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2 18:01:1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窗》,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

  微型小说《窗》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中的第五篇课文,它通过描写发生在两位病人之间的故事,在虚无与存在、利已与利人、生存和死亡矛盾冲突中,展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批判了狭隘自私的阴暗心理,意味深远,发人深省。本文是中职二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在第一册第二册的基础上,由理解能力上升为欣赏能力乃至探究能力的训练。本单元的重点是创造性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感悟作品给予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哲理。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结合本单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这堂课的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1.知识目标.: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描绘人物的各种情态。

  2.能力目标:

  ①锻炼学生的口述能力。

  ②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揣摩人物心理。(这是本课的重点)

  ③把握文章的主题,揭示“窗”的内涵,启发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人物描写,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

  难点:通过对小说主题的把握,揭示“窗”的深层含义,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死观。

  二、说学情

  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有许多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表现欲,但思考问题不够缜密细致,而且学生的家境都较好,因而自私任性,学习中缺少踏实和勤奋精神,与人和谐相处和团结合作的能力较差。所以我授课的重点放在人物心理性格的探索上,以启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主动关爱他人,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接受高尚情操的薰陶,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教法如下: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认为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讨论以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养成口齿清楚、态度大方的良好习惯。

  五、说课堂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上课,学生的注意力还未完全回到课堂,因此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在开始上课后,我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首名为《窗》的歌曲,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趁机出示窗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由这扇“窗”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在对窗的联想当中,领会文章的主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后,请同学复述故事梗概,提示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情节的完整。此处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人物形象分析:(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归纳文章主题作准备)

  第一步:分析靠窗病人形象 。设置问题,突出重点。

  1、提问:两个病人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2、朗读课文第四段与第五段若干句(一个孩童……网球赛)

  过渡语:窗外的景色如何呢?我们请位同学给我们描绘一下,其他同学合上书倾听,好象你现在就是那位不靠窗的病人,享受美景。

  此处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考虑文本深意,这也是符合情境教学理念的。

  3、提问:窗外的景色如何?

  4、提问:如此美好的景色是真实的吗?

  5、提问:那靠窗的病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此处是一连串的追问,在逐步加深的理解中感受靠窗病人的美好情操。紧接着请大家结合全文关于靠窗病人的文段,思考一下,你如何评价靠窗病人,并说明理由。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再在合作学习中进一步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

  第二步:分析不靠窗病人形象

  方法同上,重点思考:不靠窗的病人想靠窗看景的想法正常不正常?你如何看待?

  此问的设计是要结合生活实际,来看待不靠窗病人的所向所为,让学生有个心里的道德行为的底线。

  第三步:小结:

  提问小说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采用了什么手法?明确:对比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现了人物性格。在此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在作文时也要运用这种创作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借机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总之,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丰满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巩固联想式、空白式的创造性阅读方法。

  (四)创设情景,深入感悟主旨

  设置问题,学生认真思考:(这是从知识教育过渡到德育教育的准备工作)

  1、看过了整个故事,现在再来看看题目。小说以简单的“窗”为题,有怎样的寓意?(让学生思考“窗”的象征意义。

  2、我们通过对文中两个人物的分析,已经明显的在情感上有了倾向性,大家来说一说,你的倾向性是什么?

  3、你认为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主题的看法。

  在学生共同讨论,总结主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设置相关情景,让学生在不同的实际情境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我们如何才能帮助另一个病人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另外我运用抛砖引玉的方法用大屏幕显示出我对本篇小说的感悟,引导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将课堂教学的深度不断推进,完成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五)、课外训练,反馈成果

  作业:1、结合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为文章作一个续写: 这时又有一位新病人转入了这间病房……

  2、向学生推荐欧.亨利的《最后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说课稿 篇2

  新的课堂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这种新的课堂理念和价值取向将极大地改变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本文以初二几何《角的平分线》一节为例:

  一、教材分析:

  《角的平分线》是初二几何第三章三角形第二单元全等三角形中第六节课,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延续,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也为初三的学习作了铺垫,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所涉及的证明两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方法是今后作图、计算、证明的重要工具。

  教学目的及确定的依据:依据对教材、教学大纲及学生的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目的:

  (1)知识教学点:掌握角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知道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2)能力训练点:利用定理1、2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或两个角相等通过证明及解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德育渗透点:渗透数学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分清两定理的题设与结论,两定理的直接应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

  二、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以获取最有效的、最大限度的发展。

  据此我把本节的内容分成六个步骤、进行六层次教学法:

  (1) 创设情景,建立模型

  (2) 探索定理,进行证明

  (3) 引入练习,巩固格式

  (4)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5) 解决引例,延伸知识

  (6) 回顾新知,反思升华

  通过师生间活动,学生间的活动,学生个体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想象、猜想、概括、论证、应用等,提高了他们的能力。

  总之,教法和学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让学生动起来”说起来容易,但真正收到实效,让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和提高是很难的。我力求通过本节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自主探索,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建立模型

  引例:(实物投影)如图,一个街心花园,有三个出口,每两出口之间有一条道路组成三角形,现园林师傅要在三角形内某点P处修一个亭子,为使亭子与原有道路相通且到三条道路的距离相等,需再修三条小路PD、PE、PF,使另一出口D、E、F分别落在三角形的三边上,花园其他部分以备种植不同品种的花草。

  请你帮助园林师傅设计方案,找出P点,画出图形,并说明理由。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应用性问题说明学习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同时激发学生在实际的背景中挖掘基本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将三条路抽象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亭子抽象成一个点。这就是说已知△ABC,求一点P,使P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此时,学生的思维从问题开始,心弦与教学情境产生共鸣,自发的启动思维机制,快速地进入问题情境。

  (二)探索定理,进行证明

  这一过程是我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课堂活动的机会,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

  (1)有指导的再创造

  将引例中一点到三边距离相等转化为一点到两边距离相等,也就是哲学中所谓的“进退”。

  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活动,需教师恰当地引导和组织,如果说有效的学生活动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表现在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可能。

  (2)独立思考阶段

  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使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面对新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感受投身于探究活动的过程是不断将人类已有经验内化的活动过程,同时,又通过活动不断地将已有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外显的活动过程。其个体主体性正是以这一数学活动为中介不断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在学生中巡视,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随时建构,调解教学环节。

  (3)讨论交流阶段

  待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后,可与周围的同学展开交流,从而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数学的过程是学生头脑中构建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主性行为,用自身的创造活动去感受数学是做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4)成果展示阶段

  A

  E

  D

  P

  R

  C

  方法1、学生A:(实物投影)在AC和

  AB上截取AD=AE,过D、E分别作AC、AB

  的垂线交于点P,点P到AB、AC的距离相等。

  教师:为什么点P到AB、AC的距离相等呢?

  学生A:连接AP,用HL证两三角形全等。

  学生简短的话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学生对知识与经验的获得,是以已知经验为依托的,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与经验如何提取,是以知识间联系为基础的,即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关键,是学生头脑中是否有相应的知识与新知识发生作用。

  A

  E

  D

  P

  R

  C

  方法2、学生B:(实物投影)

  作∠BAC的平分线,在其上找一点P,

  过P作PD⊥AC于D,PE⊥AB于E,

  则PD=PE。

  教师:谈谈你的想法。

  学生B:我觉得角平分线上的点满足要求,所以先作角平分线,从其上找一点向两边作垂线,用AAS证两三角形全等,从而验证我的猜想正确。

  这位学生很有预见性。他的课堂表现说明,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起对问题的理解,并通过对自己建构的反思稳定,深化其理解。学生具有很强的认知主体性,学生是待开发的沃土,学生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

  (5)理解归纳阶段

  上述两种方法学生可以归纳出两条规律:《1》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这恰好是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打破了教材中先安排性质定理后安排判定定理的常规。根据以上数学活动,由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我将两定理同时给出,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这样更贴近问题情景的解决。

