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4 15:24: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说课稿范文汇编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说课稿范文汇编10篇

说课稿 篇1

  1.说教学内容、对象

  《电子板报高手》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实验教材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的内容,教材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本课是这个单元中比较重要的一课,也是学生能熟练运用Word20xx创作电子板报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画图软件,并在前面几课掌握了Word20xx排版的基本知识、插入特殊符号,以及插入剪贴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另外要鼓励学生从网上搜索资源、下载图片,对文字、图片、艺术字、图形、文本框等版式设置进行整体构思,这些都是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和拓展。Word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兼有完善的排版功能。熟练运用Word软件,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要求。Word软件的应用领域是文字处理和排版,当然Word的软件教学之重点也就是这两点。文字处理包括文字的录入(这有涉及汉字输入法的知识)、编辑、格式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特殊格式);版式设置包括页面设置(纸张、边距、缩进、间距、边框、背景)、对象(图片、文本框、艺术字)插入及版式;表格制作包括表格插入、修饰。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和制作电子板报,让学生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Word一章的各知识点;

  熟练运用Word软件进行复杂图文排版;

  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4.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格式设置(文字、图片)、表格制作。

  难点:版式设置(页面、分栏、文本框)。

  关键:使学生清晰掌握艺术字工具栏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团体协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

  l 说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比较法、演示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教师采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布置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学→教师穿插介绍知识重点和难点→归纳结论、评价成果,即学生通过制作一份电子板报,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并在其中要求融入审美情趣、网络技术、社交能力的展示。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装饰画》 。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过程和说作业及板书设计等九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装饰画》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活动四,分为一个课时。该节课是对前面所学的写意花鸟小品、纸版画和石膏板画的具体的运用和延伸,也为活动六“装点居室”打下必要的基础。装饰画就是用各种材料制作的画或壁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废旧的材料,如:布、纸、毛线、蛋壳、包装盒等等,我们应该怎样使这些没有使用价值的废旧材料变得有生命而具有艺术美感呢?这就是本节的宗旨:“变废为宝,因材施艺”。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三、说教学目标

  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教育及美术作品能够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其良好的情操,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使一些不良的心理得到疏导与治疗。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结合教材,联系我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和一部分学生厌学的现状,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装饰画的表现形式以及特殊材料带来的装饰美感。 ②能力目标: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制作,掌握拼贴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③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采用小组合作的机制,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力量和班级的温暖;创造型思维的培养,便于实现学科间的结合。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总结了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装饰画的特征、实际拼贴装饰画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制作方法来表达装饰画的主题思想。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八年级学生对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掌握,根据教学重难点和教材特点,我将在课堂上运用以下教法,传授给学生以下学法:

  (一)教法

  1、 欣赏法: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经典的装饰画,使美术课成为学生们与艺术大师进行精神交流的场所,通过美术学习和鉴赏,承接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提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格,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具有健全心理和高尚人格的人。

  2、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因材施艺制作装饰画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兴趣,在演示过程中,必然地要与学生之间形成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为密切的接触,从而更加易于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感的形成,有利于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与心灵直接交流的情境。

  3.讲解法:对于装饰画的主要特点及制作技巧采取讲解的方法,使学生在对绘画艺术进行学习和探索的同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真诚关爱与美好情感的熏陶,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语言能力,通过发自于真挚爱心的富于感染力的话语,将正确的人生观和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化解心理问题的体会、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学生们掌握绘画艺术这一能陶冶心灵、宣泄情绪、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金钥匙。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用讲练结合、分析法、图表等等。

  (二)学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模仿、创作。学生先模仿书本中自己喜欢的作品,体会作品的构图特点,色彩搭配特点,积累经验,为下次创作装饰画打下基础。

  六、说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自己制作的装饰画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课前收集的拼贴材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首先播放不同风格的经典装饰画,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评析,强调这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画的特点,然后教师拿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看、摸,通过视觉和触觉上让学生真实感受装饰画的特征,激发学生对装饰画的兴趣。

