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集锦九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4.从对老麻雀救小麻雀的描写中,体会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的伟大。
为达到教学目标,本课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自主理清文思,学习1~3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
第二课时,学习4~7自然段,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体会这种为保护弱小者而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
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
由于一年多来,我在班上进行了 “在阅读中质疑”的课题研究,主要探究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班学生能在阅读中主动思考、探索,敢于大胆质疑。因此,对第二课时我进行了如下预设:
第一步:激发兴趣,自读自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我首先采用情境教学法,播放课文1~3自然段的录像,把学生带入打猎归途的情境之中,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心底升腾起对小麻雀的怜惜之情。这时,我紧问一句:“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兴趣就会集中到探讨“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这两个问题上来了。这时,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轻声自由朗读课文4~7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有感情地去读,设身处境地去想,在感受最深的词句旁边做上批注,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第二步: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结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兴趣,以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互动行为,激励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第一方面,自由汇报,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孩子们对文本进行充分的自读自悟后,我鼓励学生:“同学们,你在学习中一定有许多独到的理解和体会,也会有许多问题产生,相信一定会很精彩,赶快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吧!”此时的我,会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展开多向交流,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逐步深入。学生在自由汇报时,我相机板书:(略)
第二方面,展开辩论,深入探究
当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提出:“老麻雀明明知道自己飞下去会白白地送死,可它还是毫不犹豫地飞了下
去,这不是太笨了吗?”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门就会马上展开一番激烈的辩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的要求,我会马上提醒同学们:“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再一次地仔细研读语言文字,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来说服对
方。”于是,学生就会抓
住文本中描写老麻雀动作、神态等的语句深入探究,辩论时就不会离开文本中的语言文字空谈。通过这场辩论,学生深入探究了老麻
决心和勇气,领悟到了“爱的力量”的强大,突破了难点,老麻雀这种精神的伟大便在孩子们心中、口中凸现了出来。此时,我随机板书:
紧接着,出示下列两组句子:
(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停在猎狗面前。它张开全身的羽毛,大声叫着。
(2)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它不能站在树枝上,飞了下来。
让学生进行比较,看哪一句好,好在哪里,这样学生也就进一步真正领会到写文章要怎样做到真实、具体。
这样的过程,既是深化领悟文本的过程,更是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第三方面,感情朗读,激发情感
为了防止流于形式的朗读和浅层次的熟读,使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我会适时组织孩子们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练习朗读,培养语感。
说课稿 篇2
一、 需要分折〔问题的提出〕
本课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达成课程标准“水平一”各种目标中的一节课。
该班学生在上半期的滚翻教材学习中,己经参与过各种方式滚动和前滚翻成蹲撑动作的 学习,100%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垫上运动,90%的学生己能基本完成前滚翻成蹲撑的动作。在学习能力上己经有了小组学习、游戏、锻炼的经历,对一个简单技术动作的成败能作简单的判断评价,本学期刚学会了自呼动作名称、口令,做6节一般准备活动的练习。
设计怎样的学习形式能让学生继续保持学习和锻炼的兴趣,进一步的运用己掌握的技能进行新的练习,巩固己学技术,提高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同时实现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育人目标呢?
