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峡之秋》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峡之秋》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峡之秋》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峡之秋》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它既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能力目标:(1)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情感目标: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了解一天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4、教材的处理: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且文辞优美,因此,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边读边思考。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讨论、研究、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三峡秋天景色的无穷魅力,在读中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理论依据:
这节课我采用开放式教学法,在课堂上以读代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体会课文文辞的'优美,鼓励学生在自主交流中说出不同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受,并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想象。形成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教学设计:
(1)导入:本节课采用情景导入法进行导入,先用多媒体播放三峡景色的图片,
创设一种优美的、引人入胜的情境,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本课我分四部分进行:
首先,引导学生按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并采用“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注重师生、生生互评,在评价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次,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并提高朗读能力。
然后,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三峡秋天美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进行知识的拓展,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文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3、总结:
抒发情感。
附: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能力目标:(1)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写作能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方法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5、情感目标: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了解一天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
(三)教学方法:开放式合作交流法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1、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已经来临,哈尔滨的秋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哈尔滨的秋天是美丽的,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看一看。
2、板书课题,播放三峡美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欣赏了三峡的秋景,你有什么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合作探究:
1、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2、交流问题,师生、生生互评。
四、练读,深入体会三峡秋天的美。
1、这么美的三峡,这么美的语句应该怎样去读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课文。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4、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三峡景色的美。(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
五、你是小导游:
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怎样向你带的游客们介绍三峡秋天的美景呢?
小导游介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六、知识拓展:
作者将这么美的三峡景色写了下来,让我们读了如临其境,你想不想把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的一处美景写下来,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呢?(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介绍。
七、总结:抒发情感。(将文章升华)
《三峡之秋》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
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
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
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峡之秋》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
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
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成熟—果实累累—喜悦);③学生按照上述要求选择最喜欢的部分自学,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出示课件、感情朗读。
时间 特点 词句 朗读
早晨 明丽 露水闪亮—露水消逝 清新明快
中午 热烈 群峰披甲—金鳞巨蟒 热烈欢快
下午 明亮 于是……长江变成小溪 轻柔明快
夜晚 清冽 沉沉欲睡静明亮像…… 温柔惊奇
④谈感想: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孩子们读了《三峡之秋》后一定有很多想法,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出示课件《山峡风光》,配乐《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五、板书设计:
早晨→明丽
中午→热烈
下午→明亮
夜晚→清冽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
《三峡之秋》是方纪写的。读后我们觉得他的语言几乎是尽善尽美,要想把这篇文章中描绘的画面展现给学生简直太难了。而且我们也自我安慰说:“写景的文章就是难讲,你看大家都不讲写景的文章。”可如此美景不把学生带入其中,作为老师该有的不仅是愧疚,还会有一种误人子弟的罪恶感。于是这些天来,我一直在琢磨到底怎样讲这一课。
起初我是接连的在网上浏览,也找到一些录像,看了一些课堂实录。但没有可以拿过来就用的。没有让自己满意的。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尤其是如此美文。斟酌再三,这两天终于讲完了这一课。有令自己满意的收获。
第一课时我通过和学生对诗导入,引入长江三峡。然后就抓住对“峡”字理解,出示三峡图片,认识三峡。进入课题后,直接就检查预习情况。
本课就两个生字,一个“橘”是在第一自然段先出现的,通过联系上下文学习“橘”字,从而走进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领同学们读课文,画出本段都写了橘柚树的哪些特点,想象画,读出感悟。从而了解了三峡秋天成熟的特点。几篇轮读,赛读。学生们几乎背下了第一自然段。接着我们看第二个生字“冽”,这个字正好出现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段同样的方法:找这个字是写什么景物的,画出这个景物还有哪些特点,读文字想象画面,谈感受并读出来。就是这样我们在欣赏中学习语言文字。
学完这两个生字,我们来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迅速勾画出标志性的词语。
第一课时就要结束了,我们又回顾了一下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法:找景物,画特点,想画面,读感悟。
第二课时是学习文章的主体部分。这几段是按时间顺序写,三峡之秋一天的美景的。每一段都要有读得设计,早上一段我抓住“明净和明丽”“闪耀和闪烁”这两组近义词指导学生体会,早上三峡秋天的清新明净之美。中午一段我抓住“热烈”通过去掉比喻句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方纪语言功夫的精到。孩子们主抓“金鳞巨蟒”“呼啸奔腾”体会到滔滔长江的雄壮奔放之美。出了热烈,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形容此时的长江之壮美。黄昏的长江一段,我让学生读书通过自己的朗读去体会它的平静和轻缓,在与上段对比读,此时长江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最让我得意的就是“夜”这一段的设计,我说孩子们,此时现在我们就是游客,终于盼到了夜晚,这是我们很期待的,因为今天是中秋啊!那么此时游江你一定会留影,那么请读书,看看你要拍那里,这张照片你要给谁看,要告诉他什么。
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游着,拍着......此时我真觉得时间好短暂,我们还没有尽兴游玩,下课了。
课结束了,我让学生会家写一篇导游词。(自己过过游三峡的瘾吧!)
