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说课稿初中范文集合3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初中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初中 篇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说课活动。使用学案指导教学,对我来说还处在摸索阶段,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说的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说的课题是初二下册第9课第一节《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屏幕显示课题)
一、本课教材分析(屏幕显示)
第9课《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从属于第五单元“学会交往天地宽”。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在交往中完善自我》这一课,从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方面强调了中学生要学会交往,积极交往。本课有两项内容,其中第一项“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主要帮助学生认识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人生离不开交往,交往对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本课教学目标(屏幕显示)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交往的作用,树立积极交往的意识。
2、知识目标:认识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三、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屏幕显示)
本课第二个层次: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也就是交往的作用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把这个问题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主要考虑到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由于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中学生遇到麻烦或需要帮助时,渴望交流,渴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处理与同学交往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不少同学不能正确的对待交往,认识不到交往对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四、教法(屏幕显示)
初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乐于表现自己,形象思维丰富。因而,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是学案导学法:将编制好的学案课前印发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通过预习,让学生熟悉本课的学习目标,独立解决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发现其他一些疑难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听讲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讨论法:针对授课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认识,解决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是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学法(屏幕显示)
在学法方面,本节课主要运用课前预习、质疑问难,课堂讨论、活动探究等学习方法。利用这些学习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下面,重点说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屏幕显示)
教学过程主要有五个环节:1、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3、课堂小结4、课堂练习。5、布置作业。
1、游戏导入:(时间安排3分钟)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我利用游戏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讲课之前请两位同学做过障碍物的小游戏,先由一位同学蒙着眼睛很吃力的绕过障碍物,然后在另一位同学帮助下轻松地绕过障碍物。游戏结束后,向学生提问,看了这个游戏有什么感想?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总结: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在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的,所以说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人与人都离不开交往。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和他人交往?交往对个人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话题: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从而导入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课件显示)
2、讲授新课:(30分钟)
其中,第一个层次:人生离不开交往。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交往与人的关系,懂得交往的必要性。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开门见山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人生为什么离不开交往呢?随后,课件显示图画:一群大雁和一只脱离雁群的大雁,让学生观看两幅画并让他们谈谈对这幅画含义的认识。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总结:孤雁难行,我们每个人也如同大雁一样,离开了社会群体就会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甚至无法生存。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交往
的必要性,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离开社会交往带来的危害,课件显示事例材料:“狼孩”、“鸟孩”的故事。从脱离交往危害人的健康成长的角度,让学生讨论离开交往有哪些危害,感悟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件显示“狼孩”“鸟孩”故事)
在观看图片和分析材料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本中归纳出为什么人生离不开交往?这一问题的学习要点,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老师就学生的归纳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明确该问题的知识要点。(课件显示知识点)
即:从横向来看,每个人都需要交往。
在交往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发展自我;
在交往中,才能体验人生各种感受;
在交往中,才能满足心理需要,适应社会
从纵向来看,人生各个阶段都需要交往。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变化的时期,交往尤为重要。
在学生对交往的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接着设置了一个小活动:“说一说”。(课件显示)设计这一小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反思总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状况,感知交往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发现在日常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能增强课堂教与学的的互动效果。
在讲授完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后,老师接着进行过渡:可见,人生离不开交往,那么,交往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从而引出第二个层次: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这个层次的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交往对于个人的成长有重要意义。对于交往的三点意义我是这样处理的`。
对于第一点作用,首先,组织学生观看课本44页中的两幅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人物分别会有怎样的心情?你喜欢哪边的情景?为什么喜欢?让学生畅所欲言。
在肯定总结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明确交往的第一点作用,即:
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课件显示)
对于第二点作用的学习,主要结合课件资料:雁南的故事来分析的。组织学生阅读该材料,并引导他们分析思考:雁南的变化得益于什么?雁南在元旦联欢活动中获得了什么?
