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17 17:46: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中东》。

  一、 教材分析:

  新的地理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学会分析区域内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之间的联系,树立和谐的人地关系。《中东》这一节教材,正是从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出发,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而编排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区域地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和《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是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中东》这一节内容,在七年级地理下册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中东”这一节教材并没有着重于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总体描述,因此,在教学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中东特有的地理特征——长期热点地区来组织教学。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阅读和使用地图的一般方法,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地理现象,学会了通过创设情境----收集资料信息------用事实论证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技巧和策略,初步理解了部分区域内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了一定的人地协调观念。同时,,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地理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他们毕竟是孩子,思维不够全面,语言不够严谨,有些观点的表达可能很幼稚,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点拨,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与我校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东是一个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通过读图说明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初步学会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掌握中东是一个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搜集和阅读资料、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逐步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能简单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并侧重于分析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的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民族平等观念,呼吁世界和平、反对战争。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教学难点:

  理解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认识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的重要作用。

  5、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鼓励、组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中东局势时事的新闻材料及相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中东地区因战争、冲突不断而备受关注,成为世界上长期的热点地区。

  通过指导学生读“中东地区”图,引导学生分析出中东所处的大洲、周围临近的海洋,总结出中东是一个地处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的重要地理位置,并通过填图练习加以巩固。

  四、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

  1、教学思路:

  本课从中东地区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及其战争、冲突频繁入手提出问题,然后从中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四个方面说明其不安定的原因,其目的在于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思考等途径培养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其中也渗透了对读图、搜集归纳地理信息能力的训练,其中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是本课的学习重点

  2、教法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

  3、学法指导:在学法指导上突出一个“动”:

  (1)、课前“动”——课前准备

  收集资料: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中东(如:巴以冲突、中东名字的由来)以及苏伊士河运和土耳其海峡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2)、课上“动”----积极参与

  为学生提供舞台,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来增强学生的胆量和,;

  让学生以中东地区的普通老百姓的身份来体会和感受对和平的渴望,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训练了语言表达和思维组织能力,同时也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加强读图、识图、填图方法的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动”——课后延伸

  悬念式的小结,为下节课设疑,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

  课后作业布置突出特色,鼓励学生以“我所认识的中东”为题,写一篇日记。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结合中央电视台每天晚上七点钟准时播出的《新闻联播》栏目中经常有关于中东的报道引入新课。通过词语接龙、模拟播音等,使学生对中东有初步的认识,产生学习的。

  (二)联系生活,感性认识

  通过课件、资料展示,提出逐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与学生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观念。

  (三)积极探索,理性思考

  在学生已经有了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中东为什么冲突、战争不断?引导学生从中东地区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文化差异四个方面简要说明其不安定的原因,进一步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对中东的地理位置展开详细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东沟通两大洋、连接三大洲、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备受关注,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完成P52页活动题,通过填图练习将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课后写一篇日记加深对中东的印象。

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题目是: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第一课时。我的说课分为五个部分。

  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在品社课的内容体系中地位如图所示。五年级上册的主题就是“我是中国人”。全册分别通过四个不同的角度来了解祖国,第四单元就是从多民族国家的角度认识祖国。本课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教材78页通过图片中几个学生七嘴八舌的交流来展示我国有哪些民族。通过78页民族分布图和79页的链接来展示民族分布情况。通过78页链接来告诉学生民族人口情况。79页 通过三幅图,提供了三个活动建议:参观中华民族博物馆,上网浏览和唱一唱《爱我中华》的歌曲。我推测编写者的意图是,注重儿童生活中积累的已有知识,不必 记下所有民族的名称,但要掌握各民族人口和分布情况。在教学方式方面要注重拉近学生与少数民族的距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并且注重儿童的情感体 验。

  通过分析教材,我感悟到要想打磨高效课堂,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已有水平。因此将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为我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立足学生已有水平,打磨高效课堂。

  该理论提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已有发展水平,二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打磨高效课堂具体到本课教学,就是首先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已有水平,帮助学生通过最近发展区,达到他们潜在的发展水平。

  2、理解课标精神,把握本课方向

  教材的内容相对单薄且缺乏线索,需要教师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内容,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课标中关于民族的内容是这样规定的:

  所以取舍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看能否加深学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看能否增进民族团结,看能否使学生对少数民族产生尊重的态度,看是否能够让学生产生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意愿。

  说学情:

  情感态度方面:多数学生对少数民族缺乏兴趣,尊重也无从谈起。学生之所以对少数民族缺乏兴趣恰恰是因为不甚了解。因此,通过向学生展示少数民族的智慧与风采,完全可以转变学生原有的态度。

