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7-13 08:18: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探究软件的装配》

  《探究软件的装配》是泰山出版社,山东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二个微项目的教学内容。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装配软件已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而要正确装载软件并非易事,本节是全书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一节。

  本次授课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小学的时候学习过《信息技术基础》,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本节的前一个微项目已经接触过计算机组成的相关知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比较轻松。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课程标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虚拟内存的设置以及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的方法;2.通过交流合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同学们感受软件带来的便捷,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是:虚拟内存的设置以及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方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始终把启发诱导法与小组讨论法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在课堂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生的互动。

  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方法,勇于思考、善于动手、合理的利用网络也是学习本节课的必备条件。

  合理的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本节课的教学我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启发诱导、分组讨论为手段,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把教学过程安排如下:

  第一,案例导入,激发兴趣。本节课我将采用案例的导入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案例设置为:我想安装CF游戏,怎么安装呢?在玩CF时经常遇到卡机的现象怎么办呢?如果游戏没法运行怎样把它卸载呢?精彩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时的课堂问题不但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剖析案例,探索方法。根据案例以及同学们的回答,我将引导学生一起探索如何安装软件,如何卸载软件,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同学们的探索能力。

  第三,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上面已经探索了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方法,那么安装好软件遇到卡机现象如何解决呢?我将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同学们自己组成小组,积极讨论,形成结果。在这个环节中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那么讨论很难进行,所以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才能积极搜索大脑中的知识,将学习拉近生活,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总结问题,加深理解。对同学讨论的结果分析,总结,提升。同时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顾过程将通过板书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

  第五, 安排实践,课后巩固。给同学们安排的课后实践作业是:卸载电脑中的office20xx,下载并安装office20xx。

  围绕新课程标准,回顾本次课教学,我有以下感受,现代社会提出了一个新的关于人的概念:新型人才,而评价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计算机的使用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学会软件的装配以及虚拟内存的设置。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浅显的认识,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棱柱的后续内容,又是学习球的必要基础。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棱锥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猜想、类比、比较、转化的能力。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因此,应该利用这节课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 教学目标确定:

  (1)能力训练要求

  ①使学生了解棱锥及其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的概念。

  ②使学生掌握截面的性质定理,正棱锥的性质及各元素间的关系式。

  (2)德育渗透目标

  ①培养学生善于通过观察分析实物形状到归纳其性质的能力。

  ②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观点。

  3.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重 点:1.棱锥的截面性质定理 2.正棱锥的性质。

  难 点:培养学生善于比较,从比较中发现事物与事物的区别。

  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法: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

  在教学中根据高中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启发性题目,采用启发式诱导法,讲练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大纲》中“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节课概念性强,思维量大,整节课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采用“多媒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演示为载体,以“引导思考”为核心,设计课件展示,并引导学生沿着积极的思维方向,逐步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积极探索。

  三、说学法:

  这节课的核心是棱锥的截面性质定理,.正棱锥的性质。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遵循由已知(棱柱)探究未知(棱锥)、由一般(棱锥)到特殊(正棱锥)的认识规律,启发学生反复思考,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四、 学程序:

  [复习引入新课]

  1.棱柱的性质:(1)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3)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2.几个重要的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

  思考:如果将棱柱的上底面给缩小成一个点,那么我们得到的将会是什么样的体呢?

  [讲授新课]

  1、棱锥的基本概念

  (1).棱锥及其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的概念

  (2).棱锥的表示方法、分类

  2、棱锥的性质

  (1). 截面性质定理: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已知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已知:如图(略),在棱锥S-AC中,SH是高,截面A’B’C’D’E’平行于底面,并与SH交于H’。

  证明:(略)

  引申: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则截得的小棱锥与已知棱锥

  的侧面积比也等于它们对应高的平方比、等于它们的底面积之比。

  (2).正棱锥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正棱锥的定义:①底面是正多边形

  ②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①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们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②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引申: ①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

  ②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

  (3)正棱锥的各元素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结合图形,进一步探讨正棱锥中各元素间的关系,为研究方便将课本 图9-74(略)正棱锥中的棱锥S-OBM从整个图中拿出来研究。

  引申:

  ①观察图中三棱锥S-OBM的侧面三角形状有何特点?

