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22 13:35:0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备】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课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培养与提高,尤其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并且充实词语积累量,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这一切都应在保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进行,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以及师生互动的形式实现教学目标。

  2、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篇幅不算短。内容上虽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同时又象一首抒情诗,抒发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应该自愧不如。遗憾的是人类的猎杀行经给大雁制造着灾难。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因为大雁在作者的心中就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3、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主要以体现新课标为主,突出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以四人小组、同桌研读交流法为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冲破心理束缚,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见解。

  4、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将本课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学会运用。

  2.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主旨,训练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 品位语言,理解作者对大雁倾注的感情

  难点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关键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二、教学过程

  (一)设疑创境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大雁?(外形、候鸟、合群性、叫声嘹亮??)据说大雁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文人的情思,因此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咏雁作品。你能不能说出与雁有关的成语、典故、诗句,借以描绘你心中的大雁?(如:惊弓之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刚才咱们谈的是自己眼中及文人笔下的大雁,那么,大雁在环境保护主义者眼里又会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一起走进《大雁归来》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

  1、由题目,大家猜想一下此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呢?(大雁回来了??)提示一下,作者是环境保护主义者,他写此文是否还有其他用意呢?通过阅读,大家自会明白。

  2、速读 首先请大家速读课文,边读边作常规的勾画圈点,同时思考文章围绕大雁归来写了哪些内容?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三)问题探究

  1、为了观察、研究大雁这些不为人知的特点,作者是怎么做的?请跳读课文,快速在文中抓取信息。

  2、你认为又是什么力量推动他为大雁付出那么多呢?(爱)在文中有直接的表露吗?再次跳读。

  3、文中还对大雁的活动作了细致描写,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大雁的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或最能激发想象的一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作批注。

  (四)整合小结

  1、 通过刚才的猜读、速读、跳读、品读,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2、教师小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同时也引人深思:我们现在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无拘无束的东西为代价呢?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5课《大禹治水》,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主体课文。这一单元围绕“伟人”的第一篇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作为第一篇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感悟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使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大禹十三年坚持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开通河道,治水成功,为百姓造福的故事。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讲治水前洪水经常泛滥,百姓生活在苦难之中;第二自然段讲鲧治水九年没有成功,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第三自然段讲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文中“十三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句集中体现了大禹的奉献精神;第四自然段讲禹带领人们采用疏导的办法制服了洪水,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描述的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选编本文,旨在引领学生在读故事、讲故事的语言实践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配有1幅插图,画面宏阔,图中众多百姓在禹的带领下热火朝天地开通河道,禹正在与有经验的老者察看地形。画面与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对应,为学生领会课文、感受禹的形象提供了凭借。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本课具体要求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初读课文,利用学过的方法独立自主的识字,读准字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深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重为、难点:

  1.识字方面:掌握15个字的读音,“洪”“灾”“难”3个字的字形。理解“淹没”等词的意思。

  2.内容方面:抓住“淹没、倒塌、冲毁”等词语感悟洪水泛滥的景象,为下节课体会大禹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

  3.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由于本课特点需要学生认识的字词较多,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随文识字、读通顺课文。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分散识字难点,让学生在一堂课中能始终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识字法:识字与写字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而集中识字对学生而言比较枯燥,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识字,这样学生易于接受。

  2.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感悟法:《新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学习生字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生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多媒体)

  在教学开始时,我请孩子简单介绍一下大禹,并且告诉孩子们大禹名字的由来,激发学生情感,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提出:(1)大禹为什么治水?(2)大禹使怎么治水?(3)大禹治水的结果如何?3个问题。这样设置悬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欲望。

  2.初渎课文,重点识字

  a.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b.出示生词,多种形式练读,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二类字”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

  c.分组朗读词语,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下文学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质做铺垫。

  d.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课堂中我设计的思考是:大禹为什么治理洪水?如何治理洪水?结果如何?叶圣陶说“学语文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此我创设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回答问题了解全文。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精读感悟,体会洪水泛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泛滥”“淹没”“冲毁”“痛苦极了”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二年级的教学,应坚持直观形象的原则,要结合多媒体教学,要结合少量词和句的理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字的认识,在本段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讲解了“洪”“灾”“难”,以字理识字,学生既识记了字形又了解了字义,从而感悟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4.布置作业:我让学生阅读其他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整篇课文的眼睛,本节课我设计的板书做到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我以上的说课设计是基于以下理念进行的:

  1.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六、说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

  1.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我将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分为两组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第一组词语描述的是洪水带给人们的恐惧与伤害,第二组词语告诉我们的是洪水退却后人们生活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因为有了大禹治水,人们才能从“痛苦极了”走向“安居乐业”的生活。为下文学生理解大禹的人物品质做铺垫。

  2.读出洪水的凶猛以及可恨。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让学生观看洪水泛滥的情景,让他们直接感受当时的状况。并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故事发生时的生活场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潜力。继续播放洪水泛滥的情景,让学生说说看了以后的情绪如何。这主要是为朗读作好情感的铺垫,再让学生透过读来释放自我的感情。第一自然段的教学将画面与音乐良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并且透过读来表现起内心的感受,自然而然明白大禹治水的原因。

  二、重视训练学生想象和说话能力

  在指导孩子理解洪水的凶猛可恨时,引导孩子说说看到图片上凶猛的洪水,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播放洪水视频时,我让孩子说说假如你是视频中的某一个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让孩子自由想象和表达。

  三、重视识字写字教学的指导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为此,对本节课的识字教学,我做了以下思考:

  1.在教学生字“难”的时候,我让孩子自己观察它的结构以及书写要点,然后进行范写。

  2.在教学生字“洪”“灾”的时候,我采用了字源法,让孩子了解了两个字的演变和意义。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要让学生充分的读,读的要有层次、有梯度。每次读应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训练朗读要在扎实中层层递进。不能因为是公开课而拘泥于流程,要把孩子的朗读训练到位。

  2.在教学时,孩子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设,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机智地把孩子的答案一步步转化成自己的预设,而不能直接否定孩子的回答。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揣摩揣摩自己的课堂语言,力求精炼而又具有引导性。

  以上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这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失去的一天》是前苏联著名作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课文写了妈妈在下班后发现佩佳在一天的时间里没有按要求完成栽树、读书的任务,而只是睡觉、吃鲜果、跟蝴蝶嬉戏、在桑树下休息,就带他去看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里的工作和收获,使佩佳为自己一天的游手好闲而羞愧。

  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第1——3节写妈妈让佩佳栽树、读书,但是佩佳在一天的时间里什么都没有做。第4——12节写妈妈用各行各业的人在一天里的工作成果对佩佳进行教育。第13节写佩佳受到教育后的醒悟。

  “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是学生并不陌生的主题。《失去的一天》全问采用儿童化的语言,浅显而不失生动,特别是把佩佳游手好闲虚度一天和拖拉机手、砌工、面包师、读者在一天里珍惜时间形成鲜明对比,从而通过事实让读者跟着主人公佩佳一起体会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让读者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二、学情分析

  在识字能力上,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主自学,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通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概括、表达、理解、感悟的能力,但学生与学生之间仍有差异,相对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已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清晰、明确、完整地表达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人物精神等。而语文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概括能力上还存在一点问题,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加以指导。

  在想象练习中,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根据文本材料、结合实际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在于文本本身,而可以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游手好闲、羞愧、馋涎欲滴”等词义。

  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读准“茬”、“砌”等字音;在语境中理解“游手好闲”、“馋涎欲滴”等词语的含义。

  五年级上的教材不提供统一的生字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生字教学。教师需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做针对性地指导。

  目标二:通过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

  五年级的学生已能根据文本摘取有关需要的信息。因此,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练习让学生进行对比,以感受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五年级的学生已能清楚地、有序地表达有关内容,但教师在指导练习的过程中,还要视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而定,注意学生表达时语句连贯,表达清晰。

  目标三:巩固边读边思的习惯,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

  第十册第一单元要求继续练习默读课文,巩固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虽然五年级学生对于默读并不陌生,但是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带着目的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对于中心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要求学生理解“失去的一天”的内涵时,不能泛泛而谈,要结合课文内容、已经积累的名言等,有理有据地论述清楚。

  目标四:用上一、二句“劝人惜时”诗句、名言,写一写读文后的感受。

  从“失去的一天”一文中体会中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后,适时安排练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心声倾诉于笔端,将把握今天、珍惜时间的种子深埋于心中,树立珍惜时间为荣,虚度光阴可耻的观念。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两点:

  (一)抓住“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的对比,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失去的一天》这课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初读后不难理解课文的内容。在研读课文之后,我发现可以抓住“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进行对比,从而找到突破口,解决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说话练习(在什么时间,佩佳在干什么,人们在干什么?),意在让学生通过比较“佩佳的一天”与“人们的一天”,感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这个平台,也可以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以及合理想象的能力。

  在说话练习之后,学生对于佩佳“失去的一天”与人们“收获的一天”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对于“失去的一天”的理解也就更深了。

  (二)用上一、二句“劝人惜时”诗句、名言,写一写读文后的感受。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劝人惜时”的诗句、名言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本单元中的第二课《鲁迅与时间》中就有不少这样的名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此练习不仅能够反馈学生对诗句、名言的积累情况,还能够反馈学生对于《失去的一天》这课内容与中心的把握情况。

  二期课改精神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把已有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有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感到学有所用,而且可以在论述自己观点时更加有理有据。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小草》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花草树木”为主题。《小草》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中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先用古诗概述,再具体描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使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小草的特点,感悟小草的品质,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本课主要描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借“小草”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草的赞美之情。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使文章层次分明,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第2、3、4、5自然段均以古诗名句开头,总结概括全段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小草》这篇课文,无论是在内容思想上,还是在表达方法上都可谓是一个范例,可谓文中有物,文中有情,文中有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的特点,先用古持概括表达再具体分层次加以描写的表达方法。

  4.通过了解小草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向学生渗透“美”的含义,培养学生留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清楚地了解小草的特点,感悟小草的品质,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先用古持概括表达再具体分层次加以描写的表达方法。

  二、说学生

  四年级学生已经会背一些描写小草的诗或名句,对分析课文中第2、3、4、5自然段以古诗名句开头的中心句,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学生的质疑和解析能力还较弱,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读代讲,“读议”结合,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入情

  1.出示公园一角景色,引导学生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美的景物?(有绚丽的花朵,高大的树木,潺潺的流水……还有默默无闻的小草)

  2.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

  出示:绚丽的色彩是美的,高大的树木是引人注意的,潺潺的流水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大自然是( )的。(齐说)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美不仅仅是因为有绚丽色彩,美也不仅仅因为有高大的身躯,美不仅仅因为引人注目,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美,比如这默默无闻的小草。(出示小草图片)大家想知道它的美在哪吗?我们这节课就走进小草,看看它的美在哪里?人们怎样赞美小草的。

  (二)动情

  1.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汇报检查指导。

  2.自主探究,整体感知,感悟表达自己的个性感受。

  (1) 带着自己的质疑,用喜欢的方式探究课文内容,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3.“领--扶--放--归”的方式,品读学习小草的品质。

  (1)“领”。第一处古诗部分。

  A指名读,然后齐读。(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赞美的语气)

  设置引领问题:这一段是怎样开头的?出自谁的什么诗?你能说说诗句的意思吗?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抓住了小草的什么特点?哪些词句突出了这一特点?

  B出示图片结合重点语句填空:越……越……

  C讨论:你小草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2)“扶”。第二处古诗部分。

  A默读。你都读懂了什么?

  B汇报。

  C你还有什么的问题需要老师帮忙解决?

  D荒城”“古道”“湖畔,路边”“密林深处”这都是怎样的环境?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3)“放”。自由选学第三、四处古诗部分。

  A用刚才的方式自学。

  B小老师汇报。

  (4)“归”。学习写法。浏览这几部分,思考:在结构上有什么的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小草的特点的?

  (三)抒情

  回归整体,在学生动情之后引导学生及时抒情。

  1.指名读全文--指名读喜欢的语句--齐读全文

  2.在学生懂得小草的高尚品质后,说一说小草的精神给你带来了那些启示?

  总结:平凡而伟大的小草,带给我们的除了感动,还有心灵的震撼。这个在大自然中极易被忽视的生命,就那样毫无声息地演绎着自己的生命。小草是值得赞美的生灵,它无处不在,它顽强向上,它无私奉献,它默默无闻……我们也应该做一个像小草一样的人,平凡、坚强、生机无限……

  (四)移情

  1.重新诠释“美”的含义:

  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像小草一样,被我们忽视的美丽呢,你对生命的美有什么重新的认识呢?让我们走进自然,去发现它们。

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1.4.2《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第一课时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评价分析、教学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功能特点可知: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诱导公式和三角函数图象之后,对三角函数的又一个深入探讨.是研究三角函数其它性质的基础,又是函数性质的重要补充.