  知识方面:每个孩子都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 少数民族,并且每人都能说上几种少数民族。曾见过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同胞。部分学生知道傣族泼水节、回族不吃猪肉等节日习俗。总体上讲对少数民族知之甚 少。本课重点并不是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而是将学生已有的认知以及新增的“亮点知识”,用逻辑串联起来。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有个初步系统的认识。

  技能方面:能识读百分数和饼形图,刚刚学会看地图的基本常识,但并不坚实。需要再次强化。

  基于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对教材与课标的解读,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认同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认同少数民族为中华文化作出的贡献是本课教学重点。

  对少数民族产生好感和尊重的态度,并有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意愿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和学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本课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讲授式为主,探究为辅的支架式教学方式。

  并教给学生认识一个民族的方法:将人口、分布、服饰、饮食、节日习俗等信息综合起来系统地学习。

  为了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使用《中华大家庭》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

  接下来叙述本课的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个环节:

  课前活动

  交流已知 调动情绪

  介绍概况 初步了解

  欣赏思考 深入学习

  践行方法 及时巩固

  课前活动:

  1、和家长聊聊少数民族。

  2、在临上课前,让学生用抽签的方式选择一种少数民族,在课上成为该少数民族同胞。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

  一、 课堂导入交流已知调动情绪

  伴着《爱我中华》歌声,走进课堂。可以培养学生情绪,向学生透露主题。

  出示我国版图。用激情澎湃的语言讲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然后交流对少数民族的了解。

  在点评学生发言的同时将他们的知识进行归类,在无形间教给孩子归类的准则和意识,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接下来开始从人口和分布的角度了解少数民族概况。

  二、 介绍概况 初步感知

  1、人口:这55个民族为什么被称为少数民族呢?

  出示全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人口对比图表。图表更形象,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阅读图表的能力。

  2、分布和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不多,分布却很广泛。

  在讲分布的时候,使用了一个小技巧:利用刚才抽签结果,问在东北的民族兄弟请举手。学生就会特别关注,东北有没有自己抽到的民族。分布在这里蒙古族人口最多所以设立内蒙古自治区。这样就将分布人口和自治区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更便于记忆。

  最后给学生5分钟时间,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记住这五个自治区的位置。

  接下来完成《中华大家庭》第五页的“找一找”,检验一下自己记忆成果。

  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地图,问少数民族的分布除了广泛外,还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意识到少数民族还担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民族团结对我们祖国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再问怎么做才能增进民族团结呢?

  教师概括,板书学生答案。

  政策平等 尊重

  尊重从了解开始。因为在交往中,无知往往会引发误会。

  比 如我到西藏去旅游,看到一个藏族小孩,找到抽到藏族签的学生。哎呀,太可爱了。(伸手摸一下他的头)坏了,闯祸了!咋了?藏族人的头是不能随便让别人摸 的。只有德高望重的活佛才能摸别人的头,那代表祝福。可见,尊重必须从了解开始,必须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上。这样自然过渡到要深入了解少数民族。

  三、 欣赏思考 深入学习

  这一部分是通过孩子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认知了解少数民族,展示少数民族的风采。

  1、首先是人民币,这上面有民族人物头像,有民族特色名胜古迹,还要民族文字,而且还有很多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呢。

  我国将这些印在人民币上,象征着我国民族平等团结的政策。

  2、民族饮食。

  美食最能让人产生好感了。问学生少数民族和我们分享了这么多的美食我们该对他们说什么呢?谢谢

  3、文艺。少数民族不仅值得我们感谢还值得我们尊重。名人是学生熟悉的并且公认了不起的人物。了解这些名人的少数民族身份会有助于学生对少数民族产生尊重的态度。

  4、我们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而历史人物恐怕要比演艺明星更了不起。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少数民族参与创造中华民族历史的有力证据。

  而抗日民族英雄更能引起学生的敬佩。因此,让学生通过视频来了解抗日英雄马本斋。

  5、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活

  接下来,作为奖励通过精美的视频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生活。

  看完后让学生比较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和节日风俗异同。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通过分析讨论,得出服饰和节日习俗乃至整个生活方式都与当地环境有密切关系的结论。民族的方方面面的信息也都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认识一个民族也要综合多个信息来整体认识。通过板书,强化方法的学习。当然最好的强化方法莫过于亲自实践。因此安排了践行方法的环节。

  四、 践行方法 即时巩固

  通过《中华大家庭》教材目录,迅速查找自己扮演的民族并做简单介绍。

  教师点评并总结:让我们一起默默地回想,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我们该怎么样了解一个少数民族?让我们在这静静的默想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吧。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一、教材解读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图形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圆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直线图形领域过渡到曲线图形领域,其学习内容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都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圆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遵循课程标准的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和,采用动画演示,情景再现的方式,引领学生探究圆的特征,突破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圆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五、教法、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走进生活,领略圆的美。

