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08 15:05:2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说课稿 篇1

  一、设计意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于幼儿的生活。公交车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大部分幼儿有过乘坐经历。我们也经常看到公交车上有很多危险或不文明行为,有必要帮助幼儿正确认识,提高文明意识。同时正逢今年我们昆山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行动中去。幼儿园纲要也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以此为指导,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社会活动《送娃娃》。)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分析,我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在情境中了解乘公共汽车的基本规则,增强文明意识。

  2.通过扮演角色、结伴游戏,体验遵守规则的乐趣。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在:了解乘公共汽车的基本规则)

  二、活动准备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内容,达到活动目标,我从物质、经验两方面做了准备:

  1.物质准备:公共汽车模型一个;斑马线、红绿灯场景;《乘公共汽车》课件;幼儿操作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斑马线、红绿灯

  (精心准备的物质材料为幼儿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氛围,提前的知识铺垫能使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更高。)

  三、活动过程

  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活动过程,共有三个环节:

  (一)自主协商,分配角色?——选选、演演,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情境游戏),了解规则??——(玩玩、说说,感知乘坐公交车的规则)

  (三)(总结提升),(拓展思维)——听听、念念,。感受遵守规则的快乐。

  第一环节,自主协商,分配角色

  (1)首先让幼儿在门口集合,引导语:小朋友们,平时你们是怎么来幼儿园的?,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2)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做爸爸妈妈,乘公共汽车送娃娃上幼儿园。(请幼儿两两找朋友商量决定角色,谁做爸爸、妈妈,谁做宝宝)幼儿对自己来园的方式都比较熟悉,从幼儿的经验出发,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而让幼儿自主选择伙伴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情景表演(情境游戏),了解规则。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让幼儿了解上车前的规则,在车上的规则以及车上的文明美德,因此,我分了三个部分来进行教学:(以上车、坐车、下车为情节贯穿,重点通过三个小游戏来达成目标。)

  第一部分是排队上车,(体验上车的规则)。事先将汽车模型放好。我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你们有没有坐过公共汽车?公共汽车是什么样的?(重点了解有两个门:前门和后门)为什么要有两个门?乘坐公共汽车应该遵守什么?(规则)请幼儿手拉手排成两列纵队上车。

  (2)师模仿售票员,引导幼儿依次从前门上车,找座位坐好。引导语:各位乘客请注意,请从前门上车,上车请排队,上车后请找座位坐好、坐稳,请照顾好您的孩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完全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幼儿了解上公交车前的一些规则,再让幼儿排队上车,(亲身体验排队上车的规则。教师模仿售票员的口吻,使游戏的情境性更强

  第二部分是(观察判断),讨论(了解)在公共汽车上应遵守的规则。

  (1)语言引导:我们在公共汽车上应该遵守什么规则,注意些什么?请幼儿自由讨论,再请个别幼儿说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引导幼儿在自己的已有经验上自主讲述,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幼儿想说、敢说、有话可说。

  (2)观看《乘公共汽车》课件,幼儿判断对错。依次播放多媒体。通过播放对比镜头,引导幼儿更强烈的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3)教师小结:乘坐公共汽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依次排队,不要拥挤;坐车时不要把手、头伸到车窗外面以免发生危险;不能在车上大声说话和乱扔垃圾、吃东西,一定要遵守规则,才能保证安全。

  (4)幼儿操作。从椅子下拿出小卡片,选出正确的乘公共汽车的规则图,贴在自己的身上。“家长”和“孩子”互相检查。通过幼儿操作小卡片这一小环节,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公交车的一些文明规则。

  第三部分是情景表演:让座,引申对他人的关爱。

  (1)中途上来一位老奶奶,(请一名老师扮演)考验有没有幼儿给老奶奶让座。

  (2)讨论在公共汽车上,应该给什么样的人让座。(给老人、孕妇、残疾人、抱小孩的人)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幼儿根据自身经验大胆讲述。

  (3)汽车到站了,引导幼儿从后门下车,不拥挤,“家长”拉着”“孩子”,依次下车。这一环节让幼儿了解一些车上的文明现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更应是从小就培养起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细节,把车上可能发生的现象都考虑的十分周全,并在这一情景表演中把上一环节中说到应遵循的规则都一一进行表演巩固。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借用售票员的口吻与幼儿进行间接交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环节(总结提升,拓展思维。)

  (1)出示“斑马线”、“红绿灯”。过马路该走哪里?(斑马线)还要看清什么?(红绿灯)

  (2)带领幼儿边走边念儿歌:(今天我们真开心,公共汽车一起乘,遵守规则讲文明,人人都把我来夸!)(老师以)朗朗上口的儿歌(总结本次活动,有助于幼儿加深印象)。

  (3)(引导感受:)幼儿园到了,今天爸爸妈妈乘公共汽车送宝宝上幼儿园,你们开心吗?因为我们都遵守了乘公共汽车的规则、过马路的规则,所以没有发生危险情况。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也要遵守各项规则,这样我们才会更安全、更开心。

  (4)“家长”和“孩子”再见,引导“孩子”提醒“家长”上班路上遵守规则,注意安全。从应遵守公共汽车上的规则拉回到幼儿生活和学习中应遵守的规则,迁移了经验,(拓展了思维)也使活动具有完整性。

  四、教学方法

  下面我来说一下本次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1.形象逼真的情景法(情境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采用的大型教具就是一个自制的公共汽车头的模型,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这个大模型中进行讨论、讲述、操作等等,也因为教师创设的这个情景(场景),使幼儿(身临其境),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轻松互动的游戏法: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始终扮演着“家长”、“孩子”的角色,老师始终是售票员,使幼儿充分融入情节,)因此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一直都是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帮助幼儿总结和提升,促进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效。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体系:

