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1-04-17 20:46: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音乐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音乐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小学音乐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1

  1、说教材

  (1)歌曲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全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的节奏特点,尤其是歌曲中拍手、跺脚的形体伴奏,为歌曲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歌词中的“踩”、“采”、“跑”、“带”、“飘”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乡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欢乐情景。

  (2)教学目标

  a.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光着小脚丫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b.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

  c.能主动参与小组编创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体验采山及与人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3)教学重点: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唱歌曲《采山》,能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重点安排原因:本首歌曲比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学中要求学生以体验的方法,去学习它,这样有益于歌曲的情感表达;在雨后的山上,除了“蘑菇”、“木耳”、“野果”等,有许多别的植物。因此,编歌词并表演也就成了教学重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教学难点: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难点提出原因:因为本课是学生进入三年级学习的第二课,理解歌词内涵,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对孩子来说还比较难,只有理解掌握了歌词和歌曲中的音乐记号,才能准确地表现歌曲,抒发情感。

  (5)教具准备:录音机、电子琴

  2.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学科综合法、实践法。

  3.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4.说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行课堂礼!

  (2)谈话导入: 谈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设计意图:亲切的谈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大山的美,对山里的事物产生兴趣,为学习新歌做了很好的铺垫, 从而引入新课《采山》。

  (3)发声练习:跳音练习(531∣531 ∣),以mi和ma为母音进行练习。

  演唱要求:抬头挺胸,双脚与肩同宽,采用闻花式吸气,在不同的音高上练习跳音,唱的干脆,有弹性。

  设计意图:简单的练声让学生自主实践,练习刚学的呼吸方法,为演唱新歌做好准备。

  (4)新课

  a.听录音,整体感知歌曲。

  b.模仿老师按节奏朗诵歌词。

  c.电子琴伴奏,教师范唱,学生跟唱。

  d.歌曲处理(按课本要求加入拍手、跺脚的律动)。

  e.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强调前奏)。

  f.抽2—3名学生进行独唱,教师伴奏,演唱完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吸收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g.学认歌谱,并能跟琴摸唱2—3个乐句。

  h.结合歌曲,学习音乐记号。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采用节奏模仿、律动等学生富有兴趣的形式来进行形象化教学,能降低教学难度。歌曲的学习则从歌曲的情境特色、歌词特点、旋律特点找突破口,用整体感受的方式学习歌曲。

  5.探究表演才艺

  (1)自由组合(8人一组)。

  (2)创编歌词。除了歌曲中 “采蘑菇”、 “采木耳”、“采野果”……外,你们还有其它雨中采山的形式吗?让学生创编歌词,寻找采山时的更多乐趣,并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予以表现。

  (3)分小组展示表演。

  (4)小组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表演,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达个人情感,享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另外,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评、互评,能促进学生正视自己,尊重他人,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6.评价总结

  对本节课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与编创能力进行评价。

  7.在音乐中走出教室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2

  一、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二、目标定位

  从中班幼儿的已有学习经验与年龄特点出发,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确定如下: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从活动目标出发,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活动的难点是:能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对唱。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戏之中,我作如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三、教法学法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依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依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的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依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

  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前半段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 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

  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

  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

  问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

  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欣赏歌曲《妈妈之歌》是我国民歌,她通过母子两人的对话,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志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歌曲的歌词朴实无华,母子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旋律婉转起伏,宽广绵长,充分表现了母子之间真挚的情谊。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曲调寓意深刻,它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这两部作品的主题相同,是对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的好材料。

  二、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内容及其他教学要素,我认为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聆听歌曲《妈妈之爱》,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特点。感受音乐中母子之间真挚的情谊。

  2、能基本学会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从中体会到孩子对妈妈的深情和孝顺之心。

  3、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教会学生懂得母爱之伟大,自己应该懂得回报和付出。

  其中教学重点、难点设定为: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了解女声、童声的演唱特点。感受音乐作品内涵,懂得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理念及教法、学法的选择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加强音乐实践与创造。同时还强调了课堂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相互融合与渗透。鉴于以上理念,我决定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气氛中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追求动静结合、张驰有度,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再有,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穿插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自始自终都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那么到底要怎样使我的音乐课堂成为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呢?我决定这样安排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及相关考虑:

  一)组织教学

  师生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声中,边唱歌曲边走进教室。师生问好之后,老师直接揭示本课的主题“爱”!

