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07 09:51:1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

说课稿 篇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课本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速度的含义。

  一、通过小组学习,教材

  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观察、思考合作的习惯。

  3、教学重点: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4、教学难点: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5、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点,选择学生能理解又优化的一种算法。

  6、编写意图:

  1)、从本单元主题图中选择出自行车和特别快车的运动速度为素材学习口算,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同时通过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为后面理解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作为铺垫。

  2)、以物体的运动为背景,选择两个来自生活实际又具有特殊数值的两道算式16×3、160×3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口算的范例,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得出一位数和两位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相乘的简便算法。

  3)、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

  二、教法学法

  1、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探求知识的火花,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学习,就不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新课前,我结合主题图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秋天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你们喜欢秋游吗?出去郊游,我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教师的问话吸引了学生,学生情绪相当高涨,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活动中去。

  3、 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新课程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探讨,小组讨论,自己领悟出口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记报,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归纳,整个数学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在活泼,友爱和谐充满情趣的智力活动中自觉构建新知识。

  三、教学过程简述

  首先创设情境——简单介绍6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学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师提供信息: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走16千米,让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地引出例(1)后——首先建立计算模式。其次,要求学生用自己地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再次,与同桌交流算法——回答计算结果,汇报不同算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确定最优化的算法,最后小姐口算方法。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说明:

  《咬文嚼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凭其深厚的人文素养、严谨求实的学者风范和纤细的文字敏感,选用一些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比较分析,得出“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的论断,将在阅读与写作中对文字应有严谨求实的精神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二、学情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能概括出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对美的追求很强烈,喜欢朗读和识记妙词佳句。

  3、学生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发表个人观点的人较多,但是容易产生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生写作水平偏低,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薄弱。

  三、教法分析

  《咬文嚼字》是文艺评论,学生较少接触到这一类型的文章。另外,朱光潜先生的文字比较“文人话”,用了一些专业术语,可能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所以,要打破常规,不从议论文写作角度讲,而是选取典型事例,在讨论分析中证明论点。从文字推敲角度学本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

  1、速读课文,概述主要内容。

  2、找出文中列举的实例,理清思路。

  3、在教师引导下,鉴赏文中美词佳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说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4、预设情景,让学生描写出不同心境下的景物,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针对课文内容学生查阅资料,教师推荐 “中国语言文字周报”、“咬文嚼字”等报刊以及有关古典诗歌鉴赏的书籍。学生在查资料过程中,

  做好摘录与点评,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1、以谜语导入,联系古今文人学士“咬文嚼字”的事例,解释“咬文嚼字”的含义,让学生明确“贬词褒用”,朱光潜先生赋予了它全新的含义。

  2、速读课文,概述作者的主要观点。全篇文章旨在议论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达到艺术之美。

  3、从文中找出支撑朱光潜先生观点的例子。学生明确:(1)郭沫若改字;(2)王若虚改《史记》;(3)韩愈改诗;(4)苏轼与《惠山泉烹小龙图》;(5)关于“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价。

  4、明确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列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

  第二部分: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个方面;

  第三部分:强调运用文字应有的谨严精神。

  5、总结写作时在用词造句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

  ①独立思考

  ②实事求是

  ③掌握方法:句式选用,文字详略,字词推敲,联想想像

  ④充足储备

  6、品评《题李凝幽居》中“敲”的好处;品评王安石修改后的“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 好在什么地方。

  7、拓展练习:根据特定的情景扩展语句,交流并点评。

  8、教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熟悉泥人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熟悉并掌握捏泥的基本技法:团、压、揉和搓,并能运用夸张、简练的基本造型方法捏一个印象最深刻的生动的小泥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泥塑造型的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欣赏以惠山泥人为代表的各地区泥塑的艺术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和弘扬民间艺术的愿望。同时让学生体验泥工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捏泥人技法的掌握与技巧的灵活运用。

  2、难点:启发学生想象,捏出形态各异的泥人。

  教学准备

  1、教具: 泥土、泥工范例、录象、音乐:图片资料

  2、学具: 泥土、彩色垫板、铅笔、直尺等小工具

  教学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竞赛、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进行“奥运冠军知多少”知识竞赛。

  2、模仿奥运冠军,学生尝试表演各种人物的动态造型:跑、跳、仰、蹲、走及人物的各种神态。

  3、学生探究: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一刻?

