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说课稿范文集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 教材说明:
《安徒生的故乡》是小学语文实验本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故乡——美丽的丹麦城市奥顿斯。这篇课文以奥顿斯的美丽为主线,具体描写了房屋、小河、树木、以及小河两岸的景色和小河给安徒生带来的幻想,以此来突现奥顿斯这座城市的美丽。课文把小河两岸的景色描写得十分美丽。“清幽的小河”,“缓缓地从城市穿过”不仅写出了小河河水的清澈,更写出了小河给这座城市带来的一片宁静气氛。“红叶似火的丹枫”、“疏疏落落的白桦”、“长条拂水的垂柳”更让小河两岸,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色彩,而在小河上浮游的小天鹅,又使小河变得富有生命,这一静一动地描写着实让人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我班的学生活泼开朗,尤其是部分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了解课文之外的有关知识,而且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他们也能将所学所知运用到课堂中来。入学来,他们课堂上的表现从原来的胆小怕、回答问题,到现在自信、敢于发言表现自己,课堂氛围有了明显的转机。在小班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组长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其中也不乏有个别学生胆小、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小组合作不够默契等现象。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13个生字和11个词语。注意“缓”、“疏”的字形;理解词语“疏疏落落”、“红叶似火”、“长条拂水”
2、能顺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展开想象,把
句子说具体。
4、 积累课文中描写景色的词语和句子,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看图说话。
重点、难点: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导学生用“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品句子”的方法,让学生抓住关键句来感受奥顿斯的美丽。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顺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积累语句,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看图说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到导入课文。
2、通过子读课文,学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并能把课文读正确。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导学生用“读课文、找句子、理解词句、品句子”的方法,让学生抓住关键句来感受奥顿斯的美丽。
4、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顺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5、能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展开想象,把句子说具体。
6、帮助学生积累语句,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看图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
1、通过全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丹麦城市奥顿斯的美丽。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安徒生,激发学习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我们推进二期课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改的基本理念如果是先进的,是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的,最终只有切实地落实在我们课堂教学的实际行为中,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稳定的、持续的、具有多种推动力的效果。新课程标准这样定义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二期课改强调优化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接受与体验,重视语言的积累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安徒生的故乡》这一课中,让学生与自我体验,在品句中积累,在体验反思中,升华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学生的阅读活动,通过与作者的对话,达到对作者与自我的双重“发现”,最终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使自己的内在的生命本质获得一种更高层次的新的形式。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学生的心灵受到撞击,若因势利导巧妙地给学生搭建与自我对话的平台,就会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在类比联想中,会出现顿悟的境界,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策略:
1.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能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在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小巧玲珑,它能在极端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是谁写的?关于安徒生你想知道什么?这两个问题学生十分感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在很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的思绪,很快地就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这样,深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热烈的求知欲。
2.抓住关键,品读句子。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的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阅读教学过程的自我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有,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语文再现生活是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来实现的,是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的结果。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想象,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因此,我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安徒生故乡风景的语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并说出喜欢的理由。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理解词语,品味句子的魅力所在。如:在教学第二小节时,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说出句子的关键之处,在朗读过程中理解“疏疏落落”、“红叶似火”、“长条拂水”等。同时,词语教学的形式多样,更加便于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词语。
3. 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侧重
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文阅读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课堂上学生潜心读书,书声琅琅;新的课堂上,有丰富的情境,有体验、感悟和想像;新的课堂充满了智慧的讨论、情感的交融;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我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小组内的朗读、组间自由组合的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地熟记课文的语言。整堂课书声朗朗,在帮助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语句。
4. 互帮互助,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交流,是小班化教学中常使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使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大大增多。不敢在班上发言的,可以在小组讨论时发言,这样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可以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同时又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及自主精神。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要训练学生认真听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别人交流看法,耐心倾听别人说话等,当要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应先想后说并控制好交流的音量,谈出自己的意见时,语句要婉转,同时要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建议中肯时要及时接纳。只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后,他们所焕发出来的学习激情和智慧则是无可限量的。然而,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要起指导作用,并担任巡视者,及时督促学生人人参与学习与讨论,并随时解答学生在讨论中产生的疑问,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几次合作学习,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一步一步地学习课文。课堂上我也深入到几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的一员与学生共同学习,在学生遇到困难难以解决时适时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学生年龄小,小组合作学习还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的学生仍表现出拘谨,胆小,不够主动,这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 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美丽的情境。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苏教版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主演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还要让学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辛苦,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法
这里主要说说我的教法:
首先,让学生看图,介绍长城和运河,让他们有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让学生熟读课文,讲解课文大意,让学生理解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通过听课文磁带,让学生欣赏,然后跟读.在读中让学生更理解课文的内容.
