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5-26 17:07: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内容

  本课的内容是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六年级上册Module 5 Unit 13 Work with Language。也是这个模块的第二课时。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学习动词短语的过去式和第一人称表达的基础上,再发展学习第二,第三人称和复数的表达和在情景中的运用。本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动词和动词短语的过去式,能用各种人称对过去的事情进行问答,谈论。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本课的教学内容语法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枯燥,针对这一特点,我设计了多个游戏,利用歌曲,小诗和日记展卡来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比较懂事,知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高,但往往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是比较内敛和含蓄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他们不喜欢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不断的激发和引导他们,让他们积极大胆的表达自己。本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很高,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有一定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本课时之前,他们了解了什么是过去时,学习了几个动词的过去式和一个过去时的问答: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ed)…

  三、说教学目标

  ㈠语言知识目标

  ⒈复习巩固已学动词的过去式,继续学习其他动词的过去式,如talked。

  ⒉复习、操练和巩固一般过去式的问与答,并归纳句型:

  Did you/he/she/they…?Yes,I/he/she/they did。 No,I/he/she/they didn’t。

  What did you do?I…Ved。

  What did he/she/they do? He/she/they…Ved。

  ㈡语言技能目标

  ⒈能熟练地说出已学动词的过去式。

  ⒉能基本读出动词加ed后的发音。

  3.能自然地运用已学句型描述和表达自己做过什么事情,或与他人进行自然地交流,知道问与答的句型。

  4.能进行初步的写话。

  ㈢情感态度目标

  让学生当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小主人,从总结自己上星期做了什么,下星期打算做什么,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㈣学习策略目标

  ⒈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习惯,在交流中学到东西的策略。

  ⒉培养学生学会结合已学知识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降低学习的难度,形成知识网络的策略。

  ⒊培养学生把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习生活化的策略。

  ⒋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和对比进行自我归纳和概括的学习策略。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⒈复习巩固动词的过去式。

  ⒉能结合实际情况,正确运用过去式的句型谈论和描述过去做了什么的话题。

  3.在适当的情景中,一般过去式句型的灵活运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活动学习法

  把全班分成7个小组,课堂各项教学活动匀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及交流的意义,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同步学习的环境。

  (二)活泼轻松课堂的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短语和句型练习中使用了本班学生的照片,贴近生活;在小组接龙,猜照片的游戏中,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歌曲,小诗的运用更是令整堂课活泼和轻松了起来。最后环节的写作,我并不是让学生干巴巴的写,而是让他们在事先设计好的各种形状的卡纸上写,并用展板把他们的作品展出来,这样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鼓励法

  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课上师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摘贴纸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英语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程序我采用了听、说、玩、唱、读、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体设计为热身——复习和导入——学习和巩固——巩固和发展。

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借生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就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语言虽然浅显,但是体现了母女之间浓浓的爱!

  【说学情】

  我们班有57名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热情、活泼、开朗、爱说爱笑,在家里是听话的好孩子,对父母充满着依赖和感激。可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让孩子们显然不知道什么是体贴,什么是关心?我希望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能够唤起孩子心底的感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偏旁“方”、“饣”。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⑶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的原因。

  2、方法与过程:

  ⑴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⑵ 培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并学会讨论解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唤起孩子心底的感动,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

  【教学理念】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

  1、角色转变:教学中,我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2、读中悟情: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给学生创设情景,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

  【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看老师写个字。板书:借

  师:认识吗?

  生:认识,借。

  师:你向别人或别人向你借过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向同学借过笔、本、书,也借过别人画笔橡皮,让孩子自由说借东西的经历。

  师:好的,看来好多小朋友都有过借东西的经历。但你们借过这个吗?

  师:你们借过吗?

  生:没有。

  师:可真够奇怪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8课借──

  生:借生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孩子观看课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然后放手让孩子看拼音读课文,勾画生字,读准生字,读通课文。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玩气球对对碰的游戏,巩固生字,了解词语意思,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让孩子在快乐中认读生字和词语。

  然后我用课件演示4个要会写生字的笔顺,直观形象,并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感受4个生字的意思。

  三、读中感悟,悟中言情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我有效的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饱含这母女之间的真情实感,我在教学时抓住了母女之间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课文是孩子最喜欢的。因此,我创设情景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孩子在读的时候,体会小云的疑惑纳闷,引导学生想一想:小云的妈妈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吗?体会妈妈并不是忘记了自己的生日,而是想着别人。在第二次对话中,抓住小云的话,让学生思考:小云为什么把生日借给妈妈?让孩子感受到在妈妈的影响下,小云懂得关心妈妈,体现小云的天真可爱。然后,我继续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妈妈听到小云要把生日借给她,会对小云说什么呢?

