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9-11 13:54:4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少年闰土》是一篇重新收录在课本中的文章。从这次重新收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文章用舒缓、深情的语言,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但是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个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死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知识,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如何做到这些呢,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研读,创教学新路,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为了避免教师多问多讲,我只设计了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知道的。这样就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如何能够让学生既学得有兴趣,他们的讨论又能做到有的放矢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愿意和老师一块来学习呢?这个环节的设计能够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互动互学,教师既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也能及时调整他们学习的方向,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维护了学年的自尊心。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后通过交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教学内容,少年闰土的形象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凸现出来。我在对重点词句的研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特点,寻找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地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把学生真正当做了课凳上的主人。

  二、重点拨亮思维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能探讨出一些问题。但也有他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就需要老师在关键处一点,带他们探究,这样课堂就不流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字、词、句、段的学习也落到了实处。例如在教授“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正如学生所说的,有好几个不太明白,又有些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排”状态,需要点拨,在教学这种难点句子时,我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

  1.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

  3.高培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学生联系起来想一想,结合上下文反复诵读,深入休会,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在赞叹中凸现少年问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到其中隐藏的深刻内涵。

  三、以演代讲,以读代讲,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捕鸟”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上台演示,下面的同学分析演得好坏,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看书。从书中寻找他演得好坏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他才能知道并讲出别人表演得好坏,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的讲解,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在教学“刺猹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去给读书的同学挑刺,“他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他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个挑刺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帮助别人理解了文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现了白,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总之,由于新的课程标准刚出台不久,有许多精髓的内涵我们都还领会不深,在教学中难免会有偏颇,请同行和专家们指正。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主要是科普说明文和神话故事,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是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这一要求在以往各个年级学习中已反复出现,应该说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单元的学习更强调的是在默读中思考课文大意,品析重点词句,进行圈画批注。这就必须在课堂学习时注重方法指导与实践。

  课文通过“ 蛇能保护庄稼”、“ 猫有利于苜蓿生长” 等具体事例, 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是互相联系的。我们只有研究它们, 掌握其规律, 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一科学道理。

  文章文字浅显,道理却深刻。全文分三节。第一节讲述蛇与庄稼的关系。先介绍整个事件,洪水过后,即使风调雨顺庄稼也歉收,老农买了一批蛇放进地里,庄稼获得丰收;然后借助老农的口道破蛇与庄稼的关系。第二节讲猫与苜蓿的关系。也是先通过事例说猫的多少与苜蓿生长的好坏有联系,再从蜜蜂与苜蓿、田鼠与蜜蜂、猫与田鼠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说明猫与苜蓿是如何产生联系的。第三节列出了四种简单联系,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既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并列举了随地吐痰与传染疾病的联系,最后点明中心:只有了解清楚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把事情办好。

  本课寄意于物,寓理于事,语言浅显,结构严谨,讲求推理。由于整篇文章蕴含着深刻的科学知识及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 便为学生读懂常识性说明文提供了很好的文本。

  二、学情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自主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并积累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练习自主解决,对于重点词语的意思还需在课堂中给予一定时间,结合课文具体语境加以理解。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课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地开展预习工作。这时的预习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还可以促使他们了解课文大意,进行质疑问难,并且适当搜索、阅读相关资料,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课堂学习中,教师更应注重思维训练,加强品词析句能力的指导,学习课文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如抓关键词语体会句子含义;学习阅读常识性课文的方法步骤;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重点句段的意思;表达阅读后的独特感受等。

  在明理方面,学生对于保护生态平衡这一主题已有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但由于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要弄懂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复杂联系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需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教学设计予以解决,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研究大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自主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海啸、倒灌、风调雨顺、起色、歉收、猖獗、显而易见、规律”等词语。

  本课有三个生字:“啸、苜、蓿”,还有若干个多音字,如“风调雨顺”中的“调”读tiáo;“淹没”中的“没”读mò。五年级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完全可以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忽略字词教学。高年级的字词学习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应养成遇到不认识或吃不准的字,主动查字典自主识字的习惯;并在课堂上适时展开交流。

  另外,对于“海啸、倒灌、风调雨顺、起色、歉收、猖獗、显而易见、规律”等词语,均放在课文具体阅读环境中,各有侧重地理解与积累。有的可在观看录象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如“海啸、倒灌、歉收”等;有的可以查字典理解,如“风调雨顺”等;还有的可以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如“显而易见、规律”等。另外,课文中“奇怪”一词有着多种含义,教师更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分析一词多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目标二: 在默读中思考,理解课文所介绍的几种事物间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默读课文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五年级的默读要求应相对于前面的学习有所提高,必要的指导不可或缺。教学时可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大意;默读课文,圈划词句;默读课文,质疑问难;默读课文,进行批注等等。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默读学习通过评价加以点拨。总之,单元目标的落实需扎实有效,且需在课内落实。