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轻松的背诵课文.
四、说反思
通过教学,发现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喜欢,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利用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
说课稿 篇3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简析:
《节日礼物》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学生掌握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推理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动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③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画面,判断观察者从高低不同的观察位置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图片判断观察位置,以及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
重难点突破:仔细观察、大胆猜想是判断所观察的对象在其视觉中对应的范围的突破口。
二、精选教法、体验探究: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以活动促发展,我采用“自主体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自主进行体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操作法:
利用形象化的学具,让学生摆一摆、说一说,动手、动脑、动口,调动他们喜学、爱学、乐学的情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3、观察、讨论法:
通过让学生独立观察、猜想、小组讨论等,体验、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练习法:
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后,就要通过一些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内化,形成技能技巧。
三、巧设程序、探究新知: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秉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学理念,我是如下设计本节教学的: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课题,既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要注意全面性,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体验探究、学习新知
1、自主活动:
让学生分组用五个小正方体学具摆自己喜欢的图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由观察3个面到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也是在以前所学知识基础上的一个提升。
2、由低到高观察:
创设小狗观察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有困难的可用学具模拟体验)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小狗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从而比较、归纳得出:观察位置由低到高,观察对象的范围逐渐扩大。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说一说:你们在生活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吗?
3、由远到近观察:
在由低到高观察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体会并判断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物体的范围逐渐缩小。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
2、拓展练习
3、生活延伸
通过有层次、生活化、形式多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受到了为人处世的思想教育。
(四)交流收获、自我评价: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而且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和谐。
四、板书设计、提纲挈领:
观察位置 观察对象
低 高 范围扩大
远 近 范围缩小
简练的文字起到了提纲挈领、突出重点的作用,使学生看到板书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回顾本节所学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文,属山水小品,文章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本文是一篇美文,课文中有大量的美资源,如语言美、结构美、景点美和情感美。《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使人读后有悠然神往之感。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骈文。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文言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在课前对学生所作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缺乏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语言过于拗口,不同于现代文来得平白。根据以上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定位在吟诵上,力图让学生通过读中品、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规范和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也是自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过渡实践,力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一定方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进而生活中运用语文。因此对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安排吟诵课文、品析美文加上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课文的'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设计
本文属山水小品,类似于上学期学过的郦道元的《三峡》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因此,我由陶弘景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导入,诱发学生对过去所学的写山水的诗句回忆,激发学生阅读课文、走进富春江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吟诵课文,赏美丽风光
在学生兴趣被激发之后,适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在此环节中,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让学生自主选择听课文范读的形式,并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辨文言文的句读和重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放声自读,体验朗读的乐趣,然后再一次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同学个别朗读------在经过多次的接触文本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感知课文,为后面的语言品味垫定扎实的基础。当然,作为一篇文言文,对个别词句的疏通理解还是有必要的,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此环节主要由学生自学和小组讨论解决。