  在重点句子的品读中让孩子感悟到母女之间的真情,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精心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爱护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向课文中的小云一样,多关心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妈妈。板书:爱

  给全文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我们一起祝他们生日快乐,全班同学唱生日快乐歌。

  欣赏古诗《游子吟》

  四、探究学习

  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不知道赶快问问吧。可要用心记住啊!

  2、父母生日时,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亲或母亲,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第四册第二单元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文章,它呼吁我们,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这些充满爱的诗文,用爱心引导学生感悟爱、奉献爱。《泉水》是这组课文的第一篇,它用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

  教学目标:

  1、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读懂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能力:通过说话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通过教学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知道泉水多、清、甜、美等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说学情】

  1、所任教班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好,初步懂得品赏词句,本节课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读课文,运用品赏词句的方法学习理解课文。

  2、大部分学生性格较为内向,因此设计教学环节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大胆参与学习,进行说话训练就成了我最先考虑的。

  【说教法学法】

  本课课文比较生动有趣,学生利于理解,教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阅读中找答案,并通过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了解泉水助人为乐献爱心的道理,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教会了他们阅读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激趣

  上课伊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丁冬、丁冬”的泉水声,随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声音?学生回答:泉水声。然后,出示山泉图片,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问:“你见过泉水吗?在你眼中,泉水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此处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谈谈泉水给自己怎样的感觉。估计学生会说泉水很清凉、清澈、甘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个有关泉水的故事。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引入课文,使学生对泉水有了个性化的感受,为后续课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品读对话,感悟真情

  板块一 理解文本,初悟真情

  学生自读课文2至5小节,思考泉水一共流过哪些地方,遇到了哪些同伴,自读后指名回答。通过回答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梳理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写了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遇到了姐姐、杜鹃花、果树、画眉鸟。

  随后让学生分段来体会泉水带给伙伴的快乐、指名分段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感受泉水流过这些地方时给这些伙伴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泉水,这些伙伴又会怎样。在个别读和讨论过后,估计学生会有这样的回答: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给姐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泉水,泉水让姐姐能够喝上甘甜的泉水,清澈的泉水可以让姐姐洗澡、做家务。此处相机理解“天然水塔”的含义。清澈、明亮的泉水流进山间的平地,给美丽的杜鹃花当镜子。甘甜、清凉的泉水流进山坡的果园给果子充足的水分让他们长得更大更甜。清脆、响亮的泉水声可以为画眉鸟伴唱。

  这一部分的设计,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挖掘文本含义,更深入地感受到泉水带给这些伙伴的益处,从而感悟泉水那种乐于奉献的精神。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

  板块二 想象表演,温暖心田

  在分析完课文内容后,要求同桌两人来分角色表演,通过表演想象让学生能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更好地诠释。

  板块三 设计问题,深入感悟

  观看完表演后,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泉水,在为别人奉献了这么多之后,你的心情怎样?这一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能走进泉水的内心,进入一个角色的转换,真正地从内心去感受泉水给他人带去帮助、温暖时内心的那份甜蜜、快乐,从而使学生理解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含义。

  板块四 反复读文,升华情感

  在学生以第一人称感悟泉水内心世界后,再次出示“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让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让学生再次通过读感悟泉水高尚的人格魅力。在这一浓烈的情感氛围中引读课文第六、七节。

  三、想象练说,训练语言

  在课文最后,结合最后两个自然段,我设计了一处想象说话训练,让学生说一说泉水还流过哪些地方,给哪些人带来了快乐?

