵。同时熟记爸爸的教导: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反复朗读加深体会这一句话。

  第五个步骤角色体验,入情感悟。

  分析完课文后再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来朗读课文,是学生对人物认识的一个体验,同时也是感情的升华。看板书理顺苏雅的情感变化:(满意----悲伤----喜悦)相信再次读全文的时候,一定会带着对苏雅情感的体会。把文章读的更有情感。那么我们来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第六个步骤谈话总结,拓展延伸。

  问学生: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来自由发言,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课文中的爸爸所说的道理。

  六说板书

  我用最简单字体来表现苏雅的画是怎么由漂亮到弄脏又到更漂亮。这样既直接又简单,学生一看便非常明了。

  25、苏雅的画儿

  漂亮弄脏更漂亮:突出画的变化;

  仔细看动脑想:抓住爸爸是如何指导苏雅这条主线;

  坏事小花狗好事:突出文章的主旨;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简析: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篇新课文。文章以清新优美的笔调,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料这件小事,描述了父母之间相濡与沫的关爱如平淡无奇的茉莉,洁白纯净,素雅温馨。全文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情,充盈着真爱,是一篇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具体语境中感受 “爱如茉莉”。

  难点是:互动生成,价值引领,意境领悟。

  四、教法与学法:

  “生活有真爱,细节见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教学拟摒弃按部就班的程序和繁琐的分析,遵循“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对内容大胆取舍,整合三个板块:①朗读词语,感受茉莉;②读悟课文,品味爱心;③仿写练习,提炼升华。从而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体现语文课的原汁原味。

  五、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增强体验,拓宽延展。

  (一)朗读词语,感受茉莉。

  1、板书课题:《爱如茉莉》

  2、三读课题,导入情场:

  ①这是一个温暖的词,让我们齐读课题;

  ②这是一个博大的词,让我们大声地读;

  ③这是一个深情的词,让我们深情地读。

  3、出示词语,读词品味。

  (1)老师这儿有4个词语,哪位同学来读?

  出示: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清香 弥漫诗意

  (2)这4个词概括了茉莉的特征,茉莉是什么样儿的?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说两句话。

  (3)小结:学课文时可以看到、学到很多词语,不但要会记,还要会运用,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我认为这样设计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会读并能够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二是说话训练,说学生在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的同时学习运用。从而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引领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中,深层次地品味语文,培养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

  (二)自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生活中有茉莉花,我们学习的是《爱如茉莉》,文中爸爸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同学们要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语文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词表现出来的。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板书:生活有真爱,细节见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让我们静静地去朗读课文第6小节到最后的文字。

  2、要求:划出能表现爱的细节的词句。如果是词语用着重号在下面标出。在旁边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受,写写批语。

  [这一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来体会字词的冷暖,教给学生具体的学法,让语文的最佳目的和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学习行为上。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知道做什么与怎样做,长期以往,必将有利于促发学生真正学到语文,并且具备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体验感悟,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

  从哪些细节,哪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语句,请你先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师巡视)

  2、班级交流(预设):

  预设1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① 在妈妈心里,生病与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妈妈为什么不让爸爸马上来看自己?

  ②“爸爸直奔医院”,ben和ben有区别吗?从“直奔”这个词可以读出什么?看到这个词语,你看到了什么画面?练习读。

  [从语音入手抓住对“奔”字的感受,从语义的理解感受当时父亲的心情。引导学生关注、感悟文字的温度。]

  预设2 第9自然段表述了一幅画面,有没有特别留意?大声读,读完后谈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①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②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

  ③轻轻柔柔的,阳光是悄悄地“探”了进来,有没有温度? “探”字有温度吗?“探”和“照”有什么不同?“照”和“射”都可以啊!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阳光也不愿破坏这美好的画面,阳光也是多情的。)

  [语文课是教师带着自己的理解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挥”字与“照”的比较,感受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接近语言的真象]

  预设3 这幅美景让作者怔住了,下面的两句话,会怔住我们的同学们。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妈妈说:“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①从这两句话中,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这一夜,爸爸睡得沉吗?从哪儿看出?爸爸为什么睡得不沉?

  ③妈妈睡得沉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④他们彼此都想着对方,实际上没有睡好,却想告诉对方睡得很沉,这是为什么?

  A:分角色朗读。

  B:引读17小节:

  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为什么会钻到心里去呢?说说你是怎样体会的。

  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无私的爱;“爱”温暖彼此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通过具体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的含义。教师的小结,延伸了学生的理解,并通过教师的话语向学生传递教师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未曾感受或感受不深的。]

  预设4 齐读最后一句,“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为什么 用了两个“爱如茉莉”?为什么不用三个?