人教版小学1—2年级教材第81页中,为该发展水平的学生设计了《生活中的滚动、滚翻开创练习》的教材,这样的教材是适合低年级儿童乐意参加新颖练习的心理特征的学习形式。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以两节课为单元设计了《前滚翻开创练习的实践与展示》课题,并确定了本课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一)、设计理念:
1 .学生人人都能学习,并取得成功;
2 .要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作用;
3 .要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4 .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交互使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5 .为学生提供多种信息资源,实现育人目标;
6 .重视目标和评价的导向、促进功能,设立客观可操作的评价标准。
(二)、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习创造前滚翻的知识和实践活动,初有成功的体验;
2 .在小团体开展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和展示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合作交往的行为能力和文明素养;
3 .进一步培养参与垫上运动的兴趣;提高前滚翻动作的技能,发展体能。
(三)、重点:明确前滚翻的定义,是人体经过头部沿人体的横轴向前的翻转。
(四)、难点:理解并掌握创新前滚翻的切入方式,是改变开始、结束姿势;改变动作过程结构;改变动作的场所〔如:跳箱盖〕;在练习中增加器械等。
二、设计思路与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以新奇、未曾想到的目标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使目标内化------用讲解加示范的方法,解决学生“什么动作是合符要求的”和“怎样开启创新思路”〔即创新的切入点〕的重难点------用激励性过程评价作为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助推剂激励功能〕------用展示交流的环节强化合作、创新的成就意识和运用技能体能的实效。在展示中培养文明行为习惯-----用继续再创造和下节课将用同学自己的创新成果做集体游戏,作为保持学习热情的期望目标结束本课。
(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导入主题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上一学期,同学们己经学习过由蹲撑开始向前滚翻成蹲立的前滚翻动作,绝大多数同学的动作都完成得不错。从本节课开始,同学们将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创造一批新的前滚翻动作,并进表演。喜欢思考的同学可能要提出问题了,我们己经学会前滚翻的动作了,怎么还要创造前滚翻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三个动作,并试说出每个动作的名称。〔我做前、侧、后三个团身滚翻动作,学生正确指出这三个动作名称是不难的〕老师再做一个动作,请大家说出它的名称。〔我做一个两臂侧平举的前滚翻成蹲立动作,学生一般也应能说出它叫前滚翻或两臂侧平举前滚翻〕大家都说对了,这两个前滚翻虽然手臂的动作不同,但因为它们都是身体经过头部沿人体的横轴向前翻转的动作,所以它们都是前滚翻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请再看老师做三个动作,试说出它们还是前滚翻吗?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我又做腹部夹球前滚翻、钻呼啦圈前滚翻、在跳箱盖上做分腿前滚翻三个动作后,让学生判断回答〕我在组织学生回答时,特别要带领他们说出这些动作都具备经过头的向前翻转的共同特征,因此它们都可以统称为前滚翻。又因为它们都有了自己的不同特点,所以说它们是创造的新前滚翻。老师创造了四种前滚翻,同学们能创造出多少种呢?
*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既要引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兴趣与欲望,把本课主要教学目标内化为学习目标,又通过精心设计的三次示范讲解,把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一并解决了。学生通过感性动作理解的前滚翻定义,是进行创新实践的理性基础,也是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基础。通过观摩老师演释的创造示范,获得的创造策略规律性的认识,又解决了创造从何下手的难题。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加上学生的前置能力,一个主体学习的情境和氛围就创设完成了。
第二环节: 展开深入
(1) 指导学生采用自由结伴法组成四人学习小团体,自选场地由小组长领做一般准备活动。教师巡迥观看、赞赏、指导。
(2) 小团体自主选择练习场地,选择一种器材(-小皮球、呼拉圈、跳箱盖)开展创造新前滚翻的实践活动。教师巡迥观赏、激励、提供建设性意见,参与练习活动,邦助协调团队合作学习活动中的交往矛盾,提示各组间相互观摩,营造、保持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
(3) 特别把不能完成前滚翻成蹲撑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在专门铺设的斜面上进行练习和创造,并给予特别的邦肋指导。
* 此环节是落实本课目标的核心部分。由于第一环节解决了“是什么”和“如何做”的重难点,因此本环节的时空就可以完全地交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主要就应放在“营造、保持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上了。
怎样营造?又怎样保持呢?充分发挥过程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在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的`环节中,把激励性评价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是有普遍应用价值的新教法。
本环节中的第(3)项内容设计体现了“关注个体差异”的课程基本理念,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本课的学习目标,并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
第三环节: 应用检验
当各组学生的创造活动基本有了成果之时,就可以组织团队之间的展示交流活动了。
(1) .让各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地毯周围。
(2) 提出要求:展示者和观摩者都要做到文明、礼仪〔鼓掌、敬礼、致谢〕。
(3) 各组学生集体参与,展示自己创造的新前滚翻动作。教师同时进行赞赏性即时评价和点评各组创新动作的切入方式及特色。
(4) 在每一组展示结束后,都要组织学生进行礼仪行为的实践学习,并对优秀者进行表扬。
* 本环节的应用检验,既是对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学习问题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状况的检验。这种检验结合在展示交流活动中,对学生能起到良性的竞争刺激作用。又由于展示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又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在展示动作时,教师同步的点评活动也是有特殊目的的设汁,其目的是启发学生有目的的观看,开启新的创新思路,并学习教师的评价表达方式,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培养能力,从而学会学习,学会评价。
如果因组别过多时间紧缺,后面的展示交流活动可以采取两个或三个组同场进行的方式进行。这种增大了信息量的展示方式,对学生采集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训练。
第四环节:小结延伸
(1) 当各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可进行赞赏、激励性的小结评价,同时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获得创造成功的感受。
(2) 教师向学生宣布:下一次课的内容和方式,是仍将以团队学习的形式,继续进行新的、更有趣的创新活动,在展示交流之后,还将选用同学们自创的动作组织全班进行游戏。这种含有期望目标的结束语,对刚刚品尝到创造与成功欢乐的低年级学生,是极有吸引力的。
(3) 最后,教师与全体学生一起,做大家喜欢的《充气与放气》游戏作为放松整理后,下课!