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后,老师总结归纳出交往的第二点作用,即:
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课件显示)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交往的这点作用,引用了教材中萧伯纳的名言加以强调说明。(课件显示)
对于第三点作用的学习,设置了一个“实话实说”栏目:给学生列举了几种生活中经常遇见的情景,让他们说出各自的心里话。(课件显示)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升华,归纳交往第三点作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遭受挫折。这时候我们的朋友或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或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激励我们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所以,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应该热情的伸出援助之手,获得别人的帮助和主动帮助别人,都会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
交往中,朋友会帮我们战胜困难,克服挫折。(课件显示)
交往的三点作用讲解完之后,和学生一起回顾这一问题,并用课件形式将交往三点作用逐一显示出来,并指导学生在书中划下。(课件显示三点作用)
3、课堂小结,复习巩固。(4分钟)
在讲授完新课后,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小结,我是这样小结的: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交往对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我们要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交往,谨慎择友,多交益友,让我们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在总结结束后,让学生结合学案知识梳理部分,识记、理解本课学习的知识点,并对学生记忆情况进行检查。(课件显示知识梳理)
4、课堂练习(8分钟)。(课件显示)
为了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课前精选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少量习题,要求学生课上完成,老师就学生做的情况给予讲评。剩余时间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课内拓展练习题。
5、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课外作业。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写一篇交友心得。(课件显示)
七、板书设计(屏幕展示)
我的说课完毕,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45-46 及想想做做1-3 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平移到指定位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以此为基础,教材提供的例题要求学生将小亭子图从方格纸的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为学生利用有关平移的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运动的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探究平移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对平移的认识和经验进一步学习在方格上把一个简单图形平移到指定位置,启发学生综合应用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平移的方法,按要求灵活地把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想想做做中编排了丰富的操作活动,第1 题通过观察、描述图形的平移过程,进一步体验图形平移的多种方法;第2 题让学生画平移后的图形,掌握平移图形的技巧;第3 题则应用平移画平行线,体会平移的应用于价值。通过这些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图形平移的直观体验,学会图形平移的方法,并感受丰富的平移运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经在三年级初步体会了平移的特征。
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 (或水平)方向平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进一步积累平移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图形与变换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难点:掌握两次连续平移的方法,正确判断平移的距离。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设计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说学法 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五、说教具和学具准备
课前准备: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方格纸、黄色纸亭、三角尺、学生尺
六、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三)、操作深化,巩固新知;
(四)课堂小结,图案欣赏
(五)课外拓展,动手创作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谈话导课同学们你乘过电梯吗?你站在电梯上是什么运动?(板书;平移) 2、同学们,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图形的平移是图形上所有的点沿着平行的方向等距离移动。平移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方向,一个是距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它的位置。(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了。) 3、课件出示:战斗机的平移图 1.电脑出示图,谈话:这里有一架战斗机,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 这架战斗机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往哪个方向平移的? (向右)它向右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师演示小结: ⑴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热带鱼向右平移了几格。 ⑵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对新知识的自我构建做好铺垫)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同学们也已经学过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今天我们研究怎样将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和竖直线的位置上。 (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1、请看屏幕,你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吗? 拿出课前准备的亭子图和格子纸,先动手移一移,再小组讨论设计出平移方案:按怎样的方向平移图形的,怎样确定每次平移的格数的?( 学生活动 )
2、反馈汇报,师生共同操作讨论,突破难点 怎样才能把小亭子从左上方平移到右下方?
(1)小亭子先向右平移6 格,再向下平移4 格。
(2)小亭子先向下平移4 格,再向右平移6 格。
(3)小亭子向右下平移,斜着过去。 (教师视学生汇报情况,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并用电脑演示)
3、指导画法:选择一种方法,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边指边说是怎样平移的?:
4、归纳提炼: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再次用电脑演示,及时小结。 如选择方法一:先确定几个关键点(图中三角形的顶点和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接着把这几个点分别向右平移6 格,再连成图形,这是沿水平方向平移,最后沿竖直方向,用以上方法把图形向下平移4 格。
5、明确画平移图的方法和注意点,为了清楚地表示平移的结果,我们可以把平移过程中画出的图形用虚线画,箭头表示平移方向,平移的最终结果用实线画。 (设计意图:新知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再尝试动手移一移,画一画,然后交流画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这一过程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尝试、交流、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 师小结:同学们,把一个图形平移到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和竖直线上时,可以通过对图形某一点的观察来确定先向什么方向平移几格,再改换方向平移几格。
(三)、操作深化,巩固新知
1、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 题)
(1)出示小船平移图,谈话:仔细观察小船是怎样平移的,并用手指出小船图的起始位置和平移后到达的位置,看一看先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再向哪边平移了几格?请你自己先在书上数一数,填一填。 反馈交流:你是怎么数的?(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船平移了几格) (2)电灯平移图,同上教学 (3)提问:这两幅图还可以怎样平移到达现在的位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平移方法)
2、画平移后的图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 题)
(1)谈话:刚才我们已经学会看一个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了,如果请你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你会吗?(提醒画图注意点)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3)投影学生作品,交流平移的过程与方法。
3.体验平移的价值。(想想做做第3 题)
(1)出示两条直线,观察这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是平行线) 你怎么肯定这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有无办法验证?
