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

时间:2024-10-06 14:27: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学院的***,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1(必修)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而且复杂,我把他分为两个课时的学习,今天我的说课主要是第一课时——自然带与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内容,我将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标准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此要求是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中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地带性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

  (2)能够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

  (3)能够说出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应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2)能够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归纳、分析、比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能分析形成的原因;

  (3)学会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正确地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地域分异规律,树立科学唯物观。从理性认识角度观察分析事物间的联系。

  (四)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难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重难点确立依据:确立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之一──差异性为重点是因为地域分异规律是贯穿整个地理学的重要思想,是学生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确立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为重难点是因为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学的经典规律之一,并且该规律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难在学生需要将抽象的规律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法分析

  由于地理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并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活动法。

  四、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学习小组之间自主讨论问题,多动手画图,激发一些创新的想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程教学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教学、作业小结三个环节进行。时间分配如下:导入环节3分钟,新课教学30分钟,作业小结7分钟,一共40分钟。

  (一)联系实际生活,复习导入。由于本节课的内容理论知识和实际的联系十分明显,而且属于自然地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选择一个回归上一节知识导入的方式引入新课的学习。首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节自然地理学环境的整体性。紧接着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学生可能会回答出:高山、低谷、平原、高原。我将对学生回答予以肯定。提出: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呢?由此引入新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新课教学

  1、图例结合,明确概念。由导入转承到我国自然景观分布的景观图。让学生①判断景观图的地方;②说出景观图的显著特点;③分析造成景观特点的主要原因。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一个巩固;另一方面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一个强调(承接);第三的一个方面是得出自然带的概念并对对下面差异性的普遍存在、地域性差异规律的'一个铺垫(此阶段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开展活动,步步引入。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之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我将会以一个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探索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过程。首先,首先以一个朋友出行为例,并给出他的出行路线(三亚、上海、长春)和出行时间四月的相关资料,接下来要求学生结合资料用地理知识提出建议。学生可能回答:带衣物、感冒药、雨伞等。我先对同学的答案予以评价,随后然同学结合教材图5。6说出这位朋友将经过哪些自然带。并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带南北更替自然带的成因——热量的南北差异与其变化规律,从而自然引入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和自然景观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级作有规律的更替的规律)和它的成因(热量)。

  3、对比讲解,加深理解。清楚了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的概念和成因,结合图5。6让学生思考该规律在全球是如何分布的。下面我将给出全球陆地自然带图和全球气候模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对应性。一方面回顾全球气候的分布,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陆地自然带的理解。下面我将让学生结合图说出自然带在大陆东岸、大陆中部、大陆西岸由南向北的更替规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图文结合,解决要点。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首先,然同学们对比课本图5.9和图5.10分析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性。学生可能回答: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浓密,呈现出森林景观,而温带荒漠植被稀少,呈现荒漠景观。我将给予积极肯定,然后让同学们积极思考其成因。学生可能回答;降水不同。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回忆我国降水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并结合图5。6分析我国温带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规律,从而自然引入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概念(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和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的规律)及其成因(水分变化)。

  (三)布置作业

  绘图:绘出全球自然带分布图并写出其分布规律。这个作业题基本包含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课后复习与巩固。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带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概念;

  主要成因

  (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地带性)

  概念;

  主要成因

  总结:

  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更替方向形成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举例

  纬度地带

  分异规律纬度变化

  方向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非洲沿20°E经线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

  干湿度地带

  分异规律经度变化

  方向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

  附件1:另附PPT图片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纲目式板书,比较简略,易于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对重点知识把握,的也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

  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重难点分析:

  ●重点:

  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体现。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难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产生的原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关系。

  课标分析:

  ●知识和技能:

  1.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3.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获取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和见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学生学完了前四章内容,已基本掌握了气候、生物、土壤、水文和植被等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估计学生通过读图、讨论和思考,应该能得出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地域差异性。但地域差异性的分异规律对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① 问题探究教学法

  ② 多媒体教学法

  ③ 图文转化教学法

  ④ 案例教学法

  ⑤ 讨论归纳教学法

  学习方法:

  ① 小组合作学习法

  ② 图表学习法

  ③ 比较学习法

  ④ 案例学习法

  教学流程

  解读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展示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图片

  板书并明确自然带概念观看景观图片,说出地理环境的差异从事实中感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展示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非洲为例,分析说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归纳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展示,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板书:读图分析并说明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深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运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原因展示指导学生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以亚欧大陆中纬度为例,分析说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分析归纳运用直观图像使学生感知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展示,分析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

  板书:读图分析并说明原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加深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理解

  小结:出示表格(见附表)学生填表总结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反馈提问:我国西北地区种草好还是种树好?利用资料说明理由。阅读P98页活动资料,回答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导入:我们学习了哪些地域分布规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回忆上节课内容承上启下,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运用“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垂直方向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指导学生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思考以下问题:

  1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有哪些自然带?

  2分析说明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3分析喜马拉雅山南北坡的垂直带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选用)

  板书:

  展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带谱示意图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引导学生比较自然带谱的数量多少和基带的差异。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从地形、海拔高度变化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

  小结:出示表格(见附表)学生填表总结检查学生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问: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生产?阅读P99页材料,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人们在农业生产中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

  提问:你还能举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吗?发言培养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出示课堂练习(见)。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第二、三、四章分别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几个要素:大气、水、地貌。本章内容主要揭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的方向上发生了分化,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2、教学目标。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课程标准与课本内容确定教学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懂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②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③会分析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④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认识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②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学会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3、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1)重点:

  ①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②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难点: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课时:2课时

  二、学法分析

  皖江中学是繁昌县的一所民办中学,学生本身的素质较低,信息的获取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较弱。教学上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异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理的环节,提练结论等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运用大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中国典型的景观分布图等地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我们要具有探究习惯;再者用来训练学生的正确的思维能力。

  三、教法分析

  1、教材的处理。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都属于水平方向上的分异规律,还有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我首先把自然带的大致类型、名称及世界的分布放在前面讲解,这为地域分异规律的得出打下一个基础。然后结合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综合分析其形成和表现。

  2、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问题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以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内蒙古草原图)引入,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的特征。

  2、新课讲解

  第一阶段:由导入转承到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结合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认识世界陆地自然带的类型、名称、分布规律。

  第二阶段:通过前面的图片的判读进行小结,让学生得出结论:

  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

  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存在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方面;

  ③以植被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带是区域差异性存在的最显著的直观表现;

  ④影响植被差异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的水热方面;

  ⑤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对上面景观位置的选择,寻求其差异性的特点,影响因素,提练成规律,再到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中寻找这样的例子论证。

  第三阶段:对前面的提练的规律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填写,再次对地域差异性分异规律的巩固。同时对课本的活动完成。

  五、教学效果反思

  1、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的氛围较好。

  2、学生基本能结合“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地图中寻找信息,分析总结规律。

  3、由于学生地图的认识不够,课后需要加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的记忆。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相关文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说课稿03-01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说课稿02-19

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地理说课稿(通用5篇)08-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反思(精选5篇)01-13

地理环境差异影响区域发展论文04-30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09-25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评课稿02-07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说课稿02-20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通用10篇)08-2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