  两定理的证明过程并不难,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活生生的思维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应怎样想和为什么这么想的问题。的确,学生的认知正是通过这种内化与外显的多次交替而逐渐发展、完善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了主体性,在交流活动中又表现着主体性;学

  生主体性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思维的发展,去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所以活动是学生个体各种潜能得以展示的最好形式,最终使学生的学识与智慧为集体所共享,使教学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过程。

  (三)引入练习,巩固格式

  练习

  O

  C

  B

  P

  D

  A

  B

  C

  O

  P

  D

  A

  1、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解题格式,请你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如图(1),∵PC=PD

  ∴P在∠AOB的平分线上( )

  B

  C

  O

  P

  D

  A

  ∵PC⊥OB,PD⊥OA

  (2)C

  ∴P在∠AOB的平分线上( )

  ∵P在∠AOB的平分线上

  (1)C

  ∴PC=PD ( )

  C

  A

  D

  B

  (3)C

  2、如图(3),△ABC中,∠C=90°,

  AD平分∠BAC交BC于D,若

  BD : DC=3 : 4,点D到AB的距离为12,

  则DC= ,BC= 。

  一般说,一节课约束力15—20分钟为课堂练习时间,为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充分重视和利用好这个时间,如果教师能恰当地把握好“激趣”“设疑”“多想”“加深”“拓宽”这几个环节和要点,就能突破难点,突出主体。

  A

  C

  F

  D

  B

  E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例题:已知,如图,△ABC中,

  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

  DE、DF分别垂直AB、AC于E、F。

  求证:EB=FC

  这一过程以学生为主,给学生充分自我表现的舞台,在学生解答出现问题时进行适时点拨,学生活动要以一定的时间和形式加以保证,教师应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不仅如此,还应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取成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变式:已知:EB=FC 求证:AD是角分线

  A

  C

  B

  P

  将上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这主要是训练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参与,给学生个人表现的机会,丰富个人体验,增长个人才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解决引例,延伸知识

  学生很快就能答出:作∠B、∠C的平分线交于点P,点P即为所求。这里有的同学会问:如果作∠A的平分线,那么三角形的三条角分线交于一点吗?留给学生尝试探索,从而认识到三条角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为以后学习内容打好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表明,我们的教学重点已由教转向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而是在激发学生主动去学”,“只有当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

  (六)回顾新知,反思升华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自我获得知识,拓宽知识,加深知识等方面,因此,在学习过一节内容之后,我总是要求学生作如下小结

  这节课我喜欢——

  我惊讶的是——

  我开始在想——

  我再次发现——

  我感到——

  我想我将——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使教师与学生,学生自己与自己进行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在明媚的阳光下。难道内心的百花齐放不比千篇一律的我学会了,更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吗?

  总之,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发展展开,给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及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无愧于课堂教学的主体。

说课稿 篇3

  第14 篇课文《黑板跑了》。课文具体描写了科学家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的后壁当黑板来演算的趣事,旨在教育学生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观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为此,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案上有了,我也不多说了。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由于我们的学生对科学家的故事很感兴趣,对安培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语言文字中学习安培做任何事都认真专心的精神,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

  我准备安排二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有感情朗读课文,帮助他们读懂课文内容读中感悟,懂得做任何事都认真专心的道理。

  下面我具体地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

  首先第一课时,我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安培画像,这是谁?(安培)那么你知道安培是什么人吗?老师简介安培。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安培,走近安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问,老师梳理归纳(比如: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黑板”两个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黑板跑了与安培有什么关系?)通过朗读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同是思考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读书后,老师检查读书情况,分别出示生字新词,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接着让学生动手或联系上下文分组讨论理解新词的意思。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理解下面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评议。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指导检查读书。一些长句子指导多读几遍。

