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上海亚古都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海亚古都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课:
1、教材
《上海“亚古都”》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上海在前进”中的第三课,教材承接着前两课《浦江的诉说》、《绿色的家园》,从上海城市的变迁切入到上海人的发展中来,在内容上凸显人文性,将上海人民融入全国、服务全国,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人民支持的主题贯穿于教材。
2、学情
学生常常会受到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感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还原生活真实,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让活动成为激发学生美好情感的领地。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上海支教老师的事迹,了解西藏等地的贫穷、落后,需要上海人民的支持与帮助;了解上海各行各业在自身城市发展的同时,对全国的大力支援和帮助;学生学习在网站中搜集资料,知道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重点明确上海与全国的关系。
4、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时,应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主,努力呈现探索、合作、对话、反思的知识建构过程。活动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可采取生活模拟、图像感知、情境体验、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生动的事例、鲜活的人物、直观的画面,给予学生具体、形象地感悟。
5、学法
引导学生手、口、耳、脑并用,要参与考察、要仔细看图、要开口交流。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学会搜集信息,学会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并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内外活动的参与,进一步搜集和整理上海与全国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的爱心事例,在活动中陶冶美好情操。
6、实施
本课可用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侧重介绍上海对全国各地的支持。这部分分两个层次:“采访笔记”和“七色光”。
“采访笔记”介绍的是真人真事,因此在教叶静老师的事迹时,为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我把采访笔记制成录音,还原了采访的情景,通过一问一答,特别是叶老师充满感情的话语使学生受到感染。在播放采访笔记时,穿插了表现西藏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的照片,使学生对西藏的落后、贫穷感同身受,树立起学生援助贫困地区的理想,渗透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最后揭示叶老师的内心世界时,声情并茂地齐读叶老师的话。尔后,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冯艾、马骅的事迹,触动学生的心灵,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体会到:每个时代都有不怕艰苦、勇于创业、可敬可爱的支援边疆教育事业的志愿者。
“七色光”的资源全来自于真实的报道,概括介绍了上海服务全国、融入全国的情况。我就有意识的开发网络资源,制作《爱心网》再现了书中的实例。意在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活动,去发现、去更深刻地感受上海对云南、重庆等地的大力支持。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上海人民对兄弟省市的浓浓爱心。同时,当学生从“七色光”感受到心灵震撼之时,课后他们会更关注于媒体、新闻,去自然而然地了解更多上海人的更多真情故事。此举既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延伸到了课外。在不断的观察与活动中情感得到了熏陶。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体会“全国一家亲”。本部分用“聪明豆”统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参与“小论坛”的讨论交流。主要是明白上海的发展也得到了全国方方面面的支持。他们给上海全方位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多样的人才、宝贵的经验等等,体现了上海与兄弟省市联动发展。这一环节的教学,建议采用活动讨论、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学生通过考察活动能够真切地认识上海人需要的生活用品,来自五湖四海,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从而使“上海人的生活离不开全国的支持”这一教学目标,实实在在得以落实。由此再引发出“外省市人民和外来务工者都在为上海人的生活和上海的建设添砖加瓦,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地的小朋友,他们的爸爸妈妈为上海的建设倾注了心血,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小朋友?”的讨论,将整堂课的感情基点落实为能够实现的行动,那么《品德与社会》的情感性、社会性、实践性的课程目标也就会顺理成章地实现,具有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体现了新课程的本质功能。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上海支教老师的事迹,了解西藏等地的贫穷、落后,需要上海人民的支持与帮助;
(2)知道上海各行各业在自身城市发展的同时,对全国的大力支援和帮助;
(3)学生学习在网站中搜集资料,感受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
(4)明确上海与全国的关系:上海学全国之长,补上海之短,和全国各省市共同发展。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也要服务全国、支援全国,与全国各地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3、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整堂课采取生活模拟、图像感知、情境体验、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运用“活动化”、“开放式”与“对话式”的教学策略,领悟上海与全国的关系,增强作为一个上海小公民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件见浦东版教学资源网)、探究网站。
5、教学过程设计(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学习藏语,引入新课。
1、师生问好。
小朋友,见面互相问声好,会拉近我们相互间的距离,让我们变得更亲近。
2、师生创设情境,模拟打招呼。
情景1:小朋友,如果我来到了北京,我就会说“北京小朋友好!”如果你们是热情的北京小朋友,也会对我这位上海老师怎么说——(生:上海老师好!)
情景2:我来到了南京,我就说“南京小朋友好!”你们呢?(生:上海老师好!)
情景3:我又来到了西藏,与藏族小朋友打招呼:西藏小朋友好!(生:上海老师好!)
3、学习西藏问好的语言“亚古都”。
藏族小朋友问好,与北京、南京、上海都不一样,藏语用“亚古都”(板书)表示“好”的意思,让我们用刚学会的藏语问一声好,“西藏小朋友亚古都!”(生:上海老师“亚古都!”)
