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4-15 09:08: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说课稿 篇1

  《打字机》说课稿

  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创作的管弦乐《打字机》,以它独特的魅力深深打动了我,比如:乐曲在快速的旋律中用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诙谐有趣,表现出办公室里人们紧张愉快的工作情景。

  我首先尊重教材,深挖教材,根椐新课标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等要求,针对学生节奏感强的特点,设计了在乐曲中加入四种打击乐器的伴奏,让学生参与式地聆听音乐。

  同时,我针对学生唱谱较弱的特点,设计出图形谱,让学生边看边在体态律动中哼唱旋律。

  我紧紧围绕音乐审美核心来设计教学环节,运用达尔克罗兹教学理论,使音乐要素的训练变成环环相扣的游戏。

  比如:当学生初听音乐时,先让他们自由律动感受音乐,虽然表现粗糙,但可自然轻松地由音乐感转入运动感;然后我请学生说出感受,再给学生提示,并与学生互动,让由运动感返回到音乐感,更为生动地感受音乐;学生活跃起来了,我引导学生将感知的东西上升为符号,顺带学习音乐知识与技巧;最后我启发学生把掌握的知识技巧还原到音乐表现中,将学生引领到音乐审美的更高层次。

  我的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我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能为胆小害羞的学生提供表现机会,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 我十分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创新表现。特别是演奏乐器时,我留出了充足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学生在多层次合作演奏中陶醉时,当学生在“超大打字机”中愉快“工作”时,当学生在有趣地表演“悠闲”时,都挂掩饰不住内心的雀跃,流露出自然的满足感。

  本课设计曾经多次参加异地教学,虽然学生能力不同,但都成功地做到了师生共同分享音乐美感与兴趣的效果,广州教研室朱则平老师和中央教科所许洪帅博士都给予很高评价。

  不过,我有个反思,就是今后可以通过竖笛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音准能力,将高年级的音乐课上得更好。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第一,先说说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学习了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主要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等式、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面学习解方程、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

  第2点: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初步分析与理解,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打算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2、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含义,会列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难点: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二、教法和学法

  《课标》中指出:重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找结果、解决问题。我主要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表象,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索、比较分析、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取新知,培养孩子勤于动手动脑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集体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三、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打算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探究,感知意义;巩固练习,深化意义;总结提升,评价自我;拓展运用,回归生活;共五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安排了学生来认识天平这个公正的大法官,感知天平的原理和用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天平感兴趣,进而也会对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更大的期待。

  (二)、自主探究、感知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些认识这一环节我将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认识等式。出示天平图,左边放两个50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同时提出问题: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物体质量吗?揭示等式的含义。追问:如果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物体的质量关系吗?用什么样的式子表示呢?学生可能出现用50<100,或100>50两种式子。板书式子。

  2、认识方程。首先教学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提出问题:在天平的左边放一

  物体。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同时让学生感悟未知数可以用一定的字母表示,播放录音:介绍“你知道吗”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用式子表示。对于可能出现的三种算式x+50=100,x+50<100,x+50>100及时的板书;其次,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类的依据,交流反馈各种分类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这样由 “ 扶 ” 到 “ 放 ”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动口说一说,培养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为了有效的让学生区别方程和等式的概念,出示判断一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来深化理解方程的意义;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充满数学。最后安排用方程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5本书共用去100 元,每本书价钱是 y 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5y=100 ;有一袋面粉 50 千克,吃了 X 千克,还剩下 15 千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50-X=15 。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通过对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的方程描述,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三)、巩固练习 深化意义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为实现这个过程,还需要通过有效的练习来突破重点,为此我安排了这样的一组练习。第2页的试一试、练习第三题、辩一辩。如判断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等题目来深化对方程的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有利于加强学生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四)、总结提升 评价自我

  最后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可以让学生再次体会成功的喜悦。说说存在的不足,同时又再一次的反思了自我。

  (五)拓展应用 回归生活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可用方程表示其数量关系,请同学们列举出来。 布置这题作业。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自主设计练习,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说课稿 篇3