  (可证得∠SOM =∠SOB =∠SMB =∠OMB =900,所以侧面全是直角三角形。)

  ②若分别假设正棱锥的高SO= h,斜高SM= h’,底面边长的一半BM= a/2,底面正多边形外接圆半径OB=R,内切圆半径OM= r,侧棱SB=L,侧面与底面的二面角∠SMO= α ,侧棱与底面组成的角∠SBO= β, ∠BOM=1800/n (n为底面正多边形的边数)请试通过三角形得出以上各元素间的关系式。

  (课后思考题)

  [例题分析]

  例1.若一个正棱锥每一个侧面的顶角都是600,则这个棱锥一定不是( )

  A.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

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这六方面分十个环节来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是冀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初读此文,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美国作家格拉迪·贝尔讲述了他八岁那一年的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他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坐在门槛石阶上,感受万籁俱寂的乡村夜色时对生命——这种神秘东西的独特体验,然后回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成人的视角,诠释了一个孩童看到的生命之形,听到的生命之音,触到的生命之感,表明一切生命的涌动都是美好的。

  生命究竟是怎样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作者从一个孩童的角度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地球在旋转,江河在奔流,生命在活动”,“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最美好的时刻”。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直点主题——人的一生中总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

  第二——五自然段写“我”八岁时在一个春天的夜晚,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感受万籁俱寂的乡村夜色时对生命的的独特体验,表明一切生命的涌动都是美好的。

  第六自然段总结全文,回扣主题。

  二、说学情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语文课堂学习,通过在生活的大量积累,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适当的引导下,走进文本的深处,读出文章的深意。本课通过多种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语,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陶冶。并且针对本班中一些语文素养非常好的学生,我设计了一个拔高的教学环节:诗意的文章,诗意的表达。通过教师示范引领,激励学生用诗的语言去理解,提高他们鉴赏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万籁俱寂”“烤炙”“莫名其妙”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2.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

  3. 在阅读中领悟“生命是最美好”的情感。能够通过学习此文进而学会感悟和体会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四、说存在的障碍和学生差异

  1、这篇文章是美国作家格拉迪·贝尔的一篇随笔,初读此文,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文章的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描述中,更要表达自己是在怀念一种平静温馨和幸福的家庭。文章中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其中有一些词语比较生疏,学生不易理解,要借助字典或工具书解决,或者联系上下文来品味与感悟,才能够更好地领悟作者的表达深意。

  2、班级中学生学习情况存在差异。因为客观原因,我班存在一部分对于读书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与其他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差,需要教师适时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鼓励、引导、启发,使其树立学习的信心,主动参与学习。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透过文字获得幸福美好的感情体验,并升华至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多读,教师合理引导。在阅读中领悟“生命是最美好”的情感。

  突破方法:

  针对本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与课文的内容相结合来展开突破。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所以本课我将通过教师范读和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忆一忆生命中的美好时刻、读一读文章中的生词、品一品重点语句、吟一吟小诗、想一想我们的生活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教学。学生在读、看、思、议,吟中交流与感悟,教师再给予合理地引导、启发。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中,充分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本课各环节的安排及时间分配

  (一)谈话导入(本环节占4分钟)

  首先由老师的亲身体会导入新课,让孩子感觉自然、亲切。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本环节占8分钟)

  教师范读,掌握本课重点生词读音,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思考什么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上标记。

  (三)回忆学习方法,自学课文。(本环节占8分钟)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自己学习。让孩子回忆本组课文学习方法,温故知新,进而能够自学课文。自由读课文,运用学习的方法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四)交流所得,领悟情感。(本环节占16分钟)

  引导学生对问题“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指的是什么”,统领全文,同时,针对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并再次阅读课文。结合文字指导学生看图来理解,深刻感受那种温馨的场景,动人的画面,深入品味第五自然末尾的语句的含义。