  目标三:认识阅读常识性说明文的一般步骤,初步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严谨。

  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认识阅读常识性课文的一般步骤:初读, 概览全文, 整体把握文章所说明的知识;细读,抓住具体事例,理解重点词句, 掌握有关的知识、道理, 并了解其说明方法。为此,课堂中可以设计了一系列语言文字的训练, 渗透了语文学习的方法。课后,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运用作者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

  目标四:初步了解世上万物之间存在着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懂得研究事物之间联系,掌握并遵循其规律的重要性。

  学生对科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在语文课上学习科普常识性的说明文, 是为了让学生积累科学知识, 接受一些正确的科学思想。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研读,可以了解到世界上万事万物是互相联系的。我们只有研究它们, 掌握其规律, 才能把事情做好这一科学道理。为此, 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观看有关录像, 聆听老师解说, 默读文章理解, 展开小组讨论, 组织语言阐述, 让学生自然、主动地接受新的科学知识及思想, 进而也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三点:

  (一) 科学思维方式的巧妙渗透

  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去看世上的万事万物, 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了教材的科技因素, 以“复杂联系” 为重点, 动用多种教学手段, 引导学生去探究“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 掌握规律, 才能看准问题、做好事情”的道理。

  蛇与庄稼是复杂联系, 我的教学由二个“奇怪”入手:—是洪水过后,庄稼歉收;二是放蛇入田, 庄稼丰收。这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要弄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随后,我让学生观看录像“海啸——水淹——蛇死——鼠狂——歉收”, 从感性上认识到是起决定作用的“ 中间者”——田鼠,把“蛇”与“庄稼”联系在了一起, 从而也就认识了何谓“复杂联系”。

  猫与首着是更为复杂的联系, 我让学生结合读文设计“猫、蜜蜂、田鼠、苜蓿”四者之间复杂联系的`示意图, 又一次认识到了“猫”与“苜蓿”这两样似乎毫不相干的事物之所以会发生联系, 那是“蜜蜂”与“田鼠”起到了“纽带”作用。

  最后,本课的设计并未停留于“联系”的层面上, 而是上升至怎样运用“联系”的方法把事情办好, 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究宣传不随地吐痰、植树造林、治理“ 三废”等的原因及意义。

  (二)阅读过程中贯穿表达的训练

  本课语言简洁明了,前后语句的内在联系相当严密,文字表述是比较理性的。依据教材本身的语言特点,我感到应该把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怎样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揭示自然规律,作为本课语言文字学习的重点,使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活动过程中不仅明白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了解一些大自然的规律,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把自己所了解的知识、明白的道理清楚连贯地加以表达。

  如“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多有接触。在本课学习中,我要求学生在交流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的时候,能用上“因为……所以……”把它们之间比较复杂的因果关系一层一层讲清楚;在交流为什么要宣传“不随地吐痰、植树造林、治理‘三废’的时候,能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进行清楚地表述。课堂上,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先自己准备说说,再课堂集体交流。这样,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单纯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学习关联词的用法,将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进一步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连贯性、流畅性。

  (三)在阅读过程了解说明方法,尝试拓展运用

  阅读常识性说明文有着一定的方法与步骤,这也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具体是指:初读, 概览全文, 整体把握文章所说明的知识;细读, 抓住具体事例,理解重点词句, 掌握有关的知识、道理, 并了解其说明方法。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语言文字的训练, 渗透了语文学习的方法, 尤其在精读课文这一块, 我利用录像、投影等手段, 设计了读文释义、读文换词、读文说句、读文画图、读文练说等练习, 讲读练三结合,学习说明文特有的语言文字, 理解课文阐述的科学知识和道理。