* 作为单元课中的第一节课的结尾,除了要带领学生,围绕本课目标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学有所获;还要让学生对本单元后继的课中还将学习的内容心有数,兴趣不减,这既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提高后继课质量的教学策略。学生带着期望下课,心情是积极的,当他又带着这个期望来上课时,他一定是主动的!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知识助我成长》,下面我从五个方面阐述本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助我成长》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六课的第一框题。本框题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内容而设计。本框题由“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两目组成,是第二框题的铺垫,对整个教材的连贯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通过本框题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的涵义和作用,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等知识点,明确“作为公民享有法律赋予的受教育权”。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二、我与他人关系”中:“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目标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初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
(2)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即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更对国家和社会有利。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
(2)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3、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懂得教育的涵义和作用;受教育权的涵义。
(2)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确立依据: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学生只有对教育的重要作用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更好的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更好的丰富和完善自己,学会学习,打造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更好的迎接时代的挑战。
2、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涵义、特征。
确立依据:初二学生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年龄小,对义务教育的法律意义认识不足。他们只有明确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公民的责任,才能学会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更好的行使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义务教育的三大特征是对义务教育涵义的进一步丰富,它可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义务教育,并让学生将义务教育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地理解受教育权的意义。
二、说学情
初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但他们对义务教育的概念是很模糊的,甚至在对义务教育的理解上存在很多误区。其次,从心理发展阶段看,初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这就使他们难以正确的行使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教育的重要作用,正确理解义务教育的涵义、特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据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讨论教学法
设计依据:新课标要求:“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初二学生具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讨论教学突破教学重点,以教育的现象和时代热点话题作为材料,组织和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结合实际,探究课本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
设计依据:初二学生在心理上有好奇、求异、感性的特点,我采用情景教学法来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运用视频创设情境。视频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融入情境,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从而掌握知识。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将运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同时在对时事材料分析的过程中掌握探究式学习法。
(一)自主学习
1、理论依据:自主学习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 。
2、实际做法:在突破重点“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时,我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知识改变命运”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事例,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学生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收集、处理信息的自主学习过程,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材料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学到了新的知识。
(二)探究学习
1、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学生只有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才能掌握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才能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
2、实际做法:在突破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时,我运用精彩的视频资料和一个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分析、探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程序
本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时政热点、关注省情的设计理念。这是本课的主要特色。
(一)新课导入:
展示希望工程宣传照片《我要读书》和苏明娟的`近照。讲述苏明娟的故事。苏明娟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从安徽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一名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请学生回答问题:是什么改变了苏明娟的命运,使她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设计依据:学生对希望工程宣传照片《我要读书》中大“大眼睛”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大眼睛”
苏明娟的现状不了解。用学生熟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再通过学生不熟悉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这样的设置可以直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我运用讨论教学法突破教学重点: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承接苏明娟的故事,提问:“教育的涵义是什么?”直接引出教育的涵义这一知识点。
设计依据:在导入中,学生已经点出教育这一主题,教育的涵义在课本中有明确的表述,因此,可以直接提问,让学生在课本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其次,请学生上台来讲述在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知识改变命运”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事例。再次,教师展示关于“日本重视教育,极大的促进其发展”的材料。最后,组织学生依据材料分组讨论:“这些材料分别反映了教育的什么作用?”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贡献社会。
设计依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之一,依据这一理念,我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材料。学生收集材料的过程也就是他们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为他们要对材料进行阅读、思考和理解。而上台展示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活动能力。其次让学生分组讨论材料,这是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一个提高,同时这也符合了新课程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我运用讨论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相结合突破教学难点: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60页小余的故事,思考回答问题:“王老师倾全力维护了小余的什么权利?”