  接着下一环节,训练默读,整体感知,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安培的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讨论交流,指名反馈。师生共同评议,从这件事上,你认为安掊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做事认真,专心的人)。

  下一个环节指导写字,首先让学生齐读生字,让学生认真观察记忆字形,然后教师范写并指导写法技巧,最后学生自由描红临写。

  最后教师小结:正是因为安培的事认真,专心,他才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数学家,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他研究时专心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

  第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以上这些内容,下面来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教案上有,我就不多说了。

  下面说第二环节,精读感悟,悟中明理

  1、在学生自读第一段的基础上,通过换词理解“著名”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通过句式训练,让学生知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加强感受,重点指导朗读好“著名、非常”等词语来激发情感。

  2、课文的第2--5自然段以具体的趣事来让学生体会安培搞科学研究的认真专心。

  2—5自然段的教学都围绕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展开读书讨论交流,引导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先画出有关句子,再读一读然后说说体会。在全班交流时,我根据学生的发言加以适时点拨。结合学生的生活体会感受街上的热闹,接着请学生想象自己在这样的街上会怎样?扣住“好象“通过自己与安培的不同表现的比较,进一步体会安培的专心,激发敬佩之情。

  3、交流课文第3段时,引导学生抓住“心算、计算、演算“比较三者的不同,区分它们的细微差别,体会用词的精细准确,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重点指导”太好了,特地、高兴地走过去“等词句的朗读。在品读词句上,体会安培搞科学研究的专心。

  4、交流第四段时,先指导学生想象安掊的动作、神态、理解成语“聚精会神”并通过成语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同时思考,讨论,安掊为什么不由自主的跟着马车走,再次引导学生体会他的忘我和专注。

  5、交流第五段时,通过比较一组句子:

  (1)这时,他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2)这时,他才发现那不是一块黑板,而是一辆马车车厢的后壁。

  交流两句子的不同,让学生理解“才”字在句中表示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体会安培的专注。

  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接着进行练习讲故事环节,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把故事讲清楚的能力,先让学生默读课文,

  然后按题纲自由准备。再同位互讲,指名讲,师生评议。最后总结课文,通过填空说话,再

  次让学生领悟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板书设计:

  15、 “ 黑板”跑了

  思考

  安培 专心 演算

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对于这本书,全书比较薄,整本书只有16篇课文,而按照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中对于美术教育学内容的划分,八年级属于美术教育中的第四个学段,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我的小天地—立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为平面设计和塑造立体形象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在本教材中,前一课已经向学生介绍了通过纸版的运用,来制作坐椅,以及在第二课中也学习到运用手绘线表达物体的空间关系,那么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将学生所学知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综合运用,美化生活,并形成一定的设计意识。

  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这一学龄段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立体纸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动手实践的操作技能。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生活用品的关注和热爱之情,感受设计的乐趣。

  而我的这一教学目标也正好与新课标三维度相辉映。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巧妙的运用硬质纸版等材料,对 加工、组合与实用价值相关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把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教法运用

  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对象的情况,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因素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心理,结合“课程是活动、是经验,教师是‘主持人’,是‘沟通者’,学生是快乐学习者”的课程改革新思想。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纳“启发——引导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我将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

  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会提前进行搜查,并自己制作,在课堂上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将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好的纸膜作品,并具体观赏老师制作的立体模型,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遇到难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解决,这样一来对学生自主解决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都有提高。

  其次,我在教学中处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用实践自己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动手操作能力。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导入,新授课程,共同探究,最后小结这几个步骤,

  1.在课程导入中: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学习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境,欣赏生活用品纸模”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的开始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纸版坐椅,为后面的设计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纸版坐椅的设计,懂得节约,引出本课课题—《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

  2.在新授课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也不通,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运用纸版制作纸模”,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学生在设计中发生同样的错误,这样就为学生的设计做了铺垫,减低了难度。这一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3.共同探究 :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制作纸版纸模”这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从而使得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探究的动机,我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终点,难点,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究中,得到解决,这一环节中,我作为教师,学生学习的引导着,要及时发现问题,给学生具有启发性的解决方案。

  随后,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生活用品纸模”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对于再创做的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协调搭配,制作过程中,注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的创作作品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讲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4.最后小结:在最后的小结环节里,我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我的生活用品纸模”的这一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1.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比较棒?