  一开始作者赞同这一说法吗?为什么后来不但赞同还写出来了?

  [加深对文本意图的理解]

  (四)个性理解,提炼升华。

  1、写: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在现在的年龄,如果让你打一个比方,你认为爱如什么?用一句话,写出你对爱的理解,爱如 ,

  ……

  2、说:交流。

  3、读:让我们一起朗诵老师写的《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爱是妈妈辛劳的身影,

  爱是爸爸轻轻的叮咛,

  爱是恬静的微笑,

  爱是美丽的谎言。

  爱是真诚理解,

  爱是沟通无限,

  爱如茉莉,洁白纯净;

  爱如茉莉,清香弥漫。

  4、总结: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待爱的看法也不同。生活中要爱,同学之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让我们该爱就爱。

  [写感受的过程,就是梳理自己思想和思考学习所得的时间,以这样的方式,把文本中的语言温度转化为自己的文字温度。]

  板书:

  爱如茉莉

  平淡无奇

  清香弥漫

  洁白纯净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甘罗》是《史记》选读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话 题是“面对现实的智慧”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中,采取 巧妙的方式 以获得最大的成功,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人, 注定要用智慧面对现实,用创意解决问题,用清醒的态度面 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单元所选的《甘罗》 《淳于髡》 《范 蠡》 《毛遂自荐》等四篇文章中的人物都以各自的方式赢得 了成功,使现实的人生闪耀出智慧的光芒,为学生。 本文选自《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生动记述了一位少年政 治家的事迹,甘罗少年有为,十二岁即能洞察时局,利用人 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城乡吕不韦解决不了的问 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数座城池,从而被封 为秦国上卿。学生学习本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 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 思想倾向。 这是《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 ” 学目标的规定。所以文本知识的教学应该也必须是文言文教 学的重点。所以,本课的知识目标是:进一步学习积累文言 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请、相、难”和虚词“与、之、其” 等。

  能力目标是:

  教学程序:

  一、课前练字

课前,利用预备铃响后五分钟时间,学生临摹印发的“现代 诗歌字帖” ,并用1 分钟朗诵诗歌。 写字,是语文最基本的素养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到 了高中,仍然不能写出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实际上,并不 是学生意识不到字的重要性,只是缺乏练字的恒心,不能忍 受练字过程中的枯燥而长期坚持下来。所以,我们就给他规 定可以监督的时间,给他提供文学性最浓诗歌作为字帖,虽 然现代诗歌的水平不高,但正因其水平不高才易于被水平不 高的学生理解、喜爱并模仿。而诗歌的朗诵,既可调动学生 的兴趣,又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学案纠错

  1、利用大屏幕展示学生学案中错误集中的句子。学生小组讨 论研究解决学案中的疑难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虽然能很好地完成学案,但 并不能真正掌握学案上的知识,而许多知识学生通过组内讨 论可以解决。特别是许多学生

  2、展示讨论结果

  3、提问学案出错较多学生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三、分析文本对话

  1、直译对话中的重点句子。 在考试阅卷中,经常发现一些考生能够翻译出文言语句的大 意,却没有按照“直译为主”的原则进行翻译,因漏掉得分点 而失分。

  2、总结文本对话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由于学生都有辅导书,所以多数学生都能总结出具体的作 用。

  3、选取班内朗诵水平较高的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中的一 段对话。

  4、 展示话剧 《甘罗十二为使臣》 的片段, 引导学生模仿剧本, 为课文人物对话的“曰”前加上表示说话人心理变化或情感 态度的修饰词。

  四、作业 将文本改变成话剧剧本。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综合活动《漂亮的蔬菜彩虹》,这是我们班主题活动“蔬菜朋友”当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次活动来自生活。在秋天这个季节里,蔬菜随处可见,我们取材也非常的方便。蔬菜的品种非常的多,营养价值也非常的丰富,吃法繁多,可以清炒、可以煮汤、可以凉拌、还可以腌着吃,总之,我们的生活里离不开蔬菜。然而,幼儿虽然知道很多的蔬菜,但对蔬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等还不是相当的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不爱吃青菜的现象也是很严重的,加深幼儿对蔬菜的认识,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引导幼儿多吃蔬菜是很有必要的。就如《纲要》中所说的,“既符合幼儿园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赶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次的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服务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一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最终的结果,对活动和老师的教学起着引导的作用。以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A、幼儿在感知蔬菜不同颜色的基础上,尝试不同颜色的搭配。B、掌握蔬菜由条切成丁的技能。C、在活动过程当中,体验自己动手劳作的乐趣,产生对蔬菜的喜爱之情。