  (二)讲授演示,引导创作

  1、教师给学生讲解装饰话画的特征,用表格归纳说明装饰画在“构图、造型、色彩、材料”四个方面的特征。

  2、教师给学生讲解装饰话画的种类,用表格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观察了解。

  3、教师给学生讲解演示装饰画创作步骤,“构思、构图、选材、制作”四个步骤,重点强调选材要根据构思构图来确定材料的颜色、纹理、质感等,让学生注意教师在因材施艺方面是怎样合理利用材料的特点的,体会装饰画的特殊美感。

  (教师5分钟的技能展示:这幅作品是利用旧日历画制作的装饰画。这里我较合理的利用材料的色彩、纹理、质感来表现一处若隐若现、云雾飘渺、世外桃源的山村美景。用旧日历中蓝灰、紫灰色来表现小屋,用瀑布的颜色来表现山间小溪,用岩石的质感来表现山间小道,用石块颜色来表现溪涧错落的石头。花草树木掩映四周。)

  4、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收集的不同材料按照装饰画的步骤,要求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自己喜欢的景或物。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创作,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画画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感情。这种宣泄方法,对于那些性格孤僻和内向的学生尤为重要。学生作画的同时教师巡回辅导。

  (三)展示评比,整理提高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装饰画作品,说明创作思路,互相评比,指出优劣。为了让学生的作品更完美,我让学生分组合作,造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构图,裁剪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剪形,拼贴组合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粘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成功后的喜悦。

  (四)课堂小结

  装饰画的特征、制作步骤及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八、作业设计

  发挥想象力,收集自己身边的废旧材料创作一幅装饰画

  九、板书设计:

  装点我的居室——装饰画

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课文是北师大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小书架》。

  北师大教材是从学生的角度入手的,它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将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体现了汉语拼音的工具性。

  而本教材的第八单元是学生正式接触、学习拼音的开端。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将学习六个单韵母及其四个声调。

  在本单元适当的安排了《小书架》一文既巩固又强化了单韵母的学习,这也算得上是编者煞费苦心了。

  本课主要讲了我家的小书架上,爸爸、妈妈和‘“我”的书摆放的位置,并在最后说明每天放学都要看它。

  本文一方面说明这是一个爱读书、爱整洁的家庭,另一方面也告诉了小朋友要养成每天看书阅读的好习惯。

  这篇韵文朗朗上口,易读易背,生字简单,易认易写,是初学识字的好教材。

  音节中基本出现了所学的字母,有利于学生巩固刚刚学过的单韵母。

  鉴于教材的安排,我制定了以下的方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摆放物品要整洁有序,并逐步培养每日阅读的好习惯;

  2. 继续利用多种方式识字,认字8个,写字4个;

  3. 继续利用熟字联系拼读;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其教学重、难点: 1. 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摆放物品要整洁有序,并逐步培养每日阅读的好习惯;

  2. 继续利用多种方式识字,认字8个,写字4个;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张小书架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揭题。

  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眼前这个小书架的样子。

  用“丁丁家的小书架当然要由丁丁来介绍。”来引入课文的学习。

  本文内容浅显,学生易于理解。

  所以,要把重点放在认字和拼读上。

  在自主学习时要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要适当的指导学生进行拼读练习。

  在读文章之前,教师要有意识的归纳认字的方法。

  先由学生自由读文,再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最后再来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在这期间,教师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对于生字,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拼读练习,从而达到拼音识字的目的。

  因为本课节奏感强,易于朗读,所以可以让学生用多种形式来朗读、背诵。

  写字时要重点指导“书”、“用”的笔顺,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调整位置,直到写好。

  本课的一个拓展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找出丁丁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和学会整理东西的习惯和能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儿歌;

  2. 正确书写生字。

  板书 :爸爸 上 妈妈 中 我 下 爱读书 爱整洁

说课稿 篇4

  课题思路:

  一.

