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07 14:21: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二课时看望老人。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相对位置以及上一课时结合具体情境,会辨认东南西北并能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们认真分析教材通过看望老人这一情境,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了解路线图的基本结构,由方向和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巩固辨认方向的知识,为以后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和简单的路线图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

  2、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地说出去某地所走的路线,能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

  3、渗透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教学难点:

  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具体路线。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而且上一课时已经对物体相对位置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设计理念:

  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进行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节课首先创设了尊敬老人的生活情境,选择了学生乐于接受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突破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与学生密切联系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把奖励和表扬贯穿课堂始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 激活目标: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 实践观察 自主探究:通过学生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主动的探究,主动学习,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三)强化训练 及时练习: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形成能力 总结知识:通过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将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目标

  首先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让学生说出我们都学习了那些方向?出示地图,让学生说出地图上的方向,并用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下物体所在的位置。通过复习旧知,为本节课在东南西北基础上进行路线图的教学打下基础。

  接着情境导入,九月九这天是重阳节,中国自古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一天小红,小明,小刚三个好朋友相约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可是他们不认识路,你愿意当他们的小导游,用你的智慧去帮助他们吗?设计这样的情境,引出路线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实践观察、自主探究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从图上你都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从整体上让学生了解路线图,知道从图上获取信息来帮助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接着让学生自由充当其中某一位小朋友,怎样才能走到敬老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新课标指出:思考要有价值,合作要有实效,我们认为此处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交流,目的明确时效性强。再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选择口述去敬老院的行走路线,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学生完成书上62页的填空,指名完整汇报所填的内容。

  通过小红到敬老院和邮局的行走路线,让学生说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白只知道方向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距离才能确定位置。教师相机板书:方向 距离,这时明确: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美国教育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所以本节课我们在初步了解路线图之后,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说:他们到敬老院谁

  走的远,谁走的近?也可能会说:小红家到小刚家怎么走?等等问题,教师依据学生的问题有选择的适时引导点拨,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学由扶到放的过程,真正做到了合作学习。

  三、强化训练、及时巩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设计了四道练习题,前三个以故事寻宝的形式把三道题整合在一起,先找藏宝图,然后找宝藏,最后把这个找到宝藏的消息送给小伙伴,可谓一环扣一环,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题让学生设计送信路线,颁发最佳设计奖,既是给表现好同学的一种鼓励和肯定也是在求异思维训练的基础上对最佳走法的优化。创设了这样生动有趣,富于现实意义和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第四题选择了学生所在学校附近熟悉的地点,说出学校到这个地点的路线,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切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形成能力、总结知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此环节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概括,是帮助学生将零碎、分散的知识内化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本节课的设计我们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但总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上课时可能还会生成许多新的问题,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生活讲述逛商店》是一篇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等内容。

  教材分析

  纲要所提出的要让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能清楚的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制订了教学目标:1、丰富逛商场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2、引导幼儿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讲述逛商场的见闻和感受,培养口语表达能力。3、初步了解商场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分析主要运用了示范模仿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方法示范模仿法,幼儿天生具有良好的模仿性,任何事物幼儿都想亲自去模仿,语言活动中示范模仿法也是十分重要。幼儿在模仿中学习语音、语法,学习运用语言。在这里我不止单纯运用教师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幼儿的示范。因为作为身边的小伙伴的示范更能让幼儿所能接受。借助幼儿和老师的讲述开阔幼儿的思路,让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二种方法启发联想法,生活经验讲述必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怎样让幼儿的生活经验充分起到作用,让幼儿把经验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呢?我运用了启发联想法,通过再现性提问和启发式提问,帮助幼儿把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条理的串联起来,比如“你在商店里买了什么东西?”“你发现了什么新鲜事?”“哦,原来每件商品和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啊,你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引导幼儿将生活经验归纳、总结、串联完整。这是幼儿能够连贯讲述的基础和关键。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的培养,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学法指导

