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说课设计

时间:2021-11-04 11:29: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地球的形状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

地球的形状说课设计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形状》。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我们的地球”的第一课,本单元就是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从而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

  一、教材分析。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早以前,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和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所以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仅仅是通过直观感觉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想象、猜测。本课从古时候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到今天人们可以在太空中直接观察地球,不仅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一个认识,同时也了解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在认识地球大小的时候,通过实际数据,并借助计算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地球大小的概念。

  六年级的学生对地球的知识已经了解很多,也知道地球的形状,但对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却知道的很少,综合以上的分析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2、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其中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于已知的东西缺乏探索的精神,教材通过展示一系列图文并茂的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怎样重现古人的探索困境与体验,对于学生有一定困难,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根据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原则,营造媒体、教者、学者、学习材料共同和谐的环境。

  三、说学法。

  本节课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和互动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图片展示,导入新课。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在旅游过程中拍摄的地球风景的照片,如高山、海洋、沙漠等,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述:“这些都是地球美丽的地貌,但只是地球的局部,你知道地球的整体面貌是怎样的`吗?”,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地球的了解。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然引出研究的对象,同时从地球的局部到地球的整体,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地球的形状。

  2、资料分析,交流讨论。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球的形状已经有所了解,首先我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是怎么知道地球的形状。这让学生明白,他们的知识都是来自先人、现在的人研究、探索出来的。古代人也想知道地球的形状,他们是怎样知道的呢,由此引出探究的问题:人们是怎样探索出地球的形状。接着展示一系列的图文资料,以往媒体展示资料是以线形的方式,一张一张播放幻灯片,象一串糖葫芦,学生是在教师灌输式的方式下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借助瑞博数字化教育平台,积件地展示所有的资料,从古代人的猜想,天圆地方、浑天说、亚里士多德的猜想等,近代人的探险,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到现代人的观测,尤里加加林和杨利伟进入太空观察地球,以一条历史发展的线,再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教材中的事例有限,我补充了古代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线图的Flash等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这个教育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想探究的问题,选择相应的资料进行阅读,并交流讨论,从而使生生交流代替以往单一的师生交流,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仅局限于学生的交流,无法使学生的认知得到深入。所以在学生交流时,抓住契机巧妙地引入实验:模拟船的进港和出港。用纸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让学生观察船的进港和出港,这样通过学生的直观体验,体会古人的感受。地球的形状第一次被证实是球形是在什么时候,现代人又可以通过哪些手段进一步证明地球的形状,这些问题学生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就能找到答案。

  3、回顾历程,深化巩固。通过问题: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引导学生梳理头脑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事例,领会人类探索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计算活动,拓展思维。地球的巨大是让人无法想象的,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科学的地球大小概念,可以通过一些数据对事物做出解释。首先借助媒体展示地球赤道周长、地球赤道半径、地球表面积等一组数据,不管是媒体展示的数据,还是教师讲解的数据,它们的来源都是外界,为了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设计一个计算活动: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5、知识测验,课堂小结。一节课学生有多少收获呢?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知识小测验:

  (1)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是谁?

  (2)第一个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谁?

  (3)第一个飞入太空看见地球形状的人是谁?

  (4)第一个飞入太空看到地球的中国人是谁?

  (5)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

  比一比谁对地球了解最多。平时的测验都是放在课后或是下一节课,但效果总是不佳,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利用瑞博数字化教育平台,它能在线测和自动阅卷的功能,我把知识小测验制作成当堂的限时测验,学生做完成绩就立刻呈现,这样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时学生都有竞争的心理,也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地球知识的兴趣。

  五、总结。

  1、利用生活经验,引入探究问题,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

  2、利用积件媒体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代替线形的灌输式学习方式。

  3、利用网络媒体拓展学生的视野。

  4、利用生生交流来代替师生交流的单一模式。

  5、利用具体情境内化抽象数据。

  6、及时反馈,巩固知识。

【地球的形状说课设计】相关文章:

1.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

2.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设计

3.匆匆说课设计

4.小船说课设计

5.奇异的结果说课设计

6.图形的变化说课设计

7.物质的密度说课设计

8.最大的“书”说课设计

9.柳树姑娘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