  4、引出课题出示课题:《生动的小泥人》

  (二)感知体验、教授新课

  1、教师出示一块泥团,请几位学生上讲台摸一摸泥团,说一说感受,让学生直观感受泥块。

  2、教师出示一个泥人,提出问题:一块泥团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有趣生动的泥人?

  3、小组探究:泥工制作的基本方法。

  (1)分组讨论:泥团如何变成一个小泥人?

  (2)学生小组探究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小泥人。

  (3)出示多种简单立体造型的泥团,如圆柱体、球体、圆锥体及组合形体,请学生学着用多种方法尝试做一做,看谁做的立体造型多。

  (4)学生交流并展示。

  4、欣赏民间泥人作品。(课件简介惠山泥人大阿福和手捏戏文引导学生讨论民间艺人制作泥人的方法)

  (1)小组探究:怎么样的小泥人才是传神可爱的?

  (2)师生交流:动态夸张,体形饱满,表情有趣等等。

  (3)教师归纳小结:一个传神可爱的小泥人不但要有夸张、饱满的体态,还要有丰富有趣的表情。工艺过程分为打泥、搓坯、成形、打底、画花五个步骤。打泥的目的是使泥土均匀、柔软。泥打好之后,就该捏制成形了。捏好的小泥人经过两、三天的晾晒就可以上底色了。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1、组织同学将自己或同学当成模特,进行创作。

  2、作业要求:动态夸张、体形饱满、表情有趣。

  3、学生进行创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四)作业展示、评价交流

  1、组织学生进行“泥人作品”展。

  2、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泥人作品。

  3、教师表扬有创意的作品,总结特点。

  (五)欣赏、彩绘

  1、欣赏课件

  2、演示

  A、刷白底

  B、勾墨

  C、上色

  (六)学生彩绘,完成作品

  (七)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在《生动的小泥人》这一课中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效果比老师规定的要好得多。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可以有效的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学生是学习的

  主人,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对美术教师做出的评价都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更多的看到别人的长处,策略的提出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品质的绝好机会。特别是美术具有非语意性,不同的评价更会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说课稿 篇4

  一、说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四月是春暖花开的好时节,“春天来了”这一主题展现给孩子们的是一派勃勃的生机。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春雨的缠绵,领略到了春风的和煦,欣赏到了花儿的缤纷??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歌唱春天的花儿、吟诵春天的诗词、听有关可爱的蝴蝶的故事。而在时常的活动中,我看到如果幼儿无意中发现了蝴蝶时,他们对蝴蝶的喜爱和极欲模仿的表演欲望。由此使我想到让幼儿通过日常对蝴蝶飞舞的感知来进行艺术欣赏活动。于是我想尝试着把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的《化蝶》引入我们 “春天”的主题中,因为《化蝶》是经典中的经典。让孩子多接触美的事物不仅可以愉悦他们性情更能激发他们对美的表现和创造。

  《化蝶》是一首4/4拍的乐曲,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曲调悠扬舒缓,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我希望那优美、感人、悠扬的旋律,让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尝试着将心中美尽情的表现出来。

  二、说活动的目标:

  1、感受小提琴协奏曲《化蝶》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习分辨乐句。

  2、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即停止的造型。

  3、享受音乐的抒情,并能愉悦地与同伴一起表演。

  本次活动分三个层次:首先选用一曲激情奔放的二胡名曲《赛马》导入活动,而后引出柔美抒情的《化蝶》,目的是让孩子明确地区分出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的不同。接着让孩子欣赏《化蝶》旋律的优美,用不同的方法来分辨乐句,创编蝴蝶(小鸟、蜜蜂)等飞舞动作即停止的造型。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最后是活动的高潮,让孩子在抒情的音乐声中欣赏蝴蝶与花儿的故事,而后再与同伴一起表演,将心中美尽情的表现出来。这一环节中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

  三、说教法:

  提问法:

  活动中,通过教师的问题来引导幼儿思路,共同感受《赛马》和《化蝶》。让孩子明确地区分出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的不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欣赏《化蝶》的兴趣,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直观引导法:活动中,出示教具蝴蝶,引导幼儿观察蝴蝶飞舞的动作、感知蝴蝶飞舞的情感和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编出音乐形象的动作,以该形象动作的舞动与停止来表现乐句的起始,如:蝴蝶、小鸟、蜜蜂等飞舞动作和停止时的造型。使幼儿正确把握和分辨乐句,掌握韵律结构。

  情景教学法:

  活动中不但为幼儿提供了《化蝶》的音乐及头饰,还为幼儿提供了花朵头饰,创设了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情境,让幼儿充分感受蝴蝶在花丛中快乐舞蹈的意境。

  说学法:

  观察模仿法:

  在欣赏教师的引领动作中,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蝴蝶的飞舞时的动作,遇到花儿里的心情表现等。

  自主探索法:

  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自主探索和创编其他动物可以用来表现《化蝶》音乐情感的动作和心情表现。

  四、说活动流程:

  第一节:

  通过幼儿欣赏一段比较激昂的乐曲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并通过乐曲里二胡的演奏手法来引导幼儿想象和感知曲风和回忆先前认识的一些乐器,使幼儿在欣赏乐曲的同时有关注乐器的兴趣。这样更能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情绪,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第二节:在激情奔放的二胡名曲《赛马》后引出柔美抒情的《化蝶》,让孩子明确地区分出音乐形象、音乐元素和音乐情绪的不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欣赏《化蝶》的兴趣,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第三节:在上一节幼儿已经对音乐感兴趣,已基本了解了音乐风格和情感的基础上,让幼儿再次感知和欣赏《化蝶》并试着用动作来表达所感知到的情感。

  第四节:

  让幼儿在反复欣赏《化蝶》旋律的优美,尝试学习分辨乐句,并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创编出音乐形象的动作,以该形象动作的舞动与停止来表现乐句的起始,如:蝴蝶、小鸟、蜜蜂等飞舞动作和停止时的造型。使幼儿正确把握和分辨乐句,掌握韵律结构。

  第五节:

  这一节是幼儿自由表演部分,也是活动的结束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对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的把握自主自由的将所感知到的音乐情感用舒缓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延伸活动:

  《化蝶》艺术欣赏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小提琴协奏曲《化蝶》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习分辨乐句。

  2、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和停止的造型。

  3、享受音乐的抒情,并能愉悦地与同伴一起表演。

  二、活动准备

  小提琴协奏曲《化蝶》及二胡独奏曲《赛马》的CD、可操作的蝴蝶两只,小提琴的图片,小花头饰若干、幼儿已掌握小碎步及蝴蝶飞等基本动作。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蝴蝶的飞舞姿态、与花接触时的心情

  三、活动重点

  目标1、2、3

  四、活动难点:目标1、2

  五、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听到什么了吗?咦,让我们再安静的仔细来听一听,到底是什么声音呢!

  1、幼儿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

  提问:你能猜一猜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 这个乐曲中你听到了谁?

  是用哪种乐器来演奏的? 你还欣赏过什么乐器的演奏? (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导)

  师:嗯,小朋友们真棒,都能听出来这是二胡演奏的。那今天老师要向小朋友隆重介绍一种乐器朋友,看看它是谁?(出示小提琴图片)

  师:好,那我们又一起来听一听下面的这首曲子,看看会发现什么呢!