  根据语言教学的原则其中注重幼儿获得经验的原则、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原则和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在教学中主要从听和说两方面进行了学法指导。一方面是引导幼儿养成能有礼貌的倾听别人讲述的良好习惯。第二方面的学法指导是,引导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讲述进行情感表达的方法。讲述必须有条理,才能让人听明白,在指导幼儿讲述时我充分运用了启发诱导的方法,不是教师直接的去教去说,而是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去发现、归纳、总结出来。

  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出示逛商场的照片导入课题:运用实物投影将教师在逛商场的照片展示给幼儿。“这是王老师最近刚刚拍的照片,你知道我是在哪拍的吗?”“哦,是商场,是哪个商场你猜猜看?”引起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展开讲述,包含我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启发引导,激发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然的过度到第二个环节自由结伴讲述。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观察幼儿的反应,倾听幼儿的讲述内容。第三环节教师示范讲述,根据以往组织活动的经验和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有关的回忆。第四环节幼儿拿自己带来的商品或照片进行个别讲述。

  第三部分活动结束,由于活动时间有限,幼儿都想上来讲的愿望又很迫切,因此我引导幼儿将带来的商品布置成小超市,放欢快的音乐与幼儿一同布置环境,在音乐中结束本次活动。为了让幼儿能尽兴的讲述,随后开展角色游戏“小超市”,并将照片丰富到语言区以便于幼儿随时的讲述。这样符合纲要中提出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这一要求。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说课稿 篇3

  《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文以拟人的写法,将“秋”这个季节描绘成美丽飘逸的姑娘,继而展开课文情节,并介绍了一些常识。

  从课题《秋姑娘的信》分析,本文的重点应该落在“信”上,“信”是谁写的?写给谁的`?信上写了些什么?“信”又是什么?

  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每段有一句话。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二——五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六——七自然段。下面,我将分别分析每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秋姑娘用枫叶写信。回答了课题中的一个问题:“信”是什么。文中的信就是枫叶。秋季,枫叶转红,火红的枫叶绚丽特别,正适合做漂亮的信纸,将自己的关怀和祝福寄给远方的好朋友们。而用枫叶做信纸并不仅仅因为枫叶颜色形状的漂亮,还因为枫叶在秋风的吹送下可以飘荡到很多地方,作为信使特别方便。而能使用这些枫叶的只有秋姑娘。该自然段中还告诉了我们,秋姑娘的朋友很多,从“好朋友们”的“们”字可以感受到。为什么一年只来一次的秋姑娘能交到那么多的朋友呢?从她不厌其烦地给朋友们写信可以看出她的热心,而从下面信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她的爱心,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她会有这么多朋友了。

  第二——五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秋姑娘的信中的四个内容,这四封信分别给了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每个自然段的结构基本上是一样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在每段中蕴涵了一个相应的常识介绍。第二自然段中,秋姑娘写给了大雁,从“南去”这个词我们了解到大雁回南方过冬,路途遥远,非常辛苦,秋姑娘关心南去的大雁,从“多加”中也能看出来。

  第三自然段写给了青蛙,青蛙是冬眠过冬,也就是在冬天到来之前吃得饱饱的,然后找个温暖的地方睡上整整一个冬天,等春天到来时再出来。

  第四自然段写了给松鼠的信,松鼠是备粮过冬,在冬天到来前在树洞中储备好粮食,然后躲在树洞中吃着粮食过冬。

  第五自然段中虽然信是写给山村孩子的,但嘱咐他们的是请他们给小树裹上“冬衣”。这里的“冬衣”用了引号,其实是用稻草、麻绳等裹在小树外用以御寒的。秋姑娘真是细心。

  第二——五自然段中,不仅介绍了动植物过冬的常识,从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了秋姑娘对朋友们的关心。第二自然段中的“多加”,第三自然段中的“盖好”,第四自然段中的“快”、“充足”以及第五自然段中的“别忘了”。充分说明了秋姑娘的爱心和细心。正因为秋姑娘了解朋友的习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写出内容不同的信,体贴入微地关心每一位小朋友。