课结束了。反思一下问题还是不少,读书指导时间分配不均,早晨用时过的,夜晚用时很少。如果时间分配好了,最后的拍照就会让学生尽情享受其中了,而最后的展示缺没有时间了。再有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进入了情景,这是一个长久的课题。如何才能尽可能的让那些隔岸观火者,也身临其境呢!
《三峡之秋》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六年级既要升华五年级的课程目标,又要兼顾与初中的衔接。要让学生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能够自学语文。《三峡之秋》是北师大版新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都以“长江”和“黄河”为主题,本课与其它三篇课文形成了灿烂的母亲河文化。
2、《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按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以优美大气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长江三峡中秋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方纪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课将“以读为主线,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求发展”,以此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由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高有感情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
(2)精读课文,体会三峡秋天的美景,领悟作者写景方法。
(3)赏读课文,有感情朗读,与作者情感共鸣,品味优美语言。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读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这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形象描绘出不同景物的特点,再考虑到学生平时习作不能把事物写具体的现状,所以我把“作者是如何描写三峡不同的景色?”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我将以“以读为主线,在读中领会,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求发展”为主导思想,采用开放式教学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增强、提高、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鲜活的张力。所以本课引导学生“初读感知,批注体会,精读悟情,想象成画,赏读升华,感悟运用”。使学生有层次地学习,螺旋式上升提高。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由秋景入手,谈话激趣: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同学们能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眼中的秋天吗?是啊,秋天成熟而美丽。瞧!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礼物。
2、播放录像《三峡风光》为学生创设情境,在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完录像后,趁热打铁,请同学们谈谈观后的体会、感想。随即揭题并板书:三峡之秋。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打好基础,并训练学生说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作者抓住了三峡之秋的哪些景物描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用一个词准确概括三峡秋天不同时段的景物特点。
(3)用你所理解的方式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同桌互读。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三)精读批注,想象成画
从“找出美句,批注见解;朗读美句,评议点拨;感情朗读,体悟特点;美读想象,情景再现”四个步骤有层次地让学生通过读、批、悟、想来体会三峡不同时间的景物特点。
第一步,找出美句,批注见解
学生细读课文,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写理由。
第二步,朗读美句,评议点拨
学生先读喜欢的句子,再说喜欢的理由。结合重点的词和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分析感悟作者的写法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以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步,感情朗读,体悟特点。
1、通过有感情朗读,体悟到三峡每个时间段的不同特点。早晨明丽,中午热烈,下午青色而透明,夜晚宁静而神秘。
2、有学生可能会读不出感情。如三峡描写中午的段落读得语气平淡,引导抓住重点词语“跳跃”“翻滚”“呼啸”“奔腾”等词,让学生想想中午的三峡就像是一个精神高昂、热情似火的小伙子,他会如何说话的?并以教师的范读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热烈的场面,从而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方法,用轻快的语调体现三峡早晨的明丽,以轻缓的语调体现三峡夜的宁静。
3、读到情深处,便陶醉其中,引导学生美读想象,情景再现。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完一段闭着眼睛回味想象,在头脑中有了一幅怎样绚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在第三个环节“精读批注,想象成画”中,通过批注和逐渐递进的读,使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一个个文字跳跃起来,在学生眼前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让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让三峡的美洋溢在每个人的心中】
(四)赏读升华,感悟运用
(1)配画,展现长江各个不同时间段的景物图片:
(2)先用课文的原话赞美长江,升华情感,积累语言。
(3)再用自己的话赞美长江,达到运用语言的目的。
2、出示:这一天,正是中秋。
(1)引导学生讨论:这一句能去掉吗?为什么?