  [音乐课堂应该有一个美的开始,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进教室,就是为了能一个与本课教学主题相披衬的氛围。使孩子一进入教室就能感受到“爱”的幸福!]

  二)主题讨论,欣赏《妈妈之爱》

  1、老师组织学生围绕着“爱”,说说身边爱自己的人!鼓励学生用具体的事例来说一说。

  2、老师引出《妈妈之歌》,随机运用课件介绍族民族的风土人情及特色音乐。

  3、出示歌词,诵读歌词,组织学生讨论歌曲所反映的内容是什么?学会区分哪段是妈妈唱的?哪段是孩子唱的。

  4、初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的美感以及音乐中母子之情的深厚。

  5、再听歌曲,感受女声、童声的音色的基本特征。

  6、再次复听,请学生跟着轻轻哼唱,深深体验母子的深情。

  [让孩子有所感悟,不是单靠学生一味地听音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发自内心的感受,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较长时间的“说说爱自己的人”。有了亲身的体验,感受歌曲的内涵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另外,我还运用课件,向孩子们展现了民族的风土人情,更有效拓展了学生文化的视野!]

  三)初学《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1、师生谈话,引导孩子去思考妈妈的爱。回忆学过的摇篮曲,唱一唱,再次感受“母爱之伟大”。

  2、从“报恩”引出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学习歌词内容,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3、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深情地诵读歌词。

  4、初听歌曲:请孩子们积极展开想象,说一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5、再听范唱,请学生边做推摇篮动作边轻声哼唱。

  [这一个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所以只是处理成“初学”状态。通过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深情地诵读歌词,听音乐想象音乐的意境,边动作边哼唱等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多方位、多感官地感受到“爱”的内涵,逐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表现能力、想象力。]

  四)主题延伸

  1、老师引导学生去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该为妈妈做点什么?

  2、以“我为妈妈做什么”自由选择

  A为妈妈唱一首歌

  B为妈妈背一首诗

  C对妈妈说一句话

  D为妈妈做一件事

  E其它

  [在这个环节中,我特意设计了“我为妈妈做什么”的自由选择习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个性的舞台,还能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拓展了学生思维。另外,这一环节的设计,也能促使学生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爱”,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本课的主题“爱”]

  五)组织下课

  师生互道再见。在《唱给妈妈的摇篮曲》的歌声中,离开教室。

  (音乐教学的功能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堂课上,让孩子们在充满着爱的旋律声中离开教室,就是希望能使学生把课堂上所感悟到的,带到教室外,带进自己的生活,使音乐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设想,若是要投入到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去,我想还应该考虑孩子们的学情,学习的习惯、爱好等方面的因素。但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音乐课只要能成为了孩子们享受音乐美的圣殿,就是我们教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天地在我心》是小学人音版第十册第三课《幻想》中的欣赏曲,对于《宝莲灯》这部动画片孩子都很熟悉,却很少有孩子知道这部电影取材于民间神话《劈山救母》。影片中的插曲《天地在我心》由男高音独唱,旋律优美、抒情,抒发了思念和深爱母亲的真挚感情。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包含两个乐句。前句(“天上的星星……一切都没生气”)低迷绯徊,后句(“每一个孤独的……默默地思念你?”)旋律上扬,委婉动荡。这一段表现了魂牵梦萦、思念母亲的痛苦心情。第二乐段以前一乐段的音乐为基础,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情绪变得亢奋、强烈,宣泄出对母亲炽热的感情,并表达了“相信我会创造奇迹”战胜邪恶、劈山救母的坚定决心。最后,“天地已融化在我心里”的音乐是省略的再现,气氛宁静,情绪由激动转为平和,蕴含着对自己拥有的力量的自信和对光明的未来的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天地在我心》进一步拓展孩子的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 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

  3、 聆听中由电声音乐演奏的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让孩子感受幻想的意境。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三个目标,我制定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聆听感受、拓展感受、课堂小结四个教学环节。下面我就四个教学环节作具体介绍。

  (一)、情境导入

  1、由电影故事导入。

  如教师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 (在孩子的回答之后教师归纳)[这样的设计其主要目的是能够在一开始就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二)、聆听感受

  1、通过故事引出动画片的插曲《天地在我心》,进行第一次聆听。[通过第一次聆听,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风格,明白是动画片中的哪个主角在表达情感。]