  (五)回顾全文,拓展写作。(本环节占4分钟)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真实的感受,以老师的小诗来引导、鼓励学生诗意的表达。

  七、本课教学活动设计

  (一)引进状态,导入课题。

  (1)板书“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引用文章第一段“人,在他的一生中总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让学生回忆自己感觉幸福和美好的事或物,并交流。此时可出示图片加以提示。

  (2)(停止交流,给予肯定)

  老师:那么,现在咱们看看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美好时刻。(指向标题)

  (二)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老师的发音、语调、语速,把握好生字词的读法。

  (三)学顾学法,默读学习课文。

  (1)回顾学习方法,提示默读课文的要领。

  (2)提醒学生处理好文章中的陌生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找出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段。

  (四)师生一起朗读。

  (1)询问学生默读情况,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字词问题,提醒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句段旁做标记一会儿要用到。

  (2)老师领读,注意观察学生口型,了解其对课文熟悉程度,以及有没有明显错误。

  (3)抽学生分段朗读,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注意发现并纠正错误。

  (五)老师引导产生审美体验。

  (1)老师引导阅读。

  引导中注意重难点。

  首先,“我们就这样待了很久,谁也没有说话。”

  老师:我们经常一句话来形容晚上的安静——夜深……,对就是夜深人静。夜晚本来就是宁静的,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使得宁静变得“无边无际”。

  板书:无边无际的宁静。

  其次,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末尾那句: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它在活动,它在生长,它在壮大。这句话是难点,涉及到破折号的用法,可将破折号里的内容从原句抽出这样句子就变的容易理解了,然后讲述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将抽出的内容再放进去,整体理解。

  同学们先理解这句话: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在活动,它在生长,它在壮大。无边无际的宁静指的是什么啊?

  老师可选择讲述破折号的作用,引导理解破折号里面的内容在整句中的作用。

  (2)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再读课文。

  ①.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喜欢的句段。

  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写下如下事物:

  母亲

  看门狗

  野兔、小松鼠、负鼠、金花鼠

  野李子

  瓜藤

  根据情况定,没有必要把描写的事物全找出来,足够产生审美体验就可以了。

  ②.老师出示与文中提到的事物相关的图片(学生提到的和没有提到的),教师引导欣赏,在视觉上起到回忆和联想,加强审美体验。同时起到中途放松的作用。

  ③.老师提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作者是用喜爱的语言还是厌恶的语言来描写看门狗、野兔、野李子等生命的?作者是不是通过对这些动植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啊?作者对上述生命做出什么结论啊?

  老师板书:在活动,在生长,在壮大

  ④.板书:在做引导时,在列举的动植物前加大括号,批上“生命”二字,并适时写上“赞美”二字,做箭头指向“生命”,再由“生命”指向“在活动,在生长,在壮大”。

  (3)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怎样得出“这就是最美好的时刻”。这无边无际的宁静,这迷人的夜晚,这美好的感情使八岁的孩子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这就是生命。在母子相偎无语时无边无际的宁静中体味到那“不那么宁静”的生命,因此八岁的那个晚上,那段“待了很久,谁也没有说话”时间就成了作者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4)学生默读,根据老师讲解体会全文。

  (5)引导学生在诗意表达中感悟生活。

  出示我根据课文内容编写的一首小诗,引导学生总结感悟全文的同时鼓励他们诗意的表达: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是偎依在母亲怀抱中

  那温馨的感觉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是森林里小动物们

  那自由的跳跃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是花草树木悄然萌发

  共赴一场春天的盟约

  我们的生活往往是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细节组成的,我们同学应该像作者样,从生活的细节中感悟生活。

  (六)扩展阅读。

  课余时间,学生在家长引导下通过网络或图书馆等资源,获得喜欢并容易接受的阅读素材,培养阅读能力和情趣。

  八、说板书

  9 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

  【美国】格拉迪·贝尔

  无边无际的宁静中:

  母亲

  看门狗

  生命 松鼠、负鼠、金花鼠 在活动,在生长,在壮大

  (赞美) 野李子、甜瓜

  ……

说课稿 篇4

  1、 说教材。

  《你姓什么》属于“读课文趣味识字”部分的课文,写的是自我介绍的内容。短文用诗歌的形式写了对于自己姓什么的介绍,读来琅琅上口,让学生们感到新奇,能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课文共有10个生字,虽然构词率不高,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左耳旁的写法有点难度,教师要加强指导,让他们学习起来才更容易,更投入。

  2、 说学情。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已经初步适应,而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的方法。但是毕竟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以游戏为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识字,读文的乐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表扬,让他们更加自信、大胆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之中。

  3、 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目标详见“教学设计”部分。目标之一在于知识点的落实。课文中“吴、弓、章、姜、徐、陈、程、吕、孙、郑” 9个生字,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许多学生的姓氏中都有,学来并不困难,但课文中的生字音形上有相似处,所以这10个生字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区别字形是非常重要的。

  4、说教法。

  整个教学过程,我从教学伊始的小品导入开始就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其注意力的集中往往凭借个人的喜好,当他们对之感兴趣时,注意力就相对于不感兴趣的要集中。因而我通过融教学内容于小品,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视线,再通过学生讲自己的姓名,自然而然地展开教学。

  5、说学法。

  都说“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应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在识字方面,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识字方法的同时,可以引导他们联系已有的经验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完成生字的教学。在教学中,我尝试了用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赞赏、做游戏、进行小竞赛等方法对于调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很有效。

  6、说实施。

  我将教学分成四个环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伊始的小品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在读文识字阶段,主要是从扶到放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说课稿 篇5

  一、介绍“我”为什么要选这节课。(主要是介绍这节课的重要性、这节课在教材中的前后联系和本课的教学目标 。)

  介绍大气的运动在大气环境单元中的地位、和其他大气要素的联系;对其他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大气运动是大气环境这一单元中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大气中的热量、水汽的输送、天气的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首先,表现在他和本单元前、后知识的联系上。

  其次,从本课时所涉及的知识来看,“风”是表征天气和气候特点的要素之一。

  第三,从学生的认知角度看。

  第四,从教学大纲对本课的要求看。

  所以我觉得本课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注意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感)

  二、介绍“我”关于对这节课的教学策略。(实际上是介绍这节课拟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流程、教学目标 达成的途径,尤其注意对教材、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

  例:(以教学方法为例,注意应说明几方面,针对某一方面“我”打算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有必要还要加上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根据前面的分析,打算首先从呈现具体现象入手。

  其理由是

  再例:在有等压线配置情况下的实际风向判读,是本节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关键,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我打算

  其理由是

  三、介绍本课的应准备和使用的教具、其他的学习材料。(方法同上)

  例:本课打算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因为多媒体具有的特点,而本课有许多地方都需要有过程的呈现。比如,在不同等压线分布的情况下,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球自转偏向力、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

  四、关于教材中插图、图册的使用。

  例:图是地理的重要语言,使学生获得读、用、析图的方法是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本节课中,打算着重指导学生

  五、关于本课板书的设计和结构。

  例,这节课的板书,打算设计成“纲要信号”的形式,其好处是

  特别提示:

  1.在第二部分中,有些觉得有必要单独立出来讲的,可以再分几点。

  2.说课的关键是解决好“我”将做什么和“我”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基本原则是“合情合理”和“有依有据”。

  3.如果把说课简单地认为是说“教案”那就大错特错了。

  4.从教学相长的原则看,说课时还应说明"我"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1.彩泥制作学会揉、压、搓等技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2.能随意取橡皮泥,通过分泥、团圆、压扁、挤捏等技能,塑造不同样式的花朵形状。

  3.通过学生用彩泥制作花朵,激发学生爱护植物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彩泥、硬纸板、彩泥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让我们一起拍拍小手吧!