  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单元中的前两课,与《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三课一起组成了这个单元,是依据《科学( 3–6 )年级课程标准》中 “ 地球与宇宙 ” 的内容 来构建的,属于“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中“地球的概貌” 范畴。

  相互联系:

  这两课都是讲述的“地球的概貌”, 与 “生命之源——水”、“土壤和生命”、“我们周围的空气”、“岩石与矿物”联系比较密切,因为水、土壤、空气、岩石都是地球的物质,正是这些物质构成了地球的概貌。 《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这两 课涉及到 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有 :

  科学探究:

  5.6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6.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8.2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科学知识:

  1.1 知道地球的形状 ,大小 。

  1.4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尊重证据。

  2.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内容:

  《地球的形状》一课主要是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以及认识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表面》一课主要是 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 ,并让学生亲手制作地貌模型 及 绘制地形图 。

  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两课的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提出一些关于地球形状的一些问题 。

  能够收集各种不同地貌特点的图片和资料。

  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绘制地形平面图 。

  科学知识 :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动手制作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

  认识多种形态的地貌。

  教学难点:

  制作地表模型,在方格纸上画出按比例缩小的地形轮廓。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法主要有 :

  科学史教育法 :

  科学史是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在小学科学课上,科学史能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 培养科学精神 。在认识 地球的形状时,教材提供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收集相关的与地球形状探究历史的资料、图片等, 通过科学史的 教育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启迪,认识地球是球形的不是目的,了解人类为探究地球形状作出的种种努力、认识自己所处的地球才是最终目标。

  模拟实验法:

  用地球仪及纸帆船模拟人们在海岸边看见远处的航船归来的情形, 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可以将无法现场完成的现象搬到课堂,既节约成本又可采用探究的方式,给学生 真实的情景再现。

  制作法 :

  在地球的表面一课,让学生先制作一个有山有水的地球模型沙盘,然后用彩色笔在活动记录的方格纸上画出按比例缩小的地形轮廓图。 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 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

  三,说教学过程

  “地球的形状”

  (一) 导入新课:

  【 教学准备 】 :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关于地球形状以及人类探索地球的历史资料。

  【教学组织】:

  1 .谈话:地球是我们赖于生存的母亲,那你们知道地球母亲的形状吗?地球母亲究竟有多大呢?

  学生交流头脑中的信息以及收集来的一些资料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不知道为了得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人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索过程呢?

  (二) 引领学生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1. 介绍古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 教学准备 】 : 教师搜集 人类 不断认识地球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融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于一瞬。

  【教学组织】:

  ① 谈话: 你们知道古人对地球形状最初的解释是什么吗?

  ②学生讨论 ,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③教师课件展示古代印度以及古代中国一些关于地球形状认识的神话传说。

  讲述 :神话故事其实也反映了古时候的人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因为条件限制,他们不可能弄清楚地球的真实面貌,那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想”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接触到的事实越来越多, 对地球形状的解释也就越来越科学 。

  ④ 课件播放“月食过程”, 学生观看交流 : 看到了什么?你觉得 是什么挡住了月球?那 可以推想出地球是 什么形状的 ?

  ⑤教师又补充说明东汉张衡对地球形状的猜测。

  2.认识近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地球仪,纸折的帆船

  【教学组织】:

  ① 讲述:当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由此,人们又作出了什么猜测呢?

  ②模拟实验 :帆船进出港

  方法:四人一小组,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人将小纸帆船贴在海洋上,桅杆向上,模拟帆船进港,其余三人在正前方观看现象。然后将小纸船贴在桌面上模拟帆船进港,观察两次看到的现象有什么不一样?

  实验说明: 只有海平面是个弧形,才会在帆船进港时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③ 谈话:究竟是谁第一个验证了地球是个球体呢? (麦哲伦) 课件补充麦哲伦以及他和他的船队 环球航行的故事。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说明了什么呢?(地球是个球体)

  3.认识现代科学对地球形状的探索

  ①讲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宇航员在空中亲眼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了 。

  ② 介绍前苏联,美国和中国的航天事业。(课件出示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现在人们已经可以进入太空,从宇宙中观察地球,再次证明“地球是圆球形的” 观点确实是对的。

  4.回顾总结

  讨论: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应该说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进行了反复的求证, 从神话故事再到观测天象,从观测进港帆船再到环球验证,从地球上观察再到太空中求证,这反应了人类不断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

  ( 三 ) 认识地球有多大

  1、课件展示地球赤道及其表面积的数据资料。

  2、计算 :如果 以每小时 4千米 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地球的表面”

  (一)从地球表面不同的地球形态导入新课

  【 教学准备 】 : 教师制作一些由美丽地貌 (如高原、峡谷、丘陵、海洋成岛屿) 组成的PPT

  【教学组织】:

  1、课件展示一些地貌,谈话:你认识这些地形吗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

  2、学生补充一些其它地貌的资料及特点。

  (二)制作地表模型并指导画地形图

  【 教学准备 】 : 教师事先制作好一个地表模型、画好方格的明胶片、提供给学生制作的托盘,学生准备沙、土壤、石子、一些草皮、苔藓及小树枝等。

  【教学组织】:

  1.观察教师制作的地表模型:

  ① 谈话:看了这么多秀美的景色,老师和大家感觉一样,觉得真是太美了,于是,亲自动手做了一个地表模型, 你能看出来老师制作的是什么地表模型 吗 ?