  研究三角函数周期的过程中蕴含着数形结合、分析讨论、归纳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及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会求一些简单三角函数的周期。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研究三角函数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领会并感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

  3、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学生对抽象函数图像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函数图象的周期性为这一堂课的突破口。因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

  重点: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难点:周期函数定义及运用定义求函数的周期

  二、教法分析: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运用了启发发现教学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趣味性。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讨论,使得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减轻学生认知的难度。

  三、学法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诱导公式、函数图象及五点作图的方法,但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不完善,反映在学生解题思维不严密、过程不完整,能力上具备了观察、类比、分析、归纳的能力,但知识的整合和主动迁移能力较弱。因此,我指导学生采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合作的过程中,体会数

  学的乐趣。

  四、 教学过程分析

  我设计的教学环节分别是情境引入、探索新知、精析例题、巩固提高、小结归纳、布置作业六个环节

  下面我将就每个环节分别从教什么、怎么教、为何这样教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通过有趣的现象引入课题,由时间和日历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的间隔重复出现的现象称为周期现象。在我们的自然界中也同样的存在周期现象,例如:行星的转动;不断更换的一年四季,那么聪明的你们,有没有发现数学中的周期现象呢?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性,让同学们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生活,为理解函数的周期性做铺垫。

  2、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新课标指出: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利用课件出示某港口的水深变化图,通过生活实际,利用正弦函数图像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直观感知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函数图像存在有周期性。接着引导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终边相同的角有相同的三角函数值,让学生把y=sinx,x∈[0,2π]的图象得出y=sinx,x∈R的图象,通过动画的演示,将图象左右平移,加深学生对周期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形:图象按照一定规律重复出现;数:对于自变量的一切值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定值时,函数值重复取得。接着引导学生联想诱导公式,结合抽象的图象,构建出周期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周期函数。非零常数T叫做这个函数的周期。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接着就提出疑问1、正弦函数的周期是多少;2、正弦函数的周期中,最小的正数是多少?这样问题的设计,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最小正周期的定义,同时为学习后面知识埋下了伏笔。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周期函数概念,防止学生以偏概全。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将四人分一组进行讨论,再由学生发表意见。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概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致、全面地考虑问题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充分感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突破本课的重点。

  到这里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正弦函数的周期,接着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应该可以很快得到余弦函数的周期,加深到周期性定义的理解

  3、 例题精解,加深理解: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 为了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三道题,第一题师生共同完成,利用课件中的图像引导学生发现最小正周期。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观察学生对周期函数定义的掌握情况,由学生点评,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4、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不足,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概念理解:函数周期性定义的变式题;

  周期运用:运用函数定义求函数的周期;

  整个练习的设计涵盖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减轻了学生课后练习的负担,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结归纳,知识梳理:

  1、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数学方法?

  2、你这节课有什么感悟和疑惑?

  最后小结归纳,知识梳理,通过老师的提问的方式,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数学方法?有什么感悟和疑惑?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氛围,梳理知识,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强化重点,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6、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1)必做题:教科书习题4.8第3题;

  (2)课外思考:

  分层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地依据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教学评价分析

  我在课堂中将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等评价的方式,让评价与反思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也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学板书设计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再现教学情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更好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有所想,有所做,有所得。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老师:

  我说课的题目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人教版本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宋词,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这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通过对前两篇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词的发展脉络和文学常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词的能力,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著名词人苏轼的一首豪放派词,是作者游览“赤壁”时的所见所想,作者以古怀今,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和仰慕,联系自己的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和诗歌的背诵默写为必考的内容,其中表现手法既是高频考点,又是我校学生的薄弱环节。

  二、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这样就有利于正确理解词的鉴赏手法。但是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教学要求和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的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

  2、能力目标: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作者从容旷达的胸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从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来讲,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中阶段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享受,影响学生的人生态度。更重要的是,诗歌阅读题也是高考中的一大难点。本词又是辽宁高考诗词默写的必背篇目。因此我确定本课的:

  (二)教学重点:朗读、背诵。

  (三)教学难点:学会诗歌中情景交融和对比两种表现手法。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一直坚持着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宗旨,针对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诗词中有意象和意境,我会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图片和声音,营造类似的情境,再现当时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联想,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描绘出当时的情景,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苏轼当时的情感。

  学法上,针对高一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处理综合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隘,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我设计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引导学生多多朗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将朗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语文是个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用彩色笔勾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准备了六个环节。

  环节1: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歌词是出自哪里?