  在练说的过程中,把爱扩散、放大,让学生感受到人间处处需要爱,人间处处充满爱。

  四、回归整体,升华中心

  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一处整体回归,让学生结合板书,再次感受泉水在他人需要帮助和温暖时给予的热情和快乐,结合课前的提问,再次提问:此时,你眼中的泉水有了怎样的变化。相信学完课文学生对于泉水的感受不会在是表面的形象,会更关注泉水内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最好小结: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困难,让我们学会关爱别人,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伸出你热情的双手,献上你火热的心,让他人感受到世界的温暖与爱心。

  作业设计:写一写你给他人提供帮助的事例。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看菊花》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家人在假日去公园看菊花的情景,赞美了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是一篇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横折钩。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能力,感受秋天之美。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菊花不畏严寒,竞相开放的高洁品质。激发学生对菊花的热爱,对秋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其中目标1和目标2是课文的重点,目标3是课文的重点更是难点。

  课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看菊花后舍不得离去,以及人们喜爱菊花的主要原因,这是课文的重点。由于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对课文中对菊花不怕寒冷的精神的赞美很难理解和体会,这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较好的实践新课标的理念,抓住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在为学生创设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的同时,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求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我力争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首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我着重对“放、听、紫”进行正音,对于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二句,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这是学生难读的句子,我将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内容,美读课文,让学生通过选择性阅读,再次加深对课文了解。最后,我将预留七、八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公、开、不、许”,尤其是“公”的八字头,“许”的言字旁,学生不容易掌握它们的间架结构。因此我引导学生先看书上的笔顺表,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就第二课时着重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我将采用“以“趣”导路,营造氛围;以“读“铺路,感悟语言;以“行”拓径,指导实践“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以“趣”导路,营造氛围

  富有情趣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也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来学习课文,我精心设计了导入语“让我们跟小作者一家去公园看菊花好吗?”通过播放真实的录像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情感也被调动起来。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文本。

  二、以“读“铺路,感悟语言

  本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我设想利用媒体,在大屏幕上展示和第一自然段相关的画面,也就是课文的第一幅插图,图文对照。我相信学生通过看看读读就能感知其中的内容。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主要写了菊花的不同颜色以及公园里菊花的数量多。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再找出能够表示菊花好看的词句,同桌互相交流各自的发现。菊花的颜色多,“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我将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引导学生找出表示菊花颜色多的词语。

  “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等词语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这一自然段中“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这些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将通过媒体演示,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这几个词语数量由少到多,范围由小到大。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看媒体动画,品读课文句子“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理解“迎着”一词的意思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爸爸说的一句话“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爱它。”我引导学生上下文对照,媒体演示秋天百花凋零与菊花竞相开放的画面,在学生在对美的感受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评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对课文进行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又进一步感悟爸爸话的含义,体会课文内涵。

  在此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对菊花的喜爱,达到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想,至此,菊花那迎风绽放的美丽画面一定会深深印入学生的脑海。

  在学完全文后,我将设计“菊花,人们喜爱它;菊花,人们更喜爱它。“这样的句式帮助学生把课文的脉络根植于头脑之中。

  三、以“行”拓径,指导实践

  我发现,在课的结尾处留有一些空白。我设想想安排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优美的音乐展开想象,想想自己来到了开满菊花的公园,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把课文语言内化于心,产生情感共鸣。

  最后是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用学生熟悉又喜欢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记忆字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感受字的结构特点与书写技巧;教老师写好字,更激发学习的兴趣,并采用儿童化的语言描述,在书写生字的同时领略汉字的独特美感。

  课后,我设想给学生预留一些和听、说、读、写有关的选择性作业。通过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板书设计:

  美

  8、看菊花喜爱

  不怕冷

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索桥的故事》是北师大教材六年级语文下册《遗迹》一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索桥的故事》是作家巴金写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他对“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的敬意。文章故事简练,但意蕴深远,给人以启迪。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知索桥的感人故事,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搜集资料,加深对索桥故事的了解,深入学习课文,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结尾的含义,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难点是在读中理解“写索桥还写都江堰工程”的原因;体会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了解故事的同时,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精神。这篇课文在这个单元非常重要,通过本文的学习既要让学生感悟到文章所表达的人文内涵,体会到遗迹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又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深入的体会,以利于学生进行后面几篇课文学习内容的体会的铺垫和综合实践内容的领悟和学习,习作的书写。因为关于遗迹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内涵学生理解是比较困难的。

  二、说学生。

  六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自主预习的习惯,具备了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整理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所学习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捕捉文章的重难点,并能联系上下文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从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此外,他们在课堂上善于发现,乐于表达,参与意识强。