(2)师总结:壮美的三峡让作者感慨万千,在这美好的团圆之夜,他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3、出示课件,引导学生填空,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按()顺序描写了三峡的.秋天,从()、()、()、到()的美丽景色,歌颂了三峡的(),表现了作者()
4、根据板书再次感受课文的写作顺序,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的方法。
板书:
三峡之秋:充满了成熟的气息
早晨橘柚树上露水的变化、色彩明丽(轻快)
中午长江的色彩、水势热烈(热烈)
下午雾的色彩、倒影平静(平静)
夜晚长江(动与静)神秘(轻缓)
峡谷月光的色彩、形态清冽(宁静)
点题这一天,正是中秋感慨思念
气象万千雄奇壮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品读中得到情感的升华,能更加深入的感悟三峡之秋的气象万千,雄奇壮美。并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课后延伸,仿写练笔。
面对一幅幅如此优美的画卷,让我们读了如临其境,你能不能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校园美景写下来呢?出示课外仿写要求,观察校园的一处秋景,学着作者的方法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学生再次感受课文,并将所学转化为内在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写”的基础。本课让我尽力让学生读出了“情”,读出了“味”,读出了“美”,是学生在读中“长”。
《三峡之秋》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三峡之秋》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文章以时间的顺序为线索,先后写了长江三峡早晨、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的美丽景色,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语言优美,韵律感强烈,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
二、说学情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所以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读书感悟,品味重点词、句、段,既能理解课文,又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三、说教法
1、本科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完成学习卡,领略三峡不同时段的美。
2、以配乐朗读,让学生表现三峡之美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知
复习词语及上节课所学课文内容
(二)精读理解感悟主旨
1、领略美
⑴以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卡。
⑵汇报学习情况。
⑶教师适时点拨。
2、朗读美
⑴学生练读喜欢的段落。
⑵配乐朗读,表现三峡的神韵。
3、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⑴欣赏美,赞美美。
⑵保护美,谈感受。
⑶作业:写保护长江三峡的倡议书。
《三峡之秋》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处理:
《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冊第四组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描写了长江三峡一天之中明丽、热烈、明亮、静寂的独特美景,与前面两篇写草原美、小城美的课文共同构成了一组美景图。从选编教材的意图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三个维度的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积累好词佳句;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情感目标:爱三峡,爱家乡,使学生的心灵建构爱美情操。全文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课内学习(一课时),课后延伸。
二、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并强调阅读的独立性、探究性,要求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提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强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景资源,网络中非常丰富的,加之我们学校五年级已开设信息技术课近三年,学生已具备利用电脑、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与交流,制作图文稿和演示文稿等技能,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让学生在网络媒体所带来的美景、美文、美图、美乐的情境下进行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
三、媒体设计: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于学生学习为宗旨,设计《三峡之秋》课程资源网页,包括课文朗读、影像欣赏、美文窗、品美阁、音乐台、交流室、三峡游七个部份,供师生在学习进程中选择使用。
四、教学流程:
本文的学习,我设计了六个环节。
