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说课稿

时间:2022-01-13 11:00: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说课稿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化学2(必修)》专题3第二单元中的“乙酸”一节课。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机物这条线索贯串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趣味性,而不一定追求一堂课在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上的完整性。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己学习了乙醇、乙醛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关系。乙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贴进学生生活,学生对该物质比较熟悉。本节课内容不多,实验操作易掌握,便于学生采用实验探究法开展学习。

  1.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1.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如下: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酯化反应的原理。

  2、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节课。但是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就需要做很大的调整,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即:

  ①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④学会分享与合作;

  ⑤培养科学态度;

  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我尝试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设计这节课。学法分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侧重于结论,不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以实验为基础,“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实物、模型、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大课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教学过程

  学习进程教学内容与方法设计意图创设情景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你能说出你的家里用过哪些醋吗?那么你们知道醋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呢?(学生回答:“醋酸”)醋酸的化学名称叫乙酸,本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乙酸的性质。鼓励学生主动发言,使学生集中精力,从而导入新课。观察总结展示一瓶“无水乙酸”,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闻气味,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归纳乙酸的物理性质。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分析,不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活动与探究提供学习资源:

  1.球棍。

  2.教学课件:乙酸的球棍模型。

  3.巡视指导。小组竞赛:

  1.拼装乙酸的球棍模型。

  2.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教师引导:从乙酸的结构看,哪些键可能断裂发生化学反应?预测可能断裂发生化学反应的位置。通过直观形象的分子模型,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并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实验探究设疑引导:如果在O—H处断裂,则乙酸表现什么性质?请你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试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乙酸具有酸性: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教师负责筛选和排序。可行方案有:

  方案一:往乙酸溶液中加石蕊试液。

  方案二:用玻璃棒取乙酸溶液于pH试纸上,测pH。

  方案三:将鸡蛋壳放入盛有乙酸溶液或食醋的烧杯中

  方案四:将Na2CO3溶液加入到乙酸溶液中。学生分组实验,报告结论,教师点评。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学过酸的通性,在教师引导下设计该实验不成问题。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让他们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活动与探究

  1.学生阅读教材67页[实验2],了解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

  2.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闻一闻所得产物的气味。

  3.学生做完实验,总结实验现象,教师分析评价,讨论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有什么作用?

  4.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过程,进一步掌握实验步骤,加深对实验现象的记忆。

  5.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反应原理,归纳出酯化反应的概念。

  6.交流讨论: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分子里的氧原子是由醇提供还是羧酸提供?在科学上怎样给予确定?

  7.学生结合教材讨论研究,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酯化反应中键的断裂方式,对学生的研究体验给予帮助,使学生明确酯化反应的反应的'机理,并让学生学会利用同位素的示踪原子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突破本节难点。酯化反应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了这部分教学的比重。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学生自己制出的乙酸乙酯产品,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问题讨论中,大胆发表见解,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敢想、善思、勇于创新的精神。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探究你学到了哪些东西?(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总结)通过反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再学习的欲望。布置作业常规作业:P753。思考题:

  1、醋酸为什么能除水垢?

  2.厨房中的料酒时间长了为什么能变酸?

  3.醉酒后喝点醋能解酒吗?为什么?

  4.教学反思与讨论认知心理学家帕伯特比喻说,传统的指导式教学也可能会以游戏的方法教九九乘法表,但是建构式的教学需要将创造和发明这种游戏的挑战交给学生。而我们目前缺少的恰恰是将创造和发明“游戏规则”的挑战交给学生的勇气。

  这节课我努力将学生推到“舞台”前,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创设问题情景,层层深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乙酸说课稿】相关文章:

食物中的有机物说课稿11-04

《背影》说课稿(第二课时)11-25

可贵的沉默第二课时说课稿11-05

《小露珠》第二课时说课稿12-24

《灰椋鸟》第二课时说课稿12-22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说课稿12-20

时间赛跑第二课时说课稿11-04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说课稿11-08

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课稿11-05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说课稿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