(三)品读课文,析美文美点
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审美能力,对美的资源进行感悟和再创造,我在此环节中,安排前后一桌的同学合作探究品味赏析文章,用“《与朱元思书》真美,美在――”句式,说说对课文美点的发现。同时有提示:从描写角度、修辞方法、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通过课文美点寻踪,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学生领略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作者为了把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描绘得生动形象,在遣词用语方面、修辞方法等方面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同时,再次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美之所在,并从中学到一定的品析美文的方法,进而完成课文导语中“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要求。
(四)练笔训练
语文学习重在学以致用上,《与朱元思书》全文四字句有28个,能分明地表现出动人心弦的语音之美,“旋律”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美在音韵和谐。仿吴均体,写一段文字记录自己所见的景色或者经历的趣事,在我看来是必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同时利用以往同等水平学生成功的小小练笔,更为我们现在的学生找到榜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21与朱元思书
吴均
异水――清、急
景{}天下独绝
奇山――高峻、树密、景美
情向往大自然鄙弃功名
在我看来,板书设计涵盖课文主要内容、写法等,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背诵课文。
我的课堂教学注重教以学生学法为主,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在真正上课的过程中,有很多环节不尽如人意,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认真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上好语文课,对我今后来说都是必须加以重视的,希望各位同仁能不吝赐教!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成功》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作者用谈话的方式,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本文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 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情感目标:准确理解作者关于成功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文章主要观点,学习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勤奋在成功中的作用,对成功有自己的思考。
二、说学情
初中生的理解、概括能力都有限,对议论文的认识比较浅,部分学生看不懂议论文,理不清文章的思路,找不准论点,感到无所适从。
三、说教法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增加了课堂视听效果,增强了师生间的实时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中,我把时间和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组织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①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
②自主、演绎、归纳法:对重要句段设疑、推理,进而理解文章主要观点 。 ③赏识教育:适当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新课程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是: 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总结、探究、交流。 ②采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浅入深地逐渐理解。 ③鼓励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拓展思路,激发独特的感受。
五、说教学流程
(一)视频导入:感动中国人物季羡林
(二)再识大师,简要介绍季羡林
(三)交流无障碍,掌握字词
言简意赅(gāi) 不期而来(qī)
期年(jī) 囊萤映雪(náng)
憔悴(qiáo cuì) 蓦然(mò)
(四)模拟微信,互动、交流、探究
微信好友:季老的成功经验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要三条件都具备,不容易啊!
学生:别急,好好读下去,你会发现还是有所侧重的。
微信好友:季老19岁同时考中北大和清华,说是天才也不为过,那么他觉得天资对于成功有什么影响啊?
微信好友:常常有人说时势造英雄,说明机遇对成功的影响不小,季老怎么看的? 学生:机遇 往往为人所忽视,所以要正视它的存在,要知道它在一定程度上的重要性。季老还以自己的经历为实例,来证明这个说法,但又不标榜自己是杰出的的成功者。
微信好友:季老讨论的是成功,怎么又提到这些古代故事呢?
学生:季老列举古代事例,是为了指出“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同时也表明自己对勤奋的赞同。还引用了韩愈的名句“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来证明他对于勤奋的赞同。
微信好友:季老对于成功已经谈了不少,怎么还要在文章最后引用王国维的“三种境界”呀?
学生:季老引用王国维“三种境界”的比喻,把它分析为“预期”、“勤奋”、“成功”,着重抓住“衣带渐宽终不悔”,再次强调勤奋是成功之道。
(显示视频:季老在北大工作期间“鸡闻他起舞”,自述唯一的优点是勤奋。进一步佐证主要观点)
微信好友:我来梳理一下我的`学习体会,大家看对不对。本文是一篇谈话式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勤奋是成功之道;采用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进行了举例论证(古人事例和自身经历)、引用论证(引用韩愈、王国维的言论);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采用了诚恳平实的语言。
五、多元思考,启迪思维:
不同的人、事、物、境,会有不同的成功 ,不同的成功,会有不同的成功的条件所以,“成功”在某些时候,不仅需要天资、勤奋与机遇,还需要?? 请同学们替这个省略号补充上你认为成功还需要的重要因素,说说理由。 课件显示图片:万马奔腾
结束语:获得成功,需要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但归根结底,成功的决定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让我们向季羡林老先生学习,为了成功而奋力奔跑,勤出成绩,马到成功!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 美术说课稿10-08
《春》说课稿春说课稿05-09
说课稿说课稿怎么写05-16
实用的说课稿 说课稿的内容03-13
实用说课稿说课稿范文02-06
说课稿06-14
说课稿07-15
说课稿02-03
说课稿模板说课稿模板模板01-13
中班美术说课稿 Vegetable说课稿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