  ②观察:老师的模型里有些什么呢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

  如用堆起的沙堆代表高山,用苔藓代表植被等。

  2.学生分组制作地表模型

  ①小组讨论: 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地表模型需要哪些材料?

  ②分组制作

  要求:小组 内 协调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马上送回,允许到别的小组去取经。

  ③相互参观 ,介绍模型,交流感受。

  3.绘制地形图

  ①教师指导: 地表模型虽然直观形象,但有时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它最适合放在固定的位置上,为了使用方便, 我们可以绘制地形图。

  方法:把印有网格的明胶片置于地表模型沙盘上,用彩色笔在明胶片上画出地形轮廓,然后给中间上色,在明胶片背 面 衬上一张白纸就可以观察地形图了。

  ②学生分组绘制自己制作的沙盘地形图。小组展示汇报。

  (三) 认识地形图与地形地球仪并绘制平面图

  【教学准备】: 地形图与地形地球仪

  【教学组织】:

  1.认识地形图及地形地球仪

  ① 教师出示地形图与地形地球仪 。

  ②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地形图与之对比, 自己有哪些想法与图上是一致的。

  ③认识地球仪及地形图上不同的色彩的含义。

  蓝色表示水, 绿色表示 耕地、平原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蓝色越深表示海平面越低,黄色越深表示海平面越高。

  2. 根据照片绘制平面图

  ①观察地不航拍照片,谈话交流:这张照片上的地表有什么特征?

  ②讨论:怎样将这张照片转化为平面地形图。

  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颜色的确定,二是比例的确定

  ③学生在书后的记录纸上绘制平面图,并交流评价

  (四)拓展认识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

  【教学准备】: 飞机航拍图与卫星照片

  【教学组织】:

  教材展示了两幅不同科 技水平的图片,一幅是从飞机上拍摄的航拍图,还有一幅卫星相片,表 明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认识地球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前进 。教学时先让学生比较航拍与卫星图不同的优点,再让他们与过去的手段相比, 是向着高精度,精细化前进 的。最后再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现代手段,并引导学生预测未来描绘地貌的方法。

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小学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本篇课文是中国神话故事的经典之作,这个故事围绕精卫及其子孙日日夜夜填海的事,让人感受到其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的品格。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介绍精卫填海的原因。第二段讲精卫用什么填海。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段,主要讲述了海神和精卫之间的对话。这段文字与课文中的插图相呼应,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海神的样子是愤怒的,感受到这种情绪,应注意在读这一段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精卫平静、坚定的表情中能感受到读精卫的话时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在朗读中体会精卫那种坚强不屈的性格。第四段写的是精卫的子孙们日夜坚持填海。从“不管多大的浪,仍日日夜夜地填海”体会到精卫的子孙们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一课一共要两课时完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所以识字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难。但是,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精卫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有难度的,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技巧方面还不够成熟,不能准确的抓住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引导学生多读,自读自悟就显得非常重要;另外,能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孩子们课堂上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的特点,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也很重要,所以我在课的开始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有趣的故事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从表面上理解精卫的勇敢很容易,但是要让他们结合实际来谈生活中的“精卫”是很难的,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如何向精卫学习,因此我在课后延伸部分设计了小练笔,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自由表达,可以不受拘束,不必为写不好被同学笑话而烦恼,也没有字数限制,孩子们自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信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复习本课生字,并积累带有生字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读出精卫的勇敢坚定和大海愤怒的语气。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朗读,对话等方式来感悟泛滥、愤怒、坚定等词语,发挥想象力,想象海神与精卫对话的情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懂得什么是勇敢,知道精卫的行为就是勇敢的行为。

  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营造和谐、富有童趣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多读,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只小鸟在辽阔的大海上投石子,扔树枝)

  2、师:谁能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呢?(生:一只小鸟嘴里叼着树枝,准备把它扔到海里。)

  师:谁知道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生讨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卫填海》这篇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板书课题:精卫填海]

  3、齐读课题。

  师:读过课题之后,你都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问题)

  4、介绍精卫。

  二、复习生字

  1、师: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2、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生字的?(学生交流:有不会的生字我们可以问问老师或者同学:我有不会的生字就查字典:我们小组的学习组长学习好,有不会的生字我就问他:不会的生字还可以到书后的生字表中查……)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呀!

  3、选择你最喜欢、最熟悉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复习一下生字。看哪一小组采用的方法最好。

  4、把你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吧!

  生字都汇报完了,老师想请一位小老师到前边领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谁愿意来试试?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

  2、师:很多同学都喜欢第三自然段,那么喜欢这段的同学愿意读一读吗?

  小黑板出示第三自然段。

  (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生1:我最喜欢第3自然段。因为这一段写了精卫和大海的对话。 生2:我最喜欢第3自然段,因为从这段看出了精卫非常勇敢。 )

  (1)大海和精卫分别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用"--"画出大海说的话。用"~~~"画出精卫说的话。谁愿意上来试试?其他同学在你们的书上勾画,画好了自己读一读。

  师:你们来当当评委,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

  师:你怎样理解“愤怒”呢? (生讨论)

  师:你认为怎样是“坚定”呢? (生讨论)

  师:对了,大海的愤怒,精卫的坚定,该怎样读呢?(生踊跃举手)

  师:我们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试一试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以读来体会、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愤怒、坚定。本来晦涩难懂的词语,学生在朗读的体验中领悟到了,较比起传统的查字典解释,这样的方式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更符合人文性。

  师:刚才大家把大海、精卫的语气读得很精彩,我想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想像,肯定更能够表现出大海和精卫,你们愿意来试一试吗?(生先在小组内练习,再由小组成员推荐表演)

  3、小组内练习读一读其它段落。(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4、师:从同学们的表演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出现了精卫和大海这两个角色,你欣赏谁呢?