  2、引导幼儿欣赏《化蝶》。

  《一次艺术欣赏活动》

  前些天,我与几位同学参观了开封市博物馆,欣赏了不少美丽的艺术品,领略了中国古代与现代艺术品的魅力。 我们先参观了三楼北厅“明清皇家用品展”,从青花瓷到五彩瓷。到用和田玉籽料雕琢而成的各种玲珑的玉器。从乾隆的马鞍腰刀到绣工精致的道光的龙袍……看的我眼花缭乱,目瞪口呆。其中,我最感性趣的是一个用和田玉籽料雕成德名为“青玉山子”的玉器。这件艺术品十分精致,整块玉白润,光滑。长27.5厘米,宽6.5厘米,高21.1厘米。“青玉山子”拔地而起两座大山,四面都有景色,有飞流直下的瀑布,一座接着一座的亭台楼阁。中心的苍松加上山涧中正在一心一意打坐的仙人。为这块宝玉增添了不少生机。 看完三楼的艺术品,我们又来到了二楼的“馆藏文物”展厅进行参观。这里展出的有陶器,唐三彩,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等等。 看!“三彩陶陀”的骆驼好像在沙漠中不紧不慢的走着,“娃娃卧莲瓷枕”枕面上可爱的小娃娃使我浮想联翩,“鸳鸯戏水瓷枕”枕面上的两对鸳鸯似乎在池边戏水,“朱漆仿古菊瓣盘”仿佛菊瓣香飘十里…… 这么多历史悠久的古代艺术精品中,有一件我非常喜欢。那就是一个釉色明亮,红、蓝色交织,宋代的钧瓷碗。它十分美丽,那朦朦胧胧的蓝色花纹好似一望无际的大海,那火红的红色如同片片红霞映照在大海中。这可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俗话说:“家有黄金万贯,不如宋钧一片”。而“钧瓷带红”,更是“价值连城”。这个碗就是极为珍贵的宋代钧瓷碗。据说钧瓷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往往十窑之中,有九窑都是失败的。钧器坯刚放入窑中的时候无颜色,后来由于窑中温度不断升高,窑内产生了化学反应,使钧瓷碗变化出不同颜色,而这种带红的钧瓷碗更是钧瓷中的极品! 往里走,往左拐,展柜里面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瓷瓶静静的`立在那里,那就是乾隆年代的“青花山水瓷瓶”,我十分喜欢它白亮的瓶身上,有淡雅的青花图案——连绵不断的山峰上若隐若现着一条山间小路,山间的云雾迷蒙,几间田园小屋前有一条溪水“哗哗”的流淌着,桥上有过路的行人,蓝天苍鹰翱翔着,这幅美丽的山水图,令人浮想联翩。 这次艺术欣赏活动使我增加了知识,开扩了视野,使我了解到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受益非浅。

  艺术欣赏与批评

  一、什么是艺术欣赏及意义

  所谓艺术欣赏,是指观众、听众凭藉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由于鉴赏主体的这种创造活动是凭藉艺术作品而展开的,所以被称之为审美再创造。

  总的来说,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它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艺术家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来体现其作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欣赏过程中才能产生并表现出来。假如文学作品无人阅读,雕塑作品无人欣赏,它们便只是没有生命力的普通物体。只有通过接受欣赏主体的再创造,才能使它们获得现实的艺术生命力。尤其是艺术作品的审美教育、审美认知、审美娱乐等,都不能由作者或作品来实现,只能由鉴赏主体自己通过审美再创造活动来实现。 并且,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这是因为任何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如何丰富、生动、具体,总会有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需要鉴赏者通过发挥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去丰富和补完,而每一个鉴赏者对每个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尽相同。

  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对作品的“补充”进行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这种特性不仅表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之中,同样表现在艺术鉴赏之中,它主要表现在鉴赏主体通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兴趣爱好、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补充丰富,进行审美的再创造。在这种艺术鉴赏的审美创造活动中,鉴赏者同样可以在审美再创造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才能,通过艺术鉴赏,将鉴赏自身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到艺术作品之中,从而获得极其强烈的审美感受。

  总而言之,艺术作品的价值实现是离不开艺术欣赏的,它通过艺术欣赏实现其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而伴随着艺术欣赏,艺术批评也同时产生。它是艺术鉴赏的深化和发展,在艺术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什么是艺术批评及其作用

  什么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就是批评家在一定的艺术理论的指导下,对艺术对象的品评及价值判断的一种科学活动。它以艺术品为中心,旁及艺术家、艺术创作、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等。

  艺术批评的第一个作用是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艺术批评的第二个作用就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生产,艺术家需要广大读者、观众、听众和批评家的帮助,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以创作出更多“美”的作品。

  艺术批评的第三个作用就是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发展。一般来讲,艺术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三方面的内容。艺术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对艺术作品分析和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于各种艺术现象(如思潮、流派)的考察和探讨。