  认识线

  感受线条美;提高对线的鉴赏能力;激发线条画的兴趣。(了解,接受)

  欣赏以线为主的艺术作品。

  体会线

  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尝试表现各种各样的线,体会线条的多样性,增强表现力 ,唤醒创造力。(了解,练习)

  说说生活中的线;画不同形态的线;画有情感的线;画组合线;用线组成简单的图案 。

  运用线

  精细的描绘

  精细地表现客观事物,培养观察力,提高表现力。(练习)

  静物、植物、人物、风景写生等。

  创造性写生

  创造性地表现景物,培养创造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接受,练习)

  对难于表现的景物或本身不令人满意的景物进行加工、装饰。

  创作

  运用线条进行创作,提高绘画能力,培养创造力。(练习)

  记忆画、想象画、装饰画等。

  二、教学基本思想

  挖掘儿童创造的潜能,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建立绘画的信心。

  三、教学原则:

  (一)、示范原则。老师示范、传授技法,让学生自己寻找尝试表现方法,否则就又落入技法传授的老路,束缚儿童的自主意识。

  (二)、无差原则 。教师应承认个体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衡量学生的作品。

  (三)、个性化原则 。鼓励个性化的表现。

  四、教学成果

  1、通过课题实验证明儿童具有创造的潜能,而且大大出乎我们的预料。我们之所以能够培养儿 童的创造力,是因为儿童本身就具有创造的潜力。通过线 条画教学能够唤醒儿童创造的潜能。我们常说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倒不如说保护儿 童的创造力,唤醒儿童的创造力。教师的职责就是如何通过教学来唤醒学生创 造的潜能,而不是打击、扼杀、压制儿童的创造力。创造首先要 有创造的精神、创造的勇气、创造的动机。

  2、通过教学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意志力、审美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 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创作了大量线条画作品,对渡过儿童绘画困难期有一定积极作用。

  3、编写了可供参考的教材。

  五、问题讨论

  1、儿童在绘画中经常出现不顾所画对象的特性盲目画线的情况,无法理解线条对所表现对象的作用,失去了线条的意义。

  2、过分追求线条的多样性,造成画面的不统一、不协调。

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掌声》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掌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克服忧郁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

  作者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来十分感人。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课文给了我们一次出色的爱的教育机会。

  二、说学情

  陶行知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教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有的放矢、优化教学。

  本文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本文语言质朴简单,对他们来说读懂这个故事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平淡的叙述后面却包含着充沛而深厚的情感。对于正常人,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却很难体会其中的辛酸。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小英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残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促进学生实现文心和人心的和谐交融。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及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犹豫、忧郁……”的意思;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鼓励和关爱的。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语言,揣摩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掌声的内涵。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中,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

  陶行知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进而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本最后一段的内涵,学会尊重、学会关爱别人,升华情感,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生活当中。

  2.教法

  为人师者,教法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无舟则望洋兴叹;教若登山,教法如绳,无绳则见山徒呼。可见,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基于设计理念,我设想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我主要采用“悟读法” “读书指导法”“启发法”。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启发引导学生以“掌声”为突破点,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用心去学,动情去读,体会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局限了其理解和表达的快速到位,需要在对语言文字的层层读悟中渐渐达到悟情和传情。所以本课教学我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生情”的教学特色。

  3.学法

  陶行知曾说过“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强调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受用一生的能力和本领。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采用朗读感悟法、想象体会法、联系生活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因此,要在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最后一段的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一)字词回顾,巧妙导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完成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习,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指导了书写,并初读了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新同学小英,那么这节课让我们去和小英交个朋友,深入了解她,好吗?

