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7-06 09:54:5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3页。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贯穿始终的。本章教材承担着让学生学会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的任务,平行四边关系面积的计算式本单元第一节课,是学生在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的运用会为学生后面的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扎实几何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公式的推导,向学生渗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式的推导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底和高的关系。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将采用“自主实践,合作交流” 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与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求知的学习状态中展示个性。

  本课的学法有:自主讨论、小组合作、实际操作、观察想象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亲自探索,主动发现,让他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愉快!

  教具准备:平行四边形卡片、长方形卡片、格子纸、剪刀等。

  三、说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设疑,激发情趣导入

  在新课开始我将结合生活实际,用一个分地故事设疑导入,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教学氛围中开始探究活动。

  从前,有个农民伯伯给两个成年的儿子分地。他根据平日收成及地垄大小,把这块地分给了大儿子,那块地分给二儿子。但是,两个儿子都认为分给自己的那块地小,都说农民伯伯偏心。这可把农民伯伯气坏了,可他又说不明白。只知道这两块地的垄数和收成是相同的,所以,农民伯伯就想找一个聪明人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吗?

  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自然引出了本节课所以研究的重点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主题进行思考。

  (二)组织动手实践,尝试多维探究

  我将以故事的问题为主线,进一步引导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帮农民伯伯想办法。

  我首先先引导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两块地是一样的。为此,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两张学具卡片,“假设这两块地就是大家手中的学具卡片,你们江怎么办?可以小组讨论。”这样引导可以使学生不受任何束缚,开动脑筋,想尽一切办法。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确定办法的可信性。学生或许会想出许多的办法,如:数格子、重叠卡片对比法、剪割拼补法等等,不会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可贵的,因为这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结果,是课堂中生成的收获。

  最后在学生多种答案的基础上,我将组织学生分组实践各种方法,并要求说明实践过程,要合情合理。学生在认真、细致的操作中会认识到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为下一步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做好充分准备!

  (三)抓住重点环节,深入推导梳理

  学生的认识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知道:两张卡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和高也相等。但这三者之间并没有在学生思维中产生联系。我抓住这个重点,组织学生深入推导。我是这样做的,利用实践割补法小组的汇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顺势就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的顺势推导都源于上一环节的实践操作,这样就水到渠成,突破教学重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到此,我并没有停住,仍然借助农民伯伯分地的情境,给出两个图形的个体数据,让学生利用公式计算,从而得出面积相等的确切答案,为农民伯伯彻底解决问题,农民伯伯开心地笑了。在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分层运用新知识,逐步理解内化

  对新知识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的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联系生活”的原则,安排了四组形式的练习。(基础练习、趣味练习、实践练习、提升练习)

  基础练习:

  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相应底和高的认识,巩固其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

  趣味练习:

  趣味题的设计,进一步巩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方法的使用,同时开拓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视野。

  实践练习:教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道实践练习,在学习加强知识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快乐。

  提升练习:

  提升练习既考查了学生对理解知识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又考察了他们的想象力及空间观念。

  这四个层次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能涵盖本节课所有知识点,将练与趣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课快要接近尾声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完整的了解,我先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提出:你还能有折纸或是其他的办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吗?作为课后的操作作业,这样就为学生提供多元思维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到“曲终而有余音绕梁”。

  四、说板书

  我以条理清楚为原则,既体现了学习目标,又突出了学习的重点,能够帮助学生更明了地理解这节课的知识点。特设计如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形的面积 = 底 × 高

  平行四边的面积 = 底 × 高

  S = ah

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在第三册学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第三册学习的四个方向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

  根据以上认识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根据所给出的路线图让学生说出经过的路线和方向;能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通过讨论得出认识简单路线的过程。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学好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根据教学目标,我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给出的路线图让学生说出经过的路线和方向;

  难点:能准确地说出所经过的路线和站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借助计算机进行教学,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实例,通过讨论、分析,小组交流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我首先进行课前提问,让学生说出八个方向板分别是什么,然后创设了说八个方向板、做动作的游戏,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来一边说八个方向板一边做动作,这样的导入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年龄特点,使他们能快速的进入到新知来,同时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接着创设星期六淘气和笑笑去动物园游玩的情境:小朋友们,上个星期六淘气和笑笑去动物园游玩了,你们想知道去动物园的路线吗?从而引出课题:《认识路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通过出示星期六淘气和笑笑去动物园游玩的路线图,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要求。