  2.评:让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交流的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我会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不同的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能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有点,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的赞扬他们,使他摆脱胆怯,害怕的心里,相信“我能行”让全体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主人”的快乐。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我将问同学“这堂课哪点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快乐感受?”

  学生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 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的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即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一堂好的课,要做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后拓展延伸”的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我讲留给学生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可以我最想要的物品,或者我最喜欢的东西为题材制作一个漂亮的模型,带到学校来,放在班级的展览栏,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和大家共同分享。

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图中,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

  教学过程: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星期日,科技展览馆有一个大型展示会,其中,有很多模型是中、小学生设计制作的,你们想去看吗?

  大家都想去,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

  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你来说。这位同学看到了人们在排队买票。

  是的,我们在公共场合活动时,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二、观察这幅图,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进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来说。你认为是穿红衣服的阿姨先进去,你是怎么想的呢?

  说的真好,你看到了她排在第一。

  那你们知道小朋友排在第几吗?

  你来说。

  这位同学说小朋友排在第三。你有不同意见吗?

  你知道小朋友前面的阿姨排第几?后面的两位叔叔分别排第几吗?

  把你的想法给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这位同学认为小朋友前面的阿姨排在第二,和你想的一样吗?

  同学们想的都一样。谁来说说后面的.两位叔叔分别排在第几?

  你来说。

  你表达的真清楚。穿黑衣服的叔叔排在第四,穿蓝衣服的叔叔排在第五。

  三、同学们都很棒。现在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

  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你觉得我们刚才说的两个5一样吗?

  你来说。这位同学知道两个表示的不一样,却说不清理由。现在我们一起看图来说一说。

  5个人排队买票,指的是一共有5个人,分别是2个阿姨、1个小朋友、2个叔叔。第五个指的是排队中的最后的那个叔叔。两个5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穿红衣服的阿姨买了票已经进去了,后面的人上前。现在有几个人在排队?每个人分别排在第几呢?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四、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先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排成一队。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说一说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呢?

  大家真了不起,在游戏中能够很快的确定每个同学排在第几。像这样我们说第几的时候,可以从左边数,也可以从右边数。同样的一个人,从左边数和从右边数他排第几可能是不同的。

  五、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几和第几,知道了“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练习题。

  1.数楼房层数!说一说小女孩在第几层楼?你是怎么想的?

  2.猴子捞月亮,说一说戴帽子的小猴子是从上向下数第几只?如果是从下向上数呢?

  3.同学们真棒,我们再来看这幅图:小朋友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你知道扎辫子的小姑娘排在第几吗?

  4.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快要下课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数学小游戏,介绍一下自己的位置!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位置呢?

  你来。真好,这位同学告诉大家他坐在从前面数第五排,再从左边数第4个位置。你能清楚的介绍一下自己的位置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

  六、同学们,就要下课了,我们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说一说。

  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多,不仅认识了几个,还理解了第几个的意思。几和第几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相信同学们会认真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到这些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同学们再见。

说课稿 篇6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处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本节内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对不等式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内容的理论基础,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兼顾我班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经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由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过程,进一步符号感与数学化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

   教法与学法:

  1. 教学理念: “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2.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3. 教学手段:多媒体应用教学

  4. 学法指导:尝试,猜想,归纳,总结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下面我将具体的教学过程阐述一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首先带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的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运用它对不等式进行变形.

  2.理解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3.提高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

  第一部分:学前练习

  1. -7 ≤ -5, 3+4>1+4

  5+3≠12-5, x ≥ 8

  a+2>a+1, x+3 <6

  (1)上述式子有哪些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关系?