  第六——七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三部分,写出了秋姑娘信写得多。本章没有用直白的语言写信多,而是用了一个问句和感叹句。第六自然段是问句,向读者们提了个问,紧接着第七自然段就给出了回答,一个“全”字写出了秋姑娘信写得多,间接就是告诉我们,秋姑娘的小朋友多。与第一自然段呼应,更进一步说明了秋姑娘的热心与爱心,表现出了对秋姑娘的赞美之情,读时要结合最后一个感叹号来体会。同时也可以理解,正因为这份细心与爱心,所以秋显得特别可爱,课文中称其为“姑娘”。

  根据本文的特别,我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卧钩、撇点。注“心”的笔顺。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了解一些小动物过冬的方法。

  4、通过文中对秋姑娘的赞美,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的道理。

说课稿 篇4

  『创意说明』:

  《高处何所有》是张晓风的一篇哲理散文。文章有一个副标题“赠给毕业同学”,可见是为那些在攀登学问这座大山的学子们写的。可是,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却远远超过了做学问本身,那是一种人生的哲理,是在比较了多种人生境界后对某种至高境界的由衷赞许,是对那种看似平易却难以抵达的真英雄境界的诠释与破译。所以这篇文章在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的选择方面应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教材。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学科。人文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工具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将文本学习与写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认为有必要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让他们追求一种最崇高的人生境界,同时,做为一篇事理类的哲理散文,本文的写法非常规范,非常适合学生的写作借鉴,因此我也想通过这篇散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事理散文的写法和阅读方法。

  为此,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为着眼点,体会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主观感受和哲思。

  2、理解“真英雄何所遇,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独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的含义,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努力成为有高尚人生境界的人,同时要认识到伟大的事业是与奉献、痛苦并存的。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哲理散文的方法,体现梯度式阅读的理念。用客观性阅读的方法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领会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观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者对人事物或生活片段的描写,寄寓的主观感受和哲思。审美阅读,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拓展思维,深层次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由张晓风的几句名言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语言的风格。

  整体感知:

  1、解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副标题的含义,进而引出课文。

  2、学生轮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师生共议,文中的人物及相关要素。

  深入探究:

  1、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几个人物?

  2、你能找到文章的主旨句吗?

  3、就文章的内容和写法说一句或一段评注性的话语。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的自己要评价的人物的语句,通过揣摩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来分析评价人物,体会作者寄寓在人物身上的主观倾向和情感,同时以文末的最后一句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分析句子含义,理解本文蕴含的人生哲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点拨学生运用恰当的学法学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句子含义,抓修辞、词语的准确运用,通过名言论证、联系实际及对比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

  拓展延伸:教师点拨学生总结事理类散文的写法(一事一议),指导学生从“成功、态度决定高度、境界”等话题中任选一个角度或侧面,口头表达自己的见解(200字左右)。

  教师小结:张晓风借给我们讲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在平淡中缓缓透出一种无法回避的魅力,在诗意的描写中从容的暗示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在散文的结尾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正是这个观点的真实和冷峻震撼了我们,也吸引了我们。做个真英雄吧,纵然高处一无所有!

  作业:将口头作文充实成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补充说明:这是教者参加桦甸市语文学科教学研讨课活动时准备的一篇教学设计,讲完之后重新做了梳理,以求自身的提高和借鉴。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导下,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这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中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这部分内容只有一个知识点:就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教材借助“小小超市”这一学生熟悉的背景,采用现场模拟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超市的真实情景,运用“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用对话形式提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前面几个单元学过的一些数量关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此外,教材还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2.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在活动中懂得不同面额人民币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付款方式的多样性。”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以尝试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知识、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在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并受到文明礼仪的教育。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我采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以尝试教育为原则,以训练实践能力为目的,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运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售货员帽,经理牌,钱盒,文明顾客星,会员卡。布置3个柜台,设置“玩具区”、“食品区”、“学习用品区”。