  (1)根据座标北认真看清路线图的出发点和到达的站点;

  (2)在小组内说一说,从广场到动物园的'路线和所经过的站点名称;

  (3)再说说返回的路线和站点。讨论后进行各小组汇报,然后完成试一试的填空题:从广场出发向 行驶 站到电影院,再向 行驶 站到商场,再向 行驶 站到少年宫,在向 行驶 站到动物园。在完成这个填空题时要提醒学生看清楚出发点和到达的站点,再看看中间经过了几个站点。最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醒说说返回的路线。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和老师的启发得出解决的办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在提示中得到帮助,从而学习了新知。

  2、拓展延伸,巩固新知。让学生根据路线图说一说,解决与方向路线相关的生活常识,让学到的知识真正学有所用。如:

  (1)淘气从商场出发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车的?

  (2)笑笑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是从哪站上车的?

  (3)你想从哪儿到哪儿去?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行车路线。通过这样的说一说,使学生对认识方向与路线的基本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在平时的生活中怎样解决与方向路线相关的问题,使知识生活化。

  (三)巩固练习,内化知识。

  1、创设淘气上学和放学回家路线的情境: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淘气家到学校所经过的路线吗?出示淘气上学和放学回家的路线图,根据以下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1)淘气从家出发向 走 米到打谷场,再向 走 米到小树林,再向 走 米到小商店,最后向 走 米到学校。

  (2)淘气放学回家的路线又是怎么走的?讨论后进行小组汇报,在全班达到共识。学生在新课的学习和这个练习的类型是一样的,所以应该不会出现错误的现象。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到充分的理解。

  2、创设老师五一放假到中心公园游玩的情境:小朋友们,五一放假时老师和家人到中心公园玩得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中心公园有哪些景点吗?好,就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一看吧。接着出示中心公园游玩图,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个别学生回答:

  (1)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气象站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2)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山洞?第一个问题对于学生可能不是很难,回答的正确率应该比较高,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白怎样找出最简单路线的方法。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和根据路线图选择最简单的路线。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收获,同时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和我们平时生活的联系。

数学说课稿 篇3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并学会简单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也为后续学习比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打基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在学生五年级下册已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并学会简单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只不过一个量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通过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也为后续学习比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的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理念: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本节课采用五步六环节的尝试教学法,始终坚持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的理念,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借鉴课堂实录中的一些设计把学生想要学的想要理解的全部交待清楚了。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先找出单位“1”的量,再填空。

  (1)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用()÷()

  (2)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120%。

  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多()%

  (3)红花朵数是黄花朵数的80%

  红花朵数比黄花少()%

  2、思考下面的问题

  甲数是5,乙数是4

  (1)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2)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3)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4)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5)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

  (6)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3、说说下面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1)甲队比乙队多修25%

  (2)今年比去年多植树30%

  (3)现价比原价减少了20%

  (4)红花朵数比黄花少17%

  设计意图:前两道是基本训练题,是为本课新知识的顺利展开扫清障碍,而第三题“说说百分数表示的意思”是一道为新课展开做迁移的准备题,本题在我模仿的视频中本来是一道巩固练习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进而尝试时取得成功,我设计为准备题。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百分数的应用(一),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使学生有了注意方向,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进行新课

  1、出示尝试题

  六(2)班有男生10人,女生15人,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请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巡视

  2、自学课本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3页,边读边思考,回答自学提示里面的4个问题。

  [自学提示]

  仔细阅读课本第23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例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3、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多)百分之几的问题,书中有几种解答方法?思路各是怎样的呢?

  4、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懂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提示的帮助来自学课本,使学生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具有实效性。】

  3、再次尝试

  盒子里有50立方厘米的冰,化成水后,水的体积约为45立方厘米。水的体积比原来冰的体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4、学生讨论

  师: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一般有几种解法?