1、课前阅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与教师及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为了让学生课堂学习课文时有一个良好的情感基调,我让学生于课前在家中作了两方面的预习:一是对我们学习的资源主体——课文文本进行预读,对文本所描写的美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二是利用收索引擎在网络上围绕学习主体收集学习资源。以“长江三峡”、“三峡之秋”、“三峡文艺”为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从中筛选出与三峡美景有关的网页,记下站点或下载网页,为参与课堂学习作好准备,从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基调。
2、影像阅读,情景之中初识美
建构主义特别强调学习的“情景”。创设学习环境中优美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对这篇课文内容的“意义建构”。在进行文本阅读之前,点击学习网页中的“课文朗读”,大屏幕播放三峡风光视频片段,学生边看边听文章的配乐朗读。学生在优美的风景,美妙的乐曲,动情的朗读之中初尝美的感受。
3、自主阅读,文本之中探寻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协作探究之前,应让学生充分自主地阅读课文,以行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于书上或屏幕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三峡之秋》,记下自己对秋天三峡一天之中早晨、中午、下午、晚上景色的不同感受,勾出重点词语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
4、协作阅读,细品三峡秋之美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过程的“协作”,同时也强调协作过程中的“会话”。新课程标准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让学生充分品尝方纪笔下的三峡美景,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协作学习。点击学习网页中的“品美阁”,弹出答题框:
《三峡之秋》
时间 感受到的景色特点
早晨
中午
下午
夜
①各小组品读讨论后,提出本组的感受,利用讨论区发表本组的看法和依据。所有的小组和教师同时于“发言台”发言,品评三峡秋之美。
②输入本组认为正确的三峡美景的不同特点,确定后提交教师。
③教师根据学习小组提交的答题卡分别及时送以小礼物。并利用大屏幕进行小组点评,相机抽该组学生美读以细品其景色之独特美。
5、拓展阅读,畅游三峡欣赏美
教材只是为达成目标的一个资源例子,要建构起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如果仅停留在这个例子上,目标就难以达成。为此,我让学生进行以课文文本为中心的,基于internet开放环境下的拓展阅读。
①根据课前阅读时筛选的信息,学生打开相应站点浏览网页,也可以打开学习网页上“网游三峡”中教师推荐的站点浏览,从中下载自己感受较深的,与三峡美景有关的美图、美文,从中全方位感受三峡景观之美。也可以浏览学习网页上“图文窗”中的三峡风光图片及文章。
②小组合作,从自己下载的图文中选择自己最满意的内容和学习网页上提供的背景音乐,利用Powerpoint制作三峡美景演示文稿;或根据自己选取的描写三峡美景的散文、诗歌,利用绘图软件配上优美的图画制作成图文阅读卡;并在演示文稿的一页或图文阅读卡的适当位置写上本小组学习结语。
③教师选择有特色的作品在大屏幕上展示,让学生相互欣赏评价,并结合本组的学习制作的情况进行学习小结。
6、课后延伸,亲近自然赞家乡美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应打破课时与教材的束缚,将学习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秋游,利用本地自然风光资源,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去赞叹家乡的美。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感受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对家乡——三峡库区的一个移民县城的美进行个性化品味,以促使其审美情趣的“意义建构”。在课后的一个周末,我组织学生去秋游家乡老城的名山及双桂山森林公园,并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及爱好,带上画板、相机、DV机等,去大自然观察家乡美的特点,带回家乡独特的美。同时布置学生回家后以美文、图画、相片、DV等形式作业,并将自己的作业以邮件的形式发给老师,同时在校园网的BBS上或三峡艺苑的BBS上发贴赞美我们的家乡,以最终达成学习本篇课文所期待的爱三峡,爱家乡的审美情趣的建构。
五、教学总结:
《三峡之秋》一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教材为中心整合课程资源,始终将学生放在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意义建构目标。其资源整合及信息流程如下:
【《三峡之秋》说课稿】相关文章:
三峡之秋教案07-17
三峡之秋的教案06-26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05-16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03-14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03-03
《三峡之秋》人教版教案07-21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06-09
三峡之秋教学反思09-13
三峡之秋阅读答案10-12
《三峡之秋》的阅读答案09-20