  学生:每人准备2-3件商品,了解物品价格,制作价格牌。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自带一个钱包。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本着“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以邱学华教授的“尝试教学教学论”为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创办超市 ,招聘员工,模拟购物,经历实践,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的程序组织教学,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激趣引入、创办超市、模拟购物、交流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验生活,学会把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下面我就以教学程序为框架,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具体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约5分钟)。

  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都能体会到: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因此。课一开始,我先给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情境:出示学生喜欢的虹元超市的图片,一下子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们喜欢逛超市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时出示课题。我这样设计,借助“小小超市”这一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到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使课堂一开始就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境之中。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2、创办超市,招聘员工。(约15分钟)

  通过抢答考题,确定3名学生为售货员3名学生为部门经理,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老师扮演超市总经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模拟表演推销商品。

  我这样设计,除了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时经常出现的几种情形。例如,计算买两种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卖东西时怎样找零,买东西时钱不够怎么办,怎样比较两种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情形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曾经遇到过或将来会遇到的,通过这种现实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购物,经历实践(约12分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培养实践能力”。鉴于此,我设计了此环节。具体的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币卡片购买商品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学生提出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另一方面要在学生碰到困难时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充分让学生展示选购货物的自主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验自主的快乐,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在设计上我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了满足。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同时,很自然地进入到第四个教学环节:

  4.发表感想,总结延伸。(约8分钟)

  1)交流在活动中各自购买了哪些物品,自己是怎样付钱的。

  2)分享买东西的感受。

  3)工作人员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4)表扬获得文明顾客星和会员卡的孩子。

  5)给小小超市提建议。

  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选购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钱的巧妙之处和购买物品的经验方法。同时,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懂得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珍惜每一分钱,把钱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适当的时候,做一个有主见、善理财巧安排的好学生。我这样设计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到此,整个教学过程全部结束。

  六、教后反思

  1.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我想,孩子们的快乐可能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成人世界的向往,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我则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着,看着他们在“小小超市”里游刃有余的“经营”,争先恐后,不甘示弱。直到把“超市”的商品买完。我被他们的执着感动了。听着他们率真的回答,我被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征服了。我发现在这节课中,数学已成为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融入生活的得力助手。

  2.由于孩子第一次上这样的活动课,他们的目光被外界的变化所吸引,好多孩子课堂纪律不好,只是跟着别人玩,跟着别人快乐着,没有进行自己的数学思考。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3.由于教师的疏忽,超市开业时播放的喜庆音乐和学生购物时播放的轻音乐没有达到设想的效果

  4.上完这节课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班容量小点,学生的自控能力好点,课堂效果是不是要比这节课好。于是我在一二班做了试验。把学生分成了两个小班,分别安排了同样的活动内容。虽然平时一二班的孩子的表达能力不及一一班,但当时课堂上孩子畅所欲言的场景真的感动了我。

说课稿 篇6

  一、说内容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学看平面图》。从三年级起,品德与社会的内容开始让学生在认识家庭生活的基础上,开始认识和了解社会。本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力求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借助平面图认路、寻路,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查找、搜集和展示平面图活动,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指导学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和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图形表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

  理由:《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中提出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有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说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是由家长陪同入学的,所以,多数学生欠缺相应的知识。第二,学生对于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渴望独立做事的愿望越发强烈。但是家长既担心他们没有独立性,又担心他们在独立处理问题时遇到问题、挫折、困难。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的内容是很有兴趣的,需要在家长方面做好沟通,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去认识和实践。

  四、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读懂简单的平面图。教学难点是画简单的平面图。

  五、说教学方法

  利用儿童喜欢游戏动漫的特点,我以学生所喜爱的动画片人物形象带领学生进行识路游戏为线索,使整个教学情境贯穿本课的始终,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使兴趣浓厚,主动性强,学习的热情高涨。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

  六、说教学步骤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四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感知平面图

  上课伊始,出示卡通人物形象的图片,告诉学生今天将完成一个特别有挑战的任务。这样一开始,通过游戏以及一系列的生活中的平面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

  (二)创设情境,学看平面图

  利用上一节课的地图引入活动“学习认识平面图”。这是这节课的重点,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突破。