  生:两种

  师:第1种算法是怎样的?

  生:找准单位“1”的量后,先求出多或少的部分,再用多或少的部分除以单位“1”就可以了。

  师:那第2种算法呢?

  生:先用一个数除以单位“1”

  的数,再同单位“1”比较。

  5、教师讲解

  师:从上面的算法看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先要找准单位“1”

  一般有两种解法。第1种解法是先求出多或少的部分,再用多或少的部分除以单位“1”的量就可以了。第2种算法是如果比单位“1”多的时候就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减1;如果比单位1少的时候就用1减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

  注意:计算中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四、巩固练习

  1、五(1)班有女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2、电饭煲原价220元,现价160元,电饭褒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光明村今年每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去年每百户拥有彩电多少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份之几?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24页“练一练”第2、4题

  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本题

  光明村今年每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

  1、今年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2、去年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3、今年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

  4、去年比今年减少百分之几?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在知识上: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b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不完全归纳法,对此并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归纳法推导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三中的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法分析

  针对高中生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学法指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__________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______ 。(N﹡;解析式)

  通过练习1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

  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10,15,20,25 ②

  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 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an+1-an=d (n≥1)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数学说课稿 篇5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 (a≥0)是一个非负数,( )2=a(a≥0), =a(a≥0)。

  (3)掌握 ? = (a≥0,b≥0), = ? ;

  = (a≥0,b>0), = (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次根式 (a≥0)的内涵。 (a≥0)是一个非负数;( )2=a(a≥0); =a(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对 (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 )2=a(a≥0)及 =a(a≥0)的理解及应用。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关键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1 二次根式 3课时

  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 3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 3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 2课时

  21.1 二次根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 (a≥0)的意义解答具体题目。

  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给出概念,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难点与关键:利用" (a≥0)"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列三个问题:

  问题1:已知反比例函数y= ,那么它的图象在第一象限横、纵坐标相等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边的长是__________.

  问题3:甲射击6次,各次击中的环数如下:8、7、9、9、7、8,那么甲这次射击的方差是S2,那么S=_________.

  老师点评:

  问题1:横、纵坐标相等,即x=y,所以x2=3.因为点在第一象限,所以x= ,所以所求点的坐标( , )。

  问题2:由勾股定理得AB=

  问题3:由方差的概念得S= .

  二、探索新知

  很明显 、 、 ,都是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像这样一些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式子,我们就把它称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学生活动)议一议:

  1.-1有算术平方根吗?

  2.0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

  3.当a<0, 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 、 、 (x>0)、 、 、- 、 、 (x≥0,y≥0)。

  分析:二次根式应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二次根号" ";第二,被开方数是正数或0.

  解:二次根式有: 、 (x>0)、 、- 、 (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 、 、 .

  例2.当x是多少时,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可知,被开方数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 才能有意义。

  解:由3x-1≥0,得:x≥

  当x≥ 时,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三、巩固练习

  教材P练习1、2、3.

  四、应用拓展

  例3.当x是多少时, +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分析:要使 +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同时满足 中的≥0和 中的x+1≠0.

  解:依题意,得

  由①得:x≥-

  由②得:x≠-1

  当x≥- 且x≠-1时, +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例4(1)已知y= + +5,求 的值。(答案:2)

  (2)若 + =0,求a20xx+b20xx的值。(答案: )

  五、归纳小结(学生活动,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2.要使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必须满足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8复习巩固1、综合应用5.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3.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5,那么它的边长是( )

  A.5 B. C. D.以上皆不对

  二、填空题

  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积为a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3.负数________平方根。

  三、综合提高题

  1.某工厂要制作一批体积为1m3的产品包装盒,其高为0.2m,按设计需要,底面应做成正方形,试问底面边长应是多少?

  2.当x是多少时, +x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3.若 + 有意义,则 =_______.

  4.使式子 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 )个。

  A.0 B.1 C.2 D.无数

  5.已知a、b为实数,且 +2 =b+4,求a、b的值。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A 2.D 3.B

  二、1. (a≥0) 2. 3.没有

  三、1.设底面边长为x,则0.2x2=1,解答:x= .