  当代的语文教学不再是静态的, 而是动态的。本课的教学将学生的视野由课本引向更广阔的空间, 引导他们多读书, 爱读书, 会读书。为此, 无论在讲评、激励, 还是教学末尾, 我都由课文到实例,到生活, 到课外书籍, 指导学生多阅读, 多观察, 多积累。生活中还有哪些复杂联系呢?最后,我引导学生到课外去读书、上网、请教家长等,通过各种广泛的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并模仿课文第1、2节的写作方法,也来写一写复杂联系。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您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白杨》,现在,我对本课题按骤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扎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知识目标)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学会借物喻人的写法。(技能目标)3.让学生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情感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内容。教学难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不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片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本课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再朗读来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说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中把由重“教”改为了重“学”;既要让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根据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置疑、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读懂全文,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通过具体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感受白杨生活的艰辛及它高大、挺拔的特点,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到学习情境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借助拼音预习课文,把难读的字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其次:分角色朗读课文,归纳主要内容;(扫清字词障碍,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所以此环节可以让学生借助拼音、工具书充分预习,了解大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三)深化感悟,讨论、解决疑问

  (1)启发学生谈谈他们(她们)从中知道了些什么?不理解的有哪些?并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疑问与看法,进行小组合作;把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来,(预设问题可能有:其一,白杨有什么特点?其二,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什么样的心?其三,爸爸的两次沉思各是什么,为什么最后会露出微笑?)

  (2)再次朗读,让学生大致明白每部分内容的大意,重点引导学生解决疑问,深入学习课文,体会西部工作者无私奉献精神。我重点让学生朗读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讨论白杨有什么特点?(指导朗读时,要体现爸爸严肃中不失亲切和语重心长的语气,同时,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3)了解白杨的特点后,由树及人,比较一下爸爸和白杨有什么共同之处,理解课文主要意思。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4)由前面的学习,学生领悟到借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小节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指孩子。然后重点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各是什么?为什么最后会露出微笑?(指名答,教师评价)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同学们,白杨能在大戈壁中留下坚强不屈,高大直立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种恶劣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他们的无私奉献,更令人敬佩。文中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你们这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我会发给每一位同学一张“心”卡,让他们把自己的志向写下,挂于教室,以便时刻激励他们。最后,在《小白杨》的歌声中,结束教学。)

  七、说板书

  白杨白杨:高大直立 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爸爸:扎根边疆无私奉献以物喻人八、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采用朗读、置疑、讨论、交流、总结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是长处;不足点是:对个别学生的辅导,个别字词的巩固训练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以改正、完善,力求更好。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4

  《嫦娥奔月》一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的故事。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力大神勇、为民造福的后羿,心地善良、机智勇敢、舍己为民的嫦娥,以及奸诈贪婪的逢蒙。李老师执教的这堂课,以文本为载体,通过读、品、划、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领略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讲究神话故事的美,突出人物(嫦娥)心灵美。

  一、设计巧妙,由景到人感悟美

  教学中如何以点为载体,贯穿整个文本的学习,达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和谐共生,这是每个语文教师思考而难得其解的。在教学中, 老师一开始出示了美丽的“嫦娥奔月”图,并让学生描述画面,使学生在脑海中初步感悟美的意向,再出示描写“嫦娥奔月”的第六自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悟画面之美。再以一个中心问题“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嫦娥的善良机智,找出有关语句,用线画下来”来辐射全文,让学生通过品悟体现嫦娥心地善良的典型事例,即嫦娥接济乡亲和为救百姓吞仙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有效信息,进行交流,进一步感受嫦娥人性的美。

  二、创设情境,揣摩人心体会美

  课堂上,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 老师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在文本的“空白”处为学生构建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老师在人物行为的空白处构建想象的空间。比如, 老师在讲解“周旋”这个词语时,让学生来想象逢蒙会有哪些表现。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出逢蒙的动作、行为,既理解了生字词的意思,又体会了人物的性格,可谓一举两得。同时,她还引导学生想象逢蒙会说些什么,会怎么说,让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这是在人物语言的空白处构建想象的空间。

  再提几点建议:

  一、感悟文本莫忘品词

  在理解词语时可以采用表演悟词,移情悟词等方法。其实在教学中, 老师已经采用了这些方法,两个情境的创设就是分别体现了“接济”和“周旋”的意思,如果再适时点一点,学生的印象就更为深刻。再如教学“嫦娥奔月”这一段、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画面的美,由此引出“飘飘悠悠”、“洒满银辉”、“碧蓝碧蓝”等关键词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嫦娥奔月的姿态美和月夜的景色美,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意境美体会更为深刻,朗读也就自然到位了。

  二、为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效,可以将写话训练引入课堂

  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嫦娥心中的想法固然很好,可以写一写她飞升过程中对丈夫、亲人、乡亲的话,这是对人物品质理解的再一次升华。本文的体裁是神话,而且故事内容比较浅显,可以让学生来复述。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板书那几组词语进行。复述要求是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语言,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描写了一个震撼人心的场面:1976年1月11日下午,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群众冒着严寒向周总理告别时的感人情景。