  2、通过讨论第二次聆听歌曲,让孩子体会歌词的情感,并让孩子谈谈感受。[此环节的设计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旋律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3、再听歌曲。[安排孩子第三次聆听全曲的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音乐进行想象,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会是什么。]

  (三)、拓展感受

  1、设问孩子,听到这样的音乐的为什么会展开如此想象呢?是什么样的音乐表现出这么丰富的画面呢?以这样的问题引出电声音乐。[通过设问,再次激发孩子的兴趣,拓展孩子的幻想能力,让孩子了解电声音乐。]

  2、聆听动画片《宝莲灯》另一个音乐《望月节》。[此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更加深刻的了解电声音乐。]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

  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音源的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纽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四)、课堂小结

  安排孩子观看动画片片段[这个片段就是在演唱《天地在我心》的片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学习聆听之后,再通过观看画面感知其歌曲的情绪,让孩子更深一步地体会音乐的魅力。]

  四、设计理念

  本堂课是一节欣赏课,因此是以听为主,所以在每次听之前都设计了问题,争取不让孩子在一遍遍聆听的过程中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通过聆听《天地在我心》和《望月节》让孩子感受音乐的神奇,并且初步了认识什么是电声音乐。最后通过聆听和讨论拓展孩子的幻想力,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5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四课的歌曲《小螺号》。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环节展开阐述。

  一、说教材

  《小螺号》这首歌曲是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教学内容。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少儿歌曲。歌曲富有童趣的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歌唱海边美丽的景色,抒发心中无限欢乐的感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创编能力,让学生通过在欣赏、吹奏、歌唱、表演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课的具体教材,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唱准歌曲,体验节奏、力度的变化对歌曲表现的作用。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用上滑音、波音的装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3)、让学生通过吹奏玻璃瓶来模仿螺号声为歌曲伴奏。

  (4)、通过模仿、创编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根据歌曲旋律进行简单的表演,表现歌曲的情绪。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基础,为了更好的达到制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与过程中,我采用示范、独立、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来表现本课的主题,促进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让学生通过吹奏玻璃瓶来模仿螺号声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掌握波音、上滑音在歌曲中的表现力,用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表现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二、说教法

  (一)、小学音乐课应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以感悟音乐为核心,把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作为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所以音乐课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教学中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所以我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法:

  1、情境设置法

  2、听唱法

  3、演示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才有利艺术能力的培养,因此选择学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了以下几种学法:

  1、哼唱法

  2、演奏法

  3、创造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拍手打节奏,师生问候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导入

  我先以提问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回忆,然后让学生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海螺的相关图片,继而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这样设计主要是帮助孩子回忆海边嬉戏的场景,为引出主题做铺垫。

  (三)、欣赏视频范唱

  1、在播放视频之前,我先提出欣赏要求:

  (1)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感觉?

  (2)听到歌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能够简单的感受乐曲的速度和体会歌曲的意境。

  2、教师范唱

  老师的示范是学生与学习内容间的桥梁,而音乐老师的范唱更是学生与歌曲间的桥梁,也就是说没有准确、到位的范唱,学生无法更好的学好歌曲、理解歌曲。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过:“只有唯一的方式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被打动。”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歌,首先自己必须唱好。

  (四)、学唱歌曲

  1、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我采用生先读、师范读、随录音读等形式朗读歌词。

  2、完整的歌唱全曲

  小螺号是一首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听唱法和自学哼唱法使学生更深入地唱熟歌曲,并选择较难掌握的旋律进行相应的训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的设计意图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对歌曲较为熟悉,所以教师改变了以往音乐教学的句句教唱法用听唱欣赏法进行教学,一则顺应他们的心理,二则便于教师从孩子们的演唱中找出不足,便于教师下一步的教学。

  3、解决难点:

  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我采用让学生自己找出本课的难点——波音、上滑音,通过教师讲解波音、上滑音的相关乐理知识和范唱对比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找出不同点,并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加入伴奏,丰富歌曲

  我采用先让学生观察教师示范演奏“乐器”——玻璃瓶,然后让学生随音乐亲身体验演奏的快乐。这一环节的设置,能极大地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感受自己创作带来的快乐。