  (生各抒己见)[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地读书,深入地思考,积极地表达,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

  5、讲诉《愚公移山》的故事,供学生欣赏。

  四、课后延伸:小练笔,教师出示两个主题,学生选其一进行写。

  全班交流。

  五、师小结:同学们既欣赏精卫的善良勇敢,又欣赏大海的美丽,如果你是勇敢的精卫,运用21世纪小学生的.智慧,你会怎样减少洪水的发生呢?(学生交流)

  师:大家为精卫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精卫一定很感谢大家,让我们学习精卫的勇敢善良,一起来保护地球,减少灾害的发生。

  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

  在这一部分,要重点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包括学习的环境、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定的参考资料、参考网址、认知工具以及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传统媒体。

  在这一部分,要说明课堂教学中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学反思:本课中灵活运用网络资源让语文与自然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对学生成功的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了要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利用多种朗读,对话等方式来感悟泛滥、愤怒、坚定等词语,发挥想象力,是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到了精卫的勇敢,这些都是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在于我在课堂上的语言不够富于激情和感染力,没能将学生心底的声音呼唤出来,在课后小练笔这一环节,有一小部分同学发挥的不够好,如果能让学生结合实际谈出精卫的精神在学习上放光,那样会更好。

说课稿 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例1、例2及“做一做”。

  练习七的第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 使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 引导学生能根据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能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渗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头解下列方程(卡片出示)

  x-35=40 x-5×7=40

  15x-35=40 20-4x=10

  2.出示复习题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用学过的方法解答

  (3)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

  (4)集体订正:解法一:35+40=75(千克)

  解法二: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5)针对解法二说明: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通过读题你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知道: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题中涉及到“原有饺子粉、卖出饺子粉和剩下饺子粉;原有饺子粉重量去掉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等于剩下的饺子粉重量。根据理解题意的过程教师板书:

  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教师启发:等号左边表示什么?等号右边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等号左边表示剩下的重量,等号右边也表示剩下的重量,所以相等。)

  (5)卖出的饺子粉重量直接给了吗?应该怎样表示?(引导学生回答:卖出的饺子粉重量没有直接给,应该用每袋的重量乘以卖出的袋数)把上面的等式改为: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6)启发学生把已知条件在关系式下面注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要求的问题用x表示即设未知数,教师说明怎样设未知数。

  (7)引导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8)让学生分组解答,集体订正时板书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9)引导学生自己看118页例2上面一段话,提出问题:你能

  用书上讲的检验方法检验例题1吗?引导学生自己检验。之后请

  几位学生汇报结果。都认为正确了再板书答语。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出应用题中相

  等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1) 读题,理解题意。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付出”、

  “找回”等词的含义。

  (2)提问:要解答这道题关键是什么?(找出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汇报解答过程。汇报中引导学生讲解题思路,注意照顾中差生。

  (6)教师总结订正。如果发现有列:2x=6-0.4和2x+0.4=6两种

  方程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那种方法简单,并强调用较简单的

  方法解答。

  3.学生自己学26页上面一段话,回顾上边的解题过程,总结列

  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总结后投影出示: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4.完成26页的“做一做”

  小黑板出示:商店原来有15袋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

  40千克,每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强化解题思路。

  三、巩固发展

  1.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完成练习七第1题,在书上填写,集体订正。

  3.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学生独立做练习七4题,集体订正结果。

  四、全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2题、3题。

  六、课后记事:

  七、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

  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解:设原有x千克饺子粉。

  x-5×7=40

  x-35=40

  x=40+35

  x=75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例2 小青买2节五号电池,付出6元,找回0.4元,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多少元?

  解:设每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X元。

  8.5-4X =0.1

  4X =8.5-0.1

  4X =8.4

  X =2.1

  答:第节五号电池的价钱是2.1元。

  说课稿:

  本节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应用题。

  本节课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

  2.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 使学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 引导学生能根据解题过程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能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

  (三)德育渗透点

  1.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渗透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要本节课中,我安排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复习准备呈现解应用题的两种基本方法——用算术法解和用方程解,并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解法的根本区别点,是从问题出发思考问题还是从等量关系出发思考问题,第二个环节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两种方法分析同一道题,让学生理解用等量关系分析这类应用题要简单、容易得多,从中切实理解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提高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三个环节就紧紧抓住等量关系这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从中掌握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第四个环节是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解题步骤用方程解答应用题,放手给学生一个实践机会,形成在层次、有坡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符合知识发展逻辑顺序的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雨后》,本课是二年级语文第三册第5单元中的一首优美的叙事诗。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冰心的诗作,它发表于1959年6月27日的《光明日报》。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一对小兄妹在雨后踩水嬉戏的情景和心理,文笔明快,语言幽默,洋溢着动人的童真与童趣。细细咀嚼、品味,就会感到其中更深遂丰富的内涵。在这首诗中,冰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新中国儿童幸福生活的欢乐图。她寓情于景,寓理于境,通过几个小小的画面,创造出了一个既能捉摸,又可感知的生动欢快的艺术境界。

  我把这节课的知识目标订为: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力目标订为: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孩子们在广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情感目标订为:感受文中孩子们玩水的快乐,体验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文语言浅显,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还应多读课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根据二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表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法,在教学中让识字、理解与想象、朗读、表演互相穿插,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的活力的学习氛围,达到能读、会读和读好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步: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首先,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夏天,一场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家家户户打开门窗,大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孩子们则一溜烟跑出家门,尽情地玩耍起来。这时,用课件出示孩子们玩耍图,请学生仔细地看这幅图,然后告诉老师看到了什么?

