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子得救了》说课稿

时间:2021-09-23 20:39:4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鸭子得救了》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鸭子得救了》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鸭子得救了》说课稿

  1、教学内容简单介绍

  《小鸭子得救了》是单幅图的看图训练,图上表现的是有一只小鸭子掉进坑里,小猴子拿着竹竿,小熊拎着一桶水,大象站在坑边想办法救小鸭子的场面。这幅图以小鸭子掉进坑里为起因,以三个小动物想办法救小动物为主要经过,小鸭子救上来为结果,说明了别人遇到困难,我们要积极想办法帮助。

  2、教学目标设立及重点难点制定的依据在讲课之前我首先学习了大纲,大纲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借小动物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从不同侧重渗透实践、认识的哲学观点,以及做事积极动脑,不要盲从的思想方法,从而达到学习语文、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发展认识的目的。同时,二年级学生又具备了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小鸭子救上来了》一课,实际上在学生学习了五、六单元后,对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阅。

  从训练的目的来看,训练无论是口头或笔头的训练,要解决的无非是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词成段的能力,即表达能力,也就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第二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能力,也就是写什么的问题,明确了写什么,再把所观察的材料经过头脑的思维加工整理,实现于笔头,落实成文章。

  即通过思维将写什么与怎样写联系起来,概括说:先观察——思维——表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

  德育目标:渗透事物间联系,教育学生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积极动脑、想办法去帮助解决。

  教学重点;按事物发展经过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教学难点:仔细观察画面,合理想象三个小动物救小鸭子的经过。

  (3)教学本课的总体思路及构想

  总体思路:

  1)导入新课,弄清画面人物,从整体感知画面内容;

  2)合理想象小鸭子掉进坑后的情景(起因),小动物们分别想了什么办法救小鸭子(经过),小鸭子救上来后的情景(结果);

  3)指导学生按照事物的发展经过完整地讲述这个。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首先使学生感知画面,弄清静止画面的内容,即小鸭子掉进坑里,小动物们想办法救它,这样就给我们这节说话课定了主要基调,后面我们展开的情节,都要围绕这一事件来说。

  接着在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小鸭子怎样掉进坑里(即弄清事件的起因),小动物分别想了什么办法救小鸭子(即事件的经过),小鸭子救上来后的情景(即事件的结果)。这个过程实际是使训练学生学习记事文章的写作方法,即叙述一件事情一定要有起因、经过、结局。

  然后指导学生按照上述方法将这幅图用一段通顺的话叙述下来,实

  际上也就是成文的过程。

  因本幅图是单幅画面,在观察和叙述时要考虑到画面多个人物各自的活动,又要协调查阅画面人物与人物的关系,此外还有叙述画面人物活动的先后次序的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它较多幅图要难得多,所以我在教学时,采用了把画面分解成几个小部分,引导学生逐一观察、思考的办法,即先小鸭——小猴子——小熊——大象,然后把分解的意义合起来就是整幅图的内容。这种分解、观察、突出了观察目标,提供了观察次序,为有层次观察和有次序叙述图意打下了基础。

  (4)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办法

  突破难点:本课难点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三个动物各想什么办法救小鸭子的经过,这个合理想象的过程,实际是引导学生观察到的画面内容:1)小猴子拿着竹杆在树上玩;2)小熊拎着水桶;3)大象甩着长鼻子站在坑边,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二年级的学生,往往对事物的认识,只局限于表面,想象往往缺乏合理性,所以,我采取如下办法突破难点。

  1分散难点:如下面所说,分部观察、想象;

  2问题针对性强:如小猴子手里有竹杆,同学们自然可能想到用竹杆救小鸭子,然而小鸭子能否救上来呢?我设计了:竹杆有什么特点?小鸭子能爬上来吗(脚扁、平抓不住竹杆)两个问题。

  3看看——说说——议议:如果分析小猴子救小鸭子的经过有一定难度的话,那么小熊和大象想办法的经过就更难合理想象,因此,我在

  这部分教学时,首先请同学观察画面(看看),然后提问,小熊和大象各想了什么办法(说说),最后请同学们自己分析讨论(议议),同学们可能提出以下几种看法:A小熊去河边打水,水多了,小鸭子浮上来了;B小熊和大象一起去河边打水;C小熊把桶挂在大象鼻子上,小鸭子坐在桶里;D大象用鼻子把小鸭子卷起来,等等。学生可就这几种办法展开热烈的讨论,第一种办法,坑深水少,浪费时间;第二种办法即大象鼻子有长而玲巧的功能,我们采用直接卷起的办法,这样不更具合理性吗?