  课文以总理的灵车牵动这千万人的心为主线,按“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这一事情发展顺序安排安排材料。课文详写了等灵车,望灵车的情景,追灵车的情景写得较简略。因此,要抓住课文的第一、二段作为教书重点。

  二、说教法。

  课文的写作特点是:以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达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深切的怀念。因此,文章多以有感情朗读为主,少分析段落。

  三、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的沉痛心情,加深对总理的爱戴和怀念,激发学生更加深爱周总理,学习周总理。

  2、了解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些,哪些地方写得简略些。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理解段意的基础上,编列小标题。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学习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阅读导读内容。

  (二)渲染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一同来感受亿万人民群众为敬爱的周总理送别的感人情景。

  2、播放录像带。

  (三)自读理清文路

  (四)深究重点。

  1、学习“等灵车”部分。

  ①解读感悟,把最受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交流感受,可采用边读边感受的方式,可采用评读的方式。

  ③看录像谈感受。

  ④练习朗读这一段,连同自己的描述的情景,一起有感情地叙述下来。

  (意图:通过朗读,感受当时的环境及人们的心情;通过练说,感悟当时人们送总理的动人场面。)

  2、学习“望灵车”部分。

  ①自由朗读,读出最受感受的地方。

  ②教师指导感情朗读。

  ③请同学们想一想,人们此时可能在想什么?

  (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来写,也可以结合自己的课前搜集的材料,如总理生前怎样为人民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怎样在艰难的岁月里斗争,怎样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等内容来写。)

  ④交流学生写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来。

  ⑤播放录像,有朗读课文。

  (意图:体现课内外融合,体现读写结合,从读写中感受人们对总理的深切爱戴之情,并激发学生随总理的崇敬、怀念之情。)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除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之外,还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退化”“经验”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 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 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我把本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确定为: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之后,我将此文教学课时安排为两课时,此次向各位评委回报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下面,我就谈谈学情以及教法和学法。

  二、学情分析

  之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接触过说明性的文章,并且能够做到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灵活运用合理地进行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说学法

  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在学习鲸的"呼吸"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学习鲸"睡觉"这部分内容时,我还让学生通过想象,然后在电脑上画出它的样子,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我还不以学生学懂这篇课文为满足,更以这篇文章作为知识的窗口,让学生从多方面去了解鲸,于是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感受,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定。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思考的状态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如下:

  1、复习引入

  上可伊始,我便让学生回顾课文一、二段,“谁来说一说,你都了解了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唤起学生的记忆。知道鲸是哺乳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鲸虽然生活在海里,可是他却是哺乳动物,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读完之后,我让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并试着解决学习中的疑难,这样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学完后,就让他们进行汇报,当他们谈到鲸的进食情况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他们看,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当他们谈到鲸睡觉时的样子时,我让学生感情朗读,其余同学闭目想象,然后将鲸睡觉的样子,在电脑上画出来,这一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去大胆创作。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已很明白了。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讲完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它画下来,并和同学展开讨论,然后我让学生以一句为例谈谈,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还让学生用其中的一种说明方法写一个句子,使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增强了实效性。

  3、积极思索,质疑问难

  课文讲授完了,我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质疑问难,在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我让其他会的同学来充当小老师,让他们也来尝尝成功的喜悦,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

  4、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我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解决学习中的疑难,亦借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通过课内外的学习,学生对鲸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点滴收获或体会,使学生从各方面丰富自己对鲸的认识。

  5、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最后,我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去探索,去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去了解、去探索鲸的有关知识,我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介绍鲸的电子手抄报;(2)以“鲸的自述”为题材,进行一次中队活动。

  六、板书设计:

  22 鲸

  体 形: 大 (图1)

  进化过程

  种 类 :须鲸 齿鲸(图2)

  生活习性:睡觉 (图3)

  呼吸

  胎生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7

  1、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

  “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3、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4、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5、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下面我就分课时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我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学习:一、课前布置预习,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一、课前布置预习: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好的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听课效率,巩固所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特别是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有所加强,自己有能力独自进行课前预习,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会更加牢固。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学习本课前布置了以下预习任务:

  1、我会学字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并以小问卷形式呈现。)

  2、我会读课文。

  3、我会搜集。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关于本课的作者、落花生的知识等等一切自己想了解的内容。