  1. 学生听了老师范读后自读课文。

  2. 选取了“小英残疾”和“小英变化”的三个标志性句子,同时考察学生重点词语和多音字的掌握情况:

  (1)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2).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3)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小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3.抓住第(3)句提出一个问题: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以前的小英是什么样的吗?由此引入教学过程的下一步: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这个环节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指导朗读。在不露声色的朗读指导中,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学会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不要生硬提拉与代替,而是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位置,设立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援。】

  (二)紧扣“变化”,体验情感

  1. 了解过去,感受小英的忧郁自卑。在感受小英的变化时,我主要做法先是让学生抓住“默默地、不愿意、犹豫、慢吞吞、眼圈红了”等表现人物神态、动作的字词品读体会,并引导学生想象体验小英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小英的性格特点。在学生深刻体会了小英的忧郁孤独,内心涌动着对小英的同情和关怀的基础上,顺势指导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我们内心的同情,读出小英的忧郁自卑的内心世界。

  2. 了解现在,感受小英的自信开朗。挖掘文本空白处:注意第五段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小英在学校里还会做什么?还会有哪些变化?

  3. 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抓小英前后变化的关键词“自卑忧郁”与“自信开朗”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教法,更强调学法指导。正如培根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我国也有这样一句古话:“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在这个过程中,暂时跳过了文本中表现“掌声”的段落,对教材的重组意在达到这样的效果——小英的前后变化构成了强烈的情感冲突和矛盾:究竟是什么使得那么忧郁自卑的小英变得如此自信开朗?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股强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学生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进入文本的核心部分。】

  (四)聚焦“掌声”,感悟内涵

  两次“掌声”背后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1. 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2: “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呢?”,表达出自己对掌声的体会,充分展示感悟的过程。

  3. 想象说话:“听到这样的掌声,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想说些什么呢?”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在反复的朗读、品味和相互启发中,逐渐清丰富起来,真正懂得“掌声’的内涵就是“爱”。

  4.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读最后一种自然段,并尝试背诵。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朗读是贯穿始终的。在经过品析词句,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后,读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联系实际,延伸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给予“爱”的掌声的人的图片,如“残疾人自强不息”、“生活、学习中同学们互相帮助”等图片, 体现本课的主题“爱”,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要把你的“爱”的掌声献给谁,你的掌声中想表达些什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六)作业布置

  “给班级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某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进行一次帮助”

  【新课标注重学生本位,强调练习应少而精,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没有布置硬生生的认知组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六、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文章内容的浓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意蕴。在本课的板书中,我首先板书 “困扰”、“优秀”,强化“形声字”的识字方法;接着简明扼要地将小英在同学们“鼓励”和“赞扬”的掌声中变化的过程展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注意小英由“普通”走向“优秀”的原因就是因为一个“爱”字,揭示本课主题;最后完善板书,将以上内容连成一个心形,再次深化文章主题。力求将生字新词融入其中,并且中心突出、眉目清晰、工整且有条理。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预测四个方面来谈谈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原子的构成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同时它又为将要学习的元素,离子打下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学生情况,可以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形成需要借助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本节课

  (1)通过探究构成每种原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学习分析、归纳,对比的科学方法。

  (2)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发展的历史,初步学习假设、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

  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1)在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发展的过程中,知道科学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2)通过阅读张青莲教授的相关资料,了解中国人在科学发展中作出的贡献,进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为主体,借助于掌握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分析,归纳,对比的科学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爱国情感。

  (三)教学的重、难点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 重点:认识原子的构成 难点:认识原子的构成;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与分析。

  (一)学生情况

  初中化学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究感兴趣的问题,对事物的认识正由感性向理性转变,但感性认识仍然占主导地位。

  能力水平:学生初步具备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知识水平: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可以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二)教法与学法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教法 本节课将采用引导探究法,这种方法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同时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演示法,通过演示原子的图片及动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法 本节课将采用分析归纳法(通过分析图4-2中的有关数据,得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从而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三 教学过程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上课前先请同学们观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相关图片,接着描述它的强大威力,并解释原子弹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与原子的内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原子的内部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这样的导课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顺利进入教学过程阶段二

