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9 16:26: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3、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真实形状。

  教学难点:

  科学精神的培养。

  教学导入:

  七年级语文《带上她的眼睛》里这样描述:“这个决定对她来说似乎很艰难,她的双手在太空服的手套里,握在胸前,双眼半闭着,似乎认为地球在我们这次短暂的旅行后就要爆炸了,我不由得笑出声来。”这里所说的“地球”,大家了解它的形状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地球的形状

  阅读:“盖天说”与“浑天说”

  提问:

  1、什么是“盖天说”与“浑天说”?

  2、你认为古人是怎样证明他们的学说的?小结:盖天说认为地在下面,天在上面,自然就是认为地是平的,天像罩子一样罩在上面;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都绕着地在转,所以地就是蛋黄,天是蛋壳。你相信他们说的吗?你能推翻他们的说法吗?我们来看看后人又是怎样推翻他们的说法的。

  阅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什么?小结:证明地球是圆的。

  提问: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望远;在海边看远处的帆船,首先看到的是桅杆,然后才是船体;人造地球卫星拍的地球照片。至此,人类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终于确认地球是一个球体。

  提问:地球是一个规则的球体吗?

  阅读:地球的真是形状

  讲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所以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类认识地球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除了要学习古人为了探索科学的真理而不畏艰险的精神外,更要有一种怀疑精神,有怀疑才有创新。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1、“盖天说”与“浑天说”

  2、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3、地球的真是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科学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针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可能有些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本节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通过序言部分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后续具体知识的学习中,也要沿袭这一目标,将地理知识化难为易,轻松有趣地转化为学生感兴趣并易于接受的东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明确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每个人都肩负着继续探索的.重任。

  2.从数学的角度,学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大小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有关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时引入教学)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够说出来,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去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课本两个例证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吗?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4、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想: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被推翻,所以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能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够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老师展示课本数据]:

  记忆技巧: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运用事例,说明地球的形状;

  2.学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了解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初步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

  地球大小的单位。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地球是圆的吗?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历史过程

  1.天圆地方

  2.浑天说

  3.麦哲伦环球航行

  4.地球卫星照片

  5.地球是圆的

  6.证明地球是圆的证据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历史,主要的理论和人物介绍

  2.由于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有了充分了解。

  环节二、给地球量一量“身”

  认识地球大小的历史过程及认识地球的真实面貌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三年,今天飞机航行用两天,地球到底多大?

  可以分别从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地球的表面积来回答。

  环节三、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认识地球仪上的装备。

  3、纬线和纬度。

  4、经线和精度

  5、练习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环节四、本节主要知识小节(标题)

  附:板书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

  3、纬线和经线

  4、经纬网定位

  环节五、作业布置:

  练习册第一节,地理填充图册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是七年级地理的第一章,也即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起首章,而本节又是其中的起首章。由此本课设想通过多媒体和充分利用章首页、设计动手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讨论地球形状的活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案例

  [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欢迎进入地理知识殿堂!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亲切地说,配合屏幕文字动画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能用数据说明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的

  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石圆的,引申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同时间形状不同,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同学说的出,有的同学说不出来也没关系,以后我们是要讨论的;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只是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

  问题3:球体,这一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得的来源不同,尽情叙述,重在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环球航行,再谈谈感想,引导他们明白下列道理: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有可能是正确的真理,明天有可能就认为是错的,要相信科学;追求真理有时以付出生命为代价。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同样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地球的大小。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老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

  板书设计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大约4万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3、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用具】

  地球仪,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新课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启发学生认识地球形状的热情。

  2、阅读课本第3页,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分几个阶段。

  (讲述)自从人类产生开始,人们对于地球的形状的探索就从没有停止,在古代的早期,由于受视线所限,人们以为地球是平的,所以有“天圆地方”之说。后来,人们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可能是圆的,于是出现了“浑天说”。

  板书:

  一、地球的形状

  1、认识过程:古代:天圆地方-浑天说

  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

  现代:人类进入太空,精确反映地球的性状

  (讲述)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葡萄牙人麦哲伦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近代属于第二个阶段,它虽然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不能精确的反映地球的性状和大小。到了现代,人类进入太空,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测得地球的性状和大小。

  板书:

  2、地球的性状:不规则的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阅读第5页地球图,找出三个半径和周长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板书:

  大小:半径:

  周长

  (总结)通过人们的测量,认识到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但两极和赤道长度不同,即使两极也不对称,北极大约比南极长40米。因为相差比较少,所以当缩小到地球仪大小的时候,就可以看成一个正球体了。

  【作业设置】

  描绘地球示意图,标出各种数据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分成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看课本的插图,讨论什么是天圆地方和浑天说。

  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了解麦哲伦对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贡献,这属于第二个阶段。

  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例如:远方驶来的帆船,月食等。

  讨论找出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周长——4万千米。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树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

  2.通过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长度关系,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

  二、教学时间

  约20分钟。

  三、教具

  地球仪、经纬网地球仪、地球卫星照片。

  四、教学过程

  师:我们从小学就了解地球的形状,但头脑中还要树立起科学的地球概念,如果我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该怎样回答?

  生:是圆的……,是球形的……,像梨形……

  师:最准确、最科学的回答是什么?

  生:地球的形状是球形。

  师:对,[画板图、画圆、圆心、圆半径]我们看,这是圆,有圆心、圆半径、圆周。

  [再画出赤道、极半径、赤道半径表示球形]

  请看,这是球形,有球心、球半径和最大周长。圆是平面的,球是立体的,地球是球形。

  [出示地球仪]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的球心、球半径和最大周长在哪里?

  生:球心和球半径在球的里面,最大周长叫赤道,在地球仪的中部。

  师:[指地球仪上赤道]对,地球的最大周长叫赤道。这是地球的两个端点,叫北极和南极,赤道正好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出示经纬网地球仪]地球的球心叫地心,球半径叫地球半径,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心和地球半径了。[板书赤道、两极、极半径、赤道半径]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请大家思考它们各有多少条?

  生:极半径有两条,赤道半径有无数条。

  师:对,大家想得很好。那么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长度同地球形状有什么关系?如果二者相等,地球是什么形状?

  生:地球是正球体。

  师:对,如果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呢?

  生:是两极之间长的椭球体。

  师:对,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地球实际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因此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哪个长一些?

  生:极半径短一些,赤道半径长一些。

  师:对,请看课本上图书所注的具体数字。二者相差多少千米?[学生看书]

  生:赤道半径6378.2千米,极半径6356.8千米,两者相差21.4千米。

  师:很好,大家计算出极半径略短于赤道半径,[板书6378.2,6356.8]说明地球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这里的“稍”和“略”说明差得不多,几乎看不出扁了多少。因为6300多千米只差21千米,约为1/300,我们说地球是扁圆的、像桔子或像梨形都是不科学的。[出示卫星照片]请看,这是从36000千米高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你能看出它扁了多少吗?

  生:看不出来。

  师:对,所以我们画出地球的图或做出的地球模型都是正球体。

  现在请大家在笔记本上把表示地心、两极、赤道和极半径、赤道半径的图画出来。

  生:[画图]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1-11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4-10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3-24

小学《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09-20

地球的形状说课设计11-04

科学《地球的形状》教学反思03-30

形状变了教学设计02-09

《形状与结构》教学设计06-22

《重叠的形状》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