  4、我想问。预习中有什么问题,及时记录下来。

  四道题设计由浅入深,让学生明确预习任务与要求,有的放矢

  预习起来不盲目,不流于形式。

  二、课上交流预习成果。

  上课后,学生出示预习卡,在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与同学分享预习的快乐,然后在全班展示。

  本次课程改革评价方式的转变是重要内容之一。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对同学预习习的情况进行评价,五年级孩子的思想日趋成熟,他们不再轻信吹捧,“你真棒!”“好极了!”等教师评语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从心理更渴望得到同伴的肯定和认可。所以在同学评价环节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积极性。

  三、整体阅读,概括大意。

  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共同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读完后,再次默读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意见,最后共同明确: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

  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教师板书)

  四、自主学习第一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第一段中应抓住哪个词,重点读好?

  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时喜悦的心情。抓住文中的关键词理解整段内容,我想词语的理解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句、整段、整篇课文相联系的。所以在教学这段时主要按以下步骤:①读整段,抓住关键词。②用联系上下文,替换近义词等多种方式理解“居然”的意思。③再把“居然”放在整段中品味喜悦之情。④最后自己用居然说一句话。

  四个环节设计,由表到里,由理解到应用,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主阵地。在这一课时,我将用多种阅读方式,抓住重点句来进行教学,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让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探究。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用以下方法: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了《落花生》这一课,下面请你边默读课文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同时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默读,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带着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的期待走入课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回忆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孩子理清了学习思路,为下面精读课文做好准备。

  二、抓住重点,细读品味。

  本环节中我想这样设计:

  1、找重点。由学习小组合作读课文的吃花生、议花生部分。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将学生内容引到重点上来。全班交流时将重点句呈现出来。(10段、12段、13段)

  2、读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

  3、品重点:个性展示朗读三段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师适合点拨,如:喜欢10段的同学朗读后,可以提问: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课文中哪里写了?引导学生读出花生显而易见,尽人皆知的好处:美味、榨油、便宜。进一步问:“父亲说花生有什么好处呢?”怎样表现出来的?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表现花生内在的可贵之处,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游戏叫“朗读代表我的心”。让学生先自己朗读,将自己觉得父亲话中最能表现花生品质的词读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这名同学想突出哪个词,谁猜对了,谁有权读自己的体会。这个小环节,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我是想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好机会。谁猜对了,就有权读,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努力思考应读好哪个词,很容易地就明白了父亲在这里赞花生的藏而不露的品质。

  “那么,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呢?”齐读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体面”等关键词,深入理解父亲教育的目的,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父亲教育我们时的语气。

  4、悟重点。全班齐读重点句,说说你在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物或人?我们又要像这些人学习什么?通过再次交流学习,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要力求做到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所以在这里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忆生活中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或物,交流归纳他们身上具有的优秀的品质,最后,完成以下练习:

  我爱花生 ,因为它。

  我也爱,因为它。

  三、再次感知,分清详略。

  巧妙的详略安排是本文的特点,我想这样引导学生来体会:

  首先,用最直观的方法,分部分朗读课文,分别找四个计时员对四部分进行计时。从朗读时间上直接感受,课文略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详写了议花生。再次,通过小组讨论,从本文的写作意图,中心思想、板书等各方面理解这样安排的好处。

  采用计时法,直观、形象地将课文的详略呈现出来,再进一步理解,将难以理解的内容化为直观、生动、形象、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易理解,乐接受,突破了本文教学上的难点。

  四、板书总结,深化感情(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结束本课学习)

  7、说板书。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从板书中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的主体由课文主要内容组成,最后化为“学”字,深化主题,既代表了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又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其中还寄予了老师对同学的殷切希望:像落花生一样,做个有用的人。

  1、说教材内容:

  《落花生》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第四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这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落花生》是两篇精读课文中的一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初次读这篇课文,我就被课文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所蕰含的深刻道理深深吸引,课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比喻、深奥的说法、激荡起伏的情感,但是朴实、自然、亲切的行文,却给人留下了深刻清晰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就像文章中父亲说的话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感受情感、领悟生活哲理的好文章。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3、根据本课的内容及特点,学生的情况,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重点学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主掌握本课的生字,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以上目标分两课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解决字词,疏通文意,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抓住重点句,理解深刻含义,体会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4、说教法: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课教学中,我将努力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学生自主地学,在学习中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5、说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6、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想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掌握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二课时深入理解父亲的话深刻含义,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针对学生的特点,导入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现在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花生!你们吃过花生吗?喜欢吃吗?它还叫什么呢?揭示课题,我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重点导读。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事物,而教师只要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行了。如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我让学生自主质疑:其次,采用层层剥茧的方法,让学生反复地朗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希望使他们在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此时出示句子,让学生去读,在读中体会词的意思。以此来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再者就是让学生就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的位置、外表和给人的印象进行比较,深刻认识花生的朴实无华。最后,引导学生说出爸爸教育我们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在总结课文时首先对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总结。课文详略得当的选材、对比的说明方法、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必须提醒学生注意,为后面的小练笔打好基础。其次是根据板书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珍珠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文章生动、细致地描述了珍珠鸟的外形特点及在"我"的爱心呵护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警戒的道理。

  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地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课文的插图,着力表现了雏鸟对"我"的信赖,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掌握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

  本人是刚毕业的新教师,一切都在不断的探索中,在请教了几位老师后,大胆进行了教学的尝试。首先,在第一课时,我尽量让学生读课文内容,掌握课文要求会写,的生字。在初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音,特别是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我在开始的阶段,先在课件上出示珍珠鸟的图画,让学生讲自己看后的感觉,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语,多读几遍,在读中感受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了珍珠鸟的可爱。朗读的感觉也好了。

  接着我引导学生讲出,作者对珍珠鸟的感情。然后在课文中找"我"与珍珠鸟相处的语句,并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做记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效果良好。在了解"我"与珍珠鸟怎样一步步熟悉的过程时,主要是让学生自学,从珍珠鸟的动作、表情以及"我"的反应等语句中寻找答案,并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作者与珍珠鸟的感情,学生学得很投入,朗读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充分朗读、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引出: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题。学生有了深刻的感受,学习也就变的简单而快乐了。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征集爱护鸟类,创造和谐环境的广告语活动,将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

  三、教学反思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了学习的快乐,在自学的时候,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

  2、教学过程的衔接上本人还是觉得有所欠缺,过渡还不自然,细节的处理不够精致,在教师本身的师范性上表现的不到位。特别是朗读,教师应该把学生不正确的朗读习惯及时的纠正。

  3、课件的使用不是很确切,在制作上就需要修改,另外,在使用上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不够明显。

  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本人的进步离不开你们的指导。

  【片段一】:

  师:快速浏览课文,作者在与珍珠鸟相处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

  师: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生摇头示意不明白)

  (评: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提问:作者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中心,即理解"信赖,往往会创造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当学生示意不明白这句话时,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知不足,方能主动学。")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生读课文)

  师: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逐步的信赖"我"?

  生:是因为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接近……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那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生:还有"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生:老师,从前面1—3自然段也可以看出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

  师:说说你的依据。

  生:文章开头第一句话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充分表达了"我"对朋友送来的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之下,"我"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时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我"又在鸟巢纸上加了一盆吊兰,垂挂的滕蔓覆盖着鸟巢,这简直成了珍珠鸟幽静而安全的绿色的家!如果不是"我"对珍珠鸟有着特殊的喜爱之情,能这样悉心照料吗?

  生:还有"我"对小珍珠鸟的关爱——"我"由听到小鸟"又尖细又娇嫩的鸣叫"开始,就几乎与小鸟结下了不解之缘:小鸟出生了,"我"忍不住拨开绿蔓察看,映入眼帘的是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犹如蓬松的球儿的小鸟,"我"的喜爱之情不难想象了。

  师:可见"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没有"我"对珍珠鸟的爱,就没有珍珠鸟对我的信赖,"爱"与"信赖"相生相伴。

  师:那么,"信赖"创造了怎样的美好境界?

  生:"白天,它淘气地陪伴我;夜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着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可见小珍珠鸟对"我"的亲近与依恋。

  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不一会,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梦呢!"——这是人鸟和谐相处的境界。

  师: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唤。

  师生:(齐读)信赖,往往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评:这里,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理解该中心句的:第一个层次是理解"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第二个层次是理解"珍珠鸟为什么会这样逐步地信赖‘我’";第三个层次是理解"信赖创造了怎样的美好境界。"这三个层次是由浅入深,由现象到原因,其中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学生理解的是现象,第二层次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这一环节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该中心句的关键。)

【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相关文章:

1.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2.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3.小学五年级语文《我喜欢》说课稿

4.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

5.小学五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6.苏教版小学语文《绝句》说课稿

7.人教版小学语文雷雨说课稿

8.小学语文热门课程说课稿

9.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