(2)学生默读课本第65 页第3 题,按书上要求操作。
(3)提问:观察你画出的两条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吗?
小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贴直尺,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然后把三角尺沿着直尺平移,再沿三角尺的同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样先后画出的两条直线是相互平行的。
(4)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画平行线,鼓励学生可以画出距离不同的一组平行线。教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5)谈话:你能用这种方法检验刚才观察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吗?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数数、移移、画画等活动,通过具体实践操作,进一步认识平移,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四)、全课总结,图案欣赏
1、交流学习体会:同学们,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今天我们在活动中进一步学习了平移的知识,你愿意和大家分享这节课中的收获吗? (学生交流)
2、平移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中,它更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艺术家们利用平移设计的精美图案。(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美,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课外拓展,动手创作 师:看了这么精美的图案,你是不是也想一展身手,那就行动起来,用平移的知识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吧!(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观察生活,联系实际,体验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略
说课稿初中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本章讲述的是有关“力”的基础知识,是研究静力学和动力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因此本章具有预备性和基础性。重力是力学学习的起点,对初高中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过了力的概念,对力的概念已有初步的了解,并学习了力的图示,学生的这种储备为这节课的教学带来方便,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因此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突出过程的体验和情感教育,这样使我们的物理课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2.由力的三要素确定重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重力。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及其确定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1.重力的产生.
2.重力的概念及其运算
3.重心的理解 及确定
(五)教学难点:
1.重力的概念及其运算.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确定
三、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本节课来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探究、讲授、讨论、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说学法:学生在初中对重力和力的概念已有初步了解,并学习了力的图示,为这节课的教学带来方便,因此教学中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课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设计思路】本节采用对初中知识复习与深化,从生活出发,通过课堂的演示
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逐步探索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产生、重力的三要素及重心。对本节的设计应突出如下几个特点:
1 、基础性 、 预备性 、 学生的自主性
2 、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 通过对重心这种理想化模型的研究,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事物的研究;
3 、互动性:依照本节课自身的特点,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形成师生互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新课导入]
由“下落的物体可以有从树上下落的苹果、跳高运动员、飞机投下救援物资等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得出物体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落向地球.我们已经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引导学生得出物体的下落是受到重力的作用.接着讲解知识点“重力”。
[新课教学]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让学生得出研究重力三要素的方法。
同样一个物体受重力的大小在地球的不同地方是不同的,根据公式G=mg中的g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增大.”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之后让学生思考物体的重心是如何进行确定的,结合学生的分析,进行总结。给出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薄木板,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标出这块木板的重心所在.
给出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的参考。得出这样实验的原理。随后给出关于重心的课堂训练,巩固重心的知识点。
[小结]
1、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物体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
2、重力既然是一种力,它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3、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个关系用G=mg表示,g=9.8牛/千克。
4、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5、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五、板书设计
一、重力
1.重力产生的原因
2.重力的方向
3.重力的大小及其运算
二、重心
1.重心的概念
2.重心位置的确定
六.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点多以回顾、复习为主,因此知识点的传授所花时间不多;重点部分放在与实际相结合,动手实验及思考讨论,课堂景观丰富,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带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但将所有学生制作与活动都放在课堂上,时间会有所不足。因此必须要让学生提前准备材料,实验效果未能预料,课堂上较为被动。因此教学中要适当照顾实验能力较差的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分享。
【说课稿初中】相关文章:
说课稿数学说课稿初中11-28
初中的地理说课稿09-13
初中地理说课稿07-04
初中物理说课稿06-09
初中物理说课稿10-12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01-17
初中物理说课稿06-09
初中地理说课稿05-15
地理初中说课稿01-11
关于初中说课稿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