  根据我制定的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感知蔬菜的不同颜色,知道颜色的搭配(学会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排列)。通过幼儿的自主操作,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幼儿的自主操作,掌握蔬菜由条切成丁的技能,并根据蔬菜颜色的不同,把蔬菜分层装进玻璃罐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总之我们的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综合性和活动性,让教育溶入生活当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的活动准备:A、空间准备:操作台6张呈长方形两张两张摆布成3张长桌。B、物质准备:已做好的“蔬菜彩虹”;黄瓜、白萝卜、胡萝卜、包菜、红辣椒、青辣椒等蔬菜切成条;小盘子、塑料刀、一次性桌布、花椒、八角、高粱酒、白醋、盐巴、糖等分成三桌摆放;C、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本次的活动,老师提供的主题,一定要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当中,还要挖掘此次活动的活动价值,所以我们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所谓操作法就是幼儿动手操作,幼儿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进行

  中班综合活动《漂亮的蔬菜彩虹》说课稿

  自主的探索发现,可以得到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本次活动当中,我安排了幼儿的两次操作。第一次是引起幼儿兴趣后的操作,主要是让幼儿探索蔬菜彩虹的色彩,知道颜色有层次的搭配。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中获取感知。为后面的操作做好铺垫。第二次的操作活动是让幼儿自己亲手制作“蔬菜彩虹”,有层次的把切好的蔬菜装进玻璃瓶里作成泡菜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2。演示法:本次活动的.演示法是老师说明怎样把已经切成条的蔬菜切成丁,并且演示如何把已切好的蔬菜根据颜色有层次的装进瓶子当中,在瓶子当中除了装进蔬菜还要怎样把各种配料给装进去,让幼儿对“蔬菜彩虹”的具体制作过程有一个直观的理解,直接的演示让幼儿得到浓厚的兴趣,使其对制作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的透彻。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话活动等把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劳作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性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和锻炼了能力,更加升华了孩子的情感。

  本次活动我们采取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当中目标名明确的指出:(幼儿)“能用多种的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活动当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此次的活动产生了兴趣。

  2。尝试法:在第二次的操作活动当中,我们鼓励幼儿自己尝试着用老师准备的材料根据老师的演示,制作“蔬菜彩虹”。在这一过程当中幼儿通过自主操作、观察同伴或是同伴协作尝试着自己制作。当然,孩子不一定一次就能够做得非常的好,他们通过不断的尝试,会想尽办法把自己的蔬菜彩虹做得最好看、最美味!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之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等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此次活动的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自由劳作——品尝交流——活动延伸

  (一)激发兴趣(品尝美味的蔬菜彩虹)

  活动的一开始,老师就拿出事先做好的“蔬菜彩虹”,请幼儿品尝,让他们猜猜看老师是拿什么蔬菜做的?引发幼儿观察“蔬菜彩虹”的兴趣。

  (二)自由探索(观察蔬菜彩虹)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在第二个环节我就安排幼儿自由的观察。我们为每组的

  中班综合活动《漂亮的蔬菜彩虹》说课稿

  幼儿准备了用大玻璃瓶装好的蔬菜彩虹,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当中,老师是引导者,在轻松的活动氛围当中,幼儿摸摸、看看、说说各自看到的。在这一过程当中,幼儿得到的知识经验是零散的,为了能够加工整理,再幼儿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整理幼儿获取的知识经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预设幼儿将得到以下的知识经验:在玻璃瓶当中的是各种各样的蔬菜,切的一小块一小块的,老师根据蔬菜的不同颜色的把他们分层的放在玻璃瓶当中,看上去就像七彩的彩虹很漂亮!里面还放了酒和醋、还有一些黑黑的东西(一些八角、花椒等)。

  (三)自主操作(制作蔬菜彩虹)

  具体说,我们的这次活动主要是劳作活动。幼儿在通过大家的自由探索和老师示范当中,已经产生了对活动的好奇和兴趣,于是我们就乘热打铁,安排幼儿自由操作,制作“蔬菜彩虹”。因此我们要求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来尝试制作。在这个环节,我们主要的要求是要孩子把切成丁的蔬菜,根据蔬菜颜色分层次的放进玻璃瓶子当中。因此,只要是幼儿看见自己制作的“蔬菜彩虹”和老师做的一样漂亮,他们就能够很高兴,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四)品尝交流