  2、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好朋友,它的名字叫圆圆,它想和大家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彩泥变变变》

  ①揉一揉:彩泥变成汤圆

  ②压一压:汤圆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

  ③搓一搓:汤圆变面条,比一比谁的面条长。

  让幼儿自己变一变,说一说变成了什么。

  2、同学们,彩泥好玩吗?今天是圆圆的生日,圆圆有一个生日愿望?

  圆圆:我最喜欢夏天五颜六色的花朵,可是现在是冬天,花朵都枯萎了,我想看盛开是美丽花朵,

  你们能帮我实现生日愿望吗?

  3、老师边播放课件边动手演示花朵的制作过程。

  讲解彩泥花朵的制作的过程:

  制作一个黄色的小球,五个红色的小球,两个绿色的小球和绿色的长条。按照顺序粘在白纸板上。

  师:让我们一起用彩泥做出漂亮的花朵,帮小彩泥实现愿望把!

  4、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让大家和老师来欣赏一下你们的作品。

  2、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

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22课《云房子》。交流的主题是《目标导引教学 课型展示特色》。

  一、说教材

  《云房子》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雨后天空有云时和有风时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喜爱。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结合本课特点和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②了解雨后天空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③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想象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三、说教法

  1、示范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让学生能字正腔圆地读好课文,我在上课伊始,就播放课文录音,让正确规范的课文朗读首先占据他们的大脑,让他们自读时有样可仿。

  2、直观教学

  “耳听不如一见”,为了让学生能直观清晰地体会到云房子的美丽和千姿百态,我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播放了与课文配套的画面,再现了文本,极大地激发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3、拓展延伸

  “海纳百川,广而博之”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自我校开展“海量阅读”实验以来,我每节课都想方设法通过课前延伸和课后拓展,加大课堂阅读容量。这节课,我刚上课就通过自读海量阅读丛书《快乐巴学园》一书中《我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如雨、雪、雹和云的关系。课堂结束部分又拓展读《火烧云》和其他关于云的文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云、对大自然的热爱。大容量的课堂又不断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另外,我在教学中还辅以激励评价、问题导读、交流展示、拓展想象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说学法

  1.交流感悟

  在交流的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认识,整个交流过程就会增加学习色彩。所以,我在学生只听读,想象文章画面后,让学生交流:你看到了哪些画面?看了带画面的文章,再次交流:哪种云房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这两个环节中,学生交流的信息被别人所利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内化语言

  学习课文中的语言为自己所用是学习语文最终的目的。我为了让学生当堂积累文章优美词句,精心设计填空导读和按句式拓展练读,培养了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学生还采用听一听、读一读、练一练等形式去学习、去欣赏、去感悟大自然的美丽。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课前拓展:简单略读《快乐巴学园》上的文章《我是什么》

  1、学生自读。

  2、学生交流: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了解:雨、雪、雹和云的关系。

  3、通过交流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云房子》。

  (二)精读精讲:重点教学《云房子》

  1、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采用听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领读、学生自读、抽生开火车读、读无拼音的文章、听音想画面跟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等十余种读书形式,让学生把课文真正地读准读顺。

  2、精读课文,内化语言

  首先出示画面,听录音读,交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种云房子?你喜欢它吗?为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大冬瓜、花儿、大楼房、大礼堂、小的;然后看画面读相关句子、重点段落,填空内化语言;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你还能造出什么形状的云房子?最后引导学生背诵。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运用,真正做到了“以读代讲”。

  (三)课后延伸

  1、浏览《快乐巴学园》上的《火烧云》,简单交流:你都看到了什么形状的云?

  2、课后观察一天中云的变化。

  3、读有关云的文章。

  六、说板书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本着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原则,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们看后一目了然。

  附:板书设计

  22 云房子

  大冬瓜

  花儿

  大楼房

  大礼堂

  小的

  ……

【精选说课稿范文汇总7篇】相关文章:

1.《离骚》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2.老舍《猫》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3.《木兰诗》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4.《离骚》说课稿范文

5.《琵琶行》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6.《雨巷》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7.《赤壁赋》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8.《赠汪伦》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9.《题西林壁》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