  (六)、表演歌曲

  在唱准歌曲的基础上,先由个别同学展示她们美丽的动作,其他同学一起模仿,再由小组一起讨论、选择一些简单的舞蹈进行创编,最后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丰富的舞蹈艺术中,随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共舞“小螺号嘀嘀嘀吹”,这样使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到海边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本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编舞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七)、舞蹈律动,结束课程

  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螺号的赞美。教师相机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一环节师生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中共舞,把课堂推向高潮!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领导及其同仁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三所学校的领导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在其他老师身上学到很多知识,这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衷心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与学习!下面是我关于这一课的说课——

  一、说教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第三单元是名人故事单元,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探寻人物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本课叙述的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学习这篇课文,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说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实际,我设计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和方法:

  1、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说过程

  1、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情导入,然后介绍他的生平。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及影响。

  2、本单元的重点就是通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此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精读品析课文做了有利的铺垫。

  3、在整体阅读基础上,学生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从 看出贝多芬是一个 的人。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对课文的信息进行细致的筛选,从而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个立体的感知。

  4、人物形象的感知如此的立体,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精到的描绘,特别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再读有关贝多芬的肖像描写的句子,总结描写的要点,并进行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我适当点拨写法得失。

  5、语文在于积累,教师要实时指导学生知识的迁移,为此我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像贝多芬一样,身患疾病,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强者?你了解他们多少故事?勾起他们探求这些人伟大事迹的渴望,并结合教学实际,我选取了《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世界——无声 无光 无语》《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几篇励志书籍,让学生课外阅读。

  四、说教法

  1、根据张志公先生关于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的思想,我确定了自己阅读教学的课型——“五步推进式”教学模式,即“资料助读-整体感知-精读研讨-学练巩固-积累迁移”。这种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对阅读材料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从教读过程来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运用知识进行训练的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也都得以体现。

  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导入,教师利用鲜活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的转移到教学的活动中,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保证。为此根据本课的特点,在课前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一是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二来也为学生探究本文做了心理准备。

  3、以读为本,运用各种朗读法,欣赏品味文章。“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语言比较地生动传神,也有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话,不可能光靠着语言的传达给学生,在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学生多次的朗读来引导他们自主地欣赏品味这些语言,教师灵活地运用快速阅读、默读、齐读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其中的内涵,在读中培养朗读能力。

  4、重视学生能力的养成,文本就是例子,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例子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指导,本课就利用学以致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得到“渔”。另外,语文在于积累,教师应依据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转化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不仅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5、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沟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激励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赏识学生、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此,老师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手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始终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教师也会面带微笑地鼓励他们,点评要适宜。这样就能全员参与积极提高。事实上我的学生也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了。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我们班级中的学差生,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勇敢地表现了自己。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采菱》是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甜甜江南”中的一首歌曲。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前两句方整对称,第三句活泼、生动,第四句模拟划船动作,最后抒发情感。

  这首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的一首非常贴切的歌曲。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简单了解江南的相关文化。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学唱歌曲《采菱》

  (四)教学难点:

  高音的演唱及切分节奏的把握

  (五)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等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学生:

  本学期,虽然我不任教四年级,但是根据曾经教过多届四年级音乐的经验,这首歌曲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高音部分,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避免让学生出现嘶喊的现象。另外,切分节奏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三、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综合运用谈话法、示范法、等诱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令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之间不断进行思想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播放一首林俊杰的歌曲让学生聆听,不用说,孩子一定能猜出歌名《江南》,继而让学生简单了解何谓江南?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江南的画面,让学生有感官上的认识。接下来,再出示一幅画面,让学生猜测画面中的人物在做什么?答案为(采菱),同时,教师引出本课所学歌曲为《采菱》。

  二、学唱歌曲:《采菱》

  1、学生熟悉歌词

  2、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小声哼唱,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一定要准确。

  将切分节奏处找出,依次练唱。(这是这首歌曲的一个难点)

  3、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学唱,教师给予点评,并纠正错误的地方。

  4、多种方法练习(接龙唱、小组唱、男生、女生分别唱等等)

  5、处理歌曲:

  师生共同讨论,《采菱》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6、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菱》。

  7、分小组进行创编表演,并分组上台展示,选出最好的小组。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在这一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活动和自主创编的时间和空间,师生互动,共同学习。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会歌曲,突破重难点。