  课始的引入分为两个层次:唤醒——展现。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再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从中寻找圆的同时感受圆的美。

  美仑美奂的图片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数学成分——几何图形。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架起了一座桥梁,既突出了几何建模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实际操作,掌握画法。

  学生初次创造圆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圆的基本特征——曲线图形。这时,引入画圆工具——圆规,用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不标准的圆又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成功的圆?使学生从简单的动手操作上升到方法的归纳。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迅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运用基本方法第二次画圆。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引出了三个概念:圆心、半径、直径。概念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补充“练一练”,让新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出示“试一试”第三次画圆,层层深入,在掌握画圆方法的同时还感知了圆的概念,引出了圆心及半径的作用——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这一理解难在鼠标点动之间轻松解决。

  三、小组合作,探究特征。

  这一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合作学习。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后,安排拓展练习,实现了知识能力的迁移。

  四、拓展与应用,尽显圆的魅力。

  通过介绍墨子对圆的描述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萌发民族自豪感。在此之后,我又点拨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既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又注意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动画情境的再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为突破教学难点做了有力的铺垫。对圆的再次欣赏人,给了学生想象空间。通过这样的延伸,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五、课后反思:

  纵观我的整个教学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使数学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最后,感谢各位专家评委,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侧腾越。下面我就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程序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主教材选自省教研室编写的《体育与健康》(高一)教科书,是一项贴近生活的实用性技能。它能提高学生跳跃能力和空中定向平衡能力,发展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培养勇敢顽强的作风。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保护与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责任意识。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辅教材身体素质练习,选择了服务主教材的仰卧起坐和作为补充的往返跑,以增加直接锻炼身体的因素。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单元教学计划,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本课。

  1、教学目标:

  (1)、了解侧腾越的实用意义,明确动作要点及保护与帮助方法。

  (2)、70%左右的学生能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侧腾越动作。

  (3)、发展学生上肢、腰腹力量以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责任意识以及勇敢果断的品质。

  2、教学重点:

  跳起支撑同时含胸、提臀、腿侧摆

  3、教学难点:

  推手侧伸移重心,顶肩展体

  二、说学生

  高一学生心理上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身体发育多数处于定型期,身心发展进入了质的稳定提高期。这一期间,女生不爱运动,注重体形,男生好动,追求强壮。将学习侧腾越、素质练习作为主、辅教材,主要是锻炼身心,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敢于面对困难,满足女生体形美、男生力量美的愿望。

  三、说教法

  为达成教学目标,本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1、语言法

  ⑴、讲解。讲解侧腾越的实用意义,动作要点与保护与帮助方法等。

  ⑵、口令和提示。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俯撑提臀摆腿成侧撑练习

  ⑶、问答法。提问踏跳要领、动作要点等

  2、直观法

  动作示范。从正面和侧面进行完整和分解动作的示范,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和方法。

  3、完整法

  保护帮助下完整练习。

  4、分解法

  俯撑提臀摆腿成侧撑,横箱连续跳起支撑含胸提臀侧摆腿,加3~5步助跑练习踏跳支撑提臀侧摆。

  5、矫正法

  集体纠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说学法

  体操教学是一个严密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接受式学习为主。同时,通过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主要是在小组内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练习。合作学习不仅表现在相互保护与帮助上,更表现在相互动作观察和帮助指导上。

  五、说程序

  本课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生和体操教学的实际出发,特别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讲解、示范、组织练习、纠正和辅导),并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自主学练、相互合作指导)。以《对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为指导,组织分段、设计教学。

  1、 课堂常规: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

  2、 热身引趣

  (1)、定位徒手操(四列横队)

  (2)游戏——障碍跑接力(团结协作、情境教育)

  画4个半径为8米的1/4圆,相临的1/4圆之间相距2米,4只跳箱、垫子、踏板本别有序地摆在每个1/4圆内,每组学生占1/4圆、分两排分别站在圆弧上和后面。学生两人从起点线牵手按规定路线跑出,到横箱时松手爬过(可相互扶托帮助),跨过小垫子,与下两个学生击掌后排到后面,下两个同学继续,先完成的一组为胜(男女分开比)。后面的主教材讲解、示范时成两个同心圆向中间靠拢,练习时同心圆扩散。