设计依据: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答题技巧,这是教师要关注的问题。结合材料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答题技巧。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依据材料、阅读课本寻找受教育权的概念。
其次,播放公益广告《免除学杂费,农民得实惠》,请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如下问题:公益广告宣传了什么?义务教育指的是什么?国家为什么要普及义务教育?
再次,播放《经济半小时》小丫访问省委书记卫留成的视频。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讨论:材料体现了义务教育哪些特征?
最后,进行“海南教育大家谈”的活动。创设一个“省长在线”的情境,第一步学生分组讨论:对更好的发展海南教育有什么建议?第二步同学们模拟通过电话、网络、信件把他们的建议告诉省长。由于这一环节需要一定的逻辑思考和语言组织,所以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
设计依据:“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是新课程的要求。依据这一要求,我按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这一环节。首先以公益广告的视频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然后用《经济半小时》的视频,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义务教育的特征。最后,进行“海南教育大家谈”的活动。视频的选择具有很强的时政性和地区特色,几个问题的设置,也是逐步启发、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由视频联系课本知识,再从课本知识联系实际。而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理论,然后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这样的设计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又符合
“关注省情”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教育,将爱国主义精神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谈学习感悟。
2、教师提出希望:宪法规定受教育权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国家已经给予我们充分的条件,希望大家能珍惜受教育的的机会,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更好的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设计依据:这是一个总结反馈的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不仅是对本节课课堂教学的一个反馈,也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提升。教师的希望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为下一节《珍惜学习机会》作铺垫。
(四)板书设计:
知识助我成长
一、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1、教育的涵义
2、教育对个人、国家的作用
二、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
1、受教育权的涵义
2、义务教育的地位、涵义和特征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画龙点睛。
(五)课外作业:请设计一个广告词,宣传义务教育。
设计依据: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参与国家的普法教育,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浪淘沙》是国家统编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再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二、说学情
学生在经过了五年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诗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能通过资料以及对背景的了解对诗歌的大意进行自学理解。但同时,学生还存在理解诗歌有时不够深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特别是在体悟诗歌情境上有着明显的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赏析诗歌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需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更好的建构起诗中情境画面,让学生由诗句产生丰富的联想,体会诗歌的意象美。
三、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包含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
3、如情入景地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
教学重难点
体会黄河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四、说教学方法
1、设计理念
本设计旨在抓住诗文的韵味和情味,引导学生走进乞巧,感受乞巧节的盛况,品味人们对幸福的向往。本课教学致力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丰富想象,体验和感悟诗情画意;同时合理运用相关资料,丰富教育资源,拓展诗歌的文化内涵,增加课堂情趣,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1)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创设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发展。
(2)重点字词剖析法: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3)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积累。
五、说学法
学习古诗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内容理解方面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主导思想,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上,以学生的独特体验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力求使课堂体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学、独立学、创造性地学的过程,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真正的提高。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去做发现者,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理解诗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体验,不做统一的讲解,特别是学习《浪淘沙》时,诗中所阐述的道理让学生自己体会,教师相机指导,做到让孩子有自己的收获。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黄河的视频,学生观看后教师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源远流长,一泻千里。远远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奔流于万山丛中。仿佛由天上流来,又仿佛流向天外。在那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地上奔涌的黄河与天空浮动的白云,使人感到宇宙的宏大与旷阔。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让学生观看视频,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对黄河有了直观地了解。)
(二)自主学习
A、交流资料。
1、介绍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2、补充介绍。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3)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因触怒王母,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认知经验。所以,在课前应指导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利用课外知识的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反复咏诵诗歌,从中感悟、加深理解。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收集资料时,老师也能加入到收集资料的行列中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可更好地调动学生收集资料的积极性,这样既填补了课堂的空白,又能增加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