  2、在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进行一个简短的小结:著名作家冰心奶奶看见了孩子们踩水玩耍的情景,觉得非常有趣,就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雨后》。这时,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

  在这一步当中,我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以及对课文的一个初步了解。

  第二步: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全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读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如果你的同桌读准了字音。课文读得又正确,请你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没有读对的同学赶快再读一遍。

  3、在同桌互相检查完以后,教师用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生词,点同学读,纠正字音,指出要注意的地方。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想锻炼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步:运用想象,感受童心童趣。

  1、生字都认识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到雨后的广场去看一看,玩一玩吧!这时,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一边看,一边听,想想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快乐”。

  2、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小节,就把这一节好好地读一读吧!

  3、在学生读完后,教师和学生交流:①哪些同学喜欢第一小节?点一位学生读。②刚才还有很多同学举手说喜欢第一小节,自己读一读吧!③我和你们一样喜欢第一小节,我也想读,请你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在脑中放电影,好吗?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群孩子”。④这么快乐的场面,怎么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自己练习的读一读吧!点多个学生读,互相评一评读的怎么样,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步当中,我主要是想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简洁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一群孩子玩水的快乐。

  第四步:通过表演,体验孩子们的快乐。

  ㈠首先感受小哥哥玩水的快乐。

  1、这时,如果你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玩呢?请大家一边看图一边自由读第2小节,看看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哥哥”。

  2、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这节内容我想让同学们来演一演,要想演的好,就一定得把这节内容读熟,而且,还要想一想可以怎么演?下面我们再好好读几遍,好吗

  3、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表演。表演完后,请学生评一评,你觉得他们哪儿演得最有趣?

  4、你们能把这种有趣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读,点学生读,最后男生一齐读。

  5、读完后,教师相机采访表演的孩子:“小哥哥,你刚才滑了一跤,觉得怎么样?心里怎么想的?学生肯定会说玩水玩得非常高兴。

说课稿 篇6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第一册中《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这一知识内容,它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共同构成第一册教材第六课第一节《正确面对人生》的内容。《正确面对人生》是从人生常见的矛盾出发,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后,提出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帮助学生实现观念上的适应。而《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这一知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把握人生真谛,正确看待世界、正确看待社会、正确看待人生,从而培养"终身"德育的能力。

  一、 主要内容:

  阐述人生常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之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动力。

  而现实是,我们有的学生,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面对困难,消极悲观;看待问题,片面武断;不能正确处理人生的各种矛盾。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有较强的事非辨别能力,只要社会和老师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实践中,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和实践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与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主动放权,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就能培育出一颗颗美的心灵,培养出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青年。

  所以,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体验人生的各种矛盾,懂得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

  2、 培养价值判断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辨析和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确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思考人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人生的各种矛盾,理清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依据:这是因为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者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又是统一的。青少年看待问题容易走极端,往往认为竞争就排斥合作,合作就不能竞争,对于竞争中的合作,合作中的竞争缺乏认识。

  为了达到上述教学习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

  讲授、游戏、提问、示范、案例、角色体验等

  依据:主要目的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为他们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发掘、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热情,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同时将感性的素材作理性升华、理性的话题作感性演译,便于学生吸收理解。

  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六、学法指导:

  1、 阅读、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产生过程

  2、 合作探究

  3、 思考感悟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短篇展示、音乐欣赏、图片资料等)

  依据: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让学生边看生动形象的投影画面呈现的教学内容,边听课、边思考,触景生情,不自觉地进入角色;同时增大了课堂容量,扩大了传播知识的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八、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教师活动:

  1) 播放短篇《天赋潜能》并让学生记录下短片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话;

  2) 设问:"你一定也常常想发挥你曾经有过的这些优秀品质吧,但当人生的各种矛盾包围你的时候,你都坚持住了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一起解决这些矛盾吧!"

  2、 多媒体展示:《天赋潜能》

  3、 学生活动:观看短片、感悟内涵

  4、 设计意图:

  1) 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趣、兴趣,以趣促学;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提出开放性的话题,使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思考感悟人生矛盾,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

  5、课堂互动气氛:活跃、轻松、沉思、感慨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活动:播放轻音乐,指导学生品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多媒体展示:《秋日的私语》

  3、 学生活动: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4、 设计意图:

  本课是属于总结性的课程,部分内容在前边几课均有涉及。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让学生通过阅读,调动其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求知欲,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5、课堂互动气氛:轻松、安静

  (三)合作探究,学习评价

  1、 教师活动:

  1) 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1至3组分别想一想,"你知道的有哪些正确处理了人生各种矛盾的优秀事迹?"小组交流后与全班同学分享;

  2) 第4组的同学结合书本知识点对前三个小组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

  3) 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补充完善:

  ① 在"理想与现实"知识点上,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要从自己的职业兴趣出发来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让学生明确:在确立自己的理想时,不能脱离当前现实,要达到成功的彼岸,最重要的是把握每一天的现实生活,善于实现理想的人,总能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化解成一个个阶梯,通过努力,不断改变着现实。

  ② 在"顺境与逆境"知识点上,播放《真心英雄》进行音乐引导,同时教手语,使学生明白:顺境和逆境都有是人生常事,当我们身处顺境时,不骄傲、不沾沾自喜,要头脑清楚,谨慎而又勤奋地利用顺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自己;当我们身处逆境时,不埋怨、不心灰意冷,坚强而又平和地对待逆境的磨炼,以卧薪尝胆的精神发展自己。