  刚刚制作好的“蔬菜彩虹”是不能马上食用的,所以我们在上课的前两天预先制作好一些好吃的“蔬菜彩虹”,让刚刚自己做好了“蔬菜彩虹”的孩子们品尝!这样不仅增添了孩子的喜悦之情,更是增添了孩子对自己制作的期待之情。他们将会带着“我的‘蔬菜彩虹’也能向老师做的一样好吃吗”的疑问,继续保持着对其的兴趣。

  (五)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我们并不能告一个段落。接下来还有孩子对自己制作成果的期待,他们希望自己的“蔬菜彩虹”能够很美味,能够让大家都喜欢。接着,我们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制作带回家里,请爸爸妈妈品尝,到时候,孩子不仅仅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得到家长对他们的赞许!我们也可以请家长配合,在家和孩子一起做“蔬菜彩虹”,让孩子从中体会另一种乐趣!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醉翁亭记》,此文堪称千古名篇,备受关注,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亦难教,正因为此,我特选此文,一是尝试,二是探索,权当抛砖引玉。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说板书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醉翁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单元所选课文皆为古代名胜记游记,都是历来传诵的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家名篇,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因参与政治改革(为范仲淹、韩琦鸣不平)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课标“规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点要放在熟读和背诵上,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基于此,本文教学从让学生熟读课文起始,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个初步感知;然后,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本。抓住 “醉”、“翁”和“乐”三个字,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应该说,学生能够理解了这个“乐”,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本内容。依据《课标》要求,以及文本特点,我特拟定以下3个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

  2、技能目标:领会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针对课标和文本特点,我将理解文意并能熟读成诵作为重点。

  针对学情,我将理解作者“醉”与“乐”的精神实质设置为难点。

  二 、说教法

  教法,就是教“法”,本课是记游写景类,所以务必体会情景交融之美,所以,我主要采用“变奏朗读法”来完成对课文的朗读和理解,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竞争学习法”来展开教学。由于对八年级学生来讲有学习困难,所以我还采用“化繁为简法”或“一字串珠法”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精神实质,即“与民同乐”思想。

  三、说学法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所以,针对文本特点,学生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学习开展活动,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和讨论去推动学生思考,以“关键词推理法”来寻根究底,捋出作者的内心品质,“与民同乐”。此外,比较法、读写结合法加以辅助学习。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很荣幸在朝阳升起时踏进了靖边八中的美丽校园,走上了八年级()班的这方讲台,这是第一次,但我希望这只是开始,所以我很珍惜,早早就起来,做准备工作。我相信我们可以相处用愉快,你们相信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因为他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推行“庆历新政”。这次改革失败,受贬谪的不止滕子京一个人,范仲淹本人在庆历五年也被贬到邓州。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在同一年被贬谪到滁州。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文,看看在这篇中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怀呢?

  (设计意图: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导语时,尽可能引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以此导入课堂学习,既复习了前文又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二)变奏朗读,

  1.教师变奏试读,学生试听,请学生评价老师的朗读,引导学生明了虚词的作用,了解变奏之好处,同时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文意,学得“读”的技巧。

  3.合作助读,互译难解字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小组优质资源学习,这也是为了互相启发,提高学习效率,以节省学习时间。

  (三)合作探究,研讨课文

  理解主题,紧扣 “醉、翁”二字。突破难点。

  1、作者39岁写此文,可为何文中以醉“翁”相称?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解。

  2、作者自称醉翁,他可是真“醉”?

  3、明明写自己,可为何偏偏用了第三人称,从称谓的变化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封建社会,很多文人骚客面对自己的生活和遭遇,面对社会现实,或愤世嫉俗,退隐,超然世外;或“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进退皆忧,以天下为己任。欧阳修,屡遭嫉恨,被贬滁州,却能够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范仲淹 陶渊明 刘禹锡 李白 杜甫 龚自珍

  你更欣赏哪种人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且强调联系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故设置这一环节,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甚至是辩论,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初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

  五、说板书

  醉翁 太守

  乐

  欧阳修

  资料链接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预设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换位揣摩

  让学生走进文本,当当妈妈、当当老爷爷、当当儿子,与人物换位思考,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人物展开零距离的对话。