  自我介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自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脚踢球》本次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场地器材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我们来对教材进行分析。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为高一年级跨栏跑,主要学习在中速跑过程中跨过3——5个低栏,改进栏间跑节奏作为教学的重点,紧密结合快速跑的各种能力练习,发展学生跑的能力,培养节奏感。本堂课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跨栏动作,学生分组练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动作的理解更加深刻,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与模仿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材的难度较大,对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及下肢力量要求较高,通过此教材的学习克服学生胆小、害怕的心理。

  2、 学情分析:1、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他们喜新、好奇、求趣。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2、该班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强,且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但部分学生有过栏心理障碍。3、现我国跨栏选手刘翔、史冬鹏等几名优秀运动员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学生对跨栏跑表现出一定的兴趣。

  3、 教学内容:本次课是新授课,主要学习跨栏跑的基本技术动作

  4、 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及学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跨栏跑的锻炼价值,介绍跨栏跑的相关知识及规则的运用。

  (2)技能目标:改进跨栏跑摆动腿、起跨腿技术,使85%以上的学生学会跨栏跑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等坚强意志品质,以及战胜自我、完善自己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5、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过栏动作的协调配合。

  难点:上提前倾异侧臂前伸,维持身体平衡,跨越低栏时能有“跨”的动作。

  二、说教法:讨论法、讲解示范法、观察法、评价法

  三、说学法:讨论法、尝试法、评价法。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1、准备部分(10分钟)分为课堂常规,跑步热身和徒手操

  2、基本部分(30分钟):

  (1)跨栏坐练习,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引导、启发学生,教师示范,给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学生认真观察、思考;(3) 行进间(3--5步)从栏侧做摆动腿的攻栏练习; 要求:摆动腿屈膝高抬,大腿带动小腿积极下压。(4) 行进间(3--5步)从栏侧做起跨腿的跨越练习;(5) 3--5步从栏侧连续完整练习;(6)栏间距3--5步从体操垫、低、高栏中做完整练习;(7)分层练习: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自选栏高、栏距、栏数。(8)每组派出两名学生示范,进行评价,给出得分,总分十分。(9)教师参与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行竞赛。

  3、课的结束(5分钟):

  师生一起做放松操,使学生在快乐、优美的乐曲声中进行身心活动,消除紧张的心理,使身心得到放松。收还器材。

  五、说场地器材 : 田径场100跑道, 栏架10个、小垫子12个

  六、预期效果:练习密度36%——38%,心率120——140/分钟。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浮力》则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密度、力、力的平衡、压强等知识的深化。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教材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程理念。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浮力的产生。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细线、水、大烧杯、食盐、鸡蛋、金属块等

  二、说教法

  通过设置情景,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以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为主,通过学生活动,把浮力知识有机地进行归纳,串联起来。得出解决浮力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对知识系统整理归纳和提炼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创设“死海不死”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探索欲望,引入复习课。采用多媒体,生动活泼,交互性好,能调动学生全部感官,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

  2、实验质疑,合作探究

  (1)建立浮力概念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浮力现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出示问题1:如何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增强学生的研究和探索欲望。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并由多媒体展现实验过程,得到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方法。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复习了浮力的概念,突出了重点。

  (2)探究浮力的大小

  首先利用多媒体简单回顾阿基米德原理,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教师出示问题2:小东的爸爸买了一个玉制实心工艺品,小东想知道它的密度,他利用了一个弹簧秤、一根细线和一盘清水,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方案。此题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来测密度,通过学生分组设计实验,体现学生探究意识,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既复习了实验,又突破了难点。

  (3)探究浮沉的条件

  教师出示问题3:鸡蛋放在清水中会怎样?怎样使鸡蛋上浮?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有趣,学生会主动参与,从而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这一问题要运用力、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4)浮力的应用

  教师出示问题4: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钢铁的密度比水大,为什么钢铁制造的轮船会漂浮在水面上呢?设置这一问题,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边分析边利用多媒体展示: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密度计。这部分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潜水艇及飞艇的技术问题不必纠缠。

  (5)浮力知识小结

  学习了浮力知识后,你有哪些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同学交流分享。通过回顾交流来复习浮力主要知识点,可以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相互补充,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了学生。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浮力知识点,让学生对浮力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3、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为了加深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设计了三个典型习题,一道计算题,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浮力进行简单的计算,理清解题思路,一道有关吹泡泡的问题,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一道将弹簧秤改装成测浮力装置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浮力的大小(注意:浸没和部分浸入)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方向

