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读文感悟,学习写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为我们的孩子住在农村,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熟悉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平淡,那如何从熟悉的景物中看出新意,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 "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抄一抄优美的句子。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课标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提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及意图。
根据课文任务量,我将用两节课完成教学。第一节课的任务是通读课文及精读课文第1~4自然段。第二节课的任务是品读5~7自然段及识字。下面我说说第一节课的安排与意图。
1、激趣导题。通过教师语言描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让学生对乡下生活有初步的感受,再引入课题,这样过渡比较自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中心引领,品读佳句。抓住“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首先(品读第一自然段)直奔“构成了一幅别有风趣的装饰”这一要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景,在比较中享受乡村生活。接着(品读第二自然段)通过读一读句子,图文结合,拓宽学生想象花的颜色、香味及“雨后春笋”的画面,引领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其次(品读第三自然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演,并用“有的…有的…有的”想象说话,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最后(品读第四自然段)通过小练笔,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渲染诗意,总结全文。根据板书设计总结课文,再出示诗歌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激发学生对乡下生活的热爱。
板书设计:
屋前搭瓜架
乡下人家 门前种鲜花
(迷人、独特)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道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1、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示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
1、师描绘引入
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2、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3、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l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呆会告诉老师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师:作者的感受和你一样吗?他是怎样说的?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
师:那作者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请找出一处你认为最美的风景读一读。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A、直奔要点,勾画美景。(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自愿读。
(2)理解“别有风趣的装饰”。
(3)比较城市与农村的差异,再指导朗读。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会说可爱多了吗?
师:现在让我们用朗读来把乡下人家的可爱表现出来吧。
B、图文结合,拓展想象(品读第二自然段)
1)读一读描写花的句子,拓宽花的颜色及香味。
(2)启发学生想象“雨后春笋”的画面。
( 3)抓住“探”指导朗读。
师:这个"探"字让你联想到什么了?
(出示文字)
师:你能边读边做做这个动作吗?
师: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读读。
(出示图片)
师: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起读读。
C、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植物们生气勃勃,富有情趣,动物们也不甘示弱,你们看那是一群怎样的鸡?
师;谁能用“有的……有的……有的”把他们说得更具体、生动了?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那么我们来看看水中的鸭子又是怎样的?谁来读读。
D、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见过水中嬉戏的鸭子吧?看看插图,想象生活中的情景,谁能把这一情景写下来呢?
四、总结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乡下人家的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很多有名无名的作者诗人都曾用优美的词句来描绘乡下人家,你们看(出示诗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诗歌,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把诗歌和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记到本子中去,积累起来。(音乐)
屏幕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雷雨》一篇是看图学文课。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本课我从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雷雨时的描写。
【说过程】
《雷雨》一课描写的是夏天下雷雨时景物变化的内容。对这一课的教学预设,我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进行导入并组织学习生字词。第二环节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并给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三个部分。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欣赏关于雷雨前后的一些图片,然后紧紧抓住了“乌云、大风、闪电、雷声、雨、彩虹”这几个词语,通过引领让学生给“雷声、乌云、雨、大风、彩虹、闪电”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而让学生对下雷雨的整个过程有个更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按雷雨之前之时之后的顺序分成三部分。第三第四环节是对每部分内容进行精细的解读,引领学生抓住其他一些景物以及文本中的一些经典字词和句子,如“压、垂”等字和“雨越下越大……”等句子来赏读全文,读懂全文。这样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难度,思路也很清楚。
【说方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同桌合作检查、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简约识字环节。由于本文涉及的生字不多,只有四个生字,而且“压、乱、垂、虹”四个生字识记简便,可以利用学过的生字通过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识记,所以在识字这一环节,我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准字音说出识记方法再读相关词语既“一读二说三再读”的形式展开教学。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文本的理解中。
2、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几张关于乌云、闪电、雨、彩虹的特写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我安排学生对雷雨之前之时之后的一组图片进行课件展示,在赏完图片之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从而再让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先后次序的排列,以此来理清课文的`脉络,把课文分成“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三个部分。又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总之,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