  3、学习体验

  ⑴、由前面的游戏引出主题,完整示范,讲解实用意义,激发练习兴趣。

  ⑵、按程序分解练习:讲解示范、组织练习

  ⑶、完整练习:示范、讲解动作要点和保护与帮助方法、组织练习、技能展示

  ⑷、素质练习:仰卧起坐和摸线往返跑,男女分组交换

  4、身心放松

  整理放松、小结(提问要点和保护帮助)、布置收还器材、师生再见。

  六、保护与帮助

  自我保护:落地时屈膝缓冲

  他人保护帮助:保护者站在练习者侧摆腿异侧(踏板与横箱间一侧或落地点旁),一手扶其支撑臂上臂,另一手托其髋侧,顺势帮助侧摆挺身下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针对中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点,会用“有的……有的……”练写一段话。

  难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四、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我力求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五、教学准备:

  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泉城》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四大名泉”(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 白浪翻滚、晶莹剔透) 、“拓展延伸”( 老舍的《趵突泉》)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主要是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扫清文字障碍,读通课文。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课

  1、同学们,云南省的省会昆明因为四季如春,所以被称为春城。你知道山城、冰城、羊城分别是哪里吗?那么,我们山东省的省会济南又被称为什么城呢?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济南为什么会被称为泉城?

  2、屏显句子: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谁能加上“因为”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让学生学习使用简单的常见的关联词。

  3、过渡:大家想不想去泉城旅游观光啊?好,老师今天就带领你们去欣赏一下济南的泉水。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

  (二)、精读第一段(加强朗读,读中品味)

  1、屏显句子: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学生齐读句子。【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句式的特点,让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语言的积累和知识的扩充。另外对活跃课堂气氛有一定帮助。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泉水的,这些泉有什么特点?

  3、屏显句子: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A、读一读这个句子,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相似之处?

  B、学生交流讨论:

  (都有“有的”;前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形态,后两个句子写泉水的声音;先写看到的听到的,再写想像到的。)

  C、回忆一下,平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或者是体育课上,你们都做些什么活动呢?学生练习用上“有的”说一句话,如果能在后面加上自己想象到的,那就更好了。

  【设计意图】: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只要理解词义,能感情朗读,便大功告成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必定僵化。这一次,我让学生再仔细读这一句,找一找是否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一般能找出:⑴有四个“有的……”。⑵前两个“有的……”是讲泉的形态,后两个“有的……”是描述泉的声音。⑶每一个“有的……”都是先讲看到或听到的情景,再讲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的特点,帮助学生悟透句式特征之后,我引导学生将目光转移到欢腾的操场上,仔细想想同学们开展了哪些活动,是怎么开展的?又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四个“有的……”说话。并拓展学生的思路,把视野放得更宽广些,除了说运动项目,还可以说其它的内容。如天上的云、果园里的水果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积累语言。

  D、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再读最后一小节。

  【设计意图】:在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最有效的途径。

  4、过渡:济南的泉水不仅多,而且也很美。在济南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泉呢?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以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三)、选读第二段:(示范引路,明确学法)

  1、选学生最喜欢的先学(如:趵突泉 )。播放“趵突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说说自已看了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把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辅助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视频更直观地认识到趵突泉的位置和特点,有助于化解教学难点,提高学习积极性。

  2、自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学生自读,同桌交流。

  3、指名学生全班交流。(先介绍趵突泉的位置,再介绍趵突泉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将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5、练习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趵突泉。(配乐播放趵突泉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边看边解说。)

  【设计意图】: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体会趵突泉的特点。其次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趵突泉,实际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重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自主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迁移运用,尝试学法)

  让学生根据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合作探究五龙潭、黑虎泉、趵突泉分别有什么特点?

  (五)、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回读全文,结合板书,说说自己现在最想说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再指名说。

  (六)、拓展练习,课外延伸

  1、练习用“有的……有的……”写一段话,最好能加上自己的想像。

  2、回家后,给爸爸、妈妈当导游介绍趵突泉。

  【设计意图】:体现了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附:板书设计:

  泉水多、美

  8、泉城 ←――――――――――――― 济南

  闻名天下

说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净化水的方法;

  ⑵通过对硬水危害的探讨 ,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增强学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学的欲望;

  ⑵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硬水、软水的区别,

  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

  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和蒸馏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

  2、准备过滤、蒸馏所用的仪器、药品以及过滤实验中代用品;

  3、准备肥皂水、硬水和软水。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习情景:

  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

  从物质的分类上,这两种水属于哪一类物质?里面有哪些物质?海水呢?井水呢?自来水呢?

  讲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在某些乡村没有自来水,只能饮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明矾)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净化。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结合教材P55),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 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分别除去什么杂质?2、其中过滤这步操作是怎样进行的?