  2.依题意得: ,

  ∴当x>- 且x≠0时, +x2在实数范围内没有意义。

  3.

  4.B

  5.a=5,b=-4

  21.1 二次根式(2)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a≥0)是一个非负数;

  2.( )2=a(a≥0)。

  教学目标

  理解 (a≥0)是一个非负数和( )2=a(a≥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复习二次根式的概念,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推出 (a≥0)是一个非负数,用具体数据结合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导出( )2=a(a≥0);最后运用结论严谨解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a≥0)是一个非负数;( )2=a(a≥0)及其运用。

  2.难点、关键:用分类思想的方法导出 (a≥0)是一个非负数;用探究的方法导出( )2=a(a≥0)。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口答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当a≥0时, 叫什么?当a<0时, 有意义吗?

  老师点评(略)。

  二、探究新知

  议一议:(学生分组讨论,提问解答)

  (a≥0)是一个什么数呢?

  老师点评:根据学生讨论和上面的练习,我们可以得出

  (a≥0)是一个非负数。

  做一做: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填空:

  ( )2=_______;( )2=_______;( )2=______;( )2=_______;

  ( )2=______;( )2=_______;( )2=_______.

  老师点评: 是4的算术平方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是一个平方等于4的非负数,因此有( )2=4.

  同理可得:( )2=2,( )2=9,( )2=3,( )2= ,( )2= ,( )2=0,所以

  ( )2=a(a≥0)

  例1 计算

  1.( )2 2.(3 )2 3.( )2 4.( )2

  分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 )2=a(a≥0)的结论解题。

  解:( )2 = ,(3 )2 =32?( )2=32?5=45,

  ( )2= ,( )2= .

  三、巩固练习

  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 )2 ( )2 ( )2 ( )2 (4 )2

  四、应用拓展

  例2 计算

  1.( )2(x≥0) 2.( )2 3.( )2

  4.( )2

  分析:(1)因为x≥0,所以x+1>0;(2)a2≥0;(3)a2+2a+1=(a+1)≥0;

  (4)4x2-12x+9=(2x)2-2?2x?3+32=(2x-3)2≥0.

  所以上面的4题都可以运用( )2=a(a≥0)的重要结论解题。

  解:(1)因为x≥0,所以x+1>0

  ( )2=x+1

  (2)∵a2≥0,∴( )2=a2

  (3)∵a2+2a+1=(a+1)2

  又∵(a+1)2≥0,∴a2+2a+1≥0 ,∴ =a2+2a+1

  (4)∵4x2-12x+9=(2x)2-2?2x?3+32=(2x-3)2

  又∵(2x-3)2≥0

  ∴4x2-12x+9≥0,∴( )2=4x2-12x+9

  例3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3 (2)x4-4 (3) 2x2-3

  分析:(略)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1. (a≥0)是一个非负数;

  2.( )2=a(a≥0);反之:a=( )2(a≥0)。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8 复习巩固2.(1)、(2) P9 7.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式中 、 、 、 、 、 ,二次根式的个数是( )。

  A.4 B.3 C.2 D.1

  2.数a没有算术平方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0 B.a≥0 C.a<0 D.a=0

  二、填空题

  1.(- )2=________.

  2.已知 有意义,那么是一个_______数。

  三、综合提高题

  1.计算

  (1)( )2 (2)-( )2 (3)( )2 (4)(-3 )2

  (5)

  2.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 (2)3.4 (3) (4)x(x≥0)

  3.已知 + =0,求xy的值。

  4.在实数范围内分解下列因式:

  (1)x2-2 (2)x4-9 3x2-5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答案:

  一、1.B 2.C

  二、1.3 2.非负数

  三、1.(1)( )2=9 (2)-( )2=-3 (3)( )2= ×6=

  (4)(-3 )2=9× =6 (5)-6

  2.(1)5=( )2 (2)3.4=( )2

  (3) =( )2 (4)x=( )2(x≥0)

  3. xy=34=81

  4.(1)x2-2=(x+ )(x- )

  (2)x4-9=(x2+3)(x2-3)=(x2+3)(x+ )(x- )

  (3)略

  21.1 二次根式(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a(a≥0)

  教学目标

  理解 =a(a≥0)并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

  通过具体数据的解答,探究 =a(a≥0),并利用这个结论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 =a(a≥0)。

  2.难点:探究结论。

  3.关键:讲清a≥0时, =a才成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述并板收上两节课的重要内容;

  1.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 (a≥0)是一个非负数;

  3.( )2=a(a≥0)。

  那么,我们猜想当a≥0时, =a是否也成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填空: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老师点评):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得到:

  =2; =0.01; = ; = ; =0; = .