  环节一,帮助卡通人物,搬运障碍物。

  出示:一座巨大的障碍物挡住了去路。由此来认识到指向标是来指示方向的。接着随着障碍物的清除,出现了动物园的平面图,在此引出图例。

  环节二,比赛认图例

  来让学生来加深对图例的认识。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认识了平面图,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重点。

  环节三,合作找路线

  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平面图,并找出行的路线,比如去看大象,熊猫等(板书:认清指向标 看懂图例 )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将平面图知识的学习与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

  (三)回归生活,学画平面图。

  体验快乐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的基本目标。因此,我设计了“画画学校的平面图”这一环节:在此我会提前让学生观察学校,然后在引导同学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画平面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最后通过分小组合作完成。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给学生留有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出了这样图文并茂的板书。

  学看平面图

  认清指向标 看懂图例

  以上是我关于《学看平面图》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考官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7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3、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道”、“名”、“然”等词的用法。

  4、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目的2、3

  教学难点:

  目的1、4。

  教学设想:

  1、本文的语言比较通俗,可让学生利用注释自己串讲课文,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文中的一些常用词,除弄清它在本课的用法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积累这些词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

  4、诵读是本文学习的重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读课文,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落实本课的背诵要求。

  总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及课文简介,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有人曾将游记比作“纸上山水”。)

  二、介绍作者、背景。

  三、交代本课的教学目的及课时安排。

  四、由学生朗读课文。

  正音(板书):褒 冢 华 相 谬 窈 父

  五、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六、由学生复述课文,串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点拨,特别要点出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七、由学生质疑,提出存在的其他问题。

  八、齐读课文,巩固词义。

  九、作业

  1.积累“其”、“道”、“名”、“然”的义项。

  2.熟读课文,体会叙议结合手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叙议结合手法。

  教学步骤:

  一、检查上节的重点词语的用法。

  二、积累词义。

  指定几位学生把自己所归纳的词义及例句抄写在黑板上,并讲解。

  三、齐读课文,理清思路。

  由学生讨论,明确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1、2):记游山所见及经过。

  第二部分(3、4):写游山的心得。

  第三部分(5):游山的时间及同行者。

  四、讨论叙议结合的手法。

  1.问:本文的叙议是怎样紧密相连的?

  由学生讨论后明确:

  (1)两部分间衔接过渡自然。

  (2)记仆碑情况突出“花山”二字,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

  (3)强调前洞路近、地平、游者众,后洞强调路远、奇险、游者少。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2.作者通过记游,阐述了什么观点呢?

  作者据仆碑得出了要有“深思慎取”的态度;通过两洞对比,得出了做任何事都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这个结论。

  3.本文即事明理,借游山抒发了内心的感慨。诸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你对作者这一感慨的看法。(本题可由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

  五、作业。

  熟读课文,写一篇读书笔记。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背诵。

  教学步骤:

  一、检查上节所讲授的叙议结合的特点及作者的观点。

  二、启迪思维,深入研究。

  从游览来看,这是一次半途而废的游览。照理,这样的游览并没有多大价值可写,而本文却成为一篇传诵千古的名篇,为什么?从中,我们对作文之法有什么体会?

  提示:

  1.首先要重视文章的立意,有新意,能启发人们思考。

  2.其次要重视构思布局,使材料与观点有机统一,结构严密。

  三、指导背诵第三段

  第三段紧承上文,抒发自己的感想。

  (1)用“叹”领起下文。

  (2)以古人作立论的标准:“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往往有得”。

  (3)世人的做法: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4)阐述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

  (5)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悔”。

  3、结合提示,争取当堂背诵。

【实用的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模板

2.兰亭集序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3.实用的会议通知模板汇总6篇

4.实用的赠与合同模板汇总9篇

5.实用的雇佣合同模板汇总6篇

6.实用的聘用合同模板汇总八篇

7.实用的聘用合同模板汇总9篇

8.实用的聘用合同模板汇总6篇

9.实用的聘用合同模板汇总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