B、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
1、可用齐读、男女生分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2、感知诗歌内容。“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涯”,写黄河波涛汹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的重要性。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只有在朗读(或吟诵)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辨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所以古诗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反复朗读。
本课朗读,我设计了“齐读、男女生分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初步把握情感基调。在学生充分诵读中最终达到心领神会的地步。学生经历这个熏陶感染的过程,民族文化就会最终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为他们的生命打上鲜明的民族底色。
(三)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4、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语文课程标准》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联系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反复诵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可以挖掘学生学习古诗的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学诗的方法,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问:谁还知道哪些诗人歌颂,赞美黄河的优美诗句呀?课件展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等诗句。
【在学生充分诵读诗句,深入体会诗句的意境后,通过对这些诗句的欣赏,升华主题,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以及奔流不息的动态美,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的静态美。】
(四)推荐阅读
刘禹锡的《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
(五)拓展作业
1、诵诗会:把自己积累的有关黄河的诗句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2、继续搜集有关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词准备举办一次“黄河,伟大的母亲!”手抄报。(课内外相结合。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这个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能背诵积累一些古典诗文,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本课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黄河的诗句,多读,多记,重视了背诵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万汇凭吞吐”。)
七、说板书设计
黄河——银河——牛郎、织女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专家: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冰心的《谈生命》。下面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评价、说教学程序五个部分对本课进行说明。诚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在1947年写的散文《谈生命》安排在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第九课,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具有重要的阅读价值。课文以“春水”“小树”为喻,生动地描述了生命的现象和规律,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写出了气势,很适合朗读,结合单元教学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3、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本文中比喻修辞的巧妙运用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二、说教法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感悟本文语言优美和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的。
我将指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充分预习:通过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提出自己不易理解的问题,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小队合作学习:将全班学生按综合素质等方面搭配,将全班分成六个小队,进行小队交流、讨论和全班交流。因为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课文不理解的内容也不一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四、说教学评价
1、师生共同点评:每一个竞赛环节之后,都要先同学点评,后教师小结。
2、小队竞赛积分榜:为了更好的展开小队合作学习,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小队竞赛积分榜”进行评价。学生在每个竞赛环节,都可以在回答问题后为该小队加上分数予以奖励,最后根据小队积分情况,总分第一名小队队长发表获奖感言,总分最后一名的小队全体队员写简短的书面说明进行分析总结。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学文环节和习文环节。学文环节也就是课前预习,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预习的效率,我采用分队分级的方法布置学生自学,上课时同级别的队员进行竞赛。
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参照教学重、难点,我将主要以“情景导入、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写得怎么样、怎样学写”等六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3分钟)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世纪老人冰心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设计意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思考。)
(二)文章写了什么——概括内容(10分钟)
1、分队朗读(一读课文)
2、首先,我以读课文第一句“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切入,请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并在朗读中寻找:文中说生命像什么?通过这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迅速理清作者的思路。
竞赛:每队A级同学到黑板上写层次关键词。每队B级同学点评,教师总结,并针对书写、内容及点评者的表达分别给A、B两级队员打分,计入小队竞赛积分表。
参考关键词:像、水、树、总
以上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怎样写的——分析结构(5分钟)
1、教师范读(二读课文)
2、教师结合学生演板分析。
第一层(头两句话):提示话题。
第二层(“生命像向东流……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江春水”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三层(“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描写“一棵小树”的.全部生命历程。
第四层(最后部分):总结全文、阐发这里。
以上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从结构上整体把握文章,理清行文思路。
(四)为什么这么写——归纳中心(5分钟)
1、竞赛朗读课文(三读课文)
2、竞赛:每队C级队员在黑板上归纳中心思想,D级队员点评。教师讲解并给C级和D级队员打分。
以上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从思想上把握文章,领会文章主旨。
(五)文章写得怎么样——总结特色(10分钟)
1、学生齐声朗读(四读课文)
2、竞赛:每队E级队员演板,找关键句、表达方式或修辞用法,说说其作用,F级点评,教师讲解并评分。
例句: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以上设计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怎样学写——学列提纲(7分钟)
1、你觉得应该怎样感谢生命,对待生命?