  (2)这些符号两侧的代数式可随意交换位置吗?

  (3)什么叫不等式?

  目的:设计该部分是为了让学生上新课之前先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

  1.商场A种服装的价格为60元,B种服装的价格为80元

  (1)两种服装都涨价10元,哪种服装价格高?涨价15元呢?

  (2)两种服装都降价5元,哪种服装价格高?降价15元呢?

  (3)两种服装都打8折出售,哪种服装价格高?

  2.已知 4 > 3,填空:

  4×(-1)——3 ×(-1)

  4×(-5)——3 ×(-5)

  目的:设计该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做铺垫。

  第三部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究

  1:填空: 60 < 80

  60+10 80+10

  60-5 80-5

  60+a 80+a

  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填空(1):60 < 80

  60 ×0.8 80 ×0.8

  填空(2): 4 > 3

  4×5 3×5

  4÷2 3÷2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填空: 4 > 3

  4×(-1) 3×(-1)

  4×(-5) 3×(-5)

  4÷(-2) 3÷(-2)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小结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1. 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 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

  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四、典型例题

  例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1) x-2< 3 (2) 6x< 5x-1

  (3) 1/2 x>5 (4) -4x>3

  解:(1)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2,

  得: x-2+2<3+2

  x<5

  (2)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两边都减去5x,

  得: 6x-5x<5x-1-5x

  x<-1

  例2.设a>b,用“<”或“>”填空:

  (1)a-3 b-3 (2) -4a -4b

  解:(1) ∵a>b

  ∴两边都减去3,由不等式基本性质1

  得 a-3>b-3

  (2) ∵a>b,并且-4<0

  ∴两边都乘以-4,由不等式基本性质3

  得 -4a<-4b

  五、变式训练:

  1、已知x<y,用“<”或“>”填空。

  (1)x+2 y+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2) 3x 3y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3)-x -y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4)x-m y-m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2、若a-b<0,则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A.a>b B.ab>0

  C. D.-a>-b

  3、若x是任意实数,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3x>2x B.3x2>2x2

  C.3+x>2 D.3+x2>2

  六 、小结

  七、作业的布置

  八、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的看法,希望各位专家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流,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第一自然段:( 1 - 5 ) 写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第二自然段:( 6 - 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第三自然段:( 12-14 )写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石头书的作用可大了。

  课文情趣盎然,寓科学知识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有趣的儿童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化石的作用,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刨根问底”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设计:

  1、对比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用实物(语文书和石头),形象对比,引起学生兴趣,导出课题后,读题设问,让学生质疑问难。

  2、图片展示,感知石头书。

  现阶段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过程当中,而图片正是具有形象、生动等特点,符合学生规律,因此更易于激发小学生兴趣,易于接受知识。

  3、以读为核心,读中感悟。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在教学中贯穿这一宗旨,始终把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

  4、图文结合,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学中,我由图到文,再由文到图,图文结合,遥相呼应,把文中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5、渗透写字指导,培养书写能力。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让人赏心悦目,心情愉快,所以在最后一点时间里,我让学生自己发现字的间架结构,同时给与适当指导、评价,让学生想写好字、能写好字。

  四、说教学方法。

  在教的过程中,努力做到精讲精问,让学生自己多读多练,重在积累和感悟。课堂上努力做到扩大训练面,让每个学生多读多练,重在参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时反馈和调控,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学生细细的读书,静静地思考,展开适当的讨论,给学生学习和自主权,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做到引导,扶持,点拨,“到位”而不“越位”。

  指导学生写字,培养书写能力。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石头书》说课稿之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精华】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相关文章:

1.【精华】委托书合同模板集锦七篇

2.【精华】小学生观察日记模板集锦七篇

3.精选五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4.《离骚》说课稿模板

5.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6.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集锦9篇

7.【精华】公司借款合同集锦七篇

8.【精华】个人借款合同集锦七篇

9.【精华】学习计划模板汇总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