  三国中有无数的英雄,你最喜欢那个人物?让学生一个词概括理由,这样提问一两个同学。再问问有没有喜欢周瑜的,如果有同学喜欢,英雄所见略同。(准备两种可能性)但是在一个大文豪苏轼的笔下偏偏何独爱周瑜,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导入,消除了学生上课开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容易打开课堂局面,让学生能畅所欲言。然后顺势提出了和课文相关的问题,自然导入。

  环节2:理解内容

  理解是鉴赏的基础,为了引导学生很好的理解这首词,我又将这一环节分成几个步骤:

  首先,释题,题目是文学作品的眼睛,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学会借题目分析隐含的信息是理解文学作品内容主旨的重要步骤。

  赤壁,怀古,咏史诗,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作一些猜测,或者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这首词,会更有目的性。

  “念奴娇”为词牌名,题目是“赤壁怀古”,说明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借古战场抒发自己的感情。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人生经历和诗风,有助于学生更准确的理解诗词,为学生理解词的内容作铺垫。

  学生们对苏轼并不陌生,所以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自己发言,互相补充,教师明确的方式。

  第三步:朗读。

  诗词的学习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我设计了学生“四次读”

  第一次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做到不添不漏不错。

  此时我会设置问题,上下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能不能用词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读。

  第二次自读——读懂内容

  读过之后,学生一般都能找出概括词上下片内容的一句话: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第三次单个读,然后范读(学生范读或老师范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针对我两个班的情况,有播音班的学生,找他们读,一是可以鼓励学生,二是这些学生读的都很不错,可以作为范读的蓝本。

  通过三次读学生充分熟悉了本词的内容,同时也体会了豪放派的文章的高亢激昂、铿锵有力,为他们的背诵和鉴赏教学做了铺垫和基础。

  环节3:赏析。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设置两个题,让学生讨论完成,分析之后,再次感悟性齐读一遍。

  1、通过朗读我们初步体会了词人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2、浪淘尽千古的风流人物是谁?怎样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

  这一环节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学生发言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赏析上片的过程中,我会展示我的幻灯片,引导学生想象苏轼登赤壁怀念英雄的情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当时的场面,重点描绘“乱石穿空——”,尽可能使学生有亲临其境之感,并掌握表现手法。

  赏析下片的过程中,当时英雄很多,但是单单写到了周瑜,先引导学生分析周瑜,再分析出对周瑜的敬慕之情,此时我会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学生就能分析出对比的手法,并且体会作者“人生如梦”的情感。

  环节4:课堂小结。

  这首词中运用了情景交融和对比的表现手法,上片写景,下片写人,描绘了画面波澜壮阔,雄奇壮美赤壁之景,由景写到了功成名就的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发出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壮志难酬的苦闷。

  环节5:高考链接。

  这首词是09年宁夏的高考题,难度适中,题型设置和本课教学紧密相连,通过这首词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达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而且能学会答题,同时也是一个反馈,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的掌握程度。

  环节6:背诵。

  背诵的方式采取小组连环(自己点名)比赛式背诵,表扬为主

  先带着学生利用课件作为提示背一两遍,然后给他们时间自己背,最后小组比赛背。这样比赛式的背诵不但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协同配合的精神。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

  六、板书设计。

  力求清晰、完整,突出重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上片:赤壁美景——情景交融

  乱穿(形)

  惊拍(声)豪放洒脱

  卷雪(色)

  下片:缅怀古人周瑜——苏轼

  年龄2447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职位东吴都督团练副使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难酬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成才之路》28页古诗鉴赏6、7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背诵,学生学会了分析诗歌鉴赏中的两种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和对比,达到了考纲的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提高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突破了重点难点。语文是灵活的学科,学生当堂学会了不等于可以灵活运用,还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引导学生多多积累,灵活运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必备】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范文

2.体育说课稿大全体育说课稿范文

3.兰亭集序说课稿范文汇总六篇

4.【必备】会议通知范文汇总10篇

5.【必备】会议通知范文汇总7篇

6.【必备】会议通知范文汇总5篇

7.木兰诗说课稿范文

8.《木兰诗》说课稿范文

9.《沁园春长沙》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