2、G级演板,H级点评,教师讲解并评分。
以上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常常要遇到的一些挫折和磨难,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是如何战胜困难使自己变得坚强的,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能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学会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七、总结(5分钟)
1、总分第一名队长发表获奖感言。
2、总分最后一名全体队员写书面说明,分析情况、总结得失。
以上就是我对教学程序的设计,这样的教学设计,是考虑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考虑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问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注重文本的学习,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语言,感受情感。
说课完毕,谢谢!
说课稿 篇6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不言代价与回报》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不言代价与回报》是人教版教材初三思想品德第一 单元第一课的第二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责任的概念,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承担责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三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了一定的代价;
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做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又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代价与回报
教学难点:承担责任的最高境界——不言代价与回报(无私奉献!)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初三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另外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课前五分钟兴趣活动展示(教学亮点)
新闻袋袋库时间(培养了学生关心时政的积极性,了解时政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导入新课: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是思想品德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3、 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课堂小结,强化认识。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强调。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利用多媒体演示并强化)
6、布置作业。(辨析题)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课堂作业:(学生的手头练习册)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创设情景,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社会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创设情景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以湘教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祖国在我心中”中《祖国印象》一课为内容为大家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祖国印象》是湘教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祖国在我心中》中的学唱歌曲,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祖国印象》是一首反映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的歌曲,歌曲朴实无华,音乐充满活力。轻盈、舒展的旋律和富有动力的节奏,抒发了少年儿童赞美祖国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本课介绍了6/8拍子的节拍特点,是一节以音乐知识6/8拍的学习及歌曲《祖国印象》演唱为中心内容的音乐课。新课程要打破学科中心,不是不要学科,而是不仅仅需要学科,还需要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相关文化的融合。新课程要淡化知识技能,也不是不要知识技能,而是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还要讲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要使学生自主地将新的知识技能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2、教学目标: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的设定教学目的是(1)能够有感情地演唱《祖国印象》。(2)听赏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感受、体验“我”和祖国之间永不分割的真挚情感(3)通过听、唱、拍等多种方法,充分感受6/8拍。
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重点是学会演唱歌曲《祖国印象》这首歌,用深情的歌声唱出少年儿童对祖国的满腔热爱。难点是通过听、唱、读、拍等多种方法,充分感受6/8拍。
二、说教法
具体的方法有:创设情境法、图谱教学法、比较法、听唱法、讨论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
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必须运用某些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去熟悉音乐,了解音乐。我在音乐活动中尝试了运用“图谱感知”教学法。
1、用形象的.节奏图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妙用分解图谱,化解音乐节奏的难度
3、借助图谱学习,掌握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即:
XXXXXX和旋律动态,充分体验歌曲的情感
三、说学法