  因此,一般地: =a(a≥0)

  例1 化简

  (1) (2) (3) (4)

  分析:因为(1)9=-32,(2)(-4)2=42,(3)25=52,

  (4)(-3)2=32,所以都可运用 =a(a≥0)去化简。

  解:(1) = =3 (2) = =4

  (3) = =5 (4) = =3

  三、巩固练习

  教材P7练习2.

  四、应用拓展

  例2 填空:当a≥0时, =_____;当a<0时, =_______,并根据这一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若 =a,则a可以是什么数?

  (2)若 =-a,则a可以是什么数?

  (3) >a,则a可以是什么数?

  分析:∵ =a(a≥0),∴要填第一个空格可以根据这个结论,第二空格就不行,应变形,使"( )2"中的数是正数,因为,当a≤0时, = ,那么-a≥0.

  (1)根据结论求条件;(2)根据第二个填空的分析,逆向思想;(3)根据(1)、(2)可知 =│a│,而│a│要大于a,只有什么时候才能保证呢?a<0.

  解:(1)因为 =a,所以a≥0;

  (2)因为 =-a,所以a≤0;

  (3)因为当a≥0时 =a,要使 >a,即使a>a所以a不存在;当a<0时,>a,即使-a>a,a<0综上,a<0

  例3当x>2,化简 - .

  分析:(略)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 =a(a≥0)及其运用,同时理解当a<0时, =-a的应用拓展。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8习题21.1 3、4、6、8.

  2.选作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 的值是( )。

  A.0 B. C.4 D.以上都不对

  2.a≥0时, 、 、- ,比较它们的结果,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二、填空题

  1.- =________.

  2.若 是一个正整数,则正整数m的最小值是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先化简再求值:当a=9时,求a+ 的值,甲乙两人的解答如下:

  甲的解答为:原式=a+ =a+(1-a)=1;

  乙的解答为:原式=a+ =a+(a-1)=2a-1=17.

  两种解答中,_______的解答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

  2.若│1995-a│+ =a,求a-19952的值。

  (提示:先由a-20xx≥0,判断1995-a的值是正数还是负数,去掉绝对值)

  3. 若-3≤x≤2时,试化简│x-2│+ + .

  答案:

  一、1.C 2.A

  二、1.-0.02 2.5

  三、1.甲 甲没有先判定1-a是正数还是负数

  2.由已知得a-20xx≥0,a≥20xx

  所以a-1995+ =a, =1995,a-20xx=19952,

  所以a-19952=20xx.

  3. 10-x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 = (a≥0,b≥0),反之 = ? (a≥0,b≥0)及其运用。

  教学目标

  理解 ? = (a≥0,b≥0), = ? (a≥0,b≥0),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由具体数据,发现规律,导出 ? = (a≥0,b≥0)并运用它进行计算;利用逆向思维,得出 = ? (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重点: ? = (a≥0,b≥0), = ? (a≥0,b≥0)及它们的运用。

  难点:发现规律,导出 ? = (a≥0,b≥0)。

  关键:要讲清 (a<0,b<0)= ,如 = 或 = = ×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填空

  (1) × =_______, =______;

  (2) × =_______, =________.

  (3) × =________, =_______.

  参考上面的结果,用">、<或="填空。

  × _____ , × _____ , × ________

  2.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 × ______ ,(2) × ______ ,

  (3) × ______ ,(4) × ______ ,

  (5) × ______ .