  三、说教法。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重视熏陶感染,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形为”所以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落,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读—画-批-议-读” 来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领会文章的主题。同时,本篇文章所包含的知识较丰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外资料,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深化认知,增强阅读量。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索桥”,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2、补充课题,谈话: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曾到四川安澜桥游览,感触颇深,便写下了这篇文章以抒情怀。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学习这篇文章,感受索桥令人心动的故事,(设计意图:建构主义认为: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或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客观世界中各种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构了大量的朴素概念。教学时,老师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前概念,便于更好的调控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脉落。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师生交流作者资料[设计意图:课堂上给一定的时间请学生交流作者资料,在了解作者的同时,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培养搜集整理的习惯,同时,教师也参与交流,为学生树立榜样]

  (2)重点词语辨析:

  光景 露缝 头晕眼花 桥墩 都江堰 紫坪铺 岷江 团扇来扇

  a、指名读词语b、给加点字标音,区别多音字与前后鼻韵母c、说说画线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设计意图:六年级训练重点是段和篇,但不能放松对字词句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夯实学生基本功,为下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理清文章脉落。

  a、说说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提纲。

  b、请学生说一说,强调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理清了文章的顺序,教学就有了方向,课堂就不会显得零散)

  (三)、图文对照,感知索桥的样子。

  1、课文中的插图与文中哪一部分内容相符?默读你找到的段落,画出能体现索桥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2、讨论交流,教师结合批画情况进行引导:

  (1)桥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名称

  (2)桥身有一里光景长……中间还露缝。(说明桥很简陋)

  (3)幸好桥两旁……也不会落到水里去。(桥比较安全)

  (4)索桥没有桥墩……升上去。(体会设计者的才智)

  (设计意图:这一段看上去与文章主题联系不大,但细读会发现这段中的许多地方为下文作了铺垫,教学中试图利用插图,将学生置身于索桥之上,寻找游览者的感觉,为理解课文搭建情感台阶)

  (四)、细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感人之处。

  引入:这样一座简陋而安全,给人带来几分乐趣的桥,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寻找讲述索桥故事的段落。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浏览课文后,交流:第4自然段向我们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2)指名读这个故事,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组织交流。(故事中的夫妻二人为了人们的便利而舍弃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行为是感人的,是值得世人赞颂的)

  过渡;课文围绕索桥只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吗?(不是)文章还写了在索桥上看到的都江堰的工程。[设计意图:六年级课文篇幅长,含义深刻,教学中不宜平均使用力量,要依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并以此为线突破文章的重点,师生都会有所收获]

  2、学习第2、3自然段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你读后的发现及感受批注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并将自己的感悟及时批注,使他们明白文章的内涵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体现的,并不是凭空的想象,真正提高他们的自读自悟能力)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重点理解:

  a、作者看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迎面走来”“忽然起了一陈笑声,两个小孩从高处跑下来”(从中体会索桥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b、看到“分水鱼嘴” (借助图片及文字资料,了解它的用途及特点。)

  c、文中将“鱼嘴”比喻成什么?(石头)文中说:“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猜想一下它会说什么呢?指名说一说。

  (设计意图:“我的视角”以学习伙伴的形式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机会进行穿插解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质疑解疑的策略,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d、想到了“都江堰便是两千两百多年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e、想到“就在离这里……那些人的心一样的么?”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式,如果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填空:这是一颗颗( )的心。

  (设计意图:将句式转换及对比训练渗透在理解课文之中,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写作的巧妙之处,通过拓展让学生填上修饰词,让学生明白这些人们他们曾经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他们的高贵的品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为侯文5自然段重点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4)引入“我的视角”:冬冬在学习了文章后,不明白写索桥为什么还要写都江堰工程,你明白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引导说出:在索桥上看到都江堰,想到人们的手和心,走下索桥,听到索桥的故事,从故事中联想了为多数人而失去生命的人,一脉相承。只是索桥的故事更感人,更深地感染了作者,引起作者的共鸣。前面是铺垫,后面是深化。

  3、学习第5自然段

  (1)谈话引入:作者被许多年前的人的手和心所感染,他的思绪怎能平静?请同学们默读第五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注上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画的句子及理由,再重点理解下面的句子:

  “那样的心,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我多数从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通过交流学生批注的感受,使学生明白这句话讴歌了为多数人的幸福温暖牺牲自己的人,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这样的心永存于人们的心中,在发光,人们永远记着他们。)

  “何公何母的心给每个走过索桥的人添一些温暖,甚至在三百年后的寒冷的冬天,我站在桥头还会揭下帽子当团扇来扇”(体会到这句话并不是说作者感到天气热来扇扇子,而是人们的行为使自己的心得以温暖)

  (3)这些人的确值得我们歌颂,让我们怀着对他们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吧!