牐牫K担菏谥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课主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造、模仿等方式,即从感受2/4和4/4拍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其区分方法,再逐步过渡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延伸到6/8拍的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分类存档:播放乐曲片断,生在音乐停止后将听到的音乐按节拍分类存入文档,根据正确与否评出优胜组。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分组自主总结出区分2/4与4/4拍的办法,即:(1)听强弱规律,(2)根据歌曲表达的情感进行区分。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和学生一起复习(并出示图谱):
A、2/4和4/4拍子的歌曲的听辨
(1)1=C2/4《劳动最光荣》
(2)1=F4/4《同一首歌》
师:我们现阶段了解的2/4和4/4拍,强弱不同,一个是强弱,一个是强弱次强弱。相对而言2/4拍更欢快,4/4拍更抒情柔和。
(设计意图:1、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出辨别的方法要点,再通过总结的要点区分2/4,4/4拍。3、小组合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B、3/4拍和3/8拍歌曲的听辨
(1)1=C3/4《小白船》舞曲形式
(2)1=D3/8《唱支最美的歌》轻快柔和
请学生说出感受,比较不同之处
师:我们现阶段了解的3/4和3/8拍,相同点3/4和3/8拍强弱规律都是强弱弱,不同的是3/4是以4分音符为一拍,3/8是以8分音符为一拍。相对而言3/8拍比3/4拍更轻快。
(设计意图:层层引导逐步让学生了解不同拍号的强弱规律及对歌曲表现的作用,为后面的6/8拍子的学习作铺垫。)
2、视听欣赏,6/8的学习:欣赏《我和我的祖国》,配合中华大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出示形象的节奏图谱,借助图谱,使学生了解6/8的强弱规律,体验情感。让学生用简单的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XXXXXX同时让学生尝试指挥来体会祖国就像大海一样,6/8拍子的宽广感觉和乐曲中描述的祖国大气宽阔的感觉很像,气息连贯、流畅,声音柔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化解音乐节奏的难度。学生从图谱进一步体验6/8拍的韵律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氛围,视听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共鸣。学生自己动手指挥,亲自体验,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
3、导入新课,合作学唱:
(1)点出歌曲题——《祖国印象》
(2)教师范唱歌曲
通过教师饱含深情的范唱和学生的聆听与视唱,对歌曲的情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便他们在演唱时很自然的进入角色,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一环节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3)点出歌曲的节拍——6/8拍
(4)用声势动作来为歌曲伴奏,达到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旋律的目的。
XXXXXXX和XXXXXXXX
(5)出示全曲图谱,用“啦”唱
(6)学唱歌词
(7)完整演唱
4、艺术处理,情感演绎:
第一乐段: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演唱
第二乐段:本段是全曲的高潮。第一乐句“祖国啊——”这一句演唱的力度要加强,情绪要激动;第二乐句要唱得深情,唱出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大胆尝试能够表达这首歌曲情感的最恰当的速度与音色。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美,探讨用歌声表达情感的方法。)
5、拓展话题,放飞奥运:8月奥运会将在中国举办,在别人眼中我们的祖国是什么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热爱之情。最后深情地将歌曲再演唱一次。
(设计意图:讨论我国举办奥运会的相关话题,是对祖国印象的一种延伸、补充和拓展。)
这堂课我采用了这样几个教学策略:隐藏教学意图,抓住主线、突出主题。一般以祖国为题材的歌曲显得很大,一般在我们的思想中这类歌曲比较枯燥空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但这首6/8拍的歌曲旋律很优美,学生非常喜欢。我正是从6/8拍的学习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充分体验,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体验了歌曲的美。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 篇8
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课》,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学法教法,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二、教学目标
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预习文章,提出本文他们已经了解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并拟订出来,这样,综合学生的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能力。
2、品味语言,揣摩人物的心理。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对汉语的热爱之情。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受——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1、目标2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目前中学生中对祖国、爱国的理解与认识比较肤浅。基于此,本课教学把目标锁定为在研究探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学法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强调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四、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为了拓宽课堂,实现生活、语文、课堂的对接,实现综合性学习,再加上课文比较长,最好安排预习,同时组织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有关普法战争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多种感官共同调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另外,一个优质的课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贯彻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上课之前,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有关日寇侵略东三省的录像片段。既而我带着自信与激情开始了我的导语:这些残忍的镜头,不由得又一次把我们带入了70多年前那个令人心碎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踏上了东北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开始了他们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从此,那里的人民失去了自尊,有些地方还失去了他们赖以交流的祖国语言——汉语,被迫改学日语。亡国奴的生活,是怎样的耻辱啊!在上个世纪的法国,一个叫阿尔萨斯的小镇也遭遇到了同样的情形。同学们同情与悲愤的眼神显示出他们已经迫切想了解这个小镇的种种遭遇。于是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做批注。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