  ③ 在"竞争与合作"知识点上,通过让学生参加小游戏领悟内涵:竞争是前进的动力,我们不应该逃避,应勇敢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竞争,要公平、公正、讲风格讲道德地竞争。同时,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青年的基本素质,人只有生活在集体中,只有学会合作,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自己的价值。

  4)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使其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5) 请同学们想一想:当面对人生的各种矛盾时: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 多媒体展示:《真心英雄》、小游戏规则、《资料》

  3、 学生活动:

  1) 小组交流并展示,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2) 积极参与手语和游戏活动;

  3) 阅读资料,加深对人生各种矛盾的认识

  4、 设计意图: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集思广益,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通过学生对同学发言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在生生、师生的相互评价中提高综合实践的能力,使评价真正发挥优势作用;

  3) 通过创设多种活动,用感悟和体验的方式加强与学生情感方面的交流;

  4)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经常回头看的自醒习惯。

  5、 课堂互动气氛:感动、振作、热烈、反思

  (四)拓展延伸,总结迁移

  1、 教师活动:

  1) 带领学生自我承诺;

  2) 布置作业:①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

  ②以下任选一词"理想、现实、顺境、逆境、竞争、合作"写一篇简短的感想;

  3) 介绍好的书籍和优秀影视作品给学生阅读和欣赏;

  4) 在《一千零一个愿望》优美的歌声中总结并结束本课

  2、 多媒体展示:《自我承诺》、《名言警句》、《书籍》、《一千零一个愿望》

  3、 学生活动:

  1) 自我承诺:

  我是我生命的责任者,我要对我的生命负责。我知道:一切的艰难、险阻、挫折和挑战,都只是成长的过程!我坚信,我一定做得到!我, , 要从这一刻起,发挥潜能、自我超越,坚持不懈、实现理想!

  2) 课外收集名言警句;

  3) 阅读课外书籍;

  4、 设计意图:

  1) 一个铿锵有力的自我承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情绪,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2) 通过作业,培养收集资料的意识和习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指导学生个体差异;

  3) 使德育教育不只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实现了德育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的衔接,同时激发了学生从课外汲取知识的热情。

  5、 课堂互动气氛:热烈、振作

  九、板书设计:

  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

  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去想办法让学生活跃起来,不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不去抓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落实,那么,即使这个教师知识丰富,口才出众,到头来,他所讲的也不过是瓢泼大雨一淋到了水泥地面上,水势不小,但终归只湿了地面,渗不下去——流跑了!

  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以能力为本位,以知识为载体,以教师特有的感召、乐从、分享的心态设计和组织各种互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注重寓教于乐,营造互动的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开心、开眼、开窍,同时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说课稿 篇7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育课也应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性,让学生在欢乐中精神得到陶冶,身体得到锻炼,技能得到发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我们为适应当前以创新教育、愉快教学为突破口的教学改革,选择以中专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结合中专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的特点,我选择健身操为主授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我领你跟”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欢快的音乐节奏、教师标准、优美的示范动作、简单的语言提示、口头鼓励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着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陶冶情操,增强自信,从而表现出中学生不同的气质美。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主 题:发展学生特长,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观察、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和娱乐体育走进人们生活,得到普遍快速的发展,健身操作为一个新兴项目,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很快风靡全国,成为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健身操融体操、舞蹈、武术、音乐为一体,是一种能增强体质、培养正确姿态、健美形体、发展素质、陶冶情操的体育锻炼形式。

  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参加健身操锻炼过程中,从不会到会经过了复杂的过程,但是在锻炼过程中不是只为简单的学习几个、十几个动作为目的,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独特蕴含着美的运动来全面发展学生,使身体和心理素质及运动能力得到提高。

  2.创新改革:

  A、教法:以学生练习为主体,教师边教边做,学生同时练习。

  B、音乐的配置:欢快、节奏感强的音乐--------舒缓流畅音乐。

  C、给学生以充足的创新时间和空间。

  三、学情分析

  生理:本节课是针对中专一年级的学生设计的,学生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日趋完善,与初中阶段相比,骨骼变粗,硬度增加,抗压抗折的能力提高。心脏容积、输出量,肺的容积、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所增大。

  心理:认知方面:这一时期的学生已有自己的见解,在授课时对学生的见解和建议要认真对待,尊重学生的正确意见。情感方面:这一时期的学生情感易波动,心理压力较大,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融入音乐和动作中,减缓压力,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对在练习在出现的自卑心理、挫折心理等要正确引导、鼓励。对调皮不守纪律的学生批评时要注意语言和方式,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重点:按要求完成动作。

  难点:动作协调、到位并与音乐节拍的协调配合。

  教学要求:熟悉健身操的音乐节奏,熟悉掌握健身操的基本步伐。

  五、教学方法:

  活动中:

  1、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观察模仿练习法。

  2、分解、完整法。对上下肢同时练习的动作,先教学生下肢动作练习,熟练后配合手臂动作,教学生完整动作练习。

  3、预防纠错与口头评定法。运动中随时口令纠正,并给予鼓励。

  六、教学目标:

  1、在暂短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了解大众健美操的简单动作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2、发展学生柔韧、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锻炼健美体态,增强学生节奏感和表现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自控能力。

  3、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练习,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美、体验美?培养文明行为和集体主义精神,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七、教学过程