  (二)活动探究 得出新知

  活动探究一:原子的构成

  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发展历史,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大约100年后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在7年之后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红枣代表电子,面包代表原子,红枣镶嵌在面包的表面。又过了7年,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根据他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生动的图片及动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原子的立体模型,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后来人们又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建立起来之后,通过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相对于原子更小,就如同一颗樱桃和十层大楼的体积比例。接着演示原子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明白这就是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借助于图片和动画,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记忆。从而突破难点。

  活动探究二:原子不显电性

  知道了原子的构成,然后追问,同学们那原子显不显电性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如下图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正负电荷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活动三:相对原子质量

  知道了质子,中子,电子的数目关系,那它们有没有质量,原子的质量又该怎样来衡量呢?接着让学生观察如下图表,学生很容易得出:质子,中子有质量,但是很小,电子的质量相对于质子、中子更小。此时给学生打比方,由于原子质量很小,用国际单位Kg来表示就如同用吨来表示一粒大米的质量,很不方便,怎么办呢?有智慧的人总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人把碳12原子的质量平分为12份,氧原子质量与其中一份的比(16)作为氧原子的相对质量,同理得出其它原子的相对质量,这些相对质量称为相对原子质量,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向学生讲述怎样利用元素周期表查相对原子质量;此过程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把看似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学会做事,学会更好的生存。

  (三)反馈练习 巩固新知

  适当的课堂练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为了激发学生的挑战热情,将课本的练习设计成闯关的形式作为课堂训练,第一关通过比较简单的习题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感觉不错进入第二关,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一个有背景的题目,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四)交流收获 优化新知

  当本节课学完以后,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我会及时作出回应,并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这种诊断性,激励性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最后,我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四、教学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上可以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超过80%的学生可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但还有少数的学生可能存在疑点,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我设置以下补救措施:单独辅导,找到难点;师生互动;突破疑点。

  最后是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好的板书能够突出重难点,为学生理解知识和对知识进行记忆提供了直观的参考和有力的帮助。本节课样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课文是《雷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五组第18课。本单元的教材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单元训练中提示,学习本组课文,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位美感。本课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欠佳。

  说教学目标:

  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情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会认“压”等四个生字,会写“垂”等九个生字。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在读中有所感悟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重难点:

  1、“垂”字书写笔顺。

  2、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课文整体采用课件展示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前、中、后的特点。为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和本班学生基本情况,本文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文的语言特色,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象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感悟、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演示法: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借助色彩鲜明、对比性强的挂图和雷雨声的音频,图文结合来理解课文。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要变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同桌合作学习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导入时要激发学生兴趣,我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在地里禾苗绿,落在水里看不见。)学生说出谜底,顺势板书“雨”字。再板书“雷”字,这样有助于学生区别“雨”及“雨”字头的写法。

  2、自读互查,学习生字词。

  由于本文涉及的生字不多,只有四个生字,我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己去发现去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乐意去读,去记、去写。由于这四个字也是要求会写的字,所以我在这一环节一并指导。先让学生自己说哪个字难写,应注意什么,再重点指导。“垂”字教学是生字教学中的重难点,“垂”的书写的笔画长短在不同的参考书中不一致,教学时,我尊重教科书中的书写,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形式识记笔顺:“先写大树是个千,一条长横放中间,两棵小树两边站,四横距离不能变。”

  3、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先出示三幅打乱顺序顺序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排列正确顺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排列,从而整体感知课文,以此来理清课文的脉络,把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三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抓住雷雨前这一部分进行品读分析。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同时,充分接触熟悉文本内容。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的想象感受。使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4、体会悟趣,训练词句。

  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让学生做压的动作然后追问: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通过动手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一句中,对“垂”字的理解,首先让学生给“垂”字换字保持意思不变,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掉”字。通过实物展示和出示字典上的解释,来正确理解二字的不同,以此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再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中“越…越…”就用得极为准确,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声,学生自然体会到雷雨来临前的景象。从而让学生说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像“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我是采用打手势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老师高低起伏的手势,读出雨渐渐变小的感觉。