  因此,艺术批评对鉴赏家是有很高的要求的。一方面,艺术批评必须有一定的艺术理论作基础 , 同时也要善用艺术史研究提供的成果。另一方面,批评家总是通过分析新作品,评论新作家,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内容,使艺术理论和艺术史从现实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获取新的资料和新的素材,从而进一步完善人类精神文明的建设。由此可艺术批评是具有科学性的。艺术批评家需要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作出判断与评价,为人们提供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知识。

  由于艺术批评是一种偏重于理性分析的科学活动,它同艺术欣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一般来讲,艺术鉴赏偏重于感性,艺术批评则偏重于理性;艺术鉴赏更多带有个人主观性的特点,艺术批评则需要符合客观规律性。但是,艺术批评又应当具有艺术性。艺术批评作为一门特殊的科学,与其它的科学不同,它既需要冷静的头脑,也需要强烈的感情,既离不开理性的分析,更离不开艺术的感受。 艺术批评必须以艺术鉴赏中的具体感受为出发点,因而优秀的批评家往往具有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认识和把握作品的成败得失。尤其是艺术批评文章也应当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才能真正打动读者 , 说服读者,真正发挥批评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批评是一门科学,但同时也是一种文艺体裁。优秀的艺术批评文章不仅应当逻辑清晰、论证严谨,而且应当文字优美、生动感人,给人们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

  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还决定了艺术批评既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又具有客观的共同标准。因此,艺术批评的标准应当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艺术鉴赏

  一、艺术鉴赏概述

  定义: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性质:是人们对艺术作品进行的非反思性的审美接受活动。是人们在接受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复杂作用进行艺术再创造,并获得审美享受的精神活动。

  特征:

  ①充满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②充满着情感与想象。

  ③充满着积极主动的审美再创造。

  ④充满着审美通感与个人审美的偏爱与差异。

  二、艺术鉴赏活动展开的基本条件

  1.艺术品必须是具有审美魅力、审美内涵、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

  2.鉴赏者必须是具有一定艺术素养、文化知识、生活阅历、审美能力的审美主体。

  3.鉴赏者必须和审美鉴赏对象之间建构起相应的审美关系。

  三、艺术鉴赏的意义

  概括起来讲。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大量地、经常地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直接有助于人们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三,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五、艺术鉴赏中的心理现象

  1。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1)多样性

  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出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多样性。艺术之所以包括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许多不同的门类,正是为了满足人们在艺术鉴赏方面的多样性要求。而在每一个艺术门类中,又有许多不同的体裁和样式。

  (2)一致性

  艺术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们的鉴赏需要和审美趣味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中又可以发现某种一致性,一致性正是寓于多样性之中。

  2.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

  (1)保守性

  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按照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与欣赏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或趋向。这些不同的倾向和方式往往与观众的文化层次和美学修养有关,也经常带有时代与民族的共同特色.

  (2)变异性

  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的创新期待视野.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得人们的欣赏习惯与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变化。

  六、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一)注意

  1.鉴赏艺术作品.显然离不开“注意”的心理功能。艺术鉴赏的最初阶段,就需要鉴赏主体的整个心理机制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或审美期待状态,从日常生活的意识状态进入到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状态之中.使主体从实用功利态度转变为审美态度。

  2.在艺术鉴赏中,“注意”这个心理功能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这就是把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诸多心理要素指向并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艺术作品,并且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的注意稳定性。

  (二)感知

  1.艺术鉴赏心理是以感知为基础的,它包含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

  2.艺术鉴赏活动的真正开始,是感知艺术作品。艺术作品首先是以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的感觉器官。艺术之所以区分为视觉艺术(如绘画)、听觉艺术(如音乐)和视听艺术(如电影),正是由于这些艺术门类采用了不同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因而作用于人们不同的感觉器官。

  审美感知在表面上是迅速地和直觉地完成的,但它却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活动,在感知的后面潜藏着鉴赏主体的全部生活经验。还有着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参与。

  (三)联想

  联想可以分为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等。 联想在审美心理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联想,不仅使得艺术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而且能使感知的形象内容更加丰富深刻,从而使艺术鉴赏活动不只是停留在对艺术作品感性形式的直接感受上.而且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感性形式中蕴含的更为内在的意义。音乐欣赏中,联想这一心理活动大量存在。