  2、以读为本

  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教学时间

  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认识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读写;完成课后“读读说说”的练习。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词;深入解读文本,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赏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学资源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教师:1制作相关课件; 2 收集一定量适合学生阅读的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学生:观察妈妈在生活中的表现,并认真感受。

  七、本课设计特色

  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尊重语文学习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读书实践。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师生评议读、动作体验读、角色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同时还语文以本色。

  2、体验激情:由于该文本的特殊性,加之与儿童的生活联系紧密,我在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养与升华,过程明晰,形式自然,环环相扣,应该是本课最突出的亮点之一。

  八、关于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分四步完成:

  (一)营造情感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的学习、理解,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动力。因此,课前营造情感氛围,拨动学生心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复习第一课时的生字,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对孩子来说,生字始终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过老师真诚丰富的夸奖,并迅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回忆妈妈的夸奖,模仿妈妈夸奖时的动作和表情,营造一个换位思考的空间,就使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交流,进入兴奋状态,为后面揣摩人物的内心,表达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同时,老师也非常自然地导入到了新课的学习:今天,课文中的三个妈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孩子呢,还记得吗?我们快去仔细读读课文,找出妈妈介绍儿子的话,用横线划出来。孩子们就会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

  (二)体悟人物情感,落实语言训练

  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本环节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会依据自己平日里所观察并感受到的妈妈这一角色的特点,去自主体验妈妈的角色,读一读妈妈说的话,并读出妈妈的语气和神态。这样的自主读书活动,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当然,学生不是封闭的个体,他们需要交流,喜欢合作。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友谊,而且起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相互弥补的作用。因此,自读完毕后,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与他人组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开展合作读书,互相比赛,互相学习。这样,在倾听他人读书的同时,丰富个人体会;在发表个人见解、评价他人意见的同时,深化个人体会。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把自己转化成妈妈的角色,我通过师生评议读来引导学生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他们的语感。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即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如,我在重点引导学生揣摩第一个妈妈说话时的语气时,预设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

  师:呀,你读出了妈妈夸奖孩子的语气,真了不起!老师很想知道,你刚才在夸奖这个儿子时,心情怎么样啊!

  生: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

  生:我还为我的儿子感到自豪,我想他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运动员!

  师:你们觉得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还可以做出妈妈骄傲的表情。(生做抬高头的动作,骄傲的眼神。)

  生:我认为他的话还可以说得更慢一些,那样别人可以听得更清楚,感觉这个妈妈也就更骄傲了。(生自信地读)

  ……

  以上预设注重读的过程的指导,经过反复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华。这样挖掘内心的交流,让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以一个妈妈的角色加入到孩子们的角色体验中——进行示范朗读,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此时,掀起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高潮。第一个妈妈的话,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了出来,孩子们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对于第二个妈妈的话,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练习提高的空间,将“授之以鱼”转换成“授之以渔场”。

  教学第三个妈妈的话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与前面两个妈妈的对比朗读来揣摩出第三个妈妈平淡、缓和的语气。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孩子们揣摩领悟了三个妈妈的不同内心,表达出了三个妈妈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语感。

  (三)尊重教材特点,引导情感表达

  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是这套教材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有“我的发现”这样一个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养成善于发现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我在这里设计了一个通过自主发现,领悟文章深层含义的环节。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并通过两次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第一个层次的读——探究朗读: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很重;第二个层次的读——动作体验读:借助肢体语言,用带上动作的朗读强化出水桶很重,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明晰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体会。

  (四)模拟文本情境,促进情感升华

  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模拟出一个老爷爷和妈妈对话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动作,并有声有色又有动地朗读出来。随即,老师又以旁观者的身份,与文中的“老爷爷“进行对话交流:咦,奇怪了,这儿明明有三个儿子,可您为什么只看见了一个儿子?您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啊?”最终突破了难点,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接下来,在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来夸一夸第三个儿子中,掀起了课堂又一次高潮。最后,我们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相机推荐几个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情感得到再次升华。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小明的一天》。下面我将以五方面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介绍: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分析,四、板书设计,五、学习评价。

  我们先来看一看对教材的分析,我将分别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小明的一天》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教材安排了6个整时和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题材非常贴切生活。一般来说,一名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

  2、通过认一认、拨一拨等活动,并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读整时、半时。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学习,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重点,在钟面上能拨出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乐中学,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通过猜谜语、找家、动手拨一拨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为有效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四、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范文

2.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

3.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

4.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5.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

6.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10篇

7.《水调歌头》说课稿集合7篇

8.实用的四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9.《将进酒》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