4、揭示课题,并完成板书:7上海“亚古都”
活动二:上海老师“亚古都”。
1、出示P35图,学生听几段采访笔记,了解“上海老师亚古都”的原因,感受叶静老师的崇高精神。(板书:支援、贴爱心)
2、观看课件:为了帮助西藏的教育事业、支援西藏的发展,叶老师把爱留在了西藏。其实,不仅仅是叶老师,在祖国落后的地方,都有上海老师奉献爱心的身影。学生学习冯艾、马骅的事迹。
3、小论坛:马骅用生命谱写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献身教育、振兴中华的颂歌。如果你长大了,也面临着将去祖国落后的地方,你愿意吗?
4、 小结:多年来,许许多多的上海老师无私地把爱留给了渴望知识的山区孩子。谱写了一曲曲上海老师的奉献之歌。
活动三:真情系万里。
1、出示“爱心网”:学生通过浏览网站资料了解上海人支援外地、服务全国的事例。
2、学生活动。
3、浏览了网站,你了解了哪些事例,在班级里交流感想。(板书:上海全国)
4、 小结:可见,不仅是教育,上海的各行各业都在把对全国各地的深情厚谊播撒。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人民在加快自身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强与兄弟省市的合作交流,主动服务全国,融入全国,实现共同繁荣。
活动四:布置探究活动,明确要求。
1、活动延伸:课后,通过上网,观看电视新闻,查阅报纸等,更全面地了解上海服务全国的事例。学习上海人的奉献精神。
2、活动准备:以小队为单位,通过实地考察,寻找上海人的生产、生活同样得到全国支持的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探究活动反馈。
1、在小队探究活动中,我们来到了商场、超市、建筑工地……拍下了许多真实的照片。
2、游戏:猜猜“我的家”。(通过照片演示,猜猜各地特产和产地)
3、学生讨论: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如果少了这些丰富的物资,会怎样呢?
4、 小结:如果是这样,上海人的吃、穿、住、用都会遭到严重的破坏,上海人的生活可能就会处于瘫痪状态。所以,上海的发展也离不开全国的支持。
活动二:全国一家亲。
1、全国各地给上海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多样的人才、宝贵的经验。在我们生活中,更有外来务工者为上海建设添砖加瓦。(媒体播放上海建设新成就)
2、你还了解到哪些这样的爱心事例,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
3、小论坛:我们身边有许多外地小朋友,他们的爸爸、妈妈为上海的建设倾注了心血,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小朋友呢?
4、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持。真是全国一家亲。
5、学生拓展活动:课外,进一步关注上海的生产、生活、建设,离不了全国支持的事例。感受上海与全国互通有无、血浓于水的密切关系。
(板书:支持)
活动三:总结全课,抒发情感。
这篇课文,我们通过藏民对叶老师“上海亚古都”的赞美,知道了更多上海人的感人故事,并了解了上海支援全国的同时,也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
最后,让我们学着纯朴的西藏人民,再用藏语说一声:
“上海,亚古都!”
“各族人民,亚古都!”
附总板书: 7上海“亚古都”
支援
爱
上海全国
支持
三、教学反思
在进行《上海“亚古都”》的教学时,考虑到叶静老师的事迹在教材中是通过采访笔记的形式呈现的,为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揭示人物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我将“采访笔记”制成模拟录音,分段播放,其中还插播表现西藏人民贫穷的生活、落后的经济状况的图片。让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叶老师充满激情的话语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心灵震撼,至此,展现了本课的主题“上海亚古都”。尔后,受教材的启发,我觉得这部分内容还很有挖掘的潜力,如新世纪献身藏乡教育事业的大学生志愿者马骅,两度赴云南、宁夏义务支教的唯一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冯艾,他们的事迹更是叶老师爱心的延续,更是接近于学生的活生生的教材,挖掘好这部分生活,相信会更令学生为之动容,情感得到深深地感染与熏陶。
回顾这一教学环节,我觉得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向,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而目标的有效实施,关键是用好媒体。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将信息与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带给学生的已不仅仅是普普通通的幻灯,而是在音效、画面烘托下的网络资源的编辑与开发:在教学中,尤其是对“马骅”真实事迹的录音报道,将学生的情感再度推向了高潮,此时,不必再让学生回答“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最想说的话又是什么?”而是通过老师深情的话语,引导学生直接讨论“马骅用生命谱写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献身教育、振兴中华的颂歌。如果你长大了,也面临着将去祖国落后的地方,你愿意吗?”学生自然热血沸腾,有感而发,爱的种子在心底萌芽,美好理想在心中树立。
因此,我认为在活动设计中,针对学生实际,挖掘教材资源,采取生活模拟、图像感知、情境体验、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生动的事例、鲜活的人物、直观的画面,为学生提供比较具体、形象的感知,实实在在地触动学生心灵,行为得以内化。不失为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效能的手段。
【上海亚古都说课稿】相关文章:
古都西安是几朝古都09-03
科利亚的木匣说课稿05-26
《三亚落日》说课稿10-16
科利亚木匣说课稿12-06
古都南京作文11-17
古都的落叶作文05-06
“古都”西安作文02-23
古都的风采作文10-28
古都的风采作文10-30
古都西安作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