  艺术鉴赏中的联想必须以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作为依据,不能离开作品的内容和情绪。这种联想应当是在作品的启发下.针对艺术形象而进行。

  (四)想象

  艺术创作不能离开想象,艺术鉴赏离开了想象也同样无法进行。想象可以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两种类型:艺术鉴赏活动以再造想象为主,同时也包含有一定的创造想象。

  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想象与艺术创作活动中的想象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想象,二者都是飞跃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变化无穷,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前者又必须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鉴赏主体的想象必须以艺术作品为依据,只能在作品规定的范围和情境中驰骋想象,艺术作品对鉴赏活动的想象起着规定、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五)情感

  艺术鉴赏中,情感作为一种审美心理因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强烈的情感体验,正是审美活动区别于科学活动与道德意识活动的人为显著的特点。

  艺术鉴赏活动中.情感总是以注意和感知作为基础。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总是针

  对特定的对象而产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触景生情”。在艺术鉴赏中也有这种情形。艺术鉴赏中的情感又与联想和想象密不可分。一方面,联想和想象常常受到鉴赏主体情感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联想和想象又会进一步强化和深化情感。因此,鉴赏中的联想与想象总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

  (六)理解

  艺术鉴赏心理中的理解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广泛渗透在感知、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中,构成完整的审美心理过程。因此,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不同于通常的逻辑思维,而是往往表现为一种似乎是不经思索直接达到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

  艺术审美心理中的理解因素至少有以下三层含义:首先,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其次,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鉴赏离不开理解因素。最后,对于每一部艺术作品内在意蕴和深刻哲理的认识,更不能脱离理解因素。

  七、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许多西方美学家都提到过审美与艺术活动中的直觉性。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知识从前后联系来看,弹力的认识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力的三要素的认识。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力的认识,还能为今后学习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为后面力和运动的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许多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使用弹簧测力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仪器,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二.教具:拉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吸盘挂钩、多媒体课件、玻璃瓶等。

  三.说教法

  1.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使学生学有方向,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发现。

  2.课件演示与实验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法(通过观察、分析课件,并用学生实验来验证自已的想法是否正确)。

  四.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弹力

  (1)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2.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及展示课件

  (1)弹簧测力计的作用

  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等组成的。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演示:拉拉力计,用力越大,拉力计伸的越长。

  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力的大小。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课后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1.(1)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2)弹力: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簧测力计

  (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原理: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构造:指针、弹簧、刻度盘、外壳等。

  (2)使用方法:认清量程与分度值,校零,测力时弹簧轴线与力的方向一致,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绘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绘、赞美我们伟大祖国壮丽河山的。

  本课我安排3个课时教学,我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年段特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课后思考与练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总分段式的写法。

  三、说教法、学法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披文入情,在读中赏,在品中读,直至熟读成诵。

  学法迁移。学法:一找、二品、三读。“找”:找中心句;“品”:描写云雾特点的词句; “读”:有感情地朗读以至背诵。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细细去欣赏那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板书:千姿百态)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要求学生边读边看课文插图,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庐山云雾的四种姿态的语句,)

  a、品读。

  b、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庐山云雾还像什么?(板书:像……像……像……像……)

  3、了解“总起分述”的写法。(第三课时练习仿写)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的喜爱之情;熟读背诵。

  5、总结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方法:找、品、读。

  【以上教学,重点有意识地加强在读中感悟方法的指导,也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指导: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让学生细细品、慢慢嚼,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达思想感情的,紧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目标。】

  (二)用以上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学后汇报交流:

  1、“找”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板书:瞬息万变。)。

  2、“品”云雾“瞬息万变”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瞬息万变” (由学生板书:变成……变成……)

  3、“读”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这段教学给学生留下略读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每篇课文留下略读时间都是富有实效的选择。】

  (三)作业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词语,抄在“采集本”上。

  2、朗读、练习背诵。

  【目的在于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庐 山 的 云 雾

  (总起) (分述)

  千姿百态 像……像……像……像……

  瞬息万变 变成…… 变成 ……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第三幼儿园的闫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语言活动《爱吃水果的牛》。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幼儿、说目标、说思路、说过程、说效果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