  板书:一、除去不溶性杂质

  ⑴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⑵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一贴,二低,三靠

  讲解并实验:

  1、向混浊的河水中加入明矾;

  2、制作过滤器

  3、过滤,过滤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是什么?可以什么物质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经过上述净化后的水看上去比较澄清了,但这水是纯净物吗?教材P55图中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

  板书:二、除去不溶性杂质

  ⑴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⑵蒸馏(后面补充)

  讲解并实验:

  出示热水瓶中的水垢

  硬水软水的概念。硬水和软水如何来区分呢?请设计方案

  小结:检验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不易产生泡沫 的硬水。

  出示图片了解硬水的危害。有什么办法可以除去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硬水变成软水呢?我们刚才所用的软水是蒸馏水,它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而蒸馏是重要的实验操作,它不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不可以除去可溶性的杂质

  通过实验来制取蒸馏水

  小结: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

  教学拓展

  【反思】

  教师先给学生一种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上升到理性认识时,自然过渡到引导学生借鉴教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寓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最后又将理性知识应用于分析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化学知识从生活、生产实际产生,化学知识又服务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学生的探究活动层次明确,对于重点内容教师采用探究与再探究相结合,正向提问方式与逆向提问方式相结合,特别精道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最后提出应用性的系列问题,学生以专家的身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就一直处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之,学习就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说课稿 篇7

  一、 说教材

  《操场上》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第一册识字第一单元中第4课,本单元教学以识字为主。《操场上》是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活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活动的情境,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其中第一行的体育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扌”,第二行的体育活动以脚为主,动词中都带有足字旁。偏旁随着生字认识后要进行归类,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带“亻”和言字旁的字以新带旧逐步扩展。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学生在操场上的活动的情境,告诉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 说学情

  学习本课时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用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试读,在自己练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示读。

  三、 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打”等14个生字,读准音,知道常玩的游戏名称,

  并熟读,认识“亻、口、言、足、王”5个偏旁。会写“八、入、大、天”4个生字,记住形,理解词义。

  2、在自主拼读中学会汉字,并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拼音图画去研读课文、理解课文,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2、将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现生字结构特点,把左右结构的字进行归类。通过配动作认读,指导“扌”的字与手有关,“足”的字与脚有关。明确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正确书写。

  3、让学生看图说,反复多种形式学习词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增进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汉字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

  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

  2、让学生知道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使其在课文课堂中感受内容的丰

  富,形式的多样,从而喜欢语文。

  四、说重难点

  1、认识“打”等14个生字和5个偏旁。会写“八、入、大、天”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尝试体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探索。

  五、说教法、学法

  1、读中悟情,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用心感受和体会课文轻松活泼的基调,感受参加体育活动的快乐。

  2、按偏旁归类识字法识字,游戏识字、自主识字和看图识字、读儿歌识字等。

  3、借助图画、拼音,部件识字,搜集材料,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2课时

  第一课时内容

  (一)课时目标:1、认读14个生字,认识5个偏旁,体会汉字与生活的联

  系,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借助拼音把儿歌读正确。

  3、培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通过对第三课的复习以旧知作为学习新知的铺垫。复习第三课所学偏旁,引入本节课要学习掌握的偏旁部首,再根据偏旁启发学生由此偏旁所构成的字有哪些。

  2、整体感知

  (1)感知本节课要掌握的生字,由“扌”手旁构成的“打、拍、拍”;由“足”构成的“跑、跳”;由“口”字旁构成的“响”;由“言”字旁构成的“课”;单人旁的“体”;还有“身、真、高、步”;“王”字旁的“球”。

  (2)教师范读并指导,启发学生用生字组词。

  (3)教师带领学生将14个生字注音,并在黑板上用2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区别标出声母和韵母,在会拼读的过程中复习所学拼音内容。

  (4)分组朗读词语

  3、探究内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提问学生在图画中观察到了什么,看到了在哪里,谁在干什么?让学生说完整句子。

  (2)认读图片下词语。教师领读,学生用手指词语上的拼音跟读;同桌之间互读,小组读。

  (3)读儿歌。教师有感情朗读;找学生读,“赛一赛”,看谁读的更好,反复朗读以达到背诵的目标。

  5、总结本节课要掌握的内容。

【有关说课稿模板合集七篇】相关文章:

1.有关会议通知模板合集七篇

2.有关买卖合同模板合集七篇

3.有关年检委托书模板合集七篇

4.有关单位请假条模板合集七篇

5.有关技术咨询合同模板合集七篇

6.有关上课保证书模板合集七篇

7.《离骚》说课稿模板

8.有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

9.有关给员工的慰问信模板合集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