  (4)试着背诵这两个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了文章之后,总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老师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并进行批注,无疑为学生提供了走入文本、平等与文本交流的机会)

  4、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索桥的故事很感人,都江堰也有许多动人的故事,那文中写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指什么呢?

  (1)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2)教师酌情引导:指的是心灵在故事中得到感染和净化。

  (五)激情总结:一首悦耳的歌曲,会使你心情愉悦;一句温馨的祝福,会使你倍感温暖,相信索桥的故事也会在你的心中永存,因为它使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得到了洗礼。

  (六)布置作业:

  (1)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不少遗迹,如:寺庙、石桥…。它们的背后也有不少故事,请大家考察一下,并动笔写一写,准备与大家交流 。 [设计意图: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让他们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进行连接,并进行练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捕捉语文的意识]

  (2)推荐阅读巴金作品《家》(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能太盲目,老师利用课堂向学生进行推荐,引导他们多读书的同时,读好书,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反思:运用地处都江堰的优势,交流索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中。) 读书是学生自身的一种参与、品悟行为。如果强迫学生读书,那么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无法体现,学生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喜好、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出发,给学生留下选择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讲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展开联想,既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运用,有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品悟到了他们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遗迹给我们留下的物质和精神上的财富,激发学生对他们的热爱和敬仰)本节课,教师根据当堂教学的任务目标、教学文本的自身特征和教学的实际情景,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选取适宜的切入点,作为有限的突破口和横断面,以达成教学过程的实施,并以此为抓手,将课文、教师、学生这些课堂教学因素整合起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追求。通过拓展让学生填上修饰词,让学生明白这些人们他们曾经付出的艰辛和汗水,他们的高贵的品质,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为侯文5自然段重点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说课稿 篇6

  设计理念:

  《神笔马良》是一部很精典的动画片,它不仅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欢乐,还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播种了善良的种子,教导我们去关爱他人。而《假如》这首小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作者对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关爱。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如果将识字写字教学与充满情趣、理趣的文本相结合,是我进行本课教学时所思考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九个生字,会写“良、食”两个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认识九个生字,并会写“良、食”两个字。

  2、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良”和“食”两个生字的写法及意义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听说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故事中马良用神笔做了些什么?

  你们想不想要一枝这样的笔呢?有一个小朋友,和同学们一样,也想得到一枝这样的神笔,那么他要用神笔来做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3课《假如》。

  二、范读课文、听准字音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

  三、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1、想不想自己读读这篇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检查自学、随文识字

  (一)指读课文,读准字音。

  现在谁想来读读课文?看看你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读到第三小节出示多音字:“还”,并用两个音分别组词。

  (二)检查生字、由字回文。

  在课文中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那么老师想看看离开课文这些生字你们还能否认识。

  1、出示卡片:“良”。组词。动画片中的马良就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因为他总想着别人,帮助别人。

  2、出示卡片:“缩”。组词。做一个“缩”的动作。

  导言:寒冷的冬天,北风呼啸,窗外的小树就在凛冽的寒风中,微微地颤抖,轻轻地叹息。它现在会想些什么,叹息些什么?理解作者的第一个愿望。看课件演示,小树的变化,体会小树得到帮助后的快乐。

  3、出示卡片:“遥”。组词。

  (1)课文中说谁到遥远的地方去干什么呢?出示句子:“鸟妈妈……哭泣。”

  (2)学习:“泣”:组词。

  “寻”:组词。寻就是找的意思,所以“寻食”就是寻找食物。

  “食”: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和“良”字的关系。)看“食”的演变过程,明白这个字与“食物”有关。

  观察“食”和“良”在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写字指导,并多元评价。

  (3)课件演示:小鸟哭了!我们常说鸟是人类的朋友,看到你的朋友哭得这么伤心,你有什么感受?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很着急,所以他想赶快拿起马良的神笔,来帮帮自己的好朋友,你能把她那种急切的心情读出来吗?