  5、引导想象,加深体验。

  通过想象,加深学生对雷雨前后景色的感悟。如:在学习雷雨后的这一部分,通过让学生闭眼倾听老师的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使学生边读边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想象雷雨后景色的美丽。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挂”的妙用及识记“挂”字,感受彩虹像一条绸带挂在空中,十分美丽;体会“坐”的妙用,感受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重点字、词的运用,以读促悟,落实学习目标,把时间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由乐学到会学。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内的一篇课文,纵观第六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歌颂了主人公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大禹治水》这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

  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

  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二、说学情

  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受到家长的宠爱,较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这是时代的局限。为此,我力求在第一课时就让“大禹”的伟大形象在学生心中确立,怎么办呢?利用多媒体,要学生从一开始就牢记“大禹”的名字,并用书上的插图作为幻灯片的背景,让大禹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就有好几处想象的训练点。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本课在写作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

  总之,想让学生在轻松、竞争的氛围中学习新知,陶冶情操。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文章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一)、根据教材建设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体会飞船发射过程人们的心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树立对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二)、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2、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树立对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三)、课时安排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我将此课安排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课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把自己收集有关“神舟”飞船信息进行交流。

  (四)、教学准备

  多煤体课件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大多数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大多数在朗读和回答问题上还活跃,是教学中的有利因素,不过在收集信息这方面,由于条件有限,学生在要求上比较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

  (一)、说教法本课的教法是:朗读——讨论交流——反馈——小结这一过程进行。这样能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

  本课时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反馈的环节进行,这样能便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开拓视野,加深巩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大胆提问,积极参与探索。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处我构建、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三大部分进行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这部分从四个要点来说:

  1、谈话引入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当你的梦想实现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板书课题:梦圆飞天

  梦圆飞天是什么意思呢?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5号飞船发射过程

  3、理清文章脉络

  4、教师小结,相机板书

  梦 送行:人们心情激动

  圆 发射:扣人心弦

  飞 问候:充满自豪

  天 梦圆:意义重大

  (二)、围绕板书进行教学

  1、送行 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①、指名学生说说读懂的内容,然后提出疑问,通过讨论交流并回答

  ②、我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A、20xx年10月15日是什么日子?

  B、我国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员是谁?

  C、找出人们为杨利伟送行时表达心情的句子。让学生来讨论交流

  ③、指名学生反馈

  ④、教师小结

  (希望这时刻快点到来)

  2、发射

  ①、指名朗读

  ②、让学生讨论,找出发射人们心情变化的句子,感受喜悦和自豪

  ③、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倒计时和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地动山摇,腾空而起的这些词语,感受火箭升空时的壮观景象

  ④、教师小结

  3、问候

  ①、我在这里提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

  ②、齐读第三段

  ③、找出杨利伟说话的句子

  ④、指名有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

  ⑤、提问:从这些语言当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⑥、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⑦、教师小结(这些语言文字的描述,表达了杨利伟登上太空的兴奋之情和充满自豪,感受地球是那么迷人、可爱。

  4、圆梦 让学生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①、梦圆的意义是什么?

  ②、让学生讨论交流,感受喜悦和自豪

  ③、教师总结

  (三)、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收集有关“神舟”号飞船的信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航天梦是怎样实现的,从而感受到梦圆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对立对祖国的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进一步培养学生查阅信息,处理积累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好地突出了本组训练的重点。