  老师点评(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让3、4个同学上台总结规律。

  老师点评:(1)被开方数都是正数;

  (2)两个二次根式的乘除等于一个二次根式,并且把这两个二次根式中的数相乘,作为等号另一边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为

  ? = .(a≥0,b≥0)

  反过来: = ? (a≥0,b≥0)

  例1.计算

  (1) × (2) × (3) × (4) ×

  分析:直接利用 ? = (a≥0,b≥0)计算即可。

  解:(1) × =

  (2) × = =

  (3) × = =9

  (4) × = =

  例2 化简

  (1) (2) (3)

  (4) (5)

  分析:利用 = ? (a≥0,b≥0)直接化简即可。

  解:(1) = × =3×4=12

  (2) = × =4×9=36

  (3) = × =9×10=90

  (4) = × = × × =3xy

  (5) = = × =3

  三、巩固练习

  (1)计算(学生练习,老师点评)

  ① × ②3 ×2 ③ ?

  (2) 化简: ; ; ; ;

  教材P11练习全部

  四、应用拓展

  例3.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予以改正:

  (1)

  (2) × =4× × =4 × =4 =8

  解:(1)不正确。

  改正: = = × =2×3=6

  (2)不正确。

  改正: × = × = = = =4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1) ? = =(a≥0,b≥0), = ? (a≥0,b≥0)及其运用。

  六、布置作业

  1.课本P15 1,4,5,6.(1)(2)。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边长分别为 cm和 cm,那么此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 )。

  A.3 cm B.3 cm C.9cm D.27cm

  2.化简a 的结果是( )。

  A. B. C.- D.-

  3.等式 成立的条件是( )

  A.x≥1 B.x≥-1 C.-1≤x≤1 D.x≥1或x≤-1

  4.下列各等式成立的是( )。

  A.4 ×2 =8 B.5 ×4 =20

  C.4 ×3 =7 D.5 ×4 =20

  二、填空题

  1. =_______.

  2.自由落体的公式为S= gt2(g为重力加速度,它的值为10m/s2),若物体下落的高度为720m,则下落的时间是_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一个底面为30cm×30cm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例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cm铁桶中,当铁桶装满水时,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cm,铁桶的底面边长是多少厘米?

  2.探究过程: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

  (1)2 =

  验证:2 = × = =

  = =

  (2)3 =

  验证:3 = × = =

  = =

  同理可得:4

  5 ,……

  通过上述探究你能猜测出: a =_______(a>0),并验证你的结论。

  答案:

  一、1.B 2.C 3.A 4.D

  二、1.13 2.12s

  三、1.设:底面正方形铁桶的底面边长为x,

  则x2×10=30×30×20,x2=30×30×2,

  x= × =30 .

  2. a =

  验证:a =

  = = = .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 (a≥0,b>0),反过来 =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目标

  理解 = (a≥0,b>0)和 =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利用具体数据,通过学生练习活动,发现规律,归纳出除法规定,并用逆向思维写出逆向等式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 = (a≥0,b>0), = (a≥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

  2.难点关键:发现规律,归纳出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及逆向等式。

  2.填空

  (1) =________, =_________;

  (2) =________, =________;

  (3) =________, =_________;

  (4) =________, =________.

  规律: 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3.利用计算器计算填空:

  (1) =_________,(2) =_________,(3) =______,(4) =________.

  规律: ______ ; _______ ; _____ ; _____ .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上台阐述运算结果。

  (老师点评)

  二、探索新知

  刚才同学们都练习都很好,上台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根据大家的练习和回答,我们可以得到:

  一般地,对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

  = (a≥0,b>0),

  反过来, = (a≥0,b>0)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规定来计算和化简一些题目。

  例1.计算:(1) (2) (3) (4)

  分析:上面4小题利用 = (a≥0,b>0)便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1) = = =2

  (2) = = ×=2

  (3) = = =2

  (4) = = =2

  例2.化简:

  (1) (2) (3) (4)

  分析:直接利用 = (a≥0,b>0)就可以达到化简之目的。

  解:(1) =

  (2) =

  (3) =

  (4) =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4 练习1.