雷雨时的情境,使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感悟。
3、引导想象,加深体验。通过想象,加深学生对雷雨前后景色的感悟。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使学生边读边思,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看课件。而不是采用图解文字的方法。如:在读到“……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以及“……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两个句子时,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议论“叶子为什么不动,蝉为什么不叫?”“如果是你,当时你会怎样?”以及“蜘蛛逃走了,他可能去了哪里?”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让学生感悟出此时此刻天气的闷热。
4、体会悟趣,训练词句。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我以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我通过展示图像,然后追问:①从图中看“压”字怎样理解?天上的乌云压地面这么近,人们感受怎样?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如“蜘蛛从网上垂下来……”一句中,对“垂”字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给“垂”字换个字,即找找近义词的方式从而得到正确解读。再如“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中“越…越…”就用得极为准确,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雨声,学生自然体会领悟出雨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从而会说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并且以“乌云越来越( )风越来越( )闪电越来越( )雷声越来越()……”的词组练习加深对课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可见,紧密联系视觉听觉效应等方式,在此基础上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学生自然会学得有趣,用得正确。
【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三个方面设计: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然后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分别整理并板书雷雨前有乌云、大风、闪电、雷声;雷雨时雨量由小到大,大到小来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概述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
《“黑板”跑了》这篇课文描述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安培在街上一边散步一边思考数学题,错把马车车厢当成“黑板”的故事,表现了他专心研究科学的可贵精神。教学这一课要达成这样的几个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本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二、说说教学流程和教学构想。
(一)、这篇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就抓住课文中“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一中心句,通过感悟朗读和角色表演来体会。现在我就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第一大块进行初读指导。首先教师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就题目设疑: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跑了呢?黑板两个字为什么加双引号?通过学生质疑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按照常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疏通课文。
(二)、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大块,如何进行精读感悟课文?
1、集体朗读第1自然段。并练习换一种说法介绍安培。可以用“因为——所以——”句式。因为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所以他成为了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也可以用其它句式来说说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初步学会简单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语言训练。
因为这一段是概括介绍安培的,所以教学时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只要强调“他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一句就可以了。
2、探究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到100多年前的大街上看一看。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如果有课件,效果更好。唤起学生的体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如果你走上这条街,你会怎样?让学生自由发言。
然后自然引到安培是怎么做的?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用“一边——一边——”的句式说说安培在干什么?说完之后回到课文中的原句:街上很热闹,安培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只顾低着头朝前走。深入感悟朗读这个句子。
在朗读中体会,把自己和安培作比较,激发对安培的钦佩之情。
3、尝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第3自然段。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提出小组学习的要求:
(1)读一读,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安培正在专心致志的思考,把有关句子划出来,读给小组成员听听。
(2)讨论“心算,计算,口算”的异同点。
(3)还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商量。
然后进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相机指导好以下几处的朗读:“特地”“太好了!”“高兴地走过去。”
第3自然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通过欣赏、评议,抓关键字等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学会怎样学习。
4、表演创造学习第4、5自然段。
首先在组长的组织下,读课文第4、5自然段,讨论怎样说?怎么表演?再分角色,配上道具排练。排练好后,请最好的一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进行评价。评价时抓住以下几点:
(1)黑板应慢慢地向前跑。
(2)安培的话要让人听出很着急。
(3)、安培是“不知不觉”地跟着走。
(4)、当安培发现是马车车厢的后壁时,情节该如何处理较恰当?
5、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引导学生阅读《丰子恺学画的故事》。其思想内容类似于这一课。学生读完后汇报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说课稿11-09
小学语文《莫高窟》说课稿03-03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2-05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15
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11-14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11-21
小学语文掌声说课稿03-03
有关小学语文的说课稿01-17
小学语文面试说课稿03-21
小学语文《莫高窟》说课稿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