  1、收心引趣阶段(准备部分):以游戏“贴膏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及组织能力。

  2、激发求知欲阶段(热身部分):以柔韧性练习帮助学生回忆与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表演一段大众健美操(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我要学的想法。

  3、运动参与体验阶段(基本部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先领动作(大众健美操“认识节拍”等)。

  4、恢复身心(放松沟通部分):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起舞; 在优美的乐曲中结束本课。

  小结:

  通过师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现,从而实现以体育德、以体增智、以体健美、 以体长技、以体怡心的学校体育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为每一个学生创造美好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有了您的关注,我们新教师会加倍努力!有了您的支持,我们新教师定会成功!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3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的第1课时。

  二、说教材解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新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中,“式与方程”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的意义、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律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也是今后学习方程的重要基础。

  定位目标:

  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以上对教材的解析,我拟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口头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完整地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发展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体会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其中,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以及计算公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规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具准备

  课前,我将准备:红、蓝笔袋各一个,铅笔若干和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本节课中,我决定主要采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课前我先让学生唱《字母歌》,在为学生复习26个字母的同时,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第一环节,设疑导入,初步感知。

  1、体验用字母表示不确定的数。

  教师出示一个红笔袋,分别放入一支、两支铅笔,让学生用具体的数表示。然后将红笔袋放到桌子下面,装进几支铅笔。让学生体会不确定的数可以用字母表示。从而引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2、体验在同一事件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接着,我再出示一个放了铅笔的蓝笔袋。提问:这个蓝笔袋内的铅笔数,可以怎么表示?为什么?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不同笔袋中铅笔的支数可能不同,所以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让学生体验在同一事件中,不同的数要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3、体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

  在此之后,我告诉学生:蓝笔袋内的铅笔比红笔袋多2支。引导学生发现红笔袋内有a支铅笔,所以蓝笔袋内就有(a+2)支。体验(a+2)不仅表示了蓝笔袋中铅笔的支数,而且反映了两个笔袋之间的数量关系。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这种关系,我要求学生根据蓝笔袋中铅笔的支数b支,再写出红笔袋中铅笔的支数。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经历了由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再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这一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在对比与交流中,初步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概括性,提升数学的思维品质。)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加深体验。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倍数关系。

  根据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经验,教师用课件直接出示摆好的三角形,并启发学生用算式表示出摆1个、2个、3个、4个.....三角形所需小棒的根数。直到学生提出异议,产生用字母表示数的迫切需要。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写出摆三角形所需要小棒的根数的字母表达式。使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可以体现千变万化中的不变关系”。“这里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在教师的进一步追问中,学生明白了字母是有取值范围的,接着让学生计算出当字母表示具体数值时,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这一环节,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再次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的数到抽象的数,由具体的算式到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用字母表示变化的数量以及数量之间关系的体验,并从中体会“字母值一定,含有该字母的式子的值就一定”这一特定的意义。)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后,师生比赛写周长公式。通过比赛学生体会到用字母表示公式更便于表达、易于记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接下来,学生必定乐意用S=a×a这一字母公式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而这正是学生体验了字母公式方便后的自觉选择。“其实在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还有一些简写规则呢!”一句简单的过渡语将学生引入下一部分。

  3、学习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规则。

  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对教材中内容较多、学生不易理解的文字介绍进行了整理,编成了一段故事,这一故事情景生动活泼,条理清楚,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随后我又通过抢答、手势判断等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尤其是注意了a与2a的区别。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启智培能。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参观快乐广场这一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理解知识,加深应用。

  生活馆:这儿是以教材中的“想想做做”为蓝本,设计出与生活相关的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感性知识,强化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习惯。

  音乐吧: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儿歌——《数青蛙》,激发了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慧屋:我以“一个人有2只眼睛,n个人就有2n只眼睛”为例,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同时,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学生也获得了知识学成后的成功感与喜悦感。

  第四环节:了解历史,总结收获。

  1、文化的延伸。

  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有关的数学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用字母表示数的重要价值,体会数学创造的无穷力量。

  2、学生谈收获。

  最后,我设计了让学生利用A:满意,B:比较满意,C:有点遗憾三个字母来评价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字母除了表示数外,还可以表示其他特定的意义,进一步感受字母表达的简洁性。

  六、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回顾,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统整,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说课稿 篇9

  跨栏跑

  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课程标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高年级学生心理、生理和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课采用多层次、多目标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探究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做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观察者,使学生练中有悟、悟中有创,形成双主体发展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课的快乐,宣传刘翔夺冠军对中国体育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爱国主意精神,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及自学探究能力,所以,针对这一特点,本节课以游戏、主题导入,分解练习,挂图等多种体育教学的合作模式贯穿整个课堂,同时以灵活创新的语言和教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使他们成为课堂主人,从中体会到体育的乐趣,产生学习欲望。在教师启发诱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我体验、自我评价、分组评价、师生互评,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学习跨栏的一些基本动作及辅助练习。

  2、运动技能:使70%的同学基本了解跨栏跑的技术,建立规范的动作概念,发展学生的力量素质和灵敏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勇敢进取、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四、教材分析

  跨栏跑是一项技术比赛比较复杂的项目,它要求在短时间内在保持快速跑动的情况下连续跨越栏架,对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性、节奏感和时空感有较高的要求。

  初二学生已经过一年的初中锻炼,具备了一定的身体素质,又朝气蓬勃,想追求成功,敢挑战冒险,有很强的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超越自我的心理倾向。

  五、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为学习跨栏跑的一些基本动作及其辅助练习,做到规范的跨栏动作。

  六、教学的要点、重点、难点

  1、起跨攻栏:

  (1)要点:从起跨腿踏上起跨点,至重点腾空后达到过栏所必须的高度

  (2)重点:适宜的起跨距离;

  保持较高的身体重心位置;

  起跨腿积极攻栏、下压;

  摆动腿积极前摆;

  躯干积极前顷。

  (3)难点:固定起跨腿,掌握准确的起跨距离,控制身体的重点,不要跳栏。

  2、下栏着地技术:

  (1)要点:身体重心腾空达到最高点,到摆动腿着地支撑这一动作过程。此阶段使身体平稳,快速地转入栏间跑,尽可能地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2)重点:起跨腿积极下压,摆动腿迅速提拉;

  着地角度大,速度损失小;

  保持较高的重心位置。

  (3)难点:要树立“抬腿即下压”的概念,而不应有腾空跳栏的感觉。

  七、跨栏跑的教学方法

  教学特点:重视跨栏步,强调跨栏步技术细节,教学最初阶段采用分解教学法,后期以完整教法为主。整个教学过程为学习、掌握、提高三个阶段。

  1、使学生了解跨栏跑知识和正确技术

  (1)讲解法;

  (2)利用技术图片讲解跨栏跑的基本技术;

  (3)示范法。

  2、学习掌握过栏技术

  (1)原地做摆动腿模仿练习;

  (2)走步做摆动腿“鞭打”动作练习;

  (3)原地提拉起跨腿栏练习;

  (4)跨栏坐练习;

  (5)障碍跑练习。

  3、障碍跑

  把这节课所学到的技能得到巩固。

  八、教学流程

  九、易犯错误与纠正

  1、高跳过栏,身体腾空时间过长

  2、腾空后两腿动作消极,“煎绞”时机不正确

  3、过栏时摆动腿的后侧或起跨腿的膝、踝内侧碰过栏板

  4、摆动腿直腿摆动过栏或屈腿绕过栏板

  十、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的理念上,力争能体现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游戏中锻炼体能,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合作精神。

  纵观整节课堂,我感到有所欠缺的是分组教学中如何组织调整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于今后完善。另外本课所教授内容学生接触的比较少,对动作的规范性认识不够清楚,概念比较模糊。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配合老师的教学,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勇敢进取、勇于拼搏、克服困难。

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明天不封阳台》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人与环境”单元主题下的一篇记叙文。人与环境这一单元既可以欣赏和谐的自然组合,又可以倾听大自然的呼声,透过自然界来解读人类,从而作出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明智抉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教材中安排这样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反映这一重大主题,而本文正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作为居于高楼大厦的某一单元的都市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和展现,这里有作者一段心灵历程的叙说,有对受伤而“身孕”的鸽子的简洁传神的描摹,表达了一个现代都市人朴素美好的愿望。文章篇幅不长,行文脉络清晰,文字平实,初二学生完全可以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通过一课时披文入情,但更重要的是审视隐藏在文本表面之下的作者的思维活动,体会朴实传神语言中传递的信息,进而自然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新课程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纲”,更要“目中有人”,即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为本。由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1)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学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立足文本,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创新,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教学手段上穿插大量图片,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定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基础知识,理清作者的思路

  2.学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点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帮助他们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大家喜欢吗?为什么 ?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现在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也引发 了父亲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今天让我们一同体验他们的一段心路历程。

  三.自学检测

  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四、讨论、释疑 (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只鸽子使作者封阳台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理出课文的线索。

  讨论后板书:要封阳台 ——封阳台吗?——不封阳台

  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

  2、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生: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

  3、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生:是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

  鸽子的到来,使儿子产生了哪些想法?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儿子:惊喜、忧虑、怜爱 父亲因为一只受伤的鸽子也动了恻隐之心,希望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

  4、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提示:父亲仅仅在关注这只鸽子的命运吗?仅仅为儿子有个“玩伴”考虑吗?父亲还有怎样深远的思考?

  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大家觉得作者在文中其实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愿望?

  总之希望的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五,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一只鸽子改变了“我”的心意,这只鸽子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它的?请从文中划出作者描写鸽子的语句。

  1、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2、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惹人怜爱,使我不由……

  通过描写,鸽子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渴求着什么?

  如:

  1)亲爱的主人啊,我已经受伤了,你还会像那个粗鲁的人吗,求求你,放过我吧。

  教师小结:从鸽子与作者的心灵的交流中,大家觉得课文营造了人和动物相处时一种怎样的境界?(温暖、温馨、和谐、祥和,驯美的鸽子唤起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份柔情,人与鸽子和谐相处,温馨动人。

  2)有感情的读 。

  3、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课件展示人类残杀生灵、破坏环境的画面 。

  面对人类的种种冷酷无情,贪婪自私的行为,作者发出了怎样深情的呼吁,自然界又怎样发出了痛苦的倾诉?( 以“我希望……不再……”为句式)

  如:餐桌上,不再摆上猴脑的宴席

  让我们放声朗读第10节和12节的两组令人动情的句子。

  你感觉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能听到大自然的心音吗?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段文字。

  4.同学们,假如我们人类只知道滥捕滥杀、滥砍滥伐、毫无顾忌的排放污气污水……最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人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人类也在毁灭自己。

【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相关文章:

1.精选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十篇

2.小学教学计划模板集锦十篇

3.【热门】学期教学总结模板集锦十篇

4.散步说课稿集锦15篇

5.《蜜蜂》说课稿模板2篇

6.《狮子和鹿》说课稿模板

7.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十篇

8.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十篇

9.【必备】大学自我鉴定模板集锦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