  四、应用拓展

  例3.已知 ,且x为偶数,求(1+x) 的值。

  分析:式子 = ,只有a≥0,b>0时才能成立。

  因此得到9-x≥0且x-6>0,即6

  解:由题意得 ,即

  ∴6

  ∵x为偶数

  ∴x=8

  ∴原式=(1+x)

  =(1+x)

  =(1+x) =

  ∴当x=8时,原式的值= =6.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要掌握 = (a≥0,b>0)和 = (a≥0,b>0)及其运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15 习题21.2 2、7、8、9.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计算 的结果是( )。

  A. B. C. D.

  2.阅读下列运算过程:

  ,

  数学上将这种把分母的根号去掉的过程称作"分母有理化",那么,化简 的结果是( )。

  A.2 B.6 C. D.

  二、填空题

  1.分母有理化:(1) =_________;(2) =________;(3) =______.

  2.已知x=3,y=4,z=5,那么 的最后结果是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有一种房梁的截面积是一个矩形,且矩形的长与宽之比为 :1,现用直径为3 cm的一种圆木做原料加工这种房梁,那么加工后的房染的最大截面积是多少?

  2.计算

  (1) ?(- )÷ (m>0,n>0)

  (2)-3 ÷( )× (a>0)

  答案:

  一、1.A 2.C

  二、1.(1) ;(2) ;(3)

  2.

  三、1.设:矩形房梁的宽为x(cm),则长为 xcm,依题意,

  得:( x)2+x2=(3 )2,

  4x2=9×15,x= (cm),

  x?x= x2= (cm2)。

  2.(1)原式=- ÷ =-

  =- =-

  (2)原式=-2 =-2 =- a

  21.2 二次根式的乘除(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运用它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通过计算或化简的结果来提炼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根据它的特点来检验最后结果是否满足最简二次根式的要求。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最简二次根式的运用。

  2.难点关键:会判断这个二次根式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列各题(请三位同学上台板书)

  1.计算(1) ,(2) ,(3)

  老师点评: = , = , =

  2.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如果两个电视塔的高分别是h1km,h2km,那么它们的传播半径的比是_________.

  它们的比是 .

  二、探索新知

  观察上面计算题1的最后结果,可以发现这些式子中的二次根式有如下两个特点: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我们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那么上题中的比是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呢?如果不是,把它们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3~4个人到黑板上板书。

  老师点评:不是。

  = .

  例1.(1) ; (2) ; (3)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AC=2.5cm,BC=6cm,求AB的长。

  解:因为AB2=AC2+BC2

  所以AB= = =6.5(cm)

  因此AB的长为6.5cm.

  三、巩固练习

  教材P14 练习2、3

  四、应用拓展

  例3.观察下列各式,通过分母有理数,把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 = -1,

  = = - ,

  同理可得: = - ,……

  从计算结果中找出规律,并利用这一规律计算

  ( + + +…… )( +1)的值。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所给的是一组分母有理化的式子,因此,分母有理化后就可以达到化简的目的。

  解:原式=( -1+ - + - +……+ - )×( +1)

  =( -1)( +1)

  =20xx-1=20xx

  五、归纳小结

  本节课应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运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15 习题21.2 3、7、10.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3.课后作业:《同步训练》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如果 (y>0)是二次根式,那么,化为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y>0) B. (y>0) C. (y>0) D.以上都不对

  2.把(a-1) 中根号外的(a-1)移入根号内得( )。

  A. B. C.- D.-

  3.在下列各式中,化简正确的是( )

  A. =3 B. =±

  C. =a2 D. =x

  4.化简 的结果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化简 =_________.(x≥0)

  2.a 化简二次根式号后的结果是_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1.已知a为实数,化简: -a ,阅读下面的解答过程,请判断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解: -a =a -a? =(a-1)

  2.若x、y为实数,且y= ,求 的值。

  答案:

  一、1.C 2.D 3.C 4.C

  二、1.x 2.-

  三、1.不正确,正确解答:

  因为 ,所以a<0,

  原式= -a? = ? -a? =-a + =(1-a)

  2.∵ ∴x-4=0,∴x=±2,但∵x+2≠0,∴x=2,y=

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71页至7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2、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了“电视广告”这一计算电视广告费用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小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并能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基础上进行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同样适用,也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电视广告费每秒多少元,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致的。