  8、拓展: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部分江南的著名景点。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五、说教学预想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整个教学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从对立变为和谐,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做到既能促进学生能力最大限度地发展,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特别是在情感上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音乐第3册第九课美丽的动物中的表演曲目《金孔雀轻轻跳》,教学内容有: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利用铃鼓、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和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2、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节拍为2/4拍,一段体结构,属五声E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如第一乐句:31 35|5-| 36 12| 2-|,第四乐句6 33| 12 2| 16 12| 2 -|。配以XX XX| X-|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好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3、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大纲的要求,重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感受理解,表现欣赏音乐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我对本课教学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并从优美的舞姿中领悟到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2)技能训练:①指导学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②用铃鼓、磁铃为歌曲伴奏;③学习傣族舞的基本动作,自己创编舞蹈。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同节奏、同歌词,但不同旋律的最后两乐句的比较: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5、教具准备:

  光碟、录音机、头饰、拼音卡片,孔雀扇、铃鼓、磁铃。

  二、说教法

  1、情景导入法。老师创设孔雀跳舞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新课的趣味感、新奇感。

  2、旋律模唱法:教师分乐句弹奏出歌曲旋律,要求学生用“la”音模唱出与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如第一乐句,教师弹31 35| 5 -| 36 12| 2-|,学生模唱“la……”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又能培养学生音乐记忆力。

  3、手势感受法:为了突破歌曲的难点,最后两乐句在音高上不同,我采用了孔雀手势法进行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化难为易,也体验到音乐课中的趣味感。

  三、学法

  1、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指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重在让学生通过闭目聆听音乐,从中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再跟琴模唱找出歌曲较难唱的乐句,分析视唱化难为易,最后亲自尝试,完整并带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群体合作法。在创编舞的过程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发挥其独特的才华,鼓励他们互相帮肋、互相启迪、互相促进,发挥其群体力量,增强他们的交往能力,达到共同提高。

  四、说教学程序

  (一)组织教学,音乐常规,老师弹琴,学生做小鸟飞的动作进入教室,然后跟老师一起作律动《早上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氛围的浓厚。

  (二)基本训练。为了保护儿童的嗓音,在学唱前,应充

  分让学生打开歌喉,以免拉伤声带,由于低年级学生对枯燥的练声曲目不感兴趣,我把练声曲目敢编成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物朋友,歌唱前提示学生挺胸、收腹,嘴打开。这样既为学习本课歌曲作了适当的铺垫,也达到了保护儿童嗓音的目的。

  (三)导入新课。

  老师戴上头饰,做几个孔雀活动的动作,请同学猜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出后,告诉他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关于孔雀欢舞的歌。

  (四)新课学习

  1、音乐范读歌词,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理解歌曲,简述歌曲大意,重点理解“展翅开屏”和“傣家”两词的意思。

  2、学习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老师有感情的范唱一遍,然后放录音,请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用手轻轻点拍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接着老师用琴声带领学生用“La”音模唱旋律,找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两乐句:“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3、难点乐句教学:请学生试着打一下两乐句的节奏。两乐句旋律上的不同主要通过孔雀手势法来感受。这样充分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4、大胆尝试,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在熟悉节奏旋律后,解决了难点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的学习已是轻松自如了。在此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唱歌:齐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个别演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演唱才能。

  5、成立简易乐队。在唱好了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用一些简易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铃鼓、磁铃为歌曲伴奏。老师用铃鼓示范,磁铃主要用在打击长音处。学生分组练习用铃鼓和磁铃为歌曲伴奏。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使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

  6、创编活动:美的旋律、美的歌词更需要美的舞姿。为了激发学生学舞的兴趣,老师随音乐表演一段,然后重点把傣族的几个基本动作给学生示范一次:孔雀鹤立、孔雀开屏、傣族舞语汇,鼓励学生三五个一组,互相启迪、创作,老师指导、观察,请一些创编的好的同学在前边来表演,音乐再次响起,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各尽其能、各得其乐、各有所获。整节课都让学生处于愉悦之中。

【【推荐】小学音乐说课稿范文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1.小学音乐说课稿。

2.小学音乐说课稿欣赏

3.小学音乐组说课稿

4.春晓小学音乐说课稿

5.小学音乐说课稿 《故乡的小路》说课稿

6.我身边的音乐范儿

7.鲁教版小学音乐说课稿

8.小学音乐《游子吟》说课稿

9.小学音乐《游子吟》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