  适用条件液体和气体

  从力的角度:从密度角度(实心)

  浮F浮>G上浮物<液

  力浮沉的条件F浮=G悬浮物=液

  F浮液

  轮船、密度计(漂浮)称重法:F浮=G物-F

  应用潜水艇计算排液法:F浮=G排=液gV排

  气球和飞艇平衡法:F浮=G物(漂浮或悬浮)

  六、说教学效果评估

  本节课内容多,概念性强,学生复习时,有一定的难度。复习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积极参与探究,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学习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边。阿基米德原理是一条重要规律,虽然实验简单,但对初中生的思维难度较大,复习演示,对提高潜能生、优秀生都有很大帮助。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浸入”、“露出”、“上浮”、“漂浮”等词的认识模糊,对物理状态不知道就急于下结论,我通过习题澄清认识,释疑解惑。课堂上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以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让学生热爱生活,让课堂充满活力。

  附:例题和习题

  例题:

  (1)质量为1000千克,体积为800分米的鱼雷,在水中上浮还是下沉?

  (2)一艘轮船从海面驶入到河面上,它所的受的浮力怎么变化?它从海面驶入河面船身是浮起来一些还是沉下去一些?

  习题:

  (1)质量为250克的物体静止在水中,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它的密度是多少?

  (2)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小朋友用吸管吹泡泡,开始时上升,随后便下降,这是为什么?

  (3)将弹簧秤改造成一个可以直接测浮力大小的装置。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胞》,选自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经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说课导航):

  1.说教材 2.说学生3.说教法4.说学法5.说教学程序6.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前面讲授了显微镜的使用,后面是对单细胞和多细胞动植物的学习,说明《细胞》这节课在整本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新版教材中把《细胞》这节从原来的第五章调整到现在的第二章,可见其重要性,所以学好这节课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50个重要概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阐明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②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及异同点;③说明细胞各部分的功能;④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细胞结构的学习,尝试制作细胞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内容,我确定的:

  教学重点是: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结构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是: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突破重难点的关键是:通过播放:《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和《动植物细胞分裂图》等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归纳总结知识点,以突破重难点。

  二、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已初步的具备了观察事物,收集整理信息,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他们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说教法

  本节课是围绕概念教学这一理念来展开教学的。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精心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理解。

  3. 对比教学法:比较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也是认是事物的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点。

  四.说学法

  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知识结构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程序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四个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注重突出重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部分我将分为五个环节:

  1. 组织教学并让学生导读学习目标。(1~2分钟)

  通过导读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教师指出重难点,这是生物教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2. 导入新课。(1~2分钟)

  导入时通过展示四张图片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20~25分钟)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阐明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是第一个重要概念。

  接下来是第二个重要概念-----动植物细胞结构,为了突破这个知识点,我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掌握。

  对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这个重要概念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和对比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对比和讨论等途径来得出结论。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之后我用近三年的结业试题来巩固这个知识点,意在让学生对该知识点引起重视。

  在巩固之后我会把动植物细胞的对比结构图再次呈现,来检验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学生每说一个结构我会补充这个结构的作用,并且让学生在教材中重点标注,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脱离开教材。

  最后一个重要概念说的是细胞的分裂,由一粒玉米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玉米植株?这个问题引入这个重要概念,通过课件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由学生来描述分裂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课堂小结。(3~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通过做结业试题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机动教学(5~10分钟)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设立了两个特色活动,一个是连连看,一个是知识竞猜,通过这两个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来演示过程。

  5.板书设计

  我将这样设计本课的课堂板书,我认为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一目了然,简要体现了本节的知识点,便于学生掌握理解。

  六.教学反思

  为了凸显这节课中的重要概念,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要知道,教师的“导”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之上,要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6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下)午好!:

  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中学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教科书第六章生动活泼的球类运动的第三节排球运动的第三课时——《正面双手传球技术》。

  在本次说课内容中我将从教材分析即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教法,教学流程设计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即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垫球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传球技术