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文第1、2节简要介绍了墨尔本的轻轨列车的车况及人们文明乘车的表现。第3、4、5、6节生动地叙述了我们在一次乘坐墨尔本的轻轨列车时,热心的澳大利亚人民自发地用“人造屏障”帮助我们化解了小外孙的“撒尿危机”的事情。第5节集中描写了列车上的素不相识的澳洲人是怎样帮助我们的,主要写了一位金发女郎把新买的饼干从听子里取出,把空听子给孩子撒尿;一位蓄着络腮胡子的长者发动了十几位乘客,在车厢一角背靠背地站成了一圈“人造屏障”让小外孙站在“屏障”里撒尿。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识字量,基本具备了自学字词的能力。他们也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能自主运用工具书来理解词语。在本课的词语学习上,可引导学生学习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

  在学生们大多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引导理解重点句上。教师可通过语言训练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语言训练的契机,可通过抓关键词复述课文片断、展开合理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重点部分,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锻炼。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积累词语“舒适快捷、座无虚席、扶老携幼、闭目养神、窃窃私语、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人造屏障、肆虐、骚动、众目睽睽、不谙”等词语的意思。

  “肆虐(nüè)、缓(huǎn)兵之计、众目睽(kuí)睽、人造屏(píng)障”中的带点字的读音要充分关注,尤其是“虐”的拼音要提醒学生注意,“ü”上的两点在这个音节中不能去掉,帮助复习拼音知识。这几个字都比较容易写错,教学时应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另外要指导学生通过了解这些字的意思,然后再联系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先布置学生预习,教学时,结合与阅读教学的内容有机的正音、辨形、析意,将阅读教学与字词教学有机整合。

  目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讲述的这个动人的故事。

  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将课文3、4、5、6节的内容复述出来。为帮助学生复述课文,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教师可以将“肆虐、缓兵之计、面红耳赤、急中生智、众目睽睽、人造屏障”这几个词语板书,然后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要用上这些词语,教师要注意听清学生是否用上这些词语,用得是否合适。学生可以简要地复述课文,也可以详细地复述课文,在练习时不必强求,但都必须用上前面出示的这些词语,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进行复述是复述课文的一个好方法。最后,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口头复述的训练,是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再创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目标三:能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热情和文明。

  从课文第1、2节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澳大利亚人有着良好的公民意识,都能很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在着重训练学生复述课文相关内容后,应组织学生交流读文后对澳大利亚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从而更深入地感受澳洲人的文明素养高。

  四、教学设计

  (一)自主质疑,整体感知

  教学从课题入手整体进入,让学生自主质疑,解疑。根据预习说说对“屏障”一词的理解,然后说说列车上的“人造屏障”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造屏障”的。从课题出发概要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本环节旨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大概。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感知了课文大意。

  (二)复述训练设计有坡度,有效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

  在课文教学开始时,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词语连起来复述课文1、2节。先请学生运用关联词选择一个内容说说,再根据所出示的词语连起来复述,由易到难,学生不会感到无从入手。

  随着教学层层深入,学生通过朗读,研读,对课文内容理解更透了,那时,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口头复述的训练,是学生对课文情节的再创造及对文本的深刻感悟,同时又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在交流复述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议一议,哪种场合下用简要复述比较合适?哪种情况下用详细复述比较好?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采用哪种复述的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因此,教师不仅要注意根据课文的特点,借助课文训练学生的口头复述能力,而且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变化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分别划出“我”和女儿告诫、提醒、责备的语句及小外孙变化的有关语句。学生在自主研读的基础上,品读这些语句,抓住关键词体会“撒尿危机”,从而与主人公进行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线索,提升了学习的整体效益。

  同时,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骚动”一词,看看与前文的哪个词语相呼应?让学生了解到一种文明的习惯需要大家来维护,课文前两节正是对这一文明习惯的渲染。自然地渗透了为下文埋下伏笔的写作方法。

【【精品】说课稿范文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牧场之国精品说课稿

2.梦圆飞天精品说课稿

3.惊弓之鸟精品说课稿

4.《离骚》说课稿范文

5.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

6.圆柱的表面积精品说课稿

7.分数的基本性质精品说课稿

8.《醉翁亭记》精品说课稿

9.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汇编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