  (2)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能够利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确定依据《电视广告》也就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的地位和作用,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本课设计的一切教学环节和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是学习数学的硬功夫和基本功,方法很简单,但因为种种原因,在做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这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底张教学学区去年以来学习江苏洋思中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当堂完成所学内容,不拖欠,不把新知识带到课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少代替,少包办,时刻相信学生就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巡视环节,充分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存在问题定教,做好二次备课,做到学生会的不讲,经过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学会的不讲,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根据新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首先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接着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放手让学生思考和发现,寻找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多做练习,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导入时,先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设问的形式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3、自学指导环节(一)、个人风采。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在做好新旧知识衔接(知识回忆)的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发现相似点,为突破难点奠定基础。通过巡视,我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了初步的掌握,及时的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以存在问题确定下一步教的方向和重点,让课堂高效化。

  4、自学指导环节(二)、集体智慧。这也是我的精讲部分,前面有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睛”, 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致写于黑板上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说,再次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5、自学指导环节(三)、留住你的风采。也就是当堂训练环节,检测每位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让学生个别板演,教师充分巡视,发现问题,先让学生们之间相互解决,实现“兵教兵”,教师在一旁点拨。

  6、自学指导环节(四)、风采依旧。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发现: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完全适用,加强了知识的完整性。

  四、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显得有些简单,只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致写于黑板之上,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时也是本节课的精髓所在。

数学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丁庄镇中心初中的王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一课时代入消元法。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教学感想这五个方面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上一节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基础上,来学习解方程组的第一种方法——代入消元法。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用到了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对过去所学知识的一个回顾和提高,同时,也为后面利用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合理需要,我从三个不同的方面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方程组中未知数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明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路是“消元”,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培养观察能力和体会化规思想。通过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训练,培养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3、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探索如何用代入法将“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消元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解题方法,我设计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代入消元法。

  成功的教学必须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因此我确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学方法

  我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设疑思考、点拨启发、小组探究、逐步深入。

  三、学法指导

  我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四、教学设计

  1、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2、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每一个教学环节,具体介绍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

  环节一:创设情境

  活动一:出示引例:我校举办“奥运杯”篮球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胜1场得2分 ,负1场得1 分,我班篮球队为了取得好名次 ,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40分,那么我班篮球队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

  学生活动: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决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尝试发现

  活动二:小组探究:能否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得方程组的解呢?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初步体验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师关注:学生思维角度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

  设计意图:在学生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三:小组展示

  学生活动:分小组针对老师给出的题目,展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教师关注: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准确性与全面性。

  设计意图: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尽情发挥,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四:再看转化、把握解题技巧

  学生活动:观察转化过程中的技巧,并尝试总结。

  设计意图:转化是解方程组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度的关键,在这里探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代入消元法。

  环节三、 小组闯关

  活动五:闯关练习一,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小组竞争过关比例。

  学生活动:做练习题

  教师关注:学生解题的步骤的完整性,和解题的正确并及时的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掌握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一般过程,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体会消元的思想。

  活动六:闯关练习二,给出一个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本题。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提出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得多角度思维能力。

  环节四、拓展升华

  活动七:出示例题2.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在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想法,然后解决问题。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

  设计意图:通过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的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的目的。

  环节五: 反思小结

  活动八:我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关注:(1)学生是否养成归纳、整理、总结的好习惯;

  (2)评价学生是否全面理解并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环节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P103 第2题 ⑵ ⑷, 第4题

  2、 选做题:

  设计意图:分层次,选择作业题,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

  最后我以著名数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结束这节课。

  五、板书设计

  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消元法

  1、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2、代入消元法的一般步骤:

  3、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消元思想、方程(组)思想.

  六、教学感想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

  坚持一个原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坚守一个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贯穿一个思想——享受数学,快乐学习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有不当之处尽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的说课稿11-30

说课稿数学说课稿初中11-28

《数学乐园》说课稿08-08

《数学广角》说课稿05-21

数学乐园说课稿10-02

数学活动说课稿10-28

数学广角说课稿08-09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7-20

《数学广角》说课稿03-01

《数学广角》说课稿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