  4、出示卡片:“操”。组词。当一个字的部首发生变化时,它的读音和意思也会发生变化。大家猜猜看这两个字念什么?出示:“澡”、“噪”。

  小结:用区别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来识字,也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

  5、出示卡片:“健康”。作者有一位朋友,叫西西,他每天只能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美丽的世界,每当这样的时刻,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这就是作者的第三个愿望。能不能通过朗读表达出你这种沉重的心情?练习读,指读。

  6、这三个愿望中,哪一个是作者最想实现的愿望?体会“一定”表达的语气。练习读,再指读。体会作者迫切的心情。

  7、作者的愿望写完了吗?(没有。结尾处是省略号)怎样读?齐读。

  五、课后练习、巩固识字

  (一)摆卡片练习。

  (二)选字填空:

  1、良浪

  一朵朵()花笑着跑来了。比赛之后,小明自我感觉()好。

  2、摇遥

  爸爸要到()远的地方去工作。

  妈妈帮我()开车窗。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相信每一位同学的心中,都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们会用它画出人世间最美的图画!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1、 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 安全电压 第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 第三、安全用电常识

  2、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知道安全电压

  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

  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2) 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

  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

  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

  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

  (一)事例引课(2')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导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习

  1、安全电压(5')

  人体也是导体,对于人体的触电现象学生较易理解。基于这一点对本知识我设计下面的师生互动过程:

  (1)教师提供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危害)和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U=IR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既应用巩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而且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而着重指出: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感受科学的辨证关系。

  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5')

  出示教材中的图13-17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它的各部分名称,接着教师用测电笔演示教材图13-18的测电笔的正确和错误的使用方法。教师要告诉学生:在使用测电笔时,应先在有电的地方试一下,检查测电笔是否正常,防止造成误判,发生触电事故;在正确使用测电笔下,若测电笔的金属笔尖接触火线,则氖管发光;若金属笔尖接触零线,则则氖管不发光。测电笔只能在对地电压250V以下使用。不可用它碰高压带电设备。

  3、安全用电常识(10')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取下面的具体做法:

  (1)学生阅读课文,对触电事故有一个初步认识。

  (2)通过媒体展示触电的类别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分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充分利用群体的思维讨论得出触电类别及其触电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采取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有张有弛。 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①图中哪些是低压触电?哪些是高压触电?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架线杆、标志等方面分析)

  ②由图中看出低压触电是接触零线还是火线造成的?

  ③由图看出高压触电是接触高压带电体造成的,还是靠近高压带电体造成的?

  (3)引导学生小结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及发生的原因。

  (4)练习:

  ①出示:跨步电压“图片,人遇到“跨步电压”时该怎么做?(讨论回答后,出示一个人单脚跳着通过跨步电压圈的图片)

  ②出示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触电?

  通过以上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关系。

  (三)总结归纳——得出安全用电原则(3')

  通过学习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从而完成本节教材的重点。

  (四)发生触电时的措施

  (1)应立即断开电源开关,切断电路 或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并现场抢救 (练习)你会处理吗?

  ①如果有人触电,应该怎么办?

  ②当家庭失电着火时,应该怎么办?

  四、作业布置(1')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结合本节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

  我给学生布置以下研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1、自己家里的用电器怎样防止触电?

  2、 钳子、螺丝刀等工具采取怎样防止触电得措施?

  3、电工防止触电是如何工作的.

  4、工业上、生活中有哪些防止触电的用具.

  五、板书设计

  六 安全用电

  1、安全电压

  低于36V的电压

  2、用测电笔辨别火线

  构造、使用方法

  3、安全用电常识:“四不”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4、发生触电时的措施

  应立即断开电源开关,切断电路 或用绝缘体将电线挑开,并现场抢救

【【必备】说课稿范文汇编七篇】相关文章:

1.【必备】会议通知范文汇编七篇

2.【必备】担保合同范文汇编七篇

3.赤壁赋说课稿范文七篇

4.【必备】聘用合同汇编七篇

5.【必备】聘用合同范文七篇

6.【必备】暑假周记汇编七篇

7.【必备】除夕作文汇编七篇

8.【必备】心理作文汇编七篇

9.【必备】初夏作文汇编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