1、屏幕显示生字词,采用点名读、齐读的方式
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文章的背景以及作者都德的有关情况。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感知课文,扫清了文字障碍。通过预习,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他们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自己的疑问。这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自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环节: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
第一问训练学生概括复述,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络。第三问只需学生有所思考,具体留待后面讨论主题时解决。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并板书了这节课的第一个填空: 的最后一堂课。由于这个填空不难,所以同学们稍加思考就能说出来。概括能力较强的同学还能结合文章中心提出独特见解。
2、了解了大概情节,对人物的处理也就成了这节课的重点。
首先我让同学们设想自己就是小弗郎士,试着完成这节课的第二个填空:使我 的最后一课。这个填空与课文、学生结合都比较紧密,因此异彩纷呈的填法就能展示出来。同时提倡同学们从课文里找出根据,并能声情并茂的加以朗读,
然后教师进行调控,让学生概括出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小弗郎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
学生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最后老师寄语:我们不仅应该从课文中认识、了解小弗郎士,更重要的是应该在我们能够自由、自豪地学习祖国语言的同时加倍努力。
3、接着转向对韩麦尔先生的认识理解:“那么,你作为旁观者,如何看待韩麦尔先生呢?请同学们再看课文,完成第三个填空: 的韩麦尔先生。”
同学们经过思考,一个个闪亮的词语就能迸发出来:可怜的、漂亮的、严厉而又温和的、爱国的。说到严厉而又温和,我又趁机引导学生:可见,老师对学生温和是爱,严厉也是爱,所以请同学们理解老师平时对你们的严格要求。此时,课堂的气氛凝重而融洽,师生之间、师生与课文之间情感的碰撞擦出了耀眼的火花。
最后结合讨论,通过老师范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以及课文最后一部分,让学生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至此,对人物认识的升华,使得对他们进行爱国情怀的教育水到渠成。
4、最后,师生共同走进国歌,再次来体会那高亢激昂的爱国情怀。”
播放升旗仪式录像,同学们行注目礼。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300字左右。
说课稿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2、 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对三幅画面进行感悟。
3、 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三幅画面做个性化描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情感与价值目标:
4、 通过创作诗歌来体会秋天特有的魅力,加深对本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反复朗读,沉浸到诗的意境中,对三幅画面进行感悟。
运用想象和联想,对三幅画面做个性化描述,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探究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启导美
1、 看一幅秋景图,听一曲《秋日的私语》音乐导入课文
2、 学生描述自己对秋的印象,体验秋的景象。
二、初读课文,感受美
1. 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感受节奏、感知内容。
2. 学生个别范读,师生互评,说说本诗歌的朗读要把握怎样的感情基调。
3. 有感情的齐读,说说本诗歌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诗歌形象
(初步感知: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4、选择诗节进行朗读竞赛。生生互评
要求----读出情感(对秋的喜爱)、读出感情基调(清淡)
三、合作鉴赏,品位美
1、 小组研讨本诗所表现的三幅画面
A、 教师举例示范。抓住每一节中富有表现力,能传达作者感情的词句进行探究
如:“饱食”写丰收之景,表达收获的喜悦
B、 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节,揣摩语言。
要求:所选词语能突出次节的画面特点,深入理解
(教师备案:第一节:“飘”、“饱 食”、 “肥硕”、“栖息”—清幽而有喜悦;
第二节:“冷雾”、“满”、 “轻轻”、“游戏”--- 清冷而有闲情:
第三节:“廖阔”、“满流”、“香与热”、“梦寐”—清静而有香甜)
2、 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要求:(像朗读一样进入角色,抓住意象,融入感情)
3、投影提示,背诵全诗
四、欣赏意境,表现美
A、教师点拨欣赏诗歌意境的方法: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B、根据本诗意境,构置画面,培养情趣
五、拓展延伸 ,创造美
A、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B、布置作业:创作自己的秋天:
1、以“秋天”为话题写一首诗或作一幅画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教后记:
对诗歌的解读、领悟是非常个性化的。在新课标的旗帜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感悟能力、审美情趣,是“诗教”的必然要求。那么,抓住诗歌的形式美(或曰节奏感、音乐性)和它的表现手法“意象组合”进行“诗教”,应该是抓住了“牛鼻子”。 何其芳的《秋天》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学习这首诗时,也正是秋天,所以可以用学生自己的观察体验进入课外。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