  通过分析、比较,最后得出一种基几种最佳的办法,这种分析比较,就比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给出小动物们救小鸭子的办法,限定一种合理想象,更具说服性。同时,在争论的过程中,调查动了思维的积极性。

  确定了小动物办法的合理性,怎样引导学生表达出来,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高年级教师常常责备、埋怨学生作文精制滥造,条理混乱,造成这局面的原因就是在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七八岁时,没有捕捉教育时机,教师往往只给学生提出简单的提示问题,就而面对这样有难度且复杂的画面,学生只好瞎编一气。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低年作文训练时,就要采用恰当的办法,使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在低年阶段获得最大的发展。为了突出表达的重点,我采用如下办法:

  1、说话训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每一部分内容都请同学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2、在指导学生叙述时重在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学习一词一句的

  运用,布局计划谋篇的方法、表达的次序,而不是让同学抄一篇范文就解决问题。例如,在指导学生表述小鸭子掉进坑里的经过时,我提示按小鸭子是怎样掉进坑里,小鸭子怎样做的说说第一部分;指导小猴子救小鸭子的经过时,按照看、听、想、做的过程叙述;在叙述全文时,使学生结合板书,依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叙述,这样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3、及时修改。这个过程实际是对学生口头的批改过程,二年级的小学生,由于识字量、阅读量及语言感受运用能力的水平较低,还正处于作文训练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求他们一次表达完整到位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允许学生表达欠妥,却不允许我们面对学生错误的表达置之不理,所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或教师指正,或学生指正,这样即完善和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学生间相互的批改,又可提高学生的修改、评价、正确运用和锤炼语言能力。

  (5)教学环节间的转换

  这节作文训练课是要求我们根据画面编故事,从作文训练的角度来说,属记叙文中的记事范畴,就应该有事情发展的经过(起因、经过、结果),既然是故事,所以又能具备了情节丝丝入扣、扣人心弦的特点,因此,在课堂环节转换上,我采用:A开篇以情入境导入,设立悬念;B中间情节过度,展开丰富的想象;C结尾、欣赏全文,达到高潮。

  1)开篇我采用了交待和描述事情环境和背景的办法,把学生们带入小动物们所生活的大森林里,学生进入情境后,仿佛自己也置身于美丽的大森林里,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篇头

  故事情景的交待又降低了坡度。

  2)情节过度。我设计了如下问题:①小鸭子掉进坑里,它多么着急呀,这时谁听见叫声赶来了?②谁可能最先想出办法?③小熊和小象想出了什么办法?④小鸭子得救了吗?几处过渡,不仅将画面内容巧妙地联系起来,同时又不露痕迹地将观察点提到学生面前。

  3)结尾处由学生自己到欣赏全文的转换。通过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的电化教学手段,色彩鲜艳的画面,声情并茂的叙述,优美动人的旋律,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效应再次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以便更好地将本课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以达到巩固复习的作用。

  (6)德育目标的实现

  小学语文课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得天独厚,《小鸭子得救了》故事虽短,但意义深刻,他通过小动物们积极动脑、想办法帮助小鸭子摆脱困境这一故事,教育学生别人遇到困难要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这对于入学不久,而多是独生子女一贯依赖别人,缺乏独立解决困难的小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积极调动小学生想象小动物们想办法救小鸭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同学们自己动脑想办法的过程。同实,本课教学的结尾我顺应进行了几句总结,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

【《小鸭子得救了》说课稿】相关文章:

1.小鸭子得救了

2.小鸭子得救了单元作文

3.小鸭子得救了作文600字

4.六年级作文:小鸭子得救了

5.六年级关于小鸭子得救了作文

6.六年级上册单元同步作文:小鸭子得救了

7.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小鸭子得救了

8.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小鸭子得救了

9.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作文:小鸭子得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