  《爱吃水果的牛》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绘本故事(ppt上放一张绘本图书的封面图片)主人公是一只爱吃水果的牛,具有拟人化的特点,故事情节温馨流畅,非常吸引人。同时画面形象生动,主题突出,适合小班幼儿阅读,有利于幼儿的想象与充分表达。因此,我把它选为小班绘本教学的内容,希望通过让孩子们阅读,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多吃水果、多喝牛奶对身体好,能够大胆的用故事中的语言进行表达,知道在别人生病的时候要多关心,帮助别人。

  第二,幼儿分析:

  首先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喜欢把动物当作人,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选择《爱吃水果的牛》这个内容是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第二,从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来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和成人一起看图书,喜欢模仿故事中重复的语言,但他们对词义的理解比较表面化和具体化。第三,从我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来说,我们班的孩子比较对水果的选择比较单一,有的孩子遇到不喜欢吃的水果一口不吃,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关心其他人。所以,选择《爱吃水果的牛》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

  接下来,介绍我的活动目标:

  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将此次语言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第一: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多吃水果、多喝牛奶对身体好。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

  第二:能够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

  第三:知道在别人生病的时候,要多关心、帮助别人。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活动思路:

  结合此次活动的目标及重难点,我本着幼儿为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路,设计了激发兴趣——初步理解故事——第二遍深入理解故事——情境体验游戏——情感升华五个层层递进的环节。

  下面我来详细介绍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图片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首先我会出示爱吃水果的牛的图片(PPT出示爱吃水果的牛),请幼儿仔细观察,通过“图片中是谁,他的肚子里是什么”的提问,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进入了《爱吃水果的牛》的情境当中,顺利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首先,我会边播放PPT,完整、生动的讲述故事《爱吃水果的牛》

  并通过以下提问,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爱吃水果的牛都吃了什么水果?

  2.主人和邻居都生病了,爱吃水果的牛为什么没有生病?

  3.当主人和邻居生病的时候,爱吃水果的牛是怎么做的?

  这个环节,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听老师的阅读、回答问题,使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多吃水果和牛奶对身体好,当别人生病时要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同时还为下一环节的互动操作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互动操作,共同讲述第二遍。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连续听故事孩子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同时,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对事物的认识比较直观。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给爱吃水果的牛”送水果的操作墙面,鼓励幼儿一边操作粘贴,一边和老师一起进行第二遍故事的讲述。故事讲完后,墙面上形成了一幅爱吃水果的牛的完整画面,幼儿也在和墙面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持续了对故事的兴趣,也对故事中吃什么水果会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下一环节的情境游戏做准备。

  第四环节:情境游戏:我来送牛奶

  这个环节,利用上一环节创设好的情境进行游戏,鼓励幼儿模仿故事中的重复性语言:请喝杯草莓牛奶吧、请喝杯西瓜牛奶吧,这样的语言进行大胆表达和互动。《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本次活动中,幼儿在情境和操作材料的支持下,能够大胆给同伴或老师送去不同口味的牛奶,并大胆进行表达,实现了难点目标。

  第五环节:情感升华

  故事结束,出示爱吃水果的牛的图片,提问“亲爱的邻居们,你们的感冒好了么?”引导幼儿感谢爱吃水果的牛。“我们要向爱吃水果的牛学习,当你的好朋友生病的时候,我们要关心、帮助他们。提问,我们可以怎么做?孩子们自由回答。爱吃水果的牛还要告诉小朋友:“为了自己的身体更健康,更强壮,小朋友们一定要多吃水果,多喝牛奶!活动自然结束。

  说效果:

  1.游戏化:

  首先,这次教育活动遵循了小班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将游戏情境贯穿活动始终,使幼儿在情境中理解故事内容,自然大胆的表达。

  2.互动性:

  其次,结合故事内容,创设了互动的环境,提供了可操作的图片,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最后我想一个语言活动成功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范文

2.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

3.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4.朱自清《春》说课稿范文

5.朱自清《春》说课稿范文

6.诗歌鉴赏说课稿范文

7.《沁园春长沙》说课稿范文

8.《沁园春·长沙》说课稿范文

9.《沁园春.雪》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