  排球运动是一项因充满智慧,富于变化而极具观赏性的竞技运动项目,是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中选项学习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发、垫、传、扣、拦网等动作组成的。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通过排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本课教学内容是排球运动的传球技术,传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能力发挥及进攻的核心作用,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因此,本课着重学习传球技术中的传球手型、击球点和手指手腕的缓冲控制的正确姿势。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标要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内容要求是:能够使学生初步掌握排球运动的正面双手传球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认识目标:通过排球正面双手传球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让90%以上学生基本掌握排球正面双手传球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宽松、自由、愉快、和谐的气氛中练习,并通过游戏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本课的重、难点: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及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通过分析传球的动作结构,把传球技术分为:传球手型、击球点和手指手腕的缓冲控制几个环节。要把球传好、准确,关键是传球手型和击球点。所以教材的重点:正确的手型和击球点。难点:手指手腕的缓冲控制。

  五.教法学法:为突出重点,有效的突破难点,结合本节具体内容,我选择了如下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法:用循环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手段;引用游戏贯穿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育,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在快乐中享受乐趣。 练习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根据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让学生对事物、问题“尝试”和“思考”,强调学习过程和直觉思维,在各自练习过程中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建立良好学习技术动作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与练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主动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全课教学内容及手段,用循环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引用游戏贯穿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体育,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在快乐中享受乐趣。

  教学器材:

  依据教学目标及课的重难点 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六.教学流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激趣导入《导入环节》:(3′)在导入环节,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内容,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1.课堂常规 :整队 点清人数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准备活动,跑前热身 5

  通过热身跑 徒手操充分活动开学生们身体的各个部位 踝关节 膝关节 腰等 以免扭伤 拉

  三.教师示范,讲解要领:《新受环节》:5分钟

  让学生自由发挥练习传球。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己所认识,所了解的传球技术

  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当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认识排球运动和学习排球的重要性。讲解正面双手传球技术要领《边讲解边示范》

  (四)巩固练习环节:学习和发展(20′)

  1.徒手练习:围圆圈撒开,徒手做传球动作姿势。

  为了使学生把理性的认识转化为动作。学生围圆圈站开,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传球的手型、姿势。

  2.结合球自抛传练习

  让学生体会正确的手型用力和击球位置。加深学生对传球技术理解。

  3.移动中传球练习

  安排这一练习是让学生随时做好传球前的准备姿势,并快速起动和移动,来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自我展示: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过网传球接力(分组练习)

  要求学生不仅要做好传球前的准备,而且要在移动中触球,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五)合作发挥(7′)

  游戏:接力传球比赛

  规则: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成一路纵队站立,相距15米,排头移动自传至少四次以上将球传给对方后,迅速跑到对方排尾,对方再将球移动传回来,依次进行。最先完成的为胜。

  目的是根据本课的内容安排这个游戏,再次巩固传球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配合,团结合作的能力。

  (六)放松身体,小结本课5′)

  配乐放松

  1.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音乐来放松,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宣布下课,收回器材。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 预计达到的练习密度是 30-40%

  练习强度;中等强度

  通过前面的设计安排,我想应该能达到如下的教学效果:

  1 学生能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 难点

  2 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学习能力

  3 能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

  4 同学间能相互帮助,互相合作,共同提高

  以上是我针对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的预设(或反思)所进行的说课,一定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敬请各位专家、领导、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动作要领:

  (1)准备姿势

  采用稍蹲准备姿势,抬头目视来球,双肘弯曲自然抬起,双手置于脸前。

  (2)手型

  手触球时,两手应自然张开成半球形,使手指与球吻合,手腕稍后仰,拇指相对,小指在前;传球时用拇指内侧、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节触球,无名指和小指在球的两侧辅助控制出球方向,两肘适当分开,自然下垂。

  (3)迎球

  当球接近额前时开始蹬地、伸膝、伸臂,两手微张,从脸前向前上方主动迎击来球。

  (4)击球

  击球点应保持在额前上方约一球远,击球部位一般在球的后下方。

  (5)用力

  传球主要靠伸臂力量,与下肢蹬地力量的协调配合,通过球压在手上使手指手腕产生的反弹力将球传出。

  (6)击球后身体重心随击球动作前移,全身放松呈准备姿势状态,准备下一个击球动作。

【【推荐】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推荐

2.《木兰诗》说课稿推荐

3.《短歌行》说课稿推荐

4.游子吟说课稿推荐

5.《离骚